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拜神程度有多厉害?
都说福建人拜神厉害,我想知道有多厉害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网络水军最强的一个神族之一,天天网上又是发视频、又是相互点赞评论。
现实中没别的原因,就是敛财,某个模具公司用一个动漫布袋戏木偶的形象,取个“赵世子、王世子、张世子……”的名,连传统依据都说不出来,就天天宣传“传统”文化,线下是香火供奉(网络是流量打赏,配一首印度神曲《Nijamena》)。
明明是百越,居然上升到了自诩“中原正统,南方发财富裕,一省超越俄罗斯一国”,“信仰”……。然后顺便踩一遍北方“春晚、饺子、社火表演”。
整个事件就是一波炒作,所谓的东家、犯规者,甚至神明本尊,女游客私自登龙舟被网暴,男网红模仿被造成破坏活动不得不网上道歉……。后面一大堆人越讲越神叨……全特么是一块儿撩大众情绪的,电诈被打击了嘛,换个来钱的路子。真的呼悠的一堆外乡人在那儿喊是相当于人家祖宗的存在,是信仰要尊重,要有敬畏心。
这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在不仅仅是一些当地的中老年,而且包括受过现代“良好教育”(估计现实中也就是辍学早的一群厂弟厂哥),年轻一辈当地人,为了强化网络中福建封建迷信的固有标签,一直在网上强调这种形象。
明朝魏校捣毁了百越野神信仰,强推制度。但随着魏校的离任,也就导致北方对南方百越的汉化不彻底,南方的传统百越就形成了一种汉越结合的迷信观念,不是单纯的宗族制度,而是一种“南方百越土司”的唯我中心意识,特别是敛财方面。
明朝时期,南方发生的一系列毁淫祠事件(南方以前祭祀各种“淫祠”,就是不在朝廷允许范围内的“野神”,在浙南称为古宫庙。),这场运动得到了一批亲近理学的当地士人的支持,一度取得成效,但终归失败。此后,大部分地方士人对民间信仰均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地方志书中“私祀”的观念进而得以成型,而理学及其相关实践也未能在当地取得支配性的地位。
明代中后期,即弘治、正德、嘉靖时期是明代地方毁淫祠的高峰。魏校在广东捣毁淫祠事件的相关研究。在此事件后,所谓“儒教秩序”在该地区逐渐得以形成。
“潮汕商会”,更神通广大,能从缅北那边捞人,网上宣扬的“神乎其技”。唐代杜佑所著《通典》说“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不仅教化未开,文明未至,而且当地人还“凭恃险远,隐伏岩障,恣行寇盗,略无编户”,难以管束。
元代诗人韩奕说:“天际舟去水和烟,路遥遥知几千。广州又在海西边,堪怜!”甚至到了明末,顾炎武在他的军事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还不忘评价古代广州“历古交广之间,民獠多叛”。
嘉靖元年(1522),广州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魏校。这位曾任兵部郎中的人,没有真正带兵打过仗,但他的到来,却有如带来十万大军,掀起了一股飓风,令广州走石飞砂,播土扬尘。
嘉靖三十七年《广东通志》卷 20民物志 《风俗》说: “习尚,俗素尚鬼,三家之里必有淫祠庵观。每有所事,辄求祈谶,以卜休咎,信之惟谨。有疾病,不肯服药,而问香设鬼,听命于师巫僧道,如恐不及。嘉靖初,提学副使魏校始尽毁,而痛惩之,今乃渐革。”
魏校认为岭南是民杂华夷,教化未及的地方,“闾阎有便安之习,教化无切实之功,相染为风,遂成弊俗”,广州人邪奸好讼,浇风薄俗。针对广东“尚巫信鬼,重淫祠”的岭南现状,因此,他决定负向这片蛮夷之地推广圣教的责任,进行移风易俗的大改造。
广东地处边陲百越,民间信仰,从来就是“满天神佛”的,五花八门的神祠、神庙,遍布城厢每个角落,观音娘娘、金花娘娘、天后娘娘、急脚先锋、田公元帅、司命帝君、三界之神,各有地盘,享受三牲五鼎的祭祀。这些杂七杂八的民间信仰,都不是正宗的宗教信仰,魏校对此深恶痛绝,断定这是广东人“淫移耗财,放纵败家”的重要原因。下车伊始,即张贴布告,严禁“师巫邪术”,他把火居道士、师公师婆、无牒僧道,统统归入邪丑之列,痛斥他们:“大开坛场,假画地狱,私造科书,伪传佛曲,摇惑四民,交通妇女,或焚香而施茶,或降神而跳鬼,修斋则动费银钱,设醮必喧腾闾巷。暗损民财,明违国法。甚至妖言怪术,蛊毒采生,兴鬼道,以乱皇风,夺民心以妨正教。”魏校一看见人们在金花庙上香,在华光庙磕头,就火冒三丈,恨不能挥动大扫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魏校下令,凡是朝廷没有赏赐敕额的神祠、佛寺,都属“淫祠”,概行捣毁。民众必须按朝廷规定,以110户为单位建立里,实施乡约,里社统一供奉五土五谷神。于是,一场捣毁神像、荡涤旧俗的旋风,平地骤起,席卷城厢内外、四乡八镇,甚至连六祖惠能留下的“曹溪之钵”,也砸个稀烂。被指为淫祠的,一律改为书院、社学、公署。官府的告令称:“广城淫祠所在布列,扇惑民俗,耗蠹民财,莫斯为盛。社学教化首务也,久废不修,无以培养人才,表正风俗。当职怵然于衷,拟合就行,仰广州府抄案委官,亲诣坊巷。凡神祠佛宇不载于祀典,不关风教、及原无敕额者尽数拆除,择其宽厂者改建东西南北中东南西南社学七区,复旧武社学一区。”
