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回应「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称「感到失望」,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财政部网站,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问: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 89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最近爱吃部队锅 - 57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一家获国际认可的评级机构,既要公正,又要勇敢。
教员曾教导我们,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而不让人说话,天才会踏。
看看标准普尔和恒大集团的故事,并不久远。
2015年5月7日,标准普尔把恒大的长期信用评级由“BB-”下至"B+”,展望为负面。
恒大信用被降级后,许家印只花一点点钱,就买通了媒体和本土评级机构。
2015年6月16日,国内三大评级机构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评级,同时给予恒大以AAA的主体最高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这个评级意味着恒大的信誉极高,还债能力极强。
2016年4月12日,标准普尔再次将恒大的长期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B”,评级展望为负面。
2018年8月7日,国内媒体用一组耀眼的数字来为恒大护航: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超520亿,核心业务利润超546亿,净负债率从去年末的184%大幅度下降至130%以下,实现高质量增长。
5年后,恒大的负债由6149亿骤增到现在的2.5万亿。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评级等三家评级机构,还有的国内媒体,也开始对恒大集团讨伐。
7月17日晚,爆雷三年的恒大,终于一次性交出了三份财报:2.58万亿、2.47万亿、2.44万亿,2020年至2022年的3个报告期内,恒大的总负债终于被揭开!
这个早被标准普尔报警的恒大集团和许家印
给中国经济、地产行业、地方财政、人民生活、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灾难!
就是因为没有早点重视和正视问题,酿成如今的灾祸!
发布于 2023-12-06 05:01・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范先生 - 46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子不语 - 4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在积极财政下,我国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差,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当前的情况。
01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在固有矛盾的作用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会不断被危机打断。
自由竞争时期,危机会以完全的形态爆发,并逐步在市场自发机制作用下重新恢复部门间的相对平衡。
国家垄断时期,每一次出现相对过剩苗头的时候,国家就通过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进而干扰危机的展开。但是调控不能解决矛盾,而只能不断地把矛盾往后推。
进一步讲,国家干预打断了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充分展开,导致经济无法通过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平衡,它虽然延缓了危机,但造成危机的诸多因素却进一步沉淀下来。
不仅如此,它用以解决矛盾的手段,更为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埋下种子。它一方面刺激生产畸形扩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矛盾越来越尖锐了。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这首先就体现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需求管理是以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也就是以公私债务不断攀升为代价的。
债务不断攀升,还本付息的压力日益增加,整个经济中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被生息资本无偿占有,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日趋减少。相互作用之下形成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市场经济下国家干预经济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凯恩斯主义。要理解经济和债务的关系,就必须明白凯恩斯主义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02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举个例子。
在某个国家,由于生产过剩,钢铁和水泥大量堆积卖不出去,钢铁厂和水泥厂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多人失业了,经济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
在自由竞争时代,国家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大规模干预经济。在国家资本主义时期,条件发生了变化。国家为了缓解危机,出台一个政策,号召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
国家认识到,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修公园需要钢铁、水泥,这样就可以消耗钢铁水泥的过剩产能,稳住重工业就业;其次修公园还需要雇佣工人,这还能带动一部分失业人口再就业,促进消费,带动轻工业发展。
这两者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重工业发展了会雇佣更多工人,进而消耗更多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了会购买更多设备、修建更多厂房,带动重工业发展。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市政府修公园的钱哪里来呢?赤字融资!通过赤字的方式向金融机构融资。
这不仅是一个例子,还是真实的史实。1933年后,罗斯福政府就曾雇佣大量失业青年修建众多的国家公园。当然,修建公园只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修建形象工程,或者修建各种烂尾和不烂尾的楼。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通过积极财政,配合货币政策,以负债和可能的通胀为代价,扩大需求(比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
事实上,从1997年开始,我国一直用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中的相对过剩,这在缓解危机的同时,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债务堆积。
03
