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老外喝不了中国的白酒?
- 19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小菜鸡 - 7 个点赞 👍
白酒是游牧民族搞出来的。
正经中国人谁喝那个!
中国人一直喝的都是黄酒,也有喝葡萄酒的。
白酒真不能算是酒。
喝白酒、包括一切烈性酒,完全是一种变态互害行为。
喝黄酒、米酒、果酒,喝茶这些才是文化娱乐活动。
查看全文>>
巫巫撒波流 - 4 个点赞 👍
虽然作为山东人我也能喝一斤白的再来一箱啤的漱漱口,但我还是要说,这玩意不就是用来做服从性测试的么,真特么不好喝,上到几千的飞天下到几块的散酒,别说外国人了,中国人绝大多数也不爱喝。
我自己在家吃饭的话偶尔会喝一点啤酒或者黄酒,饭局的话非必要也是绝对不主动喝白酒的。
查看全文>>
属虎 - 3 个点赞 👍
看了好多攻击白酒的回答,只能说其实白酒不是用来喝味道的。
我工作后对白酒的态度也有了改变。不是图它好喝,都知道它没有奶茶可乐好喝,而是为了一个醉的状态,一个神经稍微失去抑制的比较自由无拘谨的状态。这也是团建饭局之类的地方经常喝白酒的原因。也是全世界范围里烈性酒都有市场的原因。
白酒度数高,能够最快进入这样的状态,又不会占胃口,如果要喝黄酒或者啤酒达到微醺的效果,那很多人干脆就吃不进去东西啦
至于有人拿威士忌白兰地这些来踩一捧一,其实我觉得也就半斤八两,泥煤味木桶味有人喜欢,有人接受不了。讲到底分场合,威士忌和白兰地毕竟外来货,和中国传统的饮食口味磨合的其实不太好,比如饭桌上就更适合白酒,喝了白酒再吃口浓汁赤酱包含蛋白质和油脂的中国菜,我会觉得很贴合巴适,白酒甚至会促进我的胃口,喝白酒的局我一般食量都比平时大不少(个人经验哈);但威士忌白兰地就没这个效果,可能搭配清冷一点点的食物比如糕点/水果会更舒服一些,如果我嘴巴里有油脂,我会非常抗拒喝到木桶味儿的威士忌。
所以大家一般在饭局上喝白酒
查看全文>>
长腿杰洛特 - 3 个点赞 👍
确实有一部分山猪吃不了细糠的,能喝下其它烈酒,喝不下白酒,白酒馥郁的香气以及丰富的层次感,他们根本理解不了,他们仅仅适合喝这个
别笑,你喝过再评价,工业化的玉米食用酒精,口感很不错,甜味大于辣的感觉,而且可能是因为知道它是拿玉米做的,喝起来有一点若有若无的玉米香味。我喝过85%款的,酒体清澈,入口绵甜,关键是不上头,作为一种单纯的低端酒精饮料确实可圈可点。
但这玩意真的不香,没有任何回味,当酒蒙子的应急饮料尚可,其它方面一无是处。因为,我买的那一壶酒精放在酒蒙子屋里,都坚持了大半年,酒蒙子宁愿喝会头疼的散白都不大碰这个没啥香味的玩意。
再有嫌弃白酒的,要么是不喜欢烈酒,或者单纯逢中必反的。
查看全文>>
莫问天 - 3 个点赞 👍
我一内蒙人,喝了一辈子大窑,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个地方汽水,类似于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峰
结果突然有一天,这玩意畅销全国了,还找吴京做代言
仔细想了一下,这东西能火,酒功不可没,这东西就是完完全全饭桌上酒的替代品,酒要是好喝,这玩意能这么畅销?
查看全文>>
王一平Andy - 3 个点赞 👍
我抽了很多年烟。烟有什么好抽的。只不过是身体慢慢习惯了而已。
一切成瘾品基本都差不多。
白酒,啤酒,白兰地,伏特加。。。。哪怕是锐澳,哪个有橙汁儿奶茶可乐好喝?
