首页/如何看待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对于古埃及文物展品的质疑?/
共18个回答0条评论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对于古埃及文物展品的质疑?

lioncount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192 个点赞 👍

    草鞋是能做碳十四鉴定的吧……

    既然是真的,那就鉴定一下,把鉴定报告拍在这个敢质疑的教授脸上……

    这叫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在那哔哔赖赖,拐弯抹角都骂人……

    查看全文>>

    斗狼啸天魂
  • 189 个点赞 👍

    河清的很多论点,充满着“俺寻思之力”,他往往只是扔出去一句“这个可能吗”

    在上海非常热的古埃及文物展,据说黄河清本人去了,然后在他的一个自媒体账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然而这篇文章里面ta指出的所谓“漏洞”,遣词用句都是ta的一贯风格,先给个图片,然后问一句“可能吗?”、“怎么做得到?”、“做得出来吗?”。但实际上完全不进行考证。

    例如下面的论述(截图自他的文章)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96080&s=fwzwyzzwzbt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96080&s=fwzwyzzwzbt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96080&s=fwzwyzzwzbt

    实际上都不要求他有埃及学和考古学的知识,只要会用一点google搜索,都可以发现他argue的论点毫无任何说服力。


    就比如说ta最后一张图质疑的那个“眼妆罐”,ta质疑的点“古埃及人做不出雪花石膏材质的东西”。

    我是真不知道这个算是什么质疑,完全没有人任何考据,充满着“俺寻思”之力

    PS:黄河清的这篇自媒体文章,所用的上博展览照片,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只有物件,没有下面官方配的文字说明,因此到底怎么说全凭他一张口。

    就说这个眼妆罐,我正好手机里面有一张我自己拍摄的。

    当时之所以特别想拍这个,是因为我第一眼看到就有种错觉:谁把我实验室的容量瓶和白金坩埚拿过来了doge

    这里对这个眼妆罐(标号05)的材质说明是雪花石膏(Alabaster)

    我们且不说石膏并不是什么近现代才出现的材质,就说这个雪花石膏(Alabaster),如果对古埃及、中东考古了解多一些的人,就会知道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古代和现代差异的小错讹

    现代英文中的雪花石膏(Alabaser)是一种矿物,是石膏雕刻和石膏粉的来源。化学角度上说是水合硫酸钙( CaSO_{4}\cdot xH_{2}O )。英语中这个词来自于古法语alabastre,而古法语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alabaster,再往前追溯是希腊语ἀλάβαστρος (alábastros)ἀλάβαστος (alábastos)。然而再往前,这个希腊语词汇,来自于古埃及词 a-labaste

    古埃及词a-labaste的词源目前存在两种可能可以兼容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指的是古埃及猫女神巴斯特(Bast),巴斯特经常以一头母狮的形象被雕琢在用a-labaste制作的化妆品罐上。另一种解释依据古罗马老普林尼的说法,用于制作化妆品罐的材料来自于古埃及一个被称为Alabastron 或 Alabastrites 的地区。
    我自己在上博埃及展里买的猫女神巴斯特的文创

    然而在对于大量埃及考古文物进行材质分析后,考古学家发现这种被古埃及人称为a-labaste,在《圣经》中也被记载过的材料,居然并不是水合硫酸钙,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其实是一种方解石。古埃及人主要在今苏伊士地区和艾斯尤特地区开采这类石材。后来在词义流传过程中,因为方解石和石膏都被用于生产雕刻和制作工艺品,也有一小部分相似性(如色浅、半透明等),所以欧洲人就把这两种材质搞混了,把实际上是水合硫酸钙的石膏叫做Alabaster。

    因此在今天考古界Alabaster一词可以指这两种材质,主要看出土地方如果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那么古代提到 Alabaster,指的是方解石材质。如果是中世纪欧洲,则是石膏。如果是在罗马和希腊,那么主要是大理石。

    而在现代提到Alabaster可能两者皆有之(参见More About Alabaster and Travertine: Brief Guide explains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used by geologists, archaeologists, and the stone trade. 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雪花石膏Alabaster做的化妆瓶罐子,实际上材质是方解石,出土于图坦卡蒙(公元前 1323 年去世)墓,其盖子上方有一只母狮 (巴斯特女神)

