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000s是谁代工?
三年后重新回归,麒麟9000s是谁代工的
- 90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您问制造呀:
中芯华为,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中芯的内囊,华为的牌子。
形式上的华为,实质上的中芯,中芯管做,华为管说,管担制裁。
国家意志的整合。
大家心照不宣。
别问。
问也不说。
问的狠了,就是松山湖下挖滴。
然后还有张汝京老前辈拼凑的那条青岛芯恩产线。
互为表里,互为烟雾。
麒麟既然站出来了,一切就不会远。
雷蒙多们,既然来拜码头,腰杆就别挺那么硬,身段要柔软,表情要生动。当年你们国防部的前辈在长城看歼20掠空而过,现在再让你们看看松山湖考古。
“如果华为不放弃高科技研发,将会有更严厉的制裁手段”——言犹在耳。
访华之前,嘴巴子硬的哟。
要是官方大张旗鼓的送雷婶一部Mate60,那场面,啧啧啧,想想就很期待呀。
表情想必很生动。
想起当年外交名场面,外国记者问:美国U2高空侦察机是怎么打下来的?
陈毅外长答:竹竿子捅下来的。
编辑于 2023-08-30 12:3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刹那公子 - 69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沸腾了一夜,具体谁做的,很难说。总体信息比较乱,扑朔迷离。
仅以浅薄的认知,给个推测。
可能一:中芯国际私下代工
可能性不大。
中芯有7nm的技术实力,两年前就做过7nm的矿机。不过是靠ASML的DUV光刻机多重曝光出来的。
但是,中芯国际也在制裁名单中,如果支持华为造5G芯片,等于豁出去了。后面做好要被美国搞死的准备。毕竟中芯国际里有很多美国技术支持。美国动用长臂管辖,可以轻松捏死中芯国际。毕竟中国的半导体材料,基本掌握在日本供应商手里。
可能二:中芯国际拿到美国政府许可后代工
有可能。中芯国际不敢违背美国,但是如果美国给许可,当然是可以的。
许可应该是中美高层交易出来的。毕竟美国现在形势也不太好,希望中国在美债上予以支持,适当松松手也有可能。当年孟晚舟回国,也是上层博弈后,美国松手的。
可能三:华为自建非美生产线
可能性不大。
芯片生产线非常专业,需要专业团队运营。
三年建一个芯片厂,按照中国速度问题不大。但是三年从零建一个7nm的产线,可能不大。再进一步,三年、从零开始建、冒着重重封锁下建一个7nm产线、且已投产完全没可能。
芯片制造这玩意不确定性很大,不是华为一家能搞定的。
可能四:华为通过中芯之外的合作伙伴搭建产线
可能性有,但也不是那么高。
华为之前接受制裁的福建晋华还活着。晋华手里有产线,但是没有生产一颗芯片。这几年的晋华怎么活下去的,也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晋华之前的规划是存储芯片,需要的光刻机不多。搭配市场上淘来的二手光刻机,是能搭一条够用的成熟工艺产线。如果想搭一条7nm产线可能性不大,但比华为自建产线要靠谱一点点。
可能五:制裁生效前,台积电代工存货
有可能,但推敲起来也有问题。
丝印上是2035,根据以往的规则,代表20年35批次。差不多是制裁生效前最后几批次了。
有人说丝印上显示CN,不是TW。这个只代表封装,不代表生产地。麒麟9000E,丝印就是CN了。推测是当年来不及封装,直接把裸片从台湾包机送回大陆。
当然这个也有漏洞,就是华为到底留了多少存货。讲道理,华为手上大概1000w存货。如果手上有存货,应该也不会太多。按照华为的尿性,就算有也不会放这么大量。现在已知60pro和60都是5G,9000S的数量不会很少。
——————
根据评论区,补充几个可能性
可能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华为牵头,合作伙伴出技术和运营建厂
有可能,
青岛芯恩就类似这个模式,芯片设计方出资,芯恩运营。芯恩的技术水平做不到7nm。
很早之前就传,华为建厂,中芯出技术和运营。不过中芯国际不会主动做这种事情,收益风险不成正比。还是那句话,中芯国际扛不住接下来的制裁。如果有政治任务倒是有可能。但是挂给华为的芯片厂,工商注册信息一定藏不住,到现在都没有人扒出来。
还有人提到另一种模式,就是由地方建厂,中芯出技术并代运营,专供华为。设想很美好,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芯国际这个角色在美国长臂管辖下的风险问题。
编辑于 2023-08-30 21:3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Aurora Borealis - 41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B站网传的拆解图:其中显示2035cn的丝印代码 仅作推测,兼听则明;
推测:Kirin9000s的代工大概率选择中芯南方厂的N+2制程(DUV Immersion + SAQP的等效7nm)+ Chiplet封装方案;此外,倘若2020/9/15到岸的Kirin9000e裸片(TSMC N5)尚有库存,则有可能重新封装并混合搭载在部分批次里。
【 推测几处疑点 】:
1、Kirin9000的上一代是基于TSMC N5制程,假设这一代9000s旗舰机代工是基于中芯南方厂的SMIC N+2(DUV Immersion + SAQP的等效7nm),那么无论相比前一代Kirin9000还是当前的QCom 8+的硬件指标都是落后的,可能不足以支撑旗舰机型的竞争力。
2、华为商城的Mate60产品详情页中唯独隐藏了CPU型号;这里猜测9/12日的官方发布会可能至少发布几个版本:一部分QCom 8+的5nm(性能旗舰)、一部分裸片库存再封装的5nm Kirin9000s、一部分中芯南方代工的N+2 7nm版本(搭载V120 SMT大核+A510小核+神秘GPU的新架构)。
