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如欧洲的纹章,日本的家徽一类的标识?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你们语文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这里的修字是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4-03-31 10:15・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沃金 - 694 个点赞 👍
你们的回答都太善良了,我的观点就比较粗犷。
欧洲跟日本之所以弄出家徽一类的东西,本质上是因为表音文字写在旗子上太长太丑了,要是只写个y或者只写个e,又分不出谁是谁家的,只能圈个图案缝缝补补,越搞越复杂,不像我们一个姓代表一家,然后信加颜色已经能完美区分所有的部队了。所以这一波我觉得欧洲和日本人应该反思。
发布于 2024-03-31 17:0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小医生 - 89 个点赞 👍
了解一点基本的纹章学知识就知道,战时光打个姓氏做旗号是完全不够的。
假如纯用文字做旗帜标识,有没有想过,旗帜是会飘动的,飘动的字是看不清的。
再举个例子,本家和分家怎么区别?张飞本部军马和张苞手底下的军马怎么区别?
张飞和张辽打起来了怎么办?
有人可能会说靠盔甲区分,问题是古代哪有那么多制式盔甲,缴获的装备马上就要用,区分敌我最快的方法就是刷上显眼的图标。
而黄巾或者赤帻只能起到笼统的区分效果,无法精确指挥。
事实上中国也是有严谨的旗帜标识系统的,没有传承下来是因为早早实现了军队的统一管理,没有家族传承的私人武装。
至于欧洲后世在纹章上搞各种复杂“雕花”,目的是确认交往双方在封建秩序中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礼节。这是因为欧洲的封建秩序覆盖国界之外,需要便于外交活动开展。
这和中国士大夫交往时互递的名刺中复杂的称谓体系是一个道理。看名刺上的称谓,例如“门生”“眷姻晚生”“侍教生”“同乡”“同年”这样的称呼(参考儒林外史),就能知道应该如何符合礼节地对待对方了。
这里也能看出中欧的封建秩序差别:欧洲的纹章体系显然源自军事系统,盾徽是常见元素。而中国唐代之后的封建秩序则依赖于文官与科举体系,体现在复杂的官职称谓以及师生关系上。
编辑于 2024-03-31 22:0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卡牌马斯特 - 44 个点赞 👍
和“影後”一样(国家书法协会副会长的水平)
楼主的题目里其实已经出现了徽章了~~
中国是“中央之国”,然后引申出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央,最后再引申出什么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安土重迁~~~(当然,提中国认同时他们又会和你强调1912年后才有中国,主打灵活自适应)
都是典型佐证你国文史社科是多么落后的事实~~
“中”这个字,甲骨文金文时期就是天子纹徽盾章的专属字。
更别提传承了几千年的“十二章纹”
————————————————————
比如抗倭图卷里的两种步兵
穿背心罩甲,无头盔,持带配重球的重型长剑,盾牌无徽章(另外视角正面的图也没有)的地方民兵。
穿布面甲,戴头盔,盾牌上有皇家十二章纹徽章的正规军步兵
ps:当年航校仙论~行军鼓是瑞士人最早发明使用的
编辑于 2024-03-31 09:0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遥想当年少年勇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岱與宣慰使 - 7 个点赞 👍
可能有两个原因:
纹章,家徽最主要的用途还是打仗时的标志物。中国古代打仗当然也有旗帜标识,但我们封建时代短暂,秦代以后少有以家族为核心利益的长期战争
二是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纹章的作用,如同欧洲纹章实际上是多个常用意象的排列组合,汉字的排列组合也可以看做另一种形式的纹章。日本也有直接拿汉字做的图标,比如信长拿“永乐通宝”做自己的旗帜,石田三成的“大一大万大吉”,德川的“厌离秽土欣求净土”
德川“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旗 信长“永乐通宝”旗 石田三成“大一大万大吉”旗 发布于 2024-03-29 11:5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屋里言士 - 4 个点赞 👍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标志性符号。
西周灭商后,中国完成从部落时代到封国时代的过度。姬姓,成为了唯一真正的贵族。其余异姓诸侯国为依附贵族。族徽,迅速淡化出政治舞台。
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家族式图徽在兼并重组中彻底没落。
欧洲、日本,家徽、图章的大量存在,说明他们还没有脱离原始社会部落争利的思维阶段。 他们的格局,仅仅是兽性思维——如何在丛林法则中弱肉强食,而不是人性思维——人与人如何在全球化下和平相处共建共存共融。
发布于 2024-03-29 11:3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王行疆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稚子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因为汉字“姓氏”本就是章纹、家徽。
许慎说“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你的“氏”就是你的章纹。春秋将军出战背后那个写着他的“氏”的旗子就是他的章纹。
后世基本也沿用了这个表达。对了有“氏”的算贵族“氏族”,而“野人”,无姓氏。所以“国人暴动”是低级贵族反抗不是人民起义。
为什么欧美、日本会专门搞一个族徽章纹这种东西?
