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该这么办?
有个邻居家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都喜欢把负面责任归在自己身上。有时候明明是别人的错误,他也会自责好久,总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是自己拖了别人的后腿,然后给自己施加...
- 2 个点赞 👍
在生活中,孩子总是自责并觉得自己不够好,产生自卑心理,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帮助的建议:
1. 倾听和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说出真实的想法。
2. 强调优点: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3. 避免过度批评:尽量避免过度批评或指责孩子,特别不要当着外人的面严厉批评教育孩子,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孩子关注自身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
5. 鼓励尝试新事物:帮助孩子面对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创新,激发思考。
6. 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看到问题的积极面,面对挫折,积累经验。
7. 以身作则:家长自己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自信。
8. 帮助设定合理目标:确保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又可实现。
9. 强调失败是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
10.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的环境。
11. 鼓励社交: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问题严重,可以考虑咨询心理专家。
发布于 2024-04-14 23:3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一只猫 - 1 个点赞 👍
这个还是要多多休息
可能是,是自我认知的偏差,在偏差的影响下,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容貌有着过于苛刻的要求,容易过分放大自身容貌的缺点
由于商业因素的推波助澜,是当代互联网社会,什么瓜子脸,筷子腿等过度宣传 家长要有针对性的,出解决方案 针对第一点可以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然后引导孩子放下包袱,认识更多的朋友,让朋友们给出真实的反馈,发现除了外貌,还有性格,品质等方面都会是别人关注的点,不要狭隘的只关心外貌。
发布于 2024-04-14 23:5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心即理心外无物 - 1 个点赞 👍
小时候,出了问题就会动不动全部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扛。总觉得是自己导致的。
刚出社会,也用这种学生思维去对待事物,结果就是你想背锅就会有背不完的锅。
你想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等到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后知后觉,这套打法别说经济起不来了。就算你是打野,人家对面依旧按着你的头锤!
然后开始换一套打法,啥事都跟我没关系,说过了手,过问一下,出了事就都人人有份。
所以小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将问题归咎于自己,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成熟,对世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然而,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并进入社会,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在社会中,责任的划分往往更加复杂,不是简单的“全责”或“无责”。学会合理地分担责任,是成熟的重要表现。像你说的那样,一味地承担所有责任,不仅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还可能让别人觉得你软弱可欺。
当然,完全推卸责任也不是明智之举。我们需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事情的发展保持关注和参与。这样,当问题出现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责任,并做出合理的应对。
“换一套打法”,其实就是在逐渐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记住,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它们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打法,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感受,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发布于 2024-04-14 23:2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小陆子 - 1 个点赞 👍
我们总希望孩子能早懂事一点,这样可以让父母放心很多。但是殊不知,过早懂事的孩子,只会让大人更心疼。
孩子总是自责,跟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妨多跟孩子交流沟通一下,正确的引导很有必要,然后大人尽量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吃穿用度上。
我记得我小时候,想买个棒棒糖,第一次开口,然后我爸妈就说没钱,就知道吃吃吃,后面,我就再也没开口,想吃的话就把早饭省下来买点想吃的零食。
所以,父母考虑下自己有没有无形中把压力给到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然后一起努力改变。