1995-1996年我国第一次面临过剩。1995年104种主要工业品调查中,产能利用率80%以上的只占30%,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50-80%之间的46%,50%以下的24%。1996年工业普查,900种主要工业品,60%的企业生产利用率不到50%。产能过剩在随后几年进一步恶化。国内贸易部1997年下半年对613种主要商品统计,供不应求的1.6%,基本平衡的66.6%,供大于求的31.8%。
我国一面淘汰落后生产力,一面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采取积极财政对冲经济下滑。其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主要靠政府拉动。原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随后调整为增长15-20%,增加投资2200亿(农林水利,铁公机,城镇居民住宅,企业技改等),仅铁路和公路投资就增加了470亿。其二,宽松货币政策。下调贷款和存款利率,下调准备金率,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其实增加不多,因为终端消费增加小。
1998-1999年继续加大财政力度,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即农林水利、城镇居民住宅、企业技改、环保、电网改造、城市公用事业、粮仓建库、灾后重建等。同时,通过房改,推进房地产投资。
在这一时期,政府部门杠杆率快速上涨。1998年房改后居民部门杠杆率也快速上涨。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凯恩斯主义方式进行需求管理,以应对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疲软。
如果我们把1996-1997看做第一次危机时期,那么1998-2001年的刺激政策,就是为了延缓危机的第一次刺激。这次刺激干扰了危机的自发进程,但没有消灭危机产生的原因。在这次刺激之后,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债务都有了小幅度的攀升。2002年后,我国加入WTO。外需快速恢复,并且伴随城镇化加速,我国经济进入快车道。
04
2008年危机时期也是类似。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受到巨大冲击,在极度危急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
城投债从此爆发。第二次刺激时,债务上升最快的其实是地方政府,但是由于城投债统计在非金融企业部门之中,因此从数据看,非金融企业部门反倒是上升最快的。由于城投公司有地方政府信用兜底,金融机构乐于向其贷款。2009-2012年,平台债务快速增加,规模巨大。“截至2010 年末,全国地方投融资平台10.7 万亿,占GDP26.9%。”。另外,2008年后房地产价格爆炸式增长,居民买房争先恐后,居民部门杠杆率也开始快速攀升。这一次快速增长到2012年结束。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用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延缓危机,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杠杆率不断攀升,债务规模不断变大。
如果我们把1997-2007看成一个短周期,把2008-2012看成另一个短周期,那么这两个短周期不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个短周期中,我们用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刺激经济,导致全社会债务规模与GDP的比值从95.5%上涨到123.4%,第二个短周期中,我们再次刺激经济,全社会债务与GDP比值在短短三年间暴涨至180.7%。
05
在当前的时代,我们危机的爆发形式明显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就是说危机不再以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一次次简单重复地爆发。我们的爆发形式体现为通过凯恩斯主义延缓危机,而不断导致一个个短周期相继被推迟,产能过剩的危机,最终演化为以债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危机,每一个短周期都构成一个更长周期的环节。
1997年后历次危机中,虽然都强调消灭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但需求管理明显是更主要的方面。失衡-刺激-恢复-再失衡-再刺激,形成了往复的循环。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这种重复的意义在于,每一次重复的时候,债务都在不断增长。
刺激是需要负债的,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在不同的危机时期,相继更替加杠杆,不断催生债务规模。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资产泡沫越来越大,最终若干次的短周期构成了一次长周期,即若干次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构成了一次总的危机,这个总的危机以债务为核心,呈现出诸多危机的交织。
若干次的刺激之后,我国债务与GDP的比值从90年代不足100%,增长至当下的284%。
06
欠债是要还钱的。
明斯基将借钱(融资)分成三类:第一类叫做对冲性融资,借钱的人有足够的收益(比如工资或者经营利润)能够还本付息。第二类叫做投机性融资,债务人的收益不能覆盖本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新还旧,但是整体而言,债务人的收益还是能覆盖当期利息。第三类叫做庞氏融资,债务人的收益不仅不能还本,甚至都不够支付利息。债务人必须依靠不断上涨的资产抵押,借新还息,或者变卖资产还债(导致资产价格崩盘,触发危机)。
当你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以至于你连利息都还不上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就会崩塌。
2016年底,人民大学发布经济分析报告,用2015年4161家非金融企业(发债企业)的数据做了测试,结论是:(1)对冲性融资不到2%。(2)约有9%的企业受益都不够还利息,必须借钱去还,即属于庞氏融资。(3)剩下9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新还旧,属于投机性融资。
目前的情况是,不负债就无法进一步拉动经济,经济就会下滑;要对冲经济下滑,就需要负债,而这又会进一步推动长周期的成熟。
以前的危机直接表现为短周期的相继出现,繁荣-过剩-衰退-复苏。现在的危机表现为若干个生产过剩的短周期、以及为了延缓危机而实行的刺激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长的综合性危机,生产过剩-刺激-延缓-更大规模过剩-更大规模刺激-再次延缓-最终爆发危机,这就是现在条件下危机的表现形式。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尽快好起来,我也相信国家的政策,但是我们同样也要正视一个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以上这篇文章,节选自我即将发布的系列文章《危机、债务和周期》,全文将于近期陆续发布至“佐伊的读书圈”
--------------------------------
我是佐伊,一个关注财经和时政的博主
欢迎加入“佐伊的读书圈”,和数百名各行各业的星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多看路,少踩坑。
欢迎扫码加入“佐伊的读书圈”。如果无法加载,请反复点击即可加载。
以下是七月以来我们讨论的一些问题,从复盘看:
我们基本判断了汇率的大走势
我们对楼市的跟踪也基本是符合实际的
我们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看法也是准确的
您也可以点击以下任意一个链接,下载星球搜索“佐伊的读书圈”即可加入
或者点击以下任何一个链接扫码加入(二维码不能长按,只能用另一个手机扫码)
一、通胀、加息、汇率和货币政策
1、7月8日判断,美国加息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下滑: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412255425458
