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朝鲜真的改革开放,他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到什么程度?
能不能到越南和菲律宾这种程度呢?朝鲜的城市化进程会不会重新启动?然后会在哪些地方形成一些大型城市呢?可以从它的地形环境,降水气候,人口年龄结构,矿产资源等方面进...
- 222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芙呆毛 - 101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可可西里 - 92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不敢说。我只想问,如果有一天朝鲜改革开放了,朝鲜人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发现曾有一群人背井离乡抛头颅洒热血让自己从本能做发达国家公民变成只能欠将军恩情,朝鲜人民会作何感想?
发布于 2024-01-30 09:12・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章宪钟 - 46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参考中国,很多朋友都分析过,改革开放前吃的苦是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是“五个馒头”和“第六个馒头”的关系。
朝鲜吃的苦更多,改开前积蓄了七八十年独立自主奋斗发展工业体系,起码吃了“十个馒头”,可以说是大吃饱。工业和科技基础雄厚,不仅自主研发核弹,连高超音速导弹都搓出来了。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发展工业和科技,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看着略落后而已,但医疗免费住房免费粮食分配,十分公平。由此理论分析可知,朝鲜一旦改开后,发展速度比中国更快,上限比中国更高,更远超没有经过土改、没有自力更生发展制造业、没有wg清理传统利益阶层的东亚四小龙。日韩的上限已经锁死了最多就是欧美附庸,朝鲜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评论我一个没删,系统吃了不少)
编辑于 2024-01-30 12:2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凉鱼先生 - 9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朝鲜有没有改开、改开到什么程度了 。
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大领导愿意站台、愿不愿意对外展示、有没有人亡政息。
有这三条就说明最高层是敢于承担责任的,是下力气推动这件事的,是能够持之以恒的。
而不是把改开当个试验品,随时准备甩锅、关张、抓人,就和开城工业园赛的。
1980年北京第一次出现私人饭馆,各国记者和使馆人员非常惊讶纷纷去吃。
可以说在物资供应还都凭票的年代,私人这么干有点异想天开。但当时北京市的做法是倒反天罡,让供应系统配合这家小饭馆,给他提供米面粮油让他开。硬是把这个饭馆塑造成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物了。
当时大领导也出面站台,上门给小饭馆拜年,释放了强烈的支持信号。
几年后大领导不行了,也没说这都是叛徒的恶政,反过来关饭馆。
同时1980年开始颁发个体户的营业执照,到1983年开始出现了“傻子瓜子”这种私人雇工的典型企业。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而朝鲜的情况就比较怪,似乎长期处于改革开放前夜。比如我2012年去朝鲜的时候就发现在朝鲜的主干道、地下通道和小区门口有零星个体户在用蛇皮袋卖苹果、布匹、食用油、煮熟的玉米、面包之类。但这些人都是中老年妇女,态度也极为小心,随时准备跑路的样子。
如果问朝鲜导游,她们坚决不承认朝鲜存在私人经济,说朝鲜的商品买卖100%是公营的。
这到底算改开了,还算没改开呢?
我觉得很迷茫。
又过去了12年,不知平壤街头现在是什么情况。
编辑于 2024-02-02 11:16・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北风 - 184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萝卜 - 1065 个点赞 👍
朝鲜这样的国家,说得专业一点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过于激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得国太易,诛戮太重",这样的国家政权稳定性是非常低的,几乎不可能有什么自发性的变化产生.
简要列举一下:
1945年,朝鲜劳动党平安南道委员会委员长玄俊赫被暗杀.
1946年,朝鲜本土民族主义者曹晚植被打倒,其于1950年被暗杀.
1950年,延安派领袖,人民军第2军军长,炮兵司令武亭被打倒.
1951年,游击队派成员,人民军前指司令官,第二战线司令官金策猝死(许多人相信是被暗杀).
同年,莫斯科派领袖许嘉谊被打倒,其于1953年被逼自尽.
1953年,朴宪永,李承烨间谍事件爆发,包括朴宪永,李承烨在内的13名国内派高级官员被诬指为"美韩间谍",全部被处死,至此国内派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1955年,延安派二号人物朴一禹被打倒.
1956年,八月宗派事件爆发,经过一系列残酷斗争,延安派和莫斯科派最终被全部赶出历史舞台.
1967年,甲山派事件爆发,至1969年甲山派被全部打倒,至此金日成及其游击队派完全掌控朝鲜政局.
1997年,朝鲜"主体思想"的实际创造者黄长烨被逼出逃.
同年,深化组事件爆发:
当年金正日找来了其妹夫兼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张成泽,命其带领社会安全部完成对时任朝鲜农业部部长徐宽熙的清洗工作(徐宽熙被金正日诬陷为是"苦难行军"事件的直接责任人).随后,社会安全部成立了"深化组"(全称"深化处理徐宽熙事件小组"),其成员包括社会安全部的指导员李哲,社会安全部政治局局长蔡文德,社会安全部参谋长黄润牟,住民部部长金云哲,总务部部长安龙国等人.
"深化组事件"可分为两阶段,首阶段发生在1997年至1998年,第二阶段则在1998年至2000年间.在首阶段的清洗中,共有3千人遭到处决,1万多人被投进耀德集中营.第二阶段的清洗之中,共有包括4名内阁成员在内的2千人被处决,1万5千人被投到集中营接受劳改.
在此期间,他们出于私人恩怨于1998年把朝鲜劳动党中央责任书记文成述和前任平壤市书记徐允锡列为首要的打击目标.据曾于社会安全部工作的脱北者称,文成述曾为金正日的近臣,他曾因将张成泽个人操守的劣行告之金正日而与张成泽结下仇怨.徐允锡则在担任平壤市安全局局长时由于向上级举报蔡文德"懒于学习"而和后者产生矛盾.为公报私仇,文成述和徐允锡在接受调查期间遭到电刑,冰刑和拔掉手脚趾甲等多项酷刑的折磨.这使得徐允锡变得精神失常,而文成述更因而自尽.
由于深化组清洗打击面过大,引起民变,最终金正日将责任归咎于蔡文德,并声称是他冒用了其名义行事,不久后,蔡文德就被投进耀德集中营.金正日又剥夺了蔡文德,尹桂洙和崔德成等的英雄称号.李哲,黄润牟,金云哲,安龙国,尹桂洙,崔德成等绝大多数负责深化组工作的社会安全部高级官员被列为反革命份子而处决.安全部参谋长黄润牟则因先前批评劳动党被冠上反革命罪死于审讯时所受的伤.深化组遭到解散,由朝鲜人民军保卫司令部,国家安全保卫部,中央检察所组成调查组在朝鲜各地对深化组的问题进行处理.参与深化组的8000余名成员中有6000余人被撤职,监禁乃至处决.
2013年,张成泽被逮捕并遭到处决.
2015年,人民军总参谋长玄永哲被处决.
2017年,金正恩之兄金正男在马来西亚被朝鲜特工暗杀.
