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面包这么硬而无味,欧洲人仍然把他们当主食呢,面包的配食又是什么?
- 688 个点赞 👍
凡是以小麦为主食粮食的文明都必然存在一种食物:面饼蘸汤。
面饼,将磨碎的小麦粉以各种方式弄熟,如果发酵了烤熟就是面包,如果没发酵烤熟就是烤饼(烧饼),如果发酵了蒸熟就是馒头,如果没发酵蒸熟——好像我一时想不到这是什么(对了,这是古斯古斯)。
反正这种面团子,作为人们的主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储存问题,二是储存之后的再食用问题。
对于第一点,要知道,古代燃料是很稀缺的,烤一个面团子开一次火,显然不如一下子烤很多省燃料,对热量的利用率高,甚至一个村只有一个烤炉,那么大家一次烤很多面包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烤多了,如何储存呢?如果水分过多,很显然就容易发霉,人吃了发霉的东西就容易生病,嘎掉。
那么,一种方便储存的,容易脱水的配方就是必需的,这就是广大西方硬面包存在的基本逻辑。
与之同样的逻辑,是中国北方的戗面馒头,如果你有在冬季的北方生活的经历,就知道馒头放一天的硬度和硬面包差不了多少,你直接咬也是会磕掉牙的。
那么,这个硬嘎达,你保存是保存了,下次怎么吃呢?
中国的馒头要复蒸,叫“熥”,就是烧开水再蒸一下;而西方的面包本来也可以复烤,即蘸水重新放入烤炉烤一下,但本来就为了节省燃料,怎么还要再烧一次炉子呢?
注意,中国的“熥馒头”其实与北方常见的火炕是配套的,因为冬天火炕永远在加热,热量是有剩余的,你不用白不用。而在夏天,大部分人照样吃冷馒头,冷窝头。
所以,配汤就成为了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一个硬面包,放进汤里,吸收了水分,既有了滋味,又软化了,一吃一喝,多是一件美事啊!
这种传统最早从古埃及、古希腊就有了,古希腊的一种常见吃饭方法就是面包挖个洞去盛汤,这样汤喝完了,面包也软了,直接就可以吃了。
更简单的一种方法,把硬面包锯成小块,泡在热汤里,类似于泡馍。
所以,欧洲面包的主要调味不是无味,而是咸味,加之酵母,天然就有一股酸味,这就是传统黑面包的自然味道。
而这个味道,与西方的山羊奶酪、咸肉、火腿等重口味食物是绝配,它们都是可以长期储存且无需再次加工的食物。
当然,随着近代小麦的大量种植,小麦白面粉变得易于获得,大量白面包出现,比如法棍——这种酥脆咸香的白面包,本身就是一种对口粮口感的巨大改善,于是西方人现在的主要主食就变成了白面包(以法棍为主)的各种变体:它们质地比黑面包软,重量较轻,又因为储存条件的改善不需要那么扎实,而充满了孔洞,这样就没有那么硬了。
这种刚出炉的面包,直接吃也是非常好吃的,作为主食,配合各种肉类、汤类都很适合,因为丰富的孔洞可以吸收汤汁,而咸香的口感又十分解腻。
与之相似的,是中东的各种无发酵面饼,比如馕的各种变体,这是面食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而为什么现在说起欧包就是那种“酸面包”呢?这与现代人宣扬的“健康饮食”有一定关系,本来人们宁可吃细粮也不会吃粗粮,有白面包是绝对不吃黑面包的,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全麦面包和谷物面包以及酸面包可能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帮助,于是粗粮又成为了人们的最爱,那么,融合了全麦、谷物和过度发酵的黑面包又一次回到了餐桌上,当然,这和古代的黑面包差别已经很大了——至少没有锯末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LosAngelic Reeds - 104 个点赞 👍
好像在知乎上看到过,主食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味,因为只有无味你才能顿顿吃下去。
我对这个观点深以为然,哪怕主食是最喜欢的味道,顿顿吃、天天吃,一个月下来我估计就受不了了。
查看全文>>
饕餮 - 4 个点赞 👍
冷知识,其实日本也把面包当主食。
日本人这么爱吃面食,可就没有馒头的存在。导致我每次回国就报复性吃喝,日本有特殊的主食面包叫「食パン」,食那他们吃面包配什么呢?
