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真的是蒙古人发明的,是蒙古食物吗?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齐翅扬 PTEREWRON - 1 个点赞 👍
极大概率是山西人发明的 ,最后糯米烧麦是异端
查看全文>>
hufang - 460 个点赞 👍
烧麦是汉族美食与蒙古人无关,你见过蒙古人做烧麦卖吗,一个从来都不种地的游牧民族,几百年前就绞尽脑汁发明需要面粉搭配蒸笼这种汉族炊具才能做出来的美食与汉人交易可能吗?我怎么记得他们当年更喜欢零元购呢
编辑于 2023-12-22 13:21・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新人 - 4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赵德柱 - 4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高超音速蛋卷 - 3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照妖镜 - 362 个点赞 👍
求求某些大人,不要再把汉族文化拱手相让给其他民族了。前天是烤全羊、奶茶、中国式射箭法,昨天是北京话、单眼皮、山东人身高,今天又是烧麦。
明天干脆把秦始皇和刘邦打个捆也送出去得了。
编辑于 2023-12-21 18:5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白狗啵啵啵 - 258 个点赞 👍
来跟我读
nei meng gu
内蒙古
蒙古是一个国家,内蒙古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羊肉烧麦是内蒙古的食物,不是蒙古食物
你实在嫌三个字累了你的嘴,你可以简称内蒙,但请不要简称蒙古
你才蒙古人,你们全家都蒙古人
ok?
发布于 2023-12-21 18:23・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惹晒来了全杀了 - 2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城市公子 - 218 个点赞 👍
康定情歌是我们漢族的民歌,但经常有人说是藏族的,理由是康定地区是藏族聚集地。。。
这给人就像某自治区描述感觉一样(当地漢族占多数,但是以某非汉民族为主体)
在很多自治区里,哪怕漢族占多数,当地漢族也毫无任何文化的表达权利,本地漢族的民俗不保护不宣传,为了避免破坏“整体”旅游的氛围。并且那些地区漢族的民族意识似乎也较小,没有有意识的保护本地漢语方言。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原子化社会带来的没法团结造成的,同时有心的人也限于没有能力不足。
云南盈江,当地有自己的漢族方言,但是表演节目上作为出席代表的永远都是一口非漢民族味的恶趣味(故意找的这种口音)口音,听着就难受。并且由于本地漢族大量外迁,造成当地县城的漢民年轻一辈很少会说平原话了。同时非漢民族数量大量增加,该地的漢语方言也不得不染上一丝非漢民族味,这点在年轻群体(盈江一小)尤为明显。
发布于 2024-08-05 13:34・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周阴婷学姐 - 208 个点赞 👍
说个热知识,真的是热知识,真的不是冷知识。
内蒙古自治区是建国后才成立的省级行政自治区,80%以上辖区是从周边省份划入内蒙古自治区的,这些省份原本就是汉人祖地,所以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口占80%以上。
西汉:
东汉:
隋朝:
唐朝:
明朝可不是某些玩双标的人眼里的两京十三省:
如果算上三宣六慰:
再说一个不是冷知识的冷知识,内蒙古是排名全国第五的农耕大省。
有的人总想搞点血统优越感,又不愿意承认人类分子生物学,这是怎样一种心理呢?我很好奇当今世界还有百分之百纯正血统的民族吗?
