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大录取女生分享经验时强调「没手机」,你上大学前有手机吗,是否会影响你的学习?

- 332 个点赞 👍
做了父母,见了太多孩子,每个孩子的禀赋真的千差万别。
我家老大,玩《我的世界》,所到之处常常一片狼藉,所搭的房子只要满足功能其它全无所谓。
而我家老二,玩《我的世界》,搭房子时每一块方块都要细细摆放,房子门口每个坑洞都必须填平了才舒服。
我家老大,写字那个潦草,只要完成作业就行;我为了让他有个体育爱好,便教他踢足球,至今对于足球,也算喜爱但也近乎无可无不可。
我朋友家一孩子,刚学写字时,感觉写不好便擦掉重写,直到写到自己满意为止;另外,很喜欢足球篮球,自己也经常去练球去看比赛,詹姆斯、杜兰特、梅西、C罗如数家珍,各种庆祝动作也是模仿的惟妙惟肖,周末也常要拉着我陪他踢球。
……
所以,我一直受不了某些专家一刀切式地要求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也一直疑惑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自信。
回到问题:
就我家孩子而言,我不会奉行这种“不见可欲”的教育方式,我一直相信某些游戏的益智意义(当然要注意控制时间),而且也有担心,如果禁止游戏,或许有一天,当他接触游戏时,便如一个从没见过女人的和尚,顿时“佛心大乱”……PS:不少寒窗10年迈过高考的学霸,却在游戏初体验之后无法自拔
所以,对于孩子,个人觉得,核心还是因材施教,我们有时很难判断某种方式是否合理,毕竟每个对象总是千差万别,父母的教育目标也是各不相同(至少,这位屏蔽手机的女生,高考的地位可能在人生目标中权重极大,不过,这在当下完全可以理解)。
编辑于 2023-07-21 15: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木马逐风 - 222 个点赞 👍
我上高二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机。在这之前都是用天翼小灵通。
如果没有手机,我估计只能勉勉强强上个一本。手机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或者说,我的人生。让我考进哈工大深圳计算机[1],然后又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发表两篇国际论文[2]。
我来知乎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用手机学习:
那个时候我正值高三,同学都在拼尽全力备考,而我却悠哉悠哉地写知乎,总结我用手机辅助学习一年的经验。
我在高二时,是一名典型的偏科生,就是数理化成绩不错,语文、英语的成绩惨不忍睹,生物也不太好。为什么呢?因为我非常讨厌背书。
那时的我觉得记忆完全是无法掌控的事情,背书老是背了忘、忘了背,效率很低。特别是英语单词。我英语听写随堂小测都是课间 10 分钟突击背的,经常考不过 60 分。
后来在知乎上搜怎么背单词,发现了间隔重复这种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记忆单词。然后又找到了 Anki 这款开源的间隔重复软件,可以用来记忆任何文字内容。
从那时开始,记忆对我而言,从一件「能不能」的方法问题,变成了「想不想」的意愿问题。
我从背单词开始:
到背成语:
到背生物:
到背化学:
反正一切能靠记忆解决的问题,我都放到了 Anki 里,最后做了将近一万五千张卡片:
上面这些都是电脑截图。但当时我在学校寄宿,是很难用到电脑的。只能向我妈申请带一部安卓机去学校,装上 Anki,每天早上起来记卡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98807 如果没有手机的话,这一些都无从谈起。
后来我上了大学,也帮助过不少学弟学妹,让他们掌握 Anki,提高分数:
当然,这些也是陈年旧事了,后来我也没继续把 Anki 高考做下去,而是去研究间隔重复算法,做更底层的工作了:
也写过不少教程,翻译过许多介绍文章:
希望我的这些自学经历,能够帮到读者朋友们。
参考
- ^你想知道如何高考逆袭吗? 看我用 Anki 从本一线上涨 157 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568928
- ^我是如何在本科期间发表顶会论文的?(内含开源代码和数据集)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3325359
发布于 2023-07-22 15:1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叶峻峣 - 150 个点赞 👍
虽然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才发明出来。
虽然没有手机也可能会有其他的东西可以用来玩。
但是依然会有家长会把自己孩子成绩不好简单粗暴的归因到手机,电子游戏等。
并且还不忘踩一脚,你看看人家。
发布于 2023-07-22 07:05・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平凡 - 35 个点赞 👍
如果她家庭非富即贵,那这话也不是说给我们普通家庭的人听的。
如果她家庭普通,那她现在还不知道她为高考那10-20分付出了什么……下面的讨论只针对普通家庭。
如果她有手机,这半年能每天网上冲浪,也许就能知道外语专业是所有专业中最容易被AI取代的。
高中如果没有手机,我上清北的概率也许会增加1%,但是我大概率就不会选CS了。
作为一个农村学生,我的改变命运的开始就是因为高中每天网上冲浪。2012年,通过手机上的QQ群、贴吧等渠道,我已经开始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非常喜欢各种炫酷的电子产品和软件,非常偶然间我还听说有的程序员打工就可以年薪20-30w。(字面意义上的)村里刚通网,我在一台配置很差的电脑上装了deepin系统,对着鸟哥的私房菜,我第一次敲下了 apt 和 python。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apt是什么,也无法预测这些命令会在未来10年的每一天都陪伴我。
兴趣+功利,2013年,我填志愿的时候决定非计算机不上。因为浙大不保证工科大类,报科大和南大能稳上计算机,于是我选择了南大计算机。(说起来也搞笑,2013年,在部分省份计算机居然是南京大学的投档线,我有个朋友就是省最后一名上的南大计算机。10年,沧海桑田。)
这几天我刚毕业,命运已经改变。如果我当年天天读死书,压根不知道计算机这个专业有多大的影响力,现在可能已经回家种地了。
所以,我建议中学生每天上网。并且,家境越普通、父母的信息渠道越差的家庭,学生越应该自己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
编辑于 2023-07-22 12:3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Sylas - 22 个点赞 👍
她说的太有道理了!!!