2、7月10日判断,美国加息汇率承压: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4855414114
3、7月11日资料,《经济学人》从美国劳动力市场看加息: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118221544
4、7月19日判断,货币会大概率在第三季度降息降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58581511242
5、7月29日分享信息,油价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压力: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4248225251
6、8月11日讲分析方法,关于汇率形成机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81244484228
7、8月30日分享文章,加息和基本盘导致人民币汇率可能进一步下调: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5242228854
8、9月10日复盘,人民币汇率下滑的内在逻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188518125555152
9、9月15日,油价支持上涨,美国仍有加息压力: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15182585111
10、10月6日,彭博社分析高利息对经济的各种冲击: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525828248444
二、房地产相关问题和资料
1、如果房价下调,最终会下调多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2552155811
2、房价还能撑下去吗: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22412558828
3、未来房价的定价模型: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4152142221
4、深度报道,一篇文章看懂当前房地产政策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1184881282
5、房地产空置率分析报告: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45424418
6、房地产违约风险分析: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25418242552
7、压力测算,房地产暴雷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522245248
8、房地产产业链全分析: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25522442412
9、人口结构变化对房地产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51825144114
10、房地产行业半年数据复盘: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48821148
三、基本面判断
1、我们是通缩还是通胀: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4444181444244
2、高盛《不可能的三位一体》: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851128522
3、去美元化和国际货币变革: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288528842414
4、全球上半年经济回顾: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511155488542
5、居民钱都去哪里了: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8521254248
6、一线人员讲讲地方债的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8145482421
7、7月会议解读,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42482228418
10、怎么看待当前的消费下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1255128211
11、全球产能过剩现状: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58451521258
12、《经济学人》分析如果信托全行业暴雷对经济有多大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588144255448114
四、分析经济的方法
1、减税为什么会引发储蓄减少: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2222281218248
2、一文看懂什么是库存周期: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54422545851
3、说说M0、M1和M2: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54445221152
4、央行扩表、新增社会融资和M2增速的关系: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85824824228
5、怎么分析信贷融资数据: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2222452581
6、怎么分析PMI数据: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82151485141
7、怎么分析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411828812485528
8、息差空间收缩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的影响: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211842514185421
9、人民币发行的基础是美元还是土地: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42282811882
10、《金融时报》文章——高利率环境下如何投资:
https://wx.zsxq.com/dweb2/index/topic_detail/811815812221882
发布于 2023-12-06 07:46・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佐伊23 - 41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sg侯福康 - 40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存量:地方gov存量债务40万亿,加上地方城投平台,100万亿以上。这包袱只能中央背,如果不希望地方哥谭化或者大量金融机构破产的话;
增量:由于房地产市场和消费者信心崩盘,未来地方gov的土地出让金锐减,严重弱化偿债能力。
基于一和二,财政刺激的政策空间被严重压缩,这也是最近始终没有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原因。
穆迪的判断没问题,请习惯,未来这种事是家常便饭。
哦,有人想聊惠誉那个回答啊,行。
明年也很难有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自求多福吧。
编辑于 2023-12-06 14:4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Deep Van - 29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主权信用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儿!