他在广东用暴力禁毁本地信仰,只让当地人祭祀祖先。“汝四民合行遵守庶人祭先祖之礼 ,毋得因仍弊习 ,取罪招刑。 一 ,禁约之后 ,师长、火居道士、师公师婆、圣子、尼姑及无牒僧道各项邪术人等 ,各赴府县自首 ,各归原籍 ,另求生理买卖。故违者拿问如律治罪。二 , 民家只许奉祀祖宗神主。如有私自奉祀外神隐藏邪术者 ,访出问罪 ,决不轻恕。”另外 ,以南雄府为对象的禁令里 ,有如下的命令: “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 比则木之有根 ,水之有源也。 ”
—《庄渠遗书》卷 9“岭南学政 ,谕民文” ,“辟异端以崇正道”。
可是大家哪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呢?岭南大部人属于百越传承,没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但是当地官员逼广东人祭祀先祖,那么大家只好编造祖宗了。所以说当地人的族谱明以后的还比较确定,这之前就非常可疑了,属于被人按着头认的祖宗。这就又兴起了一个产业——编修族谱。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赝谱》:“今人家买得贗谱,便诧曰‘我亦华胄也’,最是可笑。
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成化年间,南方常州有个孔姓暴发户,为自己没有高贵血统而抱憾。当听说太仓有个孔士学家境贫困,却是正宗的孔子五十五世孙时,他便去登门拜访,提出通谱的要求,即要求在家谱上加上他这一支孔姓人,这样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孔子的嫡派子孙自居了。然而他碰上了一鼻子灰,穷却有骨气的孔士学愤怒地拒绝了要他出卖祖宗的建议。那暴发户并不死心,他耐心地等待着,当得知孔士学去世的消息,便再赴太仓,重提此事。也许是穷困所迫的缘故,那个暴发户终于如愿以偿,只花了一船米的代价就把孔氏家谱买走了。
明末松江人李延昰的《南吴旧话录》记载,当时有人开设了赝谱专卖店。业主招募了一些贫穷的读书人按着百家姓编制,“姓各一谱,谱各分支”,列为始祖的都是历史上的皇亲贵戚或达官显宦。前来购买者一旦决定附认于哪一支,店铺中的雇员就当场填入购买者及其祖、父辈的姓名。那些家谱都是“贵显者则有画像,及名人题赞,无不毕具”,为了使购买者能将它炫耀于人,店铺制作时还故意“以旧绢为之,成粉墨剥落,或字画糊涂,示为古迹”,这些赝谱的价格一部要卖几十两银子呢。
魏使在他对南雄的禁令中说到“今南雄之民皆不祀先祖 ,是绝祖考血食 ,而忍其无所依归。 不孝之大者也。有司宜严加禁约 ,悉毁外神 ,则令专祀先祖。”
—《庄渠遗书》卷 9“岭南学政 ,谕教读” ,“为风化事”。
魏校在广州待了一年,离开后不久,大部分社学便陆续关闭了。
魏使调走后,乡绅阶层和后来的官员继续推广祭祖,兴建祠堂。魏校要人们以祀祖先取代拜邪魔外道,其本意是推广儒家伦理,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各地兴起了一股建宗祠的热潮。方献夫、霍韬、黄佐这些本地名儒,成为这股宗祠热的有力推手。
戴璟编修的《广东通志初稿》里,对此赞美不置:“至副使魏校始毁淫祠,大行改建。其规制有堂,有寝,有书舍、门屏,轩豁弘敏。每岁各举有学行者为教读,与童生正句读,习礼节,端容仪,暇则教之射。其教法俱有条款刊行。童生能进修者,则进之学”。
而从明朝中期传承下来的宗祠就逐渐商业化了。
总的来说南方宗族有两个特点:
1、非法敛财。要求村民们“自愿捐钱”请道士打醮(祭祀),以“自愿”幌子“绑架”村民们的选择。
这个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钱进出不透明,非法敛财等等问题。2、迷信。在山区还有人相信神仙能治病,人病了到淫祠里买上香的香灰泡开水吃。在神像出巡(也就是抬神像)时,庙里人公开的欺骗公众,用铁棍穿口鼻,称之为“穿令箭”,以显示神的"威灵显赫"。
编辑于 2024-03-08 06:2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考特德理玄策先锋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领着孙子去打仗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谢邀。
本人福建人。
家里奶奶和妈妈都是拜神的头子。
据说我奶奶从16岁拜起,已经拜了60几年了。
家里大事小事都得回老家家去问地头。
以前还在老家做过大法事,大人小孩过关、请神看戏都是基操。
我妈是信佛的,
有机会就去普陀山拜观音。
定期庙里拜佛、做功德都是基操。
至于她们求什么?
