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部好莱坞大片票房扑街,诺兰超级神作《奥本海默》内地票房能否打破这一现状?凭什么?

- 3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拜托文盲就不要评论了,我这短短几百个字都看不明白的就别输出情绪了,很可笑。
这破呼不是药丸 ,是乙烷。
为了挣钱太下沉了……
要不是念在逢年过节这破呼还给我送点礼,真的早卸载了。
先说结论,不会。
这片不符合诺兰作品之前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定位。比如 盗梦空间 或 信条 ,以有想象力的烧脑故事设定做基础,辅以视听上的刺激,即便是 敦刻尔克,同样是二战历史题材,敦克尔克至少还有不少还原真实的战争场面。
而 奥本海默,片如其名,就是个历史人物的传记片,仨小时,主要是对白,场景非常单一,大量戏份是听证会,外景都很有限,原版还有几段“不可描述”能让观众偶尔抖擞一下精神,但国内肯定是删的一干二净。海量对白,信息量大,语速还快,就算有中文字幕,估计不习惯看字幕的观众,也会觉得跟不上。而且就是跟得上,看了字幕就看不了表演,看了表演又顾不上字幕,三小时电影好像读了三小时书,这票房能高吗?实话实说要是国内能请很优秀的配音演员搞一个高水平的译制版,我觉得票房可能还会高一点点。
为什么我说即便有高水平译制版票房也只能高一点点呢?因为这片也不只是台词多外景少的问题,主要是这个历史事件比较复杂,诺兰想表达的主题也比较深刻,不像一般的战争片,或通过体现英雄的牺牲,胜利的不易,以凸显和平的珍贵。或突出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沦丧,以表达反战主题。奥本海默不太一样,所以想真的看懂,还要略懂历史、政治甚至物理化学,这门槛就很高了,鉴于中国观影主力军一般是中青年,其中大部分估计看不太明白诺兰到底想讲什么。
这种人物传记类电影在全世界商业院线都不会是票房冠军的类型。更何况在中国还隔着政治,文化,语言的巨大差异,更难取得票房成功。但我依然不会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电影不是只以票房高低来评论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所有电影节都可以取消了,如果票房就是电影好坏的唯一硬性标准,还要电影节那些专业评审干嘛?
年轻人普遍人生阅历少,深刻的题材看不明白很正常。诺兰的电影,看一遍看不明白也很正常。对于不了解世界历史,包括不知道冷战时期核威胁有多可怕的年轻人,如果思辨能力不强,很难通过看一部片子转变认知,意识到核武器令人不寒而栗的一面。
确实,给日本扔两颗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结束,以几十万日本人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了百万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奥本海默不只美国的英雄,也是反法西斯同盟的英雄。
但是!奥本海默试爆原子弹的时候,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不是绝对可控,如果试爆发现其威力和影响超出可控范围,有可能直接导致世界毁灭,这个风险并不是零。奥本海默依然冒着毁灭世界的风险研制出了核武器。好在链式反应确认可控,试爆成功,投放成功。
如果你认为,用日本几十万人的命为代价,救了成百上千万条生命,这是一种“正义”,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未来全人类毁灭于核武器,当你能穿越回二战时期,你会不会阻止奥本海默研制核武器?那样二战会更久,盟军要一寸一寸地打下日本本土,会死很多美国人,苏联人,中国人,当然死的最多的还是日本人,至少死一半日本人,五千万吧。你会不会阻止奥本海默,以牺牲这几千万条人命为代价,换取未来全人类不被核武器灭亡?当然,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我们都没机会改变了。
当奥本海默答应美国政府去研究核武器的那一刻,人类已经注定被其毁灭了,现在只不过在倒计时而已。
以上加粗部分就是这部电影传达的观点之一,你能否理解?能否接受呢?