编辑于 2024-01-30 10:0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bowa233 - 976 个点赞 👍
说个亲身的见闻吧。
北京南边有一家全员朝鲜女服务员的海鲜餐厅,我和朋友去过几次。那些女孩服务质量还不错,应该是受过正规培训的,而且举止大方很有礼貌,没有小地方孩子初入大都市后常见的局促和紧张。
我也和餐厅的领班聊过,据她说这些女孩全是来自平壤的干部家庭,在朝鲜也只有这种出身才能让她们在国内接受汉语学习,才有机会来中国尤其是北京务工。她们的收入一大半要上缴朝鲜政府,所以出国打工还有“创汇”的任务。当然,我觉得这更像是个朝鲜方面的说辞,而对她们与我想象中不同的落落大方似乎也有了答案。
出于好奇,我曾尝试着想和她们多交流一下。但她们大多都是中规中矩表情严肃,只有一个面容姣好也爱笑的女孩愿意多讲几句,能和我聊点儿来中国先集中上岗培训了三个月,现在一边实习一边学习;自己在中国待了快一年明年就要回国了;她们去过天安门逛过王府井之类的闲话。
有一次和朋友在餐厅里喝酒喝得晚了,那个女孩过来问我们可不可以早点结束,因为今天是她们一个小姐妹的生日,大家想下班后就回宿舍为她庆祝。
我们循旧例一通闹哄哄“祝妹妹生日快乐”;“代表中国人民向朝鲜妹子问好”;“我们不会再要菜了把桌上的酒喝完就撤不用管我们,留把钥匙我们会帮着锁门”;“你们回去踏实过生日别见外大家都是阶级兄妹,我们到这儿就算到家了不用担心哪儿有主人翁不爱惜自己家产”的乱七八糟之后,那个女孩一边笑得不行一边说不可以。
她们是有外事纪律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集体行动。如果我们不走,她作为这个包厢的服务员就不能走。而她不能走,那整个餐厅的二十几个朝鲜服务员就都不能下班。
我们听完,轰然做鸟兽散。
在停车场等代驾的时候,我们看到二十几个朝鲜女孩呼朋引伴结对而出。她们脸上没有冷峻没有愤怒,没有感恩戴德更没有以头抢地。
她们只是一群叽叽喳喳有说有笑的女孩儿,就像在北京,在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街头你所能看到的年轻人一样。我不知道她们未来会如何,也不知道当她们回国后又将是怎么一副模样,更不清楚这两年在中国的经历,是否真的会对她们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但在那一刻,她们是青春的,快乐的,美好的。
我不懂经济也不了解朝鲜的现状,所以无法给题主这个问题提供什么有价值的答案。但我觉得,
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是无论什么力量都无法抹杀的人类本性。只要能看到蓝天翅膀就会发光,而这同样也包括曾亲历了在封闭中艰难睁开双眼的我们。
那个改开时代今天不论在民族主义与阶级斗争双重叙事的巨大声浪中是否被有意淡忘或妖魔化,都无损他在古老中国那负重前行荆棘之路上的伟大。
同时,获得自由与幸福的权利与机会应该属于每一个人,而不能只是属于少数人,否则巨大的财富终将会变成倾覆大厦的断头石。
以上这些其实无论东西不分主义,都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而正如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学教授埃里·凯杜里在他的《民族主义》里所说,“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的忠诚度,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国民得到好处的结果”。
编辑于 2024-01-31 10:5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东西 - 8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岛直美 - 8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叶知秋 - 8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竟然偷拍本宝 - 704 个点赞 👍
朝鲜完全没有必要改革开放,现在的金家又不缺钱花。
金正恩上台之初,座驾是2012款的奔驰S600 Guard Pullman,这车在政治圈卖的很火,朝鲜历代领导人坐得也都是这款车,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之初,座驾也是S600 Guard Pullman。
这辆车坐了3-4年的时间,金正恩的座驾就变成劳斯莱斯幻影了,这辆车在2018年,蓬佩奥访问朝鲜期间首次被拍摄到,目测是第七代幻影:
去年,金正恩的座驾又变成了2019款的迈巴赫S 650Pullman:
此外,金正恩还有不少其他的豪车,比如雷克萨斯的LX570,这辆车于2018年9月首次亮相,2020年的时候,金正恩曾开着这辆车慰问灾民:
前两天,金正恩又搞到了一辆新车-迈巴赫的gls600,此车出现在2024年1月15日朝鲜方面播放的一部纪录片中:
根据BBC的报道,朝鲜走私的奔驰车多是在荷兰的鹿特丹港装船,然后再中国的大连港、韩国的釜山港和日本的大板港之间多次中转,期间多次更换国旗和注册国际,最终消失在了海参崴附近的城市纳霍德卡港,这辆车应该是从纳霍德卡被空运到了朝鲜。
这些年,朝鲜一直是奢侈品消耗大户,2023年3月,金正恩参观俄罗斯东方发射场时,金主爱穿得是官网标价1900美元的迪奥(Dior)童装,金与正手持的是官网标价7360美元的迪奥皮包,金正恩和李雪主佩戴的都是瑞士摩凡陀牌的手表。
不久之前,韩国统一部发布数据,2012-2017年期间,朝鲜总计进口了40.4亿美元的奢侈品,平均每年6.7亿美元,2023年1月,北美硬红冬小麦现货均价每吨386美元,按此计算,可够买173万吨小麦,相当于400万人的口粮。
当然,这么多奢侈品不可能是给金正恩一家的,朝鲜整个统治阶层利益均沾的,所以朝鲜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改革,朝鲜经济发展的再差,也不妨碍统治阶层拥有大量的奢侈品。
此外,朝鲜似乎特别偏爱迪奥这个品牌,李雪主也多次被拍到携带迪奥的皮包。
发布于 2024-01-30 10:12・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月塔 - 6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羊 - 621 个点赞 👍
朝鲜又不是没搞过开放……
朝鲜先后搞过三个类似特区的项目,第一个是九十年代的罗先,实际上是将军的爷爷搞的,地点在中朝俄三国交界,定位也是对标中国特区,但是这个项目在九十年代就半途而废,不过罗先可以朝鲜比较开放的城市了,有不少中国人到那边做生意,但是放在国内,最多也就是一个活跃的集贸城镇,和真正的开放地区差远了。
第二个是和韩国合作的的开城工业区,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家韩企在这里投资,韩国有一个专门的开城工业区支援财团,负责运作韩企的投资,这应该算是韩国人最后悔的一件事情。这个园区完全是按照朝鲜人的模式来运行,比如食堂不能供餐,工人只能自带食品,不允许设立绩效工资,韩企为了鼓励工人的积极性,索性用发放巧克力派作为代替绩效工资。工人的管理培训全部由朝方负责,韩企最多相当于借用这批工人进行生产。当然这些只是表面的矛盾,每次半岛一有什么事情,开城的韩资和韩方人员其实就成了朝鲜的人质,比如2010年韩美军演,朝鲜就扣留了园区里的韩国工人,韩国方面也是各种撤资威胁,到2016年双方都维持不下去了,这个园区才彻底关闭。讽刺的是,不知道是韩国方面是真没看清局势,还是有关部门想骗经费,那个开城支援财团在实际上已经无事可做的情况下,一直没有解散。到去年韩国人也算想明白了,宣布要解散该组织。
另一个就是所谓的新义州特区,这个特区的操作更神奇,朝鲜找到了当时在辽宁商界相当活跃的中国商人杨斌,杨斌曾排名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名,是政商两界通吃的角色,风光程度不逊色当今的皮带。当时朝鲜方面邀请杨斌出任所谓的新义州特首,野心勃勃的杨斌还宣布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措施,结果还没上任就在国内被带走,之后就蹲了十几年监狱。杨斌玩的虽然也是集资搞项目的模式,但并不能说就是个骗子,因为他确实和朝鲜高层多次洽谈过,哪怕是有水分朝鲜方面也认了。但是这种事的就和大清请赫德管理海关一样,赫德是帮大清赚了不少钱,可他哪有能力从制度上改变大清?
