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郑屠和武大郎都是做小生意的,为什么一个那么嚣张一个那么懦弱?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题主你认真的?
郑总是渭州肉类批发零售有限公司总裁,西北军区特约供应商,旗下产品:精肉、肥肉、寸金软骨远近驰名,小种经略相公吃了都说好。
此外郑总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扶危济困,侠义满关西,纯良冠中州,是大宋知名企业家,宣和十大杰出青年。
武大区区无证摊贩,成天被城管追得鸡飞狗跳的,也配和郑总相提并论?
编辑于 2023-11-17 07:1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晓奇 - 338 个点赞 👍
题主,你确定书里是这么描述的吗?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
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你瞧,郑屠雇了十来个刀手,他作为老板,日常只是看着伙计们卖肉。
之所以会亲自上手切肉,那不是鲁达特别要求的嘛~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郑屠道:“使头,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镇关西雇了那么多伙计,门面却只有两间呢?
因为门面只是用于小额零售,另有大客户都是直接吩咐一声,就货送上门的那种。
而且,小种经略府就是他家的大顾主之一。
参见鲁达之前的描述——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也就是说,郑屠是作为经略府的长期猪肉供应商而存在的。
所以,他不仅认识鲁达,而且见到鲁达来买肉也习以为常,自己切完了精肉就问:“提辖,教人送去?”
切完了肥肉又说:“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
可见,日常操作都是这么个流程。
总结一下,郑屠开的不仅仅只是两间门面的肉铺,而是一个小型猪肉加工厂,“十来个刀手”这个规模已经可算是小型企业了,还长期为公家单位供货。
他不仅有老婆,还娶了小妾。
而武大郎是个摆摊的流动商贩,没有伙计、没有门面,住的房子是租的,老婆是别人白送的。
这两人怎么看都不在一个级别上……
再补充两点:
1、从郑屠的话来看,貌似写这一段的作者确实是南方人。
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南方人多吃馄饨,渭州在甘肃陇西,应该吃水饺才对。
经略府里吃馄饨的说法,当是南方人的口气。
2、另外,“镇关西”的绰号貌似也和杭州有关。
在元杂剧里,这个绰号本来是属于鲁智深的,为什么会移到郑屠身上?
王学泰先生曾根据《淳祐临安志》指出,《水浒》里郑屠卖肉的地方在“状元桥”,这本是南宋临安城里的地名。
临安城共十三厢,除了皇城所在的宫城厢之外,城内有八厢,城外有四厢。其中,城外的“四厢”,都是繁华的贸易集市,有菜市、米市、鱼市、柴市等等。
四厢中,城南厢、城北厢和城西厢均有一个“状元坊”,又以城西的状元坊设立最早,面积最大,涵盖了今西湖、西溪、北山等广大区域。
所谓“镇关西”,即杭州人所指的“城关以西”。
小说取谐音,于是这个人物姓“郑”,即“郑关西”。
当然,小说玩了一个梗,因为放大到整个国家来看,函谷关以西才叫“关西”,而渭州恰在关西。
2023.11.13
编辑于 2023-11-13 15:04・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娃娃鱼 - 18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且徐行 - 6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说事儿 - 42 个点赞 👍
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有钱又霸道的西门庆,武大郎是敢踹门,敢去玩命的,只是硬件太差,干不过人家而已。
而郑屠的嚣张跋扈也只是对着金翠莲那种沿街卖唱的苦命父女,面对提辖官鲁达的时候,被人家像猴一样耍,让你切精肉就得切精肉,让你切肥肉就得切肥肉,如果第三样不是寸金软骨,而是猪肉皮的话,估计他也就忍气吞声的切了!
武大郎面对弱者不嚣张,面对强者不怂;郑屠面对弱者使劲欺负,面对强者,怂的一笔!
发布于 2023-11-13 21:0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谈天口 - 5 个点赞 👍
卖肉的和卖馒头的那就不是一个层面的。现代农贸市场或者农村大集上也可以看出来。在古代,卖肉的那可是从抓猪,到杀猪,再到开膛破肚清洗,乃至剔骨,真是一条龙。长期从事这项职业,想想就行了,那肯定是野很多。而做馒头的,从和面,发面,揉面,到做成馒头,相对来说比较柔。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人的性格也比较软。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卖肉的郑屠就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而卖馒头的武大郎是草食动物。根本没有可比性啊。
发布于 2023-11-14 21:2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小百科 - 3 个点赞 👍
首先,镇关西的的生意,可不是小生意。
他是在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
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手下卖肉的有十来个刀手。
小种经略相公是谁?