片中有一个场景,在日本投放核弹成功,效果拔群,奥本海默在美国获得了群众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掌声,奥本海默强颜欢笑发表胜利演说,但眼前总是闪现核爆后人类的残骸,痛哭的幸存者……有意思的是,奥本海默幻觉中的这些幸存者和遇难者并非日本人,而是白人,甚至就是眼前这些为他欢呼的美国人,这说明诺兰并没有把奥本海默拍成圣母白莲花,奥本海默的内心并非因为两颗核弹杀死那些日本人而受折磨,而是因为他预见到核弹将会成为毁灭全人类的武器,而自己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这只是其中一条故事线。主要故事是奥本海默于施特劳斯这对冤家对头的pk,这里有很多人性部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可以假如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他遭遇的相当于干了一辈子革命,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在文革时期,被举报为反革命,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有资产阶级倾向,举报他的还是个有头有脸的大官,这大官因为私人恩怨看奥本海默不顺眼,就要搞臭他。这下子奥本海默就得找人帮他作证来证明他绝对不是反革命。但是昔日朋友并不可靠,反倒是处的不太好的同事帮了大忙,大概就这么回事。
编辑于 2023-08-01 20:17・IP 属地新西兰查看全文>>
Tyler Lee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例不虚发探花郎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你是汉奸吗?】◆
美国第12345师来吃败仗。
你希望第九师成功呗。
好自为之吧!
你电影悄悄映,
想看的人会去看。
不要每一部都搞这种“中国人为什么不看好莱坞了?”
就像以前每个流量明星在宣传的时候都强行搭配“流量明星到底有没有演技?”的话题。
我每一个山西人都去说自己是煤老板了吗?
编辑于 2023-07-31 18:30・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深具世界眼光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知乎要不要我把账号借给你用来提问,天天弄这些垃圾账号,提这些无脑垃圾引战问题,然后知乎管理员弄上热榜,你们换个玩法行吗?或者弄个好点的账号行吗?
发布于 2023-08-01 02:05・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节操去哪儿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小号 - 143 个点赞 👍
题干里这四个大字组成的烂俗形容词“超级神作”就是一股扑街味儿。
诺兰是个很牛逼的导演,这是事实,但即便是比诺兰还要牛逼的导演,也不可能做到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彪炳史册的超级神作。
敦刻尔克,信条,不能说是不好的电影,但是真有那么好么,真的像宣传口吹嘘的那样,是超越时代的颠覆性叙事形技法么?
说回《奥本海默》,作为一个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只求诺兰不要再整他那些炫技花活,老老实实地讲述科学家奥本海默的故事就行了。
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一般来说商业属性不会那么强,《奥本海默》几乎没有CG特效还充斥大量对话,对于想看爆米花的观众(电影院主力)基本是没有吸引力的,即便有诺兰加持,估计也不会太有趣,万一里面再添加一点说教成分,估计电影会无聊到底。
嗯,看到已经有影评家用“伟大”来形容《奥本海默》了。
说实在话,我很慌,一般来说,影评家用这样的词来形容的电影,一般不是好到世不二出,就是烂到落地流汤。
我希望是前者,但也保不准是后者。
如果是前者我也热烈欢迎被好片子打脸。
另一个问题是好莱坞最近和中国观众在口味上有点不合拍,诺兰就是典型例子,《信条》票房4.5亿元,《敦刻尔克》票房3.4亿元,《星际穿越》8.7亿元,《盗梦空间》4.9亿元,这么看《奥本海默》的票房更是未知数了。
编辑于 2023-07-31 17:50・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苏桃桃 - 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二 - 20 个点赞 👍
比较困难
曾经占据内地电影市场大半江山的好莱坞大片,如今越来越无法吸引国内观众走进影院观影了,截止到7月31日,已经有十余部好莱坞大片在大陆上映,但目前还没有一部电影的票房过10亿大关。
目前排名第一位的是刚刚下映不久的《速度与激情10》,累计票房为9.83亿元,而还在映的《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票房反响平平。
曾经占据内地电影市场大半江山的好莱坞大片,如今越来越无法吸引国内观众走进影院观影了,截止到7月31日,已经有十余部好莱坞大片在大陆上映,但目前还没有一部电影的票房过10亿大关。
目前排名第一位的是刚刚下映不久的《速度与激情10》,累计票房为9.83亿元,而还在映的《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票房反响平平。
