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个回答

假设美国提前中国数年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会有什么影响?

认识你自己
133个点赞 👍

没什么影响。

工业革命是以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在任何时代,这句话都不会错。

第零次工业革命:火的使用,开启了“能源技术”的第一个章节。是否能够自发地、有目的地、不依赖基因给予的特定能力(补充这句话是防止有些蠢货来和我杠利用海底火山能量的细菌),去使用除开自身生物代谢产能之外的其他能源,是我区分智慧生命和非智慧生命的根本手段。从真正有目的、有组织、有纪律地使用火开始,人类与非智慧生命祖先们分道扬镳。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为代表的固体化石能源,以及力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当然,填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零次之间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能源技术革命,例如水车、畜力等的使用,但这些全部归进第零次也没什么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为代表的石油相关能源,电力技术发展,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和电学理论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核能,以及核物理、高能物理相关理论发展。

看到了吗,计算机技术在我看来甚至只是电力技术当中一个极其偏门的发展方向,它完全不够资格和上面说到的这些东西相提并论,它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作为提供算力的工具,继续深化发展基础科学。(屁股相关:本人为码农,工作方向为高性能计算

开源节流,唯独只有能源技术革命实现了开源,开源是无上限的。至于其他的技术,包括我们21世纪仿佛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计算机技术革命,它们都只是做到了节流,以更高的效率使用文明所能拥有的能源。

但提升效率是存在边际效应的。

老实说,我不认为我们现在的文明,水平比冷战前后高了多少。仍然无法利用母星的全部资源和能源,对地表10km之下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对母星系恒星能源的使用能力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相对于母恒星的总输出来说)。仍然无法以显著地规模定居到母行星之外的地方,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文明水平的下限,21世纪,我们的文明下限的确提升了很多。

但上限几乎没有提升。

我们当下的文明,仍然是建立在化石能源、裂变核能、地面太阳能(风能也属于地面太阳能)、行星能量(地热、潮汐等能源)这四种能源之上,而使用这四种能源的技术,都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基本成熟了。

而21世纪的人类在能源方面做出了任何新东西吗?空间太阳能?技术基本成熟,但完全没有人做。核聚变?猴年马月,技术很不成熟。反物质?技术上完全看不到希望。零点能?连理论都没有搞定呐。


我稍微举个例子,假设一颗直径10km的小行星击中地球,2024年人类的幸存率,和1984年会有多少区别?

假设十年后,该小行星击中地球,发展ai和发展航天工业,你认为哪一个更有活路?

小行星好像太遥远,再退一步说,现在的我们面对地震海啸,相比四十年前,除开能更好地预报(这些预报能力也主要是来自于我们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例如芯片与网络,它们属于工业产物,而不是软件设施,例如AI)之外,我们的处境有任何好转吗?

虚假的解决方案:提前预报,尽早撤离,全力救灾。

真正的解决方案:浮空城市、太空城、定居外星、快速空间跃迁技术。

理解我说的意思了吗?不理解也无所谓,有些人和他们说这些就是对牛弹琴,他们永远无法理解文明因何而强大,以及文明为何要强大


说实话,寄希望于人工智能的这些人,和中世纪信仰上帝的那批人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投降派。向什么投降?向困难的工业进步投降?向更困难的基础理论突破投降?不,其实只是向自己的怠惰和无知投降,并把命运交到一个完全未知且假定全能的事物手中,并且还无法论证这样的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但有趣的是,这样的人不但自甘堕落,还要拉着那些希望文明变强、能够让文明变强的人一起下水,百般阻挠他们的前进。即使不能在现实中影响这些开拓者,也会在网络上对他们百般嘲讽,施以精神上的压迫,正如同中世纪对科学家的迫害一样,仅仅只是手段更加文明。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够将此生的理想和价值锚定在一个此生可能无法抵达的远方,并坚信这理想能让这个文明更加强大,更加辉煌。无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还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他们都具备这样的特质。因为他们知道,文明的前进能为个人带来的福祉,是依靠剥削、压榨、无序竞争(俗称的卷)进行零和游戏所能得到的福祉完全无法比拟的,不信?你看看古代皇帝,细菌感染照样能要了他老命,他有资格拥有抗生素吗?就算倾全国、全世界之力,他有资格一天从京都跑到海南欣赏异域风光吗?他有资格在大冬天吃到热带水果吗?

