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理解9月15日正式实施的《租房租赁条例》?
- 1782 个点赞 👍
✍️总结一句话人话概括:
zf真正想干的不是帮租户找便宜房,也不是给房东更好收入,而是:建立一个可控、透明、规范的租赁市场,作为高房价压力下的补位方案,同时为治理、税收、维稳服务。
以上是我把全文喂给AI最后的总结。
治理+维稳的权重在未来不会比税收小。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不知是我才是我 - 1739 个点赞 👍
乎友们可别在那扯什么KK大神了。
那篇神文兄弟也看了。
KK大神再能耐,也没预料到年轻人真的敢不结婚,不生娃。
我都不提疫情,这种东西没人能预料到。你不能要求KK大神预料到,那真是太强人所难了。
但高房价把生育率砸崩了,同时也把经济砸崩了,疫情再这么一搅,经济更难了。
婚都不结了,也不生娃了,那么对房的需求,必定也是断崖式下跌。
KK大神的神作,19年之后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忍者枭 - 1311 个点赞 👍
这是住房租赁的供给侧改革。
是从“卖地抽成”到“租房征税”,地方终于找到了后房地产时代的财政扩张。
个人付出的租金会变多,房东收到的租金会变少。
7月21日,存量房的租赁去产能,开始了。
对,就是《住房租赁条例》。
9月15日,就条例落地之日,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一场彻底的供给侧革命。这场以“规范”为名的改革,实则是地产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向。
在我看来,条例的根本,是新市民的“居住平权”与地方财政的“税源换轨”。
条例开宗明义:“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这绝非简单的民生口号,而是为超3亿新市民争夺城市生存空间的制度性突围。租赁权从“二等居住凭证”升格为“城市入场券”,实则是用政策杠杆打破阶层固化。
更深层意图,藏在合同备案制度中,表面为信息透明化,实则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租赁数据库。当土地财政日渐枯竭,租赁税费成为填补地方金库的新血源。实名备案的每一份合同,都是地方财政的税基坐标。
从“卖地抽成”到“租房征税”,地方终于找到了后房地产时代的财政扩张。
不仅如此,条例句句直指群租房清剿,为保障房铺路的。
“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当违规隔断房被拆除,车库窝棚遭查封,数百万租赁需求将如洪水般冲向保障房体系。
短期看,房东们似乎坐收红利。条例第五条鼓励居民释放自有房源,个人房东突然成了政策宠儿。但也鼓励“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
存量改造的闸门已被打开,长租公寓和安居工程,迎来春天。
我们都知道,出政策很简单,落地政策很难。但这次政策显然有高人相助,通过对中介渠道的连坐,要倒逼房东改革。
中介行业,不得发布未经考究的假房源,不得帮助租赁违法违规的群租房,不得代收租金,等等。
还要求中介进行合同备案。
违规罚款最少2万,最高50万,还要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照。
这种“连坐式”监管,直接掐断群租房的流通命脉。
还有资金监管账户制度:租金必须通过专用账户流转,彻底终结“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金融把戏。
要知道,二房东要想从市场盈利,基本都面临“违规拆改、偷面积群租”的情况。因此,条例一出,完成从群租房向“长租公寓”转型的二房东会获得供给侧改革的公里,而还在传统群租房倒腾的二房东,百分百要退出市场。
当地方掌控租金监测权、资金监管权、合同备案权,租赁市场已成为新的财税机器。既为新市民提供栖身之所,更为地方政府开辟后地产时代的税基。
很多人担心决心问题?看看执行时间是9月15日,和签发时间7月16日,刚刚好2个月。完全不给市场反映和整改的时间。
选择9月15日绝非偶然。“十四五”收官之年强推新规,说明顶层设计的急迫。在保障房建设滞后、商办库存高企的背景下,每拖延一日都是对改革红利的挥霍。
这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存量房市场的彻底洗牌:拆掉群租房的床铺,只为在保障房里为新市民安放一张合规的床;掐断中介的灰色通道,实则为地方财政铺设新税轨。
我们即将见证的,不仅是条例的落地,更是住房制度的历史性转折。这场变革的真正变数,或许不在条例本身,而在于当租赁税成为地方财政支柱时,整个地产市场将驶向何方。
租售比,或将成为地产估值的核心尺度。
更快阅读,关注公众号:太子相国
查看全文>>
凯文团长 - 12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桦 - 1119 个点赞 👍
- 把不合理,不合法的租房清掉,把年轻人赶出合租房,隔断房,扩大需求
- 租房市场联网,了解租房市场,为之后收购老破小改造成长租房做准备,进行市场调研