    就算不了解这些,我也不明白ta质疑雪花石膏材质作何解?无论是石膏还是方解石,都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亦或者是近现代才有的人造材料。为什么古埃及人就不能做出一个该材质的化妆品罐子?更遑论他完全不了解这背后存在的考古学知识。


    再看他的另外一个让人有些无语的质疑。

    可惜的是我正好没有拍摄这3枚戒指,但是就ta的文字就已经是槽点满满了。

    他首先质疑第一个戒指,说现场展牌上写的

    Faience,说这个是得名于17世纪意大利,古埃及不可能有。

    显然这又是只查了百度,就胡乱得出来的结论。

    今天英语中的Faience和法语中的faïence,指的都是锡釉陶器,也就是在铅釉泥浆中添加氧化锡。这项发明可能是9世纪前,在伊朗或者中东地区诞生的(这个仍然有争议)。无论是英语还是法语词,都来自于意大利拉文纳附近的法恩扎(Faenza),因为15世纪这里生产的一种在干净、不透明的纯白色底面上绘制的陶器非常流行,出口欧洲各地。

    意大利法恩莎制造的具有传统图案的现代碗,这种工艺就是今天英语中所说的Faience

    然而埃及彩陶(Egyptian faience),和这种锡釉彩陶完全不同,也和通常以黏土为基础制作的陶器不同。它的制作材料非黏土,而是碎石英、沙子、少量方解石以及石灰和碱(主要是草木灰)等,在烧制过程中,经历了玻璃化而让材料表面覆盖了一层“玻璃涂层”,同时因为通常加入铜盐作为颜料,所以多呈现蓝色。这种手法多用于制作小型首饰物件,后期也可以做一些瓶瓶罐罐等物品。

    一组 16 件护身符串成一条项链,呈典型的亮蓝色彩陶,大约制作于古埃及晚期(第三中间期之后,即普萨姆提克一世建立的第二十六王朝塞特王朝之后)
    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的彩陶器,通过在彩陶浆中添加钴和铜颜料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蓝色,现存于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所以虽然将埃及彩陶翻译成Egyptian faience,亦或者是简称为faience,但这只不过是英语翻译的问题,用这个来质疑根本就是不懂历史,因为埃及人压根就不管他们这种工艺品叫做faience,而是叫做 tjehenet(参见Wilkinson, Toby (2008).Dictionary of Ancient Egypt. Thames & Hudson. p. 78.),严谨的考古学翻译似乎叫做 烧结石英(sintered quartz)釉面熔块(glazed frit)釉面混合物(glazed composition)比较好

    用faience来质疑埃及人做不出这种材质,就好比外国人指着一件中国文物下面展板上China的英语单词,说我查过了,这个单词最早出现在XX世纪才有的字典里,所以在XX世纪之前根本没有中国一样可笑。

    然后重点来了。

    我们再来看黄河清的另一个质疑点,也就是质疑铁质戒指的事情。

    说实在的这个质疑点我真的不想多解释,太小儿科了。而且了解前面我说的2个黄河清对埃及展文物所提出的质疑中存在的问题,就知道大概问题出在哪里了。然而受到一位“河清铁拥趸”的追问下,我才发觉原来这还有进一步解释的必要……
    在我向他解释了一大段,也就是我这个回答前面那一大串文字资料后,他仍然对“铁戒指”不依不饶

    那我们看看黄河清对这个“铁戒指”的质疑到底有没有依据。

    我们且不说他用“发明铁”这个颇有槽点的说法,就看看这个铁戒指,你确定这个铁戒指一定是冶炼铁吗?实际上这里虽然材质上写的是“铁”(假定黄河清配文说明没有问题),但只是因为这个戒指的主要金属元素是铁元素,但这个铁元素到底是怎么得到的呢?答案其实一点不令人惊讶,就是陨铁

    古埃及考古出土的,被证明是由陨铁打造的小物件很多,例如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的陨铁匕首。