只能说从中选择“让人轻微酒精中毒导致兴奋起来的饮料中不那么难受”的类别。这种类别一旦“适应”,身体就逐渐觉得它好喝了,说到底,还是一种成瘾适应。
在未成瘾状态下,好喝的只有低度甜酒,高度酒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好喝。所以适应白兰地成瘾的喝不惯白酒,适应白酒成瘾的喝不惯伏特加,很正常。因为身体对另一个难喝的成瘾物尚未适应。
真适应了汽油都好喝。世界上真有人对喝汽油煤油上瘾的,各种异食癖不展开讲。
喝酒抽烟其实也就是一种异食癖。一个东西好不好吃好不好喝,最简单的标准是第一次尝试时的感受。成瘾适应后的感受都是身体成瘾适应后的感受,不是它真的有什么美味的地方。
油脂的香味,水果的甜味,蔬菜的清香。。。这些天然人类就能感受到美味吸引的摄入物才配谈好不好吃,好不好喝。长期适应后的成瘾品味道都是身体为了你不那么难受在骗你。
查看全文>>
星夜骑士 - 2 个点赞 👍
那一定是他跟老外一起品过,老外说,喝不了这个味道。他需要多喝来体味中国白酒的美妙,否则遗憾终生!
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是有适应性的。喝惯了自己国家的酒,中国白酒就是很难适应。
我初喝啤酒,认为就是刷锅水!喝人头马,就是有股子老外身上的臭味!很不喜欢很难适应,喝不了。
这就是味觉记忆和适应性造成的。
比如,不吃辣椒的人,吃了就叫苦连天,但慢慢吃,逐步就适应了,无辣不欢!四川湖南的小娃娃就是这么养成的!
白酒也是如此,对老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味道,加上酒精刺激,初尝不适应是自然的,但多次品尝,就完全可以体会到他的美感!
我的不少老外朋友,就是这样的过程,不是喝不了,是喝得有点少!
口味的国际化很重要。
现在,中国食品刚开始冲向全球,美食王国,一定可以让全球爱的死去活来!
查看全文>>
春秋公社文冠木 - 2 个点赞 👍
我不是老外我也喝不了,我觉得啥酒也不如椰树椰汁好喝。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这题我能回答,其实主要是很多老外对“白酒”这个东西的刺激性是没有概念的,所以遭遇了初见杀。
说两件事:
1.我一个阿姨的女儿嫁了个美国白人程序员,这老哥来华办婚礼时喝白酒并无任何不适——因为他是德州村里出身的,从小到大身边人嗜酒如命者司空见惯,于是自身对酒也很熟悉,有身体和心理的适应性。
当时我看他喝白酒的动作是拿到之后先闻一下,大概有了个判断之后然后不紧不慢地往嘴里送——这一下就能知道,他对付这玩意没问题。
2.我在萨凡纳的时候有一次去亚特兰大,顺道路过一家华人开的烟酒店给一位朋友带了两瓶汾酒,结果后来有位美国人就在这玩意上闹了笑话。
他没喝过白酒,平时喝的也是啤酒和一些勾兑的鸡尾酒,并没有什么喝烈一点的酒的经验(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真实情况),于是尝试汾酒一口闷——一杯倒,并且表示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劲这么大。
查看全文>>
Michael俞 - 2 个点赞 👍
因为老外不相信苦难。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锻炼你,只会摧残你。战胜它,它才会提高你的经验和意志。从而培养出成功的基础之一。而不是说成功,必须先吃苦。
孟子的那句话,深入中国人的内心。很多人潜意识中,就抱着我现在遭受苦难,未来一定成功的幻想。
喝白酒,就是在极其难喝的味道中找到一丝安慰,完全契合中国人的内心。
在国外,高度酒的爱好者,绝大部分都是重度酒精上瘾者,他们被苦难摧残,用酒精麻痹大脑。酒,百害而无一利。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就是因为能麻痹大脑,忘记苦难。
低度数的酒,带来的微醺感,愉悦感,感官上可以抵消它带来的副作用,是身体可以承受的。
但高度酒不行,它对大脑和身体的损坏太重,难喝的同时也是折磨。
如何让别人做牛做马而毫无怨言?给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再辅以高度酒来麻痹,乃绝妙之举。在官场无往而不利。