因为他们是“次生文明”不是原生文明。日本文字是半拼音半借用,所以他们的章纹大量借用了汉字(信长家用永乐通宝,来当家徽)
,或者生造一个图像,其实也是一种特殊“文字”。
欧美的文化源头罗马,就是次生文明,他们用的文字是原生“象形文字”变体后拼音化的。字母本来的象形意义散失了。所以,他们必须搞一套复杂的“章纹体系”摆脱拼音直接指代自己的家族和家族关系。
比如1901年“哈布斯堡家族章纹”
1901年 你可以看出他自以为傲的血亲、姻亲一系列的东西。
而我的氏“郑”一个字,在春秋时期,别人一看到就是知道家里源头是哪里。血亲、姻亲大约的情况。敌对方看到了,就知道怎么骂才难听(祖宗十八代遭殃),抓住了要多少赎金合适。
中国的贵族时代在始皇帝、和刘邦等人打击下出现波折,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又复兴,唐末黄巢、朱温一顿乱杀,宋代科举后逐渐走向没落。
欧美也类似,拿破仑动摇了一下;一战,几乎把欧洲贵族杀光光了;二战,后就逐渐瓦解了。现在基本当个文化现象来聊或者得瑟,或者来回忆。
所以,看欧美西方的社会体系,你可以把中国历史跳后1000到1500年来看。他们的进程只是因为工业化的契机,表现上有所不同。社会组织关系上,实践积累要晚很多。比如中国是社会主义早期实践者“王安石”,比如战国时期对“共和”“郡县”等管理体制的讨论与实践(现有考古讨论周召共和,并不存在,更多是战国时期对国家治理方式讨论的附会)。
总之,这是原生文明相对于次生文明的优势,当然也不可不为负担。比如我们出国就会很快的直接感觉,西方人比华人直率,华人要“聪明”很多。
发布于 2024-03-29 13:4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郑森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留猴 - 0 个点赞 👍
岳飞怎么死的?
查看全文>>
歌德派先生 - 301 个点赞 👍
因为欧洲和日本都是封建制度。
什么叫做分封制度呢,有个讲解中国历史的外国youtuber给了一个有意思的定义(这老哥认为中国古代根本不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就是以一个地区的一群人效忠一个家族,并以此为核心的制度。
比如日本,就是一个领地效忠一个武士家族,这个武士再效忠他的大名家族,而这个地区最大的那个家族,就成了大名(诸侯王)。
西方的骑士也是差不多的,农人效忠骑士,骑士效忠贵族(骑士也是小贵族),贵族效忠国王,都是以家族传递的。
所以像是中国古代这种郡县制,完全以官吏机构来实现管理,根本不分封的操作模式,其实不太符合“封建制度”的概念。你都没有家族效忠哪来的“封”?
而这个纹章,就是封建主们用的东西,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身份。
假设我是一个日本武士,我家有300石俸禄,那么我就会给自己画一个纹章,比如这个纹章就是我爹的画像
那我画这个玩楞的意义在哪里呢?
有两个意义!
1:保证在战场上立功的时候大家一眼就认出我来。
战场上一片混乱,除非你长的很有特色,不然根本没人能认出你是谁来。
这种情况下,那怎么分功劳?
