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大林生前没有立接班人?
事先声明,我是真的只想讨论苏联历史,最好别引申到别的国家。
- 26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自认为自已的权力是独一无二存在的国家里,他们虽然随时在考察任命接班人,用立太子、立王储、用宪法确定接班人。但只要自已怀疑他们不忠或有对自已不利,马上就予以撤换,甚至杀头。斯大林当然也不例外,想自已活一百岁总也不多,虽考察了几个,但不是很滿意。待一日气塞,就什么也不说一命呜呼。这么一来,决定接班人就在太后、王后、近臣、内臣之间决定。从秦始皇以来就是如此,祖宗之法岂可有违。
发布于 2023-07-16 12:2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老叶 - 20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爱折腾的人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所有真正的独夫,都认为自己要一直统治下去,所以不会立接班人。
因为接班人就是它一直独下去的障碍。
这也是观察一个统治者是不是真正独夫的标准之一。
发布于 2023-07-19 10:2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拉斐尔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逝去的世界帝国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hanhaoniao0507 - 81 个点赞 👍
因为按照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传统,尤其是20年代以后,掌握核心权力的那批人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环境,接班人自然也不是由上一任最高领袖确立出来的。我们可以看一看斯大林及其以后接班人的选择。
时间应该从1929年开始算,这个时候斯大林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随之而来的第16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核心成员也是1928年到1929年的政治斗争结果。注意莫洛托夫和基洛夫,这两个人的政治地位比较突出,一个是国家总理,另一个则是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他们可以被认为是能接替斯大林位置的人
第十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6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9人除布哈林届中被撤职外,托姆斯基在十六大上未连任外全部留任,新增3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莫洛托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30年12月后免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专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加里宁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伏罗希洛夫(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陆海军人民委员)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柯西奥尔
查看全文>>
小杨 - 4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蓝莓酱 - 1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事反必妖 - 88 个点赞 👍
他认为自己长命百岁的,再说,确立了接班人必定就会出现第二个权力中心,嘿嘿。斯大林中风后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躺在自己的屎尿利动弹不得。没有医生吗?有啊。不过斯大林刚刚才搞过医生谋杀案,把一大批医生打成间谍,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所以没有医生敢救他,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克里姆林宫赶紧给所有的高官打电话,这些高官半夜接到电话个个吓得魂飞魄散,因为斯大林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大清洗,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轮到自己。所以在得知是斯大林中风了以后,这些高官松了一口气,在斯大林周围转来转去,很默契的都没叫医生。然后就在旁边的房间里开会,吹牛打屁,反正就是没人叫医生。怀疑他们就是留在这里防止有人救斯大林的。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到指示,谁也不敢救斯大林。经历过大清洗的他们,太知道明哲保身了。斯大林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一大堆人在他身边转来转去,却没有一个人救他。然后就这样死去了。
发布于 2023-07-18 10:3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h汉唐气象 - 79 个点赞 👍
因为按照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传统,尤其是20年代以后,掌握核心权力的那批人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环境,接班人自然也不是由上一任最高领袖确立出来的。我们可以看一看斯大林及其以后接班人的选择。
时间应该从1929年开始算,这个时候斯大林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随之而来的第16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的核心成员也是1928年到1929年的政治斗争结果。注意莫洛托夫和基洛夫,这两个人的政治地位比较突出,一个是国家总理,另一个则是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他们可以被认为是能接替斯大林位置的人
第十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6月)
政治局委员:上届9人除布哈林届中被撤职外,托姆斯基在十六大上未连任外全部留任,新增3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莫洛托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30年12月后免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专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加里宁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伏罗希洛夫(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陆海军人民委员)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柯西奥尔(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新任
基洛夫(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新任
古比雪夫(国家计委主席)
鲁祖塔克(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2年2月撤职
李可夫(人民委员会主席,1930年12月撤职)
奥尔忠尼启则(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32年改任人民委员会重工业人民委员)1930年12月接替李可夫政治局委员职务
