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医生是不是只会开药?
了解到不管是小医院的精神科,还是北京的前三精神科医院,基本上患者去了做个量表,然后根据答题告诉你,你是焦虑,强迫,还是抑郁,接着就是开药,告诉你怎么吃,吃多久,...
- 410 个点赞 👍
这个分人。
初诊时瞒报躁狂病史和操纵量表结果照样被主任医师给揪出来是双相了,蛛丝马迹都不会放过,我是被他打——服——的!
“是双相。”
“怎么可能!我没有他们疯狂购物那些症状!”
“喝醉的人都不会觉得自己醉了。”他又列出一、二、三条给我细细解释,我记了一年多。
他随手拿起其他患者的报到单,翻到背面的空白,画出一条大起大落的波浪线,我知道那是心境图表,“首先,你的情绪不稳定。其次,抗抑郁药对你不起作用。然后,你的抑郁症状不典型:有两极化的特征,既嗜睡又失眠,既暴食又厌食;抑郁有季节性,秋冬抑郁,春夏自行缓解。”
只确诊看了一次,挂不到号,去号源充足的专科医院找情感障碍科正主任医师看,结果九月份被开错了药,三种药,后来他看见了说,两种转躁,一种不适合快速循环型(所以说,“分人”,有的人是开药都开不明白的,当然,给双相调药本来就很难)。于是被躁狂折磨的我又来到了他面前,“这么断断续续地治,要不住院吧”,住吧,于是我住了26天。
他好像知道我因病延期毕业会不好受一样,住院时他说了两次我智商高,还说我治好了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出院后,复诊的时候他又nice到会开解我生活中的烦恼。
听闻我不想数药片(八九种,每天二十多片),嫌麻烦,他就安利我药盒,分好药,周一、周二、周三,患者的一点点小事他都在意。
他会再三嘱咐我,多点运动!我说我每天都走两万多步,他就夸我,但我记忆力受损,他夸我什么我已经忘记了。
还有咖啡、奶茶、可乐,我没有喝,他就打进了病历里,看到了这句话我就像吃到了糖果的孩子。
听说我揪出来一个双相,他就顺着问我怎么揪出来的,我给他讲,“疯狂的思考”一下子让我想到思维奔逸,后来学着医生们问了几个问题都对上了,我觉得帮助别人很快乐。他补了一句,“会有一种成就感”,最初我觉得他懂我,后来我觉得是我懂他,他这不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工作嘛。这件事他也记在了病历了,怪有意思的,可别忘了。
可乐有咖啡因,但是雪碧没有,于是我问他,雪碧能不能喝?他说,注意体型体重,雪碧高热卡,喝点低热卡的饮料。他是真的为了我好。
他问我,睡眠怎么样?我骄傲地说,十二点半睡(我以为很早了)。他说,太晚了,调到十一点半,太早了你也睡不了。我说,慢慢来嘛(这句本来是他的惯用台词)。
我聊起创伤,面对还是回避,他又一次随手拿起其他患者的一张报到单,翻到背面,画起了简笔画,一个人掉进泥潭里,向下发力越陷越深,向外发力才能救自己出去。他聊起巴甫洛夫的什么理论,我已记不清,他真是博学、称职又贴心。我觉得我的问题不是“面对还是回避”而是“纠缠还是越过”,他告诉我:“过往的经历,过去就过去,希望从这个过去的经历有所成长。”但下一次再聊起,他又很毒舌,“守着一堆垃圾怎么能捡到宝呢?”
后来线上问诊,恰好又赶上噩梦,梦里站在窗边想着是不是跳楼对大家都好,喘着粗气醒来,又流了眼泪。刚好条数还有剩,就立马找他倾诉了,他又回了差不多的话,不过好安心。
在梦里还记得,高三时,有一个同级同学跳楼身亡,我们班的班主任觉得很好笑,上课叫同学回答问题,答得他不满意便说:“XXX,你打开窗户,你跳下去。”住院时我跟他说过,他看着我说:“他为什么说这个话?”我不知道他现在还记不记得这荒谬又无知的话了,但我知道他是站在我这一边的。
听说我爸的迷惑发言,他说,要不我给你爸打个电话吧。虽然最后是我辅导员去打的,但有他为我撑腰,好可靠。“病了这么久,家里也没有支持”,他同情我这个患者。快两个月过去了,来来往往这么多病人,他记得我爸妈曾经的不配合,也说我爸妈当下在成长,他记得我很多很多。
这次是躁狂入院,但我好奇之前抑郁到什么程度,我问他,哪怕抑郁就诊已经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了,他也脱口而出,“有一段时间是重度抑郁”,他对我的病史足够了解,他很记得我,病历内外。
他会关心我有没有办门特,我没办,仅仅是因为我懒。他让我回去清点一下药品,看看还有哪些需要开。
出院的时候我问他能不能讲脱口秀,他说:“迟一点,这个太嗨了。”回家之后还是没忍住去讲了,我拿脱口秀逗他,他又逗了回来,朋友说他可爱。
这样的医生,怎么能说他只会开药呢?