因为她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所以她的话必须有道理。
历史从来都是成功的人书写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成“王”的人才配有“语录”,成“寇”的人最多叫放屁。
这是中国特瑟的正能量思想!
手机害学生,的确是“大势所趋”,但非要将成功归功于“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手机”的说法,那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放眼众多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全国而言,也是成千上万,其中“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手机”的人又有几个?
有手机者,用手机者甚至玩手机者,考上这样学校的人,只怕也不在少数,只不过,他(她)们不屑于发出这种声音而已。
再放眼世界,因负能量爱好以致辍学最后却惊天逆转的人物,也是大有人在的,也不见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手机终究只是一个工具,能否善加利用这个工具才是关键,有管得了这个工具的,也有管不了这个工具的。
手机于学生是福是祸,全在手机主人的心心念念之间,成败不在手机,仍然在于学生本人。
成龙上天,成蛇钻草,这其实取决于学生的天赋、秉性、脾气,以及其自身的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
手机,背这么大一口锅,只怕真的背不动!
这位已经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能有如此惊人的自制力,考上优异的学校,那也理所应当,自然也是值得敬仰有加,可喜可贺。
但学生中,“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手机”的人一定还有很多没有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默默无闻的他(她)们,只能含着热泪看着这个热议话题,心中无限凄苦。
“这样的分享由我来发,该多好…”,名落孙山的他(她)们心中说!但自己没有考上,夫复何言?尽管也没有手机。
发布于 2023-07-22 15:3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無何有之鄉 - 16 个点赞 👍
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自制力,手机对于学习,还是有影响的。
会导致注意力分散。
但成绩好的学生,对玩手机的控制,做的要更好一些。
而成绩差的,则更管不住自己。
高中时是有手机的,大家都会中午睡觉前玩一会儿,晚上睡觉前玩一会儿。
关键在于玩的时间,如果玩的时间长了,那会影响到学习精力。
导致下午或者第二天没有精神。
如果控制不住,那就会影响到学习。
我们当时是不准大家把手机带教室玩的,虽然有同学会偷偷带。
如果把手机带到教室,课件10分钟,玩10分钟手机,那上课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过神来。
这种注意力分散,对学习是有影响的。
当时虽然没有把手机带到教室,但高中玩过一段时间《游戏王》,后来大家都发现这玩意不能在课间玩,因为上课脑子里也都在复盘,都在连锁,都在想上一局为什么会输。
到了高三,大家决定不玩了,高二暑假后就没有人把《游戏王》带到班里了。
在手机使用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自制力要更强一些,在注意力控制、学习时间控制上做的要更出色。
在高考/考研等冲刺阶段,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机的时间,那其实对个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编辑于 2023-07-22 15:5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王之葵托利 - 9 个点赞 👍
我上大学时当然有手机啦
那时候除了诺基亚,其实在学生中最流行的是黑莓,我还记得黑莓有一款同品牌手机间传短信的功能,即时通讯软件。而且黑莓的手机也能照相,看视频,看网页。
当然,体验和后来的iPhone没法比拉。直到iphone4我才第一次用上iphone的手机,体验感是完全不同的,确实上瘾。
但我不会把我碌碌无为没有考进清华北大的罪过推给手机,而是要感谢智能机的出现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伟大便利。就像我现在正用手机来答这题一样。
实际上在我更小的时候,那时候台式机刚开始普及,里面已经有一些游戏了,诸如大富翁之类的。当时家长就说沉迷于电脑会如何如何。
以我现在的回忆,不是我真的沉迷于电脑,而是想逃避父母造成的压抑的环境。换了个环境上学后,我根本就不沉迷于电脑,而是沉迷于体育运动与骑马。
至于我现在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格,或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我当然也可以怪自己当年为什么总有东西让我沉迷?
你看,比尔盖茨沉迷于电脑,他开创了庞大的具有多方面市场统治力的微软帝国。扎克伯格沉迷于电脑成了社交软件文化的开创者。
而北美的高材生们,他们手边一定离不开ipad或者macbook,智能手机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甚至无法想象没有这些东西现代的学生如何接受资讯,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他们该如何上课呢?
问题来了,我们该把这叫做文化差异吗?