3、网传一颗芯片丝印的解读,所称“丝印2035 CN的代号是意指2020年第35周,在中国大陆封装”。我的回应观点是:2020年9月15日(美国禁运的截止期限),华为曾通过顺丰包机从台湾运回一批未封装的裸片(其中包含5nm的Kirin9000e约1000万颗),该事件很多人记得;其中,已经封装好的SoC都在上一代Mate40/50手机中搭载,且有一批在大陆完成封装。猜测这一代Mate60机型将会在多批次中搭载多个处理器版本:部分2020年9月的库存5nm Kirin9000的裸片重新封装版,部分QCom 8+ 5nm版本,部分SMIC南方厂的7nm N+2 Chiplet版本(搭载V120大核+A510小核+神秘GPU的新架构)。—— 后者的占比可能更高,因为网传9000s的跑分性能与2019年系出同门的7nm Kirin990高度近似,落后于5nm工艺的Kirin9000;横向比较,Kirin9000s的单核跑分是小幅领先于TSMC 6nm工艺的MTK天玑1100与三星6nm的高通骁龙778,但多核跑分则落后;这两款芯片都属于低功耗降频版,是千元机的主流配置,单论处理器而言,Kirin9000s之于这两款中档芯片规格的竞争力不明显。而倘若使用2020年9月15日库存的Kirin9000(TSMC N5)大陆再封装,则呼应了“2035cn”丝印代码的传闻;当然,也如B站作者所言,重写丝印可以是宣发手段,未必作数。
4、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Mate60会搭载自研5G Modem;即使搭载5G,猜测是极少数的机型(约几十万颗的规模),另外未必是标准的5G。这里主观的推测是:华为可能放弃推出5G;因为当前市场并非是5G产品的reasonable timing,即使发布产品,也是PR效应大于实际市场反馈,未必获得显著出货量;而且,此举的反面是意味着掀桌子操作,可能导致Qualcomm 3G/4G License将被追加制裁而取消,可能成为长期隐患;当前阶段失去QCom License,意味着失去除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供需,作为一款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出货量将面临指数级萎缩。
【 推测其产能 】:
当前,华为麒麟芯片的委托代工是SMIC(中芯国际-南方厂);引据SH-Fab 8的友人透露,中芯南方每年用于交付华为的7nm产能,能够保证单月切完60-80万颗,全年供应1000万颗+,即意味着华为麒麟机的年出货量将会萎缩到1000万units的规模,也是即将延续未来多年的SMIC N+1/N+2 7nm Logic的产能极限;因此,倘若华为新机的年出货量定在4000万部,那么依靠SMIC南方厂的产能不足以支撑,猜测当期机型也会有大批搭载QCom 8 Gen1 AP芯片,以保证供货需求,相比原本搭载QCom 4G License的SKU,年出货量则可以保持2000-3000万units的规模,这是另一角度的佐证;反之倘若失去QCom 4G License,则产能侧完全依赖SMIC本土代工,产能可能缩减至最多1000万部/年。
因此,这款麒麟芯片定位在中端规格更为合理(中端Mate和荣耀机型);相比之下,如今MTK千元机型是6nm的SoC,华为定位旗舰机型则没有规格优势。
另外,倘若全线机型推出自研5G,那么从产能供应的角度,仅能依赖本土制造,这款机型乃至未来机型将会成为满足“内需自循环”的消费产品,无出口订单,不匹配全球供需。注意:上述是假设中芯南方7nm交付给华为的产能全部用于生产新版麒麟芯片,可以在单月切完60-80万颗的前提下全年供应1000万颗产能。但是,尤其2024年,华为在中芯南方的投片产品还会包括除了手机芯片之外的其它芯片,例如5G基站主控芯片“天罡”,之前委托TSMC生产的7nm版本已经在Y22年用完,目前坚持销售的基站主控是14nm工艺,而竞争对手中兴通讯的基站主控则是委托TSMC代工的7nm产品,因此天罡等基站芯片在2024年必然会导入中芯南方7nm工艺以便在运营商竞标中获得优势。再者反观鲲鹏和昇腾这两种高性能计算logic,当年委托TSMC代工的库存推测剩余至少20万颗+(当年库存约200万颗,而单年的信创服务器出货量就达10万+台),虽然截至今年SMIC N+1/N+2还无法量产鲲鹏/昇腾这两款高规格logic(传闻yield%极低),但预期2024年可以固化recipe并实现理想良率,那时华为旧库存将会消耗殆尽,中芯南方代工的7nm CPU/NPU有望面世。
推测结论:2024年起,华为手机麒麟芯片的产能预订会降低;从业务角度,华为第一顺位的业务是运营商市场的基本盘,其次是AI和服务器(含信创),再其次才是相对边缘的手机终端业务,前两者也会大幅挤占麒麟的出货量。
注:虽然QCom在当期财报中透露“最后一个季度将失去华为订单”,但不能借此说明华为当期产品不搭载骁龙;我理解它的表达意思是:要么前期库存未用完导致不再book,要么未来长期不再book。当期的Mate60是在最近一年完成设计的,而QCom的说明是指未来订单。
仅作推测,兼听则明。
编辑于 2023-08-30 12:15・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Morris.Zhang - 28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本来Mate60系列还没正式发布,有些话不想说太多。
但我真想不到,事实都摆脸上了,某些壬居然还在复读“台积电代工”、“高通芯片”、“库存芯片”、“制裁放松”……
之前回答说过新麒麟和5G的情况,当时顾虑种种情况有些话没说太清楚。
如今真机测试乃至拆机视频都出来了,某些壬居然还能嘴硬。
新麒麟CPU/GPU架构都变了,这还能是麒麟9000的库存吗?
