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为什么菲尔兹奖的中国得主很少?
- 13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国内的高等教育真的一言难尽。。
建议大家去看看一本日本网友Kenji Hiranabe写的《线性代数的艺术》。这本书是基于MIT大牛Gilbert Strang教授的《每个人的线性代数》制作的。
原文完整版PDF: https://pan.quark.cn/s/a17b0252603b
虽然《线性代数的艺术》这本书仅仅只有12页的内容,就把线性代数的重点全画完了,清晰明了。
这本书中内容都是图解形式呈现,尤其矩阵这一块,描述很清楚,小白也能轻松看懂。比起国内的数学教材,差距也太大了。。
书中内容干货很多,这里只是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完整版PDF已整理好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编辑于 2023-12-02 00:5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郭山日记 - 6 个点赞 👍
厉害的仅限有固定答案的!
各种考试,把开源包装成自己的,这些都是有固定答案的,这种东西我们挺“厉害”,需要创新的,没见过我们比别人更厉害。
回到问题本身,菲尔兹奖会因为你考试成绩好而给你发奖吗?
查看全文>>
懒惰的码农 - 3 个点赞 👍
中国学生的是算术水平很厉害,不是数学水平很厉害,这两个东西都还搞不清楚,还来大谈。
查看全文>>
满嘴仁义 - 1 个点赞 👍
或许中国学生厉害的是算术水平,而算术只不过是数学庞大家族里最最基础的一个小角色
查看全文>>
12345abcd - 1 个点赞 👍
首先,这个水平,大多数人达到这不是为了去拿菲尔玆奖,在这个体系下用来当名校敲门砖更实用;其次,你猜他为啥能得那个奖?
查看全文>>
栀云榭晓烟酌 - 1 个点赞 👍
以前有一次数学研讨会,会上有位学者提出了一个现象探讨:“中国学生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成绩斐然,数学基础打得很扎实,像是在高考数学里,不少学生都能取得高分。但为啥在菲尔兹奖的领奖台上,中国得主却寥寥无几呢?”
这时,一位年轻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咱们中国学生从小学习数学更侧重于应对考试,大量刷题去掌握解题套路,虽然能在考试中拿高分,可对于数学前沿研究所需的创新思维培养得不够。就好比在一片熟悉的数学森林里,我们能快速找到已知的宝藏,但到了一片全新的、充满未知的数学荒原,就不知道怎么开辟新路径去发现新宝藏了。”
紧接着,另一位资深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接过话茬:“我补充一点,咱们国内的数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太均衡,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没法接触到最前沿的数学研究资讯和顶尖的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数学人才的全面成长。而且,国内数学科研的氛围,有时候过于注重短期成果,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和耐心还不够。”
最后,一位学界前辈点点头说:“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们既要肯定中
查看全文>>
rhd - 0 个点赞 👍
这些奖都是人评的,中国航天已经建立空间站了,中国六代机已经试飞了,中国氢氧旋转发动机已经成功了,中国每年大量的H1B签证,而美国连本土理工科人才都不能足够培养,所以他不过就是西方话语权的一种表达,我们要自信!中国未来会越来越好,科研会大突破,因为我们多所大学已经转型成为科研型大学了!
查看全文>>
丁本源 - 123 个点赞 👍
学生做题是解决早已解决过的问题,顶多巧算方法新奇一些,也仍然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包括各种赛事,也是比赛已有问题的解法。原则上只是学生练习题、学好了已有知识的表现而已。
而菲尔兹等奖项,并非那些赛事的奖项,而是奖励真实科研的成果,绝大多数是悬而未决难题的解决,对人类科学的真实贡献而授奖。
那么前者是否对后者有些基础作用呢?按理说是应该有的:只有学好基础,才能在未来攻破真实研究的难题。但是中国至今的教育除了大的偏差,除了过度商业化的引导以外,还变成大范围的死记硬背为主导方法,以背诵尽量多的标准答套路为主线。这样,本来最优秀或者有些天赋的孩子的能力也被荒废或者压抑,甚至所有孩子心智开发的机会也被浪费了大部分。而数学和物理等学科本来是强调抽象和具象的各种直接合理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的,就成了重灾区,因此出来的孩子们,只会解已有题目、只会按照标准套路解已有题目,对真实存在的难题,未来的研究,就无能为力了,因为那些,并不存在已有解法套路啊!
所以数学家丘成桐非常担忧中国真实数学研究的未来,已经开始各种重点培养的机构和方法,他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孩子只会解题,不会提出问题!当然他所说的提出的问题,就是研究题目,而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学校里的练习题、死记硬背即可奏效的反复刷的题!
发布于 2023-11-30 12:3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chadui123 - 113 个点赞 👍
数学的结论对不对,在逻辑的框架里当然是客观和中立的。但评奖这个事情不是比谁的结果对,而是比谁的结果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就有很大主观性了。
理想状况下,同一个难题,世界上所有最聪明的人都在做,但你先做出来了,说你这个工作厉害,给颁奖,这可以算是客观中立;但更多时候,是大家分别在做不同的问题,对不同的领域感兴趣,这种情况下评奖,就要涉及价值判断:哪个问题有价值?哪个问题代表了正确的方向?
