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B站UP主曾大力呀「男性编纂的理科教材并不适合女生学习」的观点?

- 4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Sc-arlet - 3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女性特别喜欢且擅长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男性的领域当ylg。还记得以前电竞在中国还没什么发展,各种电竞选手都在野蛮生长的时候,这个领域是基本没有女生的。但现在电竞产业发展成熟了,获得关注了,有钱赚了之后,女性就入场来claim她们的“权利”了,认为电竞是“女性不友好”的,游戏设计者从来没有考虑过女性,要求电竞行业减少对女性的歧视。
其实这个社会大部分领域都是这个情况,你会发现无论是社科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还是理科的物理学、数学、化学,还是工科的机械、计算机、土木工程,还是医学还有文学,这些领域的0到1的从无到有的创造都是男性,而从一到正无穷也大部分都是男性。这些本来就是男性创造的东西,在思维上与女性不同也很正常。
所以说,我们应该问的不是为什么这些领域歧视女性,而是为什么男性创造的东西会吸引这么多女性。因为男性创造的东西太多且太伟大了,女性不跟上不行。而女性创造的领域…女性创造了什么领域?我觉得应该是有的,但是对社会的影响力大概不比男性创造的大,因为我竟一时想不到女性创造了什么领域。当然,也大概是因为我孤陋寡闻吧。
所以我的建议是:更多地创造女性自己的领域,并且让它变得很有用或者很有影响力,以至于吸引男性进场,甚至吸引社会上大部分的男性进场。这样女性有了自己的主场领域,才能真正拥有地位。
但是为什么几千年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是因为不想吗?
回到问题,结论其实很简单:不是数学教材不适合女性,也不是数学不适合女性,因为“你才是来者”。而这就是当ylg的代价。如果你不喜欢寄人篱下,就请你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东西;如果你想用别人现成的东西,你就不要埋冤别人没有考虑你的参与,被包养就不要谈人格独立。
编辑于 2023-11-19 22:3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你好 - 11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打开盒子吓一跳 - 974 个点赞 👍
以前的女权:努力证明“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
现在的“女权”:努力证明“男女不一样”,“妇女没有天”。
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在老一辈女权主义先驱之中,“男女在智力上有区别”这种谬论,是必须要坚决驳倒的错误判断和彻底歧视,是施加在女性身上的最凶狠的枷锁。这一点上无论是东方西方还是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只要提倡女权,就一定会坚决反对。可以承认身体结构有差异,体力有差异,力量有差异,但是智力是绝对不会有差异的,这也是真正女权主义、男女平等的最后堡垒。
现在这群货在叨叨些什么?
你要说“男性编撰的教材女性扛不动”,那特么还情有可原;
你偏说“男性编撰的教材女性看不懂”,你这不是拆男女平等的台吗?你这不是彻底的反对男女平等吗?
所以一股脑的给这些妖言惑众的女人套个“女权”的帽子其实不妥,这些女人其实就是个裹小脚的老太婆而已。你不要管她说了些什么,其骨子里就是个把三从四德当成天条的封建女性。也难怪好多“女权大佬”扭头嫁了人就只会在家相夫教子了,在老公面前服服帖帖跟小绵羊似的,浑不似网上牙尖嘴利的嘴脸。这才叫“相夫教子三从四德是生活,牙尖嘴利男女对立是工作”。
可见,打着女权的口号彻底反女权,就是这帮人现在正在干的事情。
只是可怜了她们的韭菜。
发布于 2023-11-20 08:5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龙牙 - 80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aNiac - 711 个点赞 👍
所以,一个定理描述成:
“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²” 就不理解,
改成:
“家人们,真一个大无语事件,重力加速度竟然是9.8米/秒²,千万要记住哦,木阿!”
就秒懂,是这个意思么?
发布于 2023-11-19 10:42・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彼岸 - 49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亲爱的弗里德里希 - 48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慷慨大方克莱恩 - 3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Jouko Sydanmaa - 36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汐 - 200 个点赞 👍编辑于 2023-11-19 17:02・IP 属地北京
查看全文>>
Cartman - 170 个点赞 👍
学习全女公寓,全女公司,来个全女教材不就得了吗?
