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旦辞职了,好像任何人都不认识你了,是真的吗?
- 5 个点赞 👍
《辞职之后》
一旦辞职了,仿佛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曾经那些熟悉的面孔,好像突然间变得陌生起来。在公司时的热络与亲近,随着离职的决定而渐渐消散。
昔日一起奋斗的同事,如今只是偶尔在记忆中闪过的影像。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合作与交流,都好似被封存在了过去的时光里。
走在曾经熟悉的街道,却感觉与周围格格不入。好像所有人都不认识自己了,自己也仿佛变成了一个游离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孤独行者。曾经的职场联系变得如此脆弱,一松手,就消失不见,只留下无尽的感慨与思索。
查看全文>>
故事绘 - 1 个点赞 👍
是这样子的!
原来在公司一起共事,有共同的目标,有聚集的地点,有讨论的话题,所以时间长了,会很熟悉!
一旦离开的公司,没有碰面的地点,没有可讨论的话题,各人有各人的目标,各奔东西。
一句话:万事缘尽了!
缘尽了,不留恋,扭头消失在人群中!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两年前,我效力的公司,跟同事关系还不错。在公司时,跟很多同事都有联系,离开后,从来没有收到了任何一个同事的信息,也未曾交流过。
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也慢慢想明白了:铁打把营盘流水的兵!对军队是这样,对公司也是这样子!
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是管理层还是技术层,都是棋盘上的一个棋子,离开了你,棋照样下,实在不行,重新来!
所以,任何时候,不要把自己个看得太重要,以为离开自己地球不转似的!
曾国藩说:往事不恋!很有道理!
往事,就是过去的事,无法去改变,为什么要留恋呢?
以上,个人想法,供参考!
查看全文>>
黑白鱼 - 1 个点赞 👍
确实是真的,不是说这样就太过现实,只是同行才能一起看风景,不能同行,风景不一样了,很难在产生共情,现在的经历已经不适合讲给过去的同事听,八卦过去一起共同的同事也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有依然联系你的,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在对方眼里是有价值的。
查看全文>>
胡求之 - 0 个点赞 👍
人走茶凉。很多人认识你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当一个人对他人没有价值帮助的时候,他人可能就真的装作不认识了。换位思考一下你就明白了。
查看全文>>
向左还是向右 - 0 个点赞 👍
在现实中其实是真的,现实总是那么残忍,“人走茶凉”其实便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哪怕是昔日被你视为知己的同事,他也许也只是将你视为一个普通的同事,职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十分微妙而复杂,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利”字当头,并不是说职场中没有真情感和真情谊,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利益至上。
查看全文>>
谭海其 - 0 个点赞 👍
这怎么说呢 应该回答接触的客户或者同事不认识你了 还是身边所有人都不认识你了
查看全文>>
香樟树下 - 0 个点赞 👍
关于辞职的问题,较为敏感,但是说辞职后的去向还是要分几种情况来对待。
1.辞职去另谋高就。如果辞职后有更加大的平台,更加高的职位,更加高的收入,那应该还有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认识你。
2.辞职后落魄。辞职后如果没有更好的去处,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不认识你,所谓人走茶凉,跟有的地方退休一样,没有以前风光。
3.如果在职时做人很nice。为什么要加这么一条,我觉得始终还是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不否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但是如果做人做事比较到位的话,到哪里还是会有人时常保持联系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既要认清现实,也要相信真情,祝您成功。
查看全文>>
YYDSolo - 0 个点赞 👍
是真的。人走茶凉嘛,亘古不变的道理。
和珅是何等厉害有权势的人物,当遇到大事情时,朝堂上平时拥着和珅的这些人,齐刷刷的打倒和珅,墙倒众人推的。更何况如果我们是一普通职员,离职后,群聊,微信不刷的一下都给删掉,尤其是平时就看的不顺眼的,谁还惯着谁,各奔东西了。
查看全文>>
锦鲤仲薇 - 0 个点赞 👍
说的难听点,同事之间更像露水情缘,有工作交集的时候可能会很热络,除此之外除非是特别聊得来的那种,才可能长久保持联系,但前提是你自己也得有心维护。任何一种关系都是如此,单方面的认为别人看不上你,可能只是自尊心作祟。
查看全文>>
jennyway - 0 个点赞 👍
完全取决于你在公司事务中担任了何种角色以及你的人缘,管理层和技术大拿还有会有区别对待的,说到底还是看你的社会地位的!你本身的才能足以支撑你的地位的时候,就算你辞职了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人缘特别好的人这种情况也要好一点!
