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福建人拜神程度有多厉害?

龙宇
34个点赞 👍

大概就是,如果明天要去巡游,像我这样假期严重赖床的人,也能凌晨4点自己醒来起床穿衣洗漱,不用人叫。

我家生活在沿海闽南城市,宗教气息挺重,要是去那种比较偏有市井气息的街道,很容易看到商铺门口有一座迷你小庙,卖拜拜用品的店通常也在这种街道里。

店里除了香和纸钱还有纸房子,做的很精美,我小时候不懂事,还想要买那房子玩,老板听了我的话,笑着摸我头。

如果看到有某个居民楼的门槛顶挂着松枝,大概率是某家逝了人。

快过年的时候,城里某些地方会有人摆摊卖春联,高三新年我在那里还看到英语老师了,而且他是白人外教,在那写毛笔字卖春联,怎么说内场面,很神奇。

而且他毛笔字写的比我好!!(小时候书法班白上了)

说实话我们家都不信教,父母又都是大学生,可以说是比较唯物主义的家庭,依旧能看到宗教色彩。

幼儿园的时候我有自己的玉,说是给我挡灾用的,白绿色的手环,有次我在幼儿园玩的时候被推了一下,摔倒了,没受伤但是玉碎成两半。

不止是我父母,身边的其他小孩父母也会买玉或者银给自己小孩戴,也是保平安和挡灾。

还有一个说法是人贩子一般不敢对带玉器银器的小孩下手,因为这些东西都不便宜,舍得给孩子买这东西的父母不会穷,也确实疼爱小孩,如果小孩丢了,父母是会拼了命去找小孩。

神明生日的时候,父母会摆上供桌放上吃食供拜,我特别喜欢这天,因为供食除了熟食还有好多零食,供完之后可以吃好几天。

尾牙(拜财神希望未来生意兴隆)这天,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绝对会下馆子吃饭,不然就是在家煮大餐,商铺门口也是会烧纸的。

新店开业会请一群阿嬷穿的红绿红绿跳舞啦,工地建工前请道士做法啦,这是很普遍的。

每个村都有庙和戏台,戏台的位置很讲究,一定是在空旷,空气流通最好的位置,在炎热的夏天坐戏台里,是能感觉到微风拂面的。

鬼节的时候戏台会唱戏,前面空出来的一大排位置生人不能坐,唱戏声咿咿呀呀,可以传的很远。

在村里很容易看到,有人把拜拜要烧的东西靠在阳光处晒,就是用稻草和泥(大概)做成的长方形,晒完之后用金纸包起来,再在其中一边竖起两个金方角,可以做来卖钱,是祭祀要烧东西时常用的。

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这东西的普通话是什么,闽南话还忘记了,只能这么描述了。

我16岁过年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宗教活动,神明巡游,因为是纯步行,所以一大早就要起床过去做准备了。

老家的庙是个大庙,里面住着王爷,左右两边墙上的壁画,是四个长的很凶的大将,主庙前的建筑由四根石头大柱支撑,柱子上有纹龙和祥云,很精美,主庙的屋檐下也有四根石柱,同样有龙和祥云。

建筑中间还有个池子,池里有龟和假山,记得小时候那里有次活动,青壮年跳进池里再出来,我被溅了水,现在也不知道那个活动是在干嘛。

5点到庙里,当时除了我,还有十几个同龄人,有男有女,我们不用特意穿什么拿什么,跟着大人走就好,我当时是手里拿了束花和松枝,不知道叫什么花,反正是神明祭祀的时候,跳舞的大妈们胸前常戴的花。

我们一群小孩叽叽喳喳的,一点都不困,而且结束之后我们有零食吃的。

虽然和王爷不熟,但从庙的规模上看肯定是很厉害的神!

所以当时的我,有种被神明选中的金童子的感觉,超兴奋!

小的在一边等,大人在准备,7点正式出巡,一行人在鞭炮声和硝烟中出庙,很长的队伍走在马路边。

车辆看到我们都会自动避让,如果遇到个别不会避让的车,不仅队伍里年长的阿伯阿嬷会用闽南语教训他,路人也会去呵斥车主(当然救护消防警车除外)

累是真的挺累的,我们走到晚上8点才把神明送回庙里,十几个少年少女坐在同一个地方等父母,没一个是精神的,都和要亖了一样。

回家的时候都凌晨2点了,脚特疼。

好玩也是真的好玩,比如神明进殿之后,会有很多很多的吃食供在神像前。

像我这样的小一辈,玩心大,又确实没事做,就会干出一些不正经的事。

比如把零食耳机放上供桌,我是这么做了,被一个阿嬷看到,用闽南语骂骂咧咧,把我赶出庙了。

还有偷吃供果,没被发现。

想过放健胃消食片,可恶人太多了完全没机会!