发布于 2024-04-14 23:54・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云上的小猫 - 0 个点赞 👍
首先,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需要一个理解他们的人,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孩子可能只是需要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
另外,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理解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告诉他们,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努力改进。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学会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
发布于 2024-04-14 23:4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陌上花开 - 0 个点赞 👍
当孩子表现出过度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家长和社会环境应当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首先,家庭应该是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接纳和被爱的地方,不要过分强调成绩和表现,鼓励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
2. **肯定和赞扬孩子的努力**:不仅要表扬孩子的成就,更要看重他们的努力过程,让他们明白即使结果不尽人意,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是值得赞赏的。
3. **沟通和理解**: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压力源和困惑所在,帮助他们分析事情的实际情况,教他们区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学会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4. **设定合理期望**:对孩子设定符合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目标,过高或不切实际的期待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进而导致过度自责。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自责,而是要学会冷静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
6. **心理辅导**:如果孩子的自责情绪持续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专业人士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7. **榜样示范**:父母自身的行为模式和态度会影响孩子,父母对待自己和他人犯错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如何看待错误。父母需要展示出面对挫折的乐观和坚韧精神,教会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8. **鼓励多元发展**:让孩子尝试不同的领域和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建立自信,减少不必要的自我贬低。
通过以上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克服过度自责的心理障碍。
发布于 2024-04-14 23:4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欣辰 - 0 个点赞 👍
或者是日常对孩子批评过多,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失去对事务判断的标尺,总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
还有一种可能,孩子遗传了父母双方的优秀基因,对自己有些超越同龄孩子的标准。比如别人觉得已经尽力了、做的很好了,你家孩子还认为其距离“优秀”的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
多和孩子聊聊,增加对孩子的认同和鼓励。并懂得大智若愚,适时退出。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击孩子。就像贾宝玉打小就怕他爹,满院子就觉得林黛玉能懂他,其他人都是更懂老太太、和王夫人等。
发布于 2024-04-14 23:5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米粒山 - 0 个点赞 👍
孩子总是自责,说明家里人给孩子压力了,觉得做的不够好,说明家里人总是贬低孩子,所以孩子总是不自信,所以对孩子应该多夸赞他,赞美他,让他知道自己是被认可的,家里人很爱他,同时也要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多陪陪孩子,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陪伴他,看看他题目做的怎么样,在孩子看书的时候,也在他身边陪伴他,只需要在他旁边就可以了,孩子最主要的就是陪伴,这对孩子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要听听孩子在学校的事情,也听听孩子对事情的看法,不要觉得他小就什么都不懂,他们的思想也很重要。
发布于 2024-04-14 23:42・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淡淡的忧伤 - 0 个点赞 👍
我们可以这么做:先跟孩子聊聊,听听他们为啥这样;再告诉孩子,别只看自己的不足,也得看到自己的好;还要教他们别老想着过去的事,得往前看;另外,让孩子面对点挑战,学学怎么克服困难;最后,别忘了多给孩子点鼓励和支持。耐心点,理解他们,相信孩子会慢慢变得自信,不再那么自责了。
发布于 2024-04-14 23:15・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绿州 - 0 个点赞 👍
