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邮研究生引出的“中学生科研比赛代理人战争"?
国内顶尖双一流211的研究生,去代参加中学生科研比赛竟然连榜单都没上去,上榜的那些是不是也请了别人做的?北邮举报黑心导师事件,扯出“代理人战争”
- 2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岳京杭 - 1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57 个点赞 👍
如何看待北邮研究生引出的“中学生科研比赛代理人战争”?为什么北邮研究生搞不定中小学科创比赛?大学老师来答一个。
中学生科研比赛,甚至大学生挑战杯,往往都不是学生本人的比拼,而是背后指导教师团队的战斗。大家以为是郑老师的研究生输给了中学生,实际上是她的团队输给了人家幕后的团队。
本人身处武汉文教区,从上中学到在大学工作,目睹了太多中学生竞赛丶保送就理科拿出高影响因子sci,文科拿出cssci的神迹。十年前拿2丶3篇这样的成果,在大学甚至都有可能上副教授。这种当然要不父母本人是大牛,要不推荐到更大牛的团队挂名。大牛团队有idea丶有资金丶有设备,也有一流学生。请学生做个边角料,甚至必要时逼其拿出主菜,挂上中学生名字罢了。北邮所在的海淀区,是北京乃至中国最好的文教区,背后大佬实力远胜武汉,中学生竞赛内卷只会更加激烈。
另一边,一个无职务丶无帽子的女副教授,据说自己成果也不多,估计没有好idea丶没钱丶没设备。无法提供资源,强逼学生土法炼钢代笔,胜过中学生本人不难,胜过其背后海淀区大佬团队,犹如冈比亚想打进莫斯科,近乎臆想。
郑老师虽然可恨,但在帝都名校只是个蚊子腿肉都不放过的小包工头。这次调动研究生下场参加中学生科研代理人战争,暴露出幕后隐藏的大佬和利益链,才是真的需要警惕的。
编辑于 2024-04-17 18:17・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小楼玉笙 - 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摸鱼协会会长 - 4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蔓小草 - 39 个点赞 👍
代理人战争没错,但此代理非彼代理。
在经济学中有个经典理论叫做委托代理理论,它说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的条件下,代理人不会按照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来行事,而是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行事。
所谓委托人,就是出钱/利用权力地位/道德绑架要求别人办事的人。
所谓代理人,就是具体去办事的人。
在题目这个情景,包含了众多委托代理要素:
第一,先看局中人角色
委托人:压榨老板
代理人:牛马硕博
第二,再判定两个前提条件是否满足
信息不对称:
老板没有整天对着硕博干活,毕竟人是老板了,总不能叫人亲自下场肉搏吧?所以肯定不会对具体的一线现场细节了如指掌。具体怎么做,做多少,还不是牛马硕博们说了算。没做好顶多是挨顿骂,那能s啊?
目标不一致:
压榨老板:我小孩就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你们这帮牛马能给我小孩提鞋都是抬举你的,还不抓紧老实干活!
牛马硕博:你tm的小孩算老几啊?关我什么事啊?老子毕业要紧!
你看,这就是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那自然有四种可能:
第一,也是最上上策,把自己发展成白手套,压榨老板还是那个压榨老板,但牛马硕博摇身一变,不再当牛做马,而是把这类活动规模化、产业化、扩大化,从此以后你也是老板了!
专业术语曰:营造王国
什么?你说你心不够狠,手不够黑?那继续往下看:
第二,也是上策,找一个特别的方向,并且把老板小孩这个方向发展成自己的方向,给他干就是等于是给自己干,干得越多,赚得越多。而且你会发现,除了你懂这个,没有别人懂了,你在课题组的地位超然,无人能及!
专业术语曰:壕沟效应(堑壕效应)。
什么?你说你不知道有哪个方向独特,别人替代不了你?
那咱就委屈点,再看下一个锦囊
第三,也是中策,以给老板小孩干活为由,要钱要物,要这要那,实际上这些资源都是输送给自己毕业论文的。
专业术语曰:在职消费。
什么?你说你情商太低,口才太差,不知道怎么索要资源?
宝宝,你受苦了。我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锦囊:
第四,也是下策,那就是躺平、磨洋工,问就是在做了、下周马上。临到交稿的时候随便aigc生成个东西交上去。
专业术语曰:追求闲暇、消极怠工。
所以为什么中不了呢?咱再想想?
