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吉林男子响应政府号召借企业 20 万如今讨要无果,财政局回应「真没钱」,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观察者网
19个点赞 👍

简单地说,就是当地政府准备推动一个建设项目,有可能是建桥修路,也有可能是开发楼盘,于是和一个建筑公司谈,由这个公司来做,但是又没有资金,所以就采取引入民间资本的方式,由政府担保,承诺给予一定的利息,向民众筹款。结果由于公司出了问题,没办法按时还利息,所以老百姓就要求退钱,但是钱都投在项目上,项目也许烂尾了,也许还没产生收益,也有可能公司把钱挪作他用或者资产转移了,钱退不出来,所以就引发了纠纷。

这种模式,对于经济薄弱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建设,没有钱怎么办,由平台公司牵头,拉个建筑公司入伙,钱不够就找银行贷款,贷不到就找民间资金注入。

项目建成了,企业赚钱了,民间资金还清了,政府地卖到钱了,GDP也上去了,皆大欢喜。

如果项目烂尾了,那就惨了,企业跑路,老百姓钱没了,政府GDP没搞起来,信访维稳压力上来了。

其实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整治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开展社会集资的行为,但是没办法,越是小地方,经济底子差,政府要想把经济搞起来,就只能想办法,打打擦边球,国家说地方政府不能担保,那就成立个平台公司,或者担保公司,有政府背书,但又不是政府行为。

吉林这个事情大概也就是这个模式,但具体政府是如何和这个公司合作的,以及涉及到利息和本金返还的约定,我们不得而知。对于老百姓来说,利息按时到账就万事大吉,其他的我不关心,反正有政府担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现在出了问题,政府和企业就各有各的说法,政府认为我们只是担保,钱是企业用的,就该企业来还,公司呢,觉得我是帮你政府建项目,现在反正我没钱了,就该你来想办法。

我看到报道里说,这家公司的资产都抵押了,政府已经接手处理。我分析应该就是政府把这家公司的资产抵押给银行贷款,来还了一部分公众集资款,现在还在想其他方法,比如说,如果这个项目烂尾,就重新找公司来接盘,争取盘活,只要有新的企业带钱来,就有可能把公众的钱还上,这事也就过去了。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钱极有可能没法全部还上了,因为如果这家公司确实资不抵债了的话,就只能由政府主导其申请破产,最终根据破产清算的资产来“有限地”偿还债务。最多是当地政府迫于社会稳定的压力,对于反映强烈的部分人可能会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一些补偿。

怎么说呢,对于老百姓来说,认栽吧,能挽回一点是一点,就当赌钱赌输了。

编辑于 2023-07-20 00:12・IP 属地贵州
参知政事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