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以好好看看文章,这就是学文科的好处所在,提笔就能颠倒是非黑白,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完全看措辞。明明当下并没有证据证明男方存在性骚扰的行为,结果开篇标题就直接将事件描述为性骚扰事件,给大家做男生有罪暗示。
然后就是把原本恶劣的行为美化,比如常见的勒索财物,有人管着叫看态度。冤枉别人就承认冤枉别人,误会你也大可以说是误会。结果非要用边界感强这种主观完全没有标准的措辞,反正领域随便控制大小,有没有冒犯到还不是看你心情随便说。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真的敏感多疑,那也是你自己性格上有问题。总不能要求一大群人单独去迁就你一个人吧?那如果在学校上课,岂不是还得单独给你开一间教室。在我看来,这就是有人打着边界感的旗号限制他人的行动自由,甚至为赃陷害他人做准备。
这事一开始就是女方蓄意引导网络网暴男方。假如她真的误会男方在进行不雅的行为,遇到此类事件,真要边界感强录证据,能捏着鼻子坚持半小时就不错了,然后立刻找来相关工作人员处理男生。结果坚持忍受了两个小时,这完全就是收集素材布局的心态啊。
最后,文章提到了性骚扰和被网爆难以维权,这确实是事实。可难以维权不是随便给别人定罪的理由。而且只在性骚扰上着笔墨,却对被网暴被误会的受害者一笔带过,这未免有失公允。舆论总是在呼吁大家重视保护被性骚扰的人,为什么就不能重视保护被冤枉的人呢?
编辑于 2024-02-06 23:13・IP 属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