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压式”的教育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 3 个点赞 👍
家庭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没人能衡量出来,纵观我们的一生,大概率都无法摆脱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人们一生的港湾,家庭是教育的开端。随着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问题,其中,父母“打压式”教育被一边倒的指责和诟病。
不知道“打压式”教育这种说法从何时提起,总之“打压式”教育被莫名地安在了许多身为父母的头上,感觉有点儿怪怪的,很多问题矛盾的焦点指向了家庭教育,指向了家庭,指向了父母。
孩子心理问题的增多,固然和家庭有脱不了的干系,但是特指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说是因为“打压”孩子的缘故,总觉得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两面性在不断地变换和交替。
我们现在的教育观点和观念不少源自西方,倒是对我们传统文化中教育的精髓很少提及。
我们姑且把“打压式”教育当做传统教育的一环吧(实则感觉把“打压”当成传统感觉有点儿胡扯),把“赞美式”教育当做引进教育观念的一部分来看一下。
中国文化是一种含蓄内敛的文化,这种含蓄内敛也表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例如对孩子的优点和成绩不轻易赞许,但父母心里会乐开了花;对孩子一般会严格要求,有了错误会惩罚等;希望孩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等……
而现在许多观点会认为这是“打压式”教育,但是以前那么多年都过来了,貌似并没有太多的负面效应,倒是现在这种负面效应好像越吹越大。
关于西方的“快乐教育”,我就不用说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骗局。现实生活中“赞美”、“夸奖”之类的教育,我想,不少家长可能体验到了不少的副作用,甚至孩子在成长中经不起一点挫折。
想说的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大概率都有两面性,如果非要想确定哪一种的优劣,大概需要时间的验证,而且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大概率需要认真思考那种方式好一些,而不是人云亦云。
按题主所说的“打压式”教育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按现在“政治正确”的回答如下:
抹杀孩子学习的天性:无论孩子已经做的多么优秀,家长都希望孩子做的更好,因此用打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期望,让孩子从小学会吃苦,不从孩子个性化出发,考虑每个孩子的差异化。
加剧亲子之间矛盾:孩子在压抑状态下进入叛逆期,反应会更加强烈,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本应和谐的亲子关系却成了“敌人”关系。
自我嫌弃,自我认同感低:打压式教育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磨灭了孩子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积极性。
复制父母的行为: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感染,孩子小时候是忍耐,可是自己有了家庭后,会把父母的教育行为无意间传递给下一代。
渴望爱,却不相信爱:孩子认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全身心地爱自己,所以爱永远是有条件的。当真的有人来爱自己时,他又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产生自卑的心理:孩子们长期生活在低评价的环境中,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性格,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产生叛逆心理:长期被打压式教育的孩子,一旦自我意识足够强大了,可能会形成一种缺乏主见的思维,总是按照别人的思维一步步的走,按部就班,当心害怕犯了错误,更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长此以往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题主带来一些参考,祝:
顺利!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发布于 2024-03-19 11:0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躺平的水滴 - 3 个点赞 👍
父母打压式教育会使孩子处于压抑,不能充分得到发展。孩子要在安全,宽松,引导,鼓励,肯定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打压式教育,孩子的天性被压制,承受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得不到正常的发展。严重的话,会造成心理问题。
查看全文>>
西方失败 - 2 个点赞 👍
在我们的成长记忆里,父母的教育方式总是占据了一席重要的地位。有些人幸运地沐浴在鼓励与自由的阳光下,而有些人却不得不在严苛与打压中艰难跋涉。
「打压式」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否定、批评、严格限制和高压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通常出现在成绩导向或者过分强调规矩的家庭环境中。
1. 心理层面的影响
首先,「打压式」教育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自卑与不安的种子。长期处于被批评和否定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逐渐失去自信,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比如,一位我接触过的学生小明,他的父母总是用极高的标准来衡量他,一次次的批评和比较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绝望。
2. 社交能力的影响
除此之外,长期的「打压式」教育还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能力上的发展受阻。因为缺乏积极的互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他们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过于害羞或者消极。
3. 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抑制
「打压式」教育还可能剥夺孩子探索世界和自由表达的欲望。在不断的限制和命令下,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会被大大抑制。就拿小华来说吧,他曾经对绘画充满热情,但在父母的一次次「实际一点,别做梦了」的打击下,他的画笔最终无奈地沉寂了。