只有中诚信证评、大公国际、联合评级等给恒大AAA的民族匠心品牌,才有资格搞信用评级;穆迪收了犹太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日本人、蜥蜴人五十万,早该封杀了!
编辑于 2023-12-05 18:5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若奇遇 - 28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看看江西彩票再来谈什么是信用吧
我觉得相信一个男的生了双胞胎
都比相信江西5亿彩票没有猫腻来得强
天天说人家看空你,你倒是争气啊,这么明显的造假,还信用A1?
发布于 2023-12-06 09: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MJ zhuo - 2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fzksc22222 - 21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张能能 - 17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土木boy - 10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穆迪给了三个理由。
第一,房地产行业债务恶化,这个没有什么疑问,恒大、碧桂园、融创们的债务问题已经暴露了很久,连万科这种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房企都出现债务恶化传闻。
第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这其实就是目前大几十万亿地方债的偿还问题,目前看解决问题也迫在眉睫。
以上两个问题,都和地产、基建领域相关。因为对未来房产需求预期的看衰,地方土地卖不动了,尤其是现在一线城市楼市已经阴跌快三年,如果连一线的土地销售都出问题,土地财政就真的难以为继。毕竟广大中西部的财政支出严重依赖部分东部发达省市的转移支付,如果连东部省市自己的财政收入都明显缩水,中西部应该如何应对?
第三,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负增长,导致未来总需求下降以及养老压力。这点应该也没有异议。
总之,穆迪给出的理由很客观。
—————————————————-
土地财政未来肯定难以为继,近些年政府大力扶持的新能源产业(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目前看仍需要补贴政策,还不具备取代房地产行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实力。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出现:财政收入增量的来源在哪里?目前看有些无解。
地方债可以展期,但一旦转移支付都难以为继的时候,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刚性支出如何解决(例如政府雇员工资、养老金、医疗保险、基本市政维护等等)?
目前看,美联储将会在2024年2季度前后进入降息周期,这个几乎就是明牌。所以接下来RMB的贬值压力会大大减轻,这个时候中央政府很可能会通过大规模货币增发的方式解决财政支出压力和地方债偿还问题,因为现在几乎已经别无选择。
在所有人都认为2024年RMB兑美元会进入升值周期的时候,政府大概率会利用这种预期去达成一定的目的。
很有可能,RMB汇率的反抽行情已经结束,2024年之后RMB依旧是贬值趋势,年内就有可能破8。考虑到2022年到2023年,RMB汇率从6.3到7.4,最大贬值幅度18%,而从7.4到8,仅仅9%的幅度。
如果有条件的话,在理财方面,可以考虑以定投方式买进一些美元,或许有不错的收益。
发布于 2023-12-06 18:2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superyl2007 - 10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科普吧
首先,发布评级的是moody, 而不是印度的modi. Moody是评级机构,创始人是美国人约翰·穆迪,Modi则是那个印度老仙莫迪。
其次,穆迪的信用评级体系中,"负面"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等级,而是指评级展望的一种状态,表示穆迪认为被评级实体的信用状况可能面临下行风险,有可能导致将来的信用评级下调。这通常是一个警示信号,提醒市场和投资者注意可能出现的负面变化。
具体来说,穆迪的信用评级展望有三种状态:正面(Positive)、稳定(Stable)和负面(Negative)。
- 正面(Positive): 表示穆迪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被评级实体的信用状况有望提升,可能导致将来的信用评级上调。
- 稳定(Stable): 表示穆迪认为被评级实体的信用状况相对稳定,预计不会在近期内发生大的变化。
- 负面(Negative): 表示穆迪认为被评级实体的信用状况可能面临下行风险,有可能导致将来的信用评级下调。
因此,如果穆迪将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这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等级,而是一种暗示,表明穆迪认为未来中国可能(是可能,而不是已经)出现对被评级实体信用状况不利的变化。具体的信用评级下调是否发生,以及可能的后果,通常需要根据后续的经济、财务等具体情况来评估。
注意:是状态从稳定变为负面 第三:穆迪的信用评级体系分为多个等级,主要分为投资级别(Investment Grade)和非投资级别(Speculative Grade)两大类,每个大类又有具体的等级。以下是穆迪的主要信用评级等级:
投资级别(Investment Grade):
- Aaa
- Aa1, Aa2, Aa3
- A1, A2, A3
- Baa1, Baa2, Baa3
非投资级别(Speculative Grade):
- Ba1, Ba2, Ba3
- B1, B2, B3
- Caa1, Caa2, Caa3
- Ca
- C
投资级别通常被认为是较低风险的,而非投资级别则是较高风险的。每个等级内部也有1、2、3的细分,例如Aa1、Aa2、Aa3等。等级越高,风险越低,债券的信用质量越好。相反,等级越低,风险越高,可能表明债券的信用质量较差。
