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业绩暴雷,净利润暴跌 94%,将全球范围内裁员 9000 人,哪些原因导致的?日产该如何破局?
汽车巨头业绩大降!上周,日本7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今年上半财年(今年4月至9月)的财报已全部出炉,其中丰田、本田、日产、三菱和马自达五家车企净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
- 496 个点赞 👍
比亚迪10月份销量突破50万尽显颓势,日产汽车净利润暴跌94%,全球裁员9千人尽显王者风范。 横批,赢麻了
查看全文>>
小小的也很可爱 - 112 个点赞 👍
看了一圈回答,人人都说到中国市场怎么样。
其实,不管是日产,还是丰田,或者是大众。它们的财报,经营数据,都不包括中国合资企业的。
因为中国的合资企业,股份都不超过50%,按照会计准则,是不能合并报表的。
我看没有任何一个人,说到了这个问题。可能是:
懂财务的不懂汽车,懂汽车的不懂财务吧?
分析这些企业的财务情况,应该主要从除中国外的其他市场分析。
查看全文>>
电眼 - 47 个点赞 👍
轩逸老款落地78000,朋友昨天提车了。报废车补贴有15000,花63000搞定,他蛮开心的
查看全文>>
时间的朋友 - 27 个点赞 👍
我说一个个例。
最近想赶在国家补贴期间买车,7座SUV
看过了日产探陆,车其实挺好,但是42米+的百公里刹停让人很犹豫,加上24左右的落地价虽然比汉兰达便宜但终究销量不好,没定下来。
这时候我去日产做个保养(我旧车是天籁),除了保养套餐,还要额外收我5块钱卫生费。说是座椅套保护卫生的一次性塑料袋的钱!我都震惊了,我来你这做保养,保持座椅卫生还要收我钱?我不交这五块钱就要把我车里蹭上油咋的?我当初花钱买的保养套餐,现在加钱才能用,太不拿合同当回事了?
我不想为难接待人员,他只是政策的执行者,我没多说什么,当场交了钱,回头也app上给了差评。当然,日产也没有收回这5块钱的政策,我也就彻底打消了买探陆的念头。一个销量不太好的车,未来只能来4s店修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强加政策给你?这5块钱丧失的是日产遵守合同的信誉,我真是觉得没必要。
我是觉得,丰田日产是有受众的。像我这种没有车位安不了充电桩只能买油车或油电混的客户,同时又希望找个三大件品牌力强一些的产品的用户,也不少。新能源来势汹汹,但是中国市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1 个点赞 👍
其实最大的问题出在北美
中国新能源压根卖不进去
日车孝子爱骂去骂马斯克去
他的特斯拉才是挤兑死日本汽车的最大推手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5jTtWF - 9 个点赞 👍
其实全世界大部分车企都在跌,因为中国区新玩家开始发力了。
总量涨不了多少,国内这群车企又猛得嗷嗷叫,那肯定得有车企吐出份额来。
事实上,日产是吐的最狠,其它合资车企也没少吐,至于为啥是日产?
那纯活该啊。
本来18年之后日产销量就在一路跌了,21年非要给奇骏上个三缸啊。
要知道,友商的福克斯就是18年末非要换个三缸,直接给自己干断气了,哪怕是22年换回四缸也没挽回局势。
关键日产不知道三缸天生又抖又吵吗?日产当然是知道,并且非常知道。所以日产当时还玩了一手“开机盖就降转速”的掩耳盗铃。
本来吧,奇骏的对手是哈弗H6/吉利博越/长安CS75/丰田荣放/本田CRV/大众途观,奇骏在里面的年销量还能排个第六。好不容易等三缸的风头过一过,奇骏转头一看,自己的对手变成一个叫宋plus的了,对,那个月销能上6万的。
宋plus:我不是针对你啊奇骏,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对,没错,宋Pro我也说你了。
奇骏:我打宿傩?!