我是 一只生活在东京的北京小黑喵。咱们一起钻进日本瞧瞧咋回事?
面包是明治时期从西方引进的,最早是军粮,后来在战后逐渐普及。尤其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昭和时代以后),西式早餐、洋食文化大行其道,面包开始走进日本寻常人家。
为啥把面包当主食?因为日本人觉得,相比要煮饭、做味噌汤,面包加牛奶或咖啡就可以解决一顿早餐,对上班族、学生党非常友好。而且日本的面包种类太丰富了,从甜口(あんパン、メロンパン)到咸口(咖喱面包、香肠面包、烧きそばパン)应有尽有,吃不腻。日本面包通常配什么吃呢?这就要说到日本学校营养午餐(給食)也经常搭配面包。一般是:餐包 + 主菜(比如炸鱼)+ 汤品 + 牛奶。在这里面包就是米饭一样主食的存在。
而且很多日本人小时候就是这样习惯了面包当饭吃。
另外日本人喜欢把面包和汤一起配着吃,这种汤和咱们的汤不一样,也不是日本的味增汤,而是指的是奶油口味的西式汤。这种吃法也和欧洲类似。另外也能看到面包和各种配菜一起卖的组合(比如鸡蛋沙拉三明治、照烧鸡肉三明治),甚至是里面放咖喱,面包在日本完全是主食定位。
日本人吃面包已经非常“本地化”+“日常化”了,不仅仅是西化饮食的延伸,更是生活节奏下的一种选择。如果你走进日本人家、公司、学校的早餐现场,发现桌上一排面包,是完全正常的事。
我是 生活在东京的北京喵,关注我一起独特视角「喵眼看世界」。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张艾菲 - 1 个点赞 👍
唯一的原因就是传统使然。
欧洲饮食史稍微了解一下。
基本上把以上两个视频看完也就知道欧洲面包的今世前身和一个正常欧洲人是怎么吃面包的了。
我这里主要是强调一下,我们日常吃的各种面包、甜面包还有软欧包基本上都是日本和台湾人发明的。
这是正经东亚食物不是欧美食物!
东亚人真的重新发明了面包。大概欧洲和美国还能吃的面包只有吐司(这玩意估计我们日常吃的松软吐司也是日本人改良的)、布里欧修汉堡坯、可颂了。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比方说葡式蛋挞,就是一位在香港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史斗(Andrew Stow)在澳门发明的。这玩意英国没有,葡萄牙也没有,香港(现在是澳门传过去的)也没有。虽然发明人是欧洲人但绝对是澳门正经本土食物。
下面我再重点分析一下欧包为什么难吃。
欧包难吃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的问题。综合起来就是面包的老化问题。基本上几度到十几度室温下一个晚上面包就老化到难吃,加上高蛋白质加持下,内部结构很韧,外壳干硬就变成可以砸核桃的欧包了。
中国人常吃的馒头一样也有淀粉老化问题,但面粉筋性低,内部结构松软,放长时间也没有难啃,一般人也会蒸热再吃,所以老化问题没有欧包那么明显。
欧包该怎么吃?作为饮食大国,欧包如果好吃肯定会大面积普及,毕竟传统欧包只有四样食材:水、面粉、酵母、盐。是非常健康的,远比我们能买到的吐司、甜面包、软欧包和汉堡坯健康的多。
阻碍欧包在中国推广的唯一障碍就是难吃。如果你碰见有人说欧包好吃,要么这人有钱可以买到出炉几个小时之内的新鲜面包,要么就是被洗脑了。
我只能说买到的欧包尽快密封冷冻起来,吃的时候喷水用180℃烤5min。可以有八九成的新鲜面包口感。
但是我的方法不能改变高筋面粉本身带来的特性。面包内部结构太韧了,吃的时候我真的青筋出来了。如果你喜欢另当别论。我吃得累,我父母牙口不行吃不了。
欧包不好吃我们该做什么?
