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70 城房价出炉,新房环比持平或略降,长春领跑涨 0.5%,二手房环比下降,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早就把售价跌到底线了。
结果邻居还忍不住又降到比我低十万了。
谁爱降谁降吧!
什么感觉?就是感觉我就是房子烂透了我也不卖了!大不了住到死?
我们不是专业炒房的,我们不奉陪,不就几十万差价嘛!我们一个月几万,大不了自己填上差价。
很多人都是无辜的,不是炒房客,就是时代牺牲品,它们也疯狂讽刺,它们是人吗?不是。只是新时代贫农得势了而已,但它们翻身以后会更好吗?这种缺德玩意儿会更好??
要点脸吧!
发布于 2023-07-15 22:54・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好吃不腻 - 48 个点赞 👍
房地产热不热,现在和2021年不同,大家的惯性思维在过去十几年的现实表现逐渐刻在脑海,尤其是涨价去库存中几乎打死了看空的人,这种市场舆论一边倒的局面,就连当时的房空都转向看多,持续了之后好几年,那会别说一线城市会跌,就是说小城市跌怕是都要被嘲笑。
且不说涨价去库存本来想解决地方财税和存量问题,反而成倍的扩大了市场风险。
从结果上来看,去库存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库存,有些库存还是“特色库存”,越去库存越多;
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反而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地方债风险,劣币驱逐良币,就像有些人说的,比我们穷的地方都负债几百亿搞低效基建,我们为什么不行,即便财政已经恶化到极致,还能站在道德角度说,穷的地方就不配享受负债搞基建吗?
从道德角度来看当然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是未来地方财政继续恶化,开始削减本就不高的公共福利支出时,罚款等隐形税赋增加时,就不能反过来扮演受害者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最重要的是,涨价去库存几乎掏空了居民的抗风险能力,让大家的决策更加谨慎,经济中钱流动是一个整体,不能全局看待货币流动的问题,就很难看清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长期侵蚀。
现在房地产市场怎么样呢?实地跑了一些地方,可能理解不准确仅供参考,新房增配和改善型是维持房价的关键,即提高房屋标准和居民环境,往往还会送点其他东西,比如车位和物业,且二线城市也逐渐普及了20%首付,这在之前大中型城市不多,现在70城估计多数都在按20%首付,本质还是增加了杠杆应用,同时不清楚统计的时候团购怎么处理?是可以打破备案价的,这个主要发生在部分刚需楼盘,暗降明不降,政策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
二手房70城的数据也很清晰,还是那个问题,你去市场试试水,按照平均1-2%跌幅挂牌有人看房吗?
对于未来的预期,看房企拿地情况、虽然房企也有惯性,比如2021年疫情下还能给地方贡献8.7万亿隐形税,但现在活下去都是问题,两头挤压,一面需求不足要降价,另一方面政策不允许“扰乱市场”,一面土地成本极高,另一面居民收入相比房价极低,这还是公摊美化后的数据。2022拿地少了24%左右,今年上半年破千亿的只有两个,某五个省会城市连100亿都不到,相比于地方上大项目的预算,可谓是入不敷出,不是隐形税少,现在居民也确实没钱,而是有些地方胃口太大了。
最后,过去几年大家缺乏现象力,也不相信市场规律能在我们经济体出现,更寄希望于有形的手可以碾压无形的手,事实证明没什么不可能。至于未来,现在的思维被约束的还是多,要有想象力的,要尊重市场规律,过热之后的出清问题是回避不了的,无非是出清多少,出清多长时间而已。以前不相信房价会跌,现在又有一个考验惯性思维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出清10-20年呢?
编辑于 2023-07-16 09:2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王克丹 - 46 个点赞 👍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至少可以看出三个趋势:
1.总体来说城市越小房价下跌幅度越大,城市越往北房价下跌越大,一线沿海城市相对来说坚挺一点点;
2.从全国范围来看平局房价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处于下降趋势;
3.同一个城市二手房房价下降幅度超过新房,相对来说二手房房价更接近市场价格。
从这三个趋势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的趋势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行情还得继续下滑,其实相比公布价格我更想看到销量情况,量价齐跌的市场行情还是比较好玩的,我说过多次目前的一系列救市政策效果基本上相当于“给癌症患者喂中药”。
发布于 2023-07-15 19:23・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思考的水 - 13 个点赞 👍
房市不可救药,供大于求的局面得用降价的市场规律去解决,越救越糟糕,越叫喊越僵持,越公布多房户越紧张,挂牌抛售越急,供应量更增,价格还得降!