安德烈耶夫(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交通运输人民委员)1932年2月接替鲁祖塔克政治局委员职务
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934年1月)
基洛夫被刺杀,后来日丹诺夫接替了他的位置,日丹诺夫被认为是公认的斯大林的接班人,他所领导的列宁格勒党委成为一支势力强大的政治力量,在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显示出了巨大的影响力,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这些人进入政治局的人,包括29名中央委员与中央候补委员,还有人数不详的中央监察委员,都属于列宁格勒党委影响之下。
政治局委员:上届12人(包括届中增补2人)除李可夫、鲁祖塔克届中被撤职外全部留任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
莫洛托夫(人民委员会主席)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1935年改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民委员会交通运输人民委员,后又兼任重工业人民委员兼燃料工业人民委员,1938年晋升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
加里宁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奥尔忠尼启则(人民委员会重工业人民委员)1937年2月自杀
古比雪夫(组织局委员、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1935年1月逝世)
基洛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省委书记,1934年12月遇刺身亡)
安德烈耶夫(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交通运输人民委员,1935年2月改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柯西奥尔(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1938年5月撤职
米高扬(人民委员会内外贸易人民委员)新任,1935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楚巴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新任,1935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第十八次代表大会(1939年3月)新显现出来的政治势力中,有很多新面孔,也是被我们所熟悉的人,库兹涅佐夫、沃兹涅先斯基这些人先后出局,其中由于在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库兹涅佐夫受到斯大林的重视,被认为是有可能的接班人。政治局委员:上届12人(包括届中增补2人)除基洛夫、古比雪夫、奥尔忠尼启则届中去世,柯西奥尔届中被撤职、楚巴尔未在十八大上连任外外全部留任,新任2人
斯大林(组织局委员、中央总书记、1941年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兼任部长会议主席)
赫鲁晓夫(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1949年12月改任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新任
安德烈耶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1943—1946年兼任人民委员会农业人民委员。1946—1953年兼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集体农庄事务委员会主席)
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1941年任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司令、西北方面军总司令、列宁格勒前线司令,1942年任游击队总司令,
1945年任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席,1947年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文化局局长)
日丹诺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和市委书记,1946年改任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新任,1948年8月去世
卡冈诺维奇(组织局委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部长会议副主席)
加里宁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46年6月去世
米高扬(人民委员会内外贸易人民委员,1946年起任部长会议副主席)
莫洛托夫(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年后改任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
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内务部部长)新任,1946年3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马林科夫(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会议副主席)1946年3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沃兹涅先斯基(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委主席)新任,1947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1949年3月免去
布尔加宁(部长会议副主席、武装力量部部长)新任,组织局委员,1948年2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柯西金(部长会议副主席、财政部长),1948年9月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第十九次代表大会(1952年10月)随着列宁格勒派的出局和5人小组的成立,如果不出意外,随着斯大林的年老,接班人要从剩余4人中选出,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二人占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其中随着列宁格勒派的垮台,莫斯科党委影响力上升,而赫鲁晓夫正是他们的领导人,较之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在党内的支持者众多,而莫洛托夫的影响力下降,已经被排除在核心小组之外。赫鲁晓夫理所当然的成为接替日丹诺夫的存在,成为公认的接班人
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撤销了政治局、组织局的设置,改设主席团(25人)、主席团执行局(9人)和五人小组
主席团执行局成员
斯大林(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3月5日去世)
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3月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长)1953年6月撤职
布尔加宁(部长会议副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3月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1955年2月后任部长会议主席)