专业搞数学的,花了半辈子研究那么几个问题,甚至一个问题,都觉得自己的领域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研究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那最后谁说了算,就是所谓的话语权。但话语权是有延续性的,历史上掌握了话语权的传统,不出现大的变化,是会一直掌握下去的。
解释这些的意思,不是说中国人拿奖少纯粹是因为这个原因。但至少,我们要对拿不拿奖这件事客观理性地看待:既不要神圣化,也不要妖魔化。
发布于 2023-11-30 11: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临门的野蛮人 - 79 个点赞 👍
数学考试跟数学竞赛不是一个物种
数学竞赛跟数学专业不是一个物种
数学专业跟菲尔兹奖不是一个物种
先说数学考试,什么鸡兔同笼,什么追车放水包括后面的曲面积分,线性函数……只是学几个公式然后学会如何套用公式。
所以你既不用真正理解这些公式,也用不着会推到这些公式,更不用去思考这些公式的合理性。只需要会用就行。
数学考试难题也就是需要你多用几个公式或者知识点,最多也就是五个。
数学竞赛需要的知识点更多,而且因为出题范围更大,所以单纯依靠题海不够。题目中总会有一些考生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所以它需要考生会用更多的公式,并且还能进行一定的推导。
因此数学考试考察的更多的手熟,数学竞赛考察更多的是聪明。
而数学专业,对不起它考究的是你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和探索。比如,公理说平行线永远不相交,但是无线远的平行线真的不相交吗?其实有数学家提出来过,平行线在无限远必然相交……
所以数学专业研究的东西已经跟手熟,聪明没那么大关系了。他们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逻辑体系。
而菲尔兹奖则指向的是数学专业里的热门议题。热门两个字一加持,大家应该就会想到明星二字。事实上,热门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未必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家喻户晓的。
所以回到问题上来,
有一定智商手熟就能数学成绩好,智商超群手熟可以竞赛得奖,智商高对研究数学问题无比热爱能够在数学专业有所建树,智商高从事数学专业恰巧研究热门方向又恰巧找到了解决方法能拿菲尔兹奖。
数学成绩好的普通人智商不够,
竞赛得奖的可能更爱金融,
对数学有热情的从业者往往更多的醉心于自己从事的领域。
还有很多从业者稀里糊涂地从业,谈不上多喜欢,就一心搞钱……
更多从业者会选择一些更简单的冷门领域,风险低产出高,方便灌水。
最后,智商极高,愿意花十几年在热门领域不懈努力,不在乎收入,职称,头衔的数学专业人才。
嗯~,他想这样,他老婆大概率也会让他这样……
发布于 2023-12-01 01:52・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8 个点赞 👍
Fields奖是西方的数学奖项,它关注的是符合西方人思维,旨趣,观念的数学成果,它是西方数学文化的产物。
什么成果算创新,前沿,重要,是西方人决定的。西方人认为创新,那就是创新;西方人认为不创新,那就是不创新。这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工程领域可以有客观标准:你造的飞机能飞起来,他造的飞机不能飞起来,那说你的航空水平高,是100%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但数学不能立刻形成实用成果,它就没有客观标准。
中国人不熟悉西方数学文化,不够理解西方人的观念,标准,在西方数学的教学研究上缺少积累,自然难以获得西方的数学奖项。
发布于 2023-11-29 21:25・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笠道梓 - 8 个点赞 👍
学生学的是基础教育
菲尔兹奖是上层建筑
支撑着个上层建筑的是基础教育的长时间投入
是社会经济的长时间繁荣
基础传递到上层会有一个过程
但是一定会有那一天的
发布于 2023-11-30 20:3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高山昙 - 3 个点赞 👍
一个工程师设计生产出一个机器
一个工人把这台机器使用的炉火纯青
哪怕这个工程师使用这台机器都没这工人用的好
所以,工人设计机器的水平超过工程师了么
发布于 2023-12-01 02:4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蓝色椅 橘色笑 - 0 个点赞 👍
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犹太人得奖最多 现在美国经济嘛情况?
这些代数的东西治不了奸懒馋滑坏
二
张益唐老师莫总奸 一辈子实用的是密码学若干结果
可非对称加密这东西有ecc椭圆函数加密 有人他的嘛
对称加密aes256也够用了 也没他的嘛
编辑于 2023-11-30 14:27・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明通端悫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数字孪生熟练工 - 0 个点赞 👍
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太短,过个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中国拿数学奖可能就是常态了。
平均的数学水平和拿数学奖的确无关,但是就像足球氛围浓厚的国家可能拿不到世界杯,但是不会进不了世界杯一样,中国的数学教育终究会开花结果的。
我算是少有的既教国内中高考数学也教国际高中和留学生数学的老师,我个人不认为中国的初高中数学教育不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这些地方的学生我教过,初高中书也都有)
国内数学学不明白的,其实到哪里都学不明白。
发布于 2024-04-05 13:5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