一个提倡用科技与工具帮助提高效率,
一个自古以来排斥一切新东西,或者认为机器一定是歪门邪道不好的。会对你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跟手工纺织和机器纺织的辩论一样莫名其妙。
我相信人类真正的智慧之处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自己放弃这一切有点显得反智。
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叫自虐?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因为不用手机,杜绝了一切人欲,才考上了清华北大。恭喜你,这可能是你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了。正如大部分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一样,他们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就是考取的那一刻。我称之为做题家的巅峰时刻。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我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与世界脱节恐怕更可怕。
哎呀哎呀,你这话说的,不让高中生用手机是为他们好。
确实,很多高中在学校期间明文规定是不让用手机的,这些好学校只有在你放假的时候才把手机还给你。怕你沉迷于刷剧,抖音,游戏。甚至网上还有各种不良信息呢,一切都是为你好,为你的学业着想,将来你考不上好学校你会怪老师,怪家长呢。
要这么说我一定不会反驳,现实情况确实如此,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做题家,必须六根清净,无欲无求,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一心只向着一件事钻牛角尖。现实环境需要你这么发展。
但对比这下,这对于你整个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教育制度在长远来看到底是坏的影响大还是坏的影响大呢?
没事,我们这里的人只争朝夕,学生只需要争高考就行了,至于后来怎么不适应社会,怎么抑郁,怎么迷茫,怎么猥琐的活下去,不重要。
发布于 2023-07-25 15:52・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轮回 - 8 个点赞 👍
看不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对我女儿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果一定说有的话,是这样:
我一直很反感学校和社会对手机的态度
学龄前女儿很喜欢两件事:看动漫和玩手机
小学就会用电脑,8岁跟着网上视频学会了翻魔方
后来陆续给了她iPad、功能机手机,六年级手机换成了我们淘汰下来的智能机
初中迷上用iPad画画。临近中考因为玩游戏卡顿和闪退给她换了第三个iPad。
中考结束给她买了自己的游戏电脑,放在她卧室
这不是网吧而是娃的房间,两兄妹联机玩游戏
高一暑假玩iPad上头,但并不影响她的学习
唯一一次碰见她写作业时拿着手机,其实是圣诞节给美国的姑妈write a letter
高二因为卡顿强行给她换了新手机,而她用了三年的手机还焕然如新
因为功课繁忙新手机被她原封不动放了整整一个月之后才启用
高考前一个月还随身带着任天堂3DS,这是初中时她哥哥送她的生日礼物
高考分数公布时她在淡定的玩游戏,实际分数和预估分数相差仅3分,且每门单科成绩仅误差2分左右,总成绩逆袭全班第一
高考结束后重拾画笔,用iPad画她正在受罚的边牧
再看个女儿高二时班上的一个花絮
两个国外的亲友回复了我,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不配拥有发达国家孩子一样的自由自主?
跋:这世界对孩子最具伤害力的不是这机那机,而更可能是父亲母亲
编辑于 2023-07-22 22:4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父母学 - 6 个点赞 👍
没有手机的时候就能心无旁骛学习了?当然不是,漫画书、游戏机、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台球、音乐……一样可以分心。
所以所谓没手机,不过是自律而已。大家不是因为手机才耽误学习的,而是因为不自律。
编辑于 2023-07-23 09:0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 6 个点赞 👍
在如今,学生拥有手机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自控能力强的,就成了助学工具。自控能力有限的,那就会被手机搞废。
我的女儿在上大学前既没有电脑,又没有手机。
我看她的同学好多都有手机,有电脑,几次跟她说,要不要给她买一部手机。她都回绝说不要。我说你有时候要跟我们联系,没手机不方便。她说每天走读,没多少联系的。偶尔需要联系的话,就借同学的用一次,我向她支付话费。
等到高考结束,当天晚上,我和她妈妈一起才带她去武广买了一部手机。开学前几天,才买了手提电脑。
这个女生分享的在高中时期没手机的经验,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其实,很多学生的手机,都是用来看视频,玩游戏的。这样,会分散他们的精力,浪费很多时间的,对学习肯定是有影响的。
我也不主张学生上学带手机的。实际上大多数小学生都有手机的,更别说高中生。一个班上四十多人,没手机的应该没几个人吧。要想控制高中生的手机,有点难。
发布于 2023-07-23 11:1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菠萝有蜜 - 4 个点赞 👍
讲个笑话:
一天,一群人在一个高级酒店中乘坐电梯去楼上的餐厅。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在电梯里跳起舞来,有一个人不断地鼓掌,还有一个人一直在念诗。
最后,他们都顺利到达了楼上的餐厅。
当被问到是如何到达餐厅的时候:
跳舞的人说:“是我的舞步带我们上来的。”
鼓掌的人说:“是我的掌声推动了电梯。”
念诗的人则说:“是我的诗句给了我们力量。”
在分析成功上楼的原因时,他们都在论述自己的个人行为是如何发挥作用,但对电梯的作用,却只字不提。或是因为真的没看到,或是因为电梯是不能碰的话题。
家长想让孩子少玩手机,可以找个不玩手机被北大录取的新闻给孩子看。“你没考上北大,还不是你上学时候光玩手机!”
