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为什么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 6 个点赞 👍
亲密的人际关系一定是有情绪的,快乐和伤心,爱和恨,骄傲和羞愧…。婴幼儿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的交往中才有机会观察别人是如何处理情绪和情感,以及自己的情绪是怎样影响他人的。
人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压抑?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学会如何疏导情绪,处理情绪,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就是情绪处理问题。在生活工作中,面对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长久以来把负面情绪压抑在心里,最终会导致心理问题。因此,如果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能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孩子在父母面前能够自然的表现正面情绪或者负面情绪,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是快乐的,健康的。
人类天生就会有情绪:发怒、害怕、高兴。这些情绪是自然表露的,不需要学习。而且,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会自己学习情绪,大约一周岁以后,幼儿的情绪因学习和社会化而改变,他们开始出现内疚、骄傲、羞愧、难堪,各种情绪交汇融合在一起,恐惧和愤怒的同时出现,在和成人的交往中,幼儿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希望他人特别是父母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
人的思维模式为什么会如此不同?为什么有些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然会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而有些人则刚好相反?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婴幼儿阶段的时候,接受和观察到的他人处理情绪问题上的信息差异。
在最初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他们感知到自己亲密关系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积极的,乐观的,遇到挫折能很快吸取教训,疏导负面情绪,那么,他们所建构的思维模式自然是积极向上的,人类的思维模式从一出生就开始搭建,古人云“三岁看到老”,反应了古人识人的一种智慧。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启蒙老师,要培养一个内心健康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
理解并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积极分享孩子快乐的情绪。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父母的积极倾听和分享,都能让孩子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鼓励孩子谈论情绪。
婴幼儿对情绪的理解从社会交往中习得,他们很早就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天黑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们会感到害怕,这时候,父母不要嘲笑孩子的胆小,要鼓励孩子和自己情绪对话,和孩子自然的谈论情绪。
例如不少父母避免和孩子谈论生死,谈到生会不好意思,谈论死又怕孩子受到伤害。对于这类问题,能不谈最好不谈,能避开就避开,觉得这是在保护孩子。
幼儿对生和死的认知远比父母想象的要早,到了幼儿园中班,大部分孩子就已经知道,生命是存在着生和死的,他们对生充满好奇,对死感到害怕。所以并不是说不谈就可以避免他们的提问,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有生命,生命就是一个花开花落的过程,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
三.观察并理解他人的情绪。
幼儿不仅体验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在思考情绪,他们试图理解自己参与到他人的情绪中去意味着什么,并建构自己处理情绪的思维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知道情绪不仅是外在的,也可以表现在内在的情感状态。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有好坏之分的,父母和孩子的交往中要让孩子在观察他人的情绪处理过程中学会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会控制、转移、修正自己的情绪。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让孩子学会通过向父母求助,和教育者交流的方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非常重要!婴幼儿情绪处理的能力首先从父母那里习得,心理健康的孩子,必定从父母和亲人那里学会了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分享孩子的快乐,疏导孩子的焦虑,经常和孩子进行情绪对话,帮助孩子构建良好的情绪处理机制,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发布于 2023-01-21 13:3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徐芃老师 - 6 个点赞 👍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离开父母学习独立的阶段,尽管这个时期的孩子比以前更加喜欢冒险,更有自主意识,但在情感上他们却可能需要更多的需求。
独立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然而对孩子而言却可能是一件令他容易感到不安的事情。比如你的孩子可能会在你忙自己的事情时缠着你不放,因为他『感觉到你在独立』,所以害怕你不会再回到他的身边去。而如果这个时候家里还迎来一个新生宝宝,大人的很多注意力转移到小宝宝身上,也会导致你的三岁孩子依赖性空前高涨。