伏罗希洛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卡冈诺维奇(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马林科夫(书记处书记、部长会议副主席、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6月后任部长会议主席,1955年2月改任部长会议副主席、电站部部长)
别尔乌辛(部长会议副主席,1955年起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萨布罗夫(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赫鲁晓夫(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五人小组成员,1953年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设立中央委员主席团(10人)取代中央委员的两个机构——主席团和主席团执行局
1953年3月主席团成员除了原来主席团执行局8人外,还增加以下2人
莫洛托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
米高扬(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贸易部长)
1955年7月又增补以下两人
基里琴科(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
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
由此来看,赫鲁晓夫成为后来苏共的第一书记,是斯大林后期政治局势演变的结果,他成为斯大林的接班人也是必然的,而针对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的反对派联盟进行的政变,可以被认为是维护他作为接班人地位的捍卫斗争。因此,结合当时苏联的政治环境,苏联的政治接班人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被以官方的名义承认。
说明一点,在事实上,在30年代之前,整个苏俄或者苏联的最高政治领导机关是中央委员会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席会议,而经过斯大林在30年代的清洗和调整,最高政治领导机关向中央政治局演化。
说说斯大林在苏共之中的地位变化,列宁患病之后,布尔什维克党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因此在斯大林战胜布哈林的1928年之前,苏联可以被认为是集体领导制,但不同的政治人物在这个时候由于代表的派系实力的变化,他们在布尔什维克之中的权重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列宁患病期间和列宁去世后的前期,季诺维也夫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由于托洛茨基拒绝接受具体的国家领导职务任命,因此他的地位一直在弱化,后来斯大林和布哈林战胜了左翼反对派联合反对派,随着季诺维也夫和托洛斯基出局,多数派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这个矛盾的激化点是1928年在10月全会上,布哈林和右翼反对派对斯大林的农村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布哈林此时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影响力超过了斯大林,如果他能在1928年的10月全会到1929年的4月全会期间,坚定立场,继续争取中间势力,对斯大林进行彻底的斗争和清算,那斯大林无疑也会步季诺维耶夫的后尘,布哈林的政治手段太过拙劣了,而他的政策也不被基层党委和工人支持,在1929年的4月全会,布哈林已经完全败下阵来,斯大林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从1929年到1953年,这是属于斯大林的时代。
编辑于 2023-07-16 14:41・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小杨 - 51 个点赞 👍
你别把斯大林当成现代国家的领导,把他当成一个亚洲专制国家的帝王就明白了。为什么汉武帝要弄死自己儿子刘据,为什么唐玄宗杀李瑛,为什么伊凡雷帝杀儿子,他们这种“明君”不知道弄死自己继承人的后果吗。相比之下人家佛朗哥也独裁,但佛朗哥早就立了胡安卡洛斯在他死后当国王。皮诺切特也独裁,但他尊重投票结果自愿退位。但苏联极权专制的体制和斯大林的个人行为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不可能像佛朗哥和皮诺切特一样。只能把权力抓在手里直到死。
编辑于 2023-07-18 16:38・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gbxfnnj - 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永不解密 - 18 个点赞 👍
1.他就是一个游牧汗国的可汗,是野蛮文化,你比如目田逆民喜欢吹的多王议政,到头来还是要比谁的拳头大。
2.他是僭主,首先列宁是明确不希望他接班的,其次他把列宁时代的元老院基本上消灭了个七七八八,
另外他也不愿意按照苏联宪法里写的走什么劳什子选举,
所以后来一代代都只能这样通过政变来交接,赫干掉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勃再干掉赫,还有819,
这本来就是符合苏联的“祖制”。
但你比如汉人正常的帝王,要么神权天授(汤武革命),要么有黄金血统(世袭),要么是指定交接(尧舜禅让),是不会那样缺乏自信的。
编辑于 2023-07-20 11:5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漢人驃騎將軍 - 16 个点赞 👍
乐,说得好像伊里奇生前立了接班人一样。
事实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整个国际共运都没有把接班人问题当成十分重要的问题来看待。中文的“接班人”概念都是在五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了,而且一开始都是在泛指少年儿童。苏联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慈父一般都是用“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概念。可见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接班人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当然是五十年代玉米大帝粉墨登场并且“技惊四座”的时候了。从此之后,每一个有头脑的党才开始把培养合格和可靠的接班人当成关键性的工作之一来重视。从这个角度说,玉米帝也算是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整个国际共运的历史了。
另外有的朋友还是收收味,现在我基本上看题目都能猜出你们要写啥内容了。
发布于 2023-07-21 12:4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教子有方张献忠 - 10 个点赞 👍
可能是斯大林还来不及立接班人就挂了,据说当时斯大林突然中风,然后就躺倒在了地上,但当时他还没有死。克里姆林宫的人发现以后。他们便通知了其他的苏共官员,当时那帮家伙吓得灵魂都要飞出来了,以为自己要吃枪子或者去古拉格旅游了。结果一过来才发现;哦!原来是斯大林中风了,然后从警卫再到这些,苏共官员再到医生,再到仆人,没有一个人尝试着去解救一下斯大林,就让他一直躺在地上。他们自己则若无其事的谈笑风生。
等到斯大林彻底挂掉以后,他们就开始讨论接班人的问题。就好像夏曦落水以后,没有一个人去救一样。斯大林中风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去救他,甚至都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它从满是屎尿的地上扶起来。
发布于 2023-07-20 12:49・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甘棠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暴力的小白兔 - 7 个点赞 👍
普京说过“俄罗斯没有了,还要世界干嘛?”