打开水浒传搜了一下“经略相公”。
第二回,有提到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又是延安府,所以应该是种鄂与种师道父子俩。
除了鲁智深是老种经略相公门下的提辖,还有几个人物也有关系。
第三十七回:病大虫薛永,其祖父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
第五十四回:金钱豹子汤隆,其父在“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叙用”
所以说,镇关西,上面也是有人,可能关系不怎么铁,但是人家也是有靠山。
武大郎,没门面,是自己做好炊饼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贩卖。
镇关西一般情况下可不会自己亲自动手切肉。
即便是鲁提辖来了,借着经略相公的名头,镇关西都是让手下切肉。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郑屠道:“使头,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故意刁难,让镇关西自己动手,他才赔笑去切肉。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基本上,镇关西在渭州,做的就是猪肉垄断生意。
能白嫖金翠莲三个月,也算得上是有钱有势。
而且,郑屠夫惹急眼了,敢提刀跟鲁提辖干架。
你给武大郎十个胆,他敢和西门大雕干架吗?
发布于 2023-11-13 20:09・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文刀半瞎 - 2 个点赞 👍
一个是天天见血杀生的,一个是擀面烙饼的,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不要小看杀猪,那属于玩刀的专业人士。一般人去杀猪,把猪按着让你捅,你都不一定捅的死。除了技术,那还需要胆子的。
甭管是杀人还是杀猪,只要是杀生杀多了都自带杀气,瞄人眼神都让你炸寒毛。
这都属于职业病,就好比程序员往电脑跟前一坐,跟普通人那气场架势都不一样,搬键盘都比别人利索。
人天生就是欺软怕硬的动物,郑大官人五大三粗天天拎把刀和武大郎那种三寸钉给人的威慑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古代有句老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就是说屠夫这个行业容易出不安定分子,什么樊哙,专诸,张飞,都是屠夫出身,因为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屠夫都兼职职业杀手。桃园三结义出钱最多就是张飞,为啥?他当屠夫有钱!他们的财力,社会关系网都不是武大郎能相提并论。
所以郑大官人嚣张一点是正常的,不嚣张才不正常。
发布于 2023-11-17 13:23・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金杯白刃 - 1 个点赞 👍
卖猪肉和卖炊饼看着都是做买卖的,但根本不是一个行当,区别大概相当于现在包河段挖沙和摆小吃摊。
古代没有养殖业,肉类稀缺,价格又贵,是暴利行当,手里没两把刷子根本镇不住场子。能在街市上摆摊卖肉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方豪强,普通人是不敢招惹的。
古代屠户出身的名人,都是个顶个的猛人,专诸、聂政、朱亥都是屠户,樊哙、张飞、何进也是屠户。
发布于 2023-11-14 23:07・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大汉刘皇叔 - 1 个点赞 👍
他们没有可比性。
映照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郑屠是什么人?代表着什么?郑屠是黑道上的人,是现今社会的黑恶势力,他手下纠结有一批泼皮无赖,地痞流氓,且还和官府中人有来往,映照到今天就是有“保护伞”。生意上有摊档,有手下,是团伙作业,不是我们今天菜市场的个体小摊贩所能望其项背的。郑屠所代表的是宋代底层社会的恶势力。
武大郎是谁?他只是宋代底层社会中的以靠卖炊饼为生的流动“小食担”,有点像今天重庆街头挑着卖豆腐脑担子沿街叫卖的。好在祖上有德,给他留了间房子,让他在人世间有个立锥之地。再加上有一点小运气,娶了落难中的潘金莲,可谁又知道这是他命运中的催命鬼?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三寸钉枣皮”预示着是被人从小到大欺负的对象。你叫武大郎怎么做?能嚣张吗?他敢嚣张吗?好在他还有一个打虎亲的亲兄弟,但这个弟弟有点不着调,拿今天的话说是个“二溜子”,天天不着家,你还得天天替他操心。这样逼仄的环境只能让武大郎夹着尾巴做人了!