反正也就是骗一波钱就消失,先立个项目呗
发布于 2023-11-19 06:31・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仔仔 - 150 个点赞 👍
在女性主义的研究中,这个结论本身也已经是一个常识,这背后的确也是有很多被人忽略的地方。但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到底是“理科”还是“理工科”。
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是因为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理工科的知识防止四海而皆准”。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理工科的知识生产同样也是人类知识生产的一部分,并且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理工科知识,也是人类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结果。这意味着,在过去以父权制为主题的人类文明史上,很多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有偏向性的。
简单来说,人类发展科技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需求,而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则是由不同社会所处的阶段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状态下,大量的资源会被投入战争领域,军事科技的投入就会加大,而在和平状态下,投入战争的资源就会变少。
因此,我之前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研究隐身战斗机的涂装材料和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衣,其价值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都是科学。但是,任何一个负责的领导人都会有先把大部分经费批给前者。
而在性别方面的偏向,也导致很多被认为是不可更改的理论,在现实中频频遭遇挑战。比如,在医学方面,提起心肌梗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一个人痛苦的捂着胸口的形象。这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后来医生们慢慢发现,女性在这类疾病上的表现与男性有很大不同,女性往往首先会感到胳膊、背部疼痛。这就导致针对女性的误诊非常普遍,其误诊率较之男性高出2~3倍以上。
女性的被忽视,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期的人类文明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不高,大部分女性都承担了家庭内的繁重劳动并被要求隐忍克制。因此,很多女性往往一身疾病也不会去治疗,导致女性患者在医疗领域积累的数据相对较低。而在古代社会,男性通常被赋予了一个家庭主心骨的地位,再加上对男性的问诊一般也没有太多禁忌,所以对很多疾病的描述和积累的医疗经验,就是针对女性而展开的。
将这个视角放大到工科领域,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虽然很多女性也进入了学校,但整体上看科研领域、工程技术领域的主力还是男性。这使得这些领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依然是以男性思维为主,女性的很多需求被排在了末位甚至是被忽视的。这些东西,往小了说,包括产品的人机交互方式、尺寸规格型号,往大了说则是很多产品的设计定位都是男性向的。
就拿几乎人人都离不开的手机来说,如果你关注一些女性UP的话,会发现很多博主手里都有一台iPhone X。按理说,这样一台五六年前的手机,在性能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今天的主流,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会有这样一部手机呢?甚至很多人是一部iPhone15 Pro Max,一部iPhone X这样用?
这背后的理由,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想不到的——因为iPhone X有一套独特的硬件算法,可以在不美颜的情况下产生更自然地拍摄效果。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iPhone X能把人拍的更好看。
在这里,你不需要摆各种参数来证明iPhone X如何落后。即便你可以从参数上证明iPhone X的落后,但是这么多人女性喜欢iPhone X,至少证明iPhone X拍出来的照片是符合女性观感的。这一点就够了。
过去这些年,智能手机的进化,基本都在朝着越来越大的镜头模组和越来越重的机身方向前进,只有在女性手机产品线上才能顾及一部分女性用户的需求。而就是这一点需求,也被很多男性用户视为智商税——因为在这些人眼里,那些改进的软件层面的算法、相对小众的出货量到来的单机成本上升以及渠道铺货成本等等都是不要钱的,唯一能决定手机卖什么价格的就是参数,在此之外多一分前都是智商税。
说回到这个视频本身,其实UP主想表达的重点不是“理工科知识”而是“理工科教材”或者“现行的理工科教育体系”。当然,作为一个非理工科专业出身的人,理科知识基本只停留在了高中,但是关于教育体系还是可以说两句的。
之前知乎上有关中国大学教材的评价的问题下,几乎所有人都在吐槽中国的大学教材烂——也包括理工科教材。那么,中国大学的理工科教材教的知识跟国外不一样吗?既然一样,那为什么要吐槽“烂”呢?
