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回应招聘「刑释人员」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你支持这一做法吗?会存在哪些隐忧?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上古战神 - 38 个点赞 👍
在商言商!我反对神话任何一个人!
胖东来招刑满释放的人,这件事儿,听着像是个童话,实则乃是个生意。
于东来说是出善良和美好,这话术听听就行了,别全信。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是请客吃饭,
你真以为一个月近万的工资,一年四十天假,是靠善良发出来的。
那是靠一套管理系统算出来的投入产出比,
所以别上来就扣高帽子,也别一棍子打死。
我支持他这个动作,但不是支持他嘴里的那个“善良”。
我支持的是他把一个社会难题,拉回到了商业的牌桌上,用钱和制度来解。
这比一万句“给个机会”都有用,
社会上总说要包容,要接纳怎么包容,谁来接纳。
嘴上喊口号,身体最诚实,
一个有前科的人,网约车平台不要,送外卖软件拒绝,工作都找不到,你让他怎么重新做人。
空气和爱是喂不饱肚子的,
胖东来牛就牛在,他没搞虚的,直接给岗位,给钱。
他告诉你,解决一个人的,生存问题,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这事儿听着糙,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为啥胖东来敢干,别的企业不敢,
根子不在于善良,在于管理能力,
胖东来员工流失率零点九四,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他那套军事化管理,再加高福利的组合拳,真能把人管住,而且还能让人有奔头。
退伍军人那个班组,十八个月零投诉,损耗率降了百分之二十三,这就是证据。
他有信心把这套方法论,用在另一群特殊的人身上。
他不是在赌人心,他是在赌自己的管理体系,
你看他那个配套方案,
岗位置于物流仓储,并不直接与顾客碰面,首先进行物理上的风险隔离。
搞“导师帮带制”,一个新人配俩老师傅,就是用人际关系把你捆住,让你不好意思犯错。
还有六个月“就业观察期”,让你干活攒积分,不是直接给你铁饭碗,是让你自己挣。
这一套下来,哪是纯粹的爱,全是算计,是把人性里的那点不确定性,用制度给你框死。
这才是对普通顾客负责任的态度,
再说说隐忧,这事儿肯定不是一片叫好就完事了。
最大的隐忧,就是公众的恐慌,
你说你招的是轻罪,不是暴力犯罪,但“中重度犯罪”这个口子,标准是啥,没说。
信息不透明,就会产生猜疑,
人心里的那个疙瘩,不是你发个公告就能解开的。
大家怕的不是那个刑满释放的人,怕的是自己和家人成为企业社会实验的代价。
这种担心,你不能说他错,
还有一个,那个“曙光”臂章,
这玩意儿就特别值得琢磨,
你说它是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监督,听着挺坦诚。
但反过来想,这是不是一个新的标签,
是不是等于在脑门上刻了四个字:“我犯过罪”。
顾客看见这个臂章,会不会绕着走,同事之间会不会有看不见的墙。
本意是消除歧视,执行下来,可能变成,一种更精巧的歧视。
包容不是挂个牌子让人参观,
真正的接纳,是让他跟所有人一样,没人觉得他特殊。
所以胖东来这事,本质上是一场社会治理的商业实验。
它把一个政府都头疼的问题,变成了企业的一个项目。
政府为啥给六千万的税收减免,因为企业每花一块钱培训,就能替社会省八块三的维稳成本。
这笔账,谁都会算,
这事的价值,不在于它能不能百分百成功,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
当道德说教走不通的时候,商业逻辑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
用岗位去代替那种单纯的说教行为,用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代替那种过于严苛的道德审判,或许这才真正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呢。
它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性问题,简化成了一个有明确风控和 KPI 的管理问题。
这很残酷,但可能很有效,
至于最后效果怎么样,谁都不知道,
可能会出现,问题员工。可能会有,顾客投诉,甚至可能出,安全事故。
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于东来不可能没想过,
他敢做说明他觉得这些风险,在他的体系里是可控的。
或者说他很乐意去为这个尝试,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付出与之相匹配的代价。
这事的社会意义,已经超出了胖东来本身,
那七家跟进的河南企业,那个研究退伍军人计划的沃尔玛,才是这件事最大的回响。