    这把匕首大约被制造于公元前1300年,对其材质来源的决定性判据来自于Ni含量,2016年6月发表的一项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匕首的材质主要是Fe,含有11%的Ni和0.6%的Co参见:Comelli, Daniela; d'Orazio, Massimo; Folco, Luigi; El-Halwagy, Mahmud; Frizzi, Tommaso; Alberti, Roberto; Capogrosso, Valentina; Elnaggar, Abdelrazek; Hassan, Hala; Nevin, Austin; Porcelli, Franco; Rashed, Mohamed G.; Valentini, Gianluca (2016). "The meteoritic origin of Tutankhamun's iron dagger blade".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51 (7): 1301.

    这一结果和此前发现的76颗铁陨石的分析结果对比,处于中间值。大部分铁陨石本体金属中Ni%大约在5~35%之间,而直到19世纪之前,从陆地矿石中产出的铁器,Ni%都没有超过4%。证明了这把匕首的材质来源是铁陨石。


    补充说明:
    有一位朋友在评论区指出,图坦卡蒙的这把匕首,刀柄和刀鞘的风格不太像埃及风格。
    我认为他的眼光的确尖锐,的确我这里主要是论证当时埃及有陨铁制品,所以没有对其他地方仔细描述。这把匕首的金饰,在图坦卡蒙墓出土的19件铁器里面显得相对过于精美。有学者认为这把匕首有可能是邻国赠送的“国礼”,最大可能是米坦尼。因为埃及曾经出土过一批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书写的泥板(The Amarna letters),推测是图坦卡蒙父亲阿肯那顿时期和周边的交往文书,其中有记载米坦尼向埃及赠送铁刃。但这个说法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证,不过在此仍然感谢这位对艺术造诣颇深的朋友指出我这个回答存在的问题。



    这类含镍量高的陨铁,只能用来做一些装饰或者仪式性小物件,没办法用来制作具备一定实用性的物品,而且来源稀有,也不可能大批量制作。但正因为来源稀有,所以反而比黄金显得更加珍贵(这个很正常,铝之前就比白银还珍贵),在图坦卡蒙之前的时代,从陨铁制作而来的铁制品是作为贵族礼物甚至皇室礼品赠送的。

    再看其他的考古结果,今埃及首都开罗以南70km的Gerzeh文化(大约公元前3650年),一个墓地中发现一个男子,腰和脖子上都挂着金属珠子和宝石。2013年其中一颗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以及X射线分析,揭示了微观结构和铁陨石一致。

    尽管如此,这位“河清铁拥趸”仍然不依不休。

    于是乎我只能找别的去过埃及展的人,看看有没有拍下这个展品完整带说明的照片,终于在我恬着脸各种询问下,有一位对埃及学颇有造诣的知友给出了他拍的照片。

    人家展板上就明明白白写的是陨铁。

    这里就可以看出黄河清经常拿出来大放厥词的很多证据,其实都是他可以挑选过的,他只会给你看一部分信息,然后加上一些“掷地有声”的质疑语句。但是连官方的说明他都不敢放,一放出来就容易露怯。

    实际上用陨铁制作一些小器物,在世界各地古文明中都存在。
    中国最早的“铁器”,是发现于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墓葬器物镶嵌上的饰品,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400年。学者管这类铁器叫做“商周铁器”(按照伪史论的观点是不是也应该叫做“上周铁器”?)。
    到了商代,利用陨铁甚至可以制造一些较大的物件,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台西遗址,以及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墓,总共发掘出五把铁镀且具有铁刃的青铜战斧(铁刃铜钺),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所制。而在鉴定后,这些铁是由铁陨石处取得,而不是通过炼铁产生的。

    而且就黄河清本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就已经充满了槽点,例如2021年他在杭州有过一次批判西方伪史的公开讲演。

    关于这个讲座,他本人写的介绍里有这么一句让人无语的话。

    我们且不说一个学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所述论据的出处信源直接标注“网络资源”是否合适。我们就说他这句话本身的逻辑:都已经是网络资源了,还能够是“几乎未公开”的吗?