矛盾都是双方面的,这个自责的状态对促进孩子加倍努力学习是有作用的,但这种个性有可能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不利。就是一旦在大事没有做好时,会产生极度悲观心理而发生意外,因此这属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这也与家人平时的教育和环境因素有关。并不是说劝慰“不要太着急”就可以解决的,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形成这个个性是需要一个过程,要改变则需要长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的。
我个人认为做为家长首先应该身体力行,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说学习时遇到的类似情况进行讲述,让孩子了解遇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学习一些名人学习中出现失误的事例,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如果孩子对自己的不足没有你所说的“自责”,那么孩子就不可能有进步的。发现不足要和孩子共同总结经验,分析是怎么发现的,以后如果避免等。不靠劝慰,而是与孩子共同面对,也这事当成就是你自己的事,都能与孩子拉近距离,成为“知己”,避免孩子走极端或遇到问题不与家长沟通。
消极的自责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很有可能让自己在一次次自责中丧失信心。可以先观察孩子是因为什么事而自责的,让他在自责的时候写下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在他骂自己的时候父母写下他对自己的评价,等过后让他看,再把这件事具体分析,谁的错误占多少,再把他的成绩拿出来对比,问他想要成为自责时候什么都不是的孩子还是平常的好孩子,然后告诉他要是经常这样说自己自己就会慢慢变成自责时候不好的孩子。既然孩子有上进心就会慢慢改变了。祝您和您的孩子生活愉快。
发布于 2024-04-14 23:55・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ZAKO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臭老九慧吃汇喝 - 12 个点赞 👍
激发潜能,学会战斗。
人的心理特征主要分为两种,即气质和性格,气质的来源是基因型的,要改变起来难度较大,但依然可以后天重塑,性格就不一样了,已经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激素分泌量的多少可以大幅度的调节孩子的性格。
比如生长激素(GH)对人的调节,我们要知道,现在还是有很多种疾病是由GH来进行治疗的,打个比方,普瑞德-威利综合征 (PWS) ,它的特点是肥胖、肌张力低下、性腺功能减退、食欲过盛、身材矮小,以及神经行为特征,包括认知缺陷、学习问题和行为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这种孩子会呈现焦虑,社会负担重,没有反抗精神等很多项相同的特征。(家长不要着急,我并不是说您家孩子有这个病,这只是一个铺垫)
2001年,在芭芭拉•惠特曼(加州大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进行GH对PWS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影响之前,多数医生就是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效果确实有,有很多13岁以下得儿童患者开始变得积极,行为活跃,好动,甚至会对欺负他们的人大打出手。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在停止注射的三个月后,基本上又返回到治疗之前的情况。
后来,更多的研究就指向了一件事儿,运动对GH的影响。这个我就不铺垫文献了,几乎都成为常识了,运动能大幅度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
而GH又能大范围改变人的性格,并且不同的运动类型,比如竞技类运动运动员的个性甚至气质都有被重塑倾向。心理学观察不能仅靠文献,上面我说的这些,其实运动改变人的特质的文献都被老外在21世纪初写烂了,但是大伙儿不关心的呀,一定要孩子出问题了才想起来要解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师姐的女儿,性格就像她,柔柔弱弱,气质是属于粘液质甚至有些抑郁质的。在学校就容易被欺负。我问了一下她女儿平时做什么运动?她说每周一节芭蕾舞课。我就直接说了,你不想孩子在学校老被欺负,就听我的,把芭蕾停了,改成每周上两次拳击课,在家里装个沙包,每天作业可以不做,二十分钟拳击必须要干。
我随口一提,她照做了。干了半年,再见这孩子时,能明显感觉到特征的变化,第一是眼神。你去看老实孩子的眼神大多是涣散的,现在这孩子眼神变得有神了,目光更为集中,且能发现一些皎洁和深邃。第二,话不多但愿意和你交流了。第三,再没听过她被欺负的事情,因为她把欺负她的小姑娘的书桌给掀了。
觉得自己不够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干掉困难,哪怕一次,不好也会变得很好,变得越来越有种。强大的内心和坚实的体魄是相辅相成的,善良并不能成为人懦弱的借口。带着孩子去对抗,哪怕是去犯错,都不要唯唯诺诺,有很多家长看着孩子在学校早恋急的不得了,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却全然不知,这就是幼稚的行为。鼓励孩子变得强大,才能更好的吸引异性,这是更聪明的性欲引导行为。跟孩子斗争是一脉相承的。
分泌激素带来的各种欲望如果能正确引导并实施计划,一步步行动,这才是一个真正优秀孩子的塑造基础。
一言难尽4323 次咨询5.01809724 次赞同去咨询编辑于 2024-04-15 07:02・IP 属地中国香港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言难尽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甜瓜妈妈 - 6 个点赞 👍
这样的孩子通常让人看起来心疼,但你千万别心疼他,那是害了他。
你越是心疼,他越是自卑,越是加重这种「愧疚」,越喜欢对「负面责任」大包大揽。
很多人的同情,办了坏事。
这样的孩子,世俗的眼光认为他「善良」。因为善良而疼惜他,夸赞他。但他不需要,他也不善良。
如果一个「孩子」天然可以得到庇护,如果一个孩子天然能得到帮助。那么,请放下成年人的偏见,放下那些不负责任不可量化的“同情”,同样,“善良”,若不确定它的含义对孩子起到正向积极的帮助作用,也请不要定义「善良」。
他就是个孩子,同时也是个正常人!
一个孩子,一个可以成为正常人的孩子,为什么会心虚?为什么喜欢包揽责任,喜欢自责,变成受欺负的对象,养成讨好型人格?
