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职场上,尤其是在私企之间来回跳的人,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以前,有些人是有混圈子的意识,不管是做技术,还是销售,都会在一个细分的行业内混,就算创业也是在这个行业内,所以会有所谓的一个圈子里的朋友,既是朋友又是人脉。
这也符合很多人对于职场的认知。
但现在的情况正在越来越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工作越来越变得程序化,模块化和标准化,公司不再过度依赖于某个岗位上具体的人,而靠着公司的制度去维持运转,这一点做得越好的公司,就被认为越成功。
这当然和个人在职场上的追求是相违背的,个人都想着要修炼一个“不可替代”的能力。
而实际上,如果人人都有了不可替代的能力,那就是做公司的人最大的失败。
在这个公司与个人的博弈中,我观察到的是,公司基本上占了最多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自己就是格子间里的一个具有标准接口的电池的原因。
这个岗位换谁做都是一样的,公司会尽可能地拿走所有的资源,尽可能避免你掌握“不可替代”的能力。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人们不再执着于经营人脉,因为人脉的作用在降低,当你离开了这个公司,你的人脉价值取决于你的下一个公司的职位,而很多人在换工作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换丢了。

这个换丢了,是一个很模糊,但又很精准的形容,你可以粗糙地理解为职场中的35岁定律,但不仅限于此,有时间我会细细去梳理这个概念。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再热衷于经验职场关系中建立的人脉。
如果说你与一些前同事关系还不错,那纯粹是因为你们本来就有可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公司给你们制造了遇见的机会,这个机会在别的线下聚会,互联网平台也会有,只不过有些人还是不习惯通过新的方式去认识新朋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