这种时候,一般车企都会有后续的新车,憋个大招,尝试绝地反击。
然后日产在2022年给各位
查看全文>>
被风吹走的风 - 6 个点赞 👍
1999年开始流行VCD看碟片,我家买的合资的一个品牌金正VCD,当年卖1000多,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二百来块,看了一年出了国产VCD,亲戚家买的国产VCD,只要300块,当时不敢想象,以为不能看很垃圾,但是亲戚家买的不但能看,而且质量还行,当时我就对国产有了好感!
查看全文>>
摆脱焦虑抑郁的光 - 2 个点赞 👍
日产好像从钻提琴盒子那事儿开始就一路走低吧,这个因素怎么没人提。当然产品力是更重要因素
查看全文>>
一分流水 - 2 个点赞 👍
东升西落罢了 全球大的市场现在就这么点 体量大的就是北美 欧洲 中国 日韩 中国电动和传统燃油汽车国内占比和出口都在增加 不开拓新市场 那可不就是老牌企业的份额被新来的挤压嘛
查看全文>>
上面钦定我下凡 - 2 个点赞 👍
利润暴跌94%!日产高管不小心说漏嘴:公司最多还能撑1年。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日产高管的原话。最近,日产高管接受《金融时报》时坦言,公司仅有“12-14个月生存窗口”。要知道,今年4-9月,日产净利润暴跌94%,前不久又宣布裁员超9000人,减产达到惊人的20%。
这些迹象都表明,日产确实在走下坡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中国市场出问题了。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约占日产全球销量的1/4。去年,日产在中国销量仅为79万辆,同比下降24.1%;今年1-10月,销量只有55.8万辆,在华销售依然乏力。
其实除了日产,丰田本田等日系车,这两年日子都不好过。截至今年10月,丰田在中国销量为141.28万辆,同比下滑9.3%;本田约66.36万辆,同比下降31%。
这其实是非常震撼的一幕,曾经在国内,日系车代表着皮实耐用,还非常省油。10多年前,日系车在华份额达到惊人的30%左右,相当于街上每3辆车就有1辆日本造。就跟当年日本的家电一样,统治了中国市场多年。
但是今天,国内汽车工业崛起,国产电车凭借
查看全文>>
大强谈豪车 - 2 个点赞 👍
所以全家第一辆车现在是买啥 轩逸朗逸还是byd?跟着销量买总不错吧。身边统计学来说 绿牌数量还是极少的
查看全文>>
无头骑士伊藤诚 - 1 个点赞 👍
笑死,去年本乎一群油车忠粉还在发日系全球利润表,嘲讽国产不赚钱。今年日系利润就暴跌给你看,而且人家是真家大业大,销量一跌资金链都出问题
查看全文>>
油腻腊肉 - 1 个点赞 👍
买过电车的人都知道
作为家用成车 油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新的车库没法装充电桩
外面充电也就二三十……
查看全文>>
李嘉图 - 1 个点赞 👍
多鞠躬,多来殖乎问问题
必然破局
查看全文>>
随便随便反正要消 - 0 个点赞 👍
日本汽车产业越萎缩越好,免得他们收割全世界!
查看全文>>
沙路净无泥 - 0 个点赞 👍
这才哪儿到哪儿。。。下次可能加个0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203 个点赞 👍
你们光看到日系车,德系也绷不住了啊!