查看全文>>
踯躅前行 - 0 个点赞 👍
80%的同事不会在联系你.哈哈哈
查看全文>>
向往自由 - 0 个点赞 👍
刚开始还会联系 到后来没有交集只会形同陌路
查看全文>>
毕竟我是小敏啊 - 0 个点赞 👍
基本上是
查看全文>>
神马都是浮云 - 0 个点赞 👍
离职,大部分应该不是很愉快。为了少惹麻烦。和离职的人关系很好,可能会让某些人不舒服。
查看全文>>
米酒味的烂香瓜 - 0 个点赞 👍
只要你和同事处的好那就不会存在这种问题,就好比如我上班能吹能干,同事们听到我辞职的时候都是满脸不舍的说你要是走了以后就没人给我们讲笑话了之后上班日子又恢复到枯燥无聊了,当晚我同事们下班立马拉我去点菜说啥都要不醉不归都做好了第二天请不了假就旷工的准备。所以说这玩意我倒是没见过辞职被孤立的情况!
查看全文>>
是风就要自由 - 0 个点赞 👍
在某些情况下,一旦你辞职或离开某个工作岗位,确实可能会发现一些人与你的联系变少了或者关系淡化了。这种情况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工作联系的自然消退:** 在工作中建立的联系有时是出于工作需要或者工作场合的便利,一旦你离开了工作岗位,这些联系可能会自然减少。
2. **社交圈子的改变:** 辞职后,你可能会开始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中活动,这可能会导致原本与工作相关的联系减少,同时也会遇到新的人。
3. **缺乏共同的话题或利益:** 在工作场合建立的关系可能主要基于共同的工作项目或利益。一旦这些共同点消失,有些人可能就不再有太多交集。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在辞职后,与一些同事或朋友之间的联系可能会持续下去,尤其是那些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友谊或跨越工作场合的真正人际关系的情况下。
总的来说,辞职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忘记你。那些真正重视你、与你建立了深厚友谊的人会继续保持联系。
查看全文>>
思维禅师 - 0 个点赞 👍
很扎心,确实,关键自己也会变成这样,爱理不理,我正糟心遇到现在问题,现在工作低就了,前同事混的风声水起的,哎
查看全文>>
少一点强大的扬妈 - 0 个点赞 👍
是的,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人走茶凉”早已经概括了,职场而言,同事就是同事不存在什么朋友关系。
查看全文>>
与你对弈 - 0 个点赞 👍
古话说的:人走茶凉,大部分情况就是你一旦辞职,之前的同事基本上形同陌路
查看全文>>
努力的笨鸟55 - 0 个点赞 👍
如果真的不认识了,说明不值得交,没必要纠结。
查看全文>>
Pife - 0 个点赞 👍
不能一概论之,平时在工作上大家都是普通的同事关系,如果平时私下没有联系,大概率就是这样,你是大机关的公职则是更为明显,所有的事情都有例外。
如果你是在公职单位,家里在当地有着庞大的势力。父母是某单位一把手或者分管财务、人事等重要的岗位就算是你辞职了也会有人和你联系。
还有就是你自身非常优秀,有更好的选择看中你潜力的人还是会和你保持联系。这点在大城市、大机关可能不是很明显,因为平时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优秀的人也多、人员流动也很大,很多人这辈子就只会有着一次碰面的机会。
查看全文>>
嗯哼 - 0 个点赞 👍
人这一生啊,社会关系无非这几类:亲戚关系,学习关系,工作关系............
最靠不住的就是工作关系........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工作而相识,一旦工作关系转变,自然就无从谈起。而学习关系也同样,顶多也就是某个老师还认识你。
查看全文>>
DRAGON - 0 个点赞 👍
是真的
从一个公司离职不管以前关系多好都人走茶凉,尤其是私企。你还没多大用处。大家都去搞其他关系啦。
职场中,因为当下的气场和,就一起走一段。分开了就去找下一个。终究你会发现跟你走的即使换了一个人,但是她还是有你以前同事的影子。在你身边的总是那么一类人。好玄学!
那我来说,我现在的同事跟我上一个工作的姐妹就贼拉像。虽然模样不一样,但是我胆子小小!关系不错啦!
查看全文>>
不一样的名字 - 4526 个点赞 👍
是假的。
我见过太多公司里学雷锋做好事,不革命也请客吃饭的大善人,走了就是走了,就好像他没存在过一样。
我也见过太多在公司里专横跋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架的人,在公司人人骂,出去以后反而以前的对手政敌,没微信的也纷纷加微信,此人门庭若市,客似云来。
为什么?