嘿嘿嘿~
编辑于 2024-04-16 13:1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36 个点赞 👍
这就不得不想起我小学二年级时候参加的学校比赛了。
当时县里组织了一个什么征文加绘画比赛,据说排名靠前的会继续参加市一级省一级的评比。
如果得奖的话在后续的中考会有比较大的加分。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
隔离邻居家的姐姐是高三参加艺术类考试的,绘画水平比小学生那简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然后就托姐姐帮我画了一幅水彩。
满心欢喜的交上去之后我就斯巴达了。
大家的绘画汇集了国风、水彩、油彩、写实、素描。
大家的作为浓缩了散文、诗歌、故事、随笔、论文。
当时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同时也对邻居姐姐的水平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居然画不过小学生?!
多年后,在帮弟妹做手工课时,我才发现。
代理人战争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发布于 2024-04-17 11:37・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狗子是只猫 - 35 个点赞 👍
表面上是中小学科创比赛,实际上却是硕博科技创新大赛
看看下面这些项目,感觉随便拿出一个都够硕士毕业了。这压根就不是一个中学生能做出来的好吗?
你看这些项目的名称包含了各种专业词汇,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些专业词汇晦涩难懂,如果不是沉浸学术圈许久是根本搞不明白的,更别说一个中学生还能用来搞项目。
尤其是“多肽 tp36 对于脂质转运有关蛋白CD36的影响”这个项目,一看就是某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也可能是某个硕博生的毕业课题
然而这个项目却是一个中学生完成的,你说巧不巧?难道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科研能力已经赶超研究生了吗?
那必然不是!他们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科研成就,大抵全仰仗他们的父母。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山二院”事件:中山大学苏士成教授曾帮助其导师宋院士的儿子在高中时期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并且在自主招生中成功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
让人不禁感叹:人外有人,“爹外有爹”。当其他普通小孩子还在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时,这些学术大佬的小孩子却已经在探索前沿科学了,并且已经著作等身了!
高考改革中曾多次提到综合素质评价,而科技创新是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些科研成果和奖项是可以决定他去哪所名校的,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科学家的子女的科研成果如此之多了。
以上,
我是@欧阳同学,一个正在努力成为天文学博士的博士生,期待您的关注!
发布于 2024-04-17 11:2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研究生欧阳同学呀 - 30 个点赞 👍
这种比赛每个人的项目都不一样,项目之间对比并无绝对的公允标准,完全看裁判。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单就智力而论,应该有部分中小学生具备相应的智力。
但某些项目需要实验需要设备需要数据需要时间,大多数中小学生恐怕不具备。
如果真有人自己独立完成,应该直接跳级。
编辑于 2024-04-17 18:28・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8 个点赞 👍
既然是代理人战争,我们就得在代理人的设定下去讨论。以JOJO为例,替身的相关设定有(不一定准确,我囫囵吞枣地看的):
- 替身使者精神力量越强,替身也越强。典型的就是那个无敌的男人。那本体自身学术水平就弱,它的替身自然就不行了。
- 替身使者是会吸引替身使者的。这一条设定也适用。因此这类比赛就大概率充满了各种替身使者。
- 有些替身也有自己的意志,如镇魂曲。所以替身磨洋工也很正常。
综上所述,JOJO的设定真是合理呢(狗头)
发布于 2024-04-16 12:5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愿你安好 - 24 个点赞 👍
这种【代理人战争】本质上是扼杀新人的成长空间。
导致的结果是,你做到top了,自然是top的待遇,但是你没做到top,待遇瞬间就滑落。中间没有成长空间。就好像dota里面,没有小兵没有野怪,只有肉山,只有拍拍熊能练出来,最后练出来一大堆拍拍熊,还纳闷怎么打不过其他后期。
发布于 2024-04-19 16:2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3 个点赞 👍
这个奇怪吗?中国人就擅长这个。
足球改年龄大打小,把适龄的天才都拍死在菜地,改了年龄的长大后又撑不起来。
互联网+,专业美化ppt,公司资金背书,教授博士科研成果,挤本科生赛道不一定能得奖。
虽然不公平,但自然界也是这样,雄狮杀别的狮子得后代也不会等小狮子长大,给自己的后代带来了生存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就是阶级固化的问题了,因为想大打小得有实力有资源。
中国悲哀的事情就在于此,明明不合理,却能合理的解释。
发布于 2024-04-18 12:0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sea - 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胖哒二世 - 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2 个点赞 👍
你可以问问中国大学里的教授,有没有谁愿意让孩子上自己工作的大学,一个都没有!至少要高一两个档次,降档就润。天天耳濡目染,这帮人猴精猴精的,啥教学质量心里没数?给你打工然后来卷我?你也配?