没有苦难摧残,在开心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专研自己的领域,才是成功的钥匙。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吃臭豆腐品臭茅台,完了来碗臭豆汁醒醒酒~香到极致就是臭,臭到极致就是香~
查看全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 - 1 个点赞 👍
米酒或者说黄酒改良下面向世界还是有可能的,米酒有三个特点,跟红酒啤酒类似
- 甜度高,所以好喝,跟喝饮料一样(最重要
- 度数低,并且以现在的技术可以自由调整几度到几十度都可以做
- 后劲大、能醉人但是醒后不适感比较低
白酒走不出国门的很大原因有两个
- 度数只高不低,大多数40度起步,度数小的在很多人眼里就不配叫白酒,很多人钟爱高度数白酒50度+的
- 口感极辣,这是我们自己喜欢白酒的一个原因,也是外国人喝不惯的重要原因,我们喝到一个比较辣的白酒时会赞叹这个酒不错挺烈,并且喝它就是征服它的过程。外国人可以用瓶子喝五六十度的伏特加,但是你让他试试用瓶子直接喝五十度的白酒肯定受不了
查看全文>>
July'sPig - 1 个点赞 👍
不是针对白酒,而是针对很多人对酒的看法
你要觉得是一级致癌物就你对,后面的也别看了
看到一些人说酒,尤其是白酒,很多穷苦人喜欢的,甚至越穷,越喜欢,我就纳闷了。
酒说白了就是一种粮食,水果之类加工后的产物,有必要被这么妖魔化?
酒在近代,尤其是白酒,确实因为有让人发热的,还有一定麻痹效果,受到劳动人民,尤其是苦寒区域的喜欢,还扯上什么服从性测试了
但是在古代粮食稀缺的时候,皇帝,文人等等这些,闲着没事儿喝酒是服从性测试?还是太穷了?饭都不吃来喝这种能量转化率低的二次产物?
外地人,甚至京爷都有不喜欢喝豆汁的存在,难道豆汁就是真的难吃?
老美性别都有那么多种,为啥就不能尊重一下个人习惯。
你说酒后发疯,难道这是酒的原因?
查看全文>>
半醒 - 1 个点赞 👍
全世界的高度酒其实都差不多。。
高度酒纯饮在欧美同样是酒鬼专属,消费大头是加冰块/加可乐/做鸡尾酒基酒的喝法。
但白酒有个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风味是由复杂的酯类物质带来的,跟香水一样一丁点浓度不一样对风味影响都很大,相比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加可乐的白酒往往辣喉咙和及其难喝,不同品牌的白酒风味和混合饮用的特性完全南辕北辙,几乎只有纯饮市场。而纯饮白酒的市场本来就太小了。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白酒难喝是最主要原因。
查看全文>>
象拔蚌会走路 - 1 个点赞 👍
不光是老外喝不了中国的白酒。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年轻人也喝不了中国的白酒。
因为,白酒本质上就是一个忽悠、噱头的玩意儿。
原来科学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很多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基本的数理化知识像今天高中生所学的物理定律、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都没有。
再加上国人骨子里,喜欢盲从不具备独立思考的性格底色,所以,一旦有人把白酒包装得各种高大上,再加上各种炒作,很多人跟着风就跟着喝了,即使喝完后呕吐、头疼、甚至得病挂掉的,也依然觉得那是好酒。
但今天不一样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读过高中学过基本的数理化,都很容易明白,白酒的本质就是酒精(又叫乙二醇)兑水再加各种食品添加剂呗。
你说,这玩意儿,能有啥好,有啥健康的。
未来,逐渐萎缩,甚至部分消亡也是必然的。
查看全文>>
饭特美TM - 1 个点赞 👍
首先,我是可乐党,个人感觉任何小甜水都比酒好喝。
其次,没什么喝不了的,都是难喝的玩意,捏着嗓子灌下去,追求的无非是那点晕乎的感受。
只不过你中国人现在逼格不够,不如白人逼格高,所以人家不愿意捏嗓子灌你的酒罢了。
现在一堆人嚷嚷着什么果木香味,橡木香味似的,真那么好喝,你咋见不到人用橡木片泡水喝。
无它,装逼罢了。