其实也就求个家宅平安,家人健康。
普通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编辑于 2023-07-23 13:19・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穆念慈 - 1 个点赞 👍
福建某地庙会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2667343953539072
福建某地游神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2667710447636480
福建妈祖遶境 福建妈祖遶境 附件妈祖遶境 查看全文>>
是雨不是晴 - 141 个点赞 👍
查了下古人怎么记载的,历朝历代都试图禁止福建人民拜神,然而越禁越勇,到清朝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绝望。
《旧唐书》:张文琮因房遗爱案贬为建州刺史(唐朝建州),建州人喜欢拜神,不种地。
及遗爱诛,坐是出为建州刺史。州境素尚淫祀,不修社稷。
《续资治通鉴》:福建办白事儿场面巨大,经常破产,蔡襄下令禁止,连带跳大神、诅咒之类的全都禁了,由此风俗一变。
闽俗治丧尚浮屠,务丰侈,往往破家,襄下令禁止。至于巫觋主病、蛊毒杀人之类,皆痛断绝之。闽俗以变。
续资治通鉴《宋史》:福建九月给“五王”庆生,花费巨大。包恢说:“它又不是猪狗,怎么可能一天生五胎,莫非是妖孽,你们这么拜合适吗?”大家经“点化”就不拜了。
闽俗以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而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而尊畏之若是。”众感悟,为之衰止。
《宋史》:福建喜欢拜神拜佛,与江南两浙差不多(话说唐以前不少记载会稽、瓯越喜欢拜神)
(福建路)其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与江南、二浙略同。
《清代名人轶事》:福建民俗信鬼神,乱修庙立神,大抵是狡猾狡猾滴借此敛财,往往一场祭祀靡费几十万,郭世隆下令禁毁。
闽俗信鬼,多淫祠,黠者敛钱民间,辄数十万,尚书檄诸州县毁之。
《清史稿》:王凯泰任福建巡抚,禁械斗、火葬、溺女、拜神旧俗。
擢福建巡抚,课吏兴学,禁械斗、火葬、溺女、淫祀旧俗。
《重纂福建通志》:福建人爱拜神冠绝古今…
照得闽人好鬼,习俗相沿,而淫祀惑众......从未有淫污卑辱,诞妄凶邪,诸象祀,公然祈报,如闽俗之甚者也。
《泉俗激刺篇》:逮啥拜啥。
淫祠多无算,有宫又有馆,捏造名号千百款。禽兽与水族,朽骨与枯木,塑像便求福。人为万物灵,自顾毋乃太菲薄。
《厦门志》:对,逮啥拜啥。
邪怪交作,石狮无言而爷,大树无故而立祀,木偶飘拾,古柩嘶风,猜神疑仙,一唱而和,酒肉香纸,男女狂趋。
《福州府志》:而且禁也没用…
国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府迟惟城毁五帝庙,撤其材以葺学宫,民再祀者罪之。乃迟卒未逾时,而庙貌巍然,且增至十有余处,视昔尤盛。盖巫观藉以掠金钱,愚氓冀以免殃咎,故旋毁旋复,法令所不能禁也。闽中故多淫祀,此特其尤甚者耳。
编辑于 2024-02-24 17:59・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风提 - 112 个点赞 👍
谁告诉我知乎上被地域黑最严重的地方是东北或者河南的?
我一直认为,以福建为中心的粤浙闽城市群,也就是过去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是国内被地域黑最严重最自卑还不自知的人群,看这个问题的回答群言非虚。一群讲段子玩梗的,要不就是小市民井底之蛙,自己看到的那点内容就当是全世界。
东北人、河南人、山东人被骂了,他们知道反击,只有海西城市群的人,成天还一副我拜神我厉害的姿态,你们不会以为这些能够使用网络的年轻人,真的那么在乎拜神吗?或者你们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值得夸耀的事情?