其他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3
》累计票房6.06亿,《阿凡达:水之道》也只收获了7.43亿票房,《碟中谍7 》甚至没有突破5亿大关,目前票房只有3.29亿,远低于上映前预期。曾经叱咤中国影坛的好莱坞大片,似乎已经失去了“号召力”。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的热情退却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有二:
第一,好莱坞电影同质化太严重,观众已经失去新鲜感。
好莱坞大片就像美国快餐一样,有模板,有套路。
它们在创作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配方”:高投入成本,制作精良,但几乎都是按照相同模式制作的套路化产品。
初次观赏时,国内观众会感到惊艳,因为它们的确做得非常出色。然而,当我们观看第二、第三部作品时,新鲜感逐渐消失。近十年来,国内观众已经对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不仅新鲜感荡然无存,甚至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态。好莱坞大片却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固步自封,不愿意改变或创新。
第二,两年我国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有较大的关系。
“国内观众会更愿意选择离自己生活习俗文化较近、属于自己“文化语境”的影片。”
从《消失的她》的爆火到《长安三万里
》的出圈,全部都彰显着国内观众更喜欢“符合自己语境”的影片。政治隐喻、对全球局势的暗指、左翼和右翼的符号象征以及“过于先进”的性别议题都容易让国内观众产生距离感,不适感,进而与影片保持距离。
在国内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渐渐“祛魅”的大趋势中,《奥本海默
》的存在也许可能是减缓下滑进程,而无法挽救。诺兰上一部在国内公映的《信条》,因为大玩概念,极度烧脑导致电影票房表现不佳,被同期上映的《八佰
》碾压,最终勉强以4.6亿的成绩,成为内地票房年度第十名。目前,豆瓣上已有近20万人标记“想看”《奥本海默》
说明第一批票房应该不会太差,诺兰的影响力毕竟还在。但是,后续是否能好起来就要看影片故事本身如何了。
从已有影评来的关键词来看:资讯量大,解释性对白多,低娱乐性,180分钟的闷片
光是这些,就已经告别了内地高票房
编辑于 2023-07-31 22:5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小吕同学 - 9 个点赞 👍
没戏。。。
说文艺作品和政治无关的人一定很幼稚。。。
很多同学说什么美国片子不好看了,政治正确,创意枯竭,流水线作品,个人英雄主义啥的。。。
确实有以上缺点。。。
但是美国大片在中国遇冷(相对五年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美国欺负中国太狠了,让很多中国人打心里就反感美国。
就我个人而言,自打贸易战开始,我就没去电影院看过外国片。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和知乎er一样,客观、中立、无国界、不带政治立场去欣赏欺负祖国的国家拍摄的电影。
现在中国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当今世界的匪首就是他美利坚,一切不安定因素都是美国造成的,文艺作品传达的精神和现实中美国的做法背道而驰,每一个中国人看着都会有违和感,更何况被美国人欺负到头上了。
虽然我生活中不可避免用到很多美国科技,但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不得不用。
但我的衣食住行中,一直在用国产商品不断替换外国品牌,汽车、家电、手机、笔记本、服装等等,都是国产品牌。。。
今年我们单位按上级要求都更换了信创电脑、奔图打印机等等,几年后连计算机机房的硬件和数据库都要换成国产品牌了。。。
我个人觉得,美国大片不需要政府打压,慢慢就会被中国人自发排斥的,无他,因为中国被美国欺负的太狠了,很多群众被激起了朴素的民族情感。
编辑于 2023-08-02 08: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杀青散没有解药吗 - 8 个点赞 👍
《奥本海默》几乎不可能打破国产片的票房压倒性局面,但就个人而言,这个现象可能并不能说明更多事情。
就在最近几天,《孤注一掷》开始了上映前的预热期,网络上又是一片“五星好评”与“首次突破到如此程度”的呼声。凭心而论,今年的华语电影确实算是各有特色,都有想法,创作出发点是认真严肃的,呈现效果也是够完整且有亮点的。但是,真有那么部部“五星”么?
进一步地说,现在的“类型多样化”真的是创新而不是对各种已成熟类型的本地化挪用么?最后,对好莱坞电影---我倒没觉得人家真的很差---的票房超越之中,有多少是客观的电影质量因素,又有多少是文化认同感的习惯性心理?
票房高升,行业复苏,可喜可贺,质量也确实保持了平均线,但这种仿佛部部炸裂的现象,多少隐约间带了那么点虚假繁荣的不切实感,尤其是当你真的认真、客观、独立思考地看了今年的各路国产片与外国片之后。
成熟归成熟,进步归进步,恰当地赞扬,但不必搞得大惊小怪地好像家里刚通电啥也没看过一样。。。
编辑于 2023-08-03 22:1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segelas - 3 个点赞 👍
这部片子的黑料不会有人不知道吧?