所以我在反复做了几次欧包后意识到问题的本质:高筋面粉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欧包的口感,我又不想加入大量黄油改善口感,因为黄油热量爆炸!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在我吃过法棍就要意识到,不管我们做什么只用四样食材只能做出和法棍差不多的玩意。我也是被网上做欧包的视频洗脑了。
然后我把目光转向了中餐,想看看中餐有没有差不多的食物。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确实有。我小时候经常吃的剁馍不就是中式烤面包吗?然后我就在网上搜什么剁馍、火烧馍、烧饼之类。还真被我找到了一个配方:朱厘米大师的葱香大饼,基本上就是加了葱和五香粉的剁馍。我稍微改了一下,去掉葱花和五香粉就行了。
目前这个配方非常受家里人欢迎,基本就是水分多一点的烤馒头。外脆内瓤软,还真的不容易老化。绝对比欧包好吃百倍。而且没有烤箱也能做。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选个麦香味突出的面粉。这样才能好吃。
最后的最后,我再次强调,日常我们能买到的面包都是日本和台湾人发明的面包。这是正经东亚食物!没有比这更正经的东亚食物。
欧美人要么吃汉堡坯要么吃可颂要么就只能吃又干又硬可以砸核桃的欧包了。
欧包不好吃就要改,学学日本人,不好吃就要认,改好吃不就完了。千万别给自己洗脑。
查看全文>>
高达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硅基生物 - 0 个点赞 👍
人在惠州,刚刚干完一份炒米粉,看到这个问题,冒昧来答一波。
1、法棍面包。至少有两种,一种软的,一种脆的。什么都不要就好吃,加橄榄油蒜泥烤的也好吃。有家叫Paul的店用来夹三文治。
2、面包圈。克拉克夫面包圈有盐、香草籽的。
3、黑面包。外壳硬而内松软。放一两天变成面包干,坚硬,可泡汤吃。
4、意大利面包的一种,吃牛排前上一盘,切片,沾橄榄油和盐粒。如果面包内软外脆,肉眼牛排也应是佳品。
5、小圆包、小椭圆包,出炉趁热吃松脆可口。冷了夹奶酪也不错。
6、短棍包,通常切开做三文治,火鸡肉、奶酪、金枪鱼皆可。
7、各种面包切片。配汤,但我喜欢面包机烤黄抹黄油。煎蛋、鹰嘴豆、煎培根也常见。
8、碱水面包。我不大爱吃。
9、面包配西班牙火腿,需冷面包。火腿买当地人火腿店里贵一点的就行,有粗橡实粒的。
10、面包配奶酪、果酱、酸奶,通常冷的为佳。例外是夹奶酪煎/烤,半融奶酪脆面包很好吃。
11、白面包配牛肉饼、洋葱等,也就是汉堡。麦当劳全麦早餐猪柳蛋套餐就不错。汉堡面包也有其他类型,塞尔维亚做汉堡的白面包像大饼,也有地方汉堡面包烤成酥皮,搭配的肉饼比双层安格斯还厚。
12、乌克兰腌猪油配面包极佳。
13、腌黄瓜、海鱼罐头、腌三文鱼片、鱼子酱,都能搭配面包。热菜烤猪排、肘子、羊肉、烤鸡搭配面包也不违和。
14、德国夹热狗的面包,我觉得是面包中比较不好吃的。
16、kabab不用大饼就用面包,鸡肉是原状,牛羊肉是打碎加料的。
综上,欧洲人吃的是粗燥一点,但味觉其实是可以适应环境的。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欧洲人吃各种面包是什么滋味,我只知道自己的。
我觉得大多数都还行。
查看全文>>
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