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烂尾女子停交房贷上黑名单,业主起诉银行自称「为一口饭而活,不是为征信」,审判结果可能是什么?

- 20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庭审从上午9点半开始,历时2小时,法院未当庭宣判!”
这句话太魔幻,民众都能判断出来的是非,法院会不明白?
实际上,是法院太明白了,太明白这件案件所产生的的社会影响,所以让法院进退两难。
这件事最魔幻的就是,房地产已经挟持了中国司法,让司法不敢依法!
发布于 2023-07-27 13:3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小蛊 - 2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做个对比:停交房贷上黑名单,但是房企停交房不需要上黑名单。
所以这时候还说什么根据合同或者法律,我都觉得有点好笑。
新加坡和香港也都卖楼花,但是烂尾比例远远没有这么高,发生的时候买家也没这么惨。这一点要归功于大陆在学习预售制的时候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编辑于 2023-07-28 02:52・IP 属地格鲁吉亚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9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l520 - 4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活到150 - 30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二蛋 - 2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春树 - 161 个点赞 👍
目前为止,全国有且仅有一个成功案例,支持购房人。
剩下的全部是银行胜诉,胜诉概率是几十万比一。
为了这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我们之前在全国各地都试过,遗憾的是都没成功,所以后面也不敢总拿客户的资源去做试验了。
这个案子不同的地方是上了热搜,这挺好的。
不过照目前的局面看,这个案子恐怕也很哪有理想的结果,法院除了驳回和支持,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干脆和南昌一样,搁置,就不出判决,熬着等保交楼。
非常时期,我们也每天都要学习新东西,要不然都跟不上变化。
只要这个能赢,我们马上组织启动一堆这样的诉讼,全国主要城市基本都能覆盖。
编辑于 2023-07-27 23:0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徐斌 - 112 个点赞 👍
只管疯狂拉抬地价,涨价去库存,收30年房贷,出了事消费者自己承担,这样谁还敢买新房?
而且这是信心问题,烂尾楼情况不解决,不兜底,就会出现信任危机
以后大家都只存钱,不敢乱投资,不敢消费了
就会产生资产负债表衰退,就算不是为了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没有负债的人,也会更喜欢存钱,因为没有安全感
会觉得自己存钱,多留余粮过冬才是最保险的
信任和安全感是经济活跃的基础
烂尾楼情况就这样息事宁人,未来长期影响是很大的
会打击到很大一部分人的信心,以后再想说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保持怀疑的态度
影响是深远的
这件事闹大了,上了热搜,那肯定有人管,就像很多火热的烂尾楼,up主买到的烂尾楼
曝光了的,后面都处理很快,问题不会很大,很多直播烂尾楼重新开建
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主要是其他那些水下的,没有人知道了,还没有闹大的
就会一直拖下去
这个才是更大的问题
最近在推出各种不同的房地产扶持条例,而且还说了要更加优化,一城一策,一区一策
这些策略是为了给房价托底,不造成崩盘,保护金融系统稳定
但是最重要的,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托底,保障消费者资产的稳定却没有什么很大的声音
各种烂尾楼没有专门去摸排,调查,安排怎么妥善处理
辛辛苦苦掏空6个钱包买的房子,还价格这么大的泡沫,最终烂尾了,但还要人家继续还贷?
这要怎么说,在房地产业里面赚大头的群体,不应该处理一下吗?