综合《今日印度》及“今日俄罗斯”(RT)24日报道,英裔美国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好莱坞大片《奥本海默》因在露骨场景中引用印度宗教典籍内容,在印度引发强烈反对,后者呼吁抵制这部电影。
逗B的文化难道就不是文化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常会引发不同的意见和解读。然而,这次电影《奥本海默》所引发的争议似乎远远超出了预期。拿这种事炒作,我就问你们的下限在哪里?
如此不尊重别人的文化,还想靠输出文化、价值观赚钱,好莱坞你们有文化吗?
诚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不应该用不尊重和侮辱的方式来展示或利用它们。
发布于 2023-07-31 18: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王小板儿 - 2 个点赞 👍
不大可能。
导演诺兰的片子都偏文艺,有很深的人文思考。这种片子在全世界都是小众的。
导致他名气虽然大,也只是在小众圈子里。他的片子呼声高,票房达不到好莱坞顶级水平。
发布于 2023-08-02 12:3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Michael - 1 个点赞 👍
《星际穿越》加上第二次重映的票房是8.76亿rmb。
《盗梦空间》4.96亿rmb
《信条》4.56亿
《敦刻尔克》2.07亿rmb
所以诺兰的片子在国内别抱太大希望,超过5亿rmb就算赢。
发布于 2023-07-31 18:2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aibili wu - 1 个点赞 👍
最近老百姓喜欢看讲中国故事的电影了。
你指望好莱坞拍中国故事肯定不现实,但是讲个非好莱坞的俗套故事,估计也可以打动我重新进入影院。
不过说实话我看电影不挑食,值得去看的都会想去电影院看看,哪怕是个爆米花也会去花个小钱,但是今年好莱坞电影诚意作品不多,口碑好一些的也都疲劳,再就是debuff叠满上映的:例如《闪电侠》。
我是兴趣爱好很大才不在乎去看电影的这个成本,但是大部分老百姓在乎啊,看一场电影时间成本3小时起,资金成本IMAX80往上,吃个爆米花零食50往上,吃顿饭打个车就更难算了。
经济下行,老百姓需要娱乐但是也消费谨慎,对比国产电影,今年的好莱坞电影真的不太能打。《奥本海默》要好成绩也得看自己电影本质的扎实程度(至少不能比上半年的差或者差不多),也得看同期上映的电影质量是不是最能打的。
从目前解禁的影评看,有点难。而且上一作《信条》的国内票房也6000万美元以下,诺导名气大电影口碑好,可并非是票房保障.
所以,大概率不会打破,希望打脸。
发布于 2023-07-31 16:4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龙大驴 - 1 个点赞 👍
我个人很喜欢诺兰的,
但是诺兰的电影一出来就定位为「超级神作」,
未免也有点太过了。
发布于 2023-08-01 09:41・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斯帕不爱卷 - 1 个点赞 👍
就目前对《奥本海默》的相关评论透出的信息来看,恐怕改变票房局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赞赏还是批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就是对话和台词很密集,作为一部三小时左右的电影,多少考验观众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听起来虽然不像《信条》那样在结构上制造难度,但也是另一种方式的任性而为。
而作为一个有业绩有口碑的导演来说,诺兰是有这个资格任性的,不需要得到谁的肯定,有人投钱拍摄,完成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其实票房这些就更不会去担心。这就像侯孝贤去拍《刺客聂隐娘》一样,所以想靠一个偏文艺的严肃题材来打破票房,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对很多普通观众来说,这个所谓的大片,会让他们有很多想象,在宣传物料里,他们获取的信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导演拍摄了关于“原子弹爆炸”的影片。这个爆炸,可能在某些人看来会等同于迈克尔·贝制造的爆炸场面。
而再来说好莱坞大片的现状和接受度问题。电影系列意味着打造IP的延续创作,虽然之前听作家阿城提到过“在限制里出自由”的说法,但要看怎样的限制,如果超过三部以上的IP命题,对创作者们来说,只能是自寻烦恼。毕竟还是那些老面孔,相似的主题设定,想拍出更精彩的故事,没有那么容易了,更何况视觉特效这些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胃口。
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拍到了第十部,六七部往后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毕竟能想到的大场面不但之前系列玩过,其他的“007”,“碟中谍”也都玩过。于是到了第九部,是最惨烈的一部,没什么看头。而因此又逼出了一部场面上追赶之前系列的第十部,以及为了吊足观众胃口,在结尾放了不止一个悬念,告诉你未来至少还会有第11和第12部。
