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0个

财政部回应「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称「感到失望」,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经济观察报
675个点赞 👍

说实话,以国内的政府债务情况和信用情况来看,穆迪现在才调负已经是留足面子了。

现状是每年需要为政府债务支付的利息已经超过了军费开支,而且是远远超过,截止2022年,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债务,哪怕按最低标准的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3.45%来算,利息也有21000多亿元。

而2023年,我国军费开支是15000亿。

这还只计算了政府债务,没有计算城投债,有人可能会杠城投债不算政府债务,那我只能说,城投债算不算政府债务,天下人心里都有杆秤,城投平台聚集的现金流大头都流向了哪里,政府举债上的项目有多少走的是城投途径,城投债暴雷违约借不着钱最急的是哪些人,你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用不着装那个最纯洁的。

说难听点,要真不是政府债务,那有种别让央行出面组织债委会搞20年的展期啊,有种上项目的时候别打着财政拨款的旗号啊。

举债上项目的时候个个都是政府背景,财政参股,还钱的时候两手一甩装没事人,真是人嘴两片皮,咋说咋有理。

如果只是债务负担重也就罢了,只要政府的财政信用好,总能慢慢还,大不了按时给利息,让债务在账本上趴着,不形成技术性违约就行,那样也不至于财政信用破产。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量债务根本无法偿付,连利息都还不上,而各地政府部门和城投平台面对这种困境,根本不去想办法开源节流,筹集资金偿还债务,而是想方设法搞些诸如债转股,资产剥离或者财政债务企业化之类的烂活,然后往资产管理公司一扔了事。

有些债务明明是政府债务,居然能一顿操作搞成企业债务(通常由城投公司接锅),然后把这笔所谓的“企业债务”以专项票据的方式进行支付。

明明是真金白银欠下来的政府债务,最后居然以打白条的方式交差了事,搞的现在白条市场的供给侧都泛滥成灾了,简直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就这情况,谁还敢借钱给你?鬼知道我买下的专项债会不会在某些人的私相授受和黑箱操作下变成一张一文不值的白条。

在这种财政信用和偿债手段下,穆迪居然现在才调负,在我看来,这已然是保持了最大的耐心,释放了最大的善意,给予了最大的通融,留足了最大的面子的结果了。

有些人居然还不满,真是笑话,真要公事公办,评为垃圾级都不为过。

发布于 2023-12-07 11:58・IP 属地云南
托卡马克之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