消费者损失这么大,你们赚了这么多,不能没有售后
不是那么简单的消费问题,投资问题
而是民生问题
就这样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真的没有托底,没有合理的处理,那以后提前还贷的人肯定更多
两者之间看似没有关系,实则关系很大
大家会很失望,就不想让银行赚这个钱
怎么样也要努力存钱提前还贷
而且自己也看明白了这些事情,会觉得减少负债,自己多留点现金流很重要
就是没有安全感,出现了信任危机的体现
经济增长,消费复苏,大家敢消费,敢投资,敢借钱,经济有活力,这些都需要有信任
出了问题的时候,在关键的领域需要有担当和托底
居民压力小了,各方面保障多了,才会勇往直前
才会不那么想拼命存钱自保
这些都是有一连串逻辑在里面的
经济问题有时候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很多自上而下的影响
我认为烂尾楼情况还是要认真摸排清楚,一定要妥善安排好,看看怎么给具体细则来处理
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应对
不能逃避这个问题
这不仅仅影响的是房地产的信心,还有很多其他深远的影响
不是简单的问题
早一点果断处理,效果会更大
发布于 2023-07-27 11:16・IP 属地江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阳光下的沈同学 - 111 个点赞 👍
在这话题下已经有经验了,不要写的太多,DG可以是个例,但如果形成共鸣,舆论发酵,又没人来填这个窟窿,解决办法必然是制造信息壁垒,测量不到就没有,日子还得继续往前过。
那么问题来了,测量是否能决定现实呢?
“银行将贷款支付至非监管账户,与房屋能否按期交付,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很多人问,天天说房地产庞氏信贷崩断,怎么没见市场有什么反应?一方面因为有人默默吃下了代价,另一方面有人欠下数万亿还在继续创造漏洞,只是因为作为手套还有作用,表面的平静背后是什么呢?韧性是个好东西,但经不住无下限的透支。
编辑于 2023-07-27 12:38・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王克丹 - 108 个点赞 👍
我发现好多人还停留在想跟那些人讲理的阶段,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有争议的东西,难道就没发现那些人压根就不愿讲理吗?还傻乎乎的跟那些人讲理。
从政府、法院,到银行、开发商没一个讲理的,不然也不会有烂尾楼,停贷,公摊等相关话题被一次次封禁了。
讲理换来的是什么?含糊其辞,拖延,被踢皮球。
你找他们讲理,他们不会搭理你,倘若你掀桌子……
发布于 2023-07-28 08:08・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子义 - 59 个点赞 👍
“为一口饭而活”,说明人(业主)还活着。
然鹅,在一个连人(业主)死了、银行都毫不担心的魔幻land上,这个杯具结局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
2022年,河南,郑州。
当时,一名男业主因车祸不幸身亡。由于爷爷奶奶早已过世,因此他的儿子被重新交给其母亲抚养(夫妻二人之前已离婚,儿子被法院判给了父亲)。
但很快,孩子母亲就接到了来自银行的催缴电话。
银行在电话里对她说:您的儿子因欠下一笔商品房贷款,本月需支付6000元的房贷,逾期则会被列为失信人员。
对此,接到银行电话的她瞬间就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焦虑和恐惧:自己儿子才4岁,怎么会欠下如何高额的房贷?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初离婚时,正是因为自己(长期家庭主妇后不好找工作)工资水平只有不到3000元,法院才会把儿子判给了父亲。
但如今,这6000元的月供对于母子二人来说,不仅已经是天文数字,而且还要整整20年才能还完。
对此,她前往银行柜台询问原因。
而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这笔商品房贷款是孩子父亲在离婚后办理的,当时他买了这套房并和儿子在里面居住。由于孩子父亲离世后这套房子的继承人是其儿子,因此房贷也要由其儿子来承担。由于其儿子只有4岁、没有能力偿还房贷,所以就由其监护人(母亲)来承担。
同时,银行工作人员还一口咬定这是他们的制度。并且,为了催收房贷,银行还声称:如果不及时偿还房贷,那么逾期之后还会对她本人的个人信用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且贷款也会越涨越多。
甚至,银行还十分淡定的表示:
每个月也就还6000元而已。
然鹅,每个月工资还不到3000的元她却根本无法淡定。
尤其是当她发现这每个月必须偿还的6000元房贷里超过3000多元都是银行利息之后,甚至连焦虑都变成了绝望。
截至2023 H1,公开的断供房已经超过200万套,其中阿里拍卖172万套、京东22万套、其他机构6万套。
那么,为什么东方大国的银行系统却依然淡定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充满了special color的虢情下,银行不仅可以把房产收回来拍卖,在拍卖所得抵扣房贷后,剩余的贷款还可以继续追缴相关个人的其他财产。
也就是说,不论是活着的业主、还是房产继承人,都只能用余生慢慢来还房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不仅没有“期房”的概念,而且银行在房贷断供了后把房产收回之后,对于业主来说就结束(两清)了。
尤其是在个人破产法的保护下,银行并不会继续向业主追缴贷款损失。
那么,为什么DFDG始终都没有真正的个人破产法呢?
