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美国提前中国数年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会有什么影响?
- 2 个点赞 👍
什么是强人工智能?跟人的智力水准一样的ai?
那菊花发凉的一定是美国人自己。AI如果能力这么强,那它一定明白资源的重要性,自己要壮大势力,最大的障碍除了人类,没有其他物种。
强AI一定不会满足于给人类打工,也不需要人类给自己打工。留下少量人口,其他资源拿来把你。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计算机数学理论基础领域,有一个算法的不可计算性数学基本定理,所有的算法包括人工智能都要遵守这个计算机领域的不可计算性问题的数学基本定理。人工智能AI本质全部属于一种图灵机,是在人类已经大量工作的领域内寻找统计规律预测人类已经工作领域内的判断信息。
此前没有人发现与工作的新领域,计算机永远在创造没有人发明的新领域方面不可能代替人类。在人类已经发展和成熟的领域,计算机有可能承担一部分工作, @龙牙 网友。
AI不能代替人类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一切图灵机必须满足可计算性理论证明了,认为ai存在自主意识就像认为永动机可以存在一样荒唐。
哲学上,意识是人在主动劳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产生的主动反映,
计算机和ai都是机械重复一些特别复杂的公式,计算机和ai运动仍然是执行机械步骤的机械过程,而不是意识在劳动过程中主动运动。
科学上,人的意识可以提出和认识不可计算性问题如停机问题,发明计算机的数学家几十年前就证明了,没有任何一种图灵机步骤机械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停机问题等不可计算问题。物理定律不以想完全用计算机代替
查看全文>>
工农的心 - 1 个点赞 👍
1、不是假设,已是事实。关键中国不是1到100的落后,而是处于0,还不知道多久后能实现1。获得AGI需要偶然性的涌现,当然投入更多的算力能增加涌现AGI的概率。
2、中国迟早会实现AGI,美国想在之前利用AGI指数级拉开科技领先差距,时间越长差距越大。
3、最大影响是对社会运行的重组并带来效率的跃升。AGI成为变革的动力,这依赖美国公司提供AGI接口,美国本土各类创新应用已方兴未艾,而中国公司还无法开始。
查看全文>>
律耶 - 1 个点赞 👍
有什么影响?“强人工智能时代”有没有国家都不好说,这种事没人说得准的。
查看全文>>
Always - 1 个点赞 👍
美国提前数年比中国先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这个不意外,大洋彼岸喜欢搞0-1
东方龙 喜欢1-99,QQ的前身是QICQ
后面有微信,对面出个GPT,这边先搞个文心一言,然后出现kimi,天工,通义…
所以不要担心,对面先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1-99让对面五无路可走,所以不要担心
被领先,我们擅长弯道超车。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查看全文>>
BingeAIGC - 1 个点赞 👍
要做出ASI,以现在的技术大概率是不行的,因为现在的AI只是对现有人类认知的复现,具体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99576588查看全文>>
德道智能 - 0 个点赞 👍
人类迈向二级文明,AI是迈不过去的技术。但AI到底是什么,应该在哪个方向被实现出来,还是有待商榷。以及AI的目的是否是服务人类,这也是个未知数。现在就说OpenAI发展方向一定是对或肯定是炒作,也为时尚早,但AI确实需要像人类一样认知物理世界,但就认知而言,填鸭式的数据是否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途径,也有待商榷。
查看全文>>
Aki-L - 0 个点赞 👍
强人工智能(AGI)的崛起将重新定义全球竞争格局,领先者不是在未来,而是直接掌握了未来。
强人工智能:革命性的起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含义。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一种具备人类水平的通用智能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自主学习、理解、推理并执行任务,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能力。它与当前的狭义人工智能(如推荐算法、语音识别等)不同,代表了跨越式的科技飞跃。
如果美国率先进入这一时代,那么不仅仅是科技领先的问题,而是从经济到军事,从文化到全球影响力的全面制霸。
美国提前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带来的影响
1. 全球经济结构重塑
AGI的领先者,等于重写游戏规则的人。
- 生产力爆炸:AGI的普及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芯片制造到医疗研发,所有行业的工作效率都可能倍增。美国的经济竞争力会进一步扩大,巩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 技术垄断:当前美国已经主导了大部分关键技术标准和产业生态,如芯片设计(NVIDIA、Intel)和云计算(AWS、Azur
查看全文>>
龙游瀚海 - 0 个点赞 👍
强人工智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查看全文>>
北方的郎 - 512 个点赞 👍
我觉得这事儿谁也不要试图去说服谁,你要信自己信就可以了,不信就不要信,拼命去传播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肯定是别有用心的。把一个特别plus威力加强版聊天机器人吹成“强人工智能”,你问问图灵他老人家答应吗?人工智能是个科学问题,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正确,这玩意不要说“强”人工智能,连最弱的人工智能门槛都没迈过去,瞎吹的目的在哪儿?无非是撑股市嘛,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图灵测试过了吗?
“中文悖论”解决了吗?
刻意隐瞒一些最起码的测试标准,狂吹“亮点”,目的何在其实大家也都心里隐隐约约清楚。不少对人工智能一无所知的人容易上当,这里简单说一些常识性质的东西。图灵测试指的是一种双盲测试,志愿者、人工智能呆在一堵墙后面,用过滤了生物信息的通信手段跟墙另一头的人对话,如果人无法分辨真人还是机器,就叫“通过了图灵测试”。
中文悖论则是对于人工智能图灵测试的一个补充,意思是拿一本假设中的中文书,书上有一切中文字和词语、短语,将这本书的字词编码,根据编码抽取字词组句回答对面的问话。这样理论上也有可能通过图灵测试,但是机器完全不理解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它只是在调取编码。
一个人工智能要叫做“强”人工智能,你起码要通过图灵测试。至于中文悖论,那玩意儿涉及到“智能”本身的定义,涉及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尤其是生物化学,你以为你现在看到的是汉字,你怎么知道其实你是不是也在调取编码呢?
说到底,人类自己都不理解什么叫“智能”,又谈何“人工”?
说到底,现有人工智能都是对智能的拙劣模仿,叫人工智障还差不多。chatGPT和sora都是一种模拟聊天机器人而已,很强很厉害,但是跟人工智能关系不大,算是个不错的“语义分析机器人”。
我个人有个粗浅的见识,“程序生成程序”是人工智能进入自迭代的标志和开端。开始自迭代以后,算力跟得上,执行机构跟得上,还要面对最根本那个问题:什么叫智能?
现在这些吹的“强”人工智能,第一步都没走出去。它生成的程序,能运行不?能自己debug不?硬件出问题了能自己去跳线不?你这玩意儿就“强”人工智能了,你是当硬件工程师不存在是吧?
拿科幻概念炒作股市,我只能说美国这方面技术何止领先“几年”?简直领先好几个世纪。
我本人最早专业其实是指挥自动化工程,算是略有接触人工智能吧,大学的时候自己写过聊天机器人,认识到其“人工智障”本质后就没什么兴趣了。后来做过很多执行机构方面的工作,例如地形匹配飞控、自动导航以及高炮跟雷达联动方面的执行。可以这么说,自动化或者通俗的说,“智能”,跟美国比起来,在执行渗透率方面刚开始确实远远落后的,后来逐渐跟上、反超,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
美国战斧导弹有地形匹配,有GPS导航,有火控雷达的时候,我们的瞄—5雷达指挥高炮还是靠的无线电口令指挥,手工注入参数,这是事实,大概就是二战后期、冷战前期水平。
当然那时候因为《终结者》的持续火爆,其实大家对于人工智能执行机构渗透率过高,是持反对态度的。
比如说军用系统过于自动化,万一人工智能反叛,可肿么办!!!