那么,目前穆迪给出的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什么呢?A1。美国的评级是Aaa。
新加披联合早报 虽然中美的状态都成了负面。但是说中国和美国的穆迪评级是一样的,这不对哈。
第四:下调主权国家信用评级可能带来广泛和深远的经济和金融影响,因为国家信用评级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一些可能的后果有:
- 借款成本上升:这意味着国家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来吸引投资者购买其债券,增加了国家负担。
- 汇率波动: 主权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导致其货币贬值。投资者可能减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从而影响汇率。这可能对国际贸易、通货膨胀和国内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
- 外国投资减少: 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导致外国投资者对该国的信心下降,减少对其经济的直接投资。
- 金融市场不稳定: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的波动。
-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导致国际投资者对国家的出口产品和服务的信心下降,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 政府财政压力: 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导致政府面临更高的借款成本,加剧财政赤字。政府可能不得不削减支出、提高税收或进行财政改革来应对财政压力。
- 社会经济不安定: 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第五,穆迪的评级状态下调,主要理由是中国的两个雷:地方政府和国企债务,房地产。
对此财政部的回复是: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GDP初步核算数121.02万亿元计算,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
(以下是个人的理解)
这两颗雷虽然关联性很高,但是却是两颗不同的雷。任何一颗爆炸,结果都是毁灭性的。中国的金融行业近几十年都和这两者深度捆绑。任何一颗炸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就会崩溃。大家一夜回到解放前。地方政府和国企如果炸雷,后果参考国企下岗潮。房地产如果炸雷,参考小日子。
另外,中国的GDP统计方法是生产法。就算商品没有消费掉,产能过剩,也会纳入GDP的数据。而债务可是真金白金的。所以我们整体的债务率可能比实际的还要高一些。
结尾
当年马云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说,中国的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是没有系统。现在回想,可能不无道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大家各安其命。
编辑于 2023-12-05 21:19・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胡广信 - 7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2035年以后,中国政府就会不得不缩减养老金的发放,以维持公务员工资的稳定。
目前中国财政收入的1/3都用于财政供养人员(不含退休老人)的工资和福利。
发布于 2023-12-06 17:41・IP 属地荷兰查看全文>>
吴域 - 7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大牛 - 3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七年前,穆迪给恒大的评级是B-,特色评级机构给恒大是AAA
记得我还在读书的时候香橼给恒大做了个报告,后来香橼在香港被罚了还退出了香港市场
以前知乎也有一些关于审计机构和四大的话题,我虽不是科班毕业,但朋友有做这个,自己也有所了解,本来想写,现在已经没什么欲望写
只是回想起大概是16年的时候看到的一个新闻,穆迪当年下调某国债券至“负面,某国官媒抨击有失公允,穆迪将某国政府债券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下调原因是政府负债加重和外汇储备下降,以及改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当年市场人士认为,穆迪此举可能抬高某国政府和企业今后的融资成本。
某国官方媒体某某网下午随即发表题为《穆迪“负面”展望某国缺乏全面眼光》的报道,抨击穆迪评级有失公允,“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缺乏前瞻性”,并指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
穆迪下调某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主要原因有三:一、目前及未来财政指标走弱,这体现在政府债务上升,未来还需要承担一些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和国有企业债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二、资本外流使得政府外汇储备缓冲持续下降,凸显了政策、货币与增长风险。过去18个月间中国外汇储备已减少7620亿美元。三、改革面临艰巨挑战,政府为解决经济失衡而实施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穆迪同时指出,某国的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依然“可观”,这让政府有时间落实部分改革措施并逐步解决经济失衡问题。因此,穆迪仍将某国长期债务评级保持在Aa3。这是穆迪评级机制下的第四档评级,穆迪预计,某国政府债务2017年升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43%的水平,支持经济取得6.5%增长目标的政策可能导致国企改革放缓。若没有可信和有效的改革,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更加明显。