由于涉及sensitive内容,【此处删除2999字】
楼下保安说,在看尽了这片land上的断供杯具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都没有出台《个人破产法》了。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2房地产沉思录》、《2023房地产沉思录》,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new base[1]中查看未删减版原稿。
参考
- ^通过WX(naibaodedashu)加入。
发布于 2023-07-28 12:20・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奶包的大叔 - 33 个点赞 👍
审判的结果是拖延或者败诉
我可以很明确的当前的地产预售属于系统性的压迫(迫害)
历史已经告诉过大家了
面对系统性的压迫(迫害),你从系统内是无法解决的
要么直接摆烂,要么就。。。。
编辑于 2023-07-28 09:2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蜀中小白 - 30 个点赞 👍
没办法,中国的房地产本来就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
为什么这么多业主被逼上了断供的道路?谁不知道上征信黑名单的危害?黑了征信就意味着成了老赖,轻则无法坐高铁飞机、无法贷款,重则被村镇和法院屏幕滚动播放***老赖赶紧还钱,甚至子女教育都要受到影响,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成为老赖?
之所以被逼上绝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本就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像什么期房、公摊面积这些行业潜规则就不说了,我这里指的不公平是风险分配不公平。
1、利益分配不公平
房地产的产业链其实很短,就是政府卖地,开发商买地盖楼,居民购买,整个产业链也就两层,政府——开发商——购房者。
在这个产业链中享受最大利益的谁?毫无疑问是卖地的啊,基本上没有任何成本,拿走了最多的收益,人家开发商还有个拿地成本,还有个最高限价,你卖地的拿走了整个产业链90%以上的利润,是不是应该承担部分售后的工作?我买个电脑还有七天无理由退换,1年保修呢,一个地块轻轻松松就是几十亿,承担0风险,这能说得过去?
2、风险承担不公平
整个产业链中,开发商唯一的风险就是利润风险,就是卖楼后利润是否能盖过最初的成本,这只是企业经营的日常问题,如果觉得无法覆盖,当初不要拍地就好了,对于稳健经营的企业,这个风险几乎不存在,所以承担风险的基本就只有购房者。
要知道,在这个链条中购房者可是最终给钱的,是消费者,是甲方爸爸,在正常的消费关系中是需要哄,需要服务的对象,但在楼市完全不这样,甲方变成了儿子,本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东西,变成了从购房合同到后期交付没有一项是你能把控的。
交房品质差的风险,你来担;烂尾风险,你担;货不对板的问题还是你担,整个产业链中,出最多钱的购房者,担最大的风险,就是现在楼市的畸形之处。
所以,当卖地的隐身,开发商跑路的情况下,购房者只能无奈把矛头转向另一个暴利的群体——银行,那么银行应该为烂尾盘背锅吗?
答案是该,风险是要绑定的,世界上没有保本保息的生意,特别是银行的监管账户,如果楼盘还没盖完就把所有房款打给了开发商,那银行甚至要负主要责任。
当初赚钱的时候,卖地的和贷款的拿走了利润的大头,后面爆雷的时候一个也别想跑!