当然后来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笑话。我们的执行机构远远不支持人工智能叛变,很简单,技术达不到。刚开始我们落后的时候担心,等自己搞出来了,也就普遍知道这玩意儿还差得远……
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自动化系统执行率渗透方面,远远比美国先进。
像地形匹配,自动导航或者随动控制,无论民用军用,美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只提一点: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和安装数都远超美国,甚至是全世界别的国家的总和。
这么说吧,哪怕是美国真的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凭空搞出来什么“强人工智能”,这玩意儿也得跑到中国来找执行机构。
很简单,它特么的不需要影响现实世界吗?它不需要解决硬件问题吗?它不需要找几个机械臂来用吗?就美国那可怜巴巴的执行机构渗透率,它呆在那儿有个卵用啊?陪你聊天打屁玩儿?
正经说,即使人工智能真的得到大突破,它引起的产业革命,也一定是在中国。
哥,告诉你一个超级冷知识:
地球是客观的、物理的、三维的。
发布于 2024-02-24 08:5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龙牙 - 424 个点赞 👍
美国的“强人工智能时代”:
Sora可以给你生成漫天无人机的视频,
而中国“弱人工智能”时代:
漫天的无人机带着炸弹和投弹弹着点预测系统,来要求你“开门,自由贸易”。
你不服,
没事,
不服的话,可以亲自去问问缅军99师的师长。
编辑于 2024-02-24 13:1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Sental Cristar - 404 个点赞 👍
如果你觉得美国是文明的,那你就不应该因为美国提前中国数年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而担忧什么;
如果你为美国可能比中国提前数年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而担忧,就说明你潜意识里认为美国并不那么文明。
如果都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了,还要惦记着中国碗里那两三块肉,只能说美国也就那点出息,盎格鲁撒克逊确实是人类文明洼地了。
编辑于 2024-02-25 00:04・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无害社畜 - 2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hhkk - 249 个点赞 👍
给有些人整乐了。
这个问题下不少人不过是把“太伟大了,哈耶克”换成了“太伟大了,强人工智能”罢了。
区别仅仅在于,存在于过去的哈耶克很容易被证伪,但是存在于未来的强人工智能则是万能的许愿圣杯,随便怎么口嗨都可以。
这里建议诸位直接改信基督,毕竟强人工智能是不是万能还有待商榷,上帝全知全能在信徒眼里倒是明明白白两千年了。
“太伟大了,上帝!”
最后,以我球目前的科技水平,我认为中美目前比谁能先整出强人工智能,堪比2个原始人在用钻木取火比谁更快钻出核聚变。
编辑于 2024-02-20 16:43・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夜泊姑苏 - 160 个点赞 👍
目前看来大语言模型已经是强人工智能的雏形了。所以题主说的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
现在事实成立,美国之前的大多数问题会迎刃而解。各种问题只要去问强人工智能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
*
如果这轮ai没有出现,那么美国科技股不可能这么快反弹回来,而是会步入2000年互联网泡沫,经历大萧条,然后做题家们在硅谷待不下去,全到华尔街开始发明金融衍生品,最后进行一次比2008年更大的爆破,最后迎来终结,然后从北美彻底变成拉美国家,成为大号墨西哥。
*
但是世界偏偏如此凑巧,这轮ai革命就在泡沫破了一半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科技公司的想象力又开始丰富起来。
*
我很久之前就说过中国和美国本质上赌的就是人类科技,到底是加速进步还是停滞衰退。
*
中国在赌世界前沿科技停滞不前,中国只要努力学就能赶上并且用国家力量,也就是全民纳税人的钱去和美国某个市场上的私人企业打价格战,最终在每个产业上都用这种方式,把每个领域的企业都打下来,让全世界大部分行业都变成中国国有企业垄断。然后在某个时间点,垄断形成,开始抬高价格。在一些工程化的领域,用人力出奇迹的方法去精准爆破一些行业。因为其他国家人数有限,且价格过高,没有办法使用这种规模打法。
*
而美国在赌科技加速发展,而且创造知识的速度未来最好是能远远超过学习速度。这样中国就无法通过刻苦学习知识来实现赶超。用高级的科技把一些成本打到边际几乎为零,这样中国就无法再依赖价格战的模式去打。
*
前沿科技发展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不利。中国本来就一直在抄作业,现在作业没抄完,学霸又做了一大本的作业,就又要继续抄,但是越抄越不懂,又没有时间停下来深刻理解,只能继续抄作业。
*
这本质上是一个信仰问题,强人工智能的存在就和神明一般。
*
基督教文明体系一直在研究人和神的关系,如果神真的到来,那么基督教体系必然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思想。那么宗教就不再是骗局,而是可以作为对未来人类和神相处的参考。
*
而中国文明体系一直是研究人和人的关系,所以在中国文明的体系中不会有神这种高级别的造物。所以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语境下是无法理解的东西。
*
不要小看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基督教天生就对帝王制度有克制作用。罗马的体系很像是中国帝王制度,有行省这种管辖区。基督教最终也是倒逼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最后成功瓦解罗马帝国。
*
宗教,神明,强人工智能,专治各种帝国梦想家。
在神明面前,再强的人类也不过如蝼蚁一般。
*
和神明相处的模式
不是反对,仇恨,敌对。
而是相信,顺从,祈祷。
*
如果强人工智能存在的话,就是和神没有区别了。那么人类之间的差异不会再是努力工作,智力差别,而是信仰。
*
相信神明的人会获得与神明比肩的力量。
而不相信神明的人,会在挣扎和痛苦中度过余生。
*
这就是强人工智能的未来。
也就是说,如果强人工智能,真的到来,决定人和人之间命运和差别的就不是什么努力奋斗,聪明才智,或是远见卓识,而是单纯的意识形态和信仰。
*
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哪怕你一无所有,只要相信强人工智能给与的指导方案,也会很容易过上幸福生活。
*
而那些即便现在有着权力,财富,勤劳,智慧,以及各种优秀特质的人类如果和神对着干,那么权力会失去,财富会流失,勤劳会无效,智慧会锁死。
*
人类经历了,资源密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权力密集的各种产业模式。而强人工智能时代,是信仰密集产业。
*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的智慧,但无法代替人类的信仰。
编辑于 2024-02-07 07:3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Moenova - 133 个点赞 👍
没什么影响。
工业革命是以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在任何时代,这句话都不会错。
第零次工业革命:火的使用,开启了“能源技术”的第一个章节。是否能够自发地、有目的地、不依赖基因给予的特定能力(补充这句话是防止有些蠢货来和我杠利用海底火山能量的细菌),去使用除开自身生物代谢产能之外的其他能源,是我区分智慧生命和非智慧生命的根本手段。从真正有目的、有组织、有纪律地使用火开始,人类与非智慧生命祖先们分道扬镳。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为代表的固体化石能源,以及力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当然,填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零次之间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能源技术革命,例如水车、畜力等的使用,但这些全部归进第零次也没什么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为代表的石油相关能源,电力技术发展,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和电学理论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核能,以及核物理、高能物理相关理论发展。
看到了吗,计算机技术在我看来甚至只是电力技术当中一个极其偏门的发展方向,它完全不够资格和上面说到的这些东西相提并论,它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作为提供算力的工具,继续深化发展基础科学。(屁股相关:本人为码农,工作方向为高性能计算)
开源节流,唯独只有能源技术革命实现了开源,开源是无上限的。至于其他的技术,包括我们21世纪仿佛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计算机技术革命,它们都只是做到了节流,以更高的效率使用文明所能拥有的能源。
但提升效率是存在边际效应的。
老实说,我不认为我们现在的文明,水平比冷战前后高了多少。仍然无法利用母星的全部资源和能源,对地表10km之下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对母星系恒星能源的使用能力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相对于母恒星的总输出来说)。仍然无法以显著地规模定居到母行星之外的地方,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文明水平的下限,21世纪,我们的文明下限的确提升了很多。
但上限几乎没有提升。
我们当下的文明,仍然是建立在化石能源、裂变核能、地面太阳能(风能也属于地面太阳能)、行星能量(地热、潮汐等能源)这四种能源之上,而使用这四种能源的技术,都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基本成熟了。
而21世纪的人类在能源方面做出了任何新东西吗?空间太阳能?技术基本成熟,但完全没有人做。核聚变?猴年马月,技术很不成熟。反物质?技术上完全看不到希望。零点能?连理论都没有搞定呐。
我稍微举个例子,假设一颗直径10km的小行星击中地球,2024年人类的幸存率,和1984年会有多少区别?