大头兵可以带着一袋子耳朵回来算砍死的敌人,但我作为一个封建主,带着自己的部队来打仗,我是不可能给你带回一袋子耳朵来吧,因为我本身算是“队长”或者说是地区指挥官。
这个时候就需要纹章了,有了这东西,其它人才能看到是我在冲锋啊!
橙色的朝霞里,那面团对鹤长条旗迎风招展。那家伙一定随着两只白鹤一起去了极乐净土吧?
日本小说壬生义士传的原文↑
这里就能看出,作为一个穷贵族,小贵族,你不挂旗子,战死就不知道是谁了。
为了给后代和家族留下军功(哪怕你死了),你就要带着点能让别人认识你的东西。
2:保证对面知道你是谁
这一点也很重要。
如果你的家族是什么有着数万石的豪族,那么这个家族的纹章肯定是天下皆知的。
比如这个乒乓球拍一样的东西,看过火影的人一定能认出来它是什么 在这个情况下,俘虏你,你的家族高几率会拿一大笔钱来买你的命,所以对于只有300石的我来说,杀了你可能并不划算,毕竟俘虏你可以拿你换5000石钱。
如果你真的是这个家族的重要成员,那你的老爸老妈就会花钱把你买回去,这很好理解吧?
所以大贵族有这个东西可以保命的,对方能杀你的时候会手下留情,抓了你也不会殴打或者拷问你,毕竟你要干干净净的等着拿去换钱呢。
欧洲贵族骑士们能保持那么多次败仗就是不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对面抓了不杀他啊,所以他可以无脑去欺负没有盔甲的农民单位,等遇到BOSS单位放下武器投降就行了。
所以作为大贵族,豪门,你还是要给自己挂个这东西,保证对面的二愣子别上来就把你捶死了。
但是这些对中国都不成立啊。
中国打仗是天子点将的方式,走的都是行政机构,兵将分离,每支部队去了哪里干了什么都是预先部署的,不需要你举着个旗子证明自己是谁啊,将军自己门清。
另外因为都不是贵族,你的脑袋不值钱,朝廷也不会花钱买回来,你被俘虏了就自尽得了,回来还要治你的罪呢,所以第二条也不成立。
那搞到最后,不需要那东西啊,你一个行政机构的武将学人家分封制度的军事贵族搞纹章干嘛,没事闲的?
编辑于 2024-03-31 22:17・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那你说我该叫什么 - 1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幼发拉底河 - 103 个点赞 👍
中国人会写字……
中国古代识字率再惨,起码也认识常用的那几个,也没惨到中世纪欧洲那样连不少领主都是文盲的程度,以至于出现了传达口信的职位。以前欧洲有的文字实再不发达的地区记一件事是找个小孩告诉他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狠狠揍一顿,这样这个小孩一辈子不会忘记。
发布于 2024-03-31 20:01・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gay核冒雨王 - 51 个点赞 👍
我打三国,小人旗子上一个大大的操,哦,不对,是曹,我就知道是曹操的军队来了。
要是换成字母国家,那就得写CAO。有点不大气。那就设计成花纹吧。
编辑于 2024-04-01 17:5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初冬 - 4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 38 个点赞 👍
比亚迪把朝代篆体字当车标就已经秒杀一众自主品牌山寨的洋车标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天朝基本没有过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封臣家族权利太小,不像西方领主和日本大名一样基本自立为王不听天子号令的情况。
天朝家族不能有独立性,你的一切都是君主的,还敢有自己的家族徽章?我看你有不臣之心,第二天就被诛九族了。
发布于 2024-03-31 20:33・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第404人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天向上 - 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野喵子 - 18 个点赞 👍
想起小时候看的龙的起源:
上古时代,每个部落都会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黄帝部落的图腾是蛇,然后他每征服一个部落,就会加一点该部落图腾的特征在蛇身上。于是蛇就有了马脸、鹿角、鱼鳞、鹰爪、牛尾……
编辑于 2024-03-31 21:06・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原小飞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安吉拉-巴尔扎克 - 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许广新 - 8 个点赞 👍
本来不想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并不知道中国没出现纹章家徽的原因,但是那种“欧佬识字率低而纹章好辨认”的说法,让我实在有点难绷。
英格兰纹章 你说英格兰纹章容易辨认,这比较能理解。
“造王者”理查·内维尔纹章 但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造王者”理查·内维尔的纹章很好辨认吗?他难道不识字吗?