芯片上海思的LOGO明明白白标着,这还能是高通芯片吗?
2035CN的后缀清清楚楚写着,随便找个业内人士问问,这可能是台积电代工吗?
至于那个2035(20年35周),我就把话放到这:
这里的2035更多是象征意义,不是指芯片是2020年生产的实际意义。
这枚芯片就是自主产线新生产的,绝不是库存或台积电代工!
剩下的问题就是,具体是哪家代工厂。
我看主流回答都猜测是中芯国际,但就我所知,实际情况比这个要复杂。
SMIC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实力,在大陆的确是首屈一指。
只是SMIC虽说也上了实体清单,但目前为止被制裁的等级跟菊厂还是有一定区别。
能争取的要争取,所以除非不得已,现阶段菊厂的5G产品最好不通过SMIC。
而且现有的自主产线部分环节无法完全脱离美国技术/设备,这导致SMIC 7nm制程(N+1/N+2)去美化产线的产能相对受限。
菊厂搞出来的产线也面临这个问题,但相对而言更适合掀桌子。
(产线名义上归属权可能不是华为,但实际研发和运营是海思在管理)
我不太清楚菊厂的产线如今到了哪一步,只是就我所知新麒麟可能不是SMIC,或者说不全是。
9月12号的发布会可能不止一款芯片,到时候再看吧。
PS:
为求严谨再补充一句,2035CN中的CN指的是封装,严格来说并不是指代工。
但没有新交给台积电代工再大陆封装的道理,不影响结论。
实际上,芯片封装丝印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怎么印都是设计厂商说了算。
拆机视频里不止一颗芯片都有2035字样,难不成这么巧都是20年35周生产?肯定不是啊。
所以这枚芯片本身不是库存也不是台积电代工,就是自主产线新生产的,某些人再怎么跳也改变不了现实。
编辑于 2023-08-30 11:52・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现实主义理想者 - 20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如果麒麟9000s是7nm制程的芯片,那么能代工的厂子屈指可数,台积电和三星因为美国制裁的原因不能给华为代工芯片,那能做的也就是中芯国际,2021年左右中芯国际的14nm制程才将将成熟,而且大量使用美国技术,是无法给华为代工芯片的。如果麒麟9000s真的是中芯国际代工,那说明这三年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所以一切都要等子弹飞一会,这么大的事,美国佬肯定能查清楚,等美国佬的情报就好了。
以我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了解,要是说有14nm的非美化芯片代工技术这我相信的,但你说做到7nm这个程度还是难以置信。如果是后者,那我倒希望美国在卡脖子领域多封锁了。军工坚持自主研发的正道所以迎来装备井喷期;民用工业曾走了一段“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弯路,所以一开始被针对的时候举国震骇,后面摆着摆着也就过来了,这个年代摆烂可耻但有用啊。产业升级一定靠内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外贸只是补充作用,这需要经济转型,经济转型需要辅以适当的政治改革。
编辑于 2023-08-30 11:58・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局外人 - 17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TTTuRIng - 12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瞎猜一波
根据目前流出的信息
9000s是7nm真5G芯片
不是3年前的存货
国内企业代工
因此只能是非美生产线
因为制裁没有取消
国内有这个技术实力的只有中芯国际
不管是真的华为攒了一条生产线
还是就在中芯代工
本质未变,肯定离不开中芯的支持
这是工业生产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中芯国际的技术和产能真的进步巨大
能用duv做出顶尖的7nm芯片
与台积电就差一个身位
如果中芯用上euv,就未必比台积电差多少了
另外,非美产线并非纯国产
所以目前很多信息还是迷雾
但应该不太怕美帝的制裁
很可能用的是二手机器
各类耗材实现了国产替代
并且,纯国产产线应该不远了
毕竟如果美国下决心搞制裁
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不管怎样,麒麟的回归
证明半导体之战曙光初现
我们已经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转变了
未来可期
编辑于 2023-08-30 08:12・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FXMF - 5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中芯国际代工的。
也只能是中芯了。
毕竟中芯代表自主芯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采用7nm制程。
其实两年前,中芯就攻克了7nm,但是受到米帝长臂管辖的霸道限制,不能给华为代工。
当时中芯的7nm技术也不是很成熟。
现在中芯能够给华为代工,说明技术上已经成熟,而且最重要的是产线国产替代或者说去美化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7nm虽然不如5nm,2nm,但是即使对于高性能手机电脑芯片,也算是够用了。
中芯能够给华为代工,龙芯也就后顾无忧了。
中芯7nm能够给华为代工,梁孟松真的太牛了。
下面是两年多前的回答,幸好当年梁孟松选择继续留在中芯,离职风波得到妥善解决。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14063641
能用涨薪和一套2250万元的房产留住梁孟松这样的大牛,简直赚大了。
就好比,要是米帝同意用两倍英特尔市值的酱香科技换英特尔,大家肯定会认为是赚大了。
