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票房炸裂!!!
不一定!
毋庸置疑,诺兰的作品质量还是很高的,但能不能被中国观众接受,愿意走进电影院去看,然后看完愿意安利种草给身边人那就会是一个大大问号?????
一是这不是一个爽片,诺兰的电影从来都不会是,需要有耐心才能观看,为了只看原子弹爆炸可能会让你失望!
二是提前了解下这个时期的历史,会更好的理解这个片子!

为什么不会呢?
首先,《奥本海默》的上映时间为8.30日,暑期档已经接近尾声,国庆档还有一个月,观影人群大大下降,且暑期档的受众群体更多是以孩子为主的家庭式观影,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收获的是欢乐,如果有一些些教育那最好不过,所以《长安三万里》火了,它不仅是孩子们喜欢去跟读朗朗上口的古诗,成年人也会去追寻自己的儿时回忆啊,官方也会大大支持,它激发了国人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不火很难!
【电影《奥本海默》世界各地评分网】
烂番茄新鲜度94%(308评)
MetaCritic综评89/100(63评)
全球IMDB站:8.8/10(12万评价)
北美CS观众评价:A
法国Allocine站:4.4/5
德国moviepilot站:7.9/10
印度bookmyshow站:8.8/10
中国香港HKmovie站:4.4/5
中国台湾雅虎站:4.1/5

然后,奥本海默:一部“HBO纪录片”
就一部商业片来说,它是失败的。它充斥着天文般的学术词汇、冗长的人物对话和费解的历史知识。但与其说它是个人物传记,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浓缩版的HBO纪录片而且是比较敷衍的那种。如果你只是抱着周末看个电影娱乐一下的心态,我不推荐你浪费这三小时的时间。但如果你真心想要探索科技进步和核武器带来的负罪感或者想要了解二战后冷战前美国内阁的动荡,那这部电影绝对是今年必看。
历史,军事爱好者!
毫不夸张地说,我被这部电影震撼到了。
电影采用双主线叙事,黑白的代表的是斯特劳斯的视角,彩色则是奥本海默的。导演在开头标识了fission(核裂变)和fusion(核聚变)两条剧情线,个人解读是代表原子弹研发和事后善后(包括后来氢气弹的研发)两个不同时段。
导演引用了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偷火种送给人类的故事,并用这个埋下了伏笔。奥本海默成为了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不仅是因为他带来了”火“,更是因为他因此永久地被负罪感所折磨。

电影里也出现非常多前后呼应,包括计算核爆毁坏大气层毁灭世界几率时的near zero (临近零)对应到最后奥本海默对爱因斯坦说的I believe I did(我相信我做到了毁灭世界)。他的发明并没有毁灭世界,却让原本的世界一去不复返。
在奥本海默说到I am become death, destroyer of the worlds(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的当下,我又重新开始思考科技进步和人性、道德感之间的边界,不只是针对具有直观危害性的核武器,也包括近期非常火爆的AI。科技进步带给世界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理解或者能掌控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吗?为了保护国家杀害了其他人,这究竟是自卫还是谋杀?
或许就像现实中奥本海默所说的”We knew the world would not be the same. Few people laughed. Few people cried. Most people were silent.”
我们深知这个世界将不复返。少数人笑了,少数人哭了,大多数则是缄默不语。
最后, 奥本海默的生平表放在下面,看完后有助于大家更好的观影,当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相关传记去了解更多的细节。
1904年4月22日,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家境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1921年,毕业于纽约道德文化学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
1925年,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被推荐到剑桥三一学院深造。
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波恩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哥廷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29年夏天,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斯比诺斯镇附近的一个农场上养病。病愈后在伯克利大学和加州大学任教。
1940年,他跟生物学家基蒂·普宁结婚。
1942年8月,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主任,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1945年7月,原子弹试爆成功。同年8月,美国将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47年到1966年期间,担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
1947年,担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1953年6月,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查,在一场著名的听证会上,美国能源委员会没有发现其犯有叛国罪,但仍决定他不能再接触军事机密,并解除了他的职务。
1963年12月2日,新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将费米奖颁给奥本海默。
1965年,患了肝炎身体不佳。
1966年,被诊断出患有喉癌,辞去工作退休。
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在普林斯顿家中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