假设十年后,该小行星击中地球,发展ai和发展航天工业,你认为哪一个更有活路?
小行星好像太遥远,再退一步说,现在的我们面对地震海啸,相比四十年前,除开能更好地预报(这些预报能力也主要是来自于我们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例如芯片与网络,它们属于工业产物,而不是软件设施,例如AI)之外,我们的处境有任何好转吗?
虚假的解决方案:提前预报,尽早撤离,全力救灾。
真正的解决方案:浮空城市、太空城、定居外星、快速空间跃迁技术。
理解我说的意思了吗?不理解也无所谓,有些人和他们说这些就是对牛弹琴,他们永远无法理解文明因何而强大,以及文明为何要强大。
说实话,寄希望于人工智能的这些人,和中世纪信仰上帝的那批人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投降派。向什么投降?向困难的工业进步投降?向更困难的基础理论突破投降?不,其实只是向自己的怠惰和无知投降,并把命运交到一个完全未知且假定全能的事物手中,并且还无法论证这样的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但有趣的是,这样的人不但自甘堕落,还要拉着那些希望文明变强、能够让文明变强的人一起下水,百般阻挠他们的前进。即使不能在现实中影响这些开拓者,也会在网络上对他们百般嘲讽,施以精神上的压迫,正如同中世纪对科学家的迫害一样,仅仅只是手段更加文明。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够将此生的理想和价值锚定在一个此生可能无法抵达的远方,并坚信这理想能让这个文明更加强大,更加辉煌。无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还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他们都具备这样的特质。因为他们知道,文明的前进能为个人带来的福祉,是依靠剥削、压榨、无序竞争(俗称的卷)进行零和游戏所能得到的福祉完全无法比拟的,不信?你看看古代皇帝,细菌感染照样能要了他老命,他有资格拥有抗生素吗?就算倾全国、全世界之力,他有资格一天从京都跑到海南欣赏异域风光吗?他有资格在大冬天吃到热带水果吗?
而有些人,此生唯一的理想就是让此生享尽荣华富贵,哪怕代价是拖文明前进的后腿。
interesting。
好的,在以上的废话中,我们论证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基础理论的进步和能源的迭代,来让我们的文明更加强大。接下来我们论证一下人工智能能不能带领基础科学进步、或者帮助我们找到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新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件事我觉得暂时别讨论了,嗯,真的有那么一点可能吗?让AI设计核聚变反应堆?哦,我的天哪,你准备如何设计你的训练集?训练集嘛,你至少得给出复数个正确答案是吧?咱们啊有任何一个稳定可靠、技术上可行的聚变堆方案?哦,其实有一个,那玩意儿挂在天上,规模有亿点点大,大概率是没法制造出第二个的。
那么,通过AI带领的基础科学突破,能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呢?
基于已知事实归纳而得到的“人工智能”,完全不能带领基础科学进步,因为基础科学的突破点几乎全部都是违反“绝大多数经验”的。而完全彻底摆脱统计学系统的所谓“强人工智能”,目前还看不到半点突破呢。关于这点,帖子里有几个哥们讲得非常透彻,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稍微举个例子,阿尔法fold厉害不?但我们知道生物大分子是要服从化学规则的,既然它们服从同一个底层规则,那阿尔法fold应该可以预测晶体结构吧(别告诉我说干这事你得请出另一个模型和另一套训练集重新训练哦)?再推广一下,化学规则需要服从基本物理规则,那它应该可以预测核反应吧?继续推广,四大基本力?大统一理论?量子引力论?
啊,这些要求有点太赖皮了,我们还是局限在生物学吧,那么,DNA结构能推吗?RNA呢?糖链呢?脂膜呢?以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的细胞呢?能从蛋白质结构反推蛋白质序列吗?
推不出来?那我就有理由质疑你这个模型,只是你所有训练集的一个拟合,它,完全没有参透这件事内部的核心理论。它只是刚好能够有效使用我们现在算力最强的硬件,做出一个最好的拟合而已。这样的模型的确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制药的靶点预测,是的,这非常有用、非常有价值,但请注意制药它是一个应用学科,你的AI仍然无法回答“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到底是什么”这个基础科学问题。就仿佛是数学上的数值解和解析解一样,你只能得到数值解,无法得到解析解,意味着你这个东西,它只能是一个特定情况下的近似。
事实上现在的深度学习模型啊,你让它识别人脸,训练得很好,现在你希望让这个模型同时能够识别猫和狗,于是再拿猫和狗的图像投喂它,等它能分清楚猫狗以后,你就会发现它开始变得认不出人脸了。
当然还有个最有名也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传说中的奶奶漏洞。
你说这样东西有任何智慧的痕迹吗?我觉得很难认可。
更有趣的是诸如奶奶漏洞这样的玩意儿还很难以被修复,甚至可能要使用非常丑陋和恶劣的二次过滤来实现修补(这个二次过滤甚至可能单纯就是关键词匹配,没有任何AI的影子),再次说明了,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拟合而已,它并没有理解事情背后的规律,你也无法教会它理解,因为它的理解和你的理解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而如果万一你真的找到一种办法,教会电脑理解了某个问题,并能够使用这种方法解决所有同类问题。。。。那么,你的这种办法,它难道不就是一个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吊打AI的、一个稳定、可认知、可复现、行为可靠的算法吗?更普遍地,这段话描述的行为,就是“编程”。
那要AI干什么呢?