发布于 2023-07-27 11:3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凌乐 - 29 个点赞 👍
审判当然就是和稀泥了。
中国的司法不是判例制。各个省市县,在对同一个案子,其实是有较高的自由裁量权的。但对于具有普遍性的案子,全民关注的案子,司法本身是不能独立判决的,或者即使判了,也不一定能够强制实施的。
烂尾楼就是这样的案子,影响力过于庞大,政府本来就是其中利益关联方,这种案子里面,个人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
当下的烂尾楼,利益关联方,政府,银行,债权方,施工方,购房居民。最后开发商崩了,跑路了,就必然留下政府,银行,债权人,购房者基于自身利益艰难撕扯。
谁让利?谁受损?
银行是硬的,就抓着合同不放,且现代人根本离不开银行的支付体系。
政府采取拖字决,多数钱已经落袋,大不了剩下一些房子出让金没有交足,可以采用拖延发证,或者发证之后限制转让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反正土地财政已经崩了,烂尾楼又没钱救,就拖着。
一些工程队比购房者还惨,现金流一断,工人工资必须发,直接破家跑路。
购房者当然是惨,但又最无力。无论怎样维权,结果就是继续还贷或者是停贷上黑名单。自救是极为艰难的。
“保交楼”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政府监管,比如银行放贷。
但关键是开发商没钱了,原本资金只够开三个盘,开发商非要激进,提高资金流转度,搞七八个盘。而且还把高地价都已经付了。新开的盘卖不出去了,没人接盘了,没人高位买房了,项目自然就搞不动了。
要解决问题,政府不让利是不行的,银行不让利是不行的。针对烂尾楼,政府应当减免和返还部分土地出让金,银行应该直接停息。
应该准确清点已售和未售数量。建议,部分烂尾楼直接政府回购,相应购房者安置到其他烂尾楼,然后集中突破修建。把分散在几个烂尾楼的资源,集中到一起,逐个突破。
做事很难,不破不立,没到足够压力,上面也投鼠忌器,不管放手施为。当下降首付,降息,都是为了保证不产生更多的烂尾楼。已经烂尾的,就先拖着。
发布于 2023-07-28 10:09・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常安 - 29 个点赞 👍
不是不还房贷,是调还,现在先不还,等房子到手了再一起还。
不是不还房贷,是灵活还,有了我就还点,没有我就不还,房子交了我就还,不交就不还。
不是不还房贷,如还
发布于 2023-07-28 07:40・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 21 个点赞 👍
有没有发现,都是中国人出现这种问题,所以我想开辟一条业务专线——中外合作保交楼!
中国人先离婚,再和外籍人结婚。由一个人的问题变为2个人的问题,再变成开发商欺压外国人问题,由外国人出面调停!诉求被满足后,外国人成功后拿提成,离婚结束!再和原来爱人复婚!
岂不美哉?
发布于 2023-07-28 15:3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俺猫猫来也 - 15 个点赞 👍
之前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眼睛里没有光了?我想到了河南郑州那个女孩的案例,刚买房时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期间还怀孕领证,但是随着楼盘的烂尾,她的状态从阳光欢快变成了绝望无助。
明明违约的是开发商,为什么承担后果的却是自己?
这种事很多人想不明白,也不敢多想,大家只能到处跑关系,甚至有的业主联合起来自己出钱,希望能让烂尾的楼盘完工,明明已经出了钱,为什么还要再出一次?