- 对整个市场进行规范化,为收房产税做准备
影响就是,房价要加速下跌,因为向外租房要交税了,不租房持有大量房产也要交税
常规成本=物业费+(北方供暖费)
未来成本=物业费+房产税+(北方供暖费)
要维持以前的收益率,要不提高房租,要不降低房价
但是很可能是降低房价同时提高一点房租,因为年轻人被赶出来了,所以提高了需求,同时因为持有房产的成本提高了,所以卖房的人也增多了
对年轻人是利好,对持有大量现房的人是利空
以前200万卖的房,未来50万就能买得起,500万的房,150万可能就卖
绳套是一点点收紧的,会给聪明人逃离的机会
另外一个,就是再让有能力还款的人再还几年,处于一种断供失去房子,不断供还能保留房子的状态。如果现在就出房产税,那么房价暴跌,1000万的房卖200万,那么断供的人就太多了,整个经济就崩了
如果再过五年,还持有大量房产,那都是头铁的,上个时代的老家伙,在房产上发家但是不知道怎么运行的还不学无术的,不愿意接触新事物,把财富还给社会也挺好的
但是房产税还要一些年,但是一定会出,因为地方没有收入来源了
美国地方政府的70%的收入来源于房地产税
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房地产一样,贯穿从铁矿石等原材料开始到下游服务业装修,中介的所有产业
查看全文>>
伍子胥 - 9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糖衣药丸 - 778 个点赞 👍
打工人兜里多个百八十块,立即执行。
各位打工人有享不完的福,好日子还在后头。
本来月租1000,房东加50税钱。变成1050。不要小看这几十块,体量巨大。还有这是一方面,其实方方面面都开始征税了。比如个体户,比如电商税……这两个之前减免的时候零售10块的东西,有2-4.5(20%-45%)的毛利即可覆盖开销还有盈余。而据我了解的一些企业零售品,成本10块的东西要卖到10(1000%)多倍才能覆盖所有开销和一点点盈余。
未来可能物价会连续上涨,小微个体逐渐减小,既通胀又通缩。
其实维持低工资也是这样,……。企业自然会降本增效。
未来钱在不够用,2500启正个税也不是不可能。(有人说不可能,我告诉9000亿三公的时候你们还小,也可能还没出生。)
这个回答下面的准购房者们失心疯了吧?这说的是房价的问题吗?
查看全文>>
断西风 - 67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O4aRpl - 6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喵了个咪 - 5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ydraslayer - 46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xiaofeidawang - 3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关心自己无视他人 - 319 个点赞 👍
你们知道个卵。
我刚来上海,住过青旅,就一个床位,收我九百多元一个月,一个房间塞了最低4-8个人,上下铺。
除了小厨房实在没办法塞上下铺。
小阳台,也放了一到两张上下铺。
结果没素质的苟东西,用力开门,关门,到楼道抽烟,严重扰民。
扰民的结果就是正常的居民去报警,辅警来了之后拆床,警告你不要在这里住了。
那一年,我过生日那天,不光什么都没有,还是打地铺睡的觉,还要小心蟑螂飞嘴里。
但凡懂点事,但凡老实点,也不可能被辅警来回拆床,被来回撵。
而且当时住的青旅,夏天,白天不允许开空调,晚上开空调我们额外交的空调费,30一天,额外算空调费自己想吧。
30已经很便宜了,还有50一天的,和6-8个人住,就在青浦,我后面两天不住了,不给我退钱。
自己算一个房间能赚多少。
后来有了点钱,跑到郊区租房了,算了一下也是四五十一天。
也会被当地派出所登记。
后来隔了好几年,疫情,我靠,市中心群住青旅竟然还有,塞了一堆人,一个感染几十号人团灭。
而且住青旅里不允许开火,怕火灾,就是说你连饭都没办法自己做,那几个月里面住的人没被逼死真是运气。
你要搞明白底层逻辑:一定是不断赚钱,这群人才会不断去干。
扰民都是次要的。一个是流动人口不登记,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罪犯;另一个确实容易发生火灾,烧死几十人不是闹着玩的,这也是为什么群住青旅不允许开明火,甚至用电都会限制。
同样,你租房,只要不是两个人住一个人房间,只要不作死扰民,没搞出火灾水灾,大部分基层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以为他们愿意加班么。
同样,就是会有没素质找死的人,连累其他人。
装死低调一点,不要搞事情,不好吗。
有一群苟东西就是不行。
自己作死就算了,还要连累别人。
查看全文>>
nywy - 295 个点赞 👍
我想了七天七夜也没想通
人家自己花钱买的房子,就算不住人,但既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又不消耗什么资源,也按月交了水电燃气物业费。也就是说,国家和政府并没有给这个房子付出什么,房子也没给国家和政府添麻烦,怎么就要交空置税呢?