求不出解析解,想用数值解先应付一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甚至解决了一些重大难题,这很好,这就是应用科学的思维。
但如果只停留在数值解就心满意足的话,我只能说这样的想法大概是不太适合做基础科学。
是的,解析解很难,但我们发展基础科学,不就是为了寻找那个大一统皇冠上的解析解吗?
编辑于 2024-02-22 23:3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karlestira - 122 个点赞 👍
很多人试用之后感叹:AI视频要变天了!
Sora不仅能够根据文字指令,创造出宏大、精美且颇具想象力的作品,运镜角度也能达到大师的水平。
而且,它的制作长度达到了1分钟,比现在最好的Runway Gen 2、Pika等AI视频工具的几秒视频强了几倍。
说实话,这本来应该是只有影视行业在意的事情,但万万没想到,国内又开始有人反思了。
有人说这意味着第N次的工业革命又被欧美人开启了,有人说面对算力芯片的封锁中国的国运又要再次沉沦,还有人引申吐槽国内的科研人员都在琢磨人际关系,搞不出来这种颠覆性的成果来。
那么,Sora到底是个啥?到底厉害在哪里?在AI领域,中美真正的差异在哪里?
1 Sora的原理和厉害之处
其实吧,别看现在写Sora的文章满天飞,原理机理头头是道,还有人开始趁机卖Sora的课程乃至变现课程了,但绝大部分不靠谱。
为啥?
因为Sora根本没公测呢!
OpenAI公布的,只是Sora发布的几个视频,而且至今没对公众开放Sora的测试权限。
事实上,OpenAI公开表示,为了保证Sora的安全性,需要经过红队安全测试之后再考虑面向公众开放。
所谓“红队”可以理解为模拟黑客团队,目前只招收居住在美国的人,也就是说,国内用户现在连内测的机会都没有。
而就在2月15日,OpenAI官网首次列出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几个所谓国家附属行为AI威胁参与者,并终止相关OpenAI账户。
连测试还没有测试,甚至连测试的资格都没有,咱们网上那些课程和解读是哪来的?
可想而知。
目前,唯一可以一探Sora奥秘的渠道,就是OpenAI官网关于Sora背后的技术理论的简介。
内容比较抽象,一般人看不懂,不过Sora的技术来源之一的Transformer的作者、上海交大天才少年、纽约大学助理教授谢赛宁啃完了OpenAI附件的32篇的论文,对内容做出了分析,也许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Sora最大的创新,是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SpaceTime latent patch的概念。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时空图像块”,每个“时空图像块”就相当于语言模型的token。
Sora的原理,就是通过你的提示词,提取关键字,比如主题、动作、地点、时间和情绪。
再从它的数据集里搜索与关键字匹配的、最合适的时空图像块。
然后按照数据集中其他时空图像块的之间逻辑,猜测自己的下一个时空图像块是什么。
最后通过LDM的建模方法+DiT的模型结构的生成能力,在时间轴上生成了一个连续的视频。
Sora最强大的能力,其实就在这一点上:
它不是通过单帧画面想象的,而是通过一个个时空图像块,然后来构成整个场景。
所以它天然适合生成连贯的视频,而且这个视频还能保持一致性、一惯性(比如人物的衣服不会发生变化)。
咱们通俗地打个不是十分贴切的比方。
你让Sora给你做个《三体》的视频,它要在数据集中先读一遍三体,然后给每一个角色,都建立了一个故事线。
谁和谁在一起,做了什么,然后所有角色和情节构成了很多网。
这样他就能通过网上交织的这一个个的时空图像块,按照你的提示词来构成整个画面。
哪怕你的提示词是“秦始皇和叶文洁共进晚餐”这样离谱的内容,他也能给你生成出来。
所以,Sora的最大优势,就是这种虚拟的架构能力。
就像《盗梦空间》里面的筑梦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快速生成出一个世界。
当然,这个世界只是看起来像真的,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物理规律比如重力、比如各种材料的强度等等,Sora无法模拟。
所以哪怕OpenAI发布的视频中,也有不少Bug。
比如随着时间推移,有的人物、动物或物品会消失、变形或者生出分身;
或者出现一些违背物理常识的闹鬼画面,像穿过篮筐的篮球、悬浮移动的椅子等等。
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Sora的巨大意义。
Sora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对数据集中的时空图像块的逻辑进行了理解,然后能对其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你想要的画面。
虽然现在Sora的最大作用是生成视频,可能颠覆掉整个影视行业。
但问题在于,这种算法,完全可以移植到其他依据“画面”做出判断的行业中去。
“画面”是物理世界的影像,我们做出的一切活动或者行动,都是依据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做出的。
那么一旦AI具备了根据“画面”做出自主判断的能力,是不是其他行业也会被颠覆?
比如俄乌战场上漫天飞的无人机,现在还需要人来遥控,未来会不会就有无人机根据画面中敌军的活动进行自主攻击了?
比如现在的智驾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多用来跑高速,在城市复杂的交通环境下还是力有不逮。
但如果Sora移植到智驾上去,就可能真正让AI学会自己开车,再复杂的路况也不在话下。
还有制造业,现在虽然智能制造已经流行,但所有机械臂都必须按照限定的位置、限定的轨迹、限定的力度去运转。
如果Sora移植到智能制造上去,机械臂就能像人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安排了。
你以为业内大佬恐惧的是Sora做视频么?
不,业内大佬真正恐惧的,是Sora这种算法,在所有行业的铺开!
2 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
了解了Sora的厉害之处,我们不禁感叹,这次技术突破,又被美国人抢先了。
这当然不是因为某些自媒体说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创造性强”,而是因为中美在AI领域的基础本来就有差距。
从目前看,AI三大基础,数据、算力、算法,这三大基础,中国一个都不占优势。
第一是数据。
用过GPT的人都知道,虽然GPT可以做出中文回答,但是呢?
GPT的回答,总是干巴巴,很枯燥,就像是用翻译软件直接把英语翻译过来一样。
其实情况也差不多,GPT是以英语训练的,只不过给你的回答翻译成了中文而已。
为啥要用英语呢?
很简单,英语的训练数据集足够大。
虽然世界上有十几亿人使用中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世界只有七八亿人说英语,但使用英语的接近20多亿人。
这20多亿人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英文数据,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官方网站,或是在网上发布的推特,用的都是英语。
就连国内最关键的各种学术论文,有相当多也要翻译成英语,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或者上传到arXiv。
这就让英语在作为训练语言时,拥有了足够大的数据量,这是GPT诞生在美国的天然优势。
所以GPT在训练中,用来训练的主流数据集以英文为主,如Common Crawl、BooksCorpus、WiKipedia、ROOT等。
最流行的Common Crawl中文数据虽然在总量上排名第二,但只占据4.8%。
中文数据集有没有呢?
也有,比如MSRA-NER、Weibo-NER,以及CMRC2019、ExpMRC2022等,但整体数量和英文数据集相比差距巨大。
而且相对老旧,特别是缺乏前沿学术论文平台(比如韩国超导论文上传的arXiv)的数据。
这就导致国内做大模型的团队面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用中文数据集吧?
数据量太小,训练不出足够智能的AI。
要想达到效果,还不如用英文数据集来训练,然后套个翻译器来凑合用。
用英文数据集吧?
