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高中设置「学霸就餐区」,学校回应称这是对每次月考优秀同学的奖励,如何看待这一奖励方式?
12月16日,有网友发文曝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引起热议。 相关图片显示,食堂的一部分区域,桌子上摆上了“学霸就餐区”的标志。另一张图片显示,...
- 300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坐在专属的区域、有标识身份的牌子将这部分人与其他人区隔开来,即便只是在每次月考时进行种族隔离式的集体进餐,其仪式性和政治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就是给学生制造一种幻觉,好像做题成绩能直接兑换不同等级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达到分化学生、促进竞争的效果。日后如果这些学生经历不顺,也不会厌恶人踩人的模式本身,只会以“我是个优越的精英,不好的事怎么能落到我头上”的姿态抱怨,那就达到了长远的效果。至于他们离开中学后由于兑换幻觉破灭直接堕落、一蹶不振,也不会有人关心。
见到只是每月搞一次就高呼什么“新闻学”,把学校的措施看成纯良的奖励和餐补,这种人才是他自己所说的新闻学。不要低估进餐行为的文化意义,人类学在涉及一个族群时会很关注其进餐模式,有区分的专属进餐和集体发的餐补绝对是两回事:
“人类的食物偏好位于其自我界定的核心地带:在人们看来,那些吃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食物或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吃类似食物的人,往往与自己有着天壤之别,甚至更为低等。”“(在昆布须曼人中)这次分到肉的人将来同样也要分享他弄到的肉作为回报,人们被维系在一个有共同义务的网络中。即使存在饥饿,也是被共同分担的,贫富间没有截然之分,个体不是独自一人……吃独食以及不与他人分享食物的想法,对于昆布须曼人来说简直是骇人听闻,这会让他们尖叫并发出不安的笑声,他们会说,狮子可以那么干,但人不可以。”“分成小份的肉被快速传递开来,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一迅速的分配过程,并非出于随心所欲或是乐善好施的侠义精神,实际上表明了昆布须曼人游群的内部组织,亲属关系,以及性别、年龄和社会角色的界别。于是,在每一个吃肉的场合中,便自然地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身份,他是如何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以及他们相互间的义务。”
这个学校搞出此种措施,就是在传达:做题成绩好的人是更优秀的,优秀者有资格形成一个封闭团体坐在专属区域享受好的食物,其他人则没这个资格。此种政治意义对学生未来道路的规定是:以后你们看到一些优越者在封闭圈层里享用特殊的好东西时,要觉得很合理,要觉得他们是凭努力配得的,而你们则没这个资格。
“成绩好给点正反馈奖励不应该吗?”中学里很反常或者说最正常的一点就是,正反馈奖励被理所当然地给予干掉最多竞争对手的人,而不是为集体付出最多的人,那些学霸精英圈层从来就不缺通过分数人踩人获得的正反馈奖励,失利者也从来不缺相应的负反馈,这是一体两面的。历史上并不总是这样,这可能是由于在中学的竞争机制中已经不存在集体了,人们只是被拽到一起进行滋生敌意的残酷竞争活动。那么为什么要觉得奖励措施会有纯良的性质?没有吃上饭的学生为什么要支持这种奖励措施?
中学里的许多措施都具有对人进行分类、定位和规训的意义,可以将其总结如下:
(1)用普遍可以参与的考试模糊所有学生的阶级身份,斩断他们和自己的家庭出身及相应物质条件的关联,以为在考试前自己拥有脱离现实条件、一跃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的可能性。
(2)利用考试提供的机会均等条件要求所有个体为被迫承担的现状负责,在排位机制中被甩出的人要遭到“不好好学习”的指认,活该在各方面接受更低的待遇,并被认为存在某种资质和道德上的欠缺。
(3)让“读书人”幻想自己可能成为体面人的一员,制造“读书人”和劳动者的分裂,抱怨歧视时都只会以小镇做题家、孔乙己的身份自居,而不是接受自己就是普罗的现实。如今单纯的文凭身份并不直接附带政治、经济权,各种话语却无限拔高这个让人获得文凭的考试的决定性意义,假装所有人只要努力就可以“不负韶华”,让考试的人觉得自己跟会中举的范进似的,这是为什么?只能把它理解成一项以自我利益为诱饵施展的战略战术:通过确定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后可能获得的权利,将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无权状态合法化。学校、家长和盈利机构打着帮助学生实现他们自己无法确定的自我利益的旗号,对学生的肉体施展危害身心健康的重复训练,通过精细的时间控制支配其活动模式,利用等级制的意识形态灌输教化其思维习惯,最终创造出受驯的主体,以及附属于这种主体的充满残废、病痛与分裂的身心。
发布于 2024-12-18 10:5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cinder - 180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建议增设:
富二代就餐区,京爷沪爷就餐区,厅级以上干部子女就餐区,班花就餐区让同学们提前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竞争的残酷,抓住高考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评论区说不是一个概念,其实传递的是同一个信息:你想上桌只能靠学习了
编辑于 2024-12-17 13:37・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神奇虎皮老虎 - 48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让我想到《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的教室》这部番。建议校方加大力度,学习印度的先进经验,以“学霸就餐区”为蓝本,设立“学渣就餐区”。。
如果将就餐区分为“学渣/普通学生/学霸”三个等级,那么这将是一套稳定的种姓制度。普通学生(首陀罗、吠舍)就算看不惯学霸(刹帝利、婆罗门)的特权,但是一想到最底层的学渣(贱民)比自己还惨,他们就不会感到特别不满。而由于普通学生数量最多,那些想揭竿起义的学渣就掀不起什么大浪。至于学霸?他们的优越地位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就这样,普通学生的反对声音被分化了,学霸也不会反对。除了学渣之外,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校长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编辑于 2024-12-17 11: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WaldeinsamkeIt - 33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Luked - 1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还在学习教育阶段就开始灌输学习好就是人上人的社达观念了,依我看这生育率还有下降的空间
看到有些人赞同学校做法的,我给你们提供个建议,把食堂改成饥饿站台,成绩好的就在上面,成绩差的就在下面,成绩差的就吃成绩好剩下来的食物,然后一个月按成绩再换一下楼层,我觉得这比搞什么学霸就餐区效率高多了
编辑于 2024-12-17 12:14・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czy112358 - 1139 个点赞 👍
新闻学又上大分!
“会给学生发一个学校的文创产品和一顿免费的餐食,平时不这样。只要考好了就可以,不存在区别对待学生。”
看清楚,这个只是一次性的奖励,不是每天都这样。这和考好了发奖状、发奖金、发奖品、发小红花没有任何区别。
之前新闻报道有个学校期末对优秀学生发猪肉的,大家一顿夸,怎么不说区别对待了?不说其他学生不配吃猪肉了?
你这个月业绩完成得好,给你额外发奖金,是不是也是区别对待其他员工了?
-----
要断章取义。
——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
查看全文>>
笨笨熊 - 166 个点赞 👍
王朔在《锵锵三人行》聊过一个事儿
解放战争共军战胜国军就是价值观打胜价值观
共军官兵是一个锅里吃饭,是平等的兄弟关系,排长连长死了,底下的兵立马顶上继续冲
国军的官兵是等级分明,军官死了,底下的兵立马倒戈跑路,去你妈的
都2024年了,你奖励点啥不行,还搞区分吃饭这一套,虽说也就是奖励一顿免费午餐,但这做法实在是太low了
现代校园里搞这种前现代奖励
实属抽象
查看全文>>
omelet - 150 个点赞 👍
记得四十年前中科大少年班吃饭是在教授餐厅
这也没人说啥啊
查看全文>>
王钊 - 115 个点赞 👍
你看看,这就是基本的教育学的理论都没有学好的情况。
我首先可以理解要公开奖励绩优的学生(这里不扯绩优主义好不好,反正清华特奖还在办是不是),但是这个方法实在是太糟糕了。
看似只是在奖励一些好吃的(在较低的需要层次),但是其实包括学校到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在奖励尊重认同这一层(较高级的层次)。问题呢,你完全可以学清华特奖搞法,把学霸们挂在路灯上。具体是把他们的照片和“成就”作为大海报挂起来。这样既不占用普通学生的生存空间,也能拉满尊重和认可。
但是,这样首先要很多成本(估计压根没有),而相反食堂压榨一下也好。更关键的是,估计有些基层教育工作者根本不在意学生的心里想法,习惯了用高压手法强行塑造一个符合他们管理需求的形象。
这就麻烦了,在食堂这个基本吃饭的地方做了等于学霸和普通人的分离。这操作我只能想到南非原来搞得种族隔离,就是绩优主义到极限之后搞出来直接人与人的隔离。
所以说啊,这些老师并不爱教学,也不尊重每个学生;估计还是爱绩优,以及绩优背后的年终奖吧(我不想谈分配,但是这样的奖励本身受害的只
查看全文>>
华沙 - 112 个点赞 👍