那么,如何增强三岁孩子的安全感呢?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当主要照顾孩子的大人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安抚毛毯或者毛绒玩具来陪伴孩子;
❤️2、如果你一个人要去做什么,比如洗澡,提前五-十分钟告诉孩子,让他知道可以在你洗澡的时候玩某件特别好玩的玩具;
❤️3、如果孩子哭泣或者感到害怕的话,对他说:“我知道妈妈忙工作/家务的时候你有点寂寞,因为你想和妈妈在一起。那妈妈现在告诉你,我虽然在忙,但我一直爱着你,等我忙完了我再来陪你。”
❤️4、有时你只需要暂停一下你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拥抱,或者给他读一会儿书就能缓解他的情绪。
❤️5、可以建立或者加入一个家庭小组,经常邀请和他年龄相近的孩子来家里玩或者去这些孩子家中串门。幼小的孩子需要和同龄人一起玩,这是他们学习交际技能的重要途径。
❤️6、如果家里有刚新生的宝宝,邀请他一起照顾小宝宝,让他感受到你不会因为新宝宝的到来而减少对他的关爱和陪伴。
大多数幼儿会因为离开亲近的人而感到难过和没有安全感,虽然不管怎样做,我们都无法帮孩子避免他必然会经历的这个成长阶段,但我们可以坚定地告诉他们,无论他们要面对什么问题,我们都会一直陪伴他们一起。
参考书籍:
[美]金伯莉·布雷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南方出版社,2019.09
感谢您的看阅,我是@久锡,专注育儿、孩子教育、绘本阅读等分享~
赠人一赞,一起成长,也谢谢你的鼓励^_^
关注我,育儿路上携手同行^_^ @知乎亲子发布于 2023-01-18 10:0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久锡 - 4 个点赞 👍
孩子虽小不能言语,但他有极强的敏感神经,他能感知周围的一切。大脑中的杏仁核就是一个极敏感的情绪处理中心,相当于小蚂蚁的“触角”,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它对恐惧、愤怒、焦虑尤为敏感。杏仁核不能自主思考,它直接感知事物并作出响应。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是养育者的情绪或行为传播了不稳定的信号所造成的。长期的不稳定情绪和行为会被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储存和记忆,导致孩子恐惧、害怕、不安与焦虑。
建立安全感的前提条件就是养育者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耐心,不论孩子发生了怎样的行为,第一时间不是发火生气指责,而是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大人不应用自己的是非关去判断孩子的行为,从而给他下一个错误的结论。
多给予孩子耐心细致的陪伴,多给予正面的帮助和鼓励,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单纯和美好,有质量地陪伴,与他一同成长一起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得到足够的爱与理解,自然而然就会有安全感,就会自信乐观!
发布于 2023-01-22 11:5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九月 - 4 个点赞 👍
家长陪伴到位,孩子自然就有安全感。三岁之前的亲情陪伴是关键。
由于婴儿对自己身体能力的局限还没有意识,父母或抚育者必须守在他们身边,以便提供安全感和必要的保护。只有这样婴儿才能信赖外部世界,并建立起安全感。
所以,家长务必重视婴儿期的陪伴,切不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建立安全感,与平时养育方式有关,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孩子内心不再恐慌,久而久之,内心自然就会有安全感。
1、多陪宝宝。
家长用爱全身心倾情陪伴,无论是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给宝宝读绘本,还是陪伴宝宝玩玩具和游戏,都要极有耐心,只有自己弃焦虑、持平和,宝宝才能接受到安全信息。
如果宝宝自己专注地看书或玩,就在一边静静地陪着,让宝宝觉得亲人一直站在自己身边。
有足够的爱和陪伴,这样的话,安全感慢慢的就会建立起来了。
2,让孩子参与家庭日常活动,带孩子一起去逛超市、和孩子一起决定买什么、晚饭吃什么等等,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同时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例如,在宝宝外出时,会不嫌其烦地征求宝宝的意见,穿什么衣服?带什么零食?从小事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遇事不惊慌。
3、当妈妈有事外出,千万不能偷偷溜走,而是要如实告知孩子外出原因,以及何时归来。不用说几小时,因为孩子听不懂,但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在你XXX的时候就回来了。”
4、宝宝呼救时,才出手相助
宝宝1岁半以后,宝宝的独立性大大发展,特别希望摆脱大人的限制,自己钻钻爬爬、走走摸摸,好奇心和探索欲比较强烈。这时,父母为宝宝提供安全感,但不要过度保护。也就是说,陪伴但不过分干预。他需要时,大人及时参与;不需要时,大人就在旁边干点自己的事儿。
5、“危险”场面,家长要胆大心细。
不要用恐吓的手段,阻止孩子的探索行为。比如孩子要去爬高高,就吓唬孩子说“不爬,要摔下来的”。这些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恐惧,往往会跟随孩子一生。家长要有预判能力,在没极端风险情况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横冲直撞,大胆探索。
发布于 2023-01-07 11:55・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似兰斯馨 - 0 个点赞 👍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四大精神支柱:
安全感,依恋关系,自信心,和行为规范,任何一条支柱的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3岁前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和安全感最重要的时间,如果这期间,孩子不是父母亲自带,或经常哭没人及时给到回应,没有细心关注或忽略,还有父母吵架,或经常否定指责和批评孩子……那小孩就很容易没有安会感,而缺乏安全感直接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成长是个过程,从小也是最无助又不会表达,更多都是用感知来了解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父母或抚养人了显得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耐心用心的呵护孩子。
2,父母或抚养人自己情绪和状态要保持稳定。
3,当孩子哭闹时,给到孩子第一时间的回应,减少无名恐惧感产生。
4,避免在孩子前吵架,保持家庭氛围的温暖。
5,在安全下多允许孩子开始尝试各种尝试体验,并给到正向的语言鼓励的支持,多肢体拥抱。
6,孩子有情绪时哭闹时,会令父母感到烦,这时候的耐心陪伴和情绪释放情时间很重要。
当然以上是建立安全感的一些常态建议,而更重要的是父母懂得孩子独一无二特性,给到更针对性的正确支持和有效的陪伴,而这部分也是父母们需要去学习和提升自己部分。希望分享对你有帮助,祝福!
分享共勉,感恩!
编辑于 2023-03-04 04:0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心灵空间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周溢的湛蓝天空 - 0 个点赞 👍
自己家孩子没有安全感,那在我们心理学上,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话,通常跟他幼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呢,父母的很多做法其实是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的。哪些做法会影响呢?今天给大家梳理了六点,第六点尤为重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就是在孩子早年关系里面啊,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父母的情绪特别不稳定,特别容易暴躁生气,还有父母双方经常吵架打架,父母角色的缺失等等等等。然后第二就是父母本身没有安全感,那孩子认同了父母的不安全感,不觉的父母本身安全感就很差,生活里面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焦虑不安啊,对孩子也会过度保护,都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第三,就是父母过于完美的,那这些父母,对孩子也会过分的苛刻,这类父母通常要求孩子表现的特别优秀才行,所以会不断的评价孩子,批评孩子,否定孩子,所以孩子就。会过得很压抑,然后第四,就是隔代抚养,这个很容易理解,基本上就是把前面三种情况累加在一起,就是父母决的缺失,老年人很容易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过得比较压抑等等等。第五就是我们有些家长会习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这个对孩子的安全感也是很有破坏作用的。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用很多恶意的语言去攻击他人和社会,那孩子耳濡目染之后呢,产生认同,一旦认同了,他对社会和他人就会充满敌意,那他对别人充满敌意,别人也会对他充满敌意,那这样的孩子何来安全感?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宝宝,首先呢,是让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一个好的安全的依恋关系,妈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更好。第一点,对孩子的情绪有一个积极的回馈,孩子对你笑的时候,你也要对孩子去笑,甚至说孩子不对你笑的时候,你要对孩子有一个拥抱或者是微笑,语言上的要积极的去夸赞孩子,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第二个呢,就是妈妈要作为一个敏感一点的妈妈,要对孩子的一些细微的变化敏感的去捕捉到,而不要孩子在那嗷嗷的哭的时候是因为饥饿,但是你却认为孩子是需要换尿不湿了,要当一个敏感而且细心的妈妈。第三,主动的根据孩子的风格来调整自己的一个情绪和自己的个性,让孩子变成主导的一个地位,而不要依据你的个性去控制孩子。第四,让孩子积极的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不要阻止他使手术去触摸,去爬行,不要阻拦孩子探索世界。第五,与孩子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去触摸孩子,抚摸孩子,去拥抱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安全、依恋都是有帮助的。
发布于 2022-11-24 15:58・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张张 - 0 个点赞 👍
家庭不和睦的孩子大多早熟,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完美主义,努力到焦虑、对婚姻和爱情悲观、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恐惧跟人建立亲密关系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了不少磕磕绊绊…
发布于 2022-12-17 18:04・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有快乐有欢笑 - 0 个点赞 👍
通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孩子3岁的时候,正是亲自依赖度最高的时期,这表示孩子不可以长时间理考父母,否则孩子会没有任何的安全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智不完善,应该继续进行家庭抚育,否则过早送去幼儿园会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带来极大影响。
发布于 2022-12-22 15:0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任重而道远 - 0 个点赞 👍
1.孩子还小本身还没有确立安全感
2.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多运动,户外结合起来
3.鼓励孩子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信心