表面上说的是俄罗斯
但是什么叫“俄罗斯没有了”?
如果普京下台,其他人管理的俄罗斯算不算“俄罗斯没有了”?
俄罗斯显然还是存在的,但是普京能答应吗?
其实普京不当总统,俄罗斯依然存在,俄罗斯不会因为普京卸任就消失。
所以普京说的不是“俄罗斯没有了,还要世界干嘛?”
他的潜台词是,如果不是他管理的俄罗斯,就等于“俄罗斯没有了”
他把自己和俄罗斯划了等号
没有普京,俄罗斯就没有意义了,就不是俄罗斯了,就等于俄罗斯没有了,整个世界也没有意义了。
斯大林同样是这个逻辑
没有斯大林的苏联,还是苏联吗?苏联是不能没有斯大林的,失去斯大林的苏联,没有任何意义。
他有必要选接班人吗?在斯大林看来,他就是苏联,他如果不在了,苏联也就不在了,跟他没有关系了。
萨达姆被抓了,伊拉克从地球上消失了吗?伊拉克现在依然存在,不会因为少一个萨达姆就消失。但是萨达姆固执的认为,伊拉克没有萨达姆不行,没有萨达姆就亡国了,所以必须要保卫萨达姆,伊拉克人也不是傻子,伊拉克少了谁都不会亡国,亡的只是萨达姆。
当年希特勒也一样,纳粹党对德国人宣传,必须得听希特勒的,必须得听纳粹党的,骗德国人说,没有希特勒,没有纳粹党,德国就完蛋了。
看一看历史,希特勒自杀,纳粹党覆灭之后,德国完蛋了吗?
德国现任依然存在,而且成为生活富足的发达国家了。
希特勒和纳粹党希望全体德国人为他们的野心陪葬,为他们这些独裁者永远享有权力而陪葬,历史证明,他们才是德国人民的祸害,他们也必然灭亡。
正义可能来迟,但是正义不会消失。
编辑于 2023-07-19 07:12・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暖风轻洋 - 6 个点赞 👍
想成为接班人,首先要活下来——斯大林的几位倒霉"接班人"
斯大林其实培养过几位接班人,但不幸的是结局非死即伤。
因为他们不但要在斯大林面前保持忠诚和谨慎,以稳定慈父多疑的性格;更要提防他身边虎视眈眈的老官僚们的黑手。
日丹诺夫与斯大林 日丹诺夫是与斯大林关系最融洽的培养者,但是随着慈父身体每况愈下,日丹诺夫也开始为他的“继位”做准备。他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势力,把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调到了中央书记处。
这直接引起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大为不安。他们也是斯大林最为倚重的权臣,贝利亚当时主要负责内务部工作,马林科夫则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日丹诺夫在他们负责的领域安插人手,显然对他们的政治生涯不利。不肯坐以待毙的两个人迅速结盟,和日丹诺夫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
1942 年 11 月 7 日,主席团在斯莫尔尼宫举行会议,纪念十月革命 25 周年。从左到右:A.A. 库兹涅佐夫,G.Kh. 布马金,A.A. 日丹诺夫,Ya.F. 卡普斯汀,P.S. 波普科夫 最终,日丹诺夫在中央委员会疗养院,因心脏部位疼痛接受治疗时死去。根据官方版本,“因心脏麻痹而死亡,并伴有急性肺水肿症状”。然而,当时的心脏病专家莉迪亚·季马舒克根据心电图诊断被披露后,清楚地表明日丹诺夫要么是被误诊,要么就是有预谋的。
初战告捷后,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再接再厉直接炮制了”列宁格勒案“。这个案子的资料至今没有公布,可以预见其中的诡异。
结果就是,他们实现了对“列宁格勒人”的政治清除,然后是物理消灭。斯大林为了加强个人权力,批准了对独立“列宁格勒人”的迫害。
几十年后,彼得堡列瓦绍夫纪念公墓竖立了一块朴素的纪念牌,上面刻有1950年10月1日因“列宁格勒事件”而被枪杀的本市六位领导人的名字。尼古拉·沃兹涅先斯基、雅科夫·卡普斯汀、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彼得·拉祖廷、彼得·波普科夫、米哈伊尔·罗迪奥诺夫…… 被害人中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同样是慈父欣赏的接班人。
据称,斯大林在皮松达度假期间表示,他将库兹涅佐夫视为党派路线的继承人,将沃兹涅先斯基视为苏联部长会议的继承人。当然,这也许注定了两位才华横溢人的命运。
据说案发后,斯大林甚至亲笔在写有沃兹涅先斯基“案”的文件夹上写下:“我不相信”。
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疑问:斯大林为什么不培养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或者既然不培养为什么还重用?
