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男子响应政府号召借企业 20 万如今讨要无果,财政局回应「真没钱」,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风一样的勇士 - 258 个点赞 👍
什么叫响应号召?10%的承诺利息,按照题目中的描述,如果不支取,利滚利计入下一个投资周期,每7年就能翻一倍。
当然这不是受害者有罪论,投资就是这样,最多算是双向奔赴了,任何时候,当你想获得额外的收益时,一定要意识到在承担额外的风险,谁背书都没用,现在更是如此,不要贪心,守好钱包。
编辑于 2023-07-19 12:00・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王克丹 - 42 个点赞 👍
一起非典型的地方债违约
2022年底,贵州遵义城投债违约,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本次银行贷款重组不涉及公开市场债券。
2023年5月,昆明地方债小作文爆料,昆明已经还不上地方债利息,省一级考虑过拿社保与公积金还债。之后昆明国资委辟谣,小作文爆料的当事人也表示,他是在一边听会议,一边脑子里臆想出来的这些东西(这哥们真是个人才)。
辽源的这起事件,只不过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的又一微小案例。知乎上无数人天天嘲笑美国国债高企,似乎美国下一刻就芭比Q了,殊不知,中美的政府债务其实是一个水平。
美国芭比Q,中国怎么办? 那么怎么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根据去年遵义道桥债为样本,估计还是拿新债还旧债,只不过债务利息大幅下滑。目前城投债利息大致在7~9。下一批可能到5,再下一批可能到3。
根据高盛研究的数据,中国银行业持有城投债93万亿,其中六大行(工农中建邮交)持有29万亿。城投债务利息,是银行利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城投债利息不断下滑,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会大幅下跌。
目前热炒的银行降存量房贷,看到这也就清楚了。
好了,目前中国银行业持有的资产主要有三种,地方债,企业债,居民债务。你说如果国家为了救地方政府让地方债利率不断下滑,那么银行要维持利润,还有可能让居民债务利率下滑吗?
中国的银行都是国有企业,放贷要代表政府意志。大量贷款放给不赚钱的国企,以及中小企业。资产质量相比欧美的银行天然就很差,这其实就是中国银行股估值极低的原因,而由于银行占据A股大部分利润,银行估值低直接导致A股估值低,常年维持在3000点。
所以,因为银行本身资产质量不行,所以必须维持高利润以随时应对各种资产暴雷。这样,银行一方面要维持利润,一方面还要给地方政府减负,这种情况下不给老百姓加息就不错,不要指望银行可以大幅度向居民让利。
发布于 2023-07-18 16:56・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悟空孙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喵大人 - 19 个点赞 👍
简单地说,就是当地政府准备推动一个建设项目,有可能是建桥修路,也有可能是开发楼盘,于是和一个建筑公司谈,由这个公司来做,但是又没有资金,所以就采取引入民间资本的方式,由政府担保,承诺给予一定的利息,向民众筹款。结果由于公司出了问题,没办法按时还利息,所以老百姓就要求退钱,但是钱都投在项目上,项目也许烂尾了,也许还没产生收益,也有可能公司把钱挪作他用或者资产转移了,钱退不出来,所以就引发了纠纷。
这种模式,对于经济薄弱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建设,没有钱怎么办,由平台公司牵头,拉个建筑公司入伙,钱不够就找银行贷款,贷不到就找民间资金注入。
项目建成了,企业赚钱了,民间资金还清了,政府地卖到钱了,GDP也上去了,皆大欢喜。
如果项目烂尾了,那就惨了,企业跑路,老百姓钱没了,政府GDP没搞起来,信访维稳压力上来了。
其实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整治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开展社会集资的行为,但是没办法,越是小地方,经济底子差,政府要想把经济搞起来,就只能想办法,打打擦边球,国家说地方政府不能担保,那就成立个平台公司,或者担保公司,有政府背书,但又不是政府行为。
吉林这个事情大概也就是这个模式,但具体政府是如何和这个公司合作的,以及涉及到利息和本金返还的约定,我们不得而知。对于老百姓来说,利息按时到账就万事大吉,其他的我不关心,反正有政府担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现在出了问题,政府和企业就各有各的说法,政府认为我们只是担保,钱是企业用的,就该企业来还,公司呢,觉得我是帮你政府建项目,现在反正我没钱了,就该你来想办法。
我看到报道里说,这家公司的资产都抵押了,政府已经接手处理。我分析应该就是政府把这家公司的资产抵押给银行贷款,来还了一部分公众集资款,现在还在想其他方法,比如说,如果这个项目烂尾,就重新找公司来接盘,争取盘活,只要有新的企业带钱来,就有可能把公众的钱还上,这事也就过去了。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钱极有可能没法全部还上了,因为如果这家公司确实资不抵债了的话,就只能由政府主导其申请破产,最终根据破产清算的资产来“有限地”偿还债务。最多是当地政府迫于社会稳定的压力,对于反映强烈的部分人可能会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一些补偿。
怎么说呢,对于老百姓来说,认栽吧,能挽回一点是一点,就当赌钱赌输了。