孩子想让家长给自己手机玩,也可以找一个天天玩手机最后考上清北的新闻,给家长看。“你看,我考不上清北,还不是你不努力。”
在这个新闻的评论下,一定会有大量的人,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驳这个观点。比如自己上学时经常玩手机,或是考了很高的成绩,或是收获了爱情,或是意外的打开人生的另外一扇大门。
这种反驳,听起来很浪漫,甚至有些传奇。用来反驳「不玩手机」才能考上北大,是有力的。
但如果因此而沉迷于手机和网络,则也会犯过度归纳的逻辑谬误。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人们基于有限的观察或数据,得出过于宽泛的结论。实质上,它涉及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也就是从一部分的观察或经验中推断出关于整体的结论。
这种谬误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和复杂性。
当处理大量的信息和复杂的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尝试寻找简化的方法,而过度归纳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它往往会过于简化问题,忽视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
有些论证,虽然也是经验,不是由逻辑推理或科学研究得出,但却能经历时间的考验。
比如中国有句古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对解释人的生活运势和成功的因素,让每个曾站上浪潮之巅或从浪潮之巅上掉下来的人,在心中都会不由得对这句话,竖起大拇哥。
编辑于 2023-07-23 00:58・IP 属地中国台湾查看全文>>
高健 - 4 个点赞 👍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给出结论:手机的确很影响孩子学习。
在杭州一流中学班主任圈子里,这一点几乎是共识。
甚至在马化腾、比尔盖茨那里,这也是共识。
(当年跟深圳同行交流的时候,都说马的女儿周一到周五很遵守校规,不携带使用手机)
他们可是要靠手机和电脑赚钱的,面对记者提问,一样表示手机和电脑影响子女教育!
手机影响学习在四个地方:
第一,手机上诱惑多。黄赌毒乃至各种人类隐秘癖好,只要你有欲望,资本就敢冒险。青少年抵抗力不像成年人,一次错误就万劫不复。
我曾经就职的中学在浙江属于前列,每年年级里都会有4-5名学生药物成瘾,大部分少年接触这些起因只是好奇。国家把感冒药止咳糖浆都列成处方药了,也架不住淘宝和vx群网购。
而没有手机,以青少年活动能力,想获取这些东西很难!
以下截图自百度戒药吧。
第二:手机采用大数据分析强刺激模式影响使用者信息获取,而学习注定不可能全部是打怪闯关升级模式。
你玩游戏全程是三杀五杀或者超鬼,你社交全程推送在你爽点视频。通过强刺激吸引你一直在线。长此以往,面对学习你只会感觉很枯燥。而科研和学习本来就注定是枯燥的路。玩了手机再去学习就像夏天喝了冰可乐再喝茶,只会觉得寡淡无味。
第三:手机信息获取是黑盒。对年轻人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更客观公正。
我不否认一些学生天赋异禀,自制力强,能通过手机学习一些实用性知识,如计算机,外语。一些学习软件关卡设计能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但在对人生影响更大的思想领域,譬如社会学领域、你看一万篇知乎live,不如看六卷毛选加马克思选集。 手机是舆论输出场,价值是灌输而非平等传播。记住这点就行了。
譬如知乎不喜欢的观点可以禁言,但书本,不管你喜不喜欢,毛选就躺在那里,告诉你社会就是这样。课堂讨论,好的老师会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观点,加以导引讨论,这种讨论不一定要有结果,但会告诉孩子们,真正的有价值的观点交流是什么样子,而手机给你看到的世界,是经过权力和资本双重筛选的,是以压倒(注意不是辩经,而是压倒,禁言封号大量组织跟帖,限流防止了解真相…)别人观点为目的,营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场。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收割年轻人!
第四,手机是声光电输入,影响思维深度。
我在杭州教书的时候,学校一个有意思现象是:英语、舞蹈、历史地理老师特别鼓励使用手机,语文物理化学,尤其是数学老师特别恨手机。
原因很简单:手机在侧重背诵记忆和模仿的学科,能很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而在需要集中思维深入思考的学科,手机只会起副作用。
古代说穷困出诗人,文章憎命达。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声色犬马会影响一个人深度思考能力。
知乎有时候会毫不忌讳手机就是给穷人的奶头乐,但一旦有人说手机影响学习,立刻成了资本敌人。然而,奶头乐影响学习是中外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共识。为什么指望手机是例外呢?
之所以精分到这个地步,一言以蔽之:利益作祟!