这从道理上说不通啊
如果是按某些人的逻辑,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那存款和家里的现金,金条甚至多买了几个手机电脑都也应该要收“空置税”
我这么一比喻,大家应该就理解空置税多么不合理了吧
查看全文>>
梵天丸 - 2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网文吃瓜 - 28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李慕林 - 2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以物喜 - 20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缪斯怪兽 - 14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孔明粉丝一枚 - 143 个点赞 👍
我打个赌吧,一地鸡毛是可预见的结果。你再改租房的还不是房客,房客租厕所是因为尿频。
就赌北京在明年9月15,事实上停止执行。这样方便,免的扯不清。输了就发红包
先评论的10个吧,多了麻烦
查看全文>>
Ratio - 125 个点赞 👍
介个,俺看前面很多回答说是这意味着土地财政转型,未来以租金为主了?
这不是胡扯吗,就算那帮人有这个想法,也根本没市场空间来操作。
原因很简单,我国租住比例高的就那几个一线/准一线城市,以经济还凑合的山东为例——
绝大多数地区,租户占比都不到20%。这些地区靠房屋租金来替代卖地收入显然是不现实的。
只有年轻人口大量流入的城市,才有旺盛的租房需求。而年轻人口大量流入的城市,
一来数量极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个;
二来这些一线/准一线城市缺钱吗?他们是全国最不缺钱的地方了。
三来一线与准一线城市早就开始鼓励园区和大型企业修建宿舍,比如京东在2023年五四,京东又整了个大活,开始建设京东青年城项目。由4000套员工公寓组成,并且配套幼儿园、电影院、篮球馆、游泳馆、商业街等。租金是周边房租的一半。
小米那个1999的公寓不是今年也建好了吗?
北京等城市也已经给“商改租”开了口子,鼓励统筹利用产业园区工业项目配套用地筹建宿舍型、公寓型保租房,配套用地面积占比上限从7%提升至15%。
一线/准一线城市早就把建立宿舍和公寓的蛋糕交给大企业与大园区了,对这些城市来说,吸引企业过来比拉人来租房有价值的多。
————————
所以就是大多数城市没几个人租房,少数租房人多的城市根本看不上这点租金。
你说用租金替代土地财政,哪怕在理论上有一点可能性吗?