    查看全文>>

    佐佐木一人
  • 161 个点赞 👍

    我也去看展了,就算是外行,纯粹看草鞋觉得有点假。但上海博物馆秒就秒在,把埃及和中国的同时期文物摆在了一起对比,那真是一个崭新一个破败,触目惊心的假

    查看全文>>

    L叔叔
  • 136 个点赞 👍

    不要扯什么碳十四,人家自己不想检,又不可能给你检,剩下的只有打嘴仗了。

    事实如果这双鞋是3500年前的文物,那就不应该来中国展出,因为,中国的气候,不可能有草编物件能在自然条件下保存百年以上。

    若是埃及气候有此等功力,那来中国上海展出就得首先为古文物保护负责,至少,应该存放于真空、透明的包装盒中。

    就如从月球取回的土壤和岩石,中国在运回地球时首要保证的是隔绝空气,避免遭氧化,而美苏登月取样就从没透露过有这方面的举措。

    其实,人类都不必去探寻小行星,月球上的陨石都是小行星,因为,与地球陨石相比,它们皆没被空气烧灼与氧化。

    存在3500年的有机物若接触空气和水份,要么石化,成为化石文物,要么粉化,成为尘埃,这双鞋还会存在多久?中国的文物贩子们手里三千年以上的物件只是青铜和瓷、陶器,木竹草苇丝帛棉等文物,只有从墓葬出土后,必然送博物馆用科学方法复原,只为展示古时的工艺和生活水平,盗墓贼只会当垃圾扔掉。

    考古界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仅半年”,这是偏指中华文明下的有机质文物,拿这个来说埃及所谓的文物,你是想以棺木论草鞋吗?

    查看全文>>

    漢蓦
  • 120 个点赞 👍

    正常的文物鉴定逻辑是这样的:拿过来一件号称是宋代的瓷器,底部落款“大宋宣和年制”,我能说这个是假货是因为底部纪年款是明朝永乐之后才出现的东西,宋代瓷器没有这个东西。拿过来一件方孔圆钱上书甲骨文“大邑商”三个字,我能说这个又是假货因为方孔圆钱是战国之后才有的东西,殷商时期的铸造的是贝币。

    但是伪史论的逻辑是这样的:宋代肯定做不出来这么精美的瓷器,商代那么落后也不可能会铸造钱币,所以这些通通都是假的。

    总之伪史论天天说外国文物是伪造的,结果到了具体的形制和断代是一个字都讲不出,不是肉眼看新旧就是扯“生产力”这种又大又空虚无缥缈的东西。总之伪史论再说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都是伪造的时候先举出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不同时期的文物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和真货的形制和工艺有明显差异的东西就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不是“一眼假”“不符合生产力”“没有风化”这种没有任何价值的空话。

    查看全文>>

    颂乐Tomorin
  • 112 个点赞 👍

    替唐教授回应河清:上博埃及展的崭新草鞋绝非“一眼假”

    (本文将于7.12上午8时发布在本人公众号“Recordz”)


    Q:黄河清和唐际根教授的矛盾因何而生?


    A:专攻艺术史的落魄教授黄河清是“西方伪史论”的积极倡导者,认为从金字塔到波斯波利斯的诸多古代文明留下的遗迹和文物多为造假。(参见:《
    波斯历史都质疑?当心三角篓子!》)2024年7月19日起,上海博物馆举办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展览官网:

    shanghaimuseum.net/mu/f

    黄河清教授对部分展品提出质疑(见抖音“河清清谈”):


    “上海博物馆的xxx,请你公开出来回答。这些所谓“古埃及”展品真有3500年到2000年的历史?尤其这双凉鞋和草筐,真是3500年以前的东西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教授在短视频中回应(见抖音“唐际根聊考古”):

    “真是忍无可忍。某位自称是教授的人,利用上海博物馆的埃及展,大谈西方伪史论……满嘴胡说八道……学术界的人不理你,是因为他们觉得不需要理你、不屑理你……看见那双草鞋比较新,就说那是假的。你问问我们新疆的考古学家,出土的貌似新的可不止一件。有一件大家知道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那一件看着也很新啊,你怎么不说它是假的呢?上海博物馆陈列的那双草鞋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是这个样子。


    黄河清针锋相对(见抖音“河清清谈”):


    “我说这双草鞋一眼假,用的是常识。其实平常人只要有常识,都看得出这双草鞋是全新的。什么叫常识?常识就是一件物品时间长了,就会色泽变暗、有污垢,对于一件文物来说,会有包浆、有风化,有土沁、水沁等时间的痕迹。唐先生作为考古专家,真的看不出来草鞋是新的?”