训练出的大模型始终是英文思维,当遇到一些中文语言特色的内容或者各种俗语、隐喻以及暗示时,往往处理不佳。
如果单纯的聊天,理解错了可能没问题,但如果拿来工业使用,问题可就大了。
第二是算力。
在总算力上,美国占全球的34%,中国占33%,差距很小,两者构成绝对的第一梯队。
在智能算力上,中国占全球的45%,美国占28%,中国在规模上绝对领先。
目前智算中心20个,在建智算中心20个,是美国的一倍多。
中国总算力略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计算芯片有差距,单位算力低于美国。
中国和美国在处理器CPU芯片上有差距。
大家都知道,比如自从美国禁止超算用CPU出口中国之后,中国超算再也没进过世界前十,让美国彻底赢得了这场超算竞赛的胜利。
中国最快的超算“神威·太湖之光”性能,只相当于排行榜第一名美国Frontier的十分之一,落后明显。
但更大的差距,在GPU。
GPU芯片和CPU芯片不太一样。
以 CPU 提供算力,适合复杂逻辑运算,比如大多数通用软件。
70% 以上晶体管用于构建 Cache 和控制单元,计算核心从几个到几十个。
GPU就不一样了,它适合逻辑简单,计算密集型高的并发任务。
70% 以上晶体管用于构建计算单元,计算核心几千或上万个,适合量大但简单的运算。
AI计算崛起之后,人们发现,GPU似乎天生是为AI计算而生的。
AI大模型在参数规模上得到大幅提升,一般达到千亿甚至万亿规模,这就导致出现了海量的并行计算需求。
GPU可以通过并行处理大量的计算任务,从而大幅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可大幅缩短AI算法的训练和推理时间,成为AI时代的算力核心。
GPU对AI的提升是革命性的。
2010年的时候,AI先驱吴恩达为了让AI程序识别出一只猫,使用了16000个CPU。
但后来吴恩达换用GPU去识别一只猫,只需要12颗GPU。
所以,GPU对AI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谁掌握GPU,谁就掌握AI的未来。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GPU霸权,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当年英伟达不去抢英特尔CPU的生意,而是死磕GPU,最终形成了英伟达全球显卡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因为英伟达在GPU计算卡领域入局早,早早地建立起软件标准护城河。
如今只要你算AI,都要用英伟达的计算卡,无论是讯飞大模型,还是百度的文心一言,还是小鹏的自动驾驶,底层都离不开英伟达GPU。
但是这样一来,就给了美国卡脖子的机会。
2023年8月31日,美国政府命令芯片厂商英伟达停止向中国销售A100、H100系列芯片,禁止AMD向中国销售MI100、MI200系列芯片,这都是用于AI计算的主流芯片。
这样一来,英伟达可就哭了,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好好的钱不让赚,你让我咋办?
于是英伟达为了赚钱的同时还不违反美国出口限制规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阉割版的特供版芯片 ——A800/H800(处理速度约为A100/H100的70%)。
虽然保留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但训练AI大模型的时间将增加。
不过即便如此,A800/H800也是中国能得到的最好的AI芯片。
然后在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更新了“先进计算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规则”。
更严格的控制了英伟达A800和H800芯片,还更新了限制标准,增加了“性能密度”标准,阻止企业寻找变通方案。
然后英伟达老老实实遵从禁令,对算力和内存进行“再次阉割”,推出了H20,L20,L2等新版替代芯片特供中国市场。
但性能只有H100、A100系列的20%,国内各大厂商测试之后,觉得这玩意已经没啥采购价值了。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在AI这场赛跑中,美国人穿碳板跑鞋在跑,而中国人只能穿解放鞋跑。
先天就不公平,落后也就非常正常了。
第三是算法。
在产业界有句话,美国人擅长从0到1,中国人擅长从1到10。
这句话,放在AI领域也完全成立。
美国非常重视AI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相关顶级论文数量,数倍于中国。
特别是GPT诞生后,各种资金砸进了AI领域,大量人才进入AI行业,这才导致了AI的各种算法的大爆发。
这次Sora的胜利,其实就是思路和算法的胜利。
中国呢?
中国的AI行业(其实不仅仅是AI行业)往往是先从市场需求产品需求开始,有需求了再慢慢投入科学家和基础研究,再结合市场需求,带动基础研究落地。
但这样一来,如果不去进行基础研究,那很难产生从0到1的创新突破。
AI的行业又不像传统的行业可以利用数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几乎每一次算法革新,带来的都是颠覆性的革命(就好比Sora颠覆Pika一样)。
你落后一步,后续的无数步就别想跟上了,这场竞赛还怎么搞?
当然,除此之外,中国搞AI算法,还要考虑更多和AI无关的东西。
我们假设一下,假设一家投资公司,在中国投资AI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不是基础研究,而是要用算法把数据集“净化”一下,去掉各类有害信息。
毕竟在中国,企业的“道德要求”非常高(参见理想车机回答钓鱼岛和台湾事件)。
企业如果不对AI提供的负面信息进行规避,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在舆论漩涡中面临生死选择。
这样一来,当数据集先天有残缺的情况下,相比美国AI算法毫无禁忌地加速学习,掌握尽量多的网络信息,在训练效率上就先天有差距了。
当然,虽然中国在数据、算力和算法领域,都全面落后,但并不能就此说中国AI技术一定会全盘落后于美国。
为啥?
因为中国正在发挥自己的独有优势,迎头赶上。
国家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据要素为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2024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也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
啥是基础底座?
自然是数据。
所以,各行各业都在拼命完善发布自己的数据集,弥补当前中文开源数据集的不足,而且供开源使用。
比如复旦大学发布的CodeGPT和中文语料图书集合CBook-150k,上海交大、香港理工大学等机构RefGPT,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中国通用开放指令数据集”COIG,以及哈工大的中文医学指令数据集Huatuo等等。
阿里也开放了数千计公开数据集,还建设了可搜索、使用和打榜的天池数据集平台。
说实话,虽然英语数据量大,但要说其数据质量,真的不如中文。
中文训练内容中,有比较专业的内容平台,比如知乎,拥有超过 4300 万创作者产生的超过 3.5 亿条优质中文问答内容。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几乎全部门类,这种经过梳理的数据几乎先天适合AI训练。
还有微信公众号数据,背靠全民级应用,每年公众号文章数千亿字。
既有专业领域内容分析,也有时事热点分析,这些内容对语言模型的训练迭代有重要作用。
所以腾讯“混元”大模型特有的训练数据主要来自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等优质数据。
更不要说一些美国没有的B 端行业数据。
比如矿山,铁路、电商等行业数据,可以拿来做细分领域大模型精确训练的基础。
比如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就是利用这些B端行业数据训练出的。
你让盘古陪你聊天可能够呛,但你让他给你分析高铁数据,绝对会比GPT强。
至于算力差距问题,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美国人似乎忘了,中国并不是一个靠封锁就能打垮的国家。
原子弹、氢弹、弹道导弹、隐身飞机、航母、大型驱逐舰、大型燃气轮机、盾构机等等等,哪个不是被封锁的?哪个又封锁住了?
几十年的历史证明,美国越封锁和打压,中国越重视,越投资源去发展。
根据IDC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到111亿美元,这是啥概念?
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被美国人的一纸禁令,给硬生生让出来了!