这不还是说这套教材的编写不合理,学习效率低嘛。
说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思路有问题,这个相当正常。而且,访谈的对象也是从事脑科学研究的,从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角度来谈理工科教材的编写问题,也是正常的。
但她的观点本身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依然采用了性别的二分法,将男性/女性分为了不同的思维模式,然后认为男性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女性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这其实也是陷入了刻板偏见的误区——一方面,任何一种学习模式都不是只属于某个特定的群体和性别所有,像是里面提到的交互式的学习,作为男性我也更习惯这种模式;另一方面,除了生理上的共同点之外,关于“女性”的很多观念,其实是被社会造就的。如果一定要给女性在科研、工程技术领域的比例较低找一个原因的话,那么基于传统社会共识的“女孩子不要学工科”偏见,可能比“男性编纂的理科教材不适合女性学习”的影响要大的多得多。
发布于 2023-11-19 10:2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Zpuzzle - 119 个点赞 👍
某211校园树洞里有个问题:为什么男生不能拍女性而女性可以拍男性(此处的拍是公共场合拍,不是故意拍裙底之类的)
我原本以为评论区会说些什么侵犯个人隐私之类的话也算能理解
结果评论区,第一条:因为他们都会上暗网,会把女生的照片放到暗网,好可怕的。
第二条:因为真发生什么,男性的力量是强于女性的,所以要对男性要求更严。
直接给我看懵了
感觉就差没说,男性应该为个别男性的暴力犯罪买单,接受女性更严格且不平等的要求
感觉不要高估部分的女性思想,你说什么她们都是乐意相信的,如果是她们愿意相信的话。当然对男性也一样
更新一些截图,是在微信小程序匿名校园树洞。
第一张图是原帖,其余是评论区
原帖虽然用了偷拍的字眼,但在语境里是,路上偷偷拍照,而不是其他偷拍。
但是某些人就要说成是那种偷拍,怕是也知道自己理亏。
楼下匿名反驳的是我,我也没多高素质,一个个全怼回去了
编辑于 2023-11-24 13:0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迟山河 - 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anderrrrr - 6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色郁金香 - 59 个点赞 👍
没必要冷嘲热讽。仅对于问题中引用的观点,该up主犯了一个众多feminists都爱犯的错误:过度夸大男女生理差异。
先看视频里的逻辑:男性编撰的理课教材是以男性思维为基础的,因此更适应男性大脑,对女性学习并不友好。
首先,前提就是不准确的。诚然对于部分学科或理论(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其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性别倾向。但是,就理工科(stem学科)而言,很少有人敢说理工科本身带有性别倾向。既然理论本身不带有性别倾向,教材的编撰中带有性别倾向这一点实在是有待商榷。
其次,视频中提到的“男性教材”的特征和“女性学习”的特征很难说是性别导致的结果,而更像是up主本人的偏见。与其说是“女孩更喜欢回应式的教学”、“女性大脑更喜欢现实的东西”、“女孩更喜欢问这有什么用”,不如把“女孩”换成“学渣”更贴切。当然,教材中的确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学渣不友好),但将其归因于性别因素过于牵强。
此外,视频中存在着许多经典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如“男性爱空气投篮”、“女性爱看真人秀”等。从中不难看出up主即使看作feminist也是相当不专业。
至于视频中的主旨——鼓励女性学理工科,我是赞成的。的确有有天赋的女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学习理工科。但是,这些原因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包括性别刻板印象在内的社会因素,而并非问题中所提及的理工科研究或教学中的系统性歧视。
发布于 2023-11-19 14:2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物理学不存在了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陌轻寒 - 3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3小蘑菇 - 25 个点赞 👍
别的回答都好认真啊….试图证明个所以然出来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本来b站的视频博主就很多元,出逆天言论的人很多。而b站大力推广这种向着女性的视频,是为了增强女性用户的粘粘度,以此收割女性用户,因为女性用户真的肯掏钱…
b站现在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女性员工增加,女高管上位的数量也在增加。一切都在服务女性
各位信我一句话,要不了多久,高贵的b站女性用户就可以昂首挺胸的对待男性用户说:
难道你们没有自己的app吗,跑女生用的粉红色app来干嘛。
发布于 2023-11-19 12:33・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方通行kuma - 22 个点赞 👍