你在公司的风评,不等于你的力量,而职场就是拿力量说话的地方。
你有一身金钟罩,两手降龙掌,哪怕在职期间你邪的像欧阳锋,也永远不用担心出去了,没人跟你交朋友。
当你们在一个公司的时候,利益分配就是老板扔一块蛋糕,谁手利索谁先拿,谁嘴大谁吃的多,你越有力量,越挨骂,因为你多吃一口,或者分给你的下属,他们和他们的下属就必须少吃一口,不骂你他还把你裱起来上香?
不存在的。
但是你走了,事情就有意思起来,这意味着以后你就去吃别人家的蛋糕了,跟以前同事再无利益纠葛,他们继续恨你,你也不会把以前吃进去的吐出来哪怕一个渣儿。
而你虎口夺食的力量,他们是领教过的,那不如……化干戈为玉帛,万一以后江湖再会,大家一拱手,结个盟,有饭一起恰啊!总比树敌,以后走哪碰面他都从你碗里抢食吃要来的妥帖。
因此,在商言商,职场的核心价值是利益,在职所有风评,都是利益争夺之余的舆论战而已。
老迈的职场选手,都不会因为一时得失把一个人记恨一辈子。
只要这个人有力量,有资源,有手段,那么在职时候未必受欢迎,离职以后老公司的老朋友都拎着点心匣子来拜年。
各大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圈子里,这个情况日常发生,见怪不怪。
反之,就是你说的情况,离职以后没人记得你。
职场很功利,从不嘉奖过得道高僧,也未表彰过大德圣贤。
君不见:
有哪个企业年终奖给乐于助人的同志多发一分钱?
有哪个企业十佳员工颁给天天给群众拿外卖的良人?
有哪个企业提拔干部用道德模范的标准去衡量?
有人说,有,铁定有,我们老板就招来一个新副总,说他人特棒特好!
对不住了小兄弟,这种说辞提拔上去的,一定是老板的自己人。私企高管再给自己嫡系额外好处的时候,尤其这个嫡系没什么特长的时候,都爱用德行来作为升职加薪的理由。
靠这个提拔上去的人,你得格外注意了,见君之面如见老板本人,谨言慎行,懂伐?
所以,回归主题,你说从企业离职没人记得你,说明你再用上述社会道德层面的东西,去审视商业道德。这是个错。
社会上,兴趣圈里,同窗同学中,大家相处一场,临别之际,念念不忘,盼有回响,这是正常思路。
因为把你们这些人链接起来的纽带,无关利益。
职场上,你想,是什么一种关系,让你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天天活在一个屋檐下的?
就是踏马利益!无他!
要不是为了一起混口饭吃,对面一个你连他方言都听不懂的人,一辈子擦肩机会都没有,谈个鸡毛掸子的情分啊!
因此,以利聚者,大都以利而散。你走了,且对他再无利用价值,则这一转身,也许就是一世。
别把个人感情太多代入到职场角色,在一起时,商业互捧,那是人抬人高,你可不能当真了。
别人是奔着奥斯卡小金人去的,你入戏太深本色出演,杀青以后频频回顾……
一顾不解戏中意,再顾沉沦戏中人啊你!
想让职场很多人记得你,对不起,把你的情愫都化为努力,提升前边所说的那些力量去。
则你走后,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大把人划着船逆着滔天洪水追你!
而你此刻拥有选择权,是交内个为人不错的,还是内个能力上佳以后能一起赚钱的,或者是内个长的顺眼打算收了当压寨小白脸的……
你说了算,统统你说了算!
否则,哪怕你离职以后主动联系前同事,你想你说了算?