武大郎所代表的是宋代底层社会阶层的市井小民,大部分的人们都像武大郎一般的活着,他的人生是晦暗而看不到希望的,这样子的生活你让他拿什么和郑屠去比?更谈不上嚣张了!再加上武大郎有一点小懦弱,书中交代,潘金莲和西门庆偷奸,被人发现后还是卖梨的小郓哥替他出头出气,他又何曾依仗做都头的亲弟弟武松了?
如此这般模样,当可看出武大郎本性中的善和怯弱。
郑屠是在代表官府的鲁提辖压制下,才亲手剁肉的,那是出于无奈。即使这样子,最后他还是顶撞了鲁达大提辖,这是恶势力中的一个强势人物,本性就嚣张跋扈,也是命里遇到煞星,让他碰上了鲁提辖这么个折磨人的灾星。这才让他处处碰壁而头破血流。
鲁提辖三拳暴打镇关西,这是《水浒传》中较为出彩的章节,情节描写生动,手法笔触老道,曾经入选语文课本教材。看那打斗环节的描写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语言精缩浓密,不多加一字,无繁文缛节交代空间、方位、背景,字里行间一气呵成,令读者读来酣畅淋漓,大舒胸臆。由郑屠的“恶”反衬鲁达的正义正直,让人觉得人间终有正气在,恶人自有恶人磨的感觉。
小说中对武大郎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他就是一个尘世中的微渺小人物。而正是因为他的微渺,反而促成了后文中武松杀嫂的正当性,体现出了西门庆、王婆、潘金莲等一干的“恶”来。试想一下,一个与世无争,靠自食其力谋生的微渺人物,却被恶毒的“鸩杀”,其心何其毒也!
这样子的人,被武松当堂拿下,当着街邻四坊的面直接一刀杀之,何其痛快?读者自也明白,武松也明白,这种行为定为世法所不容,但施耐庵就这么写了,武松就这么做了,读者也觉得痛快了,这手法何其高明!
发布于 2023-11-15 15:14・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江一胜 - 1 个点赞 👍
郑屠和武大郎都是做食品生意的生意人,但两人的生意规模有很大的差距,注定了武大郎只是个商贩,而郑屠是个小老板。
武大郎每天做一担炊饼,沿街串巷地叫卖。生意做了好几年,连个店面都租不起。可见,武大郎的生意,解决温饱还行,要扩大规模,无论生意头脑还是资金都缺乏。
事实上,现实中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小生意,武大郎不是个例。
郑屠可不简单,投托在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开着两三间门面,雇着十几个员工。郑屠有地方军队撑腰,手下有十几号人,妥妥的小企业主。
粗鲁无文的郑屠拥有万贯家私,人就变得格外膨胀,欺男霸女,敲诈勒索,成为暴发户和奸商的代表。
跟武大郎比,郑屠做的是有排场的店面生意。嚣张的郑屠是个恶人,而武大郎是个懦弱老实的小商贩而已。
发布于 2023-11-16 17:18・IP 属地甘肃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文狼说名著 - 1 个点赞 👍
郑屠是屠户,张飞,樊哙,何进也是屠户出身,还一个,范进的老丈人,也是屠户。卖炊饼出身的名人有谁?最有名的就是武大郎了。
做小生意也有等级的,最低级的就是武大郎这种沿街叫卖的游商浮贩。所谓贩夫走卒、摇铃行医、卖货郎、鸡毛换糖这类。没有固定摊位,一不下心就坑你一下;顺便拍花子拐个孩子的也有,小偷小摸也有,总之,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一类人。武大郎是赶上了北宋的好时候,要是换在别的朝代,别说娶媳妇了,他和武松都得饿死在十几年前。
游商浮贩再往上一级是地摊,一般有固定地方,偶尔赶集也参加,这类人才有可能从事卖肉的生意(正经的卖肉)。樊哙这种屠狗生意很多都是地摊,因为有固定摊位,一般不敢做得太过分,要考虑口碑和回头客。一般集市上也有屠户,但是只是赶集的时候出现,平常人家一般都在店面里。
就算在集市摆摊卖肉,一般也是固定摊位,现代卖肉要通过防疫检测,古代肉是稀罕物,没一定本钱做不起卖肉生意。