胭脂井,清华毕业。发过NeuroImage。这个女博主的学历是非常豪华的。
男性编纂的理科教材并不适合女生学习
我认为不准,部分教材,男性也不合适。
我认为教材分为两种,培养学生和筛选天才。
1.一种是惯着你,举一堆例子让你明白的。这种好学,但是无法锻炼脑子。
2.比如说同济线性代数这本书,他就完全不惯着你,你要是能用这本书学会代数,你的天赋显然不会太差。
有的人学不会同济这本,但是换一本他说不定就学得会。这就起到了筛选作用。
3.国内大多数的教科书,都是筛选式的。
你偷拿家里钱去上网,被妈妈抓到了就要挨打。
1.核聚变的特点是贫能量富中子。
比如说氘氚核聚变每释放17.6 MeV能量就产生一个中子(14.1 MeV),相比于核裂变每释放200 MeV能量才产生2~3个中子(约2 MeV),同功率下,核聚变的辐射产出比更高。”即,贫能量富中子。
2.核裂变快堆的特点是富能量贫中子。
3.核裂变热堆的特点是富能量贫中子,且中子杀伤力小。
4.火电站的特点是富能量,无中子。
5.光伏电站的特点是能量密度低,且不稳定。优点是不用铀矿,不用烧煤。
设计发电装置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呢?多获得能量,少被中子杀伤。多偷家里钱上网,少被妈妈打。
同等技术条件下,你的肉体,也就是装置耐久,是有限的,你得尽量选择少挨打多拿钱的模式。
这是不是弱智都能理解。但是有的教科书就是要说的非常难。
DPA(displacement per atom),物理概念,是指原子平均离位,是材料辐照损伤的单位,定义为在给定注量下每个原子平均的离位次数。
他是一个衡量材料辐照损伤程度的一种方法,它表示晶格上的原子被粒子轰击离开原始位置的次数与晶格上的原子数量之比。例如,10dpa表示材料中每个原子被平均离开原始位置10次。
材料科学中的用语,表示每个原子对应的移位比例。在可控核聚变中(托卡马克)会产生高能粒子 ,轰击到器壁(钨材料)导致钨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原子发生错位或者产生缺陷,dpa可以用来表示发生错位的原子的比例。
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多学弟学妹傻傻的不理解DPA和器壁损坏到底有毛关系。
我就买了一块猪肉200克。让他们拿小钢锤砸,每次砸一次猪肉发生离位,砸半小时后就变成猪肉泥了。器壁会损坏就是这个原因,明白了吗宝子。粒子轰击就好比小钢锤砸肉。一直轰击器壁就变成猪肉泥了。当然不能再用了。
轻轻砸dpa就低,重砸dpa就高。
你要研究的就是,合成肉,被钢锤锤了很多次后,依旧不会变肉泥。
但是有的教授就是能教学生一个星期,学生还是不明白。
激光抛光法,使被照射的材料迅速熔化、汽化、烧蚀或达到燃点,同时借助与光束同轴的高速气流吹除熔融物质。
工件同时受到高速气流的打磨以及激光的侵蚀。工件精度主要取决于电磁辐射波长,以及气流速度。
假设激光每秒蚀掉1厘米,而每0.1秒高速气流能把熔融物质吹除,那么他的精度大概就是0.1厘米作用。假设高速气流能在激光蚀掉0,0001厘米的时候,就把熔融物质吹除,那么激光精度自然进一步提升。(因为熔融物质掉落后,激光就无法通过熔融物把能量传递给物质主体,自然精度高了)
同样是光的同轴高速气流,漩涡光束的高速气流往往速度更快。去除杂质的效果更好。(漩涡某种意义上好比枪的膛线。让子弹在枪膛里飞速旋转。)
传统高速气流好比用钻头捅,而漩涡本身好比启动的电钻。效率自然可想而知。
那么接下来,就是电钻的瞄准工作。
如果使用一套超导系统,用磁场固定好工件后,你就可以利用其同步特性,自动加工超高精度的工件了。
实际上只要大概开门见山的做一下介绍,添加一些比喻,学生就很容易明白。然后在教专业知识的时候添加一些例子。
我认为筛选性的教材有筛选性的好,但是应该给学生第二次机会,他如果看不懂第一版,就看第二版。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男生理解能力一般会比较强一点。这个和社会环境有一点关系我感觉。
如果没有外源性辅导,大多数课本,不论男女,都有百分95以上的人看不懂。
这个数可能还保守了,以前读书的时候,导师只会直接带博士生,同时让博士生去带一堆本科生。因为当时本科生学校会给3万块钱补贴,完成成就在给2万。同时本科生还是优质的免费劳动力。
导致祖师爷非常喜欢无限招募本科生,塞给下面的小组消化。
我当时接触的本科生没有一个可以自学教材的,全部都得人工辅导。包括我以前也是笨笨的需要人反复教。
最尴尬的是有的问题没有准确答案,导师也不懂。只能给我一个模糊的比喻。
发布于 2023-11-19 16:37・IP 属地福建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绮风 - 20 个点赞 👍
看猪跑的多了,连猪接下来该怎么跑我都能猜到了。
男性编撰的理科教材不适合女生学习→
专门编撰了女生能听懂的简单教材→
为什么女生的理科教材比男生的教材简单,这是在公然歧视女性不如男性!
发布于 2023-11-20 09:03・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天云夜宇 - 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鸿熙 - 17 个点赞 👍
男性编纂的高等数学我作为一个男的也学不会。
左边那个是微博比较著名的博主屠龙。她的确是北大毕业的。我从她大概几万粉的时候关注了她。她早期搞微博是为了相亲,因为身高太高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列的条件是30万年薪,身高比她高就行,要有房(前2个肯定没错)。当然她表示只需要满足2个条件就可以。以她的家庭条件不能在北京买房。最后大概在五十万粉的时候谈到了一个北京本地人(学历还挺高还有房)。最后微博的风向就变成了自我努力和女权向了。
我个人观感就是这个人的最大成其实嫁对了男性。
编辑于 2023-11-19 19:3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铁拳无敌加菲猫 - 9 个点赞 👍
集美们好消息!集美大学物理系开业啦!教材都由女性编纂!