编辑于 2023-07-23 15:34・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芦苇 - 4 个点赞 👍
高三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书,是前些年一些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写的一些东西,包括经验啊什么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我们也好好学习考这些地方(虽然我们学校一个清华也没有过)
在这本书里我翻到的第一篇,开头就是:我初中的时候就知道我大学一定会是北大,因为它就在我家隔壁
刹那间我就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了,强忍着恶心又翻了几篇,要么是空洞的理想坚持,要么就是天才们的肆意飞扬
兴致全无,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信什么某某成功者分享的经验了
屁用没有
编辑于 2023-07-23 18:1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彪大人 - 3 个点赞 👍
这是一条暴露年龄的回答,我上大学前没有手机。我周围所有的人,上大学前都没有手机。那时候,手机还是个奢侈品呢。
宿舍八个人,一上大学就有手机的,我们宿舍只有老五自己。剩下的人,都是在大二大三才陆续拥有手机的。
那时候没有智能机,大家一般都用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还不是彩屏。手机的作用,除了打电话,就是发短信。晚上,还会把和朋友的往来的短信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如果那个时候的手机,像现在一样好玩,估计挂科的学生会更多。对于不太自律的人,手机当然会影响学习。能够不被环境,不被他人影响,保持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
发布于 2023-07-23 07:00・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竹林清欢 - 3 个点赞 👍
我在高中阶段是有手机的。只不过我们当初04年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机。但是,这不耽误我们玩。而且我们玩的花样很多。
刚上高一的时候,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住在学校宿舍,包括我也是。当时家里人就想给我买个手机,但是我给拒绝了。因为在2004年那会,我们班级有手机的同学主要是给对象发短信用。我觉得我要是有了手机,就肯定学坏了。
然后等到高二的时候,还是被家里硬塞了一个手机。同时,我家里给我办了一个包年的手机卡。这个手机号打市内的电话,接打都无限时间。但是短信还得是1毛钱一条。
我记得我们班里面,好像一大半同学也都有手机。但是由于2005年大家的手机都是非智能机,基本是能玩的就两件事:1,手机自带的小游戏,2,看nba的文字直播。
那时候都是2g网络,而且流量很贵。经常到了中午11点的时候,同学们就开始借能上网的手机。我记得那个时候好像都是在搜狐上看nba的文字直播。每次大家都是藏在书本下面偷偷看nba直播,经常还会非常激动。
至于游戏嘛,当时大家还真不怎么在手机上玩。我们那个时候,玩游戏主要是文曲星和gameboy。
2005年那会,很多家里都给孩子买个文曲星当英语词典用。文曲星上面有红外传输功能。同学们经常用红外联机打英雄坛说。至于gameboy,玩的游戏就多了。
但是最最让我们班级同学开心和快乐的,还得是我的手机。为什么呢?因为我那个包年的手机卡可以无限通话。
你们现在可能不知道,包年的无限通话有什么好处。
当时,当初陪伴我们渡过无数个无聊的晚自习,就靠我这部手机了。因为我们班当时轮流拿我的手机,给电台打电话!
当时最让我们快乐的,还得是给卖男性阳痿早泄药的节目打电话。
最开始,我们就是想打电话过去骂主持人玩。等我们电话打过去的时候,上来就个主持人一顿骂。然后就给我们挂了。我们发现电台的广播和打电话是有延迟的。我们要是上来就骂那些卖药的,我们就直接被挂断。后来,我们就发现,得先顺着主持人说。比如说:
我们:主持人您好,我吃了你们卖的药,效果真不错啊。
主持人:是吗?真好啊,一会轮到你的时候得详细讲讲啊。然后就等到了我们的时候,就一顿骂。哈哈。男生的快乐,往往真的就这么简单。虽然很幼稚,但是这个给当时高压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后来,大家还开发出了几种不同的打电话骚扰模式。我们不光给电台打电话,还给座机打电话。因为很多家里的座机是没有来电显示的。
我们当初特别痛恨初中班主任,因为她强迫我们所有人给她送礼。班级里面有一名女生是单亲家庭,因为给她送的钱不够多,还被她当着全班的面给教训了一番。有了这个无限通话的手机,我们几个同学于是隔三差五就给这个缺德的初中班主任家打电话骂她。真的太解压了。
可能是因为不是智能机的原因吧,我们当时根本不会因为手机而耽误学习。除了手机,照样有很多可以沉迷的。比如文曲星,gameboy,去网吧打魔兽世界等等。
至于这个新闻里面的事。我们班当初高考出了7个清华北大。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刻苦学习而考上清华北大的。他们真的就是智商高。
其中两个考上清北的同学天天在宿舍10点半就睡觉了。白天就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多得一点也不做。剩下时间就是看小说。剩下5个去清北的同学,每天也都是正常跟大家一块玩,甚至越到后面玩的越厉害。反观,我们这些普通人还得熬夜到半夜努力学习。而人家真的就是智商高,真的不怎么需要花时间学。
所以,我真觉得这个女生能考上北大,跟手机的关系真不一定大。至于普通学生嘛,还是得克制一下。
发布于 2023-07-24 16:39・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一个科学家 - 2 个点赞 👍
智能手机1999年上市,中国普遍18~19岁高考。
1980年前读过高中的人怎么没能都上北大?!
一定是因为那个叫约翰·冯·诺依曼的人在1946年造的孽!