4. 情绪调节的困难
「打压式」教育可能还会影响孩子情绪调节的能力。常常在紧张和压力中成长的孩子,日后可能在面对压力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释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小刚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他在高压下长大,成年后遇到挫折便容易情绪崩溃。
父母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虽然「打压式」教育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但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高要求教育。关键是找到平衡点,使得教育既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又能保护他们的心灵自由。
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于不同教育方式背后影响的深入探讨。我们也需要为那些在「打压式」教育下挣扎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出口。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与理解的成长环境吧。
发布于 2024-03-23 10:0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阡陌 - 1 个点赞 👍
首先,即便是打压式教育,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影响,但确实会增加有一些影响的概率。
这些影响有:
1、孩子自我价值感低,常见表现是自卑。孩子必然要经过认可父母的过程(即便是非常叛逆的孩子一样会认可,这认可是潜意识的),父母总是指出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好。他们不会去想为什么父母这么说,或者说即便明白父母这么说是为了教育,也没办法阻止潜意识认可“我就是不好”这个结论。
2、孩子可能表现的更糟糕,以获取父母更多的打压。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很常见。因为孩子会在经常被打压的过程中感觉到被指责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这一点在父母经常强调“我这么说是为你好”的家庭中出现),所以会潜意识的做出更多被打压的行为,来获取家庭感。
3、孩子可能会学会撒谎。因为孩子会去总结,我表现出怎样的样子,会被父母打压。那么他可能会去做一些相反的尝试或者伪装。比如明明出去玩,但告诉父母出去学习,比如考试作弊,等等。如果此时得到了正向反馈,那么这种伪装就会出现正向强化,会更经常的出现。
4、孩子可能会变得易怒,或者情绪不稳定。因为长期被打压的孩子必须学会压抑质疑和不满。而在长期压抑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突然发泄的状态。同时孩子因为习惯压抑,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交流和表达情感。
但归根结底,打压式教育只是有上述风险,而不是必然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单纯否认打压式教育是没必要的,只是教育方式需要多元化多样化。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同样是不可取的。
发布于 2024-03-19 12:0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郑一心理工作室 - 1 个点赞 👍
打压也可以,对于那种特别皮,特别不知天高地厚,还很自大的孩子,可以用用,因为如果不打压,他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上天揽月了,当发现他有点过的时候,适时的打压一下,让他收敛一下!对于那种本来就缺乏自信的孩子,还是别用打压式了,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没信息了,久而久之还会自卑的!
发布于 2024-03-19 08:0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一江寒雪 - 1 个点赞 👍
父母打压式教育会使孩子处于压抑,不能充分得到发展。孩子要在安全,宽松,引导,鼓励,肯定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打压式教育,孩子的天性被压制,承受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得不到正常的发展。严重的话,会造成心理问题。
发布于 2024-03-23 19:0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西方失败 - 1 个点赞 👍
打压式,孩子想飞,也飞不起来。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
原本一个人就像窜天猴一样,上窜下跳。随着父母的打压,逐渐地成为了“有盖子的玻璃瓶里的一只蚱蜢,怎么跳也就是到那个盖子的高度”。
打压,就是让孩子失去信心,勇气,只有很多不自信以及自卑。
被打压多了,暗示多了,即使再聪明的人都只能是被社会吊打的底层人。
【答毕】
发布于 2024-03-23 08:3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云野天 - 1 个点赞 👍
声明原创作品:
记得在生活中,每当孩子想做一件“梦寐以求”事情时,他会专注于自己的喜欢。无法抗拒任何的借口。从而始终如一,追求自己的世界。特别是他兴致勃勃告诉你一声。突然间,你反唱高调说:“宝贝,这可不是玩耍的,你自己会做好吗?”顿时,孩子目光所及“地方”原来如此不可思议!从而制止他的行为和理解。不会认可孩子“奇思妙想”的结果。统一表达出来的态度,目光所及暗淡,看着你一声不吭,匆匆忙忙离开了……
从此以后,孩子的心里对你有抵触。偶尔一次,准免生气不理你!如果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记得不要去说明?给于孩子的时间,渐渐熟悉他的气息,有一句话说的“看破不说破,给于自己的尊重”。不管结果如何?孩子需要时间的治愈。放下执念一身轻,只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就行了。可以让孩子慢慢的想清楚,想好了就会过来告诉你!并且自己会用态度去决定。孩子需要内心的需求,或多或少取决于你对他的爱。包括平常心看待,用一颗心的距离,去选择迎难而上,甚至值得拥有他。
有时候,孩子会有小脾气,造成彼此之间沟通不行。“反目成仇”成为心头的忧伤蔓延。殊不知,没有必要沟通交流,增加烦恼焦虑不安的情绪。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其实,孩子也有脆弱的地方,需要你的关注和支持,从心里消除恐惧的不安。面对自己去面对时间。彼此之间心灵深处,才能不会嫌弃误解放弃对方。有时候,懂得示弱一些,反而自己会“吃亏是福”配合着,完全符合条件再去选择。所以“心态好,一切安好!”凡事不要太着急。时间到了一切都是那么,值得拥有过!
