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方都市报的文章《武大性骚扰事件背后:女性边界感更强,男性、职场准备好了吗》?
链接:武大性骚扰事件背后:女性边界感更强,男性、职场准备好了吗
- 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边界感,上海人是中国人中最讲边界感的,但也是被莫名骂的最多的。边界感是现代都市文明下家庭小型化和个体经济独立的结果,在自然经济时代的确不存在。
------------------------------------------------------------------------------------------
说的很工整了,也基本和我的观点一样。知乎怎么老是低水平拉扯呢?
看看回答区,我只能说,撞了南墙不回头,不懂法,不懂校规,也不懂行政程序的大多数人,基本还是没睡醒。
简单解释一下:
法律上讲,女生方有男生认错书,录音,证人证词以及自己的陈述。且也没有证据证明其泄露男生信息引导网暴。男生方只有非当事人的母亲陈述,事后病例及微信截图。均为间接证据。在讲究高度盖然性和优势证据的民事诉讼中基本一边倒脆败的局面。
学校处理上,处罚下来,男生方应该是进行了两轮申诉,看样子均被驳回。这些也会是民事案件的间接证据。可以说在法律行政层面男生毫无胜算。
这大概率是男生母亲在律师引导下试图制造舆论影响司法的基本原因。我在其他案件的问答里反复说过,只有法庭内毫无胜算的一方才会在舆论上叫,阿里案,大同案和成都地铁案无不如此,也无一不验证我的断言。
从正常人的思维角度,本事件依然无法解答,第一时间男生为何不以患有皮炎进行解释,为何会自书认错书?这以害羞或是对方强势解释是不能让局外人和法官信服的。(人遇到类似情况,有最好的解释理由不会不用,而去承认自己有问题。)
这也是彭宇案一审判决书中,王浩法官真正质疑彭宇的地方:助人为乐你笔录的时候不说,庭前会议不说,第一次庭审全程不说,到第二次庭审前得知笔录不见了,才说自己是助人为乐,从高度盖然性上讲明显不诚信,证词是不予采信的。
编辑于 2024-02-07 11: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蔚蓝色的梦境 - 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彭宇案之后,年轻人乐于助人意愿降低,摔倒老人都准备好了吗?
货拉拉事件之后,司机对于女乘客的敌对意识更强,小仙女们都准备好了吗?
山西大同案之后,愿意出彩礼的男性结婚意愿再度降低,大龄剩女们都准备好了吗?
要我说人家到底是搞新闻的,就是专业。
出个标题都能分化群众,让人一看就血压飙升。
到底是学新闻的,搞内斗是专业的。
发布于 2024-02-07 08:3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荒野稻草人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青色柠檬 - 98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 - 623 个点赞 👍
做个标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陈碧。
一个法学教授干起了新闻的活,而且深谙新闻界的立场偏颇。
加深了我对文科的刻板印象,果然谁都能干媒体。
发布于 2024-02-07 03:43・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实人 - 59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皇冠 - 5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朵云 - 46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雪花梨 - 4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波波 - 3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胡一刀之刀 - 324 个点赞 👍
不能只看标题,要看一下原文,原文大概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①.针对武大男生被诬陷性骚扰案,列举相关法律条文与司法解释,得出结论:该名女生认定对方性骚扰有合理性。同时提出男生的辩解也应该纳入参考,呈现罗生门的样态。
②.引用当时也引起一定争议的2023年3月8日我国发布的《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指出疑似被性骚扰人的主观感受就可以一锤定音,无需考虑被指控者的心理活动,但是同时指出本案不适用。
③.描述了什么是利用“网暴”来“维权”,然后陈述了笔者观点:不要轻易依赖舆论审判,这种道德优势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它要求受害者完美,它可能无限支持你,但也可能反噬你。
④.泛泛而谈高校应该担当起防治性骚扰的责任。
⑤.结束语,原文如下:
从本案中,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女性对性骚扰更敏感,边界感更强,但男性、职场和法律做好准备了吗?未来应当如何对待和处理这样的状况呢?我们同时也看到了管理者错失了解决问题的窗口期,间接导致事态的升级。作为高校,如何建立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性侵犯、性骚扰的工作制度,这也会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课题。