人家说:你算了。
完。
查看全文>>
虎山行不行 - 2393 个点赞 👍
职场老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具有70%的可信度。
如果你辞职后,高就。就不会出现别人不认识你的情况,而且还有更多的人抢着认识你。
如果你辞职后,无业。那大概率是你最要好的同事也会把你的微信删除,联系方式拉黑。至于其他关系本就一般的同事,那就更不会鸟你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又风风光光的杀回去了,而且还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职位。那些拉黑你的人,立马又会来贴你的屁股,好像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似的。——这不是yy爽文的套路情节,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生态。
——————————
人民日报曾经有一篇很好的推文,叫:《请热爱你的单位》
这篇推文的核心意思就是:任何一个人,失去了平台,啥都不是,所谓的平台,其实就是你所处的单位。
那也有人要说:我是自由职业者,我没有单位!——错了,每一个人只要在用劳动换取生活资源,他就一定有单位。
比如:你是写网文的,你肯定得有平台,平台就是你的单位。你是拍视频的,你也有平台。如果犯了规,这些平台给你封号了,或者封杀了。你无论多牛,也是死路一条。你是摆地摊的,城管局就是你的平台,步行街就是你的平台,城管局把你赶走了,步行街不让你卖了,或者你的位置别别人占了,你也就卖不成了。
——————————
从一定程度上说,平台决定人生也不为过。所以,你一旦辞职,你和平台的依附关系也就结束了。
社会的现实之处就在于:值钱的,是这个平台上的位置,而不是平台上的人。
搞行政的,平台给其职位。人们都会以感情交流为幌子,围绕这个职位去谋求自己的利益。仕途中人围着位置转,其他人本质上也是围着位置转。
搞企业的,平台给其岗位。有了岗位才有地位。有了客户专员的头衔,你才能去拉业务,有了经理的外衣套着,你才能人猫狗样的去开展业务。
行政的交椅几年一轮换,人来人往走马灯,不变的是位置和平台被国家机器赋予的资源分配权。
企业的岗位天天有新人,进进出出如穿梭,不变的是企业已经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业务往来的网络。
人,是持续变动的。平台,是恒定不变的。即使围绕某个事业的其中一部分平台合并了,破产了,但这份事业在,平台继续有效。
社会的现实之处在于:你为平台拼尽全力,当你走的时候,其实你啥都带不走
别总想着跳槽,别总想着把一个平台的资源迁移到另一个平台。
猎头这个职业,就是把一个人从其中一个平台转移到另外一个平台,当然,对于被猎头相中的牛人而言,他们或技术傍身,或光环加身,或能力超群,或人脉广泛。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很牛。因为表面看起来,他们自己虽然以平台为依托,让能力变现。但事实上,他们的特殊能力就是自己稳定的平台,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调用自己的能力开创一个自己的平台。只有当他们有一天,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平台才会坍塌。当他们自己的平台坍塌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一样,啥也不是了。
但对于平凡和普通的大多数,必须得依附平台,自己无法开创自己的平台。其实这类人更惨。因为他们更大概率被平台抛弃,被平台压榨,当他们不堪忍受平台压榨而选择逃离的时候,他们会更惨,因为在他们前面只有两条路:要么进入另外一个平台接受压榨,要么成为物业游民。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无论选哪一条路,他们以前所努力过的平台,所积累过的资源,就全部清零了。
社会的现实之处在于:辞职不是一个生产问题,更像一个哲学问题,因为,每一个辞职者,都将来带一系列不可知的连锁反应。
———————————————————————————
大田十二,职场麻烦应对宝典,成长路上绕坑指南,两性相处和谐之道,农村见闻收录
天天更新,欢迎关注,大量优质回答,欢迎访问主页
—————————————————————————————
查看全文>>
大田十二 - 1941 个点赞 👍
别说你了,毛泽东当年在中央苏区被撸了后,照样“鬼都不上门”。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中央临时政府主席,这是“毛主席”的最早由来。
同年11月27日,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此时此刻,毛泽东的职务还包括:
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总司令是朱德);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军委副主席(后当主席)以及总政治部主任等。
可谓是党政军权都有,位高权重,威望颇高,成为了苏区当时党政军一把手。
后来上海的中央(王明)迁移到江西苏区后,一系列的错误接连发生,毛泽东接连挨整。
1932年10月,召开宁都会议,毛泽东被撤销军权,解除总政委。后面又不断被王明等人整,变成了一个闲人,去了后方。
这个时期持续了2年之久。在毛泽东记忆里挥之不去。
60年代,毛泽东回忆这段经历时还说:“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销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因为说我搞宗派主义,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后来说在武汉见过,但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见过没有谈话吧!”
又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你看,别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就算这样的大人物,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也是人走茶凉的状态。
所有人其实都是很现实很实用的,只会跟对自己有用的人来往,你对别人没用处了,人家为啥还找你?就你自己来说,你会找那些离职的同事吗?你也不会,因为你也很现实。
但是别人不联系你,不鸟你,你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你不是活在别人的记忆和问候里,你只活在自己的现实中,你需要更多努力。
比如毛泽东在“鬼都不上门”的日子里,你知道他在干嘛吗?