4.多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心理情况的变化,能更好知道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然后引导好孩子的情绪
发布于 2022-11-24 12:3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知也 - 0 个点赞 👍
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3岁前,父亲经常不参与成长过程,孩子很难与父亲产生亲近关系,内心也会缺乏安全感。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男孩多会模仿父亲,女孩则将父亲视为择偶标准。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孩子很难建立明确的人生方向。所以,爸爸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妈妈也要舍得放手,多给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慢慢培养带孩子的兴趣,积累育儿经验。另外,爸爸要学会表达爱,可通过以下方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发布于 2023-01-18 09:2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泽泽 - 0 个点赞 👍
最初的安全感建立来源于孩子和妈妈依恋期的互动,妈妈注重关心孩子的感受,且适当的回应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尽可能稳定的外界环境和内心感受,孩子确信妈妈是爱他的,这样的孩子基本是不会缺乏安全感的,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发布于 2023-01-03 11:4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 0 个点赞 👍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安全感是孩子的一个天性,也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心理营养。孩子在6岁之前就是要通过父母及重要他人处不断吸收安全感,从而满足绽放自己的天性,帮助孩子以后更好的成长和生活。
其次,根据孩子心理发育需求,孩子在4个月到3岁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而安全感的给予最佳对象是孩子的妈妈。孩子从一出生剪掉脐带开始,从生理上孩子就是独立的一个人了,但孩子在0~3岁从心理上是和妈妈共生一体的,3岁前孩子会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人。过了3岁,孩子自主感会不断增强,孩子会从心理上逐渐和妈妈开始分离,慢慢成为一个从生理和心理完全独立的一个人。而安全感最能影响到一个孩子与妈妈的分离能力,安全感越足,孩子就越能顺利的和妈妈做好分离,孩子会敢于分离。所以说3岁左右的孩子是内心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孩子既想与妈妈分离又想依恋妈妈的关键过渡期,所以说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最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所谓安全就是稳定,不稳定就不安全。安全感来自内心,只有内心感到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所以说,第一,妈妈情绪稳定,就会给孩子内心不断增加安全感。第二,夫妻关系和谐稳定,孩子就会从家里不断汲取安全感心理营养。第三,爸爸妈妈允许孩子独立自主。爸爸妈妈根据孩子生理发育水平允许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不断的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发布于 2023-01-14 20:5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两棵树粑粑 - 0 个点赞 👍
成长遇到困难太正常了。别说三岁,三十岁都可能会。
至于怎么帮忙,还是要看看孩子需要什么吧。
比如不愿意和家人分开,或者遇到了害怕的事情,再者想做什么又觉得做不了。
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父母认真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再对症下药,应该能事半功倍。
发布于 2023-01-21 10:41・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西米兔 - 0 个点赞 👍
其实,睡醒之后哭泣找妈妈的孩子比较胆小,缺乏安全感,一看不到妈妈就会很害怕,所以孩子就会哭泣。面对这种孩子,妈妈要有耐心,从小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安慰,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孩子才不会害怕,睡醒之后才不至于哭泣找妈妈,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发布于 2023-01-20 22:3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看破不说破 - 0 个点赞 👍
3岁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小,发育还不完善,对于外界反应的承受能力欠缺,所以有时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这个是与家庭、社会环境、成长经历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发现小朋友存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1、家庭内部:父母是否给予小朋友足够的陪伴与关注,关怀和父爱母爱;家庭环境是否温馨等等
2、社会环境:是否存在不良、恶性刺激等,造成孩子的不安感。发布于 2023-01-22 23:5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月宿 moon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