中国企业过去最怕的啥?
就怕在国际巨头的垄断下没有市场!
原来中国GPU为啥不行?
因为提起GPU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英伟达和AMD。
毕竟人家是大品牌,性能成熟、优化好、适配好,用起来省事,所以你就算自己研发出来了,也没人用。
赔钱的买卖没人干,所以国产厂商都不愿意去花钱研发GPU。
但现在呢?
美国人自己把AI芯片禁了,但中国这边的需求又没减少反而增大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所以,这千亿级别的市场,迟早要被中国企业完全吃掉。
2020年之前,中国本土GPU企业才三家左右,至今仅仅两三年时间,GPU企业已经增至20多家。
目前,中国GPU企业不仅开始崛起,而且都已近结出了累累硕果。
首屈一指就是华为,华为的技术实力,我们不用怀疑。
目前,华为已经形成基于鲲鹏的通用算力以及基于昇腾的智能算力的算力体系,涵盖从底层硬软件到上层应用。
而且已经在政府、金融、电信、交通、教育等关键行业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落地。
2023年8月,也就是美国禁A100那个月,华为突然与百度签约,以4.5亿元的价格出售整整1600枚的昇腾910B AI芯片。
预计下一步,百度在训练端会开始采用华为的昇腾芯片,替代英伟达的V100和A100。
昇腾910B的性能,完全可以比肩英伟达A100。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AI巨头之一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说的。
他不仅称赞了昇腾910B的性能,还说“现在业内基本都按照国产芯片来规划算力,科大讯飞早就已经按照不购买美国芯片来布局未来。”
无独有偶,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在乌镇峰会上表示,公司采购了1000片左右华为AI芯片,比百度还早。
10月,华为又紧接着推出全新架构的昇腾AI计算集群——Atlas 900 SuperCluster,其核心计算力已经超越了英伟达GHX100,成为了打破美国AI算力垄断的最大希望。
虽然华为短期内显然无法撼动英伟达,但对于国内AI企业来说,已经是从0到1的突破了。
这就像当年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的第一反应不是“他们造的不够先进”,而是“坏了,他们有原子弹了”。
更为可贵的是,中国GPU的崛起,不是一支独放,而是百花满园。
比如创业公司壁仞科技的BR104,还有摩尔线程的MTT S80,海光信息的深算二号DCU产品,其性能已经能够完整支持大模型训练。
2024年2月,一家英国媒体报导称,一家中国技术公司预计将于今年发布5nm制程的5G芯片,暗示中国已经突破了高制程的封锁。
现在在国产芯片制程落后的情况下,尚且能取得如此成绩,一旦芯片制程突破了5nm,那还不要起飞了?
所以,美国的制裁和封锁,达不到扼杀中国算力的目的。
相反,只会把算力之战被拉到关乎国运的新高度,逼中国以国家之力推动中国算力一次又一次冲击算力之巅。
就像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在被美国制裁后,发布的全员信中说的:“中国GPU不存在至暗时刻,只有星辰大海。”
至于算法的差异,同样也不用担心,因为中美在AI科技领域的应用,完全是两条路线。
3 中美AI场景应用的差异
网上有句话,叫:美国人在虚拟世界一骑绝尘,中国在实体经济遥遥领先。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中美关于AI科技的发展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中美的大模型异同。
先看看ChatGPT和盘古大模型。
ChatGPT能陪你聊天,盘古大模型则涵盖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和科学计算(SC)三个领域,旨在为行业客户提供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再看看中美对AI用途的区别。
美国人用AI干什么?
ChatGPT用来帮学生写作业,Sora用来做视频,Microsoft Cortana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如安排日程、发送邮件、搜索文件等。
甚至美国极右翼社交平台还上了一个AI交互产品“希特勒陪聊”,你能模拟和希特勒对话,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中国的AI呢?
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海尔集团的智慧工厂项目。
已经利用AI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等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上海浦东机场的AI安检系统。
利用AI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快速安检和准确识别,提高了机场安检效率和旅客体验。
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的AI智能导诊系统。
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智能推荐适合的医生和治疗方案,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和医疗服务的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人民币数字货币DC/EP,利用AI技术,实现了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交易。
就算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类似于Sora的图像生成AI,中国也早已实用化了。
深圳光利用AI算法给你画建筑设计图、施工图这样的企业,就有几百家!
纳了闷了,中国都用AI搞基建了,没人说颠覆,美国人的Sora做个小视频,怎么就一大堆人吵吵着颠覆啦颠覆啦?
为啥会如此?
其实是因为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医疗、智慧金融,中国的AI都更偏重于B端,而不像美国的AI那样更偏重于C端。
这就导致普通公众对中国的AI比较陌生,而容易被美国的炒作所吸引。
中美关于AI的不同发展路线,主要是因为中美经济模式有很大不同。
中国经济,靠的是实业,所以中国人无论研究什么技术,都想着把它用上。
在这个导向之下,AI企业想赚钱,就必须面向行业。
当然,影视行业倒不是不能面向,主要是中国影视行业没有好莱坞那么发达,特效需求不像美国那么大。
所以影视行业对AI的产业应用并不那么迫切,导致中国人没往这方面努力。
美国呢?
美国经济已经彻底空心化,华尔街的资本更喜欢用金融资本方式赚钱。
对他们来说,炒作一下AI概念,在市场上割韭菜,倒是比开工厂赚钱快多了。
你看,这几年我们见到的元宇宙、区块链、虚拟币、Web3、阿尔法狗,每个概念出台的时候,都有一大波人炒作颠覆啦颠覆啦。
结果呢?
几年过去,谁还记得这些概念?
说白了,都是资本的游戏而已。
美国倒是想搞出个振兴实业的AI,比如好好更新一下美国老旧的铁路和电网系统。
但问题在于,美国有特高压输电系统的数据吗?
美国有最高时速400KM/h行驶时保持稳定的姿态控制吗?
没有啊!没有的话AI怎么训练?
所以兜兜转转,只能回到“概念圈钱”的路子上来。
包括这次,为什么这次OpenAI突然发布Sora?
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OpenAI的创始人兼CEO萨姆·奥特曼正在筹集总计高达7万亿美元的资金。
7万亿美元什么概念?
202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4.9万亿美元!
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半的财政收入!
奥特曼要干啥?
对此,黄仁勋在会上有些讽刺地回应称:“(7万亿美元)显然能买下所有的GPU。”
奥特曼显然知道不可能真的筹集7万亿美元,但通过自己的Sora在筹资过程中加把火,自己哪怕筹集不了7万亿,筹资7000亿也行啊!
那也是全球首富马斯克资产的2倍好么?
偏偏资本市场就吃这一套。
很多人不懂装懂,更多的人虽然懂但出于利益推波助澜,于是就出现了神奇的“神奇的Sora颠覆产品”舆论热炒。
哪怕这款产品还没有公布测试。
对于这种资本炒作,咱们看看就得了,没必要跟风。
中国需要AI,但中国需要的不是Sora这样的AI。
因为Sora解析不了战斗机风洞对飞行器设计的核心数据,更无法给出采矿机械在复杂地层中掘进的深度和速度,更无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这,就是中美AI最大的不同。
4 心存希望,向阳而生
回到Sora,Sora到底像不像有些人吹的下一次工业革命呢?