发布于 2023-07-22 21:3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Gt.顾卿云 - 2 个点赞 👍
说说手机这个事吧。说到底这就是个工具,是一种娱乐方式,真正想玩有的是方法,只能玩手机娱乐更说明了人格的贫瘠。手机这个东西,我觉得实在只是社会、学校和家长找的一个发泄出口罢了。老是把手机妖魔化,就和游戏防沉迷一样没有意义。比如就会有人根本不玩游戏,而是刷抖音知乎b站豆瓣微博,这些东西就不会沉迷?手机来说,他不玩手机,就不会听mp3交朋友谈恋爱写东西画画打牌看小说?手机只是一个娱乐方式的代表罢了,此为一。二,手机其实,我觉得哈,是不是也没那么好玩啊,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在说手机多么毒害多么吸引人,可是真的没有啊,让这种说法和风气一直流行,我觉得不能减轻手机沉迷问题,反而会加剧。三,手机的确是有很多人沉迷,咱也不避而不谈,但任何一个技术都会有让一部分人受害,实则无奈,我认为这些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但这绝不是普世的,换句话说,沉迷手机的应当是少数。最后,我说得会很难听,你没有手机,你连了解世界的方式都没有,你连同学老师的联系方式都没有,你走向大学,连基本的沟通方式都没有掌握,这在这个社会是致命的。禁止永远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你自己也认同被禁止,那真的可悲。
最后,咱就是说,整个人类拥有共同祖先,咱们进化时间都一样,咱都是人,北大清华的也是人,北大清华也只是两所大学,不要妖魔化了,这个女孩也只是个例,不玩手机只是她的一个特质,真不一定和她学习有很大关系。说这一点主要是,我以前以为人们是玩梗,结果发现真有魔怔人有至高无上的清华北大信仰,真是生活的世界太小了。
编辑于 2023-07-23 13:08・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星回双辛 - 2 个点赞 👍
有的,高三我收了个一加8Pro
拿到手上,我感受到顶级的2k120hz屏幕对我的冲击
那一年,我喜欢iPhone 13 Pro,发自内心的喜欢。甚至有些人轻轻的一句吐槽,都足够驱使我写出一篇,极力去论证,我需要它,渴求它的原因
回到开学考400分出头的成绩,我想去的学校需要600分。考上了,我就能拿到我想要的iPhone 13 Pro了
120hz,是一个“用过了就回不去”的功能。为此我收了个喜欢的安卓旧旗舰。
它很好用,然而看着我的AirPods Pro和iPad,Apple Watch。有ProMotion的iPhone对我来说,是不可替代之物,理想产品的高台
高考前的一个月是线上的。我在iPad 8的60hz非全贴合屏幕上,用着断触的平替笔。刷了各区的一模二模题,刷了北京天津和全国的三年真题。
我考上了,iPhone Pro也拿到了
尽管我高三的努力,只是源于一个看起来可笑的理由。
但是我真的很需要,一个有ProMotion的6.1 iPhone Pro,来解救我的体验
发布于 2023-07-22 18: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潇城 - 1 个点赞 👍
结论:手机会严重影响学习。这是很明显的。
先要明确一个统计事实,高中三年能够极大地改变初中中考后的成绩格局,所以高中三年是非常需要努力的三年。然后又要明确一个事实:你能逃脱算法吗?学生群体能逃脱算法?显然不可能逃脱。结果必然是你的“关注”被偷走了,每天偷走几小时,而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
发布于 2023-07-22 17:4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cheny - 1 个点赞 👍
以前没啥可以玩的东西,GBA只有两三张卡带,电脑开个QQ开个浏览器就卡,初中周末要去补习班,每天作业写到一两点。
到了高中更是住在老师家,每周日下午才能出门。
结果就是:啥都好玩!
小说、漫画、电脑游戏,一切可以免费获取的资源,都很有意思。
现在呢,上班有自己的收入了,电脑是i5-10400F+3060,2TB硬盘,Steam账号价值1W+(小黑盒评的),正版游戏168个,Epic送的游戏一堆,NS 128GB/3DS 128GB/PSP2000 128GB塞满游戏,还有个NDS 666合一烧录卡,iPad Pro 512GB/iPhone XR 256GB/红米K40U 512GB,,全都是游戏,但是我现在根本玩不进去。
这就是补偿机制。
当你的资源越匮乏时,你越会想要并且想要实施,当你的资源充裕时,你不会再沉迷,却很可能依旧会去收集相关资源,哪怕你根本不需要它了。
所以,最好的方案其实是一开始就给够资源,也就很难有沉迷不沉迷的了。
编辑于 2023-07-22 21:3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郁雯汐 - 1 个点赞 👍
这个事情因人而异。手机会影响学习,我家就是实例。
孩子从初中才接触手机,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到高中毕业,被我扔进水盆的手机不下六个,成绩一塌糊涂,最后以二本收场。
首先,家长一定做好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经常玩手机。这个很重要,孩子的原因与我经常看手机有关系。
其次,一定培养孩子一个爱好,转移压力。高中学习压力很大,当这个压力无法正确释放的时候就会在错误的地方释放出来。到时候,你争吵,打骂什么都没用的。
再次,孩子读书期间,务必保持家庭和睦,不要经常吵架。
发布于 2023-07-23 06:4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悟能 - 1 个点赞 👍
罗永浩说过一段话,我十分认同: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是智力方面的不公平。但是由于某种奇怪的原因,现在人还没有从价值观上普遍认识到。
这样的新闻,毫无意义!
父母都是硕士,这个女孩智力方面,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跟用不用手机,有半毛钱的关系?