    Q:上海博物馆展览的草鞋是什么来历?


    A:该藏品正式名称为“尤亚和图雅的凉鞋”(pair of grass sandals of Yuya and Tjuya)。这双凉鞋出土于帝王谷的“尤亚与图雅墓”,即“KV46”,Yuya和Tjuya/Thuya是一对贵族夫妻。


    这双凉鞋整体状况良好。左脚凉鞋前部有一红色斑点,质地略带光泽,来源不明,但类似火漆(sealing wax)。鞋底中部只有一小块(约10毫米长)缺少了棕榈叶缝合条。一些鞋跟的横向束略有弯曲。右脚凉鞋带子部分状况稍差。前带的横向覆盖物松动,背带的内侧半部分有两条裂缝。此外,整个背带表面略有磨损,前带和背带的侧向连接处已略微分离。

    Tutankhamun’s Footwear: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第180页



    Q:草鞋有碳14测年报告吗?


    A:没有。一来发现该草鞋的陵墓发掘于1905年,彼时的考古发掘尚未完全摆脱粗放模式,且碳14测年法尚未发明(参见拙文:《回应伪史论6:西方考古不敢做碳14?》《西方在造假?莎草纸碳14鉴定来了!》),所以当时不可能测;二来只要墓主身份确定,墓中器物的年代也可基本确定,没有必要刻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碳14测年。如果黄教授执意想看碳14测年报告,请自费。没有人有义务替你的好奇心买单。再次强调:不是每件文物都有必要做碳14检测


    Q:草鞋为什么这么新?


    A:“极端条件”下有机材料就是可以保存,也就是所谓的“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参见拙文:《西方的破纸放地下三千年,为什么不烂?》)。埃及、新疆和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有不少典型的“干”处,伪史人嘲笑的“万年篮子”“千年纸草”基本都来自这些地区;海底、湖底、湖南湖北发现战国秦汉竹简的墓葬等地则是典型的“湿”处。所以,质疑埃及文物前建议先看看新疆的文物。比如唐际根教授提到的下面这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要不要质疑一下?


    虽然上博展出的草鞋因考古发掘比较粗放没有留下太多发现时的原始信息,但我们可以举个类似的例子。上博展出的这双草鞋的主人是“尤亚与图雅”,这二人的曾孙是图坦卡蒙,此人的墓葬(K62)在1922年发掘,轰动一时。当时的考古发掘更加标准化,K62中发现的一双保存状态同样良好的草鞋留下了不少图片资料。


    下面这双草鞋发现于K62墓编号021的箱子,考古工作者拍摄了一系列开箱图,因此我们得以看到这双草鞋重见天日时的状态。有图有真相,草鞋从墓葬中的箱子里取出时就是保存良好,因为“埃及帝王谷墓葬的箱子”就已经堪称一个文物保险箱了。

    Tutankhamun’s Footwear: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第21页



    考古工作者逐只取出草鞋:


    Tutankhamun’s Footwear: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第22页、第36页



    至于为什么草鞋历经岁月的百年侵蚀,却依旧光洁如新?答案是草鞋得到了保护。举例来说,上面这双鞋子出土时状态就很好,因而无需过多处理,考古工作者只对其做了简单的除尘工作。有些出土时状态更差的鞋子则要经过特殊处理。如下图文字所示,面对一双保存条件较差的鞋子,“他们当场处理了这些凉鞋,一个酒精炉,一些石蜡,一两个小时硬化,凉鞋就可以完整地取出了。”现场做些简单处理后,这批文物被送到开罗,接受工作人员的分类、处理、保护。文物参展前再做些进一步的清理,让文物“光洁如新”,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了。(参见:《大英博物馆如何保护古埃及纸草》)