发布于 2024-03-25 21:04・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文姐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ifu5 - 0 个点赞 👍
父母(打压式)的教育会给孩子会给孩造成很多不好的一面,1、自己与到问题不敢说。说了你也不认可。2、做错事也不对你说。3、不和父母沟通。4、等娶媳妇或嫁人都不和别人沟通,不会沟通了,因为你(打压式)教育带来终身无形的伤害,让孩子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做,也许他有了孩子也容易(打压式)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能(打压式)的教育,要正常的沟通,听听孩子的心声,互相沟通鼓励不要(打压式)的教育伤害孩子。
发布于 2024-03-19 07:41・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余温 - 0 个点赞 👍
供参考:
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若去纸上寻,那肯定会说“打压式”教育不可取。“打压”式教育有点类似有“以暴制暴”之嫌,它对坏孩子的改变,几乎没有什么用,对好孩子却会造成自信自尊受损,对不好不坏的孩子,会形成性格里的“逆反”。总之,“打压”式教育造成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
在此,我们还要分清楚什么是“打压式”教育?真正的“打压式”教育,是有点蛮横的不讲理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育”;而针对孩子身上的问题采取讲道理和不惯着并警示批评,这不叫“打压式”教育。
真正的“打压式”教育,孩子一般是很反感的。
打压式教育,首先破防的就是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尤其是你碰到那种个性倔强的孩子,你打压他,他非常反感,还跟你对着干,那么“打压”式教育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那种老实巴交的孩子,你打压了他,他很颓丧,很委屈,他的自尊也被你打落一地,弄不好他就跟你破罐子破甩啦,你不是更加郁闷了吗?
一般来说,对孩子,我们都不建议采用什么“打压式”教育。
从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从懵懂少年到成熟老道,这是有过程的。孩子阶段,有问题只要不是很原则很出格的问题,不用或少用。还有,打压的尺度把握不好的话,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梦魇。而讲道理的教育,孩子的心里可能会更阳光。有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得有点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温和的教育,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可能有人要说了,谁谁的孩子,那不就是打压式教育成功的例子吗?这一方面要看你的运气,二方面要看他的孩子的善恶属性。有的孩子本身就性情温和,心理承受力强过一般人,你打压他的时候,他心里可能不舒服,但也不会酿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有类孩子脾气暴,一被打压就烦不胜烦,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剑走偏锋”。要嘛跟你阳奉阴违,要嘛跟你硬顶,最后弄得“两败俱伤”。
比较智慧的家长,他们也用“打压”的方式,但对“打压”的方式是拿捏得很好的,他们除了“激励”也会略施“打压”,俗话说的“激将”,“置于绝地而逢生。”这也可以起到激励斗志,适度警醒的作用。
教育孩子,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要趁早,歪树大了难直。平时不要惯着孩子的毛病,不要有“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糊涂认识,不要早期什么也不管,等到问题出现了还很严重了积重难返了,你再去行“打压”,求效果,肯定难如人愿。
这里还要特别提示下,对那种天生就坏,油盐不进,好说歹说都没有用的孩子除外。你打不打压他都没用。这种孩子有吗?有,肯定有!