最后稍微提一点,新疆原名西域,在汉代已经纳入版图,文景之治开始民族大融合,华夏族和其他融入中原文明的民族纷纷融合为汉族,所以新疆也是汉族祖地,维族也是后来者。
现在网上有些人正在虚构历史,解构中国历史,模糊华夏中华概念,剥离汉族汉人历史贡献,抢夺汉族的发明和优秀传统。比如说什么“内蒙自古以来是蒙古族的祖地”、“新疆自古以来维族人的祖地”、“大盘鸡是维族人发明的”、“祺袍是满族传统服饰”、“藏汉人祖先是古羌人所以游牧民族是汉人的祖先”、“兰州拉面是回族发明的”、现在又有了“烧麦是蒙古人发明的”这种奇怪言论,其实背后都是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策划的。发表这类言论的有一个共同名字:
文化汉奸。
编辑于 2023-12-25 10:2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梦洛花开 - 188 个点赞 👍
烧麦最早的记载,居然是朝鲜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书中记载元大都有“素酸馅稍麦”,原书注释中,稍麦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除了“与汤食之”之外,和现在的烧麦并无二致。《朴通事》成书年代在至正六年到元代灭亡之间,所以烧麦的出现不晚于元末,除此之外,烧麦在元代或更早的文献中并无其他可靠的记载,姑且可以认为烧麦的诞生就是在元末的元大都。至于发明者为谁,其人族属为何,文献不足征,只能暂阙待考。
编辑于 2024-03-03 07:41・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螺旋真理 - 141 个点赞 👍
这个事情,得回民和蒙古人先打一架。
然后再和汉族争辩。
另外:
新疆大盘鸡是汉族的发明。
新疆大盘鸡是汉族的发明。
新疆大盘鸡是汉族的发明。
发布于 2023-12-21 17:13・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韩真宇 - 1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花开有时 - 98 个点赞 👍
互联网上说蒙古人不会补锅。
你觉得为啥蒙古人不补锅?
因为补锅是个经济问题,不是个技术问题。
你要补锅,你总要有稳定的热源吧?而且温度要高,可以熔铁。
还要炼一下这个手艺。
问题在于你怎么要求牧民干这个事?
牧民为了补个锅,需要在稀树草原上辛苦寻找燃料,然后苦练相关技艺,为的就是某年某月某日锅破了去补……
有这功夫多弄两只羊去市场上换不行吗?
所以牧民不补锅是因为经济上不划算,不是因为技术上存在天堑。
烧麦也是一样的道理。
麦子从哪里来?就算有了面粉,直接烤肉配饼不行吗?
北京城里有个“都一处”烧麦,就是山西人开得,开成了老字号。
内蒙的烧麦也是如此,是晋商留下的山西记忆。
实际上的山西可比现在的山西省大。
发布于 2024-02-20 02:12・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徐如林 - 87 个点赞 👍
游牧区现在没法靠着骑兵优势掠夺财富人口了
改抢文化了是吧?
真是改不了掠夺成性的习俗啊
这种精致的食物,是半奴隶社会能做的出来的吗?
不是说吃面食的汉族是羊,游牧民族只吃肉是狼吗?
怎么又说面食是自己发明的了?
不产小麦的地区,拿什么做烧麦?
铁锅笼屉,是游牧部落能做得出来?还是能轻易买得到的啊?
这种耗费柴火和饮用水的食物做法,是游牧部落能吃得起的?
游牧部落怎么磨面?有磨面设备吗?
游牧部落有和面盆、擀面杖?
游牧部落啥时候这么精通研究面食了?
发布于 2024-07-27 08:4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龙主 - 6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星漢燦爛 - 63 个点赞 👍
结论还不好说,先说说目前搜集的信息,以供参考:
1,关于烧麦,在简中互联网上能找到的最早的记录,是元代的一篇文章(或者称为书)《朴通事》,《朴通事》也被认为是教朝鲜人说北京话的一本教材,文中出现了两次“烧麦”,都是讨论在大都(北京)吃什么。
第一次出现:“第二少卿。這衙門更是好湯食。可知每日兩個羊為頭兒,軟肉薄餅吃了,又吃幾盞酒之後,吃稍麥粉湯,卻痴棋子,或是淡粥,後頭擺茶飯,又吃一會兒酒,抬了卓子,才只掾吏們將文捲來,紫羅書案上展開,啟稟公事,頭到發落公事,直到日平西才上馬。”
第二次出现:“午門外前好飯店,那裡吃去來。咱各自愛吃甚麼飯各自說。過賣你來,有甚麼飯?官人們各自說吃甚麼飯。羊肉餡饅頭、素酸餡稍麥、匾食、水精角兒、麻尼汁經捲兒、軟肉薄餅、餅飠者、煎餅、水滑經帶面、挂面、象眼粸子、柳葉飠其子、芝麻燒餅、黃燒餅、酥燒餅、硬面燒餅都有。”
