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2024 年中考政策明确「校园欺凌者在录取中最后投档」,如何看待这一举措?
- 1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能被挂上欺凌者的名单,就已经够解决校园霸凌了。校园霸凌难搞是因为隐蔽性太强了,就像邻居家养了条猛犬,只要不咬人就不会被处罚,但哪怕不咬人,也实实在在影响了周边人的生活,每天出门都提心吊胆,小孩都不敢单独出门玩耍。
校园霸凌也是一样,但凡惹出事才罚,枪毙他也来不及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从一开始萌芽阶段就要斩掉校园霸凌的苗头。有霸凌行为的最好一开始就要送去工读学校,就像把老鼠屎从汤里捞出来一样,从严打击治理校园霸凌,不能让普通学生受到不良影响。未成年保护法应当是保护普通未成年人的,而不是保护未成年人渣的。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明明未成年人渣和普通未成年人的利益是明显冲突的,对立的,保护了未成年人渣就是对普通未成年人最大的伤害。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了明显的恶法!你们想想若没有这个法,很多未成年人按成人那样治安拘留,刑事拘留,得有多少好孩子因此受到了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伤害了广大普通的未成年人,这是什么级别的黑色幽默?
发布于 2024-03-21 13:03・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云锁烟楼 - 215 个点赞 👍
个人觉得是有积极作用的,因为这个规定与其说是拿来警示学生的,不如说是拿来威慑家长的。
跟进入高中后的霸凌者普遍呈现社会习气和混混化不同的是,初中小学阶段的霸凌者更多还是以校内持强凌弱和结伙欺负为主,这个阶段家庭管教和束缚带来的积极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而这个阶段一些霸凌者的屡教不改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所在家庭对该行为严重性,以及带给他人伤害的轻视和漠视。
这部分家长有个特点,自家孩子吃了亏,那就是泼天大事,而自家孩子欺负了别人,却往往以工作忙或者小孩儿打闹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每个家长的心理活动都不一样,但根本原因是一样的,就是没啥影响。
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年龄的孩子,你能拿他咋办?无非顶天了一个处分,甚至不少严重犯罪了的,都还能回去接着上学。
现在这个举措,是对“没啥影响”的第一步修正,从升高中起就有影响。
可能对于学生而言,就像很多回答里说的成绩差的无所谓成绩好的也无所谓,但对于他们的家长来说,事情变化就不一样了。
首先,不是说你理解成小孩儿打闹就是小孩儿打闹了,这是确切可能影响一生走向的影响。
更进一步说,这个欺凌者影响录取投档是表面信息,深层信息是欺凌者档案记录的产生。
既然有了这个欺凌者档案记录这回事,那会不会跟随一生?
这一步影响中考录取,下一步会不会影响高考?
会不会影响高职毕业就业?
会不会影响参军考公,甚至是社会福利的申领发放?
当然,这些举措不会一开始就全面实现,肯定有个慢慢来的长期过程。
而这个开始举措的目的也很明确,你说十来岁的小孩没长明白,那就打断你几十岁的家长装糊涂和不当回事的空间,
我们常说,你不教育社会总有一天会教育。
好,现在社会没耐心不断以承受犯罪为代价来替你教育了,打算从小开始,就给你逃避教育责任的孩子贴上标签来管控隔离打入另册了,你还教不教育管不管?
当然,也的确有摆烂到底的家庭,对这部分确实没用。
但很多规则的形成,本身就是针对大多数的,挽救能挽救的。
发布于 2024-03-21 15:0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说事儿 - 101 个点赞 👍
隔靴挠痒,对欺凌者并没有用,大多数欺凌者,不会考高中。
同时,制定的这些规定,没有法律依据,违反教育公平原则。
考生初中在校期间存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或未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等负面清单行为的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
发布于 2024-03-21 10:4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庞九林律师 - 8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八云社 - 84 个点赞 👍
你知道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吗?
——它们会用这个来威胁受到欺凌的孩子“看你还敢不敢还手”?