因为孩子他缺乏了陪伴和认可。
他认为他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不觉得自己是个能够存在的正常人。但他又的的确确渴望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存在」于这个社会。
所以这样的小孩尽可能地讨好他人,哪怕是错误和“锅”,他们也愿意背。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
一种对生的渴望,对存在的信仰。
他们或许在原生家庭中,并没有存在感。或许是父母之间并不和睦,或许是父母对自己并不够包容,没有给到自己爱的连接。
在成长的最关键时刻,和那些认知的关键节点,他们都未成功的认知到「我是存在的」。他们天生有着「我没有家」、「我没有根」的认识。
以至于他们需要在未来几十年里自行寻找,一个安稳的人生模式,去寻找人生意义而缺失了落地感。
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养成「Infp」人格。
强大的自救本能,使得他们产生了高敏感特质,强想象和共情能力,不计较得失和物理性质的利益,但容易内耗。
他们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一切友好,是他们“畸形”的目的,也是他们为了保护能量的方式。
直到他们信着信着,也就成了真。世界和平,世界友好,也成了解放自己,达成自救的最后一扇门。
被欺负,是因为他们在他人眼中,总好像没有“家”的人,你不论把什么丢过去,他都总好像能消化。于是也就真“不管不顾”了。
作为家长和带有善意的人,只需要给予引导,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就是“家”,就是“根”,被允许存在,他们的行为也被允许展现在他人面前,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没有自由权上的不同。
剩下的,交给他们自己,交给成长。
以上。
发布于 2024-04-15 02:56・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子航人生投资zw - 1 个点赞 👍
1. 倾听和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把情绪释放出来,不要憋着。
2. 表达爱意和支持:让孩子知道他们被爱和接纳,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有依靠的。不论他们的表现如何,但切记要避免过度保护。
3. 强调优点和成就:帮助孩子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才华和成就,增强自信心,这样以后面对困难才不会畏手畏脚,自信即巅峰。
4. 鼓励积极的自我对话:引导孩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取代消极的自我评价。
5. 设定合理目标: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目标,避免迷茫,但要确保目标是实际可行的,避免孩子因无法达到而自责。
6. 教授应对技巧:例如如何面对失败并从中获取经验、处理错误和应对压力。分享自己失败的经验,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正常的。
7. 以身作则:展示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应对方式,
8. 培养乐观心态:帮助孩子看到困难中的积极面和成长机会,树立榜样,适度赞扬,教解决问题的技能,尊重孩子的感受,积极的反馈等等
9. 鼓励社交: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正面反馈,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分享精神,还有同理心等等
发布于 2024-04-15 03:47・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财富魔法师 - 1 个点赞 👍
这可能是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
孩子自责的原因有很多,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当无法达到时,就会感到自责,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因他人的意见而自责。
有的家庭整天鸡飞狗跳,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自信。有的父母自己碌碌无为,却整天PUA孩子,使家庭氛围紧张。有的父母过于严格,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喘不过气来。
有时学习压力过重,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不满。或者考试没发挥好,也会给孩子造成心里压力。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在与他人交往中遇到困难,也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这种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很头疼,只能多鼓励,心平气和的与孩子去沟通。学习成绩不代表孩子的全部,多发现他的优点与闪光点。
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你在乎他的想法。让他多点参与他喜欢的活动,从中获得成就感,减少心里负担。
当他取得成就时,及时给予他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及时去安慰他,给予支持,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责骂。并且以身作则,展示积极的态度和应对困难的方式。
当他失败时,先要表达对他的理解和同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让他明白,失败不代表什么,是人都会失败,失败不代表个人价值,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
鼓励他再次尝试,勇敢面对挑战,不要因一次失败而气馁。
教导他在挫折面前坚持不懈,培养坚韧的品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如果他长期处于失败和挫折中,也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以下影响: 首先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会对学习或其他活动失去兴趣,影响学习动力,也影响他的社交能力,导致与他人交往困难。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或愤怒,尽量避免在他面前发脾气或抱怨,给他树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榜样。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情绪和需求上,而不是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感到情绪激动,快要爆血管了,可以暂时走远一点。
你的每一次怒吼都是射向他的子弹。
发布于 2024-04-15 02:4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都非 - 1 个点赞 👍
孩子爱自责的原因很复杂,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1、自卑心理。
自卑的孩子总在不停的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总是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无能,因此出现自责心理在所难免。
2、害怕失去朋友,害怕自己处于一种孤单的状态。
老是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来,总认为自己不承担责任就会被朋友看不起,这其实是对人际交往的一种误解。人与人之间是要互相尊重的,自己的一味迁就可能会使他人产生被巴结讨好之感,会强化他人对自己的无所谓态度,更容易失去朋友。
3、好强的孩子一般有很强的责任心。
这样的孩子总是对自己施加过度的道德压力,认为为自己着想就是自私的表现,于是凡事都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而对责任承担的无能为力感又会促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但是过度的自责很容易使自己的心理不堪重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4、陷入了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