你觉得朝鲜的改革开放要怎么搞?朝鲜自己不靠谱,找的人更不靠谱,最能合作的韩国,在开城工业区以后基本已经看清你的嘴脸了,何况我说的这些,基本还只是招商引资搞经济的层面的小打小闹,更深层面的事情,他们更不能去触及了。
编辑于 2024-01-30 20:38・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坐着洋车说相声 - 56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时代英杰 - 438 个点赞 👍
按照B站一位朝鲜华侨的说法,朝鲜其实已经事实上改开了。
因为苦难行军时候,老实人都饿死了,还活着的朝鲜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小聪明和生存之道。
加上所谓的计划经济严重落后于时代,官方定价的工资标准和社会严重脱节,如果你真的拿那点死工资还是会饿死。
所以现在朝鲜事实上黑市遍地,各种市场交易和各种营生事实上存在,官员各种贪腐中介费好处费,企事业单位各种拿着国家的设备车辆给自己牟利,而且官方并不严厉打击。
他的说法,朝鲜现在只差官方宣布,其实一切都和改开初期没什么区别了。
发布于 2024-01-31 04:55・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马达熊 - 437 个点赞 👍
90年代商务部专门发了文件提醒各国有外贸公司(当时也没有私营外贸公司)和朝鲜贸易的风险,明确指出朝鲜政府部门的担保是无效的。
90年代朝鲜重要外汇来源是印美元和人民币假钞,出口毒品,驻中国外交官都要亲自推动这两项业务,朝鲜制人民币和台湾制人民币是当时最逼真的假钞。
21世纪初朝鲜搞了新义州特区,找了个骗子杨斌做特首,准备以针对中国的赌场作为主要业务。
朝鲜还有一个业务是收容各国的罪犯,曾经有在日本犯案的国人走投无路逃到朝鲜,享受朝鲜贵到离谱的贵宾待遇,被榨干后只能偷渡回国自首。
这种政权根本就不是正常的政府,只是一个流氓土匪团伙,你指望这些货色发展经济?
发布于 2024-01-30 17:5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will - 437 个点赞 👍
我已经看到了好几个“朝鲜已经改革开放”、“朝鲜改革开放相当于80年代”的神奇论调,实在是非常感慨。当历史远去时,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体验都能编排出这么离谱的东西。
当然话虽如此,80年代到现在也才40年,亲历者还大量在世。不至于现在就这么瞎说吧?
要谈“改革开放”,或者说“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一样东西当然是“雇佣劳动”。市场经济的支持者认为这是解放了劳资双方,反对者认为这是让劳动者失去了保障和铁饭碗。但无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总得搞清楚,有没有实行雇佣劳动制吧?
面对经营亏损的局面,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竹园宾馆投资人刘天就想终止合同。1980年3月,省市劳动部门联合在市总工会召开了一个外商座谈会,想听听外商对劳动问题怎么看。座谈会上,刘天就第一个发言,他说:“我们在这里投资,用工可不可以自己定?需要的时候,我就招聘来,不需要的时候,我就辞退掉。干得不好,我可不可以炒鱿鱼?干得好,我可不可以提他当部长、经理?”
刘天就的一席话石破天惊,他还建议:老板与工人签合约、订合同,互相可以 “炒鱿鱼”,只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就行了。员工能进能出——称职就留下,否则就走人。打破“铁饭碗”,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顽疾,用香港的说法来形容就是“炒鱿鱼”。“炒鱿鱼”一词从此不胫而走,风靡全国。
听了刘天就的意见,参加会议的省市劳动部门领导觉得很新鲜,当天中午就向市领导作了汇报。我记得当时听汇报的领导是深圳市首任市长贾华,他当时就决定:支持这个想法!但同时提出两个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既要保证外商的权利,也要保护工人的权利。
1980年11月,深圳在全国首开先河,率先在竹园宾馆试点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新中国第一份劳动合同就在这里诞生了。一个月后,深圳市友谊餐厅也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的试行,第一次打破了“统包统配”的“铁饭碗”就业制度,为市场经济的繁荣注入活力。
…………
1982年7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把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范围扩大到国营、集体所有制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时赋予企业用工自主权,取消内招,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
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劳动局着手调研起草《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1983年8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方向,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
1984年前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迅速,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建单位用工逐渐增多,单靠国家调配招职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实行,打开了向外地大规模招工的闸门。从此,各地劳务工像潮水一般涌来,一下子就来了20万人,在各条战线上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招工改革就这样让深圳闯过来了。深圳在1980年就在外资单位实行了劳动合同法,到82年连内资单位都实行了劳动合同制、企业自主用工。当然深圳有所谓的“边防证”、“暂住证”。但无论如何,对于符合资格的人而言,企业用工和工人自主择业都是双向自由的。
与之相比,朝鲜呢?
员工劳务费的低廉极大地压缩了生产成本。但是,开城工业园区职员的聘用都采取间接聘用方式, 即:由朝方负责工人的选拔和聘用。投资人只能服从朝鲜的安排。这一举措虽然让投资人对于工人薪 酬的支付方面有所收益,但部分投资人对于朝方所提供工人的年龄偏大化问题也有所不满。下图显示 了开城工业园区南北朝鲜务工人员人数情况:
由上面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北朝鲜在园区的务工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韩国务工人员却呈递减 情况。朝方的强制管理方式对于一直走民主化道路的韩方人员来说很难接受,双方意识形态冲突在园 区工作中逐渐显现出来。开城工业园区的韩国企业,选工用工要完全服从朝方的安排。更别说开城园区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连雇佣劳动、计件工资这么基本的市场经济条件都没有,还能胡扯出什么“朝鲜改革开放相当于80年代”?
当然我觉得这也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历史知识。哪怕你身边没有80年代生活的亲历者,你看过《李焕英》吧?里面厂长的儿子从工厂辞职去深圳,需要什么特殊程序么?进一步说,什么王石、董明珠、任正非、周群飞都是80年代开始起家的企业主,随便看看他们的生平经历什么的,这些人谁需要通过什么统一程序跑到深圳的?不都是自己一个人过去闯吗?