穆迪认为,较高的债务负担打压企业投资,人口状况变得越来越不利,政府债务增长将比目前预计的更加迅速,这些情况可能引发资本进一步外流。
某某网则引述数据反驳道,某国外储占GDP比例高达32%,2015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为2.3%,显示“贵国政府的偿债能力远好于许多西方主要经济体”。
某国政府多次表示要对“僵尸企业”进行改革,并鼓励国有和民营资本混合经营。穆迪把某国债信评级展望下调,原因之一就是国企构成的风险。
彭博社引述某某某文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施康说,估计某国国企的债务相对于资产的比例从2007年的5 5%跃升至62%。彭博社报道也指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行情显示,某国的信用违约风险比菲律宾还要高。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信贷分析师贺烜来表示,下调评级展望多少是个警示,穆迪把焦点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缺失上完全有道理,下调评级展望的影响是中长期的,它肯定会影响投资者对某国企业债券的信心。
某某股市和某某股市昨天不受穆迪调低评级的影响,收市齐涨。某综指周三收创四个月最大单日涨幅,地产相关板块领涨。路透社引述分析员指出,某国央行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五年来最低水平的利好继续发酵,且投资者对“某某”期间的政策预期较乐观,推动大盘上涨。
某国去年全年经济增长6.9%,为25年最低,再加上股市震荡、某某币贬值、产能过剩等问题,都引发市场担忧。某某某某会议将在5日拉开帷幕,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将列出经济发展目标,一般相信,今年某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将由去年的约7%下调至6.5%左右。
这是2016年的故事
最近天气降温了,有点冷,大家穿好衣服注意保暖
发布于 2023-12-06 15:3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不成村落夕陽邊 - 2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事实上,东方大国早就已经为此进行了提前“准备”。
还记得一个月前的这个热搜榜Top 3话题么?
2周之后(11月16日),穆迪就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关停其在CN内地的分析业务,并解雇了100多名当地员工。
而在此半个月前,在东方大国已经运营了30年的国际著名咨询调查公司盖洛普,也已经宣布退出CN市场,并将相关业务转移至CN境外。
随后,央妈旗下(直属事业单位)《金融时报》就刊发了经典社论:
显然,东方大国【此处删除3字】早就知道会发生被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画面。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涉及的信用评级,早已超越了房地产企业的评级。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银河系第一大泡沫所导致的economic crisis已经变得越来越肉眼可见的情况下,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庞大规模根本无法掩盖这种史诗级的宏观经济剧变。
如果考虑到穆迪在这次评级报告中强调的LGFV因素(*由于无法通过审核,在此无法贴出英文截图),那么这个画面将显得更加不言而喻。
至于。。。。
由于涉及highly sensitive内容,【此处删除2030字】
哈耶克说,在一个ZF是唯一雇主的国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的饿死。
楼下保安则说,在东方大国,不仅仅只有房地产是把双刃剑,一边把你割得很疼,另一边也把你割得很疼。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3房地产沉思录》,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new base[1]中查看未删减版原稿。
参考
- ^通过WX(naibaodedashu)加入。
发布于 2023-12-05 23:23・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奶包的大叔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穆迪一个月前刚下调美国的评级。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考研题:
近年来,浙江,江苏等地相继发生了奶农将牛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请分析这与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答:后者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可调和矛盾的具体体现。
前者只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局部的暂时失灵。
编辑于 2023-12-06 01:18・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Fox Terry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白衣军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卡卡 - 5 个点赞 👍
提前帮马督工补档
查看全文>>
B站知乎专业用户 - 1 个点赞 👍
希望报道不要以偏概全,甚至断章取义。需要澄清的是穆迪评级下调的依据是什么?财政部回应的依据是什么?未来最好要核实验证一下,谁说的对。比如一年为期,一年期间信用改善或者维持?