当时在传出梁孟松要离开中芯的时候,有人认为说由于米国制裁,中芯再搞7纳米及先进制程已经没有意义了,梁孟松对中芯已经没用了,不如让蒋来搞落后制程抢占市场。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这无异于两军交战,敌人稍微一威胁,自己就先把大将斩了,然后投降。这些年,梁孟松带给中芯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14纳米量产了,7纳米也攻克了。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建立起了生产线,有了生产线,国产设备材料才能有机会参与改进替代。要不然,国产的设备材料等,别人连机会都不会给你。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培养了大量相关的产业人才。这些人才是非常难得的,梁孟松已经69岁了,非常需要有年轻人接棒,继续领跑。梁孟松还能再多干几年,就是再多几年培养人才。
发布于 2023-08-29 21:4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天星舰水手 - 4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半导体设备销售 回答一下,对半导体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下我 。
综合全网观点进行输出,偷摸半小时写写,因为作为业内人士,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个人想法在最后,所以请看到最后。
昨天最炸裂的消息来自于华为,中午吃完饭看了一下微信朋友圈,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在说华为推出Mate60。
那最为关心的华为Mate60的芯片,到底是什么来路?之所以关心,因为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块国产7nm+5G芯片。
①囤货论
华为Mate60系列所使用的芯片是2020年9月禁令之前所囤积的产品。假设囤积数量足够且已知Mate40销量较少、Mate50使用高通芯片,因此,或许有足够的芯片供给Mate60[1]。
关于这种可能性推断的信息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微博数码博主@我是HYK的照片:照片显示Mate60使用的是Kirin 9000(麒麟9000)芯片,制程为5nm。
另一个则是telecoms网站上一位名叫Scott Bicheno的作者。该作者在2020年10月22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因此,如果我们只做简单的加减法数学题的话:如果当年华为囤积的麒麟9000芯片超过1000万枚,考虑到Mate40系列的销量较低,那么应当是有足够芯片供给Mate60的。但现实不是简单的数学题!
②pdf文件泄密论
这种可能性或许有些过于惊悚了——来源于下午在微信群中的一个pdf文件,该文件可能是遭到泄露的内部文件,但也有可能是好事网友的伪造作品。
这份pdf文件中非常明确地表示:Mate60使用了Kirin 9000 Super 5G Soc,且来自于中芯国际7nm全自研工艺。
再比如,在华为官方的英文版论坛上,2022年6月23日发布了一个名为“New Kirin 9000S to power Huawei Mate 50”(新麒麟9000S芯片以驱动华为Mate50)的帖子。”
甚至雪球app上有人说这是华为自己产线造出来的,背后是台积电派了技术指导小组。
③死磕高通论
华为Mate60还是用的高通芯片
这个信息来源是国外的一些网站,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些非常不靠谱——因为这些网站对于Mate60性能的估计实在离谱——甚至还有觉得Mate60系列最大存储空间只有512GB的……
④封装论
华为Mate60系列可能使用的是一种使用了3D堆叠技术的芯片,让两块不那么先进的芯片组合在一起,实现“1+1大于2”、比较先进的效果。
理由有两个:
其一是,2022年初,华为年报发布会,当时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表示:华为可以用面积换来性能,采用堆叠工艺,哪怕不那么先进的芯片也可以有竞争力。
其二是,华为的确在芯片堆叠上颇有成绩——20天前,2023年8月9日,华为申请了一项名为“芯片堆叠结构及其形成方法”的专利。
这种可能性的确非常有诱惑力:因为它完美契合了我们的诸多要求:技术上问题不大,自主可控、绕开了台积电和ASML的高端设备也可以实现。
⑤拆机判断论
一些拆机的画面以及主播的讲解透露,华为Mate 60 Pro的CPU上的编号是2035-CN,而台积电的芯片是标注的是TW(产地为我国台湾地区),CN代表的产地是中国大陆,Mate 60 Pro采用的芯片很可能为2020年第35周中芯国际生产。该名主播的直播间最高实时在线20万人,大量网友围观“华为5G回归”的历史性手机拆解过程[2]。
另外,从手机设置菜单的基础信息中也能看到新机芯片型号为麒麟9000s,只是没有更具体的功能描述。
不过目前这都是猜测,这也是关于麒麟9000s芯片身世最神秘的地方,相信这层窗户纸,华为在9月12日的发布会上就会捅破。
⑥3D芯片堆叠介绍
从世界第一款CPU诞生开始到今天,甚至包括摩尔定律本身,都是在二维层面展开的。也就是说,研究重点都放在如何实现单位面积上元器件数量的增加以及微观精度的改进,而3D堆叠的概念是把一块芯片从二维展开至三维,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3D堆叠。
大家都知道CPU是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板,指甲盖儿大小的芯片上安置着数以亿计的晶体管,再也留不出任何空白的地方,那为何不再叠加一张纸放在它的上面呢?3D堆叠由此产生。
3D堆叠技术是利用堆叠技术或通过互连和其他微加工技术在芯片或结构的Z轴方向上形成三维集成,信号连接以及晶圆级,芯片级和硅盖封装具有不同的功能。针对包装和可靠性技术的三维堆叠处理技术。该技术用于微系统集成,是在片上系统(SOC)和多芯片模块(MCM)之后开发的先进的系统级封装制造技术[3]。
所谓的3D堆叠技术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原本的封装体里面,封装进两个以上不同功能的芯片,一般都是在不改变原本的封装体积大小,而在垂直方向进行的芯片叠放,这种技术所带来的特点就是改变了原有的在单位面积上不断增加晶体管的方式,而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芯片叠放,自然也会实现芯片的功能多样化。
