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回答

如何看待北邮研究生引出的“中学生科研比赛代理人战争"?

陈默的羊
35个点赞 👍

表面上是中小学科创比赛,实际上却是硕博科技创新大赛

看看下面这些项目,感觉随便拿出一个都够硕士毕业了。这压根就不是一个中学生能做出来的好吗?

你看这些项目的名称包含了各种专业词汇,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些专业词汇晦涩难懂,如果不是沉浸学术圈许久是根本搞不明白的,更别说一个中学生还能用来搞项目。

尤其是“多肽 tp36 对于脂质转运有关蛋白CD36的影响”这个项目,一看就是某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也可能是某个硕博生的毕业课题

然而这个项目却是一个中学生完成的,你说巧不巧?难道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科研能力已经赶超研究生了吗?

那必然不是!他们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科研成就,大抵全仰仗他们的父母。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山二院”事件:中山大学苏士成教授曾帮助其导师宋院士的儿子在高中时期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并且在自主招生中成功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

让人不禁感叹:人外有人,“爹外有爹”。当其他普通小孩子还在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时,这些学术大佬的小孩子却已经在探索前沿科学了,并且已经著作等身了!

高考改革中曾多次提到综合素质评价,而科技创新是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些科研成果和奖项是可以决定他去哪所名校的,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科学家的子女的科研成果如此之多了。


以上,

我是@欧阳同学,一个正在努力成为天文学博士的博士生,期待您的关注!

发布于 2024-04-17 11:25・IP 属地广东
研究生欧阳同学呀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