    Tutankhamun’s Footwear: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第35页



    Q:关于上博展出的这个草鞋,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A:古埃及的草鞋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学者们甚至发起过一个“古埃及鞋具项目”(The Ancient Egyptian Footware Project),专门研究古埃及发现的各种鞋具,研究课题包括材质、制作工艺、使用方式等等,并对诸多博物馆鞋具藏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类。

    The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Project, 扉页,第20页,第21页,第66页



    具体到上博展出的这双草鞋,我也可以提供一些补充信息。刚才提过,这双草鞋发现于帝王谷的KV46号墓,其实该墓葬发现的凉鞋不止这一双,而是有24只。所以,上博展出的草鞋并非孤例。黄教授及其追随者对此大呼小叫,实在有点见识短浅。既然要质疑,何必只盯着上博的一件文物不放?直接找埃及国家博物馆质疑,岂不是能轰动全球?

    Tutankhamun’s Footwear: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第169页


    比如说,在1907年出版的KV46考古报告中,就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上博展品的草鞋图,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一双更加破旧的皮革凉鞋:

    The tomb of Iouiya and Touiyou : the finding of the tomb, 1907. Plate XLIV.


    另外,如果大家谷歌搜索“pair of grass sandals of Yuya and Tjuya”,一定会看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件藏品。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介绍,发掘KV46的西奥多·M·戴维斯(Theodore M. Davis)获准保留部分文物,一双保存几近完美的草鞋便被他选中,后来他将这双凉鞋赠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见下图)。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50184



    KV46发现的凉鞋还有很多(多图预警)。本文也就到此草草收尾吧。

    Tutankhamun’s Footwear: Studies of Ancient Egyptian Footwear, 第173-183页

    查看全文>>

    巫医哈特
  • 91 个点赞 👍

    如何看待?那必定是举双手双脚支持啊

    你以为伪史论是学术之争?

    学挤吧毛术,纯粹就是立场之争,话语权之争反霸权之争

    我不知道考古需要证据吗?黄教授不知道考古需要证据吗?

    傻子都知道

    但西方历史都是假的,不需要证据,只要质疑本身就够了

    你说你历史是真的,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啊?

    什么你有证据?

    假的,换一个

    怎么你不服气?

    这可是当年你对我做过的事啊亲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大头兵
  • 77 个点赞 👍

    先说结论:黄河清对于古埃及文物展品提出的不是叫质疑,而是叫无理取闹。质疑的前提是有理有据,有扎实充分的理论与实证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而黄河清根本不具备这些论据。

    以下我逐条分析黄河清的谬误之处:

    一、黄河清认为本次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物大展中的凉鞋和草筐属于“从事考古的”能够看出的“一眼假”。至于为何是“一眼假”,黄河清没有给出解释,据其他人的说法,是认为这两件展品看上去太“新”了。

    这里指正黄河清此论调的两点谬误。

    首先、视觉感官上的“新”与“旧”并不是判断文物真伪的有效依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起到反作用。中文里的“新”除了有与“旧”、“老”相反的含义之外,还有生产出来以后未曾使用过的含义。而基于汉语使用者的思维陷阱,经常会将两者无意识地混淆起来。本人干了二十余年的中国书画拍卖与交易,曾任上海市社会文物行业协会理事,拥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陶瓷、玉器(书画科目一直没有开考)两个门类的“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证书”,并多次为区县一级的博物馆征集及藏品整理提供鉴定意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非专业人士根本没有能力将“未经使用且保存状态好”所展现出来的“新”与年份浅所展现出来的“新”准确有效地区分开来。


    从业余人士的角度,请问能通过外观区分以下这两件铜器之间的年代差距吗?