高中生可以说是社会上社达思维最严重的群体。第一,高中生常年浸泡在优绩主义的气氛中,接受来自老师,校方,家长,社会的成绩导向思维灌输,学习好那就是人上人,学习差就低人一等,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没有一分一秒不处于面临考试或等待出分的焦虑中。每次考试成绩单全年级排名,全班人手一份,这就已经免不了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了,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每次月考完之后都要开班会,直接把成绩单发到家长手上,自己孩子相比全班的成绩一目了然,甚至连孩子退步了多少名次都标在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回到家以后将面临何等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往往遭到异化,从单纯的朋友之间的情感被异化为成绩方面的恶性竞争,“他凭什么考这么高分,明明我才更努力”,“一想到下次回家又要被爸妈拿来跟他比,我就睡不好觉”,就好像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活生生的同学、朋友,而是一串冰冷的成绩数字。
第二,衡水模式的普高几乎彻底与外界隔绝,无法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不能玩手机,不能上网,如同监狱一般,几乎毫无娱乐手段,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
查看全文>>
冰彩 - 112 个点赞 👍
高中生可以说是社会上社达思维最严重的群体。第一,高中生常年浸泡在优绩主义的气氛中,接受来自老师,校方,家长,社会的成绩导向思维灌输,学习好那就是人上人,学习差就低人一等,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没有一分一秒不处于面临考试或等待出分的焦虑中。每次考试成绩单全年级排名,全班人手一份,这就已经免不了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了,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每次月考完之后都要开班会,直接把成绩单发到家长手上,自己孩子相比全班的成绩一目了然,甚至连孩子退步了多少名次都标在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回到家以后将面临何等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往往遭到异化,从单纯的朋友之间的情感被异化为成绩方面的恶性竞争,“他凭什么考这么高分,明明我才更努力”,“一想到下次回家又要被爸妈拿来跟他比,我就睡不好觉”,就好像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活生生的同学、朋友,而是一串冰冷的成绩数字。
第二,衡水模式的普高几乎彻底与外界隔绝,无法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不能玩手机,不能上网,如同监狱一般,几乎毫无娱乐手段,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
查看全文>>
冰彩 - 112 个点赞 👍
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它是为什么人而服务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教育绝对不是什么“为了人成为一个人所必需的东西”,是而是维持“国家”统治的一种工具。任何教育,都是要按照“上头”的世界观和政治路线来教育和改造年轻一代的。说到底,我们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也是“上头”要交给我们的。
学生吃饭按成绩分区也许在学校看来只是一种许久一次的作秀。但既然是学校的安排,我们就必须要发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想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不仅只有课本上的知识,知识和知识传授都是不是超越阶层的,也就是说,作为社会存在的反应的知识,并不能真正平等的传达给学生。就拿分区吃饭这个事情来说,能坐在这和不能坐在这的学生,从这个行为中接受到的信息,是绝对不一样的。
学校的这个行为很好解释,无非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拿好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见过了无数种以这种理由为借口的奇诡操作,那么为什么这个行为会引起这么大的回音?
正如列宁所言
旧学校总是说,它
查看全文>>
菲斯顿坎的国王 - 110 个点赞 👍
我是学生我没意见,人家凭本事去吃的。
要么你就放平心态,大不了羡慕一下;
要么你看中哪个位置就把对方卷下来。
月考后奖励优秀的免费一餐而已,又不是天天如此,奖学金奖状也不见得人人有份吧?
不会……你都没有吧?
社会本来就是残酷的,这点算什么。你不能一边把学生当温室的花朵养,一边要求他进入社会就要能接受残酷的现实,然后到处问“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玻璃心”吧?
一直想说点啥,但是太忙了,今晚不想写作业,就来闲聊会儿。深奥的东西不想谈,就说说我的视角吧。
平等不是平均,平时所谓的公平,也是承认差距存在的。若是绝对的公平,那么:
老师上课时兼顾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对理解能力强或弱的同学公平吗?
考试时语数英比物化生分值更高,但有的人就擅长物化生,甚至擅长的是音体美,这对他们公平吗?
不同学校师资力量能做到绝对一样吗?更遑论各地考卷和招生情况不一样。
图中的同学做错了什么呢?因为学习好进步了得到了奖励,然后被其他人说等着他们挨社会的毒打?这对他们公平吗?