2,在内蒙古区情网有烧麦的记录。但是蒙文,我看不懂,有懂的朋友麻烦帮忙翻译下,说不定有答案:
3,不仅中国人吃烧麦,内蒙人吃烧麦,蒙古国也有烧麦。但仅仅外观接近烧麦,菜单上的称呼是“BUZZ”即“包子”。然而“包子”并非中国传统称呼,这一叫法在宋时期才出现,蒙古BUZZ和中国包子谁的历史更悠久则是另一个话题了,或许答案也可以用来指导关于烧麦起源的问题。
4,烧麦也是山西的传统名吃,在山西烧麦通常称为“稍梅”。这是一家稍梅店里挂出的关于烧麦的介绍,也提到了最早的出处来自《朴通事》。
5,我也问了太原朋友,据他讲烧麦在他们那就叫稍梅,从小吃,而且他认为全国的烧麦都是山西的稍梅演化的。于是我顺便搜了搜太原的大众点评,以及顺便搜了内蒙鄂尔多斯的,确实都有专营烧麦的餐厅。
6,在湖北人民政府网站上有一篇文章《烧梅与琪玛酥》,同样提到最早的记录来自《朴通事》,而且作者认为烧麦与沙琪玛都分别来自蒙语和满语。
以下是部分原文:
“烧卖在蒙古语族里对应词汇‘suumai’,在突厥语族里对应词汇‘shirme’。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比较接近。突厥语族中‘shirme’意为口袋、皮囊,蒙古语族中‘suumai’指没有冷却的点心,均把烧卖食品主要特点揭示出来了。烧卖的确像皮囊,也的确是热吃点心。北方草原缺乏燃料,热吃的小吃显得很珍贵。”
文章链接:https://www.hubei.gov.cn/jmct/jcwh/csfy/202206/t20220602_4157999.shtml
但我通过google翻译找不到这个蒙语词,欢迎懂蒙语的朋友指教。
总结:
烧麦最早出现在元代的元大都(北京),但只有文字记载,彼时的烧麦是否就是今天烧麦的模样无从考证,是否出现借用传统名称命名后来事物的情况不得而知;烧麦(稍梅)在山西被认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在蒙古地区也有,山西邻近蒙古,是从蒙古传到山西,还是从山西传入蒙古有待考证;在蒙古国也有类似烧麦的面食,但在菜单上被写成包子,中间存在怎样信息转换和语言误差有待考证。
所以,烧麦(包括稍梅等其他称呼)属于中华美食,也可以看做是蒙古族食物的一种,但到底起源于蒙古族还是汉族,证据都还不够充分。
编辑于 2024-01-03 14:12・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达尔达尼央 - 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太师国王木华黎 - 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www2021 - 45 个点赞 👍
你以为的烧麦,面粉和上、擀皮包上、大蒸笼搞起。
实际上早年间蒙古人吃到的烧麦:南下掠劫,杀人犯放火之后在焚烧过后的麦地里捡到的下图这玩意儿。
——这才是正宗烧麦。那个露馅儿的死皮包子是异端。
长生天的子孙,玩的是烧货,不搞那劳什子清蒸。 ᵒ̌ ᴥ ᵒ̌
编辑于 2024-07-31 14:1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假装半文盲 - 3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斯蒂芬森大方 - 35 个点赞 👍
漠北吃烧麦吗?蒙东吃烧麦吗?库尔勒海西州蒙古吃烧麦吗?也就呼市这一代吃。然后南边大同有百花烧麦,河套也基本是大同朔州移民过去的。所以很明显,所谓的蒙古烧麦也就是雁北汉族人带过去的汉族烧麦,然后把猪肉换成当地常见的牛羊肉改良而成的。
编辑于 2023-12-21 16:45・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观音坐榴莲 - 30 个点赞 👍
高赞回答让我吃惊……
一个极其简单的查文献的事,搞成了一群…撕x。真不嫌丑啊……
《绥远通志稿》“惟室内所售捎卖一中,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烧麦,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
清代北京烧麦馆多悬挂“正宗归化城(呼和浩特旧称归化城)烧麦”招牌。
《朴事通》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称:“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从描述看,与今烧麦造型无异。
元初文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的《大茶饭仪》中,也记载了稍麦,称:“三巡或灌浆馒头,或稍卖,用酸羹……”可见,烧麦与灌浆馒头(即今之灌汤包)同属餐点,可能是受包子制作方法启发而形成的。