发布于 2023-07-15 20:43・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益品冀悟 - 12 个点赞 👍
央妈最近一份居民调查报告,为本就秘不发丧的楼市,再添一根稻草。我画了张表——
从2021年Q2多空双方的实力趋近起,到2022年Q2空方第一次反转,到今年复苏预期打满的背景下Q2的空方再次反转。
这直接呼应了二手房挂牌量5个月激增25%的逻辑——
看空的多了,挂牌的也就多了。
看多的少了,买房的自然少了。
最近有一个专家就不小心说了实话——
从总量上看,房贷压力应该不大,
从结构上看,存款的和背房贷的不是一拨人。
这往下说下去还得了。
其实经济,就是投机和劳动的平衡,投机的多了,劳动的少了,经济肯定就虚了,虚了靠吃药始终还是虚的。
现在投机的投不动了,劳动的又卷不动了,专家急了。
急有什么用?
现在这几个新闻,明显是债务在挤出真正应该要去用的支出啊。
只要这个挤出存在,现金流就会呈现缩表。
高端一点的几个“专家”,现在正在声嘶力竭的布局“宏观QE”,他们算是把“矛盾”看明白了,把“心思”揣摩明白了,想要赚信息差的钱(有钱人懂,普通人看不懂),把篓子搞大。
但以他们的学术能力肯定也知道,只要有了一次,后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很好奇,宏观最后会怎么选择。
发布于 2023-07-15 18:46・IP 属地新西兰查看全文>>
Jason不跪 - 11 个点赞 👍
这类问题如果放在去年,还有不少人会热烈讨论,现在大家都把题干中的图放大,还有值得讨论的必要吗?
大家仔细看看图中的数据,几乎所有城市都在+-0.3%以内波动,说实话这些顶级“剪刀手”之作,真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
无论一个人是地产看多者还是唱空者,都不太可能相信这么多差异性极大的城市,房产市场如此高度统一的进行“微波震动”。
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一只手在进行管理,虽然他们可以通过价格备案制来控制新房的价格,但是成交量呢?
下面或许才是更真实的数据:
2023年第28周,监测重点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15730套,环比下降48.87%,同比下降31.2%。
下降48.87%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常用的词汇“腰斩”,大抵如此了,换句话说目前新房市场保价不保量。
这个话题存在矛盾性,尤其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保价不保量,像我这种名下不止一套的人是受益者,因为地产价格不崩盘,我和很多有房者的资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
但是目前的氛围会给很多人“怪怪”的感觉,因为大家无论有房还是无房都明白,这种保价策略是在“死撑”,更何况各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是无法控制的,过去某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突破5万会成为全国焦点,现在不破15万套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自己是大城市。
换句话说,目前新房保价不保量的策略,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安全感”,大家都知道这是硬撑出来的,如果政策彻底失效,地产市场底限破了,大家会更惨。
所以更多的人还是期望“实事求是”,如果想要稳住楼市售价,那就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诸如严厉惩治烂尾楼及整条线上渎职的人员,诸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上浮,诸如允许开发商在一定程度内补贴购房者而不被认定为变相降价.......
如果单纯的给各方压力,然后利用令人仰望的手撰写数字,即使是有房者谁会相信这样的新房数据有意义呢?
