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何机智的离开了?

- 61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胡适是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
他对苏联式的所谓社会主义看得很透彻
胡适是文明开化的人
因为文明的基础价值就是自由 民主 平等 法治
所以对胡适的评价越高,说明中国社会越向文明靠拢
对胡适的评价越低,说明中国社会正往野蛮狂奔
对胡适评价变好,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
对胡适评价最坏的时候,东方有个疯人院
发布于 2023-08-13 10:12・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孟德斯安 - 3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穿风过林 - 24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子宁 - 15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百分百100 - 10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zh xiao - 10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allin - 8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可能是因为不想全家被团灭,想给胡家留个后。
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1957年9月21日),胡适儿子,1921年12月17日出生,生性好玩,因不好好读书,他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反而染上了不良恶习,终日不思进取,后来还拒绝跟父亲胡适去美国,坚持留在北平。
他父亲是哲学博士,他自己是一个念了两所大学都没毕业的人,高下立判,然后他居然还觉得自己的判断比他父亲强。
胡适本想着让儿子考清华北大等名校,可是儿子天天吃喝玩乐,成绩非常差,这般境况,恐怕儿子在国内是一般的大学校门都很难进入了,没办法,他只好安排胡思杜到美国留学(镀金)。
当时,胡适长子已经在美国留学了,学费非常高,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胡适只能安排小儿子胡思杜去收费标准和学业要求低一些的教会学院就读,毕竟他学习成绩也不行。
教会学院的学生天天吃喝玩乐,很快胡适儿子也“沾染恶习”了,成绩也是一落千丈(本来就非常差),时常有科目挂红灯,最后以至于被遣返回国了。
当初,他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拿到,尽管如此,回国之后的他仍旧凭借着父亲的面子获得了不少面试的机会,但都没有通过面试。
这时,胡适终于相信自己这个儿子,是真的“不成器”了,于是,借着自己担任北大校长的身份,他将胡思杜安排到了北大图书馆做了管理员,也算让他能有个工作。
1949年,在危急关头,胡适打算带着儿子离开北平,然而胡思杜却坚决了态度、不愿离开,无论胡适怎么劝都没有用。
后来,他被迫宣布与父亲划清界线,还在1950年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言辞尖锐,锋芒直指父亲胡适,然而却于事无补。
胡适见到文章时说:“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
1957年,他被诬陷为“右派”分子,因为不甘受辱,上吊身亡,在二十三年后被平反昭雪。
在胡适夫妇墓地的东南侧,有一块他哥哥胡祖望为其弟弟胡思杜而置的约四平方尺的小石碑,上刻:“亡弟胡思杜纪念碑 胞兄胡祖望泐石。”
胡思杜为什么不肯走,据说是胡思杜对父亲不满,不愿意他同行,父亲往东,他就偏往西。
反观另一个名人:萧光琰 (1920-1968) ,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世界著名化学家, 1951年归国。
萧光琰女儿(1953——1968)
萧光琰的妻子甄素辉(?——1968)
萧光琰 (1920-1968)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以后担任助教、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还曾在美孚石油公司工作,后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开创了我国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研究领域的创建工作,曾领导并参加了催化叠合、催化裂化、固体酸催化剂等研究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报告和论文29篇,对该所后来发展成为石油研究基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在他回国不到九个月的时候,思想改造运动开始了。他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他只能呆呆地忍受了别人对他有思想反动、有卖国思想,回国是为了向上爬的指责。
他伤心极了,只能向亲人倾诉:“我冒险回国,谁知□不爱我,把我关在门外……对新中国,我有''失恋’的感觉,感到生活失去了重心和平衡。我感到前途悲观。”
从此他患了严重的失眠症,长期不能工作。
1968年12月11日惨死,终年48岁,不久,他的妻子和十五岁的女儿也都自杀。
萧光琰喜欢打网球,被他们说是醉心于贵族运动。
他们还说:“你在美国挣那么多钱,生活那么好,为什么回到中国?”
人们给他安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努力证明他是美国派来的特务,不仅囚禁了他,而且拳打脚踢是家常便饭,“三角带”等特制的刑具也派上了用场。
萧光琰当初把工作资料带回国,他们则说:“你能把你在美国用的资料带到中国来,一定也能把中国的资料弄到美国去,你为美帝国主义搞了多少情报?”