我对个人的信仰是保持尊重,但无论是将信仰妖魔化,还是神圣化,用我信仰XX来强调与其他地域的不同,这是一种又愚蠢又极其小市民的认知。
福建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视为保留了大量传统,特别是宗族和拜神习俗的地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福建是华南学派的两大大本营之一,另一个大本营当然就是广东了,连带福建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当然就是靠近福建的粤东浙南赣东南等地区。
根据国家宗教局的数据,福建省佛寺数量全国第二、道观数量全国第四,看起来确实很多,然而这两项的数据第一都是同一个省:浙江。有谁说过浙江特别喜欢拜神的吗?而在这两项数据里,和福建浙江一样位居全国前四的,都是江西和湖南,按照同样的标准,有人宣传江西和湖南特别喜欢拜神的吗?
国内所有关于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实际源头可以追溯到当年顾颉刚先生当年在广东福建时倡导的南方民俗学运动,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给《民俗》杂志的发刊词中写到:
我们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认识民众!我们要探检各种民众的生活,民众的欲求,来认识整个的社会!我们自己就是民众,应该各各体验自己的生活!我们要把几千年埋没着的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习惯,一层一层地发掘出来!我们要打破以圣贤为中心的历史,建设全民众的历史!
顾颉刚曾分别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对两省社科界有很大的影响。人类学也是这两所高校的老牌强项。而华南学派的实际两大学术源头,一位是福州的傅衣凌先生,一位是广州的梁方仲先生,这两位的都是出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的学者,在他们的学生辈,则是刘志伟、陈春声、郑振满等人。在海外和香港则有科大卫和萧凤霞等人。
华南学派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关注底层和民间,从海外汉学家的角度看,因为特殊原因导致中国大陆和海外几十年的隔绝,海外汉学家往往以港澳台和新马泰的海外华裔作为研究对象。而实际上这些地方的华裔基本上就是广东福建后裔,所以很多西方汉学家在研究华人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不自觉地把广东和福建的情况作为唯一标杆去认知中国,由此就会得出一个奇怪的结论:福建广东这些地方,比其他地方看起来更传统保守。秦晖说的更加直接:
很多西方的汉学家首先来到的就是东南沿海地区,他们一看中国人的生活中有那么浓的宗族色彩,第一个印象就认为,这就是中国传统。研究中国家族问题的西方汉学界的一个代表人物弗里得曼,他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家族的经典著作,书名就叫《中国宗族——以广东、福建为例》。他是在香港新界从事宗族研究的,看到新界有那么多宗族活动。洋人的逻辑是,在英国统治地区、受英国影响那么大、受到西方文化熏陶那么强烈,宗族活动仍然如此活跃,那么可想而知,边远的内地省份宗族势力只会更甚。商品经济繁荣的地区宗族都那么多,比较保守、偏僻、封闭、贫穷的地方似乎就应该更多,受外来影响和商品经济腐蚀还有那么多保留,那原生态的东西自然会更加浓烈,很多文学作品也是按照这种思路来构思的。 这种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与现实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中国明清以后的宗族活动在时间上并不是越古越多,曾经有一个时期是断档的基本上就没有。宗族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晚近的现象,或者说有一个“二度化”的过程,而且是明和清下一代比上一代厉害。从地域上讲,是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递减,东南沿海多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多于黄河流域,大城市周围多于三省交界的偏僻地区。
福建的信仰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地域性信仰,却因为特殊因素事实上变成了全国信仰。比如苏南(含上海)的城隍庙信仰,全国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但是你何曾见过苏南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这些东西。对苏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滞后,以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为代表的当地学者一直是在做这方面的发掘工作,争取抢救更多的文化资源。李教授也提出了“江南模式”的说法,以应对闽粤学者为主导的华南模式。像湖南洞庭湖的柳毅信仰,还有《柳毅传》的文学加成,从湖南一直传播到山东地区,又有几个人知道的?
福建的妈祖信仰实际上也是因为在对台统战中具有特殊作用,所以才一直得到官方扶持,以至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都在搞妈祖文化节。你不会真的以为深圳已经被莆田人统治了吧?