编辑于 2023-07-20 00:12・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参知政事 - 6 个点赞 👍
虽然这里的事情,经常不讲道理。但道理上,是这么讲的:这是不是盖了“财政局财务专用章”嘛,而且写的是“借款”“一年期”字样。这就是说,财政局在一年到期时,不还本金,就是老赖。但法院就是盯着公司处理,财政局这么大个图章,就像没看见一样。
发布于 2023-07-20 16:3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硕鼠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沉默寡言李冬宝 - 1 个点赞 👍
1.借款发生在17年底,当事人还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来凑这笔钱。回到17年,这一年大量的p2p开始暴雷,郭树清的“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著名言论要到18年中才发表。说明这个当事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冲这这个10%的收益去的
2.政府号召借款,有财政局的盖章背书。我估计这个当事人不是没想过会暴雷,但是看到政府的背书,加上17年底的时候地方财政还没像现在一样那么艰难,相反还很有钱,也有一定的公信力,可能这个才是这个当事人最终选择借款的最核心原因
3.地方政府为什么选择为该企业背书?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要知道最终如果还不上钱政府的公信力就没了。不知道当时是怎么一个想法,不过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似乎这个东西也所剩无几,没了就没了吧,这个反而不用担心,多少也算是意外之喜
发布于 2023-07-19 14:14・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阿爷打烂个胶碗 - 1 个点赞 👍
抛开事实不谈,现在考虑法律关系。
1.合同中没有写明,仅在借据上有财政局的章,财政局是担保人吗?
2.若认为财政局是担保人,那其为何种保证责任?应当如何维权(顺序和方式)?
3.请列明财政局行政行为的违规之处,哪些可以申请补偿或赔偿?
4.文中所提“政府号召”,当事人和政府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协议?
发布于 2023-07-19 12:3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果实无霜 - 1 个点赞 👍
财政局这波操作真是6,也很佩服该男子判断力。
如果政府真有钱?还需要向公众募集资金支援企业?百分之十的年利,什么概念?公务员贷款50万利率4,贷出50万,每年可以吃6个点的利差。这事轮得到你??? 公务员都不信的事情,你卖房梭哈???
发布于 2023-07-19 20: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陈无聊 - 1 个点赞 👍
民间融资才10个点利息,很多智慧的答主就高呼放高利贷自担风险,纯属活该。可你们知道那时候即便是正规银行长期定存,也有5、6个点么?知道民间借贷至少15个点以上么?没有档背书,谁会只收这点利息?我16~18年在橡胶厂做机电科长,公司后两年经营困难,借贷周转都是20点以上(银行借遍了,借无可借,为了借款,最多时厂子一年换三家银行代发工资),以至于老板给我们两个选择,一按时拿工资,二半年一结,多付10点利息。
发布于 2023-07-20 19:36・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桂林米粉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heapfish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晨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贾一乐的表情管理顾问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该用户是空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说话的星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希腊人 - 0 个点赞 👍
这就是典型非法集资
- 面向公众发放债券。民间借贷是(我缺钱,你能借我钱吗?),非法集资是(我缺钱,在做的各位,“谁”能借我钱!)
- 政府深度参与。都不认识,凭啥借钱?必然政府担保,一般是政府政府鼎力支持企业,像这种政府直接担保的还是比较少见
- 公检法中也有不少受害人
发布于 2023-07-19 19:5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阿杰 - 0 个点赞 👍
钱去哪了呢?如果只是被少数人贪走了,倒还是小事。更可怕的一种可能性是,社会财富被消耗到没有实际收益的项目中,导致了财富本身的减少,这比财富转移到少数人手上更可怕。
发布于 2023-07-20 13:0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daihuimin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衡阳雁去无留意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江浸月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ju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