它证明了商业向善,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可以被复制的商业模式。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支持吗,
支持,
但不是闭着眼睛唱赞歌,
而是睁大眼睛,看着他怎么走,
看他怎么平衡“包容”和“安全”,
看他那个“曙光”臂章最后是变成一道光,还是一个新的烙印。
看他这个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样本,最终能跑出个什么结果。
这比单纯的叫好或者痛骂,有意义得多,
毕竟让犯过错的人有饭吃,社会才能安稳一点,我们每个人,才能更安全一点。
这才是最实在的逻辑,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李明 - 28 个点赞 👍
利德顺小老饭庄是天津市最负盛名的饭馆之一,以红烧牛窝骨和恶劣的服务态度闻名。至于为什么服务态度恶劣,那自然是因为服务员都是刑满释放人员。
但这些纹龙刺凤的老大哥们确实是在勤勤恳恳工作,小老饭庄也是天津的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示范基地,十余年间安置了四百多名刑满释放人员。
有的人在这里一直干了下去,有的人干几个月存了笔钱之后各奔前程,有的人找小老借了钱去创业,比如同样在天津有点名气的四辈羊汤。
我去过几次小老,和他们近距离接触过,没啥可怕的。“不敢去小老,怕挨打”只不过是天津人喜欢开的一个玩笑罢了。真正不愿意去的原因是不想排队。因为太火了。
我觉得这是个挺好的事情。不说温馨吧,至少也是正能量的。
大概十年前,我曾经在网上和一个网友聊过几句,那个网友是维族人,想来内地发展,却处处碰壁,没有单位愿意招他,他非常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把一些特定身份的人排除在外,让他们成为社会边缘人,那就无怪乎他们会去做那些极端的事。
和谐社会应该让所有人都能生存和发展,追求幸福生活。
十年过去,我前段时间打车,遇到一个不会说汉语的维族女司机,我们用非常简单的词汇沟通,最后也一切顺利。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十年以前那个悲愤且无奈的维族网友,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我想应该是不错的。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查看全文>>
MadMel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申晨煜 - 22 个点赞 👍
知乎上早就有人说过,老实人的问题是,一旦有了案底,天塌了。
跟什么都不怕的混子不同,老实人不小心有了案底,出来以后也是想好好生活的,但找工作难了许多。
监狱里待过的也不都是大奸大恶之徒,还有些主观恶性小的,比如会计,或者某些真的是无知过失导致的犯罪。
说远一点,某些地区经济入不敷出,罚没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大头的。被他们弄进去的那些人,别说主观恶性了,就说客观犯罪标准,真的都符合吗?
胖东来给这些人多一条退路,绝对是对社会利大于弊的事。
查看全文>>
东方硕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圣人吴京的粉丝 - 9 个点赞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苍星零 - 7 个点赞 👍
我认识一个朋友,去应聘一家公司,各方面条件都适合,就是一条不合格,因为这家公司要求他去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可是他这一点是不符合的,很多年以前曾经参与了一场朋友的打架斗殴,结果被公安部们登记在案了。
我这个朋友很沮丧,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因为有前科,人家公司也有规定,最后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份工作,目前在家里靠打零工过日子。
看到胖东来的这一善举,我想我这个朋友如果在许昌可以去胖东来去试一下了,没准能成。
回到主题,我对胖东来这事是怎么看的呢。
首先,我觉得胖东来这个公司经营的独到之点就是不断的在挖掘人性,彰显人性向善的一面,如对员工好,对顾客好,对社会好,就是人家娶媳妇也会考虑到彩礼的问题,反正就是一个对内对外都好好的对待,充分体现了一个“利他主义”精神。
也许这就是人家的经营之道吧,反正听说人家的经营业绩还很好,许多企业去学习,去观摩,去交流,但是全国也就一个胖东来,其他企业想学也学不会,想复制也没有见能够复制成功的。
作为一个企业行为,我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去评价人家,但是对于这个招聘“刑释人员”的行为,我还是说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吧!