周围的朋友已经适应了自己的处事方式,一旦发生改变可能会造成人际危机。为了不使关系进一步恶化,只好继续迁就。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如果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总有一天会使自己的思想因不堪重负而垮掉,要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也是需要被维护的,其中就包括要维护自己没有必要为他人做错的事情负责的权力。
要教育孩子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能故意,不能故意推卸责任,也不能妄自菲薄,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人格,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与某人交往,让自己感觉痛苦,就应该勇敢地从这段迷茫中走出来,甚至主动断开与他的交往,要让孩子知道这不是冷漠无情,而是维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秩序。
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有为自己着想的权利,有权退出引起你不快的一种人际关系。从长期来看,这对你和另外的人都好。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会引起不必要的痛苦和抱怨以及不快,就会是本能够给你生活增添快乐的人躲得远远的。
你的犹豫不决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不要乐于听从批评,如果你感到愧疚,那就道歉,然后忘掉他。如果不愧疚,那就不道歉,彻底的忘掉他。
3、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引导孩子遇到问题,主动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不痛快委屈和气愤,同时还要引导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要告诉孩子,友谊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创造过程,一味的委曲求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家长要告诉孩子,自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不可以总是懊悔!既然你已经错过了夕阳,又何必擦着无用的眼泪,错过流星。
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撑着脑袋思索,然后在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刻,所有的失落自责侥幸抱怨,搭建的心灵之墙轰然倒塌,流一滴眼泪,告别过去,松一口气,为现在握紧拳头为明天。
孩子爱自责的原因很复杂,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1、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总在不停的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总是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无能,因此出现自责心理在所难免。
2、害怕失去朋友,害怕自己处于一种孤单的状态,老是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来,总认为自己不承担责任就会被朋友看不起,这其实是对人际交往的一种误解。人与人之间是要互相尊重的,自己的一味迁就可能会使他人产生被巴结讨好之感,会强化他人对自己的无所谓态度,更容易失去朋友。
3、好强的孩子一般有很强的责任心,这样的孩子总是对自己施加过度的道德压力,认为为自己着想就是自私的表现,于是凡事都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而对责任承担的无能为力感又会促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但是过度的自责很容易使自己的心理不堪重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4、陷入了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周围的朋友已经适应了自己的处事方式,一旦发生改变可能会造成人际危机。为了不使关系进一步恶化,只好继续迁就。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如果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总有一天会使自己的思想因不堪重负而垮掉,要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也是需要被维护的,其中就包括要维护自己没有必要为他人做错的事情负责的权力。要教育孩子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能故意,不能故意推卸责任,也不能妄自菲薄,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人格,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与某人交往,让自己感觉痛苦,就应该勇敢地从这段迷茫中走出来,甚至主动断开与他的交往,要让孩子知道这不是冷漠无情,而是维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秩序。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有为自己着想的权利,有权退出引起你不快的一种人际关系。从长期来看,这对你和另外的人都好。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会引起不必要的痛苦和抱怨以及不快,就会是本能够给你生活增添快乐的人躲得远远的。你的犹豫不决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不要乐于听从批评,如果你感到愧疚,那就道歉,然后忘掉他。如果不愧疚,那就不道歉,彻底的忘掉他。
3、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引导孩子遇到问题,主动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不痛快委屈和气愤,同时还要引导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告诉孩子,友谊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创造过程,一味的委曲求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家长要告诉孩子,自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不可以总是懊悔!既然你已经错过了夕阳,又何必擦着无用的眼泪,错过流星。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撑着脑袋思索,然后在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刻,所有的失落自责侥幸抱怨,搭建的心灵之墙轰然倒塌,流一滴眼泪,告别过去,松一口气,为现在握紧拳头为明天。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真诚待人,乐观生活。
发布于 2024-04-15 06:01・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人生感悟 - 0 个点赞 👍
我们既要承认孩子的自责是有意义的,又要告诉孩子凡事讲一个度,过犹不及。
当一个事情出现的时候,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一点问题也没有,但过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代表我们在为人处事不够客观公正,不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我们要承认,一件事情的结果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自己的原因,也有不是自己的原因。
有很多因素,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改变不了,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接受呢?