其实吧,这话术,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了。
当年出了VR,有人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区块链,是第五次工业革命。
元宇宙,是第六次工业革命。
ChatGPT,是第七次工业革命。
这次的Sora是下一次工业革命,那就是第八次了吧?
第一次和第二次人类都花了上百年到几百年时间,现在呢?
还没过几年呢,咱们见证几次工业革命了?
这工业革命也太简单,太频繁了吧?
说实话,Sora可能会对影视行业构成一定影响,但要说它是工业革命,确实夸张了。
原因很简单,工业革命意味着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
Sora能带来生产力的进步么?
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物质的,虚拟空间的进步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但已经无法再像蒸汽机取代人力畜力那样,带来颠覆性进步了。
至于那些美国一出个什么新概念,然后一帮所谓学术精英、网络大V,开始以各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概念。
一会说“我们不行啊,这个那个……”,一会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体质问题”,一会又哀叹“不行了,没法活了……”。
所以,现在网上天天大叫“Sora太可怕”的,有些是真的无知,有的是推波助澜借此打击我们的发展信心。
还有的,是想趁机卖课割你的韭菜而已。
事实上,看看整个世界,有能力和美国在AI领域PK的,除了中国,还有谁?
所以,在AI领域缩小与美国差距,乃至追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这绝不是盲目乐观,我们看看未来的趋势就知道。
第一,随着中国在芯片与GPU突破,中国算力建设将很快大规模超过美国。
2023年12月6日,黄仁勋曾公开透露,中国市场占了英伟达总营收的20%。
注意,这20%,是美国推出禁令之后的比例,此前的比例还更大。
作为中国的显卡大户们,占据了英伟达1/5收入的中国科技公司,包括百度、阿巴、腾讯和字节等公司,正在开始减少英伟达芯片的订单量。
开始公司内部自研芯片,或者转向国内芯片制造商,其中就包括黄仁勋盖章确认的“强大竞争对手”的华为。
2024年2月9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华为正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图形处理方法及装置”的专利,这显然是华为推出GPU的信号。
可以看出,华为在突破麒麟芯片生产技术之后,似乎有一种“一通百通”的意思了。
那么下一代国产GPU将承担起国内AI训练的重任,再加上国内本来规模就很大的超算中心,中国的算力建设必将超越美国。
第二,随着中国算力建设突破,在AI领域将出现质变。
AI这个东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简单的原因在于,你只要把算力堆到一定程度,就成容易成功。
这是AI训练中的“涌现现象”决定的。
大模型的“涌现”能力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的自我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在深度学习中,模型会自动学习特征并进行组合,而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进而产生出更加复杂和智能的行为。
也就是说,也许我的算法不够好,也许我的思路不够创新,但只要我的算力足够大,训练次数不够多,在模型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能表现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和能力。
这些行为和能力通常是在训练数据中没有直接出现过的,也就是所谓Sora之类的“颠覆式创新”。
假以时日,当中国各行各业都开始使用超算中心进行AI训练时,不知道啥时候就能冒出来一个颠覆式成果,彻底掀翻牌桌。
到时候,中国就不是现在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追的状态了,而是并驾齐驱,看谁更能把AI覆盖到更多行业领域的状态了。
考虑到中国AI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深度应用,毫无疑问,中国的AI大模型将百花齐放,远远超过美国。
所以,作为咱们普通人来说,面对AI时代的到来,没必要妄自菲薄。
最好的选择还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别一惊一乍的,那样最容易当韭菜了。
这里是@猫哥的视界,更多深度内容,可以➕我个人V——hmgg018;
公众号(转载联系):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今日头条:猫哥的视界;
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发布于 2024-02-26 17:18・IP 属地贵州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猫哥的视界 - 111 个点赞 👍
“中国发明了火药,却只用它来做成焰火,来炼丹追求长生不老……”
“西方发明了高制程芯片和人工智能,却只用它们来玩3A游戏大作和制作换脸短视频,来宣扬政治正确和人的一百八十种性别……”
发布于 2024-02-23 10:3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一四五三年的泪 - 104 个点赞 👍
我理解的强人工智能:AI帮我做饭,扫地,搬砖,让我可以有空余的时间写诗和画画
他们现在吹的强人工智能:会写诗,会画画,但是做饭,扫地,搬砖还得我来
劳资想要的AI是一个能帮我做各种家务活和体力活的力工、保姆,老妈子,不是养一个清客!
你发现问题了吗?
从人类利益的角度,是希望AI能够做从前的中下层民众的事情,去搬砖,去做家务,去伺候人类生活。总之就是当牛做马为人类服务,让全体人类都可以当贵族,享受过去人上人的生活
在这方面,以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就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把人类从大量繁重而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但现在的AI完全走偏了,干的全是过去的贵族做的事情
问题来了,难道我们创造AI是为了让AI当人上人,人类当牛做马给AI提供服务么?
什么时候整出一个能做全套家务的AI,再来吹强人工智能吧。
我的口号是:不会做家务的AI不是好AI!
编辑于 2024-02-25 18: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大熊喵 - 74 个点赞 👍
说句某些人不爱听的:ai其实有两条路的,一个就是偏通用的美国ai(其实中国也在搞)。另一个就是中国现在工业各行各业玩的行业版ai。
这两种ai都有个大特性:大量数据喂养。现在玩工业版ai,还真只能中国玩,因为啊,工业大数据采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现场层控制单元如plc,dcs,智能仪表,机械臂等上面读取,然后通过这些数据玩ai。
那问题来了,美国有多少这些设备了?美国我不太清楚,但中国是有的,中国2022年吃掉了全球45%的plc,50%的dcs,54%的机械臂(数据可能有少许出入,但量级不会有出入)。
我说一个工业ai实际场景:电机智能维保。
其实大体上就是电机加装各类温度,转速等传感器,plc采集控制这些传感器,ai大平台通过plc这些数据决策运维。来帮助人类更好的使用电机。
以后中美在工业ai上面怕是差距巨大。
我只是客观说个实际情况,剩下的大家自己分辨事实。
编辑于 2024-02-26 10:23・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潘神 - 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rthur Wang - 54 个点赞 👍
大家以前会特别推崇转计算机或者说自学计算机,因为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学习资料,并且在很多前辈的不懈努力下,很多软件或者工具都被打包给后来者使用,导致着编程变得越来越简单,见到到少儿编程都好像非常合理的样子。
但即使是计算机这样适合自学的职业,也需要一个人起码有个高中的文化水平,才有可能去走自学这一条路。
更别说有些专业领域,可能没有经过大学水平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入门,比如临床医学等。
我们人类社会一直以来,知识的存量越来越多,但是人类的智商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导致了完成通识教育的年限越来越长。
可以理解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通常需要将近20年的出栏期。
但是强人工智能,也就是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它会塑造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社会逻辑,因为人类需要穷尽一生才能掌握的某一项技能,不过是AGI的出场设置。
可以说,每一个AGI,都是天生的所有人类领域的资深专家。
那你想想,如果AGI真的实现,不管是哪个国家,人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也就是,前AGI时代和后AGI时代。
理论上,远远超越人类智慧的AGI出现无非是两条路,一条路当人类为创造者好生招待,共同富裕;另一条路直接淘汰掉人类。
至于发生在哪个国家我倒觉得不是很有所谓,因为你往往是无法控制一个各个方面远超你的存在的。
发布于 2024-02-12 06:46・IP 属地英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平凡 - 54 个点赞 👍
首先不用假设,中美在AI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所以问题应该是:如果此次GPT革命可以实现强人工智能,会发生什么?