这个莫须有的问题萧光琰没办法回答,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萧光琰只能一死了之,1968年12月11日,萧光琰被迫“畏罪自杀”,年仅48岁,三天以后,萧光琰妻子甄素辉和15岁的女儿也都被迫自杀。
几天后,人们发现了母女二人的尸体,她们紧紧地相拥,凄惨地告别了这个悲凉的世界。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萧光琰妻子甄素辉并不会讲中文,在美国,甄素辉已经有了收入非常高的工作。
萧光琰遇害时,甄素辉正在农场接受“劳动改造”,他们十几岁的女儿洛洛更是孤身一人、无人照料。
当天下午,他们找到她,严肃地宣布:“萧光琰畏罪自杀,他的问题是敌我性质的,你要继续交待。”
甄素辉并没有哭,只是称要见多日不见的女儿洛洛,几天后,人们发现了母女二人的尸体,被发现时她们的尸体还抱在一起。
发布于 2023-09-15 19:06・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小明同学 - 3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945年7月,作为民主人士的代表,傅斯年一行六人飞赴延安访问。见到故人,毛泽东非常重视,专门和傅斯年单独谈了一宿。
在延安期间,通过观察到的人和事,特别是和毛的近距离接触,傅斯年有着极为独特的见解,其观感与同行的黄严培、章伯均等人大易其趣,“梁山”“宋江”之慨就是一例。他此前就有“早识当年路本歧”的认知,这此行更加深了这一认知。
傅斯年和胡适两人相交30多年,亦师亦友,在学问和政治观点上步调一致、进退同步。回重庆后,傅斯年把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毛的印象告知了胡适。
收到傅斯年的信,胡适没有放弃,仍欲勉力一试,于1945年8月24日发了一封电报给延安:
润之先生:
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
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
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现译杰弗逊)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
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这是一封政治劝诫信。信中,胡适表达了他对民主政治的期待,以杰弗逊和英国工党的故事,勉励毛带领中共步入政党政治的框架,为中国带来和平,避免内战。这当然是他“无可救药的乐观派”作风在作祟,不过正代表了他的政治理想。
胡适没有收到任何只言片语的回复,其实也就是拒绝了,这预示着他的政治理想在延安这边绝无实现的可能。
于此,何去何从的问题于他也就毫无疑义了。
发布于 2023-10-16 17:4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lin - 3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看到有些人嘲讽没走的,
其实也不怪他们
实在是描绘的太好了
打土豪分土地,哪个贫民听了不心动?
关于民主的论述与许愿,大家可以搜一搜那时候新华报刊登的文章,正因为内心向往,所以才更加的期待。
当然,大权在握的时候,一切都成了风中的承诺……
发布于 2023-08-14 21:2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天涯 - 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潇湘夜雨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林二丘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轩辕剑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方答应给的国图馆长职务。胡实际还是有点心动了。所以选择先去美国。观察一下。
至于傅斯年,去了延安。回来说的那些话,他属于看透了。所以选择离开。
发布于 2023-08-16 02:18・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芊芊焚心 - 2811 个点赞 👍
离开北平前,胡适曾说过: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于是继续跟果党鬼混。好吃好喝好穿好住好玩供着,不爽吗?
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为什么混不下,要离开呢?因为共军赢了,国军输了。
那胡适本人站队了没有?表面上是站国军这边了。
于是被列为战犯之一。没点政治影响力,是不配获此殊荣的。
伟人挽留不了他,批判他也就罢了,后来老蒋在日记里也骂他。
这就说明,此君的骨头是比其他文人要硬一些,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受国共两党的节制。
那思想皈依何处呢?自然是向往美国人的民主自由了。难怪老蒋骂他是文化上的买办,挟洋自重。
只是身逢乱世,一介书生,没有兵权。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当然,文人清高,可以昂起头来,这个领袖也不鸟,那个领袖也不鸟。
这是时代赋予大知识分子的特权。
毕竟两军交战,胜负未定之时,中间派,两边都是要拉拢的。只是大局一定,嘿嘿,你就是肃反的对象。
胡适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他预估到了。
为什么能预估到呢?
因为他是个人自由主义者,敏锐地看到了集体主义者精神上的洁癖聚拢到了一起之后,必然会秋后算账,以及各种肃反。
这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
之前斯大林的苏俄如此,之后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也是如此。
这也是今人激赏他的地方。以至于拿他和湖人队的老舍作对比。
其实他在抗日战略的眼光上,水平也是在线的。不然凭啥让他去美国当大使?
作为曾经的低调俱乐部成员之一,汪精卫也难免要骂他了。
只是在美国,没有为老蒋拉来多少援助,倒是为自己搞了很多博士头衔罢了。
最后说一下,他为什么要利己要自由?