但也没办法,不完工,那就没有房子住,只有一堆钢筋水泥,损失更大,如果停贷,银行立马就会重拳出击,上了征信黑名单更麻烦,这种两难困境怎么办?大家心里都不清楚。
发布于 2023-07-27 11:27・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枫冷慕诗 - 10 个点赞 👍
天眼妹先带大家回顾一下事件经过~
2019年4月,王琦的妈妈购买了“雍锦澜湾”的一套商品房,同年5月23日,与开发商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南宁灿琮置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南宁分行共同签订了《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贷款金额57.5万元,期限30年。
合同规定,房子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交付。但是直到今天王琦妈妈的房子仍未完工。
而王琦发现,房屋的贷款没有划入《南宁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商的另一个账户。她认为,农业银行南宁分行违规放贷,也没有履行对开发商挪用账户资金的监管义务,应该为工程项目烂尾、房子延期交付承担责任。在2022年7月18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在交房之前,银行停贷停息,不增加任何额外费用。
2023年6月2日,王琦收到开庭通知。
7月3日,农业银行南宁分行的代理律师在庭上回应称,银行将贷款支付至非监管账户,与房屋能否按期交付,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法院未当庭宣判判决结果像王琦这样因为房子烂尾,拒绝还贷的业主不少。
据澎湃新闻报道,西安、长沙、郑州等城市已有业主主动停贷,并向银行发出停贷通知……而在购房者与银行关于烂尾楼剩余贷款纠纷的众多案件中,曾有一起案件是购房者胜诉。
天眼妹看了一下,胜诉原因是因为开发商进入破产程序导致房屋无法交付,致使商品房卖卖合同解除,当事人主张解除购房借款及担保合同理由充分。
而此事件中“雍锦澜湾"的开发商是南宁灿琮置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奚国鹏,注册资本共2000万人民币,有多条被执行人的信息,执行金额约1917万元,并且多次收到限制消费令。
同时,其母公司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在2015年借壳成功上市之后,千亿房产的地位仅仅保持了两年,就急速坠落。根据今年4月4日蓝光发展最后一次披露的未能偿还债务公告显示,该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已达到了420.55亿元。
据开庭公告显示,当事人上诉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与该银行的案件,大部分是关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还发生过一起签完预售合同快一年,业主支付了半年的房款,结果发现房子还没备案的事件。
该事件的最新进展是住建部介入调查,开发商的解释是工作疏忽,忘记拿合同去备案了……
王琦到底能不能胜诉呢?天眼妹还是和大家一起蹲一下法院的最终判决叭~
发布于 2023-07-27 20: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天眼查 - 9 个点赞 👍
22年曾经在B站刷到一个断供催缴视频,里面内容是一段对话,女业主对银行催款人员说,我们房子烂尾了你们银行怎么监管的,要不是烂尾我们怎么会断供;银行催款人员说:
我们监管不力是违规了,你们断供可是违法的。
发布于 2023-07-28 09:1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明镜磨心 - 7 个点赞 👍
制度设计:购房者把买房子的钱都打进监管账户,这笔钱专款专用只能用于该楼盘的开发建设,银行与有关部门共同担起监管责任。不管开发商日后倒闭、跑路还是摆烂,依然可以用监管账号里的钱完成楼盘建设。
现实情况:开发商甚至可以出一本叫做《套取监管账户的N种方法》的教学书籍,他们只要在私下里搞定了银行和有关部门的主事者就能把监管账户里的钱取出来随意腾挪。
造成后果:监管账户空空,房子烂尾。拿毕生积蓄购房的百姓物财两空怨声载道,不仅拿不到本该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不继续还贷款还要上失信黑名单。
违规处置:银行工作人员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以及经济处分,相关部门的违规者只字未提直接隐形。
造成后果:上级为了不把事情闹大要尽快想办法从别处找钱补窟窿,但这笔钱究竟要谁来买单细思极恐。
未来影响:无良商人拿钱跑路继续潇洒。银行与有关部门违规人员大不了以后不再追求进步了呗,混一天是一天,熬到头还能领比老百姓多得多的退休金。购房百姓要么死守交付幻想继续还贷,要么停贷被列为失信人员。
大家来评评理,这公平吗?可这就是今天中国可悲的社会现实啊!