按说这些人文章发的嗖嗖,sciencenature也不少,在自己圈子里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吧,随便找个歪果教授写个推荐信去美国名校手拿把算吧?并没有,大部分人英文都说不利索,写任何东西不GPT不润色都拿不出手,论文嘛,狗屁不通自己都不知道写了啥,有人读就烧了高香了,极小一部分确实美国名校随便去,这些人才叫“科研代理人”——中国市场代理人!
为什么放着自己工作的社区不去建设呢?我想大概是不配吧,互不配
发布于 2024-04-17 14:02・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飞鸳甃 - 19 个点赞 👍
国内顶尖双一流211的研究生,去代参加中学生科研比赛竟然连榜单都没上去,上榜的那些是不是也请了别人做的?
你以为只有中小学打打闹闹的比赛是这样,考上大学就好了?
你以为只有本科生SCI仙人、专利王者是这样,保送研究生就好了?
你以为只有硕博士被老板压着挑数据调参数,玩石墨烯钙钛矿,搞Adobe photoshop?当上青椒老板就好了?
实际上,整个科研圈的运行逻辑就是这套玩法的升级版。因为【自上而下分配资源】的体系运转到一定阶段,注定会形成这种结果。
国/省奖、帽子、教职位置的决定权都在【上面】的学阀、领导这两类人手里,其中【学阀】自然是舐犊情深,护着自己人或者来卑躬屈膝/利益交换的团体,拦着其他人;【领导】则自然是君子不器,对成果的技术细节漠不关心,只看得懂【数字】和【名气】,数量大、夺眼球的【成果】越多就是越好的。
而一旦到了这一层,各种跟风灌水、追热点走捷径、甚至偷梁换柱、数据造假之辈自然就被筛选出来上位了。指挥棒在那儿,指标在那儿,大家都会蜂拥而上,至于科研的本心倒无所谓了,【真正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二十年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到现在还有效,也就有了一部分答案。
思考题1:你觉得院校领导、科技部,乃至更高层的领导知道不知道这套体系的逻辑和弊端?
思考题2:你觉得科研达人们知道不知道高层领导知道不知道这套体系的逻辑和弊端?
思考题3:为什么几十年了,还是如此运行呢?
发布于 2024-04-18 09:3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编乎小学生 - 19 个点赞 👍
如何看待北邮研究生引出的「中学生科研比赛代理人战争」?
这种现象很普遍,就拿幼儿园的手工作业来说吧,都不知道有多少是父母代劳的,何况是能给前途带来加分的县、市、省甚至国家级奖项?无论文科类还是理科类都有这种情况。
韩寒、陈凯歌不也有父亲代笔、代拍的争议?先不说上面这两位的这是不是事实,普通的比赛,父母、长辈的创意或者商家的作品拿来diy一下,简单、容易操作得很。
甚至有些中小学的比赛,有的老师为了拿优秀指导奖,自己做一个,然后学生只是填个参赛人的名字,这种都很常见。而且还越来越内卷,搞得越来越多教师亲自下场,毁坏生态。
这也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北邮研究生搞不定中小学科创比赛?
编辑于 2024-04-16 22:1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蓝色夜晚 - 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浩棋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isheep - 13 个点赞 👍
搞不定也很正常啊,这本就不是单纯学历高就能赢的比赛
这种科创比赛,本身就比较复杂,提交的作品至少需要满足这几个因素:
足够新:一般来说,这类比赛都会要求申报参赛前对作品选题和研究内容进行查新检索,提交一份查新报告。对于一个每年都举办的比赛来说,能做的题目大多数都被做过了,想找出一个新颖的角度就已经要绞尽脑汁了
要实用:作品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也就是不能只是一篇理论性的东西,至少你得做点什么,比如研究个预防近视的测距眼睛,
要符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得是跟中小学生生活日常相关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整个过于偏向大人的报告,评委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跟你不能用微积分去解小学生的题是类似的道理。
科学且完整:要符合科学规律,方案合理,而且需要有足够量的研究工作量,包括各种实验日志等等。工作量不仅大,而且报告还要写的规范,写的好!