80年代到90年代,实际上是连续性大于断裂性的,90年代更多的是把80年代已经成事实的许多东西在台面上承认下来(内资私企、全面商品经济)。跟70年代到80年代的“断裂性”截然不同——断裂性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公社的解散和特区、外资的建立让“系统”失去了对大多数人的人身控制,《收容人员遣送管理办法》和“暂住证”都是80年代的产物,这些东西恰恰是公民可以自由行动的体现。
编辑于 2024-01-31 16:58・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凌云 - 422 个点赞 👍
讲真,朝鲜改革开放了又能怎么样?
抛开金家体制,一个二千多万人口,自然资源也不丰富的地方,开放了又能干啥?能形成什么产业优势?
会活得好一点,也不会好太多
四小龙的时代过去了,香港新加坡都是单一城市,可以比较的有韩国和台湾,那是在没有中国竞争的条件下抓住时间窗实现了经济进步,自然也有美日栽培的缘故
朝鲜就这么活着吧,头上有太阳,眼中有光。至于能不能吃上饭,那是朝鲜人自己的事,金家的事,旁人不必说三道四。
发布于 2024-01-30 09:5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topwhy - 407 个点赞 👍
果不其然,又有人对“朝鲜的改开水平相当于80年代”的事实不满了,大概是为了捍卫此人心目中“都是自己一个人过去闯”(此时连收容遣送、暂住证都成了“自由迁徙”的象征了,不能不说是一种双思)、“系统失去了对大多数人的人身控制”的黄金80年代吧。
但是,这属实是一种迷思,因为朝鲜的外资企业也全部实行他口中的“劳动合同制”,理论上全部都是“企业自主用工”:
第六十一条外国人企业录用共和国职工的,必须同经贸区劳务介绍机关订立劳务录用合同……
第六十二条录用的共和国职工,在合同期限届满前不得解雇。合同期满前解雇共和国职工的,必须同职业同盟组织、劳务介绍机关达成协议。[1]这些其实全盘都照抄1980年代瓷器国经济特区的相关规定。
至于此人口中朝鲜“选工用工要完全服从朝方的安排”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无非就是通过劳务介绍机关变相控制和筛选劳工。但是如果真的在1980年代工作过的人,对此应该也并不陌生:
第三条 深圳特区和珠海、汕头两市设劳动服务公司,在特区(市)劳动局的指导下,协助特区企业招聘和培训职工,负责职工就业辅导,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第四条 特区企业雇用职工,经特区(市)劳动局核准后,可由劳动服务公司介绍,或者由企业自行招聘,按照择优原则,通过考核录用;经录用的职工,可试用三个月至半年。[2]1980年代初,特区内的外资企业要在特区录用工人,都要通过当地的劳动局“核准”,一般要通过特区劳动服务工作“介绍”。在特区以外录用工人,更需要通过当地的劳动局:
1982年,韶关市劳动局为蛇口工业区外商独资企业港资凯达玩具厂招工,80多名韶关女孩成为凯达玩具厂首批合同制工人,她们后来被媒体称为“第一代特区打工妹”。
特区以外的外资企业亦如此,比如上海市就设有外服公司,专门负责向各外资企业派遣职工。该企业存在至今,即今上海外服集团(FSG)。
后来随着企业渐多、用工日增,政策当然不断放开。但是,直到1988年,特区内企业仍然只有自由雇佣户籍在特区内的职工之权;想要聘用特区外职工,依然需要经过各地劳动局: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需要确定招用职工的数量。
用人单位可自行招用特区和特区所在市市区的居民。
外商投资企业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组织及个人投资兴办的企业在特区招用职工尚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到国内其他地区招用职工,由市(特区)劳动局与当地劳动部门共同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其他用人单位到国内其他地区招用职工,须征得市(特区)劳动局同意。[3]至于说什么:
进一步说,什么王石、董明珠、任正非、周群飞都是80年代开始起家的企业主,随便看看他们的生平经历什么的,这些人谁需要通过什么统一程序跑到深圳的?不都是自己一个人过去闯吗?
只能暴露这位答主自身的“瞎说”。
王石是广东省外经委的干部,经常到深圳搞外贸;1983年又调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今特发集团),1984年挂靠在这个公司旗下创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后发展为万科。万科的国资背景即来源于此,所以王石是一名深圳地方国企干部。
任正非是基建工程兵干部。基建工程兵撤编、所在部队集体转业到深圳时,任正非转业到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成为合资企业干部。1987年因工作失误,任正非下海经商创办华为公司。
王石和任正非恰恰都是通过“系统”内“统一程序”而“跑到深圳”的。
董明珠到深圳已是1990年。周群飞1985年到深圳打工时是否通过劳动局介绍已不得而知,但盖章办手续恐怕也是少不了的。
至于让大家去看2021年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了解1980年代的瓷器国这样搞笑的事情,我觉得都没有批驳的必要。既然那么想看电影电视剧,那还不如看看1980年代的电视剧,比如1989年的电视剧《公关小姐》。从1980年代的电视剧,我们就可以知道,哪怕到了1989年,服从“系统”分配到某个机关或者国企,然后再被安排到合资企业就业,也是很常见的就职路径;而不会臆想什么“都是一个人过去闯的”。
总而言之,事实是明摆着的:朝鲜在外企用工方面的限制跟1980年代初期的瓷器国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某些人觉得朝鲜没有“雇佣劳动、用工双向自由”,那么瓷器国当时也没有。无论认为有没有,总该采取同一标准才好。我想,除了朝粉老左和急于开除朝鲜资籍的申必目田,都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朝鲜有没有“雇佣劳动”,也根本不用从外资企业用工去考察。现在朝鲜合作农场已解体,农村都是“圃田担当”、分田单干,城市黑市遍地,地方企业大量都是承包给私人开作坊,甚至比米莱的阿根廷还提前实现了“货币美元(假钞)化”。在这种情况下,朝鲜难道没有“雇佣劳动、计件工资这么基本的市场经济条件”吗?我想也只有申必目田才会觉得隔壁炒房的钱主会给你支付固定工资,或者长期养着你当固定工。
本人不妨套用那位答主一句话,给这个答案作一结束:
今日瓷器国到今日朝鲜,实际上是连续性大于断裂性的,今日瓷器国更多的是把今日朝鲜已经成事实的许多东西在台面上承认下来(内资私企、全面商品经济)。跟社会主义时代到今日朝鲜的“断裂性”截然不同……社会治安省的社会安全员带着民兵到处设卡抽成,是今日朝鲜的产物,这些东西恰恰是公民可以自由行动的体现。
顺便再贴一下对朝鲜2012年以来新一轮“改开”(之前有过多次反复,最近一次试图重新强化统制经济是2009年)的总结:
2012年,朝鲜展开新一轮改革,又称6.28方针。这一轮改革在农村推行圃田担当制 ,也就是大包干,家庭承包土地、自主经营(实际仍受协同农场一定程度的干涉,就像瓷器国1980—90年代那样)。朝鲜国家按官方价格收购70%的粮食,留30%由农民自主支配、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也可以自己加工成副产品,类似于瓷器国合同订购制时期,不过当时是收购30%、留70%,原因当然是两国吃统销粮的城市居民人口比例不同(朝鲜城市居民占全国人口70%以上,瓷器国1980年代不到30%)。
2014年朝鲜又通过5.30措施对6.28方针进行了修改:目前当局只以固定价格征购农民40%的粮食(同样还是,理论上给钱,但实际上估计都拿去给协同农场交三提五统了),剩下的60%都由个体农民自己支配,不过当局另外还以市场价格在自由市场上征购一部分粮食来弥补城市配给粮所不足的部分。
换言之,现在朝鲜的体制,已经比较接近1985年推行粮食合同订购制以后的瓷器国(当然,合同订购的部分还是较多)。总之,朝鲜进一步资本主义化了。
在城市企业里,朝鲜则从2012年开始推行了自称“社會主義企業責任管理制”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一长制),扩大利润留成、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允许自行采购原料、自行决定产品价格、自行决定职工工资)、进一步放宽国营企业搞双轨制,金正恩称之为“我们式的新的经济管理体系”。2019年《宪法》更是删除青山里精神和大安工作体系,也即正式废除了党委制的旧法。
招商引资早在1980年代就搞了自然不用说,这一阶段因为国内外形势恶化倒还有所收紧。“经济特区”也是1990年代开始就办了好几个,不过因为种种内外因素,在2010年代反而陷入了萧条。
自由市场和个体经济早在1990年代经济崩溃时期就作为自发谋生的一种方式发展起来了,2002年的第一轮改革(7.1措施)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目前也是合法存在。2009年,金正日试图通过货币改革打压私人资本和小生产者,但是以失败告终。反而导致朝鲜货币在自由市场上失去信用,外币(包括朝鲜自己造的伪钞)成为朝鲜自由市场上的硬通货。这之后,钱主(私人资本家)的权势就更大了,不过还不能像1988年瓷器国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后那样公然存在,要么伪装成个体户对外不承认雇佣劳动,要么给自己戴上红帽子(比如承包车间、企业)。
朝鲜在1974年号称废除了税收(后来恢复对外企征收,但对内依然宣称无税),但实际上无税而有费,向各种企业、个人收取“利益金”、“交易收入金”、“服务费”等名目。不过确实没有农业税,但圃田担当制之后协同农场有没有三提五统也难说。
朝鲜号称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后者似乎确实真有十二年免费教育,质量如何先不说,肯定是好于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普及不了、中学教育大崩溃的瓷器国80年代。不过前者就纯属糊弄人了,首先限制就医,普通人得到基层门诊看病然后接受逐级转院,但实际上基层门诊就搜集各种土方搞“民族医学”来糊弄你。这次抗疫期间也是如此,跟医保崩溃的瓷器国80年代也差不多。
朝鲜的户籍制度因为自由市场、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不可避免走向松弛,但当局还是在竭力维持的。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时常有地方当局动员民兵封锁边界、吃拿卡要的事情。这种事情瓷器国80年代乃至90年代都有很多,直到21世纪才减少。
可能还有人想说什么朝鲜“不够开放”,但实际上,80年代的瓷器国也到处在“清理精神污染”、“批判黄色歌曲”乃至于在严打时判处地下舞会组织者死刑,总之一方面诬蔑、批判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文艺,一方面又试图阻挡西方资产阶级文艺进入,徒劳地试图复古50年代。然而因为自由市场的开放、私人资本的兴起,当局的管制能力又跟不上,这些努力不可能获得成功,今天朝鲜也是类似,南朝鲜各种商业化的文艺产品通过U盘之类的媒介在朝鲜民间大肆地传播,只是朝鲜官方还端着架子罢了,也颇有点80年代老左气味。
那么有没有什么不同呢?当然也是有的。
首先,朝鲜人住的好,人均住房面积显著高于1980年代的瓷器国。虽然朝鲜住房大多是30年以上房龄了,不过2010年代以后也开始修建大批新的楼房,质量好不好不说,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不过托名换房的私下房产交易,以及涉外的商品房交易,都方兴未艾,这一点也很像1980年代的上海。
其次,朝鲜的移动电话开始普及了。虽然2000年代一度禁用手机,但现在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了25%。而且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福气,跟古巴一样,手机大多数也能上网了,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然,朝鲜人上的是跟因特网隔绝的全国性局域网,但瓷器国人现在也差不多嘛。
类似移动电话这样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优越性还是挺多的,有点类似瓷器国在80、90年代一下子普及各种白色家电、弯道超车发达国家的味道。
总之,朝鲜从生产关系来看,比较接近瓷器国1982—1988年,也就是80年代中期。从生产力,或者说居民生活水平来看,则朝鲜不同地区的差别较大(话说回来,当时瓷器国各地区之间难道就不大么?):平壤已有2000年代初二线城市水平,其他城市和农村则相对落后,有的可能只有1990年代初期瓷器国沿海城市、乡村的水准。不过无论如何都好于瓷器国80年代。
所以,想要梦回瓷器国1980年代用不着穿越,移民朝鲜即可。
另外再推荐几个去处给怀旧爱好者:
认为1992年前后的1990年代初期是黄金时代的,可以移民古巴;
认为2000年左右(世纪末)的1990年代后期是黄金时代的,可以移民越南。
同样可以保证,具体生活水平只会提升,不会下降。参考
编辑于 2024-01-31 21:48・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黑齿长发阮光平 - 387 个点赞 👍
朝鲜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外商企业来说,朝鲜营商太差。朝鲜在国际市场上是出了名的老赖,敢跟朝鲜做生意搞贸易货款的国家,都被朝鲜坑过,朝鲜单方面没收外商企业资产,拖欠贸易货款,拒绝偿还外国贷款是常态。就算朝鲜真的对外开放,就算朝鲜不被联合国制裁,只要光之家族还在,就没哪个民营企业敢去投资。而对朝投资的各国外商里,被坑的最惨的就是中韩。朝韩合资的开城工业园和金刚山旅游区,最后韩企人员都被朝鲜单方面驱逐,并没收合资韩企的相关资产。从此以后不管对朝亲善的韩国左派再怎么忽悠,韩国企业也不敢去朝鲜投资了。
而这边更惨,中国《重庆晨报》以前的报道中,援引当地中国商人的话报道说,长期呆在平壤酒店里向朝鲜方面追讨欠款的中国商人估计有百、八十人以上。
据报道,大部分中国商人讨债无门,其中一些人还被朝鲜扫地出门。