总体上看,3D堆叠技术在集成度、性能、功耗等方面更具优势,同时设计自由度更高,开发时间更短,是各封装技术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当前,随着高效能运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兴起,加上用于提供多个晶圆垂直通信的TSV技术愈来愈成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CPU、GPU和存储器开始采用3D堆叠技术。
其他的容我想好再说,谢谢
参考
- ^炸了!上线即售罄的华为Mate60,芯片哪来的? https://mp.weixin.qq.com/s/644_Ttu1K0EiWt-6vkB_yg
- ^历史性时刻,华为搞定全国产5G芯片,Mate 60连夜拆机验证 https://mp.weixin.qq.com/s/pLaa7-wCNyfI2jUILrcf0g
- ^摩尔定律如何继续延续:3D堆叠技术或许是答案 https://mp.weixin.qq.com/s/JSRSiIBdtbUo8lqkJSsHhg
编辑于 2023-08-30 11:26・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石大小生 - 3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彭博等媒体有报道,也有其他小道消息。
据说,华为有五,六条产线,给华为生产芯片。
全部是保密的(低调)
有成熟制程的,有先进制程的。
主要是非美化,还做不到全部国产化和全部售后/运维国产化。
车机,基站,服务器等芯片已经都用上了。
美国是民意驱动的社会,只要自己低调,少发声,不引起美国民意注意,美国台面上的大佬们其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大佬们其实也想做生意赚钱,只要民意不驱动,不影响他们的位置,他们就会放水。
发布于 2023-08-29 22:2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咸鱼 - 2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网上9000S的信息截图 网上的信息里使用的检测软件是Device Info HW,要探究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反编译Device Info HW这个检查软件,搞清楚它这个软件是如何检测手机信息的,以及查询ARM相关文档,linux源码,判断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及是否可靠。
首先Device Info HW这个软件是如何检测手机的SOC是哪个厂商的:
Device Info HW 检测SOC厂商修改代码 可以看出来,它是通过获取Build.HARDWARE,即CPU型号,根据CPU型号的特征判断是哪个厂商的,如hi或kirin开头即为海思的CPU。
随后根据CPU型号从assets/cpu_hisilicon.json中加载此型号的一些已知信息:
Device Info HW 根据CPU型号加载已知信息 海思相关CPU已知信息:
assets/cpu_hisilicon.json 可以看到,kirin9000s会被识别为kirin9000系列的CPU,其中的tp代表的是此CPU的制程工艺,5即为5nm,所以其实Device Info HW显示的制程工艺,是根据其已知型号的制程工艺显示的,而9000s其实被识别为了9000的同类CPU,所以会被显示为跟9000一样的5nm,但是其实具体制程工艺是多少现在华为没公布的情况下是不知道的,故Device Info HW显示的5nm工艺是不准确的。
然后是关于架构信息里识别到的:
72_3330
72_3394
Cortex-A510
Device Info HW 解析/proc/cpuinfo 架构相关信息,是通过读取/proc/cpuinfo并解析得到的,而ARM中这个信息是由读取MIDR_EL1寄存器得到的,参考文章及ARM相关文档:
KevinZheng:Linux下获取ARMv8-A CPU详情的3种方法
“其中从低至高第0-3 bit表示
revision
,代表固件版本的小版本号,如r1p3中的p3;第4-15 bit表示
part number(id)
,代表这款CPU在所在vendor
产品中定义的产品代码,如在HiSilicon
产品中,part_id=0xd01
代表Kunpeng-920
芯片;第16-19 bit表示
architecture
,即架构版本,0x8
即ARMv8;第20-23 bit表示
variant
,即固件版本的大版本号,如r1p3中的r1;第24-31 bit表示
implementer
,即vendor id
,如vendor_id=0x48
表示HiSilicon
。”Device Info HW 同样是在资源文件中写好了已知代码的信息,从而识别架构信息,而对于未知的代码,其会显示为原始代码
Device Info HW assets/cpu_family_arm.json Device Info HW显示的架构信息中,未识别的
72_3330
72_3394
十六进制应为
implementer 0x48 part 0xD02
implementer 0x48 part 0xD42
这两个未识别的代码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参考华为openEuler开源项目中linux内核相关代码,implementer 0x48 代表的是厂商为海思:
ARM_CPU_IMP_HISI https://gitee.com/openeuler/kernel/blob/openEuler-22.03-LTS-SP2/arch/arm64/include/asm/cputype.h#L61
而part 0xD02并定义为HISI_CPU_PART_TSV200和HISI_CPU_PART_LINXICORE9100相同的值,而part 0xD42被定义为ARM_CPU_PART_CORTEX_A78AE
HISI_CPU_PART_TSV200 而查询gitee的提交记录,HISI_CPU_PART_TSV200 的定义是于2021-09-29提交的:
https://gitee.com/openeuler/kernel/commit/f83abc3984dcc64e2d67fb94865b44df7d21b4d1
而HISI_CPU_PART_LINXICORE9100是于2023-06-21提交的:
https://gitee.com/openeuler/kernel/commit/e1e6661e064bd0ec1fae31c3ad31379493be8ac3
总结:由于Device Info HW显示工艺制成是根据已知型号的工艺制成来显示的,而9000S被其识别为了9000的同类,故其显示的5nm是不准确的,具体工艺制成是多少得等华为官宣或有条件的人拍Die shot分析一下。而架构信息中显示的几个未识别的代码,推测为0xD02即华为自研架构的延续,具体情况还是等华为官宣吧。
发布于 2023-08-30 13:5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果冻 - 2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无论从商业或是政治角度上,中芯国际都不会愿意帮华为代工。
中芯国际目前是中国半导体的最具代表性企业,也是中国制程最先进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可以说是国之重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主梁。这点也是大家都认同的观点。
中芯国际现在的情况就是管理层很想要与世界接轨,一是为了先进的光刻设备提升制程,二是为了接国际大客户的订单提高市占率和赚钱。但现在面对最大的阻碍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限制,这个限制不是针对中芯国际,而是整个中国半。美国也要求禁止向华为提供所有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材料。
在美国禁令下,中芯国际为什么要冒险为华为代工。代工9000s的代价是:1. 未来没有先进光刻机 2. 原有的光刻设备可能不能再收到保养维修服务 3. 海外供应链断裂 4.缴交巨额罚款。基本就代表着中芯国际将被美国封锁后陨落,长时间成为代工的第二梯队甚至消失。
国产全替代目前看来也尚未实现的。在半导体当前的投资环境下,如果有新的实质技术突破肯定马上拿出来公告和展示以吸引投资,不会藏着掖着搞得像秘密一样。目前最新先进的消息是中国电科7月公布28nm光刻机设备技术研发成功。28nm光刻机理论上是可以达到7nm制程,接近于9000s使用的技术。但是光刻机设备研发成功到安装、调试、流片、投产需要好几个月,不可能7月公布,8月就已经开始用于量产芯片且还装到手机里贩售了。时间上不现实。
所以从商业层面考量,中芯不会为华为干这种自毁前程的事情。
再来从zz的角度说。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被美国封锁后,是中国一通信技术企业的陨落(也还没完全落)。为了把这个民营的通信大佬救起来,要让国资背景的中芯半导体大佬参与进去。好的结果是,没人发现9000S是中芯代工,然后华为成功翻身。但是今天是华为mate60发布的第二天,网上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是中芯代工,所以真的藏得住吗? 坏的结果是,给9000s后连带中芯一起陨落。
举个例子,就是班上两个优等生小华和小中,两个都是可以考上北大的高材生。小华因为某些原因,被禁止购买学习材料,虽然有能力,但是没学习材料刷题很难拿到高分。这时候班主任要小中帮忙一把,把材料复印给他。运气好,两人都上北大,皆大欢喜。运气不好,被发现,两人都被高考除名,都与北大无缘。你是小中你咋选,肯定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前程。所以不可能为了华为牺牲中芯。
再从金融角度,中芯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要保证财务审计符合大陆、香港、美国的规定。要是隐藏为华为代工的收入那是财务造假,要强制退市罚款巨款的。A股可能放你一马,港股像征信处罚,但美国证监会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有很多回答还提到梁孟松。梁的情怀在于创造一个自己的半导体帝国,这个帝国是以他为核心,其次才是什么中国半导体崛起。这点可以从他“台积电叛将”和先前中芯内部办公室政治的事看出来。所以他是不会牺牲自己的企业去救一家通信企业(虽然也算广义的半导体)。
中芯不可能为华为赌上这一把。赌了,华为不会崛起,也就是又可以卖手机了,改变不了被西方制裁的情况。但是这件事可能摧毁整个中芯。
这件事更有可能是台积电或三星,甚至英特尔,他们的实力在美国政府前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美国政府也有赖于他们,所以即使真的有问题,可能也就是发罚款就过去了。但是这么做给了中国政府和华为巨大的面子。华为流片量小一点,对他们的营收体量也算是毛毛雨,从财务上不会有太大影响。
让中芯做个壳公司的可能也很小,哪家壳公司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用屁股看也知道是谁给的技术。
发布于 2023-08-30 19:0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嘿嘿嘿 - 196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红叶萧萧 - 1205 个点赞 👍
说一下制程工艺,以英特尔为标准:
能达到英特尔14NM++++的水平,37.5亿密度(初代14NM为43.5亿),已经是先进制程行列(2015年水平)(三桑的8NM密度61亿)(中芯国际是30亿密度)
能达到英特尔10NM+++水平,100.8亿密度,基本上落后世界上最强技术一代(2021年水平)对标台积电6NM(同样是100亿上下)
能达到英特尔7NM,201亿密度(已经开始流片,明年伴随着15代酷睿开始出货)(2024年),那就是世界顶流了!(台积电5NM为171亿)
最后,如果你居然能达到英特尔5NM级别,400亿密度,(应该是2026年-2027年),那么恭喜你,已经是世界最顶级水平。
说谁代工之前,先说一个常识。
所谓的几NM没啥意义,这东西厂家自己随便标,没啥标准。
关键是看晶体管密度。
也就是同样的面积大小,比如说一平方厘米,能塞进去多少晶体管。
英特尔14NM密度是一平方厘米,42.5亿个晶体管。
10NM工艺是密度,100.8亿个晶体管。
7NM(现在改名叫英特尔4)密度是201.6亿。
台积电7NM,是一平方厘米,96亿个晶体管。5NM是一平方厘米171亿晶体管。
三星5NM,是一平方厘米126亿个晶体管。
换句话来讲,三星5NM,也就是英特尔10NM的性能,可能还比不过。
这就是为什么说三星工艺垃圾,发热量超级高的原因。
那么中芯国际7NM是什么水平呢?