“造王者”理查·内维尔签名 中世纪欧佬真的不识字吗?
一个长达千年的时代能用静态的视角来观察吗?
公元800年的查理曼不识字,公元1200年的贵族还是全部大字不识?
按目前的研究,纹章最早出现于12世纪中叶,这个时间节点有什么特别吗?可能稍微熟悉点欧洲中世纪史的人马上就明白了,这个时候,所谓的“12世纪文艺复兴”正在进行。
此时,欧洲各地的手写本的绝对数量开始井喷式增加,而此贵族阶级的文化水平,按照法国历史学家乔治·杜比的说法,“1214年,不识字、背不出一首诗,或者不会唱歌的骑士已寥寥无几。”
纹章仅限于贵族使用吗?就算贵族老爷不识字,市民和商人不也用纹章吗?他们也不识字吗?随便翻开本纹章科普不都有答案了吗?
况且,中国古代真的不用图像标识吗?
这些旗帜和下面的有什么本质区别吗?真的不能在上面写字吗?
编辑于 2024-04-03 18:5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一千零一只眼 - 7 个点赞 👍
这个问题很好,一下问出了我国很多UI设计师深陷的一个误区。
人们到底为什么要用icon?是为了增加辨识度。
为什么必须要用icon增加辨识度?因为次生文字,尤其是次生拼音文字,无法不经拼读就表达含义,所以效率太低。有些语言甚至你不独完都猜不到这个词啥意思。
汉字是否需要拼读?基本不需要,汉字作为原生文字本身就是icon。而且汉字自我出来的形声字非常简洁。
那么汉语使用者在多数情况下,是直接看文字效率高还是用icon效率高?直接看文字。
甚至日韩等民族还需要用汉字来提升本族文字效率…
你感觉下面三个图个哪个最一目了然?
所以搞UI,没有国际化需求,别乱用icon.
编辑于 2024-03-31 23:0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药丁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轮回 - 4 个点赞 👍
欧洲的纹章是这样的:
圣座(简化版) 日本的家纹是这样子的:
三叶葵,徳川氏家纹 大一大万大吉,石田三成家纹 中国的“纛”:
也用来称呼军队或仪仗使用的大旗,例如: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使用的大旗称为“查干苏勒定”,汉译称为“白纛”。
相传中国于黄帝时期,最先发明蚕丝和织造的工艺;并于公元前11世纪的文献记载,已经有使用类似旗帜的器物。《周礼》记载用于治军阅兵的“九旗”为:常、旗、旃、物、旗、旟、旐、旞、旌。
八旗,由左上至右下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和镶红旗 最早的旗帜显然出现于铁器时代,可能是在亚洲的中国或印度地区,率先使用旗帜作为战场标志。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每个军师(army division),所有军官的帐篷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旌旗。原始的战场标志包括但不限于旗章,也包括称为“旗物”(vexilloid)或“旗状”(flag-like)的物件,例如古中国的麾氅、幡幢、旌節及纛帜、古罗马的鹰标、萨尔马提亚的龙标、突厥和蒙古帝国的秃克;罗马军旗(vexillum)也可以定义为“旗状”物件,因为它是悬挂在水平横杠,而不是通常的竖直旗杠。 中国丝绸沿着丝绸之路的贸易传播,流传到西方世界,今日所知的旗帜开始发展。
公元1世纪左右,连接到竖直杆子的旗帜首先被阿拉伯人使用,直到9世纪它们才在西方世界中流行起来。欧洲中世纪时期,使用简易旗帜作为军旗变得很普遍,与纹章并行发展,作为展示盾徽的补助功能;同时,海旗也开始发展起来。相同时期的日本室町时代,武将使用背靠的旗指物(sashimono)。
纹章学一词源自“传令官”(古法语:heraut, hiraut),据说在中世纪的马上比武大会上,骑士全身披挂,全靠盾牌上的纹章才搞得清谁是谁,大会上的传令官就凭纹章而向观众报告骑士的比武情况(有点像今日的体育解说员),渐渐“传令官”成了“纹章专家”的代名词,纹章学一词也就由此衍生。
本质上就是一种原始的“军旗”!