由于朝鲜官方贸易公司拖欠货款或干脆赖账的情况层出不穷,丹东地区的信用交易大幅减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盛行。
也就是说,卡车把货物先拉到丹东,收到朝鲜方面的现金后,然后才把货物交给对方。如果是先发货,后收款的话,基本都会被朝鲜方面赖账。
“可以跟朝鲜做贸易,但最好别去投资。
”这在丹东的边贸商人圈子里早已成为共识。
多年前辽宁省著名大业西洋集团向黄海南道瓮津铁矿投资2.4亿元人民币后血本无归,遭朝鲜单方面毁约没收资产并被驱逐出境。
这成为中国商人心里一个巨大的阴影。
丹东当地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赵启明说:“西洋集团犯下的致命错误是它不应该到朝鲜去投资。
一旦出现合作纠纷,你一家企业怎么可能赢得了朝鲜这个国家?”截至2011年底,丹东市的各类外贸公司、边贸公司、自营权生产企业已多达2000多家,其中对北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有500多家,占四分之一左右。
一位对朝贸易商说:“感觉就像坐飞机,坐的次数越多,心里越害怕。
仅截止到2014年,朝鲜拖欠国际贸易债务就超过628亿美元,按照朝鲜向俄罗斯一国承诺”10亿美元20年“的还款速度(实际上未还),不计利息偿还全部债务也要还上1200年以上。你们没看错,连在国际上同样缺乏商业诚信的俄罗斯的钱,朝鲜都敢赖账。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朝鲜最大的假想敌——美国,竟然是其最大的债务国,光是还完美国的债务(156.8亿美元),就得300多年。
在理直气壮不还钱的同时,输入朝鲜的奢侈品却在光三代时期增长了2倍。
除此之外承建朝鲜建筑工程的外国建筑商(例如埃及)也基本都遇到了被朝鲜拖欠付款的现象。连中立国瑞典都被朝鲜拖欠了1000辆沃尔沃车的货款没给。1974年,朝鲜曾向瑞典购买了1000辆沃尔沃144型汽车。但50年过去了,汽车仍在跑,但本钱和利息依旧没有付。自1974年以来,在过去的50年中,沃尔沃每半年向朝鲜发出一次催促付款通知,每个财年,瑞典出口信贷担保局对都会超过其原值一半的单一债务利息进行重新计算。
朝鲜外债Top20
除了瑞典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匈牙利、捷克和伊朗都是其主要的债权国,截至2012年,算上本息朝鲜欠下国际债务的总金额增加到2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俄罗斯等国已经免除的债务。
二战后,朝鲜为发展经济向西方大规模进口机械设备,在柏林墙倒塌前,朝鲜主要向苏联和东欧大量借款。
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朝鲜出口急剧下滑,导致无力偿还外债。在1979年,朝鲜还能与其债权国进行谈判,但到1980年,朝鲜除了部分偿还欠日本的债务外,拒绝偿还欠其他国家的任何债务。到1986年,朝鲜的硬通货债务已达40亿美元。
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导致朝鲜未能偿还欠其他国家的债务,很多国家银行将朝鲜纳入黑名单。到2012年,朝鲜欠下的国际债务总金额增加到200亿美元。
据韩国披露,被朝鲜欠债的国家有30个。按照上述“朝鲜外债Top20”表中数据,仅以上20个国,朝鲜就需要偿还外债628亿美元,尚不含利息。
除了借钱,朝鲜还有很大一部分债务来自工业器械和粮食领域。2000——2007年间,韩国分6期共为朝鲜提供了低利息贷款的260万吨粮食,总价值达7.2亿美元,还无偿提供了价值7.07亿美元的化肥。
2002至2008年间,韩国政府还为南北铁路、公路修建事业执行了5852亿韩元的南北合作基金。其中,为朝鲜区间的建设,韩国政府以借款形式向朝鲜提供了价值1494亿韩元的建材和装备。
此外,朝鲜还向瑞典、捷克、日本、俄罗斯等国进口了数百万美元的汽车、工业器械等物品,至今债务仍未偿清。
免债:最少也要求免90%
进入21世纪,朝鲜开始与其主要债权国商议30年分期还款,在谈判中,几乎所有国家都被要求全部免债,或高达90%的免债。然而,大多数国家都不买账,除了俄罗斯。
2012年,出于巩固两国双边关系的目的,俄罗斯以朝鲜参与自然资源开发为由,免除朝鲜欠苏联的100亿美元债务,剩下的10亿美元20年还清。
苏联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向朝鲜提供国家贷款,还以优惠价格提供能源、重工业产品和粮食,并援建了70家工业企业。苏联解体后,朝鲜也拒绝向苏联债权继承国俄罗斯偿还债务。
朝鲜调整债务的谈判持续了近20年,长期坚持要求全部免除。
2011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同朝鲜领导人光二代在乌兰乌德会谈后打破了僵局。 2012年9月双方签署了债务调整协定,把债务从卢布折合为美元,共计110.96亿美元,其中90%免除,而剩下的10亿美元不会进入国库,而是用于 “投资朝鲜境内能源、卫生及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
按照”10亿美元20年还清“的还款进度,628亿美元债务需要还超过1200年。最大债务国需要还300多年。
除了俄罗斯,匈牙利也被要求像俄罗斯那样免去朝鲜90%的债务,但匈牙利最终只免去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此外,朝鲜也要求捷克免去1000万美元债务中的95%,表示仅愿意支付剩下的50万美元。
尽管部分国家已经为朝鲜免去了多数债务,但欠下的债务终归是要还,因此,朝鲜便搜罗国内各种物品用于抵债。
上世纪80年代末,朝鲜从捷克进口汽车、电车和重工业机械等产品,因此欠下捷克政府1000万美元债务。要求免债无果,2010年朝鲜政府计划用人参偿还债务中的5%,即50万美元。
按照朝鲜政府的提议,捷克政府将获得400吨以上的人参。但捷克2009年进口的人参只有1.4吨左右,如此一来,这些人参能够满足捷克大约200年的使用量。
让捷克失望的是,朝鲜这个做法似乎是真心的。捷克财政部副部长齐德克表示,如果实在要以实物抵债,希望用可以立即在国际市场上转换为现金的锌来偿还。
与捷克相比,朝鲜向伊朗抵债的物品看起来似乎更有价值,因为朝鲜政府打算用几艘小型潜艇来偿还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债务。
此外,韩国政府也于2008年收到朝鲜价值240万美元的现货(1005吨铅锭),以偿还等值于本金3%的贷款。并承诺将以等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资源开发权等来偿还剩余贷款。
但随着还贷期的临近,韩方没有得到朝方有关还款的任何回复。直到2014年,双方商定朝鲜未来10年内需向韩方分期还贷本金总额为7760万美元,利息为843万美元,共计8603万美元。
这一债务源于2007年,韩国政府以宽限期5年、偿还期限10年的形式向朝鲜提供了一笔用于购买生产鞋、肥皂等所需的轻工业原材料的贷款,共计8000万美元。
还债:制裁后少量还款
1965年,朝鲜和日本为全面解决双方的债权和债务问题达成共识。1974年,朝鲜将本应支付的日本进口商品款项拖欠了半年,两国开始商议债务重组。1976年底,两国第一次商谈债务重组协议,朝鲜需向日本支付800亿日元,但朝鲜并未付钱。