保价不保量的行为等于告诉大家,未来地产市场必然是有价无市的市场......对地产市场的信心打击更严重。
发布于 2023-07-15 23:16・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2 个点赞 👍
既然称之为商品房,商品的价格本来就是有涨有跌,是波动的。
正常波动吧。这几年的房子,从大涨暴涨,到慢涨微涨,再到现在的微跌,还没出现暴跌腰斩呢。就是一个正常周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不建议政府动不动就救市,真的折腾不起了。
很多地方都说跌了,反正一线城市是分化的,有些区域到现在还在涨,有些区域已经跌回了几年前。这也正常的吧,总不能什么阿猫阿狗都翻倍的涨吧,哪有那么多人接盘。
前几年的涨价去库存,该上车的,不该上车的,能上车的,不能上车的,都一窝蜂的冲进房地产市场。总要有人被套牢不是。
在座的各位,都是“理想”的接盘侠。房价最高、贷款利率最高、还贷时间长、还不敢断供,这样好的韭菜,国之大幸。
不成想,年轻人不上道啊,除了为国接盘,原来还可以选择躺平。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这简直,没天理啊。
生育率随着房价翻番的上涨而暴跌,短短五年时间,新生人口竟然可以减半,这还是国家全面放开二胎和三胎的情况下。五年的时间,其实很短,甚至婚育人口基本上还是那拨人,怎么就突然不生了呢?想不明白,有时候,除了喷高房价,都不知道去喷谁。这五年,除了高房价,也没啥离谱的事发生。
今年新生人口,大概率800万左右了。再折腾房地产,年轻人不婚不育,中年人想生二胎三胎的,犹豫几年也就过去了。没啥窗口期了。80后都是40上下了,他们过了生育窗口期,生育率是真的没救了。
当前的房地产,能慢慢托住,别迅速崩盘,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慢慢消化,利用好这波接盘侠的窗口期,实现经济转型,然后能应付好接下来的老龄化的冲击,国之幸也。
其实,不论是转型也好,改革也好,哪怕是个人成长也好,不摆脱自己的舒适区,都是扯淡。
编辑于 2023-07-15 19:25・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any夏天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后天 - 2 个点赞 👍
一二线城市的新房涨价这个
我在苏州,可以提供一个参考。
苏州目前地价最高的地方还是园区和高新区狮山,这两个地方之前都惜地如金,拍也都是远郊地段不好的地,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神仙地块都出来了,对应的楼盘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换句话说,新房涨价背后,是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刚需退场,改善进场,配合倒挂来保价格和交易量。
发布于 2023-07-16 00:11・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从不毒舌可达鸭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 1 个点赞 👍
首先,我们要知道下销售价格指数的计算方式,根据网站显示,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价格指数,计算方法是: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全面调查,基础数据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基础数据来源于房地产经纪机构上报、相关部门提供和调查员实地采价。
也就是说,基本是按照成交价格来进行计算的,而不是部分网友理解的销售价格就是挂牌价格。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当下,参考新房价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新房有个备案价,你要是突破备案价进行销售,是要被处罚的。今年有两个城市的房企针对备案价发起了挑战,结果都是凄惨。但是二手房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是相对真实的反映楼市的情况的,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购的现在。
所以,文中“6月份,一、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降幅比上月扩大”其实更能反映我国房地产的现状。其实二季度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手房的销售,就呈现了量价齐跌的状态。
在供给方面,根据克而瑞统计,5月份重点30城供应一降再降,仅为2019年~2021年同期的一半,成交环比下挫8%,同比增长22%,绝对量基本回落到2月水平,。
从成交情况来看,5月一线城市成交缩量,环比下滑22%,降幅高于30城平均值。克而瑞报告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前期热度较高的北京、上海、深圳均出现成交转降,北京主要受限于供应,连续两月供求比不足0.5。上海、深圳虽然供应放量,但是受外围区域推盘量占比增加影响,成交表现一般。以上海为例,外郊环和郊环外等外围区域供应占比超65%,也使得5月成交环比下降39%。
五月份的数据环比下降明显,但是事实上,四月份的房屋成交面积,已经很惨淡了:
2023年4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超20%,按照2023年3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4079万平方米计算,今年4月份的成交面积是3263.2万平方米。疫情放开后的金三银四,银四的成交面积,相较2022年的平均水平,只增长了7.5%。
综上,整个二季度,二手房一片愁云惨雾,这也直接影响了新房销售,现在新房主打一个改善住房,大家也发现了,很多一线城市现在新楼盘主推改善型住房概念。如果二手房不好卖,卖不上价,那么改善型的需求就会得到相当大的抑制。