“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想他做到了。
看到大家都这么喜欢他,我也很开心hhh
医生是有大爱的人,有情怀,有担当,2020年初毅然逆行,做了援鄂心理医生。他的勇敢和担当,十分之一我都没有。至于他是谁,就让他成为一个美好的传说吧。
他对每一个患者都很好,但应该也不是对每一个患者都这么好,我是被医生记住的那一类。被医生记住是好事吗?我觉得是好事,治疗上确实有一定便利,很踏实,但这也意味着我拥有漫长曲折的病史、不支持的家人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我过去病得不轻,我也很想好起来,他都看得到。
评论区有人问我是不是喜欢他,这要看是哪种喜欢了,如果我不喜欢他我也不会写这篇回答不是吗?
那反过来呢?
原来我自己用这样的表达会很惶恐,但我的心理咨询师说了“爱”跟“双向的奔赴”,想一想,是爱准没错,大概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珍惜。
被给予温柔的力量,回头看干枯残破的过往,我也用温柔而有力量的目光。
干枯的枝干上抽出小小的嫩芽。
是,生命啊。
开学回来又能面诊了,来更新啦。
假期的时候我去讲了脱口秀,还上了一次商演。拿着iPad给他看商演视频关于他的一分钟,他问我在网上有没有,我说没有,他又让我把链接发给住院时的管床医生,但我没加微信,于是他让我通过平台发给他。“那还得花钱!”“花钱?(反应过来了)问问题的时候就发了。”可恶啊,要花钱,怎么会有这种大冤种!我第二天就发给他了。商演赚了两百块,v了他50。但我本来只想给他看那一分钟的,没想到他要看全部——害,他想看。_(:з」∠)_
我问他看脱口秀什么感受,他说:“我都没太看,怕你太嗨了!”
下一次见,问他看没看,他说:“看了,很有激情。”
多了是不会讲了,是千真万确要防止我躁起来。
我说:“我在知乎写了您啊,不过没说是谁,几十条评论说您治愈、有爱、绝世好医生,就一条说我文笔好的。”
他轻轻笑了一下,依旧很配合。
“精神科的医生是不是只会开药?”
他很温柔地说:“当然不是啊,治疗是综合的。”
嗯哼,这是官方回答!
必须舞到正主面前!
回来后带着揪出来的两个病友送到他面前,下一次面诊,他就说起了准备好的建议,叫我不要太上心了。那次复诊不只我一个人带稿子来啊,太感动了,但是光顾着感动了,是一个字也没记住啊。
第一个学妹确诊了双相后大崩溃,当然很多人都会大崩溃,她在马路上大哭不止,我拉着她回到医院,在诊室门口等到他下班,又进去,拜托他劝劝学妹。
“怎么劝呐!”
他凶巴巴的。
然后开始了四分钟演讲。
笑死。
快的话,四分钟都够一个人复诊了。
严肃的时候确实很严肃,但又是什么刀子嘴豆腐心。
后来学妹还是没有吃药,我对他很愧疚,他又叫我不要愧疚。
他主动帮我办了门特,省下好多钱,nice。
我复诊的时候总会问一些问题,他总会耐心地解答。他也习惯了我这个风格,要不也不会说“问问题的时候就发了”,哈哈。
我问他,在临床上见到标标准准的双相会兴奋吗?
他说,太多了,二十年了每天都见到啊。
我说,看知乎,他们见到教科书版的病人会那种都来看啊!
他说,可能症状是相似的,但每个病人的故事不一样。
我说,哦,科室不一样,这个科室可能有一点人文的东西。
我总说,病人,病人,普通的医生只看到病,合格的医生治的是人。
我想,他真的很不一样,他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医生,他值得大家的喜欢。
和医生的一些故事↓
毕业了,不想换医生,只能线上联系,跨越大半个中国。
前两天有点破防,忽然不想吃药,断了两顿。
他这样回复我。
互联网医院上可没有病历,他还是记得我好多好多,记得我悲苦的病史,记得我出院的时长。
毕业那阵子,我哭了很多次。
我很害怕失去,我难以抑制对失去的恐惧,从三四月份我就开始跟他讲,讲了很多次。他告诉我,每一个人都只能陪伴我一程,又告诉我,好聚好散。
他引用了米兰·昆德拉的话。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时代,只是我们并不擅长告别。”
有被戳到。
有一个住院时认识的病友,出院后一直在老家看,有些发作,又去找他。病友出院两周的时候,他就已经不记得病友了,病友这次还说,XX(我的名字)向您问好!他笑了。
刚刚出院的时候,在门诊看了两次就因为疫情回家转战线上了,那时我也很怕他忘了我,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呢。那次他没忘。
长期在线上联系,一年也见不了几次,你还会记得我吗?