他说:
“一九三二年(秋)开始,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通通找了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
人家为什么会成为一代伟人?就是在这种无人问津的灰暗的日子里,也能潜下心来搞学习。
毛泽东说,“后来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在这两年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这两篇哲学著作,是毛选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你辞职了,好像任何人都不认识你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是你,你走自己的路就是了,需要别人在乎什么呢?
发布于 2023-03-27 23:23・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我最帅 - 1562 个点赞 👍
在现代职场上,尤其是在私企之间来回跳的人,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以前,有些人是有混圈子的意识,不管是做技术,还是销售,都会在一个细分的行业内混,就算创业也是在这个行业内,所以会有所谓的一个圈子里的朋友,既是朋友又是人脉。
这也符合很多人对于职场的认知。
但现在的情况正在越来越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工作越来越变得程序化,模块化和标准化,公司不再过度依赖于某个岗位上具体的人,而靠着公司的制度去维持运转,这一点做得越好的公司,就被认为越成功。
这当然和个人在职场上的追求是相违背的,个人都想着要修炼一个“不可替代”的能力。
而实际上,如果人人都有了不可替代的能力,那就是做公司的人最大的失败。
在这个公司与个人的博弈中,我观察到的是,公司基本上占了最多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自己就是格子间里的一个具有标准接口的电池的原因。
这个岗位换谁做都是一样的,公司会尽可能地拿走所有的资源,尽可能避免你掌握“不可替代”的能力。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人们不再执着于经营人脉,因为人脉的作用在降低,当你离开了这个公司,你的人脉价值取决于你的下一个公司的职位,而很多人在换工作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换丢了。
这个换丢了,是一个很模糊,但又很精准的形容,你可以粗糙地理解为职场中的35岁定律,但不仅限于此,有时间我会细细去梳理这个概念。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再热衷于经验职场关系中建立的人脉。
如果说你与一些前同事关系还不错,那纯粹是因为你们本来就有可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公司给你们制造了遇见的机会,这个机会在别的线下聚会,互联网平台也会有,只不过有些人还是不习惯通过新的方式去认识新朋友而已。
查看全文>>
弗兰克扬 - 933 个点赞 👍
啊……这个问题好让人心酸。
知乎上凡是因为彩礼闹崩的问题,都是因为家里条件真差那三五十万的;知乎上凡是问出985211的名声真有那么重要的问题,多半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985211的。
所以问出是不是一旦辞职好像任何人都不认识你了的,大概率,的确是一离职就人走如灯灭的。
原因很简单,香火情讲究的是香火,而不是情。
咱们按照知乎老风格,遇到事情先从简单模型开始讲。
你看我的所在的行业很小众,给要做互联网化电子化的银行做咨询和技术的,金主爸爸就是每个国家那几家十几家能支付起的银行,前几天接触柬埔寨最大的私人银行,他们都表示还是你丫赚钱狠啊,我们刮地皮都赶不上。臭不要脸的竞争对手也就那么几家,搭伙做饭的合作伙伴也就那么几家。
当年刚进这个公司就有大神说过:你刚来,唯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你要在这里待着。
只要你待着,作出一副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样子,别人就不会欺负你少年穷。
这年头,互联网行业,咨询行业,山不转水转的,今天是竞争对手,明天就是合作伙伴;今天是背后捅刀子的合作伙伴,明天说不定就一碗饭里面找饭吃;今天一起赶PPT的同事,明天可能就跳到甲方当爸爸去了。
圈子不大,那混来混去就都是熟面孔,这香火以后随时都能再续前缘,所以离职的时候都是好吃好喝好欢送,这变成了行业共性。
但是盘子一大,那就基本是相忘于江湖了。
回想咱们的大学同学,毕业的时候念念不舍情比金坚,嘴里念着苟富贵勿相忘,现在能遇上的有几个?