虽然烧麦最早的文字记录指向北京,但烧麦多用羊肉馅,而内蒙古羊肉质量更佳,到清代时,内蒙古烧麦已被认为是正宗。在当时,关内人普遍有误解,认为关外平时以羊肉为食,但据赵翼《檐曝杂记》载,他作为军机大臣曾赴关外考察,经询问当地人得知,普通牧民一年只能吃一两次羊肉,平日只能用奶茶加炒米度日。
今北京烧麦与大同烧麦近似,大同烧麦又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明清时期,晋商走遍天下,也将大同烧麦带入北京,以都一处最著名,都一处最初可能是酒馆,据《燕京杂记》载:“都一处买酒以杯记,不以壶记。有亲王某善饮,微服过之,索以巨碗,主人以其破格不与,王怒碎其器,一时都下暄传之。”此书成于嘉庆时期,直到清末,《都门琐记》仍称:“有都一处者,专卖酒,酒品极多。”到上世纪30年代初《燕都丛考》时,都一处方被记为“小饭店也”。
编辑于 2023-12-24 12:4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月半卷 - 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文曲 - 14 个点赞 👍
《烧麦》之名、异文一音作『烧』、『稍』、二音作『麦』、『卖』、『美』、任意组合、等于是《有音无字》。案《朴通事》作『稍麦』、『稍卖』。
《朴通事》(上、中、下之下篇):“这衙门更是好汤食。可知每日两个羊为头儿,软肉薄饼吃了,又吃几盏酒之后,吃稍麦粉汤,却痴棋子,或是淡粥,后头摆茶饭,又吃一会儿酒,抬了卓子,才只掾吏们将文卷来,紫罗书案上展开,启禀公事,头到发落公事,直到日平西才上马。”……“官人们各自说吃甚麽饭。羊肉馅馒头、素酸馅稍麦、匾食、水精角儿、麻尼汁经卷儿、软肉薄饼、饼饣者、煎饼、水滑经带面、挂面、象眼粸子、柳叶饣其子、芝麻烧饼、黄烧饼、酥烧饼、硬面烧饼都有。”
据网文,《朴通事》有注:“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作为花蕊。”把此文中“稍麦”制法和今烧卖作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种东西。[1]尚无『烧』、『美』之写。知不知道提出、
内蒙古地区读作 Shāo Mài 或 Shāo Měi。Měi读音显然为“麦”的山东鲁南方言发音。[1]
可以攷虑。
至『麦』、『卖』之间、二文古读分属入、去声、而《朴通事》成书时刚好是入声大体销亡的阶段、且《朴通事谚解》亦晚出、即使有谚文註音、恐亦分不出了。然而无论是『稍麦』还是『稍卖』、在洖(漢)语內一时都看不出理据。知不知道以鲁南音解之偖不可取。[2]有人提出外语说、
有观点认为“烧麦”可能是蒙古、契丹语中“口袋”、袋子”的音译转写,和“苏麻喇姑”这个名字其实是同源词。
无论是suumai还是sirmar 在蒙语和突厥语里都是点心的意思
这可以进一步讨论。若为音译、则『麦』的写法显然是受到了实际作法中用麦这一点影响。相信『烧』亦是由作法後附会的。
从实物的来源上、《朴通事》所载是较早。但是否《诞生就是在元末的元大都》、[3]尚有可议。故亦不能赞螺旋真理之答。
由《朴通事》记载可以知道、老式烧麦出现已有近七百年。许多答主笃信《身边田野调查》、动辄《止有洖人喫》、《止有回人作》、可知是都不足据。另一方面、从今北京到旧时谓《晋-绥》一带、七百年来一直为多族群流动、杂居之所、说是出自冡兀人或倛佗《北族》、亦不无可能、虽目前亦无法进一步的证实。但俄这像态度、自许要比绝大多数《民族文化派》的大胆谰言要更有可取。
参考
-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833815/answer/3410422853
- ^『从内蒙古地区读作 Shāo Mài 或 Shāo Měi来分析,Měi读音显然为“麦”的山东鲁南方言发音。所以此食品本字应为“*麦”。至于是稍麦还是烧麦?尚需考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833815/answer/3410422853
-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833815/answer/3416604182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833815/answer/3410422853
发布于 2024-03-10 00:5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杜若致遠 - 13 个点赞 👍
这种段子就是欺负现在会做饭的越来越少,发在厨师圈子里绝对嗤之以鼻。。。就算送给你几袋麦子,一只羊,变成烧卖需要什么?
