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次数学研讨会,会上有位学者提出了一个现象探讨:“中国学生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成绩斐然,数学基础打得很扎实,像是在高考数学里,不少学生都能取得高分。但为啥在菲尔兹奖的领奖台上,中国得主却寥寥无几呢?”
这时,一位年轻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咱们中国学生从小学习数学更侧重于应对考试,大量刷题去掌握解题套路,虽然能在考试中拿高分,可对于数学前沿研究所需的创新思维培养得不够。就好比在一片熟悉的数学森林里,我们能快速找到已知的宝藏,但到了一片全新的、充满未知的数学荒原,就不知道怎么开辟新路径去发现新宝藏了。”
紧接着,另一位资深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接过话茬:“我补充一点,咱们国内的数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太均衡,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没法接触到最前沿的数学研究资讯和顶尖的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数学人才的全面成长。而且,国内数学科研的氛围,有时候过于注重短期成果,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和耐心还不够。”
最后,一位学界前辈点点头说:“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们既要肯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