    函皇父鼎(局部)

    “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款 铜鼎

    其次、科学鉴定法以外的“目鉴”是文物学家的专长,考古学家是不会通过“看”来给文物断代的。

    二、黄河清认为自己以及王岳川金荣灿田辰山等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主张的“伪史论”是站得住脚的。

    这里我就不扒这几位的出身了,至少这几位于文物也包括历史这两个专业领域而言,都是实打实的外行,从这个角度上,他们就是未经专业训练的“低学历”人士。话说当年“两弹元勋”还在《人民日报》上写文章支持“亩产万斤”的“大跃进”呢,人家那可是实打实的“国士无双”,你们这几位就歇歇吧。

    三、黄河清认为主流学界不敢公开质疑批驳以他的《言不必称希腊》、《光从中华来》为代表的“西方伪史论”,就说明他这套主张的正确性。

    在这里我想引用郭德纲的相声段子来反问黄河清,你怎么不去和火箭专家说燃料要用“水洗煤”呢?就你这套说辞的背后,为什么就不能是因为主流学界根本瞧不上你,懒得理你呢?如来佛祖会去和撒泼打滚的孙猴子辩经么?真真是可笑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祥和居主人
  • 69 个点赞 👍

    我看到一种搞笑的言论。

    之前不是有人质疑,什么法典是假的,因为技术达不到。

    然后,就有人提出来,利用某种技术,可以雕刻,所以是真的。

    好好好,这样考古是吧。

    我家后院有个煤炭堆,我提出来,这个煤炭堆是五十万年前,中国祖先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的证据。

    1、五十万年前,中国有煤炭

    2、五十万年前中国祖先已经会使用火了,火能点燃煤炭。

    所以我说的是对的。

    这不就是你们的逻辑吗?只要理论上可行就是对的,为什么能这么睿智啊?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睿智的?

    你能杀人,昨天有人死了,所以你杀了人。

    有点难绷的。

    你们不就是在玩命题作文吗?先设定这法典是真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可信性分析,凭什么?谁给你的勇气?

    那我的论证更简单,我先认定他的是近代伪造的,而近代的技术更发达,更容易实现,我的猜想的可靠性不比你高多了?

    你要证明他是真的,你必须拿出其他旁证,比如,大规模制造这种石碑的遗迹,结合地层,证明那个时代,的确在大规模制造这种东西,要么拿出足够硬的历史记录,记录上写了,这是石碑是什么时候造的,谁造的,用来干什么。

    哦,什么都没有,只要理论上可行就是真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超过八百年的西方古代史被证明过,当然,你如果有足够体系、过硬的证据和完整的论证逻辑,可以告诉我,如果没有,玩去吧。

    我是很开放的,我抱着开放的心态,我接受任何的人的证明,不需要你是什么大咖,什么专家,你只要提供足够多的证据,足够完善的逻辑,就行了。


    再多说一点吧,西方历史造假玩的是什么把戏。

    我上面这个例子就是,首先,他们先认定这个法典是真的,实际上,根本没有证明过,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存疑的。

    然后呢?他们不管这些,用这法典来证明另外一些事情,这些事情的可靠性,本身就建立在法典这一个虚构的基础之上,但是他靠着洗脑,和舆论掌控,让你以为这些是真的。

    然后反过来,用这些虚构的东西,又给这块造假的石碑背书,你在逗我玩呢?


    能明白我的意思吗?用假的去证明假的,互相证明,编制大网,搞得好像就是真的一样。

    很多人就是这样被忽悠了。

    比如,莎草纸这种东西,从没有被严谨证明过,但是不管的,他们不管这些,你们以为的那些“历史书”,他们的原版都是传闻的“莎草纸”版本。

    他们就认定这些内容是可靠的了。

    哎,这不对吧,你连1+1=2都没有证明 ,你就拿着结论去验证1+2=3?给其他东西背书了?你当我傻吗?

    再举个例子,亚里士多德,这个人绝对是虚构的,已经坐实了,当然,我持开放态度,你要是有足够多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可以找我来证明。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靠着这虚构的基础,他们虚构了多少其他历史吗?

    一旦你把这一块砖头卸掉,整个虚构的历史就崩塌了。


    再举个例子,什么古埃及粮仓,这是最让人绷不住的知道吗?

    为什么古埃及甘愿当所谓古希腊的粮仓,为什么能海上贸易?为什么不怕被打劫?