编辑于 2023-07-23 09:48・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庙祝lord - 1 个点赞 👍
高一上学期拥有过一学期手机,是家长淘汰下来给我的iPhone,高一下就被没收了。
没收的理由是那学期期中考成绩有所下滑,班主任认为是周末玩手机影响成绩,(实际上我们周末只放半天假),于是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要求把我手机没收了。
我父母很听班主任的话,于是我直到高考结束、参加完各高校综评考试以后才有了手机。
最后高考录取了华五某校,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怨恨高中时候被班主任收手机的这个决定。常年不上网让我的视野狭隘得可怜,唯一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学校老师带有主观色彩的传授,以至于高中毕业时我的视野极度狭隘,对大学与专业、职业规划的想法十分天真,(高考前填的)三位一体专业志愿也没有选好。
发布于 2023-07-23 11:3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草莓芝士绵绵冰 - 1 个点赞 👍
我上大学前的确是没有手机。
第一次拥有手机也是开学两个月之后,得到一部手机。
但那是功能机时代,有了手机也不知道干嘛,有时候无聊就不停的来回翻电话本。
后来朋友多了就发短信。
跟班上一个女生互相说对方的手机更好之后,交换手机用了一段时间,期间互相看了好多对方的短信,然后就在一起了,手机也没换回来。
发布于 2023-07-24 00:11・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张振海 - 1 个点赞 👍
玩手机不一定考好,同样,不玩手机也不一定考好!
学习成绩和很多方面有关系,天赋、努力程度、理解能力、自律能力等等,不是某一方面决定!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经验,成功人士的经验,能参考,但不一定适合自己!
每个人,想要把成绩搞上去,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因为学不?还是粗心大意?或者基础差?
针对去补充,而非照搬别人经验!
举个简单例子,曾经我一同学,语文课,我从没见学过,不是做数学卷子,就是看其它的,但是,这不妨碍他每次语文考试130多分,高考的时候是138分!
我曾经问过他,他说,从小学就对写作有兴趣,也开始看书,初中开始背各种古诗词,他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超过了很多人。
因此,就目前高中生而言,想要提高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各个学科的丢分的关键点!
针对解决,这时候,手机可能就有了用处,不会的地方,可以查手机,可能解释更清晰,这可能就是提分。
针对学霸的不使用手机,我们要理解的是不能沉迷于游戏之类,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背后的内容,如果人云亦云,一味跟着别人走,就是西施效颦、邯郸学步,最后得不偿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不分好学生、差学生,分的只是自己的认知!
从现在开始,不管你学习成绩怎么样,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成绩,找出真正考不好的关键,才是拿好成绩的关键!
发布于 2023-07-23 22:4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公子聊教育 - 1 个点赞 👍
想说一下我的观点,北大是顶尖学府的象征,如果它录取的学生经验是让老师、家长帮着管手机,这真的能称为“优质经验”吗?
我们国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大学专业、未来趋势发展可以很容易看出来。那么,离开了互联网的教育,并不是完整的教育。甚至现在让孩子去熟悉、适应、良好地融入互联网大环境,才更为重要。
我们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手机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终端设备之一。归根结底,我们想要抵制的不是手机,而是互联网。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管手机的能力,而是孩子的自控力。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控力,你再怎么限制TA使用手机,都是徒劳的。
所以,这位考上北大的好学生,其实是具备很强的自控力,所以才不排斥让老师、家长管理手机。
让孩子手机脱敏的方法是培养他自己管理和使用手机的能力,而不是完全不接触。
希望大家能透过这个女生的话,看到问题本质,而不是直接把她说的当经验,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互联网里长大的。
编辑于 2023-07-24 10:1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壹众良师教育 - 1 个点赞 👍
个人认为这个语境里的手机可能更多指的是智能机,如果是真·手机也太炸裂了。
我在小学三年级(2008年)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以及使用至今的电话号码,手机是充话费送的联想心机,具体型号早就忘了,就记得有花纹后盖。
小手机的功能非常有限,而我玩俄罗斯方块玩得飞起;手机里塞了两首歌,一首是《北京欢迎你》,另一首是《诀别诗》,可惜后者因为内存不够只能放个前奏部分。
更主要的用途是和女生们发短信,属于是我曾经舔狗生涯的重要见证。
就这么一直到了初二,那个时候智能机已经逐渐蔓延,而我用一次全班第一换回了我人生中的伪·第一部智能手机,是HTC的一部带侧滑盖的手机。这也能看出当时的审美,那时我对带键盘这个事非常执着,摊开来就像一个掌上小电脑。
但是很不幸,这部手机拿到手以后我总是摆弄(是真的摆弄,搞一些壁纸下一些软件试用之类的,而不是玩游戏),被我父母认定为玩物丧志,就此没收,说什么也不肯还给我。
从此我开始了漫长的非智能机时代。
智能机不让用,但是手机还是得有,不然和亲友联系什么的都不方便。为了追求更多的功能性,我后来买过好几部千奇百怪的非智能机,比如天语的一个带伸缩摄像头的手机,我查了一下很可能是天语c800;还买过一个三星的带触控屏的手机,大概是三星s7330。
只能说很炸裂,也很怪。我甚至还记得我用这个手机跟哪个女生总发短信 手机内置了一个java飙车小游戏,还是蛮好玩的 我的最后一部非智能机应该是高一开始用的,型号我倒是记得很清楚,是索尼爱立信(多么有年代感)的u10i,个人认为作为非智能机其功能已经相当相当优秀了,能听歌能看视频,拍照也拍得很清楚——我拍我们单,放大了看依然能看清名字和分数。
虽然我没有智能机,但我确实仍有与人社交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最终结果是这些需求被分散到了电脑上以及我父母的手机上,我后来经常在每晚回家要求借用他们的手机用一会儿qq。
我和初恋的短信就存在这里,不过后来开不了机了 直到高三暑假,我拥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机华为mate9,并注册了我的第一个微信,我的非智能机时代彻底落幕。
那么,我如何看待我曾经受到的如此严格的管制呢?