你就说好多外国酒,酿酒的技术不行,没有风味,不得已泡木头泡香料,给弄出点区分度来,不就是为了让人知道这是xxx酒么。
真的就蒸出来就喝,那玩意和酒精兑水一点区别没有,和中国的酿酒技术差了八百里远。
大部分外国酒的水准,就是中国农村老头买的散篓子泡西洋参的程度。酿造过程中酯类含量低,杂醇含量高,蒸出来弄得跟工业乙醇一样,不得已泡点东西,让人装逼有的吹罢了。
真等哪天白人的招牌倒了,洋酒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跟着倒,佛都没了,和尚自然念不了经。
查看全文>>
卢振奇 - 1 个点赞 👍
有很多答案说,因为白酒难喝。可是“难喝”只是一个主观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就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写一些感受吧。不懂品白酒,所以如有不妥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1,气味刺鼻,入口刺激度太高
如果是好酒,比如五粮液,打开瓶子倒出来,那种香气闻着还是挺舒服的,但前提是别贴太近了,贴近酒杯闻就能明显感觉到冲鼻子,毫无愉悦感。按喜欢白酒的白酒博主说法,这是喷香,五粮液的特色之一。很多爱酒的人都说,五粮液有水果香气,类似桃子味,很让人舒适。但我是怎么闻都闻不出来,只能感受到酒味。而相比之下威士忌和白兰地的气味闻起来要舒适很多,水果气味也非常明显。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白酒博主一波说酒对比过威士忌和白酒,作为白酒发烧友的他,闻完顶级的威士忌麦卡伦耀钻后,再闻茅台50年(比飞天茅台高端很多,按一波自己说法,风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喝完茅台50年,再喝飞天茅台,感觉就是小苦水,没啥风味了),都觉得茅台50年的气味很不好闻。这是顶级的对比了。我本人闻过芝华士,闻过五粮液,感受也非常明显,芝华士
查看全文>>
邵光霁 - 1 个点赞 👍
歪果仁对中国白酒的认知:
翻译误会:
据说有外国朋友第一次听到“白酒”这个词时,以为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无色无味的饮料。结果一口下去......好吧,让我们说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吧!
神秘东方力量:
中国白酒里蕴含着古老的东方秘方,每一滴都充满了千年的智慧和神秘的力量。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这股力量,尤其是当你的文化背景里没有“中国功夫”这一说的时候。
酒精浓度挑战:
中国的白酒酒精度数之高,仿佛是液体火焰。对于那些习惯了温和葡萄酒、啤酒和一些蒸馏酒(如威士忌)的老外来说,尝试一口就像是不小心点燃了自己的胃,瞬间变身“喷火龙”。
味觉冒险:
想象一下,把一整个中式药铺的味道浓缩进一杯酒里——这就是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白酒的第一印象。对于那些习惯于简单直接口味的老外而言,品尝中国白酒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味觉大冒险,没有地图也没有指南针。
干杯文化的冲击:
“干杯”文化对许多外国人来说就像是一场友谊的小考验。在中国饭局上,热情好客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频繁地敬酒,这让不熟悉这种社交礼仪的老外们感觉像是在参加一场“谁能笑到
查看全文>>
乐山乐水 - 1 个点赞 👍
我觉得还是跟酒文化有关系。
外国人喝酒猛喝的比例少一些,猛喝的人喝啥都行。
我原来也觉得还白酒真难喝,喝的还难受,第二天爬不起来。
自己在家喝点啤酒,米酒,白兰地都行。
其实是自己在家喝得少,现在在家偶尔弄50ml白酒,就还好。可能需要配一点花生米,没法像别的酒干喝。但是我能接受。
原来对白酒印象差是因为以前喝白酒的方式都是外面应酬,猛灌,其实猛罐啥酒都难受。
查看全文>>
ANesthesin - 0 个点赞 👍
建议再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外国人抽不了中国的香烟?