    因为古希腊强大,有强大海军。

    等会,等会,你粮食问题都没有解决,你哪来的发展和强大海军?


    为什么有人会被这么低级的东西忽悠了?因为认知有问题,方法论有问题。

    他们陷入了我上面说的逻辑陷阱。

    你得先解决粮食问题,有足够多的人口,有足够多的脱产人口,才能发展其他东西,包括科技、军事等等。

    然后才能出去打劫,才能构建贸易秩序,才能避免被人卡脖子。

    你第一步都没有走,根本没有解释第一桶金怎么来的。

    打个比方,拿现在的东大举例子,为什么东大可以从巴西进口这么多农产品,因为东大的制造业很发达。

    那么为什么东大可以把制造业发展起来?因为东大本身的地表条件就非常优越,靠着强大的地表条件和丰富的农业知识,先把农业发展起来了,靠着农业进行资本积累,进一步发展制造业。

    发现没有,第一桶金怎么来的?是有完整过程的。

    而古希腊,哎,这就是命题作文啊。

    设,古希腊是伟大,繁荣的,求解历史可能性。

    哦,缺少粮食,那就进口呗,看看哪里可以进口,理论上可行性分析。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虚构的基础上,他们先虚构了古希腊的伟大,然后再去找补。

    用找补来到东西,反过来给古希腊伟大背书,循环论证。

    这种东西,也就能骗骗文科生了。


    你想让上面这个故事成立,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在没有粮食贸易的情况下,古希腊那点人口,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只要你没有解决这个初始问题,其他的都是假的,无根之木。

    查看全文>>

    优雅只于心间
  • 68 个点赞 👍

    感觉老唐的出现,才是真乐子。

    我期待的官方下场,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各种事实证据哐哐往我脸上砸,最终让不是考古专业的我羞愧难当,面红耳赤,从此再也不敢质疑西方历史。

    结果他哐哐给我扣帽子,并威胁不能再随便质疑,不然就是韩国人了。

    我:“就这?”

    扣帽子就算了,这老唐还虚空打靶,搞了个彻底否定西方历史的虚拟人,狠命批判一番,最终宣布自己获得胜利。

    我可去你的吧!

    q得要命。

    查看全文>>

    一定要努力
  • 45 个点赞 👍

    话怎么说都行,嘴上让你们支持这些展品是真的,一个个比谁都亢奋。

    真让你们花钱买点埃及古董,一个个又:“我真的有一头牛了。

    展览的这些东西,本来大概率就是假的,臆造品,复制品。

    这东西还用争辩?

    国宝帮见多了,现在来了埃及宝帮,问题是也没见你们真的花几千几万的买埃及文物呀,还扯着脖子说必须是真的。

    您要是真的花了几十万,买了埃及文物,我还佩服您是勇士!

    几千年前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高温陶瓷金属器。(结果古埃及呢,石头,木头,土陶整个一劣质潘家园

    不服拿去所有鉴宝的栏目去,去卖给各种收藏家去,别说是古埃及的,看看有几个人把这些东西鉴定为真。

    我相信绝大多数搞鉴宝的,搞收藏的,都只会笑笑。

    没人会说这些展品一定是真的。

    更没有一个人会说这些东西是“大开门的真

    国内花钱搞收藏的多了去了,几千,几万,几十万买乱七八糟东西的大有人在。

    反正咱是没看到有人在收藏什么“古埃及”文物。

    嘴上怎么说都行,真金白银往外掏,都会理智起来。

    除了电影里面看到有人在收藏古埃及

    现实中就没有!

    哈哈哈哈哈哈

    还有这位朋友,说什么“专门学埃及史和考古专业”的人能鉴别“埃及文物”真假。

    那国内专门学历史的,考古的,也都能鉴别文物的真假?

    咱们能不能有一点逻辑!

    查看全文>>

    开局一个碗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波利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被逼无奈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衣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黄磊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蔚王
  • 0 个点赞 👍

    浙江大学的张萎萎?

    查看全文>>

    事不期未可知
  • 0 个点赞 👍

    一想到我纳税养着这么一帮废物玩意,我的牙都疼了。

    查看全文>>

    沙洛特绍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