地摊再往上一级就是坐商,屠户一般都在这个等级。有自己的店面,很多屠户还可以雇人,不用自己亲自动手(比如杨雄让石秀帮他卖肉),算是中产阶级小老板了。
张飞、郑屠印象中都不用自己动手切肉(郑屠是被鲁达逼得亲自割肉),何进不了解,但是何进妹妹能当上皇后,何进家至少也得是张飞那个等级的,跟樊哙一样摆摊卖肉不太现实。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应该是单干,那他也起码有个肉摊子。另外,凡是屠户出身的,都有一膀子力气,几百斤的大肥猪,一般人可摆弄不了,要不郑屠也不敢自称“镇关西”。因此,屠户武力都不差,抛开身份财富,单是比较个人武力,郑屠就比武大郎这种三寸丁要强大, 嚣张一些也很正常。
影视作品里的屠户形象,哪个不是膀大腰圆的。
武大郎想在身份上追上郑屠至少要先有个自己的店面,“武大郎炊饼”这个品牌先要做起来,然后炊饼光靠潘金莲一个人供货,恐怕维持不了店面的日常开销。另外,鉴于炊饼都愿意吃个热乎的、新鲜的,需要不断供应新鲜的炊饼,武大郎起码要再雇2个人才能支撑起来他的店面。能到这一步,再加上兄弟武松在县衙当都头的势力,再考虑嚣张两个字怎么写吧。
平事还得武松来。
总结,武大郎在小生意人群里也是最底层,加上他本人又瘦小枯干,给人一种好欺负的面相,自然没法跟郑屠比较。
发布于 2023-11-17 11:15・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尼布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碎雪 - 1 个点赞 👍
如果你要对比两人,你会发现如下细节
1、郑屠有自己的铺面、武大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
2、郑屠有“徒弟”、武大自己做买卖
3、鲁达去“买肉”时说是替经略相公来买,武大的顾客里连个押司小吏都没出现过
说到底,你觉得郑屠和武大都是做“小生意”的,是因为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了,食品价格便宜了,所以让你产生了错觉,觉得两人的生意是同一体量的。
但事实上,在古代,肉是一种奢侈品,价格极高
孟子就说“五十可以食肉”,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也就是说五十岁的人能吃上肉,孟子就觉得很好了。
而古代肉食者也专门指代贵族和当官的,可见老百姓是吃不起肉的
所以,
郑屠做的不是小生意,而是价格极高,且和达官显贵往来的生意。而武大做的才是小生意。
你这么问,就好像在问
茅台酒厂就是卖酒的,方便面厂就是卖面的,都是小生意,为啥气质截然不同,为啥呢?你说的?
发布于 2023-11-19 00:0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明月双清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高山 Sam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于万斯年 - 0 个点赞 👍
卖烧饼武大郎搁现在就是一被城管撵的流动商贩。
而镇关西却是有个两个门市,十个员工,某个高级会所(经略相公府)的固定供应商,妥妥的土豪老板。
你随便去找自己家附近一家早餐店,问老一年采购肉的费用,少说十几万,稍微大的早歺店得几十万,肉贩子搞定几个早歺店,不比一个卖小吃的小贩强得多?冬天风刮,夏天日哂,这还没算上小排档,大饭店
肉在封建王朝妥妥的奢侈品,不亚于如今的高档烟酒,
编辑于 2023-11-14 21:47・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日落大道 - 0 个点赞 👍
不要把古代的肉铺当作今天得猪肉摊
郑屠的肉铺类似今天得酒店
而武大则是走街小贩,连摆地摊的都不如。
而鲁智深之前经常去郑屠那里买肉,两人其实是熟识
鲁智深其实已经是级别不低的机关人员了
就这,去了郑屠都不亲自切肉的
自古,屠户就没啥老实人。属于他收猪的时候敢用假称,你知道还不敢说,他还知道你知道。
懦弱还能当屠户?