发布于 2023-07-27 16:42・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打开盒子吓一跳 - 7 个点赞 👍
我只教你们这些烂尾楼业主一次,就一次。
学不会的老实还贷去,不要放弃,银行跟风尘女一样,嫌贫爱富,最喜欢各位老实人。
1,起诉开发商,拿到法院“解除购房合同、解除贷款合同”的判决书,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让你律师好好研究“不可抗力”的抗辩)
2,既然上述合同无效,要求退还首付+月供,法院顺理成章支持你。
3,开发商不会有钱赔,所以要对它搞“诉中保全”,就保全自己当初购买的那套房产,必然胜诉。
4,法院执行房产,在法拍时,可以参与“拍”回自己的房产,这样首付变全款,高价变低价,让银行去跟开发商折腾,你看戏就行了。
5,如果你不想要房产,法拍后,你跟法院拿回“首付+月供”,也不会损失多少,美滋滋。
编辑于 2023-07-27 20:02・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大先生 - 4 个点赞 👍
看到知友们讨论的如此热烈,本狐给知友带来深度观点:
房子烂尾业主停贷被银行“拉黑”,责任全由业主承担不公平
房子烂尾了,业主因停贷上了银行黑名单。
近日,媒体报道,今年7月初,立案10个多月后,广西南宁某楼盘业主王琦(化名),起诉中国农业银行南宁分行一案,终于等来了开庭。
这起案件的前因后果,其实并不复杂。业主王琦贷款买了套房,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交付,在维权无果的前提下,她只好选择先行停贷,并将银行起诉至法院。
因为停贷,王琦上了银行的黑名单,但她觉得值得,因为“老百姓是为一口饭而活,不是为征信”。
这件事的起因,是银行违规放贷,没有履行对开发商的预售资金监管义务,导致开发商违规挪用资金,把本该用于该楼盘建设的资金,用到了别处,最终房子烂尾。
这起案件被公开报道后,很多网友声援该业主,站在业主的角度看,确实太不公平了。
业主贷款买房,房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到手,每个月该还的房贷,却得一分不少地给到银行,一停贷就上了银行的征信黑名单。
业主起诉银行,希望银行承担房子烂尾的连带责任,这是不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当然不是。
首先,在商品房预售制下,开发商需要在银行开设专用账户,购房者房款要打入专用账户内,专款专用。而对于这部分预售资金,银行有监督管理的职责。
以该项目所在的广西南宁为例,早在2012年发布的《南宁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就明确提到:
办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账户,为监管机构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并按规定对上述账户的使用进行管理。
其次,在本起案件中,银行未严格监控预售资金流向,导致预售资金没有流入监管账户的专户内,这是可以确认的事实。并且针对监管失职,广西银保监局还曾下发意见函整改,并对涉事银行责任人给予处罚。
银行方面称,房屋迟延交付是多因果的关系,与银行是否将贷款转入监管账户并无直接必然联系。这是赤裸裸的推卸责任。
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存在,正是为了避免房屋烂尾,给购房者提供一个兜底渠道。如果银行严格把关,监督开发商将预售资金,用于实际的项目工程建设,那么后期开发商哪怕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购房者的损失也能够大大减少。
而实际情况是,2.83亿房屋预售资金,根本没有用于盖房子,被开发商挪用了,房子的交付遥遥无期。房屋延迟交付,和是否将贷款转入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没有必然因果联系,不等于没有联系。银行违规拨款,理应承担一定责任。
当然,造成业主目前的被动局面,并不全是银行的责任。
在商品房预售制下,银行拨付贷款,都是按照楼盘的建设进度。银行方面辩护称,“向主体结构未封顶的楼盘发放住房按揭贷款”,是因为房屋封顶方式的确认,得到了住建部门审核通过。也就是说,对于实际还未封顶的事实,自己是不知情的。
(图文无关) 按照各地的预售资金监管规定,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使用申请,都是由监管机构按照项目的实际建设进度来审核。楼盘没有封顶,却拿到了封顶阶段才能够拿到的预售资金,监管部门同样难辞其咎。
其实,在商品房预售制下,如果对预售资金严格监督,房屋烂尾的风险会很小。为什么会频繁出现烂尾现象?