宝马利润暴跌84%,这还是在第二季度跌了一半的基础上。
奥迪好那么一点,暴跌76%,本来买了索博后26年变为厂队F1,现在都传说打算不玩了。
大众没找到图,跌64%,很牛X了。
这下别说工业4.0,工业0.4都快守不住了。
编辑于 2024-11-12 00:29・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小鱼相忘于江湖 - 40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云兮 - 397 个点赞 👍
2016年的时候,
我帮介绍的对象马上要结婚了,
小两口要去买车。
那天上午刚好我没事,就陪他们一起去了。
当然人家买东西我不发表任何言论,全程打酱油当吉祥物。
某田的一辆A级轿车。
加价、加装潢、还要等车,一顿不平等的条约。
导购的那个傲气的态度我至今难忘。
我内心恨得咬牙切齿。
我内心是真想劝他换一家品牌算了,但是我还是习惯性不劝人。
何况路上,男孩兴奋的说网上都评论了了这个车虽然十几万,但是秒天秒地,50万以下没有对手。
行吧。
男生不平等条约签完,交了定金。
我心里堵就没和他们一起吃。
晚上去找某老教授下棋去了。
老教授是某大学机械专业大佬。
我忍不住吐槽今天的事,奇耻大辱!忍不住问他:国产汽车什么时候能给力?!
他说:
“中国汽车一直都在发展,质量其实都可以了,被更多的人认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快就可以被更多人认可的。大猛你放心,未来用不了多久,汽车生存只能走两条路,一是偏实用属性,二是偏社交(面子)属性的。
蛋糕就那么大,汽车客户就那么多,国产汽车只要被认可,中低档合资汽车全部都岌岌可危,日系车又有某些情绪因素在里面,中低档汽车只会比德系、美系汽车更惨!
至于豪华品牌市场吗?我估计日系那几个品牌也分不了太多的羹,消消气,这帮整不平等条约的企业,还有盛气凌人的导购,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那天瞬间心情就好多了,但是!!!!但是!!!我却漏掉这个老教授最关键的一句话:
对了,大猛,你还炒股啊?你可以关注下比亚迪的股票。
发布于 2024-11-12 10:47・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大猛 - 312 个点赞 👍
有的时候有些人的想法真的很搞笑
都4202年了,我们办公室的姑娘买车还要买轩逸
对了,我们是一家做人工智能的公司
每次问她呢还是经典话术,大沙发,保值,省油,耐用
我说同价位你要不要看看比亚迪秦、吉利帝豪这些呢
她说国产车用料垃圾,很多功能都不实用,基本用不上,要是再便宜个1-2W她才会考虑
至于轩逸,哪怕是她需要加3000才能加配一个倒车影像
她也愿意
然后还说轩逸的外形好看
emmm......
原来日产这个牌子在她眼里的价值比国产车就高1-2W
认知配得上苦难
编辑于 2024-11-12 14:2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NoNo - 23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思而不学则殆 - 199 个点赞 👍
不深入深入欧美日韩的自留地,咱们都想象不到他们给自己留了多少利润空间来收割全球,说翻倍那都已经是对他们最极端的揣测了,咱们根本连想象力都够不着人家的底线
国内市场的欧美日韩汽车完全在一条战线上,10万以下就是没有天窗,只有收音机,20万以下就是没有混动,后轮转向就是得花钱开通,时速400以上的超跑,最便宜也得1000万往上了,他们跟所有的欧美日韩优势行业一样,人为的创造稀缺性,着力打造整个行业的高端调性,用以维持高价,躺着挣钱,10万内就是享受不到液晶屏,20万内就是享受不到座椅加热,百万豪车才配拥有零重力座椅,热销车就得加价提,排队提,捆绑销售提,等不及干脆就别提了,钱退了,不差这一个
现在在他们看来,咱们才是活生生从他们手里撕下肉来的恶狼,比亚迪华为之类的新质生产力之所以被围着咬,就是因为这些企业要么在国外撬开他们的嘴抢肉吃,要么在国内直接把更先进的技术做到平民化大众化,现在国产车外观质量完全不输他们,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平民车也能做到零百四秒内,油耗低到破2,汽车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它终于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戳破谣言回归大众,他降下来的不光是购置成本,还有使用成本,维护成本,这才叫解放发展生产力。
所以自从国产新能源汽车被市场认可的那一刻,日本车企已经是慢性死亡了,整个日本现在落后的不只是一个汽车行业,包括新能源制备,动力电池,动力分布,电控组,车联网,智能驾驶,AI大模型完全跟不上时代,哪有什么工匠精神,看到的只是一帮只懂论资排辈,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系统性持续性造假40年的老东西,过去四十年里失去的还不包括汽车这部分,还得续几年
编辑于 2024-11-12 02:16・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鲍埃 - 158 个点赞 👍
跌怎么惨?不应该啊!是美国消费者给的补贴不够多吗?