古代游牧民族,家里有小麦白面粉?面粉是不能储藏的,只能带麦子,麦子变面粉有多麻烦知道吗?什么马背上能带一套磨盘?一套大筛子?
游牧民族,家里有个结实平整的大桌子可以擀皮?有大菜刀大砧板剁馅?马背上还有一套蒸笼?蒸笼下面大铁锅?蒸笼里纱布也得有吧。
另外,米醋呢?每家每户去山西团购的,还是拼多多一人一刀砍的(字面意义上)。
这面粉有,全套厨具有,那蒙古家常的其他面食在哪?蒸笼有,那其他蒸制菜肴在哪?蒙古面条,蒙古肉包在哪呢?
闹了半天,几百年来,蒙古人民就为做一客烧卖,每家每户置办这些家当?
再能吹,你好歹吹的自圆其说啊。。。
编辑于 2023-12-29 21:4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Buliwyf - 12 个点赞 👍
不是。蒙古不蒸东西。
我在俄罗斯吃过高加索菜和烧麦最像的叫煮包子хинкаль。是封口的死面包着牛肉和野香菜做的馅,用水煮出来的。要沾酸奶油吃的。
大概长这样
面食应该是中东传过来的,因为他们是用烤这种最传统的烹饪手法在做面食,比如烤薄饼,高加索人应该是学的他们,但是他们也改用煮这种方法来做面食,但蒸这种吃法应该是内地的发明。
蒙古人到现在也没有啥蒸菜,面食可能和蒙古人有点关系,但烧麦不可能是蒙古人发明的。
图片源自vk,侵删。
编辑于 2023-12-21 12:00・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无可奉告 - 11 个点赞 👍
根据旷世奇书《蒙古族通史》记载,神奇的蒙古人发明了火锅,发明了马镫,发明了汉服雏形,还创建了夏王朝......
但在我看来,蒙古人真正的发明只有两个
一个是什么都能吃——
凡是能吃的东西他们都吃,他们吃狗、狼、狐狸和马,而且,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吃人肉。例如,当他们攻打中国的一个城市(中国皇帝就驻扎在这里),他们围城太久,把他们自己的粮食完全吃光了,一点吃的也没有,他们就在每十个人中抽出一个人来当食物吃。他们吃母马在生小马时排泄出来的脏东西。不仅这样,我甚至看见他们吃虱子。他们说:“这东西吃我儿子的肉,喝他的血,难道我就不能吃它了?"我还见过他们吃小老鼠。他们不用桌布或餐巾。他们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蔬菜水果等等,除了肉什么也没有。不过,他们吃肉也很少。
一个是什么都能干——
其俗多不洗手,而每拿攫鱼肉,手有脂腻,则拭于衣袍上。其衣至损不解浣濯,妇人往往以黄粉涂额,亦汉旧妆,传袭迄今不改也。上至成吉思,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顖门者,稍长则剪之,在两下者,总小角垂于肩上。
他们从来不洗盘子,即使偶尔用肉汤来冲洗盘子,洗完后他们又把由汤和肉倒回锅里去。坛坛罐罐、匙子之类的餐具,如果想洗干净,也用同样方法冲洗。他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式浪费任何食物或饮料,都是极大的犯罪;因此,在骨髓被完全吸尽以前,他们不允许把骨头丢给狗吃。他们自己从不洗衣服,也不许别人洗衣服,特别是在打雷变天的时候更不允许。在我看来,这才是蒙古人最了不起的发明!
发布于 2024-07-23 23:1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林乾安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对批判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