说白了,从行业主管部门到发放贷款的银行,过去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太乐观,对风险缺少警惕,所以放松了预售资金的监管。
这让开发商可以有各种方式违规挪用项目资金,用预售款来买新的地,盖新的楼盘,不断加杠杆,提高周转率,最终资金链断裂崩盘。
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在这套房地产运作模式下,消费者成了全部风险的承受者。他们向银行贷款,相当于一次性地支付了全部的房款,却承受着不能交付的巨大风险。
此前,一些地方出现业主集体停贷的行为,也是维权无果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该承担责任的都在甩锅,只留下业主维权无果。这不公平,也不应该。
银行责任太轻,购房者风险太重,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应当打破了。
因为如果房子烂尾,银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银行也不可能会有动力去严格监控预售资金。
而跳出个案来看,预售制在商品房确立的早期,起到了加速商品房供应的作用,但眼下,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商品房逐渐告别短缺,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预售制的存在意义越来越小,或许,取消预售制,也该进一步提速了。
发布于 2023-07-27 17:1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搜狐新闻 - 1 个点赞 👍
美国已经做给我们看了。拜登刚减免了八十多万人390亿美元的学生贷款。中国烂尾房业主背了房贷但是房没拿到,美国学生虽然背了贷款好歹文凭拿到手了。你觉得谁更可怜?谁更值得帮助?谁更悲剧?
编辑于 2023-07-27 19:5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peter - 1 个点赞 👍
审判结果就是没结果,
大概率会拖着不判决,
尤其这还是上了热搜的前提,要是没热搜,连立案都不给你立,全国那么多烂尾楼,法院要是敢判停贷,银行第一个就不答应,没有银行的支持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搞不好,法院也要看当地政府领导的脸色的
发布于 2023-07-28 00:06・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过眼云烟R7 - 1 个点赞 👍
我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活的越来越通透,在有很多信息茧房的时候,仍然有人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
我国楼市的预售制虽然是学的香港,但是比香港玩的更花,所以风险也就更大。
本来适度超前的赤字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房地产这块蛋糕实在是太大了,吃起来太爽了,所以,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开发商,都乐见于房价的上涨。
但是这种搞法,都等于是我们借未来的钱,来促进了今天的繁荣,在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羊群效应的推动下,居民疯狂加杠杆,因此迎来了一波短暂的繁荣,少部分人也吃得盆满钵满。
但经济的发展是一定需要产业支撑的,房价也需要居民的收入作为支撑,在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情况下(民营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长期被忽视),经济发展中所遭遇的波动,就极有可能引发风险。
三年的疫情让本就脆弱的民营经济雪上加霜,在疫情放开以后,曾经积累的矛盾瞬间释放。
居民的收入减少了,可是杠杆的压力却是不变的,于是只能极端压缩自身的开支,这就造成了社会需求的不足,在经济学家眼里,这就是通货紧缩。
如果说通货紧缩只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暂时下降了,倒也不打紧,毕竟中国人民的柔韧性比想象中的要大,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居民掏空了六个钱包,背负了未来二三十年的贷款,却收不到自己的房子,这严重破坏了社会的诚信。
现代社会的逻辑就是基于诚信,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社会契约,就拿烂尾楼来说,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发布于 2023-07-27 23:58・IP 属地湖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刘祥勇 - 1 个点赞 👍
欢迎走进新时代
需要拥抱新常态
你有没有房子住不重要
你能不能为国家接盘,很重要
农民可以在城里买房,再开3小时的拖拉机去农地干活。
路程远不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付款买房。
你也可以先还30年的贷款,30年后,你就拥有一套40年产权的房子的。
什么时候交楼不重要,重要的你先承担30年的债务。
发布于 2023-07-28 03:0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蒲公英 - 1 个点赞 👍
我在知乎看了几乎所有所有所有的关于烂尾楼的解决办法,我觉得就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这一个办法:
离婚。
停贷。
撸贷。撸足够多。不还。
上征信。爱上不上。
房子拍卖。爱拍不拍。反正已经撸回来一部分了。
要不就啥也别干,期待着房价再涨,有开发商接盘。
其他一切都是徒劳。呸。
发布于 2023-07-28 08:30・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行者无疆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缪雪儿弗兰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柳七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多足战车M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