当问题已经出现的时候,自责只会浪费时间,不如尝试立刻解决问题,积极去行动起来,避免它下一次再出现。
解决不了的事情,再自责也没有办法让事情变得更好。
自责不是为了惩罚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做得更好,表现得更好。
如果你觉得你应该做得更好,那你应该直接去做,而不是自责。
发布于 2024-04-15 05:17・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ABdog - 0 个点赞 👍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帮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鼓励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大家都这样”,并没有必要为此感到羞耻或自卑。
- 减少自我批判。教育孩子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告诉他们,即使有时候做得不够好,也不应该对自己进行过度的负面评价。
- 欣赏和犒赏自己。帮助孩子发现并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成就。鼓励他们在取得进步或完成某项任务后,给自己一些奖励,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
- 与内疚共处。教育孩子学会与内疚感和平共处,而不是试图立即消除它。通过接受和理解自己的内疚感,孩子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这种情绪。
- 记录和反思。鼓励孩子每天记录下自己的积极行为和感受。这可以帮助他们关注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仅仅集中在错误和不足上。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自责和内疚感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发布于 2024-04-15 02:28・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灿灿的MM - 0 个点赞 👍
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并努力改进。让他们知道,你相信他们的能力,并且无论他们做什么,你都会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它只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让他们一味自责。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现孩子的自责情绪持续存在,或者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那么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团队活动或社交场合,帮助他们建立更广泛的社交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这样,孩子就可以从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从而增强自信心。
发布于 2024-04-15 06:3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渡你眉间河川丶 - 0 个点赞 👍
这个问题让人很迷茫。
1、邻居家孩子,您着什么急?莫非……
2、明明是别人的错误,他也会自责好久,作为邻居,您怎么知道?莫非……
3、在学校经常被其他同学欺负,您家孩子是在学校一起念书还是一起……?
真让人心疼……
好吧,说回问题本身。
总是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基本上就可以划归为心理学上的自我攻击了,当然,这个要看频率和真实的感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做个心理测试,看看是不是有相关的认知困难。
自我攻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自责,还有更多复杂的表现,比如自我否定,自我惩罚,自我湮灭……
但是这其中涉及的到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自我认知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好的点,那就是这孩子有自我意识,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为对于“我”的认知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程,很多人只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不会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正常人。
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人格分裂的感觉,但是跟人格分裂也是不同的,人格分裂其实也不是自我感知良好的表现,分裂出来的其他人格也不会感知到自我的存在。
相反,自我认知发达的人,会觉得“我”是住在身体里的人,他能感受到“我”的需求,以及“我”的能力,所以才会有表现不好的定义。
不然大部分人表现不好的时候,其实都是不会有自我感知的,因为表现不好就是一种对另一个个体的评价,一般都是别人对你,或者你对别人这么说,虽然很多人也会说自己表现不好,但不会真正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改进的独立个体……
有点绕,但是不妨碍结论,那就是得去看一下心理辅导,这不是一件完全不好的事,其实能准确认知到自我,说明孩子很聪明,只是需要引导和学习。
发布于 2024-04-15 06:2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李先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