甚至我认为,所谓的福建人喜欢拜神这种叙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领域的大乌龙,因为这种叙事的潜台词是福建地区迷信保守,然而事实上福建包括沿海所有侨乡,比如温州、汕头、江门其实典型都是典型的开埠城市文化,福建沿海城市里名气最小的宁德,也有一个三都澳港,更别说泉州、福州、厦门这些开埠历史更悠久的地方了。这些地方实际上都是类似上海青岛的海洋城市,只是海峡西岸地区没有像上海天津青岛那样形成大规模的租界,自身的华侨文化又不中不洋,因此一直被看做一种清末民国的遗留,而很难和现代化联系起来。再加上华南学派和海外汉学家长期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话语权,海西地区反而是乡土边缘文化反而占据了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国内很多民俗学的东西,实际上是以福建为标杆去按图索骥,这就很搞笑了。你这和以麻辣火锅为标准去评价中餐,得出结论中餐只有重庆最正宗有什么区别?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福建人来和我杠,说他家拜的多厉害,恕我直言,这不过是你对自身文化不了解,又喜欢迎合外界刻板印象的自我赋格行为罢了。比如莆田在宋代科举盛极一时,为什么你不宣传呢?福州的海军和船政文化可以和北方青岛分庭抗礼,你也不宣传,宁可给别人讲什么你这儿庙就是不能拆,你被黑那真是自找的。
编辑于 2023-10-13 20:56・IP 属地芬兰查看全文>>
坐着洋车说相声 - 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万星尘 - 34 个点赞 👍
大概就是,如果明天要去巡游,像我这样假期严重赖床的人,也能凌晨4点自己醒来起床穿衣洗漱,不用人叫。
我家生活在沿海闽南城市,宗教气息挺重,要是去那种比较偏有市井气息的街道,很容易看到商铺门口有一座迷你小庙,卖拜拜用品的店通常也在这种街道里。
店里除了香和纸钱还有纸房子,做的很精美,我小时候不懂事,还想要买那房子玩,老板听了我的话,笑着摸我头。
如果看到有某个居民楼的门槛顶挂着松枝,大概率是某家逝了人。
快过年的时候,城里某些地方会有人摆摊卖春联,高三新年我在那里还看到英语老师了,而且他是白人外教,在那写毛笔字卖春联,怎么说内场面,很神奇。
而且他毛笔字写的比我好!!(小时候书法班白上了)
说实话我们家都不信教,父母又都是大学生,可以说是比较唯物主义的家庭,依旧能看到宗教色彩。
幼儿园的时候我有自己的玉,说是给我挡灾用的,白绿色的手环,有次我在幼儿园玩的时候被推了一下,摔倒了,没受伤但是玉碎成两半。
不止是我父母,身边的其他小孩父母也会买玉或者银给自己小孩戴,也是保平安和挡灾。
还有一个说法是人贩子一般不敢对带玉器银器的小孩下手,因为这些东西都不便宜,舍得给孩子买这东西的父母不会穷,也确实疼爱小孩,如果小孩丢了,父母是会拼了命去找小孩。
神明生日的时候,父母会摆上供桌放上吃食供拜,我特别喜欢这天,因为供食除了熟食还有好多零食,供完之后可以吃好几天。
尾牙(拜财神希望未来生意兴隆)这天,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绝对会下馆子吃饭,不然就是在家煮大餐,商铺门口也是会烧纸的。
新店开业会请一群阿嬷穿的红绿红绿跳舞啦,工地建工前请道士做法啦,这是很普遍的。
每个村都有庙和戏台,戏台的位置很讲究,一定是在空旷,空气流通最好的位置,在炎热的夏天坐戏台里,是能感觉到微风拂面的。
鬼节的时候戏台会唱戏,前面空出来的一大排位置生人不能坐,唱戏声咿咿呀呀,可以传的很远。
在村里很容易看到,有人把拜拜要烧的东西靠在阳光处晒,就是用稻草和泥(大概)做成的长方形,晒完之后用金纸包起来,再在其中一边竖起两个金方角,可以做来卖钱,是祭祀要烧东西时常用的。
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这东西的普通话是什么,闽南话还忘记了,只能这么描述了。
我16岁过年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宗教活动,神明巡游,因为是纯步行,所以一大早就要起床过去做准备了。
老家的庙是个大庙,里面住着王爷,左右两边墙上的壁画,是四个长的很凶的大将,主庙前的建筑由四根石头大柱支撑,柱子上有纹龙和祥云,很精美,主庙的屋檐下也有四根石柱,同样有龙和祥云。
建筑中间还有个池子,池里有龟和假山,记得小时候那里有次活动,青壮年跳进池里再出来,我被溅了水,现在也不知道那个活动是在干嘛。
5点到庙里,当时除了我,还有十几个同龄人,有男有女,我们不用特意穿什么拿什么,跟着大人走就好,我当时是手里拿了束花和松枝,不知道叫什么花,反正是神明祭祀的时候,跳舞的大妈们胸前常戴的花。
我们一群小孩叽叽喳喳的,一点都不困,而且结束之后我们有零食吃的。
虽然和王爷不熟,但从庙的规模上看肯定是很厉害的神!
所以当时的我,有种被神明选中的金童子的感觉,超兴奋!
小的在一边等,大人在准备,7点正式出巡,一行人在鞭炮声和硝烟中出庙,很长的队伍走在马路边。
车辆看到我们都会自动避让,如果遇到个别不会避让的车,不仅队伍里年长的阿伯阿嬷会用闽南语教训他,路人也会去呵斥车主(当然救护消防警车除外)
累是真的挺累的,我们走到晚上8点才把神明送回庙里,十几个少年少女坐在同一个地方等父母,没一个是精神的,都和要亖了一样。
回家的时候都凌晨2点了,脚特疼。
好玩也是真的好玩,比如神明进殿之后,会有很多很多的吃食供在神像前。
像我这样的小一辈,玩心大,又确实没事做,就会干出一些不正经的事。
比如把零食耳机放上供桌,我是这么做了,被一个阿嬷看到,用闽南语骂骂咧咧,把我赶出庙了。
还有偷吃供果,没被发现。
想过放健胃消食片,可恶人太多了完全没机会!
