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孩子通常让人看起来心疼,但你千万别心疼他,那是害了他。
你越是心疼,他越是自卑,越是加重这种「愧疚」,越喜欢对「负面责任」大包大揽。
很多人的同情,办了坏事。
这样的孩子,世俗的眼光认为他「善良」。因为善良而疼惜他,夸赞他。但他不需要,他也不善良。
如果一个「孩子」天然可以得到庇护,如果一个孩子天然能得到帮助。那么,请放下成年人的偏见,放下那些不负责任不可量化的“同情”,同样,“善良”,若不确定它的含义对孩子起到正向积极的帮助作用,也请不要定义「善良」。
他就是个孩子,同时也是个正常人!
一个孩子,一个可以成为正常人的孩子,为什么会心虚?为什么喜欢包揽责任,喜欢自责,变成受欺负的对象,养成讨好型人格?
因为孩子他缺乏了陪伴和认可。
他认为他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不觉得自己是个能够存在的正常人。但他又的的确确渴望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存在」于这个社会。
所以这样的小孩尽可能地讨好他人,哪怕是错误和“锅”,他们也愿意背。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
一种对生的渴望,对存在的信仰。
他们或许在原生家庭中,并没有存在感。或许是父母之间并不和睦,或许是父母对自己并不够包容,没有给到自己爱的连接。
在成长的最关键时刻,和那些认知的关键节点,他们都未成功的认知到「我是存在的」。他们天生有着「我没有家」、「我没有根」的认识。
以至于他们需要在未来几十年里自行寻找,一个安稳的人生模式,去寻找人生意义而缺失了落地感。
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养成「Infp」人格。
强大的自救本能,使得他们产生了高敏感特质,强想象和共情能力,不计较得失和物理性质的利益,但容易内耗。
他们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一切友好,是他们“畸形”的目的,也是他们为了保护能量的方式。
直到他们信着信着,也就成了真。世界和平,世界友好,也成了解放自己,达成自救的最后一扇门。
被欺负,是因为他们在他人眼中,总好像没有“家”的人,你不论把什么丢过去,他都总好像能消化。于是也就真“不管不顾”了。
作为家长和带有善意的人,只需要给予引导,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就是“家”,就是“根”,被允许存在,他们的行为也被允许展现在他人面前,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没有自由权上的不同。
剩下的,交给他们自己,交给成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