不同的人生来智力就不同,能绝对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吗?可
查看全文>>
辞栀 - 105 个点赞 👍
利益相关,曾于某省一级任高中物理教师。生理性反胃 恶心 呕吐。简直就没有把学生当成人在看。
这些学霸是什么?是校方的工具,作为一种展览一样给其他成绩差的学生看。
学霸被当成工具 看做猴,其它学生则被当做猪。
查看全文>>
向日葵骑士 - 82 个点赞 👍
感觉做这儿吃饭好几把尴尬……跟动物园被赏猴儿似的
网上吵这么凶。
但私底下的场景可能是……
【“哟~咱们周学霸又去吃学霸餐啦?牛逼呀!”】
【“靠!你踏马别说了,也不知道哪个傻逼老师想出来的,还专门放个学霸就餐区的牌子,路过的人都得瞅一眼,吃饭尴尬死了。”】
【“吃上了就嫌弃?你就说味道好不好吧。”】
【“盒子挺好看,菜都一个锅炒出来的,能有啥区别?要不是免费的我都不想去那边吃……”】
其实关系好的私底下调侃两句,也没谁会觉得被歧视了。
要是不认识的,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看到学霸就餐区,好奇瞅两眼,然后估计就没多余想法了。
如果是一个【学渣就餐区】,把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十个学生拉过来吃饭,这个叫歧视。
但反过来应该还算不上。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这里面的差别。
查看全文>>
蜜汁姬 - 64 个点赞 👍
学霸考的好,就奖励100块,这没问题吧?
如果这100块是从班费里扣呢?
更甚者,如果这100块是要强迫大家交钱凑呢?
查看全文>>
随机武器 - 64 个点赞 👍
我感觉倒是挺好的——反而把一些公开的秘密给透明化了:
- 当前的教育很多时候既不是为了培养技能,也不是为了去实现社会平等;而是正相反:是为了阶级社会的再生产。
查看全文>>
公民伯里克利 - 59 个点赞 👍
别人孩子管不着,我孩子在这个学校的话,我支持学校这么搞。好处是让他们提前看看现实社会是啥样的。
高铁飞机的贵宾休息室和VIP通道,银行的大客户服务区,哪哪儿都是等级区分。
我tm也是活到四十多岁才放弃了幻想。以前上学上傻了,公平正义理想主义充满了我的脑子。后来社会上被各种教重新做人。
——————分割线——————
补充:
学校是什么地方?职责是什么?卷学习(考试)本来就是人主业啊,为主业设计激励措施有问题吗?考试好的同学,发奖状发奖金奖品都有,这次人家发一份更好的午餐有啥毛病吗?
没有!
说白了,就是“学霸用餐区”几个字刺痛了某些敏感的学生和家长。
如果没有这几个敏感词,或者换个说法,就不会有争议。现在各种不支持反对的⌨️们,说白了就是社会中被这种等级分割(诸如我文中所说的各种VIP和贵宾)刺痛过(我也被刺痛过,所以我懂)。
但面对社会上的VIP通道和贵宾室,怎么不见你们去反对呢?
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知道这就是现实规则,你反对没用。于是闭嘴。
但我们却认为学校应该保持更平等,不应该让孩子早早被歧
查看全文>>
借我一双慧眼吧 - 56 个点赞 👍
每次看到优绩主义拥趸们在各处发电,我就想到
院士嫖娼确实是不受指责的,甚至会有人说"去世时放国际歌的那位还打野?这下人物形象更鲜活了,有血有肉,性情中人"
网传常州某医院科室团建集体嫖娼,当地卫健委辟谣,如何评价此事?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杨奇的大荒囚天指也是不受指责的
「沈逸:黑神话悟空错失年度奖或是好事!助国内和欧美玩家觉醒!2025年有好戏」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这些发电最终无疑就是滑向当年清华叫兽为李天一辩护的著名言论:"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
查看全文>>
erge - 42 个点赞 👍
原来人在学生阶段就分为了三六九等,人人生而平等,不应以分数论英雄,我建议取消学霸就餐区,所有学生都能选择在哪吃饭
同步取消高考招生分数线,所有学生都能选取自己心仪的学校
同步取消企业招人要求,所有应聘者都能自由选取自己心仪的工作
同步取消公务员招录考试,所有人都能有选择当人民公仆的权利
同步取消商品房销售制度,所有人都能住进自己喜欢的房子
同步取消民政局,所有人都能匹配自己喜欢的人生娃
同步取消坟墓或公墓销售,我想死哪就死哪
_____
上面这些都做不到是吗?
那为什么要取消学霸就餐区,人家努力了,选择了学校提供的优质伙食(仅一餐),学校努力了,选择了学霸们好好培养,双向选择的事,人家双方都没意见,你一个得不到的来酸什么?