这也许就是悲剧的根源,斯大林取得权力后用人以忠诚和执行力为核心。而经过清洗和二战后,年事已高不得不考虑在理论、经济和军事方面更优秀的接任者。
斯大林和他的“老员工” 在他眼里,老员工们是难以胜任这个角色的。比如他对赫鲁晓夫说过:
“你们这些瞎眼的小猫,没有我将会发生什么——国家将会灭亡。因为你无法识别敌人。”
比如他在小圈子评价马林科夫:“这是一名职员。他会很快写出一份决议,并不总是他自己写的,但他会组织人民。他会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但他没有任何独立思考和独立主动的能力。”
这无疑让老员工们心寒,并竭尽全力地打压新贵,以保留自己的权位。
归根结底,这是体制的悲剧。
斯大林后期还试图培养一些人,不过在他因疾病影响愈加极端的打压下,老员工们最终把手伸到了他的喉咙。
我会继续写关于俄苏的历史事件和轶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谢谢。
编辑于 2023-07-19 13:48・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瓜民记忆 - 5 个点赞 👍
斯大林式的体系模式和君主制不一样
因为他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本身就是反世袭的,所以他立的接班人在合法性上天然要弱于君主制度。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失去了继承人血缘信赖的加成(同样因为理论基础不支持子承父业),使接班人与自己对立的可能性比君主制大大增加。这就导致了原本在君主制里就存在的问题,在斯大林模式下放大了;君主制本身的合法红利(血缘、神圣性)又半点都吃不到。所以象斯大林这种领袖,没有办法立接班人,立了也是给自己找麻烦
发布于 2023-07-19 09:3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入江大三角 - 4 个点赞 👍
因为他吸取了教训,他的导师列宁先生就是过早拔高了他,导致后期列宁本人都没办法把他弄下来,甚至给列宁扶棺的除了他都被他干死了,这种人怎么可能立接班人
发布于 2023-07-19 11:20・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生了三胎再谈爱国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uCluxClan - 3 个点赞 👍
斯大林指定过继承者,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
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俄语:Пантелеймон Кондра́тьевич Пономаре́нко,1902年7月27日(格里历:8月9日)—1984年1月18日),乌克兰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陆军中将。曾任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部长会议主席,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等职。
可以从一些可靠的证据和间接证据有力地证明:
波诺马连科的地位明显高于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全会上其他新提拔的人。
斯大林去世后,主席团规模缩小,波诺马连科仍然是候选成员,只能成为文化部长。
斯大林在去世前打算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留给50岁的波诺马连科。
在任命之后,贝利亚、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可能会失去工作。
但是斯大林太天真了,他在死前宴会,邀请的人,都被公开处理了。
所以斯大林突然去世后,支持波诺马连科的人也没有。
波诺马连科的杰出政治家生涯结束了。
此后他只能做个小职务,好苟且偷生。
大多数认为米哈伊尔·苏斯洛夫是斯大林想要的法定继承人。
本来斯大林想让苏斯洛夫成为党的首席思想家。
但是他不切实际,除了一套马克思主义思想(斯大林显然打算更新它)之外什么也无法安排。
并且在立陶宛历史的关键时刻,苏斯洛夫在立陶宛的短暂任期并不成功。
另有报道称,他玩忽职守,在办公室的几个小时里都在摸鱼看小说。
至于为什么斯大林不立自己的儿子当接班人?