除了故事层面,这和时代的发展也有必然的关系,网络时代的快餐化意味着速度的提升。网络上看视频和电影,可以任意拖拽、倍速观看。影院里已经节奏不算慢的电影,有些观众甚至还有快进的念头。票房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院线期间没有好成绩,等影片下线,观众就有机会在网上观看。甚至有些人一开始就不打算看的电影,就会等着网络上线的那一刻到来。
票房成绩除了首批因为各种原因去看的观众外,更重要的就是观看之后的口碑,如果大多数人都不建议去看,自然票房就没有保证了。像《奥本海默》这种电影,虽然会有很多拥趸和支持者无理由的去影院支持,但更多走进影院的观众可能会感觉沉闷甚至会有昏睡和被欺骗之感。
楷威 4 次咨询 5.0 16847 次赞同去咨询发布于 2023-08-01 17:4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楷威 - 1 个点赞 👍
如果《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票房在上映45天-60天内,内地能过10亿人民币,我给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人V50人民币吧。
不是我否认这部片子的质量,而是最近从影评中发现这部片子其实是个文艺片,第一时长太长,3个小时呢,实在顶不住啊,年纪大了没办法,流浪地球2时间长我也就忍了;第二整个片子是由对白推动的,这是本片的特色,但是对很多观众来顺,观影门槛有点儿高。
所以,立个帖子看看吧。
发布于 2023-08-01 22:4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潇湘夜雨zpb - 1 个点赞 👍
奥本海默,票房炸裂!!!
不一定!
毋庸置疑,诺兰的作品质量还是很高的,但能不能被中国观众接受,愿意走进电影院去看,然后看完愿意安利种草给身边人那就会是一个大大问号?????
一是这不是一个爽片,诺兰的电影从来都不会是,需要有耐心才能观看,为了只看原子弹爆炸可能会让你失望!
二是提前了解下这个时期的历史,会更好的理解这个片子!
为什么不会呢?
首先,《奥本海默》的上映时间为8.30日,暑期档已经接近尾声,国庆档还有一个月,观影人群大大下降,且暑期档的受众群体更多是以孩子为主的家庭式观影,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收获的是欢乐,如果有一些些教育那最好不过,所以《长安三万里》火了,它不仅是孩子们喜欢去跟读朗朗上口的古诗,成年人也会去追寻自己的儿时回忆啊,官方也会大大支持,它激发了国人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不火很难!
【电影《奥本海默》世界各地评分网】
烂番茄新鲜度94%(308评)
MetaCritic综评89/100(63评)
全球IMDB站:8.8/10(12万评价)
北美CS观众评价:A
法国Allocine站:4.4/5
德国moviepilot站:7.9/10
印度bookmyshow站:8.8/10
中国香港HKmovie站:4.4/5
中国台湾雅虎站:4.1/5
然后,奥本海默:一部“HBO纪录片”
就一部商业片来说,它是失败的。它充斥着天文般的学术词汇、冗长的人物对话和费解的历史知识。但与其说它是个人物传记,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浓缩版的HBO纪录片而且是比较敷衍的那种。如果你只是抱着周末看个电影娱乐一下的心态,我不推荐你浪费这三小时的时间。但如果你真心想要探索科技进步和核武器带来的负罪感或者想要了解二战后冷战前美国内阁的动荡,那这部电影绝对是今年必看。
历史,军事爱好者!
毫不夸张地说,我被这部电影震撼到了。
电影采用双主线叙事,黑白的代表的是斯特劳斯的视角,彩色则是奥本海默的。导演在开头标识了fission(核裂变)和fusion(核聚变)两条剧情线,个人解读是代表原子弹研发和事后善后(包括后来氢气弹的研发)两个不同时段。
导演引用了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偷火种送给人类的故事,并用这个埋下了伏笔。奥本海默成为了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不仅是因为他带来了”火“,更是因为他因此永久地被负罪感所折磨。
电影里也出现非常多前后呼应,包括计算核爆毁坏大气层毁灭世界几率时的near zero (临近零)对应到最后奥本海默对爱因斯坦说的I believe I did(我相信我做到了毁灭世界)。他的发明并没有毁灭世界,却让原本的世界一去不复返。
在奥本海默说到I am become death, destroyer of the worlds(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的当下,我又重新开始思考科技进步和人性、道德感之间的边界,不只是针对具有直观危害性的核武器,也包括近期非常火爆的AI。科技进步带给世界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理解或者能掌控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吗?为了保护国家杀害了其他人,这究竟是自卫还是谋杀?