查看全文>>
武陵源人 - 0 个点赞 👍
难喝
我十八代祖宗都是中国人,别说老外了,我都觉得难喝
非要在难喝前面加一个修饰语,我觉得“死难喝”比较贴切
查看全文>>
黄瓜仙人 - 0 个点赞 👍
这个问题简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
查看全文>>
菡萏 - 0 个点赞 👍
老外一般喝威士忌多一点了,再就是啤酒,目前的精酿啤酒都是国外传进来的,以及威士忌也是,威士忌的口感更烈,啤酒的口感更爽,少了一点中庸之道的柔和感,而中国白酒通常具有独特的辣味和浓郁的香型,这对于习惯喝洋酒的外国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而且中国白酒的酒精度数一般较高,通常在40度以上,而许多外国烈酒的度数在40度左右。习惯于饮用低度酒或中度酒的外国人可能会觉得中国白酒太上头了,难以适应。
而且中国的饮酒文化和西方的饮酒文化存在差异。在中国,一般追求大口喝酒,酒桌上会要求炸一个,一口闷之类的来调节一下气氛,而外国人更倾向于小口品尝,一杯威士忌慢悠悠地喝,甚至还会加冰块和水。相较于国际知名的洋酒品牌,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较低,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茅台,这跟国宴用酒也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也不是喝不了中国白酒,之前也用过白酒外交,当时选择的是汾酒,对时任苏联外长是,一个辣椒换一杯汾酒,三十多杯汾酒下肚给外国朋友喝不行了。所以其实也能喝,只不过喝的少吧。
查看全文>>
吃饱了才有劲减肥 - 0 个点赞 👍
太辣,里头杂质比较多
查看全文>>
略萌233 - 0 个点赞 👍
因为难喝
查看全文>>
奥里与妈妈 - 0 个点赞 👍
野猪吃不了细糠
查看全文>>
祁王旧人 - 0 个点赞 👍
因为白酒是真的难喝,白酒能加冰吗?不能,兑饮料能压下酒精味吗?不能,有时候还会加重白酒的水臭。
我记得以前有次朋友结婚,忘了是多少度的五粮春,那水臭感,三杯把我隔夜饭都搞出来。
喝了十来年酒,水井坊、五粮液、泸州这些均价500以上的还真喝过不少,我最少也能喝半斤的人,依然不喜欢白酒。
你说洋酒呢?我也不喜欢贵的日清、云顶十年这类,喝两次就是图个新鲜感,反而我最喜欢的高度洋酒是朗姆加果汁,我一人就能喝一瓶。
葡萄酒、黄酒,我是真的觉得好喝,黄酒丢点冰糖和姜丝,加热一会会,冬天一杯下去感觉特舒服。(清酒除外,比白酒都水臭的酒)
夏天喝点好一点精酿或者鲜榨,不比你那破白酒舒坦?
查看全文>>
虞一剑 - 0 个点赞 👍
各种自导自演把我看笑了。
好吧,我也说一个版本吧,主要俩原因一些老外喝不惯。
一个是度数一个是太香。
众所周知大多数日常洋烈酒是40度,然后日常喝法最纯也是on the rock,加冰块酒精度直接20-30度了对吧?
咱们不说怂不怂,加冰是一个口味习惯,您就当是咱吃面要就蒜,饺子要蘸醋,粽子加白糖蜂蜜一个道理,不讨论吃惯口了。
白酒最低应该是36度,反正我亲戚朋友都说什么“女性酒喝不惯”,对吧?
洋酒入口不到30度,白酒36度喝不惯,两边估计商量好了,搁这楚河汉界呢?
再然后,白酒各种香。习惯当然觉得妙不可言,下菜极品……
问题外国人不会特么的调凉菜呀!我想吃口腐竹莲藕芹菜,它根本没有好不好?
反过来洋酒怎么喝?说错了原谅哈,一般真的就是干喝。当然有各种小食,但是那个和洋酒未必是一套的,反正我和我认识的老外,一般薯条花生都是配啤酒比较好,不然齁嗓子。
不啰嗦了,总之,洋酒要么干喝(佩冰块),要么调个鸡尾酒(姜汁汽水等等),所以……烈酒本身味道不能太强,不然就盖住别的成分,合起来有点乱了。
说到底没有
查看全文>>
茶哥反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