小时候也见过巡游,印象很深刻,等巡游队伍前面天上的神明走完,地府的神明要来之前,大人会告诉小孩:绝对不能说话!如果说话的话,晚上会被他们带走!
其实不用说,小孩也会被吓到闭嘴的。
领头的是黑白无常,他们走的大摇大摆,白吐出来的舌头很长,黑手里的锁链左晃右晃,黑还看了我一眼,吓的我往后退一步,后面其他的小兵,也是长的很随心所欲,什么颜色都有,相比之外前面的神明,不算长的很好看也是慈眉或威严。
尤其是坐在轿子里的主神,远远的看都能感受到那股大佬的庄严王霸之气。
关于扫墓,老家扫墓的地方很偏,被一大片松树林包围,去那里的路边也只种松树。
里面有很多杂草灌木丛,大大小小的坟包不规矩的散落各地挨的很近,找到自家的墓之后,先把杂草清理干净,然后给碑上的字刷漆,烧纸钱,倒酒,说我听不懂的话,最后把一圈鞭炮放在坟包上点燃,就结束了。
我上高中之后就很少去扫墓了,记得以前去扫墓的时候,我都是站在一边吃东西,或者去摘松果玩。
我们家的坟很高,差不多得有两米,小时候有次,我爬上去玩过,可以看到所有的坟包,很好玩,然后耳边莫名有人唉了一声,是那种男性老人的声音,有呼气感,现在想起来觉得很神奇。
然后被骂下来还被打两下屁股,后面就不敢上去了。
疫情之前村里也会有大型的祭祀活动,是在寒假,超隆重的,村庙附近会挂上很多彩布线,超多的供桌和吃食,道士又唱又跳,穿的花花绿绿的大妈会在庙前跳舞,舞龙,敲锣打鼓鞭炮声,很多人看,结束之后空气都雾蒙蒙的,因为放了很多鞭炮。
最有意思的是跨火盆,那些青年必须在8,9度的环境里,穿白T黑短裤,两人组,中间是小木轿,就这么跨火盆跨几次,看的都要累死,而且火也是真的火,没有踢倒火盆也是很厉害的。
还有就是龙舟,而且是在海里游的,200多岁的中年海龙。
是在近海比赛,不深也不浅,不过我是从来没有去看过。
因为真的超热的!!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端午节都是大太阳,而且比赛是在最热的时候举行,还是海边,我绝对会被晒亖!
龙舟出来之前,也是要放鞭炮的,而且是要说请,而不是搬。
平常没有活动,龙舟就会停在房间里睡觉,房间门除了端午就是锁的,因为怕有人会偷,怎么说也是用很好的木头做的嘛。
真的会有人偷吗,会被村里人打残吧……
可惜没有英歌舞 (。_。)
老家偶尔也会祭祀,祭祀的时候门口会有一个很大的红色充气门,黄字写祝谁家什么什么反正都是好词。
道士拿着摇铃,在供桌前又唱又跳,等到他不跳了,和大人说什么话,一家人就要在供桌前拿着香,跪在垫子上,随着道士的指示,跪一下站一下跪一下站一下跪一下站一下,反复几次。
过程中,道士继续摇铃唱跳,大人低声说我听不懂的话,等到道士说停,我们就马上站起来,然后把香插进香炉里,这才算是结束。
结束后有木偶戏,尤其是那木偶戏。我记得小时候被一个挂在戏棚外的木偶吓到过,表情狰狞,皮肤很黑,怒目圆睁,我就这么和它对视上了,这对一个小孩来说真的很吓人。
男朋友家里因为是渔民,每次去深海之前都会摆供桌拜一拜,渔船挡风玻璃后面挂了好几个保平安的福包,去庙里开过光的,院子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神庙,每天晚上都亮着红光。
我和他从来没有主动去过庙里参拜,但遇上拜神会本能敬畏,一句话都不敢乱说。
大学隔壁寝室的湾湾,家里信神程度更严重,因为是庙公的小孩,家里吃饭会多摆一副碗筷,犯错就去庙里对神明跪上起码一个小时。
他家里还有地基主这一说,就是住在房间神龛里的神灵,会保护家里人的,他姐姐结婚之后带姐夫回来,就要去神龛面前拜拜,意思是我也是这个家的人,不是外人哦。
其实也不算是迷信,更多是精神寄托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生活是生活,拜拜是拜拜,就算是老一辈,你让他们在非特殊日子大老远去庙里拜拜,他们大概率会说你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编辑于 2023-09-14 14:2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蹲野莓丛边狂炫 - 25 个点赞 👍
今天(2023.07.27)台风杜苏芮已经非常靠近厦门了,晚些时候(估计是半夜到凌晨)会正面登陆,政府号召大家屯粮屯水,然后加固一下室外的物件,比如这个雕塑就被加固了,虽然可能一阵风过后还是会被吹走,但还是应该做点准备的。
▲加固的雕塑 当然,普通人也很响应号召会很多准备,除了屯粮屯水,还要给窗户加固,一般大家贴的都是这种米字样式,中规中矩强调一个好用,虽然用处可能也不大,深究下去也只是一个心理安慰(毕竟这次台风的等级有点高了,普通操作效果不明显)。
▲我理解的窗户防护 有人大概也是意识到了,在满级的自然神力量面前,做什么操作也只是起到些心理安慰罢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做一些更有利于安慰心理的事情呢?比如求佛。
▲来自佛祖的保佑 -------------------------------------------我是分割线----------------------------------------------
2023.07.28
笑死了,我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回答竟然还有后续,本来已经做好台风登陆厦门的准备了,至少准备工作已经做了非常足了,没想到台风杜苏芮跑到隔壁泉州登陆了。