小时候也见过巡游,印象很深刻,等巡游队伍前面天上的神明走完,地府的神明要来之前,大人会告诉小孩:绝对不能说话!如果说话的话,晚上会被他们带走!

其实不用说,小孩也会被吓到闭嘴的。

领头的是黑白无常,他们走的大摇大摆,白吐出来的舌头很长,黑手里的锁链左晃右晃,黑还看了我一眼,吓的我往后退一步,后面其他的小兵,也是长的很随心所欲,什么颜色都有,相比之外前面的神明,不算长的很好看也是慈眉或威严。

尤其是坐在轿子里的主神,远远的看都能感受到那股大佬的庄严王霸之气。

关于扫墓,老家扫墓的地方很偏,被一大片松树林包围,去那里的路边也只种松树。

里面有很多杂草灌木丛,大大小小的坟包不规矩的散落各地挨的很近,找到自家的墓之后,先把杂草清理干净,然后给碑上的字刷漆,烧纸钱,倒酒,说我听不懂的话,最后把一圈鞭炮放在坟包上点燃,就结束了。

我上高中之后就很少去扫墓了,记得以前去扫墓的时候,我都是站在一边吃东西,或者去摘松果玩。

我们家的坟很高,差不多得有两米,小时候有次,我爬上去玩过,可以看到所有的坟包,很好玩,然后耳边莫名有人唉了一声,是那种男性老人的声音,有呼气感,现在想起来觉得很神奇。

然后被骂下来还被打两下屁股,后面就不敢上去了。

疫情之前村里也会有大型的祭祀活动,是在寒假,超隆重的,村庙附近会挂上很多彩布线,超多的供桌和吃食,道士又唱又跳,穿的花花绿绿的大妈会在庙前跳舞,舞龙,敲锣打鼓鞭炮声,很多人看,结束之后空气都雾蒙蒙的,因为放了很多鞭炮。

最有意思的是跨火盆,那些青年必须在8,9度的环境里,穿白T黑短裤,两人组,中间是小木轿,就这么跨火盆跨几次,看的都要累死,而且火也是真的火,没有踢倒火盆也是很厉害的。

还有就是龙舟,而且是在海里游的,200多岁的中年海龙

是在近海比赛,不深也不浅,不过我是从来没有去看过。

因为真的超热的!!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端午节都是大太阳,而且比赛是在最热的时候举行,还是海边,我绝对会被晒亖!

龙舟出来之前,也是要放鞭炮的,而且是要说请,而不是搬。

平常没有活动,龙舟就会停在房间里睡觉,房间门除了端午就是锁的,因为怕有人会偷,怎么说也是用很好的木头做的嘛。

真的会有人偷吗,会被村里人打残吧……

可惜没有英歌舞 (。_。)

老家偶尔也会祭祀,祭祀的时候门口会有一个很大的红色充气门,黄字写祝谁家什么什么反正都是好词。

道士拿着摇铃,在供桌前又唱又跳,等到他不跳了,和大人说什么话,一家人就要在供桌前拿着香,跪在垫子上,随着道士的指示,跪一下站一下跪一下站一下跪一下站一下,反复几次。

过程中,道士继续摇铃唱跳,大人低声说我听不懂的话,等到道士说停,我们就马上站起来,然后把香插进香炉里,这才算是结束。

结束后有木偶戏,尤其是那木偶戏。我记得小时候被一个挂在戏棚外的木偶吓到过,表情狰狞,皮肤很黑,怒目圆睁,我就这么和它对视上了,这对一个小孩来说真的很吓人。

男朋友家里因为是渔民,每次去深海之前都会摆供桌拜一拜,渔船挡风玻璃后面挂了好几个保平安的福包,去庙里开过光的,院子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神庙,每天晚上都亮着红光。

我和他从来没有主动去过庙里参拜,但遇上拜神会本能敬畏,一句话都不敢乱说。

大学隔壁寝室的湾湾,家里信神程度更严重,因为是庙公的小孩,家里吃饭会多摆一副碗筷,犯错就去庙里对神明跪上起码一个小时。

他家里还有地基主这一说,就是住在房间神龛里的神灵,会保护家里人的,他姐姐结婚之后带姐夫回来,就要去神龛面前拜拜,意思是我也是这个家的人,不是外人哦。

其实也不算是迷信,更多是精神寄托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生活是生活,拜拜是拜拜,就算是老一辈,你让他们在非特殊日子大老远去庙里拜拜,他们大概率会说你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编辑于 2023-09-14 14:22・IP 属地福建
蹲野莓丛边狂炫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