如果想要获奖,就需要在这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分中脱颖而出,还得保证孩子在比赛现场能够自己完成答辩,这已经不单单是写个报告的问题,这可是个大项目!
要让几个大学生,站在中小学生的角度,去想一个新,实用,且科学的项目,还要做出足够大的工作量。就算是他们都很闲,也不一定一次就能做出符合标准,且比别人更好的报告。
更何况是每天忙着科研,上课的研究生了,能挤出时间给导师做完不错了,哪还有时间顾得上这么多标准。
另外,如果所谓的【代理人战争】真的存在,你能找北邮的研究生,我为什么不能找北邮的博士呢?只要家长有资源,能找到的大神可多了去了。
更何况,题目里这个导师的孩子可是在海淀,那可是北京最卷的地方!
发布于 2024-04-16 21:4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0 个点赞 👍
你以为是这群人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连高考都考不好, 实际上是如果自己孩子的命运被高考那点破b分就左右了,那才可笑。
然而整个社会层面,学历歧视已成事实,能从985捞到足够的薯条绝对不去211,能在211捞够薯条绝不去321本,以此类推。
所以如果自己孩子要在国内混,就还是得想尽办法给弄进985本科去,要么干脆就送出国搞其他赛道。
公司层面也是病态的,业务小的时候什么专科高中毕业照收不误,问为什么你们的jd上不要求学历,答“我们更注重能力”,靠着这帮专科高中32本的,业务也慢慢搞起来了。
等业务扩张了规模大了,实际上非985211已经进不去了,你再问之前的问题,公司层面支支吾吾了。
笑死。
当然实际情况是什么呢,95%人员都是985 211的某些公司,依然草台班子。
发布于 2024-04-22 07:2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布要冲他 - 8 个点赞 👍
好好好
你找硕士生给孩子弄比赛
那我就找博士生
你找博士 那我找博士后 找教授 找杰青 找院士
在北京这个地界 你想拼背景 拼实力 劝你还是省省吧
最不缺的就是藏龙卧虎的人
最不缺的就是有背景的人
行 你都找了
那我找主办方
我找裁判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从根上就烂了
编辑于 2024-04-19 09:5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双非化工南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 个点赞 👍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导做评委,锤某华东985院长的中学生科技项目涉及学术不端,因为缺少决定性证据就让我找线索,结果最后我还真就在他小导带的博士毕业论文里找到了原图。
发布于 2024-04-19 09:3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美国最伟大 - 7 个点赞 👍
文心一言
对于国内顶尖双一流211的研究生代参加中学生科研比赛却未能上榜的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猜测上榜者是否“请人代做”。科研比赛是检验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其评价标准通常包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等多个方面。因此,上榜者往往是那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
关于你提到的社会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这反映出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有些家庭或学生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接触高级别的科研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生就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其次,这也可能揭示了当前社会对科研能力的过度追求和误解。很多人可能认为只有高深的技术和复杂的实验才能体现科研能力,但实际上,科研能力的本质在于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表面的成绩和荣誉,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能力。
最后,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都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和再多的资源,如果没有真正的努力和付出,也很难在科研领域取得真正的成就。
总之,我们应该以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看待这类事件,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注重实际能力的教育环境。
发布于 2024-04-15 18:5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心已沫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乖乖 - 4 个点赞 👍
其实高校里的创业类比赛又何尝不是闹剧乱象?财务数据造假、祖传项目、各种大佬子女,就互联网加和小挑的比赛国家级奖项不说一查一个准,基本上一半造假感觉都是保守的。更可笑的是,这些比赛获奖的同学大部分不是创业初心,而是为了保研加分。
编辑于 2024-04-20 00:42・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箫声客 - 4 个点赞 👍
说白了就是这些行业对器材或者说对于经费的依赖程度远大于对人的依赖程度。能调动经费的人比啥博士生都好使好伐。
你看这个所谓科创比赛里面有啥社会学,哲学甚至数学方面的吗?
或者听过什么中学生搞社会学科研吗?
甚至放宽到人文类,也就什么生活在xx这种一眼胡说八道或者什么联合国之类的做做样子。
发布于 2024-04-19 15:3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鲁卡君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零落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