或许就像现实中奥本海默所说的”We knew the world would not be the same. Few people laughed. Few people cried. Most people were silent.”
我们深知这个世界将不复返。少数人笑了,少数人哭了,大多数则是缄默不语。
最后, 奥本海默的生平表放在下面,看完后有助于大家更好的观影,当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相关传记去了解更多的细节。
1904年4月22日,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家境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1921年,毕业于纽约道德文化学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
1925年,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被推荐到剑桥三一学院深造。
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波恩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哥廷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29年夏天,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斯比诺斯镇附近的一个农场上养病。病愈后在伯克利大学和加州大学任教。
1940年,他跟生物学家基蒂·普宁结婚。
1942年8月,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主任,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1945年7月,原子弹试爆成功。同年8月,美国将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47年到1966年期间,担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
1947年,担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1953年6月,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查,在一场著名的听证会上,美国能源委员会没有发现其犯有叛国罪,但仍决定他不能再接触军事机密,并解除了他的职务。
1963年12月2日,新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将费米奖颁给奥本海默。
1965年,患了肝炎身体不佳。
1966年,被诊断出患有喉癌,辞去工作退休。
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在普林斯顿家中去世。
最值得期待不可思议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接受Total Film采访时表示,他在《奥本海默》中还原了人类史上首次进行核试验的爆炸画面,但没有使用特效。
编辑于 2023-08-01 22:31・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有恒君 - 1 个点赞 👍
显然不能!
原因非常简单:
1、传记类电影在内地的票房天然就不理想,随便举例几部感知一下票房:
《马戏之王》:1.01亿
《波西米亚狂想曲》:9907.3万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6872.9万
《萨利机长》6215万
《模仿游戏》5247万
《至暗时刻》3731.6万
《摩纳哥王妃》2606.7万
所以,类型本身就已经限制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天花板,即便神如诺兰,估计也很难打破这个巨大的限制性。
2、再者,诺兰本身的票房号召力在国内其实也相对一般:
《星际穿越》:8.76亿
《盗梦空间》:4.96亿
《信条》:4.56亿
《敦刻尔克》:3.39亿
可见,诺兰的电影在内地的票房从未突破过10亿,而且最近2部的票房甚至都无法超过5亿。说明,诺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受众是相对有限,根据画像主要集中在一二线的大城市,对于三四线的城市渗透远不如那些系列IP电影。
3、今年其实出现了明显的国内外观众审美差异的问题,海外大爆的电影在国内反而容易遇冷,依然分享几个数据参考:
《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全球票房13.51亿美元,国内票房1.71亿人民币;
《银河护卫队3》,全球票房8.45亿美元,国内票房6.06亿人民币;
《蜘蛛侠:纵横宇宙》,全球票房6.83亿美元,国内票房3.56亿人民币;
《小美人鱼》,全球票房5.64亿美元,国内票房2650.7万人民币。
对比也算比较明显了,即便这些电影在海外能攫取很高的票房,但是国内观众已经不买账了,如今,大陆的影迷早已对好莱坞电影祛魅了,甚至对不少题材天然就厌倦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起始排片和首周末票房也远不及以前了。
——
总之,无论《奥本海默》在海外取得多么炸裂的口碑和票房,内地市场应该也很难掀起太大的波澜吧,当然也期待可以打脸,也期待今年第一部票房破10亿的好莱坞电影早点诞生,避免市场总是缺失一个主要支撑点。
发布于 2023-08-05 13:08・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连城易脆 - 0 个点赞 👍
不能,你指望内地观众通过严肃的传记片来支撑票房?
内地观众去电影院是去放松的。
你看这世界上是喝高端红酒威士忌的多。
还是喝啤酒的多呢?
除非单位组织观影,那就另谈。
发布于 2023-07-31 01:30・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才疏学浅的糯米 - 0 个点赞 👍
奥本海默…还是诺兰来拍…这片子可能要悬!