先说结论:
1-我支持让经过查实的校园霸凌者,在考学方面受到终身的负面影响。
2-但这个查实过程,必须由学校之外的政府机关来审查,而不是将这份权力归于学校教师和领导。
因为
- 校园霸凌中容易受到威胁的孩子,基本都是更加在乎社会评价的那一方。很难用受害方更惧怕的东西,来试图达到震慑施害方的效果。
- 而诸如,用“影响考学录取”之类理由来教育霸凌者,以前的老师们早就用过了,目前效果可见。
- 另外,校园霸凌的成立,本就与部分教师的判断力有限、甚至有时候颠倒施害、受害方关系有关。
- 同时,校园霸凌,除了学生对学生的霸凌以外,也包含了个别教师针对学生的霸凌、或者诱导其他学生代行霸凌的行为。
所以这条规定,到底是真的为了保护受害者,还是针对近些天“支持受害方反杀”的舆论点广泛出现呢?为了打破以上疑虑,就需要再加上“经查实后,证明属于正当防卫行为的不算”这样一条。
可是这样,俨然就像是把本该司法部门来判断的事务,推给了素质、条件、资源参差不齐的学校。
这显然是不够可靠的。
编辑于 2024-03-21 13:3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试婚网 - 75 个点赞 👍
成都上大分!好多人说没用,但我觉得好太多了。
校园欺凌当然应当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而成都在教育政策和相关资源分配方面,对“校园欺凌者”进行“官方歧视”其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操作。
很多人说欺凌别人的都考不上高中,按照你们这种说法,欺凌者都没考上,所以高中就肯定没有校园霸凌了。实际上并不是吧。
另外这个政策实际上主要的针对对象是“鸡娃的学生家长”,愣头青学生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在意,但是架不住他爸妈着急啊,在没有这个政策之前,霸凌者家长大概觉得反正自己孩子没吃亏,学习不耽误就不管,这一下子真是“打蛇打七寸”,逼着那部分自私家长从功利心角度下场,管教自己家的小出生。
政策的效应是组合发挥作用的,你不能指望一个政策就解决掉所有的问题,诚然,除了上述两种类型之外,还会有确实考不上高中而且家长也不关心的霸凌者,但总量已经被明显控制,这部分“极端分子”应当用其他政策,或者直接用法律和刑罚来约束。
编辑于 2024-03-21 11:4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秩序与觉醒 - 69 个点赞 👍
出发点是好的,且我认为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在现实中执行起来,有待观察。比如,很多人说的,成绩差的,不在乎;成绩好的,有人护。欺凌者,很多人认为都是成绩差的,其实也不然,也有个别成绩好的,像邯郸那三个中,不就有一个成绩还可以。
「校园霸凌」这现象,一直存在。
以前是互联网不够发达,信息流通不快。而且,老师也很难注意到这一点,霸凌不霸凌,大概率只有当事人双方清楚。
没出事之前,在学校眼里,霸凌者家人眼里,无非是小打小闹。如果被霸凌者觉得难以向亲人开口,那么最终就形成了闭环。
还有就是如何界定的问题
小孩子如果真的是普通打闹,而被定位为霸凌,又或者把正当防卫的学生给定为霸凌,那就冤枉了好学生。
涉及到「中考」,我想应该需要「相关部门」来核实。老师和校方只是一个辅助调查的角色。
在过程中,就「霸凌」来说,未出现实质性恶劣事件前,校方最多以劝导为主,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般也不会特地报警。所以,还是难啊!
还有就是,一些欺凌者的家庭,往往有点小钱,或者有点人脉,你说是什么大富大贵家庭往往不是。但就是这种,要是被告成原告,倒打一耙,给你和稀泥了,那就很无奈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成年人不经意的善是复杂的善,但孩子长期的恶是纯粹的恶。
小孩子犯错可以理解,但「长期的校园欺凌他人」属于是典型的坏了,这其中断然缺少了正常的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14岁以下,不应该是小孩子作恶的免死金牌。要是这些人,以后进入一些好的单位,就更讽刺了。
编辑于 2024-03-21 13:24・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林清时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丫的橡树 - 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只小菜只因 - 22 个点赞 👍
搞笑了,这个政策实质上想表达什么?校园欺凌者还能合理合法的获得政策背书上高中?让他们去高中继续祸害老实孩子们?
体制内这帮制定政策的人是真越来越肉食者鄙了...
想作秀混政绩可以,选点跟国计民生无关的领域随便折腾,别在校园欺凌治理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和稀泥,看上去是打击霸凌,实则是助纣为虐彻底堵死了从严从重打击的渠道,你管这叫进步?
如果对官员贪污受贿立法不判死刑到底算严厉打击还是算包庇纵容一个个都没数吗?不会类比吗?
评论也是蛮有意思,剥夺受教育权咋了?杀人犯还要剥夺生命权呢,你有意见吗?