对于众多企业不招聘“刑释人员”或者有犯罪记录人员的原因,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许多公司明文规定不得招录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惩戒,让任何有犯罪行为的人,知道自己如果犯罪了可能面临的后果,不仅仅是只是面对法律的制裁,也将面临着将来自己的就业生存问题。
企业单位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我也是完全赞同的,这对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宁是有积极的一面的。
二是许多有过犯罪行为的人员,一旦进入公司单位,很可能会对公司单位的管理带来难度和问题,感觉这一点是基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来说的吧。
如果这些曾经有过犯罪前科的人进入公司后,不能安分守己,又重操旧业,势必会给公司的经营运营带来麻烦,甚至可能是大麻烦,大问题。
可是,这些犯罪前科的人员,肯定都不是“大恶不赦”之人,大部分也都已经改过自新了,更甚至有些人当初只所以犯罪,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本性还是不坏的。
那么,对于这些人,就这么被社会抛弃,大有“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之感,实在是不该的,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重新过上正常的日子也是应该的。
但是有一个观点,我必须表达清楚,那就是对于有犯罪前科的人员的录用,必须慎之又慎,绝不是不分好坏照单全收的,必须设置一个严肃的条件,就是这个犯罪前科之人,并没有重大恶行,且在初犯之后多少年,再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方可录用。
如果曾经有过犯罪前科,后续又发生过违法犯罪行为的,曾经有过重大恶劣犯罪行为的,必须严禁录用。
查看全文>>
了了 - 7 个点赞 👍
我支持这一做法,而且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因为于东来本人就坐过牢,而且是两次。他应该很清楚那种被社会抛弃的感受。换个人,可能是在演戏,但他不是,他应该是真的想给这些人一条活路。但是,这事确实有一些隐患。
首先,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看,胖东来确实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刑释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本来就是个社会问题,企业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体现了格局和担当。说白了,这些人服完刑期就是守法公民,凭什么不能有工作机会?
从更高的角度来说,社会要想更安全,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把刑释人员永远边缘化,而是让他们有体面的活路。人一旦有稳定收入、有尊严的生活,就没那么容易重蹈覆辙。胖东来敢公开说“他们是平等的合法公民”,在商界是少有的良心。很多企业一听是刑释人员,简历直接进垃圾桶,这种歧视反而容易逼人回到老路。有人愿意打破这个死循环,本身就是社会的稀缺善意。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刑释人员只是法律意义上完成了刑罚,不代表他们在行为习惯、价值观、心理状态上就完全归零了。有些人真的痛改前非,有些人只是暂时收敛,这个概率没人能拍胸脯保证。尤其在零售、服务这种跟顾客高频接触的行业,隐忧确实存在:
第一个隐忧是风险管控。 不是所有刑释人员都适合所有岗位,涉及财务、安全、儿童接触的工作就得慎重。胖东来必须建立完善的筛选机制。
第二个隐忧是员工和顾客的接受度。你可以在招聘公告里写“不歧视”,但顾客未必买账。 现实中,很多人对刑释人员还是有心理障碍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团队氛围,甚至流失客户。
第三个隐忧是舆论风险。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正常的工作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成"用人不当"的典型案例,对品牌声誉造成冲击。
好事办好,关键在于如何执行。 情怀得有制度兜底。比如严格筛选机制、心理评估、背景调查;入职后有持续培训和行为监督,最好配备专人辅导,帮他们逐步适应社会。同时,岗位分配要有风险分级,不是所有岗位都适合一上来就做。