利己是人的本性,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表面利他,背后最终为了利己而损人。
至于自由,他说:
如果有人告诉你们,牺牲你们自己的自由,去争国家的自由,而我今天要告诉你们的是:争你们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们个人的人格,就是争国家的人格。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是由一群奴才建构起来的。
马克思在《宣言》中也说: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
发布于 2023-10-15 17:45・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网名叫蝶恋花 - 835 个点赞 👍
胡适拿多少外国博士其实真没多大意思,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哥们特别擅长做选择题。并且忠于自己的理想不为他人所惑,这些高人中有校长教员等,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初衷,后来让校长骂得一塌糊涂,然而又能如何呢?胡适离开对不对,问问他投诚的儿子就知道了。
发布于 2023-08-17 01:19・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温月煮酒 - 528 个点赞 👍
除了被关监狱里的和离世的,低调俱乐部所有人都“机智”的离开了,因此只能说胡博士的“机智”程度达到团体下限。
低调俱乐部干将结局:
1、解放前去世的
- 周佛海:1946年汉奸罪处死刑,后 蒋公改为无期,1948年死于监狱。
- 梅思平:1946年汉奸罪处决。
- 陈布雷:1948年自杀。
2、留在大陆的
- 罗君强:1946年汉奸罪处无期徒刑,1949年解放后继续收监,1970年在上海监狱里病死。
3、去美国的
- 高宗武:汪伪开场前悬崖勒马,赴美隐居,1994年去世。
- 张君劢:1949年赴印度,52年赴美,1969年在旧金山去世。
4、最终去台湾的
- 陶希圣:1949年去台,1988年去世。
- 程沧波:1949年去香港,1951年赴台,1990年去世。
- 李 璜:1949年去香港,后往返港台间,1991年在台北去世。
- 熊式辉:1949年去香港,1954年赴台,1974年去世。
- 胡 适
除了罗君强在监狱里不得不留在大陆以外,不都很“机智”的走了?
编辑于 2023-08-10 07:1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理水 - 486 个点赞 👍
张爱玲,从服装上的细丝末节可以推断时局变化,在人生重大选择上以惊人的执行力和判断力开润,后来也证明她是对的
胡适也是看清了现实,如果不润,那估计就会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来的日子里玩泥巴了,具体参考其子的下场
发布于 2023-08-17 10:1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我的很大 - 476 个点赞 👍
国人要是有10%具备胡适的文化水平、善念行为。最不济也早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了。
国家是人组成的,人弱则国弱。哪怕外在如秦一样暴力强横,十几年也一样崩盘。如蒙古一样打下半个世界,也将沦落成窝在草原上的缓冲地带。
人类的进步归根结底要落在人的进步。而人的进步是意识形态、暴力、宗教、资本都决定不了的。
发布于 2023-08-11 00:04・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春归何处 - 474 个点赞 👍
1949年的时候,没人能预见往后的中国会怎样对待学者。
唯一的参考模板是苏联。
如果陈独秀当时还没有病死,他也会离开。他头上那一大桶帽子,分明是通往地狱的特快车票。
编辑于 2023-10-04 15: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伯努利宗风水先生 - 45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啊啊啊啊 - 450 个点赞 👍
因为胡适否定的是中国整体,而不是单纯否定共产党。他其实既不鸟共产党,又不鸟国民党。
或者说,连李大钊,陈独秀,都是胡适给引上历史舞台的。只要能否定中国,胡适也不在乎你是什么路子。他甚至认为 ‘苏俄’(有面包)都比中国土棍强。
而且了解毛的人,应该知道真正刺激毛的,其实不是‘共产党来了没有自由没有面包’,反而是‘苏联人来了没有自由但有面包’这句。
中共建国初期对胡适的极力否定,大概这句吹捧苏联人有面包的话,才是真正戳中泪点破防的关键。
因为这句话‘承上启下’,确立了中国人应该是世界鄙视链最低端的群体。
一等美国人,二等俄国人,三等亲美中国人,四等亲俄中国人,五等中国地主土棍,六等中国无产。
国民党的总设计师是蔡元培,基本政治底色,其实是‘官绅政治’。
另一个对立面当然是‘集权政治’。
蔡元培给国民党设计的政治生态,儒家地主乡绅,配资本买办,技术崇洋。
李光耀其实也是接近这种觉悟。阎锡山也是这种思路。只可惜山西和西方没有直接接壤的地方,所以只能上智下愚,上面搞威权政治,下面依靠宗族乡土认同维持。
北大(78级)学生,在1982年‘获得自由’以后,第一个给蔡元培立铜像,还得到官方首肯,背后原因慢慢体会。
反正中国80年代新兴资产阶级和自由派知识分子,最后都和给蔡元培立铜像的群体闹翻了。那些78级学生,很多都已经‘位极人臣’了。
只有低端左,和别有用心的小品客,才认为清华北大都是洋奴代表。
清华北大那些出国再也不回来建设祖国的,真的要感谢人家八辈祖宗了。那些都是好人。人家要回来,艾跃进这种只能去大学烧锅炉了。
还有青年知识分子,总是把政客的口号,和学术价值混淆。
学术价值是:海纳百川,思想独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政治博弈,是左当权,右被转正的时候,右当然要喊自由。等右等当权,真让左自由,右就完蛋了。所以右当权的时候,自己当权从来不给别人活路的左,开始要言论权了。
胡适离开大陆,并不是真正显示他聪明的地方。