总的来说,请家长慎用“打压”式的教育。一定要用请分门别类!
编辑于 2024-03-19 12:47・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劲草 - 0 个点赞 👍
“打压式”教育,听起来就像是父母的“专制统治”,总是用批评、指责来“鞭策”孩子。但是,这种方式真的对吗?
想象一下,孩子每天都被父母的话打击得体无完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还能剩下多少?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胆小,甚至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
更糟糕的是,这种教育方式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长期受到打压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鼓励、支持、引导,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需要的“阳光雨露”。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一定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
现在,是时候反思了!我们是否也曾是“打压式”教育的受害者?如果是,我们应该如何走出阴影,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快来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
发布于 2024-03-19 19:55・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开心 - 0 个点赞 👍
一味地称赞教育=捧杀,一味地打压教育=棒杀。
哪有一种药,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损伤损害或者副作用的?
就咱们说维生素c吃多了还得坏血病,痛风,结石呢?
影响都会有,赞美式教育也有正面与负面,至少两方面影响。
纳粹集中营里那么严苛,出来后不也有人成了科学家,有人成了作家么,也不是全都ptsd,生活功能丧失了,是不是?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那么抛开事实,不论个体特性,不谈力度强弱的情况下,谈影响,无从谈起。
选用哪种教育形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灵活的培养,达成培养目标、
那培养目标是什么?中国自古以来的培养目标:“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基本道德准则。
“仁”是关爱他人之心,在挫折环境中,有仁心的人更能够理解和同情他人的困难,从而更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共度难关。同时,他们也能够从关爱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挫折。
“义”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在挫折环境中,坚守道义的人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追求。这种坚持可能会让他们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也会让他们收获更多的尊重和成就感。
“礼”是规范行为的方式,在挫折环境中,懂礼的人更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而避免冲突和误解,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应对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智”是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挫折环境中,有智慧的人更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他们不会被表面的困难和挫折所迷惑,而是能够从中发现机会和可能,化被动为主动。
“信”是诚信可靠、言行一致的品质,在挫折环境中,有信用的人更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承诺和责任,而是会坚持到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义务。这种可靠性会让他们在挫折环境中更加稳定和坚定。
在优渥的环境里,可能体现得不明显。可如果孩子,将来在坎坷的路途上孤身行走的时候,精神光芒才会为他寻找到同伴,找寻到集体,释放善意获得回馈,为他自己,照亮前方。这才是培养的目的。是如何改善自己心态,生活状态的能力。
再就是,纠结影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毕竟就算孩子成年了,他就是不适应社会了,他把责任都推给父母的教育模式么?法理情上说得过去么?
说到底,人终究是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如果前半生搞砸了,后半生是选择继续在泥潭里深陷,还是想办法走出去,毕竟人生已过半,要怎么选,终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赞美教育也好,挫折教育也罢,注重孩子品格德行的培养,因材施教,才是正道。
发布于 2024-03-19 16:2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元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七朵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桃月月 - 0 个点赞 👍
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
做事畏手畏脚,没有动力,没有魄力
不会集中精力去做好事情,而是集中精力看自己怎么做能让父母表扬,不被打压,讨好型人格
性格软的孩子最终走向抑郁、性格硬的孩子走向躁狂和暴力
发布于 2024-03-23 09:4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fuermoliu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江西拓步环保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雷雨 - 0 个点赞 👍
大概孩子会很长一段时间在思考这些问题:
1.我不值得他们这样对我好。
2.我真的可以收下这些东西吗?
3.我不值得这种赞美,我不够好。
4.我长得不好看,学习不好,人际也不好,我太糟糕了。
5.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
6.我这样做,别人会不会生气?
7.我做这个事,父母会不会不高兴,老师会这么想?同学会不会不和玩了?
8.我这样做,同事怎么看?领导会怎么认为?