1979年和1983年,朝鲜和日本共又进行了两次债务重组商议,但朝鲜仍然无法支付对日本的欠款。因此,日本于1983年对朝鲜进行了经济制裁,朝鲜随即停止了对日本支付所有款项。
1984年1月,朝鲜偿还了日本约100亿日元的债务。1986年,日本政府向一般贸易公司和其他私人出口商发布了出口保险基金,以支付部分损失。
根据出口保险法,总共320亿日元的经费被分发给约30家公司。日本希望利用这一举措帮助朝鲜规范贸易,与此同时,为了使两国关系正常化,日本政府免去了朝鲜的部分债务。
而由于通货膨胀,朝鲜对日本的债务算上利息和本金上升到1000亿日元。依据日元兑美元汇率80:1计算,朝鲜对日本的欠款达12亿至14亿美元,依据双方不断磋商,其中8%~16%的欠款可能会被免除。
2014年3月21日,韩国政府再次要求朝鲜偿还已故总统卢武铉执政时期,韩方向朝鲜提供的轻工业贷款的首笔分期还款,本息共计860万美元。3月24日是朝鲜轻工业贷款的首个还款日,根据国际惯例,韩国已提前一个月左右通过韩国进出口银行向朝鲜进行了通报。
此外,韩国于2000——2007年间为朝鲜提供的总价值7.2亿美元的粮食贷款也于2012年6月7日到期。韩国国家进出口银行已于2012年5月 4日上午向朝鲜方面送达催款通知,敦促朝鲜必须尽快偿还10多年前的粮食贷款,而朝鲜应于15天之内对韩国发送的还款通知做出答复。
韩国在2002—2008年间的借款,朝鲜需要10年后起分20年偿还,年利率为1%。除了以上借款,韩国政府通过韩半岛能源开发机构向朝鲜轻水炉建设提供了13744亿韩元的贷款,已产生了约9000亿韩元的利息。
翻两倍的奢侈品进口
在债台高筑的同时,是逐渐飙升的奢侈品进出口。近年来,朝鲜奢侈品进口规模逐年剧增,并创下历史新高。
在2010年朝鲜奢侈品进口规模为4.4617亿美元,但之后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至5.8482亿美元和6.4586亿美元。
据调查,2012年进口量剧增的商品包括:酒类及饮料(3011万美元)、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3.071亿美元)、香水•化妆品(631万美 元)、提包等皮革类(675万美元)、皮草服装(788万美元)和高档手表(818万美元)等。看猛料加微信zx150809。其中有传媒拍到光三代使用HTCOne手机,这是在当时也比较潮流的机型,可见朝鲜上层领导人对手机这类奢侈品是有所要求。
调查结果的详细报告称,2012年朝鲜进口的奢侈品主要包括数十只欧洲宠物狗、狗饲料、营养药、抗生素、洗发水、牙膏等宠物用品,以及欧美产婴儿用 品、德国产桑拿设备等。而且,朝鲜向牡丹峰乐团和银河水管弦乐团等艺术团发放了从外国进口的高档乐器,还向高级官员发放了从日本等国进口的轿车。
——
另外对于光三代本人来说,他搞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并不大,据美韩情报机构调查,光三代在海外的存款至少有数十亿美元。
编辑于 2024-01-30 14:1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庄周言 - 337 个点赞 👍
这个问题不成立 朝鲜只有现在的一条路 不可能改革开放 要是朝鲜有所谓的改革开放 几年内这个地球上就不会再有这个国家了 也许几年都不需要 几个月就结束了
发布于 2024-01-29 18:1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独孤狼 - 3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urangzeb - 231 个点赞 👍
(在开放前提下)朝鲜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是已经高龄少子化的人口结构。
目前朝鲜14岁以下人口占18.5%,而65岁以上占11.9%,世界上还从没有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国家面临如此衰老的。其他少子化到这种程度的穷国(乌克兰、摩尔多瓦、波黑、格鲁吉亚、黑山、马其顿等)似乎也都找不到什么经济增长点。
而其他后发国家在经济开始爆发式增长的前夜,人口结构都远比这个健康。以他们的14岁以下、65岁以上占比来说:
日本─39.8%、4.0%(1951年)
韩国─41.3%、3.3%(1961年)
新加坡─43.9%、2.5%(1966年)
中国─38.6%、4.2%(1978年)
越南─39.5%、5.5%(1986年)儿童占比高意味着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动力充足,老龄占比低则代表社会负担小,这种结构才是最适合经济腾飞的。
目前朝鲜两个都不占,即便未来真的全面开放了,经济天花板也不会太高的。
泰国比他们开放多了,区位优势又更好,但就是因为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增长乏力,导致人均GDP停滞在这个位置10年了。甚至最近几年的增速还不如欧美国家。
能不能到越南和菲律宾这种程度呢?朝鲜的城市化进程会不会重新启动?然后会在哪些地方形成一些大型城市呢?
我不建议碰瓷越南和菲律宾....这俩的地理优势比朝鲜强多了——他们都紧靠东南亚水道,这里经过了全球近40%的物流运输,借着背靠东盟,海量的资本、技术和人员流入,深度融入全球化经贸体系。
朝鲜则是远离国际主要水道,基本处于国际贸易路线的末端。在市场化经济下朝鲜的条件就是赶不上越南和菲律宾。
越南和菲律宾都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而朝鲜自己还是粮食净进口大户。
日韩和韩国的崛起有时代特殊性:
冷战时代,西方阵营需要确保在亚欧大陆最东端有稳定的桥头堡,早期美国对他们全面开放市场、提供全套技术转让、合资建设基础工业体系。前后输血超过30年才把日韩给养成了发达国家,战后第一岛链的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市场经济,而恰恰是西方搞计划经济、窗口指导下的产物。
假设朝鲜开放了....那改不改路线?
不改吧,你指望美日韩真能做到完全开放市场、无门槛转让技术、产业链集体涌入、资本蜂拥而来?想想也不太可能。
改吧,那上层建筑的动荡就严重了——「美帝、日帝与南韩反动集团」必然会尝试在朝鲜内部扶持各自派系,制造内耗,试图分化瓦解劳动党的统治。以期达成苏东剧变、阿拉伯之春那样的全面成功。
要是不向美日韩开放吧....那能吸引来的资本就太少了。朝鲜这么多年一直都对俄罗斯开放,俄资进入朝鲜一向很少有门槛。但如今境内的俄企也就那几家采矿、铁路、船舶公司,带动经济增长非常少。只对俄罗斯开放是明显无法实现经济飞跃的。
想有大发展就必须对美日韩开放,才能有足够多的资本进入,带动产业转型。
但这又会动摇现有格局,风险很高。
目前的朝鲜城市化率在73%左右,其在1980年代就已经是个基本城市化的国家,已经很难有新人口增量进入城市了。
而按照人口预估,到2028年朝鲜人口会达到峰值(2608万),之后开始下降。
也就是朝鲜到四年后就会进入人口自然下降区间,这种老化明显的人口结构很难有经济爆发的潜力——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口减少还能经济狂飙的。
相当于日本2004年、韩国2016年程度,而两国在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速嘛....