查看全文>>
飞跃本屯 - 1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哟哟切 - 1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橙子 - 97 个点赞 👍
最重要的作用是两条:
一是通过公布租金水平,在近期提供房价锚定物;
二是地方国资平台进场,在长期以“非改租”盘活资产。
现在楼市的问题就在于不确定性太大,房东觉得应该稳或者应该涨,购房者觉得应该继续降,双方达不成共识就不利于成交走量,而我们都知道缩量下跌并不是底部信号。
有人说,可以根据租售比确定合理价格。但问题就在于,许多空置房并没有经历出租过程,房东对租金水平并不清楚。退一步讲,即使房东明白租金水平,在权衡时也会主要参考入手价、利息成本乃至装修成本,而不是租金水平与租售比。
当然中介群体实际上是在以租售比的角度衡量的,为了促进成交,他们会对房东说:想快速成交就要“低于市场价”或者“比别人低”(实际上能成交的价格才是市场价,“比别人低”的本质原因是片区成交量有限,降价才能进入排名前几的成交区间)。
我先前的回答介绍过交易成本在搜索、比较、协商和争议等环节的体现。
实际上《住房租赁条例》的关键就在于,各类限制性条款把“出租房”变得更加标准化,并且通过公布地区租金水平使比较与协商环节更加简便。这样就会引导所有人以租售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把公布的租金水平作为房价锚定——有正常思维的房东就不会再过于坚持成本支出的逻辑,购房者也不会再期待房价无限制下跌,如此更有利于促成成交,起到在近期促成二手房市场“止跌回稳”的效果。
——但在这之前,存量房因拆迁预期的增值部分(为什么?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可参考我的其他回答),和房东群体长期以来坚持的成本支出逻辑下的多付出的成本,会全部损失。也就是说,出现“稳”的前提,是先要“跌”到位。
有人说公布租金水平是为房产税提供标准,其实租金对房产税的作用是间接的,因为房产税锚定的必然是评估价,而租金水平并不能直接决定评估价,而是通过租金稳定——房屋售价相对稳定(计入折旧)——评估价基本稳定的逻辑间接影响评估价。
而且这《住房租赁条例》其实并不有利于个人房东出租。其中的第五条明确企业可以把非住房建筑改为租赁房,很多人还在分析目前的群租房平台企业,认为隔断房又被允许了。
实际上这一条服务的是持有较多闲置商业办公(前些年的各类产业园)、闲置厂房(前些年的工业上楼)的地方国资平台。这些资产因种种原因长期闲置,按原功能盘活困难,现在又严控国有资产流失,所以新的思路就是非改住,通过改造为租赁住房进行再盘活。
因为这些资产拿地时就没有付出多少成本,甚至按一些当时的鼓励政策(各类产业园、工业上楼)可以做到零成本拿地,所以改造为租赁住房后,地方国资平台的综合成本比个人房东与群租房平台企业要低得多。而且这次就是冲着资产盘活、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去的,所以相关结果其实比较容易预测——地方国资平台会多一个细水长流的稳定收入来源。
还是那个结论:
不同于过去单一倚仗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模式,将来地方就是三条腿走路:一是明确针对头部改善群体的“好房子”带来土地出让金,二是国资平台公司的租赁住房收入,三是针对存量住房的房产税——这就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内涵。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古都闲云 - 96 个点赞 👍
应该是政府准备下场做房东/二手房东。
卖房子卖不到多少的了,除非城市提质,比如说大城市拆城中村。
很多二线以及以下的城市没有建房子的必要了。
所以要针对存量房搞钱。
房产税还远着(房产税从来不是技术问题)。
既然不买房子了,那你们总得租房子吧?租金政府来收。
不过具体要看执行。
可能是对房租进行收税,又可能是打击二手房东(需要某些资质才能承包收租)。
规范化总要点成本的嘛,无非这个成本到时候谁来出。
查看全文>>
梁生 - 70 个点赞 👍
一般来说,影响官员利益的政策很难落实,增加官员利益的政策会很快落实。不信你看证据:
1.公务员不加班,所以劳动法落不落实没人管。
2.当官的都有房,房价上涨没人管,房价一跌各种手段限制,限制不住了控制舆论秘不发丧。
3.房产税,当官的都有房,所以落实不了
4.房租税,当官的都不租房。并且,税收多半也是给当官的发工资。所以,房租税会很快落实。
9月出台租房税收条例,10月就有第一批人交房租税,同时全国房租上涨。
等回旋镖。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张科 - 5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安然 - 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白羽幸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据说他姓feng - 39 个点赞 👍
我完全可以理解写条例的人把条例写得很规范,毕竟他也不可能写得不规范。
但是。。。。。我大概看了一下
这个第七条和第十一条的部分内容。
禁止单独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
租赁住房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应当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
不得任意弃置垃圾、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者产生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公共通道、高空抛物或者实施其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等。。。
如果这个条例仅作为一个挂在墙上的规章这么写无可厚非,毕竟我不能说这些规定是错的,是不好的,相反他们很好,我强烈要求我自己的小区按照此标准对住户强制执行。
但如果作为一个要严格落地的制度。
那么群租房,城中村,甚至是部分低端老旧小区的房屋租赁市场应该是被判了死刑。
要满足上述这些规定的要求,租金至少翻倍。
如果我的认知没有出问题,中国每一个大城市应该都有数以万计的靠以上方式居住的人。
我相信落地这个政策,配套方案一定是让他们的收入对应增长填补多出来的房租。而不是赶出城市或者强制其额外挤压资金租房
。。。。
对吧
查看全文>>
e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