说到底,这事考验的是胖东来的企业管理能力。 有善心是好事,但光有善心不够,还得有管理能力。胖东来如果能把这个模式跑通了,既帮助了弱势群体,又证明了企业的社会价值,那就是真正的双赢。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jason wang - 6 个点赞 👍
总体支持。
因为其实这才是过去几十年我们以及大多数国家一直宣传尝试的做法—帮助刑释人员回归社会。
回到如今的现实情况,往大了说是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想反噬,往小了说是对道德瑕疵的矫枉过正。
从前我们的宣传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君子和而不同,所以有国共合作的空间,所以哪怕你在很多议题上有不同的声音,交往和理解仍是可能的。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是如果一群人转发一点都不能少,而你没有转发,你就会被网民挂起来质疑,是你无论在大面上什么立场,但你过往说过一句话就可以把你钉死。
从“失德艺人”等事件开始,释放的信号也走了另一个极端,你也许没犯法,但你的作品没有好的三观,那你不能上电视;你也许没犯法,但你骂人了这可不是一个艺人应该有的道德水准,所以你要被暂时封禁;你在外国做的事虽然合法,但这件事在国内可不合法,于是你等同违法,接受制裁;然后等你真的犯了法,你光接受法律的制裁可不够,你没犯法时候,以及部门和别人的合作项目也会被连坐…
但谁也不会去看被连坐的人有多无辜,你在外国合法做的事怎么就违反另一个国家的法律了,以及,本来你可能可以减小损失,做出更多有益社会的行为,但从这一刻起你被光明社会除名了,你走到哪里都会人人喊打。
然后一个人本来可能可以作伪君子的人装不下去了,没有他的路了;于是他更多可能会彻底显露内心的邪恶。
跟冉阿让差不多,但其实法国政府够聪明有远见的话,他也不希望逼迫出冉阿让让他资助革命力量的吧。
更何况冉阿让偷的那块面包真的如此罪大恶极吗?
查看全文>>
Ms.Wan - 6 个点赞 👍
就问一句:刑满释放人员都是彻彻底底的坏人吗?
如果是这位刑满释放人员,你们还会支持他“重新做人吗”?
刘强,“火烧靖国神社”当事人 2012年1月8日,刘强因向驻韩日本大使馆投掷火焰瓶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在调查过程中,他承认,认为日本政府在对慰安妇等问题的处理上态度消极,在日本靖国神社投掷了火焰瓶。由此日本当局5月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引渡刘强到日本。
刘强于2012年11月6日出狱,2013年1月3日,韩国法院判决向中国引渡刘强。
然而,当刘强顺利回国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鲜花与掌声。
很多人不理解他,认为刘强过于偏执,甚至有人网暴他。妻子与他离了婚,父母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刘强很难理解,别人不理解,为何家人也不能理解呢?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刑满释放人员吗?
前几天和我一位研究刑法的法学朋友聊天,话题不知怎么就飘到了“惯犯”身上。
她一脸困惑地说: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有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谁会放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非要三天两头地在监狱里打卡签到,把牢饭当自助餐?但说实话,如果要认真反思一下,惯犯的出现,咱们的社会也不是完全无辜。
你想啊,一个人被抓进去之后,除了服刑,吃饭睡觉,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不就是思想改造吗?
可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到位,那人家出狱之后,可能连“重新做人”的说明书都没收到。
我们要避免刑满释放人员成为“惯犯” 来,我们脑补一下一个偷窃惯犯的心路历程:
他刚服完刑,满脸诚恳地发誓:
“我一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社会也很感动,纷纷表示“浪子回头金不换”,愿意接纳他。听起来是不是很温馨?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好了:有多少姑娘会心甘情愿嫁给一个有案底的男人?
别说嫁了,直接告你骚扰我,再把你送进监狱里面。
一个眼神,一句“你以前是不是坐过牢?”就能把他尊严戳个穿。
于是他心里一合计:这社会不欢迎我,那我回我“老圈子”吧。
结果刚一回去,兄弟们热情得像