但是大盘子里面也有特例,那就是站得高的人。
金字塔里面越往上走,越容易回归到小圈子,我以前经常去各种行业论坛蹭免费的豪华午餐,发现上去讲话的人,虽然代表的都是不同的公司,代表的不同的利益,但是相互之间也都是熟人。
哪怕没见过,也听过;没听过,也共同认识谁谁谁。
这些人虽然也是靠着公司平台起来的,但是已经在圈子里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剥离了公司虽然变得什么都不是,但是别的公司要挖人也只会盯着这些人看。
毕竟行业是死物,公司是共同体,最后还是要一个一个人堆出来的。
这些人的香火旺,自然香火情也就多,辞职了根本不用在乎别人认识不认识,反正猎头早就把门给挤破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非常的好相处,随时给同事带个奶茶请个火锅,离开了瞬间就被遗忘,因为只有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工作的时候特别刁钻,对下属剥削不遗余力,对其他部门的人蹬鼻子上脸,离开之后江湖上还有他的名字,因为有香火。
很多刚进入职场的人看不透这一层,经营关系花去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变成了职场老好人。
很多时候面试的时候,HR都会问一下,你觉得你5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这是HR标准模板,基本都是HR憋得没问题的时候才问的,但是当年设计这个问题的人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5年后你离职的话,你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能带走什么,留下什么,是不是一走就烟消云散了。
奶茶情分穿肠过,不留香火都白做;火锅冒菜味再鲜,一走再无车马喧。
查看全文>>
曹小灵 - 802 个点赞 👍
是真的。
“同事”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关系。
哪怕你付出精力维护,最终得到了一个看上去关系很好,有很多话可以聊的状态。但是一旦离职、调岗,甚至是最简单的,你们在某一个项目上产生了竞争关系,甚至只是发现对方奖金比你多加了1000块钱,都有可能导致你们之间的“友谊”快速破裂。
要么变得“阴阳怪气”,要么直接归于沉寂。
什么是“同事”?
一同做事的人罢了。
包括“同学”、“师生”,“同事”、“舍友”等等,这种关系都属于“被动关系”。
不是你主动选择,而是因为一些原因被迫安排在一起长期相处。主动选择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上天安排。
(关于被动关系的更多具体解释可以看这个回答:高考之后班群为什么没人说话了?)
这种关系里,没有固定的、可持续增长的交集,走散是必然的。
每天在一起的时候,你们可以聊中午吃啥,昨晚熬夜到几点,手头的客户多sb,公司又有啥蠢政策,amanda和tony有啥暧昧小举动。
但是岗位变动,离职跳槽,共同的吐槽点没了,自身遭遇的痛苦和关注点变了,90%的话题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成为陌生人只是时间问题。
朝夕相处和志趣相投是完完全全两件事。
不要幻想离职之后大家还能动不动约饭聊天见面。能够朋友圈友情点赞,一年见一面约个饭,吐槽一下前公司和现老板,就很不容易了。
更多的是毕业即消失,离职就拉黑,或者成为彼此列表里的僵尸粉。
只有真正从被动关系里建立起的主动关系,才有维持下去的可能性。
说简单点,从职场中结识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有共同圈子,有办公室之外的友谊,有额外的感情。
或者再现实一点,有互相利用的价值,有利益关系。
这些人,才有可能在离职后继续“认识”。
一切关系都是需要基础、需要维护的。单纯的同事,和单纯的“认识”没有太大差别,你们没有可以聊的话题,没有可以一起做的事,或者没有一方主动去维系,肯定会成为陌生人。
不论是同事,还是同学,室友,都是一样的。
很正常,坦然接受就好。
我是@二当家李多余,知乎百万赞干货答主,自由撰稿人。持续输出系统的、底层的逻辑思考。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希望可以点赞让我知道。也欢迎收藏、留言、关注
我的更多完整、有用的内容,都在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里。这是全网不到5%的纯原创号之一,只为少部分真正渴望改变的人而写,只分享普通人成长的思考硬货。
目前已经汇集了10w+小伙伴正在一起成长,或许你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其他可能对你有用的内容:
【职业分析类】
领导催活时回复「为什么提前,你活不到下周三了吗」段子的走红反映了哪些问题,上下级之间应该如何沟通?——点赞6000+
如何处理不舒服的同事关系?——点赞2000+
应届生实习两天就被辞退,公司真能在短短两天里看清一个人吗?——点赞1000+
查看全文>>
二当家李多余 - 686 个点赞 👍
关键是,你辞职后,是高升了,还是低走了。
如果你是高升,那么很多人会夹道相送,见人都吹牛说你们曾经共事过,颇有我祖上也阔过的架势。
如果你是得罪了大佬而避走他乡,那有几个人会来理你?
对你避之不及,如畏猛虎,纷纷跟你划清界线。
尤其是微信圈,大家都还在,都认识。
你发个圈,他们都不敢来点赞,因为怕被大佬看到了,以为你们有一腿,以至于被穿小鞋。
……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这句话在职场上一样管用。
你牛逼,走到哪里,都是高朋满座。
你落魄,走到哪里,都是形影相吊。
查看全文>>
简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