7NM工艺晶体管密度每平方厘米89亿,14NM每平方厘米30亿。
说实在的,还是建议中芯国际按照英特尔的标准来。
把7NM改名为12NM,原本的14NM改名为16NM或者20NM制程工艺。
当然,现在属于规则崩坏的时代。
像三桑一样无耻的话,中芯国际的7NM甚至能叫5NM,反正就是瞎标,消费者又不懂这些!
毕竟英特尔自己就吃了太老实的亏,明明10NM+++工艺能比台积电6NM都强,还是老老实实的叫10NM。
所以英特尔7NM(200亿密度,比台积电5NM强,吊打三桑的3NM),现在改名叫英特尔4制程,注意,没加NM,看来英特尔还是要脸的。
所以,以后买手机的时候,不要看几纳米,没太大意义。
一般而言,能达到英特尔14NM+++的水平,43.5亿密度,已经是先进制程行列(2015年水平)
能达到英特尔10NM+++水平,100.8亿密度,基本上落后世界上最强技术一代(2021年水平)
能达到英特尔7NM,201亿密度(已经开始流片,明年伴随着15代酷睿开始出货)(2024年),那就是世界顶流了!
最后,如果你居然能达到英特尔5NM级别,400亿密度,(不出意外,应该是2026年-2027年),那么恭喜你,已经是世界最顶级水平。
发布于 2023-08-29 22:57・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ADDDSSDSX628 - 1157 个点赞 👍
都别吵了,本来不想说的,还是告诉你们吧。我来告诉大家为啥是2035,因为你发现所有的9000(也包括9000s),永远不会超过2035,不管后缀是tw还是cn。你想想几百万芯片都一周封装完啊?
因为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悲痛的事情,3年前美国制裁华为时,要求2020年8月19号(2020年第35周)之后不允许任何使用了美国设备和技术的工厂给海思5g代工。所以为了避免代工厂收到美国黑手影响(因为代工厂之前必然有购买过美国技术或者设备,即使没给海思用,也担心),所以所有2020年9月之后给华为和海思生产的芯片周号都是2035,华为的芯片代号如同时间停止了一般停留在那个时间。
这同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个拆机视频里发现所有的芯片,不只是cpu,全部印制的封装时间都是2035。
本不想解释这么多,因为2035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住的数字,甚至可以写进义务教育当代史的教科书,就如同很多其他耻辱的历史时间。现在华为手机还需要保护背后支持他的芯片供应链工厂,没办法。
我盼望着有天,当有人拆开某个华为5g手机时,上面芯片的编号终于不再是2035,与君共勉。
ps:有人私信我说,所以是不是台积电库存芯片,我必须承认我也不清楚,这个只能等发布会了。我只能说请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2020年8月之后,为了防止制裁,所有的芯片都只能印2035,哪怕它是今年23年生产的。所以这就存在了两种可能性,第一这个2035是真的2035,它的确是2020年第35周之前生产的。第二,这个cpu的确是之后生产的,但华为为了保护谁,就不得而知了。
再ps:还是有人问我偏向是哪个,我也很困惑。之所以让我困惑到底是不是库存芯片的其实是另外一张图,如下。架构里的cortex-a510小核,的确是arm21年6月份才发布的技术架构。但底下5nm制造工艺,又让我起了疑惑,咱不自大,的确目前国内的代工厂是几乎没法实现这个5nm制程的。所以这两个参数到底哪个才是伪造的呢?但貌似都没有伪造的意义。
编辑于 2023-08-30 06:1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ccfe - 10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鲍勃 - 1086 个点赞 👍
他处转载
1. 这次中芯国际首次使用该工艺吗?
不是,中芯国际在2021年就帮国产某矿机出货7nm芯片,这次帮华为是同一个世代的工艺。
2. 这次麒麟9000S是使用国产光刻机制造的吗?
不是,使用的荷兰ASML的DUV光刻机,跟同时代的台积电光刻机相同,没有任何国产化。
3. 这次麒麟9000S是华为自己的生产线生产的吗?
完全错误。华为正在自建生产线,甚至正在自造光刻机,不过都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目前华为正在自建非美化生产线的阶段(也就是收购被淘汰多年的尼康光刻机),而华为自造光刻机更是非常遥远,至少要5~10年后才会有阶段性新闻。
4. 这次麒麟9000S是中芯自建的非美化生产线生产的吗?
不是,即使是中芯国际拿到尼康光刻机,也不可能做出麒麟9000S这种5nm(N+2)的芯片,这是物理原理上的错误。
5. 既然很早就开始使用了ASML的DUV光刻机,中芯国际为什么突然可以给华为代工麒麟9000S?