只考虑保护连校园欺凌者自己都未必稀罕的所谓权利,那受害者的权利呢?
编辑于 2024-03-21 18:3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久世英雄 - 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永远的A某 - 9 个点赞 👍
校园欺凌怎么界定?
你学习再好,教导主任一个校园欺凌脑子扣过来你是不是就麻了?
有个女孩子喜欢你,你不从她就去学校举报你校园欺凌,你要不要就范?
惩戒校园霸凌没有问题,但请直截了当。你老公出轨了,请离婚。而不是定个规矩,让他不准参加公司聚会有女同事。
发布于 2024-03-21 15:3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tony - 8 个点赞 👍
很多人认为,“反正校霸都是学渣,根本不在意升学问题”。但在我看来,这总要比什么都不做强。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恶劣程度触目惊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教育局推出的“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家里有学生的家长,对于素质评价手册都不陌生。因为该手册会像档案一样,要一直跟着孩子,所以每学期的评价和填报,老师和家长、孩子都会尽量写好话,这个评价过程也就变成了走过场。
实际上,素质评价手册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的全面观察和记录,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在破解唯分数论的人才选拔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看到在成都教育局此次推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既有正面清单也有负面清单。
正面清单包括市级及以上“新时代好少年”“劳动奖章”“劳动能手”等获奖记录,这些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推荐为指标到校生或在录取中优先投档;而考生初中在校期间如若存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或未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等负面清单行为的,会“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
让道德品质和升学挂钩,起码会让施暴者知道,整个社会对欺凌这样的事件持零容忍态度,作恶是要承担严重后果的。即便这些孩子不在意升学问题,至少他们的监护人还是知道轻重的。有所忌惮,总比有恃无恐要好很多。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希望类似的模式能够在全国进行推行;并希望能够针对欺凌行为制定界定手段,以防钻空子、扯皮等情况的发生。
面对霸凌问题,最好的处理方式当然是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学校应当做好“反霸凌”教育,教会孩子识别霸凌行为,学会应对霸凌行为的常用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建立起对欺凌行为的抵制态度,拒绝参与任何欺凌行为,勇敢反抗欺凌行为,共建阳光、安全的校园环境。
发布于 2024-03-21 16:00・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漫山遍野的欢喜 - 5 个点赞 👍
虽然作用不大,但还是希望别的地方跟进。
一来会促进霸凌者的家长管理自己孩子,二来对于一些依然有点在乎升学的人有点作用,以我的观察,即使是霸凌者也会多少在乎点,否则他就辍学了,三来孤立霸凌者,让别的霸凌者看到下场。
总之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办法
发布于 2024-03-21 14:42・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戏夜烛 - 5 个点赞 👍
出发点是挺好的,但是这里面仍然大有可操作性。
希望更多的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
还有,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要重视起来,觉得后果不是太严重,处理问题上就会和稀泥。总认为这是个小事儿,为了粉饰太平,总是从轻处罚,心软放纵就会加大他们进入犯罪的步伐。
就近期的新闻来看,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孩子是非对错,还处于一知半解中,尤其是觉得哪怕犯错,甚至是犯罪,都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导致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发布于 2024-03-21 20:32・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豆浆好好喝 - 4 个点赞 👍
没用,潜规则存在的地域本就是政府基层无法触及的地带,你颁布多少法规也没用,因为那些地方就没有人在管理。
说到底校园霸凌的根源就不是学生,而是放养孩子的家长。通过最后投档这种方式惩罚这样的孩子无非只是让他们继续走向歧路,虽然符合我国义务教育作为“筛选工具”的基本职能,但我并不喜欢这种政策。
发布于 2024-03-21 16:29・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黑色幽默 - 3 个点赞 👍
只要以升学率为导向,这规定就只能约束学习烂的人,但是学习烂的人真的会在乎这个吗?