怎么打击到你自尊心了?那公考落选、高考落榜、求职被筛,哪个管你自尊心了?想要啊,谁不给你努力了?要说靠关系靠人脉的你还能找借口,现在这种读书纯靠自己的你还能找啥借口?你说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那你就非得盯着学校这顿饭?你出去学校找不到一口吃的是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要是行行
查看全文>>
大灰狼 - 40 个点赞 👍
等级制的受益者永远不是在等级制内获得最高等级的那群人,而是制定等级制的人。
当你以为等级制就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并且挤破脑袋想要跃升为最高等级的人的时候,那些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就成功了。
他们将你淘汰甚至都不需要下场和你玩游戏。
看清真正的敌人是谁,不要再群众斗群众了。
查看全文>>
白狗啵啵啵 - 31 个点赞 👍
吃饭的座位,这个概念在我国文化里是有着尊卑的概念的。上座为尊,长辈、领导坐上座。
成绩好的,奖励鸡腿,没人会说什么。但你搞得成绩差的不配跟成绩好的坐一桌,这里面的尊卑观念灌输和价值观塑造,让人生理不适。
这个高中的校领导,不仅自身的趣味龌龊,而且蠢。为什么不能给考得好的奖鸡腿,然后让没鸡腿的同学跟他坐一桌。不管他是一个人美滋滋的享用自己的奖励,还是分给同学们吃,都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现代社会,做得好的,贡献大的,有奖励,但每个人的人格上是平等的。连这种道理都不懂的人,当什么老师呢?
查看全文>>
飞鸟凉 - 28 个点赞 👍
不知道为什么要说不平等,这不是纯做题能力做上去的吗?都觉得小镇做题家只会卷,那就卷赢别人呗,不比按餐费划区域、按父母身份划区域好?
有些人既看不起靠血缘成功的、又看不起靠卷成功的,本质不就是觉得自己失败有理呗。
不知道回答的人上没上过这种非贵族高中,抢饭很难的,本来就又累又饿还要排队,也就是说,饭占了高中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奖励不比其他的更有激励作用?
查看全文>>
花崎茉凛 - 23 个点赞 👍
嗯,把社达进行到底,
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虽然都知道现在的精英,伪精英,社达的不少,但这学校,是装都不打算装了吗?
等级制,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查看全文>>
卡拉迪亚流浪者 - 20 个点赞 👍
神金
上了这么长时间课了不管学霸学渣都觉得累得要死,好不容易能吃顿饭歇一歇了
结果转头一看,饭桌也被划分成三六九等了
你以为学霸会昂首挺胸地到学霸用餐区喜气洋洋地吃上饭吗?真相或许是,他们被其他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自己心里不舒服,恨不得早点吃完这顿饭
至于学渣呢,心里早骂一百遍了,上课就够累了,吃个饭的功夫也要被暗戳戳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查看全文>>
加加削镜灵 - 20 个点赞 👍
支持,为了刺激差生发奋图强,奖励好学生,没毛病。应该把牌子换成“差生与狗不得就坐”,效果就更好了。还应该从学校门口设置学霸专属通道,铺红地毯,一直到教室,50CM宽就行。非学霸不得踏入的那种。
查看全文>>
AAA - 18 个点赞 👍
奖优问题不大,问题在于这很可能让做题蛆以为做题是一辈子的优胜标准,形成路径依赖。只要一离开应试教育的阶段这帮人就会被打回原形,成为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严重欠缺的nerd
查看全文>>
锐刻将军丁大帅 - 17 个点赞 👍
如此做法非常不妥当。并且背后不只是这一做法不妥当,而是涉及到学校定位的不妥当。以及这一不合理定位,背后的在高考路径下人们的思维惯性,及学生在此环境下对话语权的争取等问题。
1.有支持者说“成绩好就可以奖励,给奖励有什么问题”?然而,这种观念就是有问题的,成绩好本身既无法给社会创造实质性价值,又不必然意味着在自我成长上有实质性的提升。现在的应试环境下,很多时候成绩好并非意味着自己能力更强收获更多,而是进行大量的应试套路的练习,这种应试训练对自己成长没有实质性提升,相反占用了大量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并且这种高分的增加,不会增加任何一个录取名额,但是会整体上让大家的自我提升时间减少,说白了就是无意义内耗,不但不值得鼓励,还应该避免这种现象。而成绩没有那么好,也可能只是应试训练较少而已,并非意味着自身能力较弱。
也就是说成绩好不一定是加分项,如果你的成绩好是大量刷题应试训练,牺牲自我成长的时间换来的,对自我和对社会也都是减分项。某些贫穷地方的孩子想改变自己命运,这么做也可以理解,但是从社会查看全文>>
抟九徙南 - 15 个点赞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驾城猎,报与学霸一处歺。
查看全文>>
斯梅德利的战士 - 14 个点赞 👍
大家好,我是洞见先生。
这两天,四川成都一所中学因为设置了个“学霸就餐区”,在网上炸了锅。
事情是这样的:有网
查看全文>>
洞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