你不要把我忘了呀。
编辑于 2023-07-22 11:23・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椰汁芒果糯米饭 - 98 个点赞 👍
精神科医生也是医生,照样得考执业医,而且是大临床的执业医,不像口腔、麻醉能另开考题。
执业医的问题先放着不提,精神病医院里头病人一样有躯体疾病要医生治疗,大部分二级及以下专科医院不会另聘专门的普内科医生,照样得靠精神科医生治躯体病,精神科最常见的就是氯氮平继发肺炎,治肺炎你至少得先把啥是广谱抗生素啥是厌氧菌抗生素搞明白了。另外常见的就是氯氮平所致肠梗阻,那你又得学胃肠减压术。还有常见的就是抗焦虑抗抑郁药导致的尿潴留,那你还得会插导尿管。都像你说的只会开药就行那老年精神科也不用开了,还开着那死亡率蹭蹭蹭就往上飙了。
普通门诊一个医生一天百来个病人是常态,一天8小时班,一个病人差不多5分钟内你就得评估好他的病情,要不要加药减药,评估该不该收入院,要住院的还得评估躯体有没有疾病有没有骨折及外伤,如果是首诊的你还得评估他是不是精神科的病,该不该吃药该吃什么药,还得评估大概多久起效多久该加。没有哪个医生是看量表来诊断病的,也没有哪个医生是看量表来开药的。
诚然,精神科药就那么几十种,普通一个医学生都知道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米氮平四平八稳,但5年大学都不一定能把这精神科药理学精。精神病院干久一点的护工都能知道这个是躁狂症状、这个是精神病性症状。但医生和他们的区别在于头颅CT及血药浓度结果出来前能评估这个精神症状是不是由脑器质性问题或其他躯体问题导致的,能评估这个新出现的毛病是不是药物过量导致的,能分析能解释能处理,而不是把意识障碍当精神病治,而不是在结果出来前的空窗期傻乎乎等着,脑溢血、感染性休克、恶性综合征等精神科急症进展可不会等你。医生作用在于当疾病发展初期就能给他诊断出来,像自身免疫性脑炎、脑出血之类的也会有淡漠、抑郁、行为紊乱、性格大变等情况,初期验血、生命体征、脑CT、病理征均不会有异常,等指标有异常那都快濒死了别说医生就连家属都知道这不是精神病,精神科医生作用在于当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阴性情况下仍能判定这个病不是精神科的病。
单单只会开药这一条都不是一般人能学透的。上图是最基础精神科药物三连,这三本吃透了才算是稍微入门了,才能说知道这些药物多少是治疗量,多少是维持量,多少是超剂量,多少是致死量,才知道哪些药18岁以下不能吃,哪些药孕妇不能吃,哪些药老年人得减量,才知道什么药能联用,哪些药不能合用,哪些药必须快速加到足量,哪些药得缓慢加药,换药时哪些药是先加至足量后撤、哪些药是边加边撤,才知道一片氯氮平等效几片奥氮平几片喹硫平。门诊5分钟内你就得选定治疗方案你没那个时间去现场翻书和百度,全得背会。精神科也最讲究个体化治疗,讲究一个一人一方,精分的你不可能上来就全用最强的氯氮平,抑郁的你不可能上来就全用黛力新,你得对吃你药的病人负责,管加还得管减,也不能给未来接手他的医生埋坑。
编辑于 2022-11-28 12:0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Navagraha - 80 个点赞 👍
不是,我去看过心理科
没有抑郁症,但是平时的抑郁焦虑情绪比较严重
讲了情况之后,医生没给开药
但告诉我
“可能因为你的父亲会家暴,所以你潜意识里,对于自己会产生烦躁,暴力,生气,不开心,焦虑等等情绪,是非常害怕的,你觉得自己不应该产生这种情绪,所以你烦躁的时候,总是自我责怪,然后憋着,其实这是不对的,人有情绪是很正常的,包括烦躁,生气等等负面情绪,你要接受自己产生这些情绪,有情绪就该发泄,可以去跑步,喊叫,不要因为你的父亲用错误方式发泄情绪,就认为产生情绪和发泄情绪是不对的”
突然就感觉天都亮了,我真的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总是在这些情绪产生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该有这种情绪,然后憋着,最后崩溃,恶性循环
听完这段话,我慢慢改掉了这种习惯,生活好多了,真是个好医生
编辑于 2023-02-05 01:4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65 个点赞 👍
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小鸡啄米点头)