这个提案,基于合理性就会很多人坚决反对。
尽管斯大林,作为地球最强的领导人,也不能随心所欲。
但是斯大林不立自己的儿子,主要还是他根本不喜欢自己的儿子。
是他的病态心理和对自己后代的鄙视,而不是忠于马克思主义教条。
斯大林鄙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儿子,因为他们是格鲁吉亚人(当然,斯大林本人就是格鲁吉亚人,但他对讽刺有着异常高的忍耐度)。
纳粹非常自信地,试图以斯大林被俘的长子进行交换。
可意想不到的是斯大林漠不关心地,也允许他们将他送往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想象一下,冷酷如此。
可以将任何人置于纳粹集中营,甚至是自己亲生儿子!
真怀疑不是斯大林的亲生儿子。
理解斯大林主义病态心理,最关键在于独裁者与他的臣民一样的隔离。
真正的暴君不会容忍社会中的任何个性,也不会容忍两个人之间的安全和私密的联系,而没有国家干预的暗示权利。
懒散、无耻、粗俗地从人民那里牟取利益的想法,而这种现象在后斯大林时期共产主义当中,表露无疑,更成为了后斯大林时期共产主义的特征。
像希特勒和斯大林这样的人参与这场游戏并不是为了战利品。
(当斯大林去世时,在他的办公桌里找到了无数未兑现的党派工资支票)
他们的虚无主义,也是一种真正的信仰。
为此,他们愿意像任何宗教狂热者一样牺牲自己的舒适。
诗人克莱夫·詹姆斯写道,斯大林似乎听从了塔西佗的忠告:
“不管你杀死谁,你的继任者都会是幸存者之一。”
詹姆斯写道:“斯大林的行为就像他不希望任何人幸存下来。”
编辑于 2023-07-19 10:4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杞鋂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工农的心 - 2 个点赞 👍
巴黎公社原则: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出的人担任,而且随时可以撤换被选举者;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共产党的旗子是巴黎公社原则。巴黎公社原则之一就是选举。列宁、斯大林、教员都严格地遵守了这些原则。
编辑于 2023-07-19 10:2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江胡悠 - 2 个点赞 👍
看赫鲁晓夫上位的故事,就知道当年那些争当斯大林之后大位的,都是有权有势的国家的二号三号四号人物,哪有这么容易摆布。且不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立接班人”就很奇怪,回顾他死后其他人的斗争就知道,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就算真的“立接班人”,也没用,除非再来一次大清洗把那些人的势力提前打掉
发布于 2023-07-19 10:59・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勃勃鲨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涅夫卡图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普通人士 - 2 个点赞 👍
天天说美国代表自由,苏联代表民主。怎么这会就忘了?
一个民主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有立继承人的现象,苏联的每一个领导人,都是苏联人民凭借苏维埃选举出来的,公平公正,果然冷战输了苏联连民主的牌子都丢了。
发布于 2023-07-20 15:0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叶隐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布尔乔亚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司马夹头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