————————————
如何评价?我会说,本身观点不算偏激、也没有明显错误,但是,这是高度以女性为中心的、对男性权益高度漠视的叙事方式。
第一点和第二点并无什么可说,但是第③点处就体现了笔者的倾向性:在“网暴”这样带着不正当性的行为中,甚至原文已经预设了其网暴内容与事实存在偏差的情况下,笔者依然只着眼于“实施网暴者可能会有什么损失”。那个被网暴的人呢?他的权利、他的利益被直接忽视了,仿佛他的基本人权非常廉价。
我作个类比, 就好比你好好地在路上走,突然被违规行驶的车撞了,围过来的路人评论说:看看,就说要小心开车吧,车漆都碰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结束语和题目使用了“年轻女性对性骚扰更敏感,边界感更强,男性、职场和法律做好准备了吗”这种巨婴式的表述
因为在作者眼中,世界就是围绕着女性转的,我换个主语宾语:“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者做好准备了吗?”毫无违和感。
但话说回来,如果对“性骚扰”的控诉如此宽容、对诬告的惩罚如此轻微甚至没有,那事实上,难说未来是不是真的被牵着鼻子走。
编辑于 2024-02-07 02:1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冷眸 - 2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是一个斗笔 - 2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快乐可爱咪 - 19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独醉 - 18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哇哈哈 - 166 个点赞 👍
评价:建议回炉重修语文。
哪怕你当场叫保安制止同学挠痒痒,我都算你有边界感了。可你竟然偷拍病患同学裆部长达两小时,对其实施性骚扰行为,能叫边界感更强吗?这明明是诬陷欲膨胀和廉耻感缺失的表现!
编辑于 2024-02-06 22:1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Seine Freiheit - 159 个点赞 👍
一个群体边界感强却要另一个群体以及整个社会做好准备、承担成本,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张雪峰在新年来临之际依旧酷酷上分
发布于 2024-02-06 21:18・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Shiro - 14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雪山神 - 117 个点赞 👍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本来企业还想不到这茬呢,你南方都市报一提醒,人家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为了防止“边界感强”的女性带来的麻烦,最佳的选择不是注意自己的言行,而是能不招女性就不招女性。
男性有没有准备好咱不好说,女性自己先准备好吧。
发布于 2024-02-07 08:1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凡夫俗子 - 117 个点赞 👍
据说,处于经济腾飞年代的日本,男上司给女下属单独发e-mail会被投诉涉嫌X骚扰,导致男上司给女下属发电子邮件时都要同时抄送几个人以示清白。
这边界感够不够强?
又据说,日本到了经济停滞时代后,内卷迅速加剧,各公司纷纷裁员,首先被大批裁掉的就是女性职员,因为她们在公司管理层眼里工作产出没有优势,【事儿】又多。
大裁员甚至殃及到一些工作能力出众的女性职场精英,逼的这些女士纷纷和那些【事儿多】女性划清界限以图自保。
当一个【共识】被社会面心照不宣的广泛认同后,一些事注定会发生。
编辑于 2024-02-07 19:42・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VIERI32 - 1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汉男之声 - 101 个点赞 👍
这事儿最恐怖的地方在于,都到了现在这一步了,男方已经把自己的隐私发出来来力证自己没有行为不端了(这种事最多就是行为不端),相关媒体还是在那里一口一个“武大性骚扰事件”。这件事从头到尾就和性骚扰完全不沾边,本身也是行为不端,现在男方表示和性都不挨着,更不应该叫性骚扰事件了,然而媒体依旧不改,你说他无心的我可不信,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某病毒事件,可是没到俩月就已经全部改名了,某公交司机和女司机案件,在监控调出来和女司机无关的同时,案件名就被喷了,然后立马所有媒体都改名字,不再提女司机了。
说白了媒体对这种事件命名带来的舆论偏向心知肚明,却依旧使用这个标题,可见其内心根本就不希望男方翻案,而是想要用春秋笔法,再一次挑起人们对男方的非议
这个新闻也是进一步暴露出他们的目的,男的造谣女的,你说非严惩不足以平民愤,女的造谣男的,你来一句女生边界感上来了,让男的做好准备?准备什么?凭啥准备?恶心谁呢?