当年初中我们班俩喜欢打人的,一个学习倒数,没几天就被开除了,另一个学习第一,校长喜欢的不得了,校长还等着人家中考上红榜给自己贴金呢,怎么舍得处分?而那个孩子也知道有校长后台,打人时根本就不带留情的,拳拳到肉。
发布于 2024-03-21 15:5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第404人 - 3 个点赞 👍
教育系统在努力,不过没什么用,家长不在乎。
监管缺失的家庭根本没精力在乎这个。
溺爱的家庭能不溺爱就不是溺爱家庭了。
重视孩子受教育情况的家庭也很难养出霸凌的孩子。
众所周知,教育系统的问题,很多都不是教育系统造成的,它是个社会问题,需要的是社会共同解决。
监管缺失要讲什么,讲提高收入水平,讲社会化抚养,把全部精力只能用在生存上的家庭解放出来,让有余力教孩子。
溺爱家庭就更要讲社会化抚养了。少管所不好听、不先进,说明进步空间很大,完全可以进步进步嘛,一刀切式取消当时是进步,现在形势变了,要改的嘛。雷电法王太先进,在缺乏理论基础的情况下直接硬实践,也可以退步退步嘛。两者结合一下我看就很好嘛。我们不能快进到美国那样动不动就剥夺家长抚养权,也不能放任家长滥用抚养权。荀子多少年前就提出了性本恶,一定要加强后天教育的思想了嘛。
义务教育段保障孩子的受教育全是第一优先级的,学校不能开除学生,不能打学生,不能批评学生,就不能纠正学生。
发展多重形式的补充学校更好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很有必要嘛。
发布于 2024-03-21 16:46・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一步一缘法 - 2 个点赞 👍
治疗霸凌最好的方法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建立特殊学校,收纳这种需要义务教育,又无法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要否认,有些坏孩子是普通学校难以管教的。杀人放火无所不敢的初中生尤甚。
初中是霸凌高发期,学生已经身强体壮,但是做事没数,啥都敢做,不考虑后果,加上知道刑事年龄十四岁限制。我上初中时对于班级里的小痞子,老师的原则是劝退,不服管教的,小黑屋打骂。一般这种小痞子,也不想上学,所以劝退很容易。小痞子离开学校虽然还会欺负在校生,但是机会少了很多,而且不久就会被家长逼去打工。
现在义务教育不让开除学生,劝退学生,我想问规则制定者们,对于这种害群之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缸酱,坏孩子的存在是对好孩子的不公平,而这些坏孩子已经不是普通学校教育能够扭转的。
现在都讲究学区,还不是靠资产值隔离那些坏孩子。毕竟遗传规律表明龙生龙凤生凤,有钱人家孩子,一般也差不到哪里去。那么广大农村乡镇学校该怎么办呢?规则制定者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所以大家应该集体倡议恢复少管所,这种学校存在才是对这群坏孩子最大的威慑,也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发布于 2024-03-21 12:1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叶随风 - 2 个点赞 👍
这个行为有点像一度被广为诟病的地铁安检制度。也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本意是好的,但你觉得邯郸那三个畜牲在乎吗?校园霸凌者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家里在当地有权有势,孩子也不需要什么文凭就过得很好,特别是在学历越来越不值钱的当下。另一种是精力充沛、发育良好又不爱读书/是非观念淡薄,先天重劳动力圣体。
对这两种人来说,政策的效果无所谓的。更何况前者的家庭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可能本身就有巨大的话语权。
Ps:既然说到成都,请成都再谈一谈张薇同学作为一个成年人,受的处分具体有什么影响吧,我想对未成年人的实际惩罚效果是不会重于该处分的。
发布于 2024-03-21 20:5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柯西 - 2 个点赞 👍
我觉得值得肯定,起码是为反校园霸凌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进步的举措,起码对校园霸凌行为表明了态度和警示,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可以在实际中落到实处而不是成为空话,一定要实打实的落实下去,使这一规定举措成为约束校园霸凌的有力举措。
通过这一举措创新,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关注到校园霸凌,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热点,从而大家互相学习出台更有利的措施和办法,使校园霸凌得到遏制和压制,让孩子们生活环境越来越安全。
发布于 2024-03-21 20:41・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薄荷微凉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愿你不识愁滋味 - 1 个点赞 👍
首先亮观点,我反对。
然后说理由:
其一,根据我的经验,校园霸凌的施暴方并不会在乎“录取中最后投档”,因为这些人的大部分青年时期会成为街溜子和混混,读不读高中,甚至能不能读完初中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怎么定义“欺凌者”?因为“欺凌者”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名词,目前也没有专门法律法规或文件对“霸凌”行为进行有效的界定。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你很难在法律层面精准区分校园内孩子们之间的“正常矛盾”(包括且不限于个人打架、学生打群架、学生甲在某一段时间内针对学生乙,等)和“校园霸凌”;如果只靠人为主管去判断,那么这个东西可能会被滥用。大家都不是第一天来中国了,所谓“新时代好少年”“劳动奖章”“劳动能手”的评选是个什么D东西,应该都心里有数;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限于“霸凌”,还包括“考试作弊”和“未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前者我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完全没做过,但是我上学的时候瞟一眼邻桌和传个小抄是普遍现象,学生都是孩子,这很正常;至于后者,依旧是主观因素,是不是形式主义我不清楚,但是大概会是个什么D东西,各位懂的都懂;
第四,校园霸凌,特别是某些造成严重后果的校园霸凌(严重后果不仅限于肉体,也应包括精神和心理层面),不应该只靠一个教育系统内部印发的《实施规定》来进行治理,这种方式既不严谨,也不严肃,透露出一种似乎可以把一个社会性问题局限在校园内部来解决的思维趋势,这对于从根本上遏制甚至解决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问题是非常不利的,这是对校园霸凌问题的窄化,也是对其严重性的一种弱化。
以上。
发布于 2024-03-21 17:1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张马甲 - 1 个点赞 👍
我觉得这条约束作用还是有的
1.对于来自好学生的霸凌:老师会不会包庇,袒护,避免好学生被拉后投档?会的。但是没有哪个老师会三观不正到“没事,你成绩好,随便欺负同学吧,没事的,我罩你”的情况,反而大概率老师会盯着成绩好的同学盯得更紧。
2.对于管不动的差生,两种情况:
1)既然学校里老师管不住,那么老师就把前因后果告诉家长,请家长管。家长也不至于对孩子说“没事,投档后面就后面,读书随便读读,以后我养你”对吧。
2)家长缺位。那连家长都不管了这种人学校还管他干啥呢
发布于 2024-03-21 17:2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这一举措很有意义,只有让霸凌者害怕承受的后果,才会有警示作用。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的霸凌者可能不爱学习,不能不被发现,那么举措的约束力可能就会越来越小,起到的效应也会大打折扣。
作为家长、作为适龄的孩子、作为老师,在霸凌者面前真的太重要了,只有我们敢于说不,敢于站出来发声,才会震慑霸凌者,所以,我们要齐力维护举措的实施,让霸凌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霸凌产生的原因很多,这里呼吁家长、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动态,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屏障!
发布于 2024-03-27 21:4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小薛已打卡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郭子成 - 1 个点赞 👍
积极意义肯定是有,毕竟从无到有肯定是一场历史性的飞跃。但是问题还是很大。
比如说,怎么知道某个孩子有没有霸凌的经历,学校如果知道为什么不管?如果不知道那这个规定和摆设有什么区别?
怎么定性一个行为是否算霸凌,这不是简单的一份规定就能解决的,假如某个孩子不喜欢另一个孩子,拒绝和他交流算不算霸凌,那全班大部分孩子都这么说呢,或者是小部分人为了不被霸凌所以跟着孤立他呢,给全班上一个霸凌的处分?
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有时候没有分寸,比如我中学的时候和朋友比力气受的伤也不少,但是都挺开心的。这样会不会冤枉呢,如果双方都同意就不算霸凌,那霸凌者强迫被霸凌者这么说呢
最重要的是,霸凌者已经被处分了中考最后投档,那这就真的没有顾虑了,不是爱怎么霸凌怎么霸凌?
要是一份文件就能杜绝霸凌,那这也不会成为时代性难题。这份文件反而像在某个方面承认霸凌的合理性,比如成绩差的就可以霸凌别人,没被发现就可以霸凌别人,以及更多类似的情况
编辑于 2024-03-21 17:4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ZnS - 1 个点赞 👍
感觉执行起来难度挺大的
即想要因为校园欺凌扣分挺难的
假设某个孩子实行校园欺凌行为了,如果严重了触犯刑法或民法,就不存在升不升学的问题,而是哪里能上学的问题
如果情节较轻,那么如何裁定,裁定标准就很难判断,比如说班级里的各种班干部,如果对某个学生因为不服从管理而产生辱骂,诋毁等行为,导致学生自卑,情绪低落等。怎么认定是不是欺凌,班干部完全可以用我是为了班集体好,多说了他几句,是他自己承受不住。我说别人别人怎么没事等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另外,现在学校老师能够管理学生的手段有限,此方法一出会不会造成老师对某些不服从管教学生的扩大执法,将过火的打闹玩耍选择成欺凌。
发布于 2024-03-21 18:43・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kluye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来自外太空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