因为今年拜登和白宫商务部做出决策,允许为中芯国际提供license,为华为代工5nm芯片。
之前媒体报道今年年底可以达到足够产能和备货——但是华为提前在良品率低和产量不足的时候,直接把手机生产后发布到线下,这才引起了今天的震动。
6. 中芯国际还可以继续突破制程工艺,进行4nm级别的芯片代工吗?
目前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必须要大量购买ASML的EUV光刻机,但是目前该款光刻机对中芯国际全面禁售,因此目前麒麟9000S就是中芯国际在未来5~10年能达到的最好工艺制程。
除非中芯国际被解禁EUV光刻机,或者白宫特许ASML向中芯国际销售EUV光刻机,否则中芯国际只能在目前基础上优化“N+3”、“N+4”等等。
7. 上海微电子(SMEE)有机会研发EUV光刻机吗?
不可能。
8. ASML会向华为自建生产线销售光刻机吗?
不可能。
9. 目前还有其他去美化方案帮助华为代工的可能性吗?
可能性为0。
编辑于 2023-08-30 15:06・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李建冬 - 803 个点赞 👍
上午台积电开恩
下午三年前存货
晚上三星被豁免
.
现在团建也这么卷吗?
2023.08.31
早上起来,一看手机,满眼都是:性能落后,价格虚高。
看来芯片的来源是有定论了,所以换条赛道继续。
编辑于 2023-08-31 07:1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太阳城索拉利斯 - 637 个点赞 👍
此5G机非彼5G机,我们搞的不是美国意义上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也不是俄罗斯意义上的5G手机,我们是在4G基础上的改进。我们的心思就是说是4G改,结果炒来炒去,炒成华为的5G机,哪那么容易就搞出来啊,美国5G搞了二十多年,那华为5G机这还没打算搞呢,这就吹气就成了,这不可能的事情
发布于 2023-08-30 00:51・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加拿大方屁股 - 50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阿巴阿巴 - 4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崔瓢 - 399 个点赞 👍
假如中芯或华为真能自研7nm,他们会:
A.昭告全世界,余大嘴在国内自媒体连续沸腾一年。用这个等同Intel水平的技术,中芯足以低价接全球订单接到手软,股价一飞冲天。同时扬眉吐气,宣告一夜间打破西方封锁我卡脖子技术,让试图封锁我芯片技术的老逼登自行吃瘪。
B.不做任何宣传,暗搓搓推出产品,连日期都只敢写个假的“2035”,放弃一切大好宣传机会,只有大旗党在知乎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同时,花费大量资金研究出7nm技术的中芯,也无法因此得到任何华为以外订单,投资得不到应有预期收益,巨额资金打水漂,股价一落千丈。
自己选吧。
编辑于 2023-08-30 23:2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侃叔 - 391 个点赞 👍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之前的一个说话剧也好,说拟人也好的一个故事(版权不在我,侵删)应该能算是回答这个问题:
中兴:我挨打了,他们敲诈我十亿美元。众人沉默。
华为:我也挨打了,美国人封锁我。
众人沉默,惴惴不安。
海康、曙光等一众继续挨打。
众人开始扎堆讨论,TMD美国人不能信啊,不能把命交到海外供应链里。
于是,工信部出来讲话,要自强。发改委财政部出来给支持。中科院说缺啥咱就搞啥,但光靠我不行,要大家一起上。
缺设备,上海方阵议论了一会儿,中微站起来,说我是中字头,我先上,把蚀刻做了。华创说,哥,我来搭把手。上微看了华为一眼,说光刻我先来。
缺大硅片,沪硅想了一会儿站起来,看了一眼京津冀方阵,说我还年轻,死就死了,我上。中环握拳致意。
缺光刻胶,一众个头小的企业手拉手站起来,说我们一个人干不成,但可以一起干。
缺EDA,大家都面面相觑,北京方阵站起来个小个子,华大九天哭着说,大家帮帮我,我去试试。
上海说我出来设备,总要有人试。中芯才要站起来,华虹按住他,说我先来。华润微说,咱一起来。
中芯问那谁来做下游,谁来做应用。封测三雄站起来说义不容辞。
兆易汇顶韦尔澜起也纷纷站起来。整个深圳方阵都站起来,还坐着的企业几乎都站起来了。
大基金看了一圈说,钱不够的我去找。中国烟草当即掏出支票簿。
证监会说我以最快速度批上市重组定增。
发改委说,谁这时候骗补,我弄死谁。
华为沉默着抽完最后几口烟,站起来说,只要我一天不死,就和大家努力自建IDM一天。
9000S出来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整个中国芯片业的上甘岭。特么的!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一天不仅仅属于华为,这一天属于每个为攻克丑国芯片制裁而努力的兔子!兔子万岁!人民万岁!
发布于 2023-08-30 22:1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xibingwei - 3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leeldf - 32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toncrescent - 307 个点赞 👍
提醒抓着2035当救命稻草的各位神神,虽然你们只有最后这一点时间可以嘴硬了,但还是提醒你们一句——A510小核是2021年才正式发布的,虽然授权给厂商的时间会比这个更早,但设计时间同样需要远远早于制造时间。换句话说想在2035这个时间点把A510小核做进去,必须2019年就拿到设计。除了时空隧道之外没有第二种方法。
发布于 2023-08-30 10:1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到处挖坑蒋玉成 - 28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wang - 27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自由飞跃 - 2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antesia - 2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有一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