为什么会跑到隔壁市登陆呢?大概是因为杜哥走近一看之后,发现泉州更欢迎自己,甚至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祈风典礼,这要是不去它家坐坐,都对不起主人的好客之情。
▲泉州的祈风礼典 ▲网友评论 你说我们福建为什么会那么沉迷于拜神呢?大概是真的能应验吧。
编辑于 2023-07-28 21:0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花哥 - 11 个点赞 👍
妈祖在上,左邻共鉴,今有辖区居民张三、李四两户因宅基地纠纷求卦,判予张三请赐阳卦,判予李四请赐阴卦,各得一半请赐圣卦。
然后调解人三敬香,踏罡步斗,焚黄表,将调解书焚化,念:向伸疏文,宣白于周。就于室内,用凭火化。
主调解人带着人民调解员和当事人双方代表齐唱:
志心皈命礼。母仪配地,圣德参天。通玄灵体,默静神仙。闽省威灵赫赫,湄州惠泽绵绵。阳神每显,救世垂怜。比比振彝伦之化,悠悠效道学之玄。抱慈悲扶危济困,施侧隐广度善缘。圣德在水,妙法大干。至贞至节,无袒无偏。寻声救苦救难,随心消祸消愆。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封天后,天上圣母元君。
然后主调解人三拜,唱:
此间土地,神之最灵。
通天达地,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明书上清。
最后起卦,根据卦象填调解文书,双方签字,按手印,盖公章,一式三份,妥!
发布于 2023-07-19 09:3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前陆军下士 - 7 个点赞 👍
厦门人,长沙读大学。前段时间高中舍友来湖南旅游。
来了第一件事,问我本地有什么庙,他想去拜拜。于是领他去了开福寺。
拜完后说这寺一般,太普通了。并对开福寺不允许进殿上香这事颇为不满。
之后几天,杜甫江阁、贾谊故居、岳麓书院这些地方,他是以极度虔诚的姿态逛完的。尤其是那张贾谊睡过的石床和那块还没烂完的木头碎片。
岳阳。
慈氏塔,大半夜赶去拜谒。
君山岛,80块来回船票去拜庙。
赶在动车发车前几个小时还赶上岳阳寺。
他说,每年暑假还要全家去普陀山朝圣。
离开长沙前拉着他去了趟烈士公园,再拉去国防科大看看卫兵大哥。
发布于 2023-07-19 11:12・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平贺才人 - 6 个点赞 👍
前几年我被我奶奶逼着做了六场法事,六场!!六场啊!!
第一场大前年我大伯得了胰腺癌,我奶奶就让我叔叔张罗着找了个道士给我大伯做了一场法事,做法事也就算了,我奶奶还要求我也去参加。
奇葩的是,我大伯居然病情真缓解了,当然他也动了手术。
第二场是过年那天晚上,我们老家有过年拜神的传统,我奶奶说既然你大伯好转了,说明拜神真的有用,前几年有人没参加,大年夜全家必须得去。
于是我就去了,凌晨连着去了三座庙,手上拿着几十柱香,拜了二十几个神,烧了十几打金纸,有些神都叫不上名字。
过完年没歇两天,第三、四场来了。我奶奶说我大伯既然好转了,得巩固一下。再办一场,逼我爸和伯伯几个给钱,请戏班子搭台唱戏,请神婆做法。
其中有个环节是必须有个人拿着插满香的坛子去四个地方分别祭拜四个神,反正流程是这样。这坛子起码重六十斤,你得用手托着走一公里。而这份差事就落到我头上了,因为我几个亲戚去外地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年轻力壮的。
过了几天,我奶奶说不能只偏袒我大伯,还得替我爸和另外几个叔伯求财。
好家伙,又办了两场,又是拿着香游街,又是请戏班子唱戏,只是多了个环节就是由于是求财,戏班子最后会有个扮演财神的拿假的金元宝在台上用红布包着给施主。
我还得当着几百个看戏的人的面和傻叉一样拿红布在台底下等着台上的财神撒元宝,就这又搞了两场。
那几天我人都麻了。
编辑于 2023-07-20 18:55・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西村疯婆子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疯狂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雷不一样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苏打 - 4 个点赞 👍
一直很好奇,妈祖也是神,为什么这种本土神的问题下没看到太多批判,基督教,神创论的问题下大家斗得不可开交 。
话说这地儿拜神拜到什么程度呢?依稀记得高考前戏,我的唯物主义启蒙恩师——政治老师,给我们复习完哲学后,神秘兮兮得跟我们说,“还是建议大家没事去拜一拜,信则有”。
编辑于 2023-07-19 12:0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兔叽大哥 - 4 个点赞 👍
福建或者沿海地区,基本都拜妈祖。其实抛开神灵真假不谈,从经济收益角度来看,你拜妈祖是最划算的。
1,假设没有神,你也不信,你没任何损失。
2,假设有神,你信,你也没损失。
3,假设没有神,你信,你也没损失。
4,假设有神,你不信,损失大了。
明白了吗?