发布于 2024-02-07 12:5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蒖芯 - 9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翔宇情 - 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卖药的织布工 - 8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aintljm - 83 个点赞 👍
各位可以好好看看文章,这就是学文科的好处所在,提笔就能颠倒是非黑白,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完全看措辞。明明当下并没有证据证明男方存在性骚扰的行为,结果开篇标题就直接将事件描述为性骚扰事件,给大家做男生有罪暗示。
然后就是把原本恶劣的行为美化,比如常见的勒索财物,有人管着叫看态度。冤枉别人就承认冤枉别人,误会你也大可以说是误会。结果非要用边界感强这种主观完全没有标准的措辞,反正领域随便控制大小,有没有冒犯到还不是看你心情随便说。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真的敏感多疑,那也是你自己性格上有问题。总不能要求一大群人单独去迁就你一个人吧?那如果在学校上课,岂不是还得单独给你开一间教室。在我看来,这就是有人打着边界感的旗号限制他人的行动自由,甚至为赃陷害他人做准备。
这事一开始就是女方蓄意引导网络网暴男方。假如她真的误会男方在进行不雅的行为,遇到此类事件,真要边界感强录证据,能捏着鼻子坚持半小时就不错了,然后立刻找来相关工作人员处理男生。结果坚持忍受了两个小时,这完全就是收集素材布局的心态啊。
最后,文章提到了性骚扰和被网爆难以维权,这确实是事实。可难以维权不是随便给别人定罪的理由。而且只在性骚扰上着笔墨,却对被网暴被误会的受害者一笔带过,这未免有失公允。舆论总是在呼吁大家重视保护被性骚扰的人,为什么就不能重视保护被冤枉的人呢?
编辑于 2024-02-06 23:1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关汉卿 - 80 个点赞 👍
啊,这,给我干沉默了。。。
我刚想反驳一下“那女生边界感强就不会偷拍别人了,重新定义啥叫边界感对吧,去图书馆不学习不低头看自己书到处找茬还有理了是吧,男性和职场招谁惹谁了纯纯大冤种连挠挠自己都是错吗”,转念一想南方都市报都写出这种睿智文章了,能听懂人话吗,我这不是对牛弹琴嘛,所以还是说“啊对对对”吧。感谢该文章作者治好了我的低血压!
发布于 2024-02-07 02:0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酒后采薇 - 79 个点赞 👍
这是被冤枉的男孩的母亲出示的证据
男孩确实是在挠痒痒而非性骚扰
南方都市报却直接说这是一起“性骚扰案”,属实是光天化日之下指鹿为马,倒打一耙
这起案件是“污蔑案”,而非性骚扰案
女性边界感更强是好事,但我更希望女性将边界感强这个优点用在独立工作,而非用在污蔑无辜同学身上。
编辑于 2024-02-07 12:13・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see mountain - 74 个点赞 👍
我一直很好奇,如果xsr的定罪不需要考虑“施害者”的意图的话,那么
1. 某地铁站有一长排某男明星代言的durex广告,某女子路过后自称感到不适,受到了该男明星的xsr,这能成吗?
2. 某法学课堂上,罗某作为教师正在为某女性学生讲有关xsr的案例,言语中涉及对xxw的一些简单叙述。该女性学生自称感到不适,受到了罗某的xsr,这能成吗?
我不太懂法律,但看上去文中提到的构成要件都满足了诶?
(评论区有人提到“是否针对特定对象”的问题,所以构造了第二个例子作为补充)
评论区里有人觉得自己很懂,张口就是“自作聪明”,又不好好解释原因
我提醒一下:你如果学法,可以来解答这个问题;你如果不学法,可以划过这个问题;你只想看热闹,可以点个赞就走。
编辑于 2024-02-11 12:4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得过且过 - 65 个点赞 👍
很多媒体,真是霍乱国家之根本了,咱们就说成都地铁和武汉大学,同属污蔑案,但是你看文章改了吗?到现在还在替恶人讲话,如果不是证据,男孩子这辈子是不是就毁了?还边界感,有福利、帅哥、富二代,这些女性的边界感都消失了。
发布于 2024-02-07 07:38・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素琴知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