发布于 2023-11-15 09:3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禁与千寻 - 0 个点赞 👍
做小生意的,是个很大的群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不要以为做小生意的人很少,开不起公司当不起老板的话,只能沿街卖卖烧饼、瓜子、冰糖葫芦、烤红薯,或者规模大点弄一张个体营业执照,租个临街民房,买个油条豆浆豆腐脑、菜市场租个摊位卖卖肉和菜。
这个人群数量很大,嚣张的和懦弱的都有。
发布于 2023-11-15 09:2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十八子 - 0 个点赞 👍
首先要看看他们各自做的是什么生意。
一个是杀猪卖肉的坐地屠户,一个是挑担卖饼的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自古屠户就是见惯了生死,容易杀性顿起铤而走险,郑屠还雇着伙计们,在街上说一不二,必定是街霸一枚,他有嚣张跋扈的底气。而武大呢?糊口而已……
发布于 2023-11-15 12:3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齐大刀 - 0 个点赞 👍
谢邀。题主大概是受影视作品编导误导了,或者是受鲁提辖一句骂娘话影响了判断。其实,郑屠不是武大郎炊饼一个档次,武大郎沿街叫卖一年的营业收入也比不上郑屠的一天的营业收入,郑屠屠宰场收入甚至不低于西门庆的西门大药房?这么看来,西门庆都能那么牛逼,郑屠包个二奶就嚣张了么,未必。
发布于 2023-11-15 11:54・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临家大叔 - 0 个点赞 👍
两人卖的东西决定了人生的层次,不是什么人都吃得起肉,但炊饼是绝大多数人的口粮。
郑屠经营的是绝不是普通的肉铺,他的规模相当于屠宰场,手下单单刀手就有十几个,长期供应经略府的肉品,他能做到这一步,当然不只是正常的商品交易而已,经略府所在的地方,也绝非一个清河县可以比拟。
在儒林外史中,范进的老丈人就是屠夫,人称胡老爹,老爹是对有钱有权之人的尊称,而在金瓶梅中西门也被称为老爹,范进中了秀才,老丈人不过带了一串猪下水意思一下,口里还不干不净骂骂咧咧,在科举时代,一个秀才已经很难得了,至少可以开馆授徒,其中的优秀者每个月可以领到钱粮补助,人称廪生,可是在老丈人眼里还一文不值,而他不过普通屠夫而已,其地位可见一斑。
在八九十年代,乡下姑娘嫁人的首选一是司机另一个就是屠户,跑长途的货车司机不消说了,嫁给屠夫一日三餐少不了油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生活是多少人的向往,普通人家好不容易买一次肉,绝对买不到纯粹的一种部位,买一斤五花肉一般都得搭上一小坨杂碎或是下脚料,那个时代吃下水的不多,屠夫带回家丢给老婆料理,一顿可口的爆炒肥肠或是生炒猪肝,一家老小吃得嘴角流油。
说回来,武大拿什么比呢?
不仅如此,一般屠夫长得五大三粗,在没有啤酒的岁月就率先拥有了啤酒肚,很长时间中,那可是成功男人的象征,武大的长相就不消多说了吧?不过,值得思考的是,武松当上清河县都头,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武大的生活并未得到什么改善,仍旧是天天上街卖炊饼,以武都头的财力和影响,哪怕是开一个门面也不是什么难事吧?但就是没有,武都头混迹江湖,人很仗义,但不代表他清廉,不然,他也不会替县令上京送礼,武大就这样以兄弟为荣,却没有得到兄弟的任何红利,反而招致了杀身之祸。
发布于 2023-11-15 14:2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萌系笑花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瞉音子 - 0 个点赞 👍
郑屠和武大郎虽然都是做小生意的,但是他们的性格和处境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郑屠是一个肉铺老板,他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因此他比较嚣张和蛮横。他对待顾客态度恶劣,甚至经常欺压弱小,这种行为让人十分不满。而武大郎则是一个卖炊饼的小商贩,他身材矮小,家境贫寒,因此在社会上地位较低,也比较懦弱。他不敢反抗别人的欺压,只能默默忍受,这也导致了他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显得比较无助和懦弱。因此,郑屠和武大郎的不同性格和处境导致了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同时,这也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阶层和地位的人所面临的不同境遇和待遇。
发布于 2023-11-15 17:10・IP 属地辽宁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冰冷反应 - 0 个点赞 👍
小生意?注意小细节了吗?鲁智深去买肉的时候,郑屠本来是招呼伙计切肉的,是鲁智深要求他亲自切,他才去切的。这意味着他手下雇佣的有伙计,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动手。另外为什么金翠莲父女住的那家店店主要听郑屠的看着她们呢?因为店主开店的钱也是借郑屠的钱,他自己也是给郑屠打工的,他可不是是的呢做小生意的,是放高利贷以及自己开肉店的老板。
发布于 2023-11-15 16:44・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韩破冰 - 0 个点赞 👍
郑屠是垄断了当地肉市的行霸。
武大郎是走街串巷卖炊饼的货郎。
怎么能一样?