日产Versa(相当于国内“阳光”的续作),美国仅有的两款裸车2万美元能买到的新车之一,搭载91kw、155Nm的1.6L发动机配CVT,扭力梁后悬挂,195/65 R15超厚面条胎配铁轮毂,开关门和开后备箱都得拧钥匙,后视镜盖和门把手甚至不给喷漆,仅有的亮点配置就是倒车影像(国家强制标配)、倒车雷达和胎压显示(后两个配置在美国倒还算是越两级的配置,很多B级车都没有)。
2024年三季度刚刚换代的劲客,门把手和后视镜盖依然不给喷漆,轮毂依然是钢的,大黑边中控屏和计算器画风的液晶仪表,硬又黑内饰连门把手都懒得做喷涂,起价2.5万美元。
再贵点儿的天籁,门把手终于给喷漆了,但仍然有同级独一份的卤素大灯、钢轮毂、硬又黑内饰和脚踏式机械驻车制动,2.5L发动机200km/h以内全速段拼不过1.5T的欧版帕萨特。不过优惠后裸车“只要”2.6万美元(疫情前不到2万美元),相对性价比倒是比劲客强点儿。
预算加到2.8万美元,嗯,能买奇骏了,因为全系标配了后排出风口和铝合金轮毂,后视镜盖、门把手和车门内衬又没钱捯饬了。全系1.5T三缸+CVT燃油动力倒不是问题,但毕竟美国人懂车,而且经常开到130km/h都不关窗,NVH不是问题。
再来看看这些车前三季度在北美的战绩。
- Versa卖了29302台,同比大增64.2%;
- 轩逸123732台,同比大增38.9%;
- 天籁86679台,同比降6.3%;
- 劲客52144台,同比增4.0%;
- 奇骏189156台,同比降10.4%。
最后日产品牌1-9月的总销量658957台,同比涨1.7%。结合中美同款车的价格差距来看,这近66万北美消费者对日产营业额的贡献,可是中国100万消费者都给不了的。这样还利润暴跌,如果不是高层贪污了,那就是高层太善良,把卖车挣来的钱和压榨中国区工人省出来的钱都给美国工厂的工人涨工资了吧。
发布于 2024-11-12 11:02・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双持旋风AK - 14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r Duke - 127 个点赞 👍
4202年了!搁这考古呢!没错就是支撑日产销量的轩逸7.98车型。
浓浓的年代感!
一大堆的白板按键!中控那个窟窿什么鬼?放纸巾吗?还能不能听个响呢?
8万的卡大妈,基本一个德行,主打一个情怀!
这是6.98的吉利!