我也是这种感觉,真的会谢。就因为这个我一度想着精神科医生是真特么好挣钱啊。
当初还去三甲神经内科就诊的时候,每次都被医生一成不变的开药行为无语到。
足足有一年,每个月去复诊。头一次吧啦吧啦倾诉了半天,医生说时间有点紧就打住了,然后被喊去做了问卷之后确诊双相。医生给开了药,我还觉得这医生真好。
第二次,仍然想吧啦吧啦再说说感受,医生打住x2,然后问了一下吃药情况以及有没有好转,我说也就那样,开了药,跟之前一样。
第三次,有点不想说了,医生没有再多说什么,例行公事,开药,走人。
第四五六七八…十一次,越来越懒得说,医生也没有了解情况的欲望,开药,走人。
期间有几次,我在诊室门口排队等候时,见到过几位和我一样情绪激动倾诉时被叫停,然后确诊病名然后开药的病人(门没关)
精神科医生的光辉在我这打了清仓大甩卖的折扣。
我一度怀疑只要病名确定了药剂也就固定了,精神科医生只是在帮你判断你的分类而不是治疗你。
这活我也能干说实在的。
编辑于 2023-01-03 14:34・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7 个点赞 👍
我写这篇回答的心情,很愤怒。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转到新学校后渐渐出现了厌学情绪。
我朋友不知道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咨询师一般不会接待亲朋好友或者熟人,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会影响咨询效果。我就建议她去找另外的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
一段时间后,朋友跟我说,她辗转找了好几个医院的医生。
第一个医生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专家,有很多外地的都慕名而来求治。这个医生判断孩子是抑郁混合焦虑,程度轻微,只开了一种药。
孩子回去吃了几个月的药,没有好转,就打算换一个医生。
第二个医生是大城市的一个专家,诊断她孩子是重度抑郁,开了好几种药物。吃了一段时间,孩子反而情况更严重了,连学都不上了。
然后她另外给孩子找了咨询师,但咨询师没能跟孩子建立好信任关系,孩子咨询了一两次,觉得咨询师只是在讲大道理,就不愿意去了。
其实这个孩子,一开始只是人际方面产生了一些小误会,从而转学的。到新学校后,他担心融不进新的集体,产生了焦虑情绪,因而害怕上学。
这就是明明白白的人际焦虑,时间线心理逻辑线清清楚楚,只要处理好他的焦虑,处理好他过去的心理阴影,就能解决厌学情绪。
这么清楚明白的问题,我不知道第二个医生是怎么诊断出重度抑郁症的!
现在,这个孩子在几次心理咨询后,已经明白了自己当初的问题在哪里,焦虑情绪也减轻了很多,已经正常上学了。
如果有机会遇到第二个医生,我真的很想问一问,除了心理测试,您是真的没有其他判断方法了吗?您不会用眼睛看看,重度抑郁症是这样皮肤弹性有光泽、眼睛明亮有神、表情灵活生动的吗?您不会用耳朵听听,重度抑郁症是声音中气十足、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像竹筒倒豆子的吗?
对不起题主,我写到这时候也没真正回答你的问题。我现在来补充这个问题的答案:像第一个一样,能认真诊断病情、开药也很谨慎的医生,已经是精神科少有的好医生了,我们就别管他是不是只会开药了。
编辑于 2023-05-18 22:2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心理咨询师漫漫 - 1 个点赞 👍
依答主愚见,题主其实不是在问精神科医生会干什么,而是在质疑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性。
精神病学理论似乎很简单,那本书也不算厚,但有一种东西在理论之外,叫做经验。同样是抑郁,有的要用舍曲林有的要用氟西汀有的要用西酞普兰,甚至有的要考虑双相加喹硫平或者碳酸锂。在药的种类之外还需要斟酌剂量,没有经验仅凭教材,是不可能判断准确的。
就个人体验来说的话,很多医院(包括北医六院和安定)的医生确实让人感觉不到专业性和真诚。但那是医生个人或者医院管理的问题,不是精神科医生群体的问题。and推荐一下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科,答主就诊体验极佳且疗效可观。
查看全文>>
柚子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