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是离开中国人圈子以后,不死心,又回到中国人圈子里,重新操盘中研院,把蒋介石新聘请的帝师钱穆给排挤了。在意识形态上,刨了中国台湾人重返传统文化的根。
大陆网民,多执着于国共恩怨,来评价胡适。站的太低,看不到真正的风景。
另外,说胡适智商高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还有一个比胡适智商更高的人,就是他的文盲老婆江冬秀高。
编辑于 2023-10-21 08:51・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大蔚王 - 430 个点赞 👍
像胡适、张爱玲这些离开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是右派思想,想伪装成左派也不可能,与新秩序格格不入,于是果断地离开了。
而留下来的人,有些是纯粹搞学术的,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或者本身就倾向于左派思想,像老舍、丁玲,热衷于批斗别人,所以并不担心受到冲击。
但他们还是没想到,左派是可以无限细分的,不够左就是右,自己有一天还是被当做右派打倒了。
发布于 2023-08-14 17:18・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月入杯中 - 41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宰相儒 - 4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落幕 - 29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地韭天长 - 294 个点赞 👍
以我对鲁迅的了解,他也会跟着胡适一起离开。
虽然有人把鲁迅和胡适作为参照组,但是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是非常聪明的文人,用现在的流行语,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分子。
尤其是鲁迅,虽然他发表了那么多时评,批判性爆表,但是他却一直享受当时政府提供的待遇。
发布于 2023-08-14 00:08・IP 属地加拿大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孤云将野鹤 - 2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F历史学渣 - 163 个点赞 👍
1945年7月,作为民主人士的代表,傅斯年一行六人飞赴延安访问。见到故人,毛泽东非常重视,专门和傅斯年单独谈了一宿。
在延安期间,通过观察到的人和事,特别是和毛的近距离接触,傅斯年有着极为独特的见解,其观感与同行的黄严培、章伯均等人大易其趣,“梁山”“宋江”之慨就是一例。他此前就有“早识当年路本歧”的认知,这此行更加深了这一认知。
傅斯年和胡适两人相交30多年,亦师亦友,在学问和政治观点上步调一致、进退同步。回重庆后,傅斯年把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毛的印象告知了胡适。
收到傅斯年的信,胡适没有放弃,仍欲勉力一试,于1945年8月24日发了一封电报给延安:
润之先生:
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
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
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现译杰弗逊)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
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这是一封政治劝诫信。信中,胡适表达了他对民主政治的期待,以杰弗逊和英国工党的故事,勉励毛带领中共步入政党政治的框架,为中国带来和平,避免内战。这当然是他“无可救药的乐观派”作风在作祟,不过正代表了他的政治理想。
胡适没有收到任何只言片语的回复,其实也就是拒绝了,这预示着他的政治理想在延安这边绝无实现的可能。
于此,何去何从的问题于他也就毫无疑义了。
发布于 2023-08-13 08:1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hewii - 15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lbert - 138 个点赞 👍
有些人大谈胡适所见如何“透彻”、“超前”,其实也不然。
就以反赤、反苏、反阶级斗争、反计划经济、捍卫私有制、守护“宪政”等项而言,国家主义派在这些问题上之“所见”岂非又远超曾一度支持国民革命、表态愿意“为劳农专制牺牲一点自己(的自由)”的胡适先生吗?
这里可略举一人,以便诸君膜拜。此人就是闻一多。原来早在北伐时期,闻君便已加入反赤阵营、组织武力反对“赤魔”矣:
1925年12月,日军出兵阻止郭松龄进攻张作霖,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CCP的推动和带领下,北京掀起了反日进兵运动。国家主义派为蹭热度,便提出“反日俄进军东省”的伪命题以对抗之,实则不过造谣以蹭热度而已。后来成为中托少数派领袖的郑超麟曾撰文批驳之:
其手法,略与1940年代KMT领导之反苏运动、今日知乎上之反苏运动相类。
未几,国家主义派又无视在俄华侨多支持布党、参与红军之事实,提出所谓“反俄援侨”问题,召集反苏大会,闻一多、罗隆基等参与主持:
北伐军兴,蒋介石甘为“赤魔”之马前卒,上述国家主义派诸君又与章炳麟等投奔主张联省自治之孙传芳,集结兵力以对抗之,后失败:
后来,闻先生又继续反对蒋介石,最终为蒋介石所暗杀。此事大家在中学课本上都已知道了。
如是观之,则章炳麟、闻一多、罗隆基、何公敢、谭慕愚诸君,其“所见”之“透彻”、“超前”又远超胡适。虽然如此,以其逻辑上溯言之,追捧叶赫那拉氏亦可,又何况衮衮诸公?
编辑于 2023-08-24 17:44・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黑齿长发阮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