用于个人以及家族、军队的标志。
中国是宗法制为主,所以一直“军队”多以“家族”为单位。
则是把“旗”作“纹章”或“家纹”。
而纹章是中世纪骑士用它来辨认其身份。
盾徽是由一个盾牌、支撑物、饰章及铭言组成。
12世纪封建领主和骑士在战场上开始广泛使用盾徽。从13世纪开始,盾徽进一步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家族代代相传的一种旗帜或标志,尤其是有权使用盾徽的人,在法律或社会习惯上,开始逐渐演变为国家权力。在德语区,贵族和平民都会使用盾徽,而在欧洲其他地区,仅有贵族才能使用盾徽。之后教堂的神职人员也开始使用盾徽,接着是小镇用于镇民识别,以及像是大学及商贸公司这类皇家特许的机构。
至今,它仍用来作为识别个人、军队、教会、机关团体和公司企业的世袭或继承性标记,而纹章学则是研究其使用、展示和规则的学术领域。
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纹章传统中,系由个体拥有盾徽而非家族,盾徽属于父亲传给儿子的合法资产;妻子和女儿也可修改盾徽以显示其与现有盾徽拥有者间的关系。
相同的盾徽在同一时间中只能由一人使用。其他继承者只能在原始盾徽上进行一些小改动:通常是改变一些颜色或者添加寓意物,例如横幅之类者,其在英国用法中(皇家之外)是继承人的标志或(在苏格兰)假定继承人的标志。因有在识别性上的重要性(特别是法律文件),盾徽的使用受到严格管制;少数国家至今仍然如此。
另外,教会的纹章也很常见!
圣座 梵蒂冈 宗座从缺期间所使用的宗座从缺牧徽(白色位置是那时的总务枢机徽) 方济各教宗牧徽 日本战国时代后,家纹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
家纹有过百种式样,多是植物、动物、器物等图案。
武士会把家纹绘在旗上,并插在背上,作为自己家族的象征。著名的家纹有织田信长的五木瓜、丰臣秀吉的五七桐(太阁桐)、德川家康的三叶葵等。
后来家纹又传到琉球国。近代又传入朝鲜,称为宗纹。虽然家纹是家族或氏族的象征,但有时不同的氏族可能有同一个家纹。
日本天皇的十六瓣菊花家纹 五叶木瓜,织田氏家纹 五七桐,豊臣氏家纹 加贺梅钵,前田氏家纹 发布于 2024-04-01 07:2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杞鋂 - 4 个点赞 👍
因为我们有汉字。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图腾,上古部落时期,一个部落的特点,都在这个汉字上,比如周部落,古字写做田口,种田的,夏,写作目禾,种庄稼的,商,写作口牛,圈养牲畜的。都是画的纹章。
到后来,一般大家族,灯笼上写上自己的姓氏,比如陇西李氏,写个李,当地人见了谁不退避三舍?其宗族盘踞一方,子弟当官作宰权倾朝野,掌握当地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谁不怕他们?
中国自有国情在,中国古代,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武勋贱如狗,文官满地爬,有身份写上一个字就能震慑宵小的,也就是那么几家。皇帝在怎么拉拢世家,和怎么做掉世家里浪费了大好年华。
而且中国讲究谦卑,你太跳了,老把你家族的东西放明面上炫耀,容易九族消消乐。要是有一个家族官拜一方刺史,用木瓜花做家纹,每每都用家纹留痕,很快举报谋反的折子上就会出现一个木瓜花家纹。
日本国情不同,你说大名谋反,呸,糟蹋谁呢?谁把天皇当回事过?咱们都是名义上听幕府将军的!但是你看天皇强势起来了,明治维新了,还有几个大臣和资本家还弄家纹的?都抢着戴菊花了。
家纹徽章这些,都是皇权孱弱的产物。西方王室就别说了,皇都没几个,还得听教皇的册封。
你要问皇家的纹章,有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个你看不懂吗?
编辑于 2024-04-02 11:52・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清平安乐公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