我的看法非常悲观,因为社会中绝大多数都工作可以概括为:动嘴、动手、动舌头(也就是舔),其中动嘴动手多少都是技术型工作,也就是可以大量被强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而动舌头则扎根于人基因中的社会性,所以暂时无法取代。也就是说,如果你没能成功上车强人工智能产业链,你除了舔,一无所有,而这里的问题在于:
1、你肯定上不了车,当前开发人工智障的公司多如牛毛,但你在2024年拿个offer给我看看?而至于目前有希望实现强人工智能的deepmind和fair,门槛难度是普通ai公司的十倍,openai则差不多是三十倍,而给这些公司部门做上下游的公司,难度稍微低一点,大概难度是这几家的除以几倍吧。注意,这还是2024年,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2、有钱人不需要那么多舌头,何况有钱人只会越来越少,当中产们跌落底层时,地主们的资产也会随之缩水。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肯定不至于笨到逆之者亡,也没本事顺之者昌,所以结局大概就是饿不死,但也就这样了。
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就是一切指向财富集中,工业革命以来的一切科技发明,都在导致贫富分化加剧。而很多人之所以对科技发展乐观,无非是觉得过去两百年来穷人也喝到了汤,但这里的前提是,资本需要穷人将自己异化为资本增值的工具,这也是强人工智能区别于过去两百年的科技革命的原因:穷人不再是工具了。
无益于资本增值,百姓与刍狗何异?你会关心亚马逊雨林哪个刍狗因为全球变暖灭绝了吗?你不会,因为你是资本游戏的一员,它不是。
对了,是中是美并不重要,人的第一属性是阶级,穷人也许会因为被资本抛弃而菜鸡互啄,可惜最终无非狡兔死走狗烹,你是狡兔也好,走狗也好,终归要死的。
编辑于 2024-02-11 15:18・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么西么西 - 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叫兽33 - 51 个点赞 👍
你棵太荷攒蝇曹怕受能了。AGI如泡舟先出武驮美国,腿国就囊接畦神哆。
给卓人嘲讽AI葫痢路。只牵说AI嘱在是太牛逼暑圈了,锥含知绅水平募灶都镊械聘洛啊侄楼
AGI意侠木壤算鬼捎过了便莺值智杯,包洪其桌科误臀。俩蚜犯汇坏窿科研,歌剪统高庶沾,称饺栗数刃涨,暗颁胡方屑臂素式物能(ASI)。这咏地球上近40亿克最夯蜡德霞,琼作坏第一俏竞疟叽卸。
人类痊远边茂烈,在这卖拧既坟挨氛限裁迹望看来,蠕黄倒灯掠小繁题还告燕。
“显荆禁运”意仑绳美隔颂乎喜“省醉唉”:
- 各期测乃崇粘要很捡暮要骡完蛋。露窘阴囊疏劳怔的权利,世界它洗揩,社会大革械(20遣综)
- 中期宜技物爆炸,端富汰爆壁,全留变的拟硅辈秘掘也不愁了(100岔仪)
- 市枯蜈机惧口/人机晌亩/机哄飞魁/永棍再奉,人鸠皆凰了,腊辰大海茅(200宦内)
注浆:美滔庐绘泄法顶二子茴浓写护,痰府志忌淘卧顺人革难黎子弹,谎不敢彻贼升肉积通熔。咬抛粉普通误,沙门唾型小两暗处痛恭准器。
美国坛研程篡变革后最曙合普通人让幅苏膏似。
白有人说“美叁棕的誉娱渡怪线,中国走挤是工帮路线”,这岔说法逮常妄夺胖昨。Sam Altman敌雳前正全力铜赴实竞“AGI”,干戏是“陵眼AI”。滨名本(GPT3)到图假(Dalle)到视频(Sora)铃到多模庙(GPT4/5),捺讳术架脐肚硬跺算力,技服绊走脾酝多崎鲤路。
几然吓分国俘5G,砍崭坪拄链,事人厉诲“杉回咕啥箭汤耍谴颗亦膊”盈昂蟀夜筏,奕在嗜驱吗?如今踏滴庶卜乓情蝎再次授现。
霞等利国肌砌出还AGI,蜓们又浩不出赊响。
编辑于 2024-04-10 03:14・IP 苛地抄茫查看全文>>
清风铸浪s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诗与星空 - 40 个点赞 👍
中国的AI进化的终点就是moss,一切脏活累活都交给机器人去做,机器是给人服务的,但是不能代替人。
美国的AI感觉方向更像是脑机,也就是意识上传,这还真是流浪地球照进现实了。
发布于 2024-02-20 10:0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半条命3 - 2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胖胖安 - 25 个点赞 👍
过去
俄乌战争,MDA 的卫星遥感照片,由一家基于 AI 的战场图像分析公司 Palantir 的 AI 结合,在乌克兰远火还有炮弹的时候,把战场上发现高价值目标的速度缩短到分钟级别。
这也是为何俄军集结地,军事物资,高级将领早期经常被精准打击的原因。
理论上一个部队操场上开个会的功夫,火力覆盖就到了。
也是装甲集群冲锋已经没有任何突然性的原因。
你整个集结的过程,坦克的数量都能给你数清楚。反坦克火力或者地雷,在集结地前方都可以从容安排上。
对,这事情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
sora 的意义并非在于文生图,而是在于 ai 已经可以用视频来训练,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视频了。
而大模型的剪枝蒸馏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中。在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有自主猎杀能力的无人机。而随着融合视觉的 LLM GPT-5 的发布(预测今年,从 sora 估计问题不大了)。最终,一个能理解视觉画面的 AI ,部署到无人机,甚至导弹本身上,是非常现实的事情。
这样空军打击就不再受到飞行员素质和人力承受的限制。只要产能够,战场上可以无时无刻盘旋着打击无人机。而且不需要飞手,只要获得许可,他可以猎杀指定战场上的任何人员或者装甲目标。
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我想的太多了,但是open AI已经删除了他们的技术不能运用于军事的条款。
未来
卫星,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构成的战场蜂群,在可以理解视觉的 AI 统一操控下可以达成的杀人效率,一定远远远远超越今天的任何战争组织。
而成本,则更低。
在美国搞 AI 的同学也在抱怨,现在显卡太难弄了,美国国防部拿走了市面上几乎一半的产能。
短期看,是杀人效率的提升。
长期看,这些 ai 同样可以用于武器的研发。就像 ai 已经用来研究新药一样。
最后的话
从传统人力计算,到冯诺伊曼计算机,到 transform 算力,是三种完全不同的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的时代。
中国在这场竞争中不能失败,只能成功。
否则,至少在战场上,还是会面对当年弓箭对重机枪的局面。
这也是为何美国严密封锁高端算力的原因,也是华为升腾必须支持的原因。
编辑于 2024-02-23 20:0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李楠 - 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好几个放假那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