发布于 2023-07-19 10:25・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解惑者周易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月白真白 - 3 个点赞 👍
一个村没走几步路就是一个庙
发生什么事都要去baibai
中考高考前家里人也会带着去bai文昌先生
(我们的高中班主任甚至要我们的试卷去烧以求我们考个好成绩)
基本是一个必做的流程
即使知道
没什么用
但是可以有个心理安慰(。・ω・。)ノ♡
(我很喜欢闻香的味道,因此有机会也会去,一年不夸张的说得去十次)
从小看西游记的我
对里面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刻
你去寺庙,是拜神佛,还是拜自己的欲望?
发布于 2023-07-18 21:38・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锦照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是水军 - 3 个点赞 👍
18年在福建秀屿的湄洲岛东南干过一个监理工程
造纸厂碱性废液管道排海监测
旁边就是妈祖福地,一几年海水开始上涨,被淹得剩不大了,妈祖庙都挪了
项目要求至少2.5公里,埋深在5m以下,保证污水能进入底部低温区加速沉降循环
项目经理是上海的,说修的时候因为本地工人坚持浇筑标准还废材废料导致工期延续了挺久。特意绕过那块小洲,第一次见工人cpu自己的。。。带的江苏工人都看不下去了,直呼工贼
编辑于 2023-07-19 14:54・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人间玩家 - 3 个点赞 👍
但凡学过法律的,在学习民诉的时候,一般老师都会讲一个福建的案例。
有两个人打官司,一个说另一个借了他的钱不还,另一个坚称自己没有借过钱。
双方各执一词,没有足够的证据,法官也很为难。
后来,将两人带到妈祖庙,让两人再进行自辩。
结果其中一个承认确实借了另一个人的钱。。。
发布于 2023-07-19 18:5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临窗观雪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司马难追 - 2 个点赞 👍
说点难听的吧。
除了闽南地区有基础的拜神氛围之外,那种明显比周围的人都格外爱拜神的——
十成九做过不少亏心事。
用肮脏的手段发家,发家之后心里不安,所以在神佛面前撒钱,乞求心灵的慰藉,这几乎是很多生意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我看到有答案在调侃,福建人信神为什么还造假、还诈骗?
天真。
你以为越拜神的人品德越好?
事实恰恰相反,参看上文加黑处。
你以为人家开莆田系医院前告过神,得到过神的同意;
其实人家只是要开莆田系医院挣钱,神同意最好,不同意我就多撒钱,多拜,神总不会太为难我。
身为一个福建人,我对比周围的人都明显更迷信的人是有偏见的。
在我看来这种人要么蠢,要么坏。
注意,我说的是这种人坏蠢,不是说神佛。
我不拜神,但也不诋毁神,敬而远之罢了。
我相信人最好的信仰是道德,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则不需求助神佛亦能安稳度日。
神佛若有知,亦不会为难修德之人。
编辑于 2023-07-20 18:17・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伊人归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邑匽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HO - 1 个点赞 👍
什么神都拜,那叫泛神论。真假不辨,是非不清,还不如啥也不拜,那样既不得罪真神,也不得罪假神。
发布于 2023-07-19 13:02・IP 属地内蒙古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东方博爱 - 1 个点赞 👍
跑个题。
22年,因为某些原因,去湄洲岛呆了一段。同行的邀我一起去拜妈祖。
我这个无神论者会信这个?站着看他拜了一路到山顶。
大言不惭的我嘴还硬,在山顶妈祖像前笑他不唯物。
好嘛,下阶梯就把脚给崴了,乌黑。
这下乖了吧。
该说不说,湄洲岛的夜景还真不错。灯光笼罩下的神庙真的像天宫一般。
编辑于 2023-07-19 16:13・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看星星看月亮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都灵老泰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