这也是为什么央行等两部门宣布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政策期限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政策说白了就是鼓励金融机构延长房地产企业信贷的还款期限一年,前提是这些信贷是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给房企发放新的融资,假如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两部门推出这项政策,说明房地产公司违约的风险,比市场预期的还要严重。事实上,今年以来,不少大型房地产公司,都开始爆出违约。
恒大地产自不用说了,先是境外债务违约,然后许家印上了失信人名单。然后是河南最大的房企——河南建业正式违约,全面停止境外债务支付:
河南龙头房企建业地产正式违约,全面停止境外债务支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随后,6月11日,国内最大的地产服务商,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内幕消息称,公司未能偿还2023年到期的7.6%优先票据。
而多家房企也因为经营不善,面临退市风险。据中银证券发布于6月2日的研报,当前A股市场共有房企115家,其中12家的股价已经跌至1元附近或以下,8家锁定退市,4家滑向退市边缘。
这8家锁定退市的房企分别为:*ST蓝光、*ST中天、*ST嘉凯、ST美置、ST泰禾、ST粤泰、ST阳光城、*ST宋都。
现在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呈现买方市场,一方面是新房的备案价迟迟没有取消;另一方面,就是很多城市,卖方依然承担二手房交易的个税和契税,很多人忘记了,之前房地产真正下行的时候,二手房的个税契税,可是买方承担的。所以现在买卖双方还在僵持阶段,但是最后僵持不住的,一定是卖方,因为房地产公司亟需回笼资金。
前几天我们学校南京校友聚会,问了下地海学院现在还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同学,知道他所在的某国企房地产公司,已经一年没有拿地了,现在手上没有项目,上班就是划水。他们三年的合同到期了公司不再续签,变相裁员,他是无固定期限服务合同,但是每天也是惴惴不安。房地产公司的窘状,可见一斑。
所以今年计划购房的购房者不妨再等等,购买新房烂尾楼风险极大也就算了,多等一年,总价降个几十万不香么?
发布于 2023-07-15 18:48・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张逸恒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懦弱的人 - 1 个点赞 👍
先说结论:
越涨越买,越跌越卖!
再梳理下重点:
1、一手同比:一手房价同比上涨的是一二线,而三四线及以下继续跌。
2、二手同比:二手房价同比下跌,为什么?挂牌量激增,供严重大于求。
3、一手环比:一手房价环比微小跌,说明楼市需要继续刺激。
4、二手环比:二手房价环比继续下跌,进入一年中最惨淡季节。
全国代表性城市中,6月基本都是下跌,上涨的只有一二线城市的一手房价(与二手房价倒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很简单,一二线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却被压制购买。
看到这,你该知道买哪里的房子了吧!
按照常规来说,7-8月是一年中最淡的楼市季,在当前情况下,出台重磅刺激政策的概率也最高,利率降低、首付降低、限购放松等,往往在此次试探性释放。
事实上,从银行金融系统开始,高层已打预防针了。
发布于 2023-07-15 23:3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高牛探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泉禾丹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erminus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保境安民 - 0 个点赞 👍
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一个问题。
房价跟宏观数据有关,但是支持房价并不只能看宏观。
不同省,不同城市,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同一个区不同的楼盘,甚至同一个楼盘不同楼栋楼层都会影响房价。
你说生育率下降,而生育率下降可能会导致,人口更往大城市集中。因为到时候一些城市只怕连老人都没有了,会沦为鬼城。
你说一大堆房子,人均多少多少。问题是市面上大量老旧住宅,已经失去了流通价值。像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几个区,20年以上的房子有一半以上,有相当一部分都30+了。再过5年10年,这房子就会失去金融价值。
而且这是普遍现象,大多城市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果这几年开发公司不拿地,新开发数量大幅减少,弄不好过3-5年房价还有可能升值。
不过。我并不是推荐非真正的刚需买房。如果你只是出于改善,我是建议至少观望到下半年。如果没有强力政策,估计10-12月新房价格相较现在肯定是有一些波动的。至于投资,如果你是实在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又闲钱太多。可以考虑购买超级改善和豪宅项目,虽然流通率低,但是保值。而刚需盘现在受到二手房的冲击太大了,已经没有搞头了。
发布于 2023-07-15 20:39・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猫大人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三三三栗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盛夏 - 0 个点赞 👍
一直以来多方的底层逻辑支持就是房地产不救可能会崩盘,现在我依然相信不久的将来有80%的概率房价会上涨,因为持平是不可能的,房地产正逐渐脱离不动产范畴而向证券化趋近,资金是有成本的,不升就降,不降既升,深圳“房地产奢侈品化已经失败”,工商和建行公开支援了3万亿给ct,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那如果不救,当恐慌性抛售实际发生时,只有停牌一条路可走了,理想破碎在蛀虫手里,可悲
发布于 2023-07-16 00:5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郑州老张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