而有些人,此生唯一的理想就是让此生享尽荣华富贵,哪怕代价是拖文明前进的后腿。

interesting。


好的,在以上的废话中,我们论证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基础理论的进步和能源的迭代,来让我们的文明更加强大。接下来我们论证一下人工智能能不能带领基础科学进步、或者帮助我们找到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新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件事我觉得暂时别讨论了,嗯,真的有那么一点可能吗?让AI设计核聚变反应堆?哦,我的天哪,你准备如何设计你的训练集?训练集嘛,你至少得给出复数个正确答案是吧?咱们啊有任何一个稳定可靠、技术上可行的聚变堆方案?哦,其实有一个,那玩意儿挂在天上,规模有亿点点大,大概率是没法制造出第二个的。

那么,通过AI带领的基础科学突破,能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呢?

基于已知事实归纳而得到的“人工智能”,完全不能带领基础科学进步,因为基础科学的突破点几乎全部都是违反“绝大多数经验”的。而完全彻底摆脱统计学系统的所谓“强人工智能”,目前还看不到半点突破呢。关于这点,帖子里有几个哥们讲得非常透彻,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稍微举个例子,阿尔法fold厉害不?但我们知道生物大分子是要服从化学规则的,既然它们服从同一个底层规则,那阿尔法fold应该可以预测晶体结构吧(别告诉我说干这事你得请出另一个模型和另一套训练集重新训练哦)?再推广一下,化学规则需要服从基本物理规则,那它应该可以预测核反应吧?继续推广,四大基本力?大统一理论?量子引力论?

啊,这些要求有点太赖皮了,我们还是局限在生物学吧,那么,DNA结构能推吗?RNA呢?糖链呢?脂膜呢?以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的细胞呢?能从蛋白质结构反推蛋白质序列吗?

推不出来?那我就有理由质疑你这个模型,只是你所有训练集的一个拟合,它,完全没有参透这件事内部的核心理论。它只是刚好能够有效使用我们现在算力最强的硬件,做出一个最好的拟合而已。这样的模型的确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制药的靶点预测,是的,这非常有用、非常有价值,但请注意制药它是一个应用学科,你的AI仍然无法回答“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到底是什么”这个基础科学问题。就仿佛是数学上的数值解和解析解一样,你只能得到数值解,无法得到解析解,意味着你这个东西,它只能是一个特定情况下的近似。

事实上现在的深度学习模型啊,你让它识别人脸,训练得很好,现在你希望让这个模型同时能够识别猫和狗,于是再拿猫和狗的图像投喂它,等它能分清楚猫狗以后,你就会发现它开始变得认不出人脸了。

当然还有个最有名也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传说中的奶奶漏洞

你说这样东西有任何智慧的痕迹吗?我觉得很难认可。

更有趣的是诸如奶奶漏洞这样的玩意儿还很难以被修复,甚至可能要使用非常丑陋和恶劣的二次过滤来实现修补(这个二次过滤甚至可能单纯就是关键词匹配,没有任何AI的影子),再次说明了,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拟合而已,它并没有理解事情背后的规律,你也无法教会它理解,因为它的理解和你的理解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而如果万一你真的找到一种办法,教会电脑理解了某个问题,并能够使用这种方法解决所有同类问题。。。。那么,你的这种办法,它难道不就是一个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吊打AI的、一个稳定、可认知、可复现、行为可靠的算法吗?更普遍地,这段话描述的行为,就是“编程”

那要AI干什么呢?

求不出解析解,想用数值解先应付一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甚至解决了一些重大难题,这很好,这就是应用科学的思维。

但如果只停留在数值解就心满意足的话,我只能说这样的想法大概是不太适合做基础科学。

是的,解析解很难,但我们发展基础科学,不就是为了寻找那个大一统皇冠上的解析解吗?

编辑于 2024-02-22 23:34・IP 属地江苏
karlestira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