查看全文>>
hlliu827 - 197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陈苳 - 12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usic911 - 11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韭菜 - 894 个点赞 👍
穆迪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总部坐落在美国纽约。
成立时间是1900年,哦,也就是大清朝光绪二十六年。
他家的主营业务就是债券评级。
和标普、惠誉并列,号称三大评级公司。
该公司不敢说是完全公允的,但是却是相对公允的。
评级这种活计,中国人确实干不了,中国人如果干评级,干来干去就干成了评级公司的赞助商排名榜了。
但是穆迪公司也只能说是相对公允,具体表现在,标普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级是2011年,惠誉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级在2023年8月。
而该公司在11月初的时候,才对美国政府的主权信用做了降级。
同时,惠誉和标普对中国的主权信用都是AA,A+,只有穆迪给了一个A1
穆迪确实也曾经给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a3评级过,但是2017年做过一个降级。
降级理由和今天负面展望的理由差不多,就是政府债务膨胀、经济刺激能力下降。
这个理由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不过这些问题,美国更突出,怎么穆迪迟迟不给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级呢?穆迪毕竟是一家美国公司。
但是这都是情有可原的,穆迪工作人员的偏袒,不是基于对什么“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的恐惧,而是基于人都具有的那种情感。
这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事实上,穆迪虽然袒护美国,但是在中国问题的分析上还是挺客观的,达到了在商言商的要求。
中国经济现在确实是出了一些问题。
过去网上很多人在那里大谈国运如何之好,其实这几年中国相当的倒霉。
根据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论
中国经济其实在2015年就该进入萧条期了。
这个很自然,商品经济都要有周期,高增长了二十多年,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是中国的宏观调控确实是厉害,愣是通过城投债、政府债券、转移支付采取各种财政手段,把萧条期给推迟了这么久,以至于大家甚至没有察觉到。
什么2018年的夏天,其实2015年经济就进入萧条周期了。
当时的什么去产能,什么新旧动能转换,现在想想就是人为压缩供给,希望能够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当然,我对这个做法持否定态度,因为这个行为实际上过分干预了市场经济主体的自由经营了,而且高估了执行人员的道德水平。
你怎么能保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执行的人的道德问题,这里面有多么大的道德风险?
至于借债发展,2016年之后,就连这个发展模式的开创者江苏的投资边际效益都开始锐减了。
刺激经济不是不行,但是应该由国家牵头,投资国家项目。
放权给省一级单位,最终的结果就是无可避免的低效投资和大白象工程。
所谓大白象工程,就是没什么用处,但是维护费用特别高的工程。
过去泰王经常赏赐白象给自己讨厌的重臣,白象这玩意特别能吃,因为是圣物又不能干活,很快就会把讨人嫌的大臣家吃垮了。
贵州高速 大凉山人口不到500万,却修了一个600亿的高速,每公里造价2.2亿,比高铁造价都高。
600亿人民币,一年利息都要有18亿,外加养路费、维护费,这条路修好了不仅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相反会加剧凉山的财政负担。
这就是转移支付,越建设窟窿越大的原因。
也是大家都问的:政府没有钱,老百姓没有钱,钱都去哪了
这个问题的解答。
钱都去哪了?相当一部分,拿去给大凉山这种地方修一公里造价2.2亿的高速公路去了!
当然,这么搞也总好过什么也不做。
不过不幸的是2019年遭遇了贸易战
2020年遭遇了益生菌。
虽然2021年因为管理学红利,经济形势非常好,但是急于去杠杆,又遇上了美国人的加息周期。
逆周期经济调控已经快8年了,美国人一加息。
外加上土地财政腰斩,这下子怎么也玩不转了。
就有了今天的局面了。
现在中国经济,突围的方法只能是结构性的调整财政投入。
对西部的转移支付,不应该扩张了,在完成在建工程和维护建成工程的基础上,对西部的转移支付应当至少削减二分之一。
节约的钱,大约有一万亿左右。
这些钱,配合发行国债,可以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对政策扶植力度较低的地区的扶持。
政府投资最大的问题就是父爱主义,投资的理由不是最大的经济效应,而是政府作为一个父亲更爱那一个儿子。
再给大凉山投资六百亿修建高速公路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想到,山东省的东营市和滨州市连高铁都没有?
2、是对可控核聚变和人造淀粉,超导这类高科技的投资。
博士毕业当城管,不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情,是全民族的耻辱。
而人造淀粉这类有很大前途的项目,自始至终获得的拨款,竟然还不如独山建筑奇观的一个零头,则让人不可思议。
3、提高居民福利。
俄罗斯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现在生育头胎有6000美元的补贴,每个月更有340美元的补贴,一直能发到小孩三岁。没有理由中国没有资金实力来实现这一福利。
中国现在每年人口出生800万,按照新生儿每月补贴1000元计算,第一年统共只花费960亿。
960亿,不够给四川省净转移支付的三分之一,但是却能够刺激巨大的、有效地消费。
这960亿投下来,带动的GDP,不是修建大凉山高速公路这种工程可以想象的。
第二年,开支增长到2000亿元,第三年开支增长到3000亿元。
考虑到就算是鼓励生育、发津贴也仅仅只能阻挡人口下降趋势,所以三年后开支估计会稳定在3000亿到4000亿之间。
投资三千亿给大凉山,给独山,只能获得一大堆建筑垃圾。
投资三千亿给三千万儿童,中国将会获得真实的消费需求,感激的国民和更加健康的儿童。
发布于 2023-12-06 13:3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吾牧之 - 777 个点赞 👍
赶紧让给恒大评了“AAA”级的大公国际出来反评一下啊。
毕竟是给恒大评了三a级的“公正客观”的公司,是姥爷们推出来和国际评级机构打擂台的好公司
建议大公国际给四世三公们评个“SSS”
不然不公正
编辑于 2023-12-05 21:4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自在独行 - 69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六便士 - 675 个点赞 👍
说实话,以国内的政府债务情况和信用情况来看,穆迪现在才调负已经是留足面子了。
现状是每年需要为政府债务支付的利息已经超过了军费开支,而且是远远超过,截止2022年,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债务,哪怕按最低标准的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3.45%来算,利息也有21000多亿元。
而2023年,我国军费开支是15000亿。
这还只计算了政府债务,没有计算城投债,有人可能会杠城投债不算政府债务,那我只能说,城投债算不算政府债务,天下人心里都有杆秤,城投平台聚集的现金流大头都流向了哪里,政府举债上的项目有多少走的是城投途径,城投债暴雷违约借不着钱最急的是哪些人,你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用不着装那个最纯洁的。
说难听点,要真不是政府债务,那有种别让央行出面组织债委会搞20年的展期啊,有种上项目的时候别打着财政拨款的旗号啊。
举债上项目的时候个个都是政府背景,财政参股,还钱的时候两手一甩装没事人,真是人嘴两片皮,咋说咋有理。
如果只是债务负担重也就罢了,只要政府的财政信用好,总能慢慢还,大不了按时给利息,让债务在账本上趴着,不形成技术性违约就行,那样也不至于财政信用破产。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量债务根本无法偿付,连利息都还不上,而各地政府部门和城投平台面对这种困境,根本不去想办法开源节流,筹集资金偿还债务,而是想方设法搞些诸如债转股,资产剥离或者财政债务企业化之类的烂活,然后往资产管理公司一扔了事。
有些债务明明是政府债务,居然能一顿操作搞成企业债务(通常由城投公司接锅),然后把这笔所谓的“企业债务”以专项票据的方式进行支付。
明明是真金白银欠下来的政府债务,最后居然以打白条的方式交差了事,搞的现在白条市场的供给侧都泛滥成灾了,简直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就这情况,谁还敢借钱给你?鬼知道我买下的专项债会不会在某些人的私相授受和黑箱操作下变成一张一文不值的白条。
在这种财政信用和偿债手段下,穆迪居然现在才调负,在我看来,这已然是保持了最大的耐心,释放了最大的善意,给予了最大的通融,留足了最大的面子的结果了。
有些人居然还不满,真是笑话,真要公事公办,评为垃圾级都不为过。
发布于 2023-12-07 11:58・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托卡马克之冠 - 62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