说难听点,就算真开放了这地方也很难吸引产业资本: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狭小(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周边的韩国、日本、中国都存在强大的现有产业集群,去那边建厂基本看不到出口的盈利点。
如果是初级工业化的来料加工,那越南基础更好,离原材料、市场都不算远。
现代产业集群往往都是地理决定论。
发布于 2024-01-30 01:58・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楚筠珺 - 139 个点赞 👍
说句难听点的话,最有利于朝鲜老百姓的道路就是八十年代末投降,和东德并入西德一样,整个半岛都姓大韩民国。当时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两国统一时期的人也有大量健在,出于民族感情会拿出团结税来扶贫的。当时苏联在搞新思维,中国在半岛没有啥牌可以打,美国也乐见其阵营壮大。
这样一来计划经济的福利和市场经济的福利朝鲜老百姓就都吃到了,金kaka的苦和朴kaka的苦都不用吃了。
ps:顺便说一句,朝鲜的悲剧是过度斯大林化导致的,其余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包括1956年以后的苏联乃至于66—76年的我们,斯大林化的程度都没有朝鲜高,所以朝鲜在社会主义阵营里面也是一个特例,你不能说选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就一定会到现在还饿死人。
编辑于 2024-01-30 16:1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计划死亡 - 1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贾森 - 101 个点赞 👍
他们再怎么改革开放,都不能忘记是金日成金正日时代打下的基础!!不要吃了后面几个包子就忘了前面几个包子!!!
其实这方案早在金日成时代就初现端倪,设立“38号室”发展对外服务业赚取外汇,金正日更是在此基础上历史性地创立开城工业园经济特区,为后面的对外开放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尝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开放后发展到后面,他们会发现,原来金日成和金正日时代才是那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时代,没有腐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人民充满信仰,眼里有光!
发布于 2024-01-31 10:39・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年少有为 - 87 个点赞 👍
看好朝鲜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但很难会有如一些人想象中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已经算是世界奇迹了,1978-2023年发展了45年,人均gdp也只到1.27万美元。
越南1986年革新开放到2023年发展了37年,人均gdp也不过4300美元。
老挝1986年革新开放到2023年发展了37年,人均gdp更少只有2100美元。
朝鲜虽然有夹在中俄韩之间的优越地理条件,可以做韩国和中俄之间的陆路枢纽。
但这个前提也会把韩国人引狼入室,趁机对朝鲜搞政治渗透。
所以即使朝鲜改革开放,大概率也是只针对中俄的改开,中韩贸易通道途径朝鲜的可能性很低。
大陆改革开放能接纳台资是建立在大陆人口、面积、经济总量都碾压台湾的基础上。
而朝鲜则是人口、经济总量、人均gdp、流行文化、军事能力被韩国碾压,唯一拿得出手的国土面积也只能打说是打个平手。
所以朝鲜改开就不可能是南向招商,让韩国人如入无人之境的出入朝鲜。
金3前阵子对韩国的喊话也证明了这一点:韩国是敌国。(潜台词就是说,我就算改革开放也不跟你玩。)
朝鲜大概只会对中俄进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来钱太慢,我估计会发展旅游业和外劳输出产业。
朝鲜目前人均gdp按照官方汇率计算为650美元,按照黑市汇率计算只有65美元。
前者是中国的20分之1,后者是中国的200分之1。
较低的人均gdp催生了朝鲜较低的物价。
埃及、黎巴嫩、泰国的旅游业能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其实除了风景名胜之外就是其较低的人均gdp,对高工资的发达国家具有致命吸引力。
朝鲜感觉开放菠菜也有点想走旅游业的意思,90年代的柳京酒店也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第二个是外劳输出产业
目前在中国大约有5-10万朝鲜外劳,还是太少了,如果改革开放这个数字可以扩大到100-200万。
印度每年有1000多亿美元的服贸逆差就是靠着海外印度劳工每年1000多亿的汇回收入给补上的。
还有类似的菲律宾对外输出的菲佣,每年汇回收入都是一笔可观数量。
靠旅游和外劳产业,朝鲜人均gdp应该可以花上10年时间到达中国十分之一的水平。(市场汇率之下)
至于工业就需要慢慢发展了,毕竟中国也是发展了45年才触摸到这个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朝鲜工业参考中国,估计发展个20年才能到中国2000年之后的水平。
朝鲜工业落后的不只是产能问题,还有与国际标准的差别,就像日本发展氢能源,全球哪个国家都在发展电动车,氢能源再好,国际上不认你的标准,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也是0。
朝鲜的问题在于工业标准大多是苏联标准,而外部国际社会又都是西方标准,苏联认证体系下表现的再好,外界也没这个需求,从苏联标准过度到西方标准,这个磨合期也是需要数十年,中国也是对接了30多年才逐渐适应。
不过总比闭关锁国要好,至少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评论区说朝鲜人少发展会更快,如果在不使用我上面所说的杀手锏的情况下,人少发展才是劣势。
中国人口14亿,改开45年人均就达到了1.27万美元,你再看看人口1亿的越南和800万的老挝,越南人均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老挝是中国的六分之一,越南发展慢于中国,老挝慢于越南。
朝鲜就算开放,大概率工业领域也会经历长时间的阵痛期,会发生类似于中国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中国就算转移技术也是早就淘汰下来的,比如白炽灯生产链,但凡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都不可能白白给你,都需要类似于三星投资越南那样,大头自己拿走,小部分才留给本地。
那么发展旅游业和外劳产业就成了唯一快速致富的手段了,因为工业发展真的需要时间,不是说转移一点技术就行了,几年就能从一个穷国变成发达国家,如果真的那么简单,这个世界就没有发展中国家了。
编辑于 2024-01-31 01:47・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叶盐亭 - 85 个点赞 👍
建议去B站搜一下这个UP主:李唐yo
第四代朝鲜华侨,每年回朝鲜一次。带你走进朝鲜神奇的计划经济崩溃后的黑市经济。
很喜欢他视频里的一句话:如果按现行法律,现在活着的所有朝鲜人都是罪犯
发布于 2024-01-30 23:58・IP 属地意大利查看全文>>
米兰墨老板 - 51 个点赞 👍
按照b站朝鲜华侨up李唐的说法,自八十年代开始,到“苦难行军”时期,朝鲜已经开始改革了,允许民众在挂靠在单位的家庭作坊中生产副产品并投入市场交易,允许部分人享有出入境自由以换取外国商品(主要是华人华侨),朝鲜大城市开始有承包出租车的个体户,很多地方靠着繁荣的黑市贸易出现了手握百万美元的金主,甚至地方领导为了发展经济要向黑市金主借钱,由于朝鲜国营银行不提供民间储蓄借贷服务,民间的金融秩序完全靠黑市高利贷运转,而且管的还不错……
说句不好听的,朝鲜已经是市场经济了,离了黑市寸步难行,只是没有官方承认罢了。
发布于 2024-01-30 10:07・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无头的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