卖肉,和卖饼子的,那是不一样的。
你有一间厨房,买几十斤面,你能卖面饼。
肉呢?
你得四里八乡去收活猪,活牛,活羊。
然后你要有一个大院子,把这些圈养收来的牲畜圈养起来。
一头活猪,一只活羊,那要好几贯钱。
你临时圈养的猪羊,就要上百贯的现金。
当然,你有本事,可以赊着。年底结账。
七里八乡收牲畜,你得有手下,有武力,垄断当地的货源渠道。
这个城里面的肉,只能我卖。
这就是行霸。
搁现在,郑屠就是一个市的大型肉联厂厂长,加菜市场公司老板。
渠道~销售双垄断。
编辑于 2023-11-15 21:3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肥塘鹅 - 0 个点赞 👍
同样都是做生意的,有的是给央企服务,有的是给国企服务,有的是给外资服务,但是有的,只是给底层老百姓服务,,还是基础口粮生意,你觉得,这些老板的生意经,都是一样的吗?
阅读《金瓶梅》,除去那些桥段,里面写的很多都是社会生意经,人生的博弈,做事做人的方式方法。
但是也别小看了武大,武大也是有他的生意经。
首先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得到了地主大户的认可,还利用他们的矛盾生活关系,娶妻潘金莲,并且在娶得潘金莲以后,利用潘金莲在地主大户得到的家资,提跃升级,到了县城买了二层小楼居住,做起了小生意,只是自己太过于贫乏能力,见识,也就得依靠老本行做小生意。
武大因为获得了自己把控不了的姻缘,跃升到了自己掌控不了的层面,所以招来灾祸。
回到郑屠。
虽然是一个卖猪肉的,但是人家可是手眼可以通天的业务能力,地方都有驻军,边军的伙食供给,对于郑屠来说,就是自己发大财的手段,他能够站到这个位置,那也不是简简单单随缘靠天吃饭,而是布局在利益网络之中,他是其中一环,因为后台硬,自己的行业油水丰厚,所以在地方可以说呼风唤雨,都能应付过来,伺候好军爷,就是生意经。鲁智深为人过于性情,但也知道,郑屠对于他来说,惹了他,也就会招来灾祸,所以鲁智深能够在取舍之间,选择痛打郑屠,才是真正的为侠义取舍选择了自己的信仰。而打死郑屠,他失去了安身立命的身份和能力,所以,有得被迫出家,出家也不得安身,又选择落草。
武大死于得到了非自己可能掌控的潘金莲,在潘金莲不安分的时候,没有直接放走她,过于勉强的认为自己可以斗得过权势,可以依靠兄弟武松,其实这就是自己没有想开,守不住的,就不属于自己,该放赶紧放手。
郑屠死于过于高调,在地方即使自己手眼通天,能力能量超燃,但是,身份摆在那里,出头的椽子先烂。所以,闷声发大财才是正道,做人做事,留一点阴德,没有必要把人把事情做绝,报应不爽,天道轮回,人都需要修行自己的内心,得势之时,也要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发布于 2023-11-16 00:38・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心易道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rubon - 0 个点赞 👍
郑屠学点面点技术,也可以去卖炊饼
但给武大郎一个猪肉摊,他都开不起来,除非武大郎是二代,只需要看着别人做
人家能选择自己想做的,赚钱的行当,你只能在为数不多的选择里,尽量挑个自己力所能及的,这就是区别
发布于 2023-11-16 00:50・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叶梓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有声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