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真的认为大孙子能压下他几个手握大军的叔叔吗?
- 65 个点赞 👍
就算朱允炆压不住藩王,在朱元璋眼中也不是什么坏事。老朱可能还觉得藏在土里的地雷终于爆炸了,大明江山变得更安全了。
你觉得朱元璋灭了元朝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他的天下就真的安全了吗?除了他自己朝廷那一套班底,就没有别的前朝余孽势力躲在暗处成为隐患吗?朱元璋的那些功臣,难道都是良善之辈吗?
如果前朝余孽还有明朝功臣后裔,用各种强硬的办法对付他们,都清理不干净怎么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这些隐患的首领,利用这些隐患。也就是“让地雷爆炸在安全的地方”。
朱元璋册封那些藩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无论是朱棣还是朱允炆都是他的护卫大明江山的工具。朱允炆的作用是“让皇长孙成为南京朝廷那套班子的头目,稳住江南士大夫的心”。朱棣的作用是“让燕王成为徐达旧党羽和前元余孽的首领,如果徐党和前元余孽要造反,首领还是朱家人,成功了江山也在朱家手里”
朱元璋最怕的两个隐患,就是在北京的徐达党羽和前元余孽。
徐达虽然是朱元璋的忠臣,但他在洪武元年攻破元大都之后,就一直呆在北平也就是元大都。并长期作为征虏大
查看全文>>
土方岁三 - 15 个点赞 👍
这是朱元璋最正常的选择,皇位的传承是有规矩的,即使是朱元璋也不能为所欲为,太子朱标死在他前面,朱元璋能怎么办?
朱元璋洪武六年(1374年)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了皇位继承的规则,具体如下: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这个规定的核心思想就是明确要求皇位传承需遵循立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即皇位应由皇帝的嫡长子继承。如果嫡长子去世,则由嫡长孙继承,说白了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在皇帝没有儿子的特殊情况下则兄终弟及。
查看全文>>
温晓迪 - 8 个点赞 👍
让我们站在朱棣角度看,大侄子其实才是真正篡位者?亲爹死了都不让奔丧,连朝鲜人都觉得离谱。而且在朱标死后,老朱说过“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燕王类朕,朕欲立之,如何?”,老二老三相继离奇死亡后,又非常正面评价过朱棣:“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并且最后阶段还要给老四兵符,并让其进京。。。
假设,朱元璋是朱允炆和后宫联合害死的,毕竟老朱死前突然上吐下泻也不符合。七日就下葬,老百姓家的都能停个好几天,开国皇帝就不能多停几天?还真是不能,对于政变方怎么可能留着这么大个雷。然后齐泰他们矫诏立马上朱允炆登基。
然后军队高层淮西勋贵或其后人,虽然没有知道详情或直接证据,但是知道老朱实际上想传老四。这样就能解释整个靖难之役各个离谱战斗了,都不是在放水,而是在放海。。。
查看全文>>
忍一时越想越气 - 8 个点赞 👍
没有,但朱元璋看他这个孙子说的一套一套的,被唬住了。
朱允文属于那种把书上大道理背的一套一套的,但其实根本没理解、也不相信这些大道理那种人。
因为,朱元璋和他谈过这个事。他说的好好的:“以德怀之,以礼治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兵伐之”。
换而言之,藩王们不老实,先情感召唤;不服,则训斥;再不服,就削去权力;再不服,就移藩;再不服,就讨伐。
朱元璋非常高兴,表示你想的非常对。
其实,这一套就是“郑伯克段”。也就是向天下人、向其他藩王表示,是这个人太过分,我才收拾他的,和别人无关。
也就是,最大程度的孤立那些不老实的藩王。
问题是,后来朱允文是他说的这么做的吗?
完全不是。他一上来就罗织罪名把好几个藩王废为庶人、囚禁终身,其中还逼得湘王全家自焚。
汉武帝、明成祖都是绝对强势的皇帝,他们敢这么对待诸侯王吗?他们都是只削权力、不减富贵,最大限度减弱诸侯王的反抗动力。
其中,帮汉武帝削藩的主父偃一时失手,逼得齐王自杀了,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灭了主父偃全族,安抚诸侯王们。
再看看逼得湘王全家自
查看全文>>
滴山 - 8 个点赞 👍
朱元璋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孙子的问题,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无脑屠杀武将。
朱元璋杀的都是蓝玉这种功高震主又桀骜不驯,威望极高的大将。这种将领,朱允炆把握不住。
但是也给孙子留下了耿炳文这样忠诚又善守的老将,包括徐达的儿子徐辉祖,都是一流的将领。
可以说,他给孙子留下了足够自保的将领。再加上南京周围的40万精锐中央军,完全够孙子压服那几个叔叔了。
实际上朱允炆的那几个叔叔根本没有什么大军,也没有能力造反。各个王府的护卫都是有定制的,最多三千人。唯一有能力的燕王经过打压,府上也就500卫队而已,那些所谓的大军都是朝廷的,只有战时有皇帝的圣旨才能调动。
包括北平城内的上万大军和主要官员,都是朱允炆的人。
可以说,朱允炆从头到尾都不必担心自己的叔叔造反,自己的叔叔也没有任何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朱元璋也根本不必担心儿子造反这件事。
后面的事情发展成这样,实在是朱允炆和他身边的几个文人实在是太蠢,蠢到天怒人怨人神共愤,蠢到老天爷都看不下去而已。
跟朱元璋大杀武将真的没有关系。
查看全文>>
曾杨清评论 - 3 个点赞 👍
根据朱元璋的设计,朱元璋是这么想的,情报方面有锦衣卫负责,哪个藩王有异动第一时间知晓。军队方面有擅长防守的耿炳文,几个能带兵的藩王也在边疆,并没有全部掌握在一个藩王手里。最有可能废立皇帝的几个权臣已经被砍死了,就算藩王想造反,也要从边疆打回内地,有耿炳文在,耗都能耗死他,朕的其他儿子必然不会坐视不管,只消朱允炆磨炼五六年,懂得运用权术了,继承人也就把位置坐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