9.我这样做,男朋友或女朋友会不会就不喜欢我了。
10.没事,这事太累了,我来做。
11.你不喜欢,那我不做了这事了。
12.你不要生气,我来帮你,是我不好,没有得到你的认可。
13.我会帮弟弟,父母就会觉得我好。
14.我不能让别人不喜欢我。
。。。。。。
被打压教育就是,自卑,看重周围人的评价,以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容易受到别人的情绪,语言影响,总结就是个人生活成长不是以自我发展为主,不是取悦自己,而是为了取悦他人。
发布于 2024-03-25 08:1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鱼雷蕾 - 0 个点赞 👍
打压式的教育,其实生活中应该很常见吧,先给大家说个故事:
小象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抓捕,它不甘心无数次想要挣脱束缚它的铁链,但是无数次,它失败了,慢慢小象想要逃脱的想法就消失了,它放弃了自我挣扎,也放弃了它向往的自由。直到它成年,当它已经有力量可以轻松去挣脱束缚它的那道铁链的时候,它也已经习以为常,不在挣扎……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天性都是充满想象力,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就是一棵顽强的小树。为什么总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父母的言行,父母的习惯,父母的认知,父母对待人事物的方式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
想象一个场景就够了,今天,孩子拿起一本书,兴冲冲的奔向父母“妈妈,你给我讲本书吧”这是渴望,是期待,但是这个时候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那以后想让孩子再拿起来,是不是很难?打压式的教育,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孩子的希望,孩子的期待,最终落空。那孩子的内心,是被抛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重要,那既然自己不重要,那还努力做什么?努力了得不到鼓励,依旧是无休止的打击,不被认可的时候,孩子也会自我放逐。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是很低的,自我价值也不会很高。没有一个人活着没有价值,任何一个人只要存在,能有其彰显价值的需要。
发布于 2024-03-20 11:56・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一直走 - 0 个点赞 👍
“打压式”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因为会带来很多的危害,通常出现在“严管型”家长身上。
危害之一,就是很容易消除掉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家长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笨”,思维上、行动上、语言上的表现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根本没有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家长却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标”孩子,这样的家长是聪明呢,还是愚蠢呢?家长一打压,孩子立即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就会和家长一样认为自己“就是笨”。孩子的自信心一旦消失,心理的空缺就会被自卑填满,想让一个有着自卑心理的孩子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是有点儿异想天开了呢?
危害之二,就是很容易扼杀掉孩子的自身优势。有的家长见不得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家长不希望孩子去做那些“毫无意义”、“毫无用处”的事情。家长不喜欢,不代表孩子不喜欢,家长喜欢,也不代表孩子一定喜欢。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不对的,不让孩子去做喜欢的事情同样也是不对的,一切的出发点,不是家长认为的“意义和用处”,而是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才是让孩子有机会脱颖而出的优势。
危害之三,就是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在长期的打压之下,孩子会出现的心理上的扭曲。心理扭曲的外化表现,要么是沉默寡言,要是暴躁易怒。情绪上失控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表面上顺从家长骨子里却是抗拒着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全盘否定家长,家长说得错是错,说得对也是错,时时事事都会和家长搞对立、搞抗衡。
同“放纵型”家长一样,“严管型”家长都在教育理念上秉持极端主义:放纵型的家长会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野蛮生长”,严管型家长恰恰相反,会对孩子事无巨细地进行“安排、命令、指挥”,强迫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于家长,不留任何的自由空间给孩子。
好的家长类型当然是“权威型”的。权威性家长会对孩子的大方向进行一个把控,然后再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孩子自己去明辨是非、对错、曲直。大方向上的把控就是“立规矩”,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权威型家长善于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不是靠什么简单粗暴的说教、打骂、命令去管理自己的孩子。权威型家长还善于发现、发展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对自己更有自信心。
教育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教育是关爱和尊重。关爱孩子要体现在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苗头,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尊重孩子要体现在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让孩子的个性和有优势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从而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大禹治水的故事其实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洪水来了,用“堵”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而“疏”的方法就会成效显著。教育也是一样,一味地打压就是“堵”,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一种方式。家长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不需要再明说了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切实的帮助,欢迎点赞、评论、收藏我的回答,感谢你的支持。
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发布于 2024-03-23 09:5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谁是谁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