这是8.5的奇瑞。
这是目前轿车销冠7.98的秦PLUS
4202年你还在卖情怀!QNM的情怀。
编辑于 2024-11-11 22:4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人字拖 - 109 个点赞 👍
日产4月到9月的净利润暴跌94%,不是利空而是利好,对你没听错,已经在变好了。
因为日产4月到6月的净利润原本是暴跌99%的,眼看着就亏损的程度,现在又过了一个季度,整体跌幅有所回落,挽回了5%;单看第三季度,利润只是跌了85%,那更是不错了,此处应该有掌声。
从全球市场看,日产在美国也面临着销量下滑的情景,同时车型换代清库存也是使得利润骤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单看中国市场,日产今年1月份到10月份的销量55.8万辆,同比跌幅为10%,但是近两个月的销量跌幅已经扩大到15%以上,销量是在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销量下滑的同时,日产的单车价格也在走低,如今车均价已经低于10万,日产销量最好的轿车轩逸,7万多提车;中级轿车天籁12万多;SUV车型逍客不到10万,奇骏13万多。
利润大幅下滑的背后,是日系车为了维持销量基本盘,不得不卷入国内残酷的价格战,但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去选择产品力更强,节油性更好,智能化程度也更高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了,所以价格是一降再降。
不过,日产已经是三大日系品牌当中转型较快的了,如今更是拥抱华为开发智能座舱,计划在未来2年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
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全球净利润排名前十的车企当中,丰田下滑55%,奔驰下滑54%,大众下滑64%,本田下滑61%,宝马下滑84%。这些净利润下滑的车企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华业务比重较高,并且长期贡献大部分利润。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强势崛起,这些车企的净利润终究会回归到正常水平,再也没有超额利润。
这就是汽车工业,苦哈哈的制造业。
发布于 2024-11-11 22:53・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Alex Cui - 99 个点赞 👍
长期以来,中国和北美是日产的主战场,在最巅峰时期,两地贡献了日产全球销量的近40%。但这一现象从2019年逐渐出现变化,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以及日产自身创造力的缺乏,日产在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断崖式下滑,并在2020年出现十年来的首个季报亏损。
在随后的时间里,日产继续暴露出了【车型种类不够丰富】、【对新能源及智驾技术不够重视】、【过度研发】等弊端,这使得日产全系车型的竞争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日产也从4年前就开启了自己的裁员之路,
可以说日产这几年的经历正是日系车在全球市场处境的缩影,即便是老大哥丰田,其销量也已经陷入了巨大的瓶颈期。日系品牌的衰退显然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此刻开始转型到新能源市场,且不说研发周期的长短,就算成功量产也只能面对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
在中国,由于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快速崛起,使得传统燃油车和外资品牌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尤其是日产,其产品梯度完全无法满足中国用户广泛的需求层次。日产的SUV系列一向是短板,不符合中国的家庭需要,而轿车领域也因缺乏新能源产品而没有搭上网约车的这股风潮。
而此次日产的暴雷,主要源于北美市场的折戟。在去年的4月~9月,日产在北美市场的净利润为2413亿日元,约占全部利润的70%,而今年北美市场竟然扭盈为亏,亏损达到了41亿日元。
整个2022年~2023年期间,日产在北美竟然仅推出了一个新车型,这导致畅销车型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薄弱,增长动力被严重削弱。
究其原因在于日产在北美的转型战略发生了失误。在经历了2020年的挫折后,日产在北美市场加大了纯电方向的研发,但作为后来者,日产在纯电方面的研发成果并不理想,其系列产品较之特斯拉等头部品牌有明显的差距。再加之在混动领域缺乏耕织,使得日产最终没能抓到空白市场,日产的研发能力也就被严重浪费。
如今想要回头再耕耘混动领域恐怕已经完全来不及,对于日产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求生存。但如果在北美市场贸然发起价格战,日产也可能受到严厉的制裁。这样看来,可能只有在第三世界开辟新的营销渠道,才是日产唯一的生存之路。如果还要保持自己的较高姿态,那今天的暴雷只不过刚刚开始。
发布于 2024-11-11 15:01・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我是V - 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诸葛小草 - 78 个点赞 👍
看了一圈回答,人人都说到中国市场怎么样。
其实,不管是日产,还是丰田,或者是大众。它们的财报,经营数据,都不包括中国合资企业的。
因为中国的合资企业,股份都不超过50%,按照会计准则,是不能合并报表的。
我看没有任何一个人,说到了这个问题。可能是:
懂财务的不懂汽车,懂汽车的不懂财务吧?
分析这些企业的财务情况,应该主要从除中国外的其他市场分析。
编辑于 2024-11-12 16:01・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电眼 - 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kn cn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