关于原子弹诺兰估计就是随便拍拍,他肯定把重点放在什么理论物理,量子力学上,肯定又是拍的云里雾里的。
作为十几年豆瓣影评用户,这片子应该是这样:小孩看不懂,大部分女人不感兴趣,男人也未必能有几个真能看明白的,真看懂的是很小一部分人但是人家都是在自己圈子分享感受,当然还有一帮看不懂但是硬要喊牛B的!
所以这片子应该是叫好不叫座!
发布于 2023-07-31 18:21・IP 属地新加坡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neilwan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D4eB9zK1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cofield - 0 个点赞 👍
《奥本海默》票房不会高的,虽然是诺兰编剧导演的,爆炸也是高成本的实拍。电影题材不是大部分人感兴趣的。以前有个话剧《哥本哈根》,很多大学曾经巡演过,主角是海森堡和波尔,主题也是探讨科学、哲学、历史政治,不感兴趣的人会觉得非常枯燥,感兴趣的观众有的可以看好多遍。
编辑于 2023-07-31 22:5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asuraasura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磊磊 - 0 个点赞 👍
小破球2 173分钟
奥本海默 180分钟
你们能不能,再表演一下那个
就是那个
“尿了三个小时踩坏3D眼镜儿那个”
我喜欢看
————————————————————
对奥本海默这电影无恶意,并且打算贡献票房
发布于 2023-07-31 22:4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粽晓晓 - 0 个点赞 👍
怀疑题主是来黑诺兰的
《奥本海默》啥时候变成“超级神作”了?
估计诺兰以及诺兰影迷都不敢这样自封
至于是否会打破好莱坞大片票房扑街的现状,肯定不会
《奥本海默》是一部传记片,是一部180分钟的传记片
扪心自问,你觉得这样时长的传记片会有多少票房?
再者,诺兰的电影在国内票房一直不高不下,没多少群众基础,主要以核心影迷为主,但核心影迷贡献不了多少票房
拿评价最高的《星际穿越》来说,国内票房7.55亿,考虑到是2014年,这个票房也不算差,但看看第一名是啥,多少票房,再看看和它差不多票房的电影
可以看出,超级英雄类电影基本上和它打平,变形金刚系列直接吊打
也就是说,评价再好,艺术价值再高,也就和商业爆米花电影一个水平(仅票房而言),还打不过靠着无脑剧情和特效胜出的变形金刚4
其他电影,《盗梦空间》票房4.96亿,《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3.38亿,《敦刻尔克》3.39亿,《信条》4.56亿
总结一下,除去星际穿越,其他电影票房也就在3-5亿区间来回波动,按照今年好莱坞电影票房整体颓废的趋势来看,《奥本海默》至少要减掉1亿票房,也就是说,它的票房最多4亿,考虑到传记片这个debuff,再减1亿,最多3亿票房
要知道,这个还是乐观的数据,在我心底,《奥本海默》最多2亿票房
最后借用一位知友对电影的真实评价,恐怕票房会更糟糕
发布于 2023-07-31 23:3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stars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嬴嫲 - 0 个点赞 👍
凭什么?
很想知道题主这个凭什么到底是想问啥?
如果是凭什么不能的话很简单。
经过这么些年的特效混炸,国产《流浪地球》和近期的《封神》早已可以满足观众对于视觉刺激的需求,去年的《阿凡达2》纵然特效炫到飞起,也经不住观众的吐槽。因此,不知道是谁封的所谓【超级神作】估计很那有大作为。
在有就是用神作、耗资 XX 亿、顶级特效这种噱头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结果让观众看一坨飞翔,很容易翻车的。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口碑这东西就是老百姓一张嘴、动动手指的事儿。
其次,很多人比较感兴趣的船戏和女演员穿着皇帝的新衣的戏份,国内上映的版本肯定是会被技术处理的。
最后,最近这段时间好电影真是太多了,哪怕资深电影人士,热血影迷看的也是有点乏了。对于这部片子的冲动可能会被稀释一些。
再有,很多时候电影质量和票房高低并不是简单的关系。按这个暑期电影的水准,春节档的某些电影放到现在,估计也是凶多吉少。很多时候,电影院的排片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里面的水太深,春节档的时候两部票房最好的电影起起伏伏大家已经见识过了。
发布于 2023-07-31 23:2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来自星星的我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云和山的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