总得来说我这一代人可能还好,我所感受到的与时代脱节的感觉更多集中于高中时代,信息爆炸的程度相较于现在还是差了不少。
但毫无疑问,如何与智能设备共处早就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
题中被北大录取的女生,今年高考,那么就应该是05年左右出生,其实在她小学的时候智能机就已经相当普遍了。手机的确可以不用或者被限制使用,但是这样一种逆流而行的坚持又真的是可持续的吗?我年幼时需要和同学们发短信,年岁稍长就要用qq,而在二维码、移动支付已经如此普遍的当下,这样一种残酷的限制又伴随了多少牺牲呢?出去玩想扫个共享单车都不能,出门付钱难道带现金吗(当然,手环支付也不是不行)?
曾经历严格管制的我在大学解禁之后自然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比沉迷于手机,甚至至今都还没能做得很好。
人生的必修课是躲不了的,堵不如疏,引导正确使用才是上策。
然而我看题中女生的言语神态,看起来分明更像是配合媒体采访说的场面话,顺应家长们对孩子的焦虑,以一个已经摆脱苦海的过来人的身份轻描淡写说一句,还是得让老师家长管一管。
没手机和考北大之间当然没有那么强的决定关系,每一个没手机的学生都考上北大了吗?
看个乐呵就得了。
发布于 2023-07-24 10:31・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猹拉图斯特拉 - 1 个点赞 👍
这种新闻都只是把某些人希望看到的东西特地摆出来而已。就像“天赋努力论”和打游戏一样。
现在你看见一个人说没手机,那如果还有999个北京大学的新生有手机,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发布于 2023-07-24 12:22・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黑质白章 - 1 个点赞 👍
根据人的心理情况,一个事情要从多角度去看。
姑娘说得没错,这样的帮助对她很有效。与她有相似特质的人,运用这个方法也会有收效,但并不等于这样做了,就一定能考上北大,或是任何一所985。
有些人是被动自律,有些人是自律性人格,还有的人是从小没有培养过自律意识,也有的人基因中的缺少自律的种子。
不管是哪类情况,父母如果看了这个视频就激动,就没收手机,甚至让孩子大学之前不能有手机,恐怕积极效果不多,消极对抗会增加。
手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别,只是用在不同心态和人格特性的人身上,效果会大不相同。而家长在这中间起的作用,一是基因传递,二是环境给予,三是亲子认知,四是自我榜样。
如果只是学别人的招数爱自家孩子,最终很可能会东施效颦。
发布于 2023-07-25 09: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晓彤与你探职场 - 1 个点赞 👍
我觉得吧,这个手机代表的是一些能影响你学习但你自己又无法把控的外因。
如果自己控制不了,就让别人来控制,让自己死心从而摒弃杂念。
我高中的时候也经历过,也有人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当时也很喜欢玩手机,为了学业我必须控制我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但是当时自己在外租房子住,手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工具,我该怎么办呢?在拥有手机的同时不让它影响到我的学习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高中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用老年机,一方面可以随时和家长沟通,另一方面功能有限无法娱乐,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我没有选择,因为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能控制住自己,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上真的有很多学习资料可以供我使用。所以我选择的是观察自己的玩手机过程中的时间分布,我对手机上哪部分感兴趣、主要使用什么功能、平常花费时间最多的软件是什么。然后就得出结论,那时候喜欢玩QQ、看小说、还有一些游戏软件。我就把相关花费我时间的软件都卸载了,突然发现,手机吸引不了我了,因为拿着手机都不知道自己要玩什么。
直到现在我也会这样,记得前两年抖音很火的时候我可喜欢刷抖音,但是过段时间就发现太浪费我时间了,一刷就是几个小时根本控制不住,本来是打算碎片化时间看两个视频放松一下,但是最后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然后我就把抖音卸载了,再没玩过。不过今年年初还是下载回来了,因为我发现一些时代性的东西如果自己不去接触会和身边的人产生一些信息差甚至代沟,所以只能选择把抖音下载回来。不过感觉还好,对这个东西没瘾,也不会浪费那么长时间在短视频上面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女生说的“手机”是一个代称,代指那些会影响你专注于某件事情,但是自己又很难把控的东西。所以不要在纠结学习要不要手机啦,手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重要的还是自己能不能管住自己。
发布于 2023-07-26 10:5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