1、Stephen Blundell 和 Katherine Blundell 夫妇编著的《热物理概念》是一本很棒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材,有中文翻译版。
牛津大学教授 Katherine Blundell 牛津大学教授 Stephen Blundell 2、Zoya Popović 和 Branko D. Popović 父女的 Introductory Electromagnetics 可作为电磁学教材。
3、什么?以上两本带有父权、夫权的恶臭?那么来点女性单独编写的教材。Mary Boas 的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有800多页,包括了物理学中所用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基本数学知识。
Mary Boas 在上课,1967年 4、更高阶的数学知识可在 Yvonne Choquet-Bruhat 和 Cécile DeWitt-Morette 的名著、两卷本《分析,流形和物理学》中找到。
Yvonne Choquet-Bruhat 和 Cécile DeWitt-Morette 5、想学点统计物理?Linda Reichl 老太太的名著《统计物理现代教程》80年代就有中文翻译版。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 Linda Reichl 6、想学点量子力学?David McIntyre(下头男,划掉)、Corinne Manogue 和 Janet Tate 的 Quantum Mechanics 很容易入门。
俄勒冈州立大学荣休教授 Corinne Manogue 俄勒冈州立大学特聘教授 Janet Tate 7、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谢希德院士著有《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另与方俊鑫合著有《固体物理学》,是我国最早的固体物理教材之一。
1947年,谢希德摄于上海沪江大学 谢希德与学生们交谈 8、什么?上面的都太简单?Becker 姐妹和 Schwarz(下头男,划掉)编著的《弦论和M理论导论》是一本流行的弦论教材。
德州A&M大学教授 Katrin Becker 德州A&M大学教授 Melanie Becker 9、什么?弦论看不懂?那先看点科普,Lisa Randall 就很不错。
哈佛大学教授 Lisa Randall 所谓“霍金在萝莉岛”,最右边的“萝莉”就是 Lisa Randall。右边起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诺贝物理学奖得主、《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 Kip Thorne (这标志性的胡子没人会认错吧)和 诺贝物理学奖得主、弦论的鼓吹者 David Gross 10、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翻译了不少苏联女性编著的物理教材,如福里斯和季莫列娃的《普通物理学》三卷本。
还等什么?快来集美大学学物理吧!
发布于 2023-11-20 12:38・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菠萝吞噬者 - 7 个点赞 👍
这种整活up,当电子宠物看看就行了,你要当真的话,那是对up主本人的侮辱。
理科这东西,和文科不一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因为你女性主编,教材里水的沸点就可以降2℃,水的化学成分就变成Na2O。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男女平等,没有特权。
发布于 2023-11-19 11:4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从不练级 - 7 个点赞 👍
明白了,怪不得我看不懂玛丽·居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芭芭拉·麦克林托尔、塞西莉亚·佩恩·加波施金、吴健雄、玛丽·萨普、史蒂芬妮·路易斯·克沃勒尔、乔安·费曼、太田朋子、雪莉·安·杰克逊、弗朗西斯·阿诺德、莎拉·塔特尔、克拉丽斯·菲尔斯、安迪·鲁宾、琳达·巴克、伊丽莎白·布雷克本、卡萝·格莱德、艾达·尤纳特、屠呦呦、唐纳·斯特里克兰、安德烈娜·盖兹、珍妮弗·道德纳、埃马纽埃尔·卡朋蒂耶、卡罗琳·贝尔托西、安妮·吕利耶、李方华、叶如玉、任咏华、谢毅、吕植、胡敏、魏丽萍、王玲华、陈春英、颜宁、王小云等人写的书/论文呢,原来不是我智力的原因,而是她们都是女性,是性别的原因啊
发布于 2023-11-20 11:4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嗯 美味的氰化钠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咸因 - 5 个点赞 👍
你们先别急着笑,按照这套一切归因于父权制的逻辑,即便你最终证明她学不会理科是因为自己脑子笨,那也是因为父权制几千年来对女性的训化和人为干预导致女性大脑结构劣化。毕竟人家已经有了“上古女性又高又壮比男性强大许多,都是男性恶毒地让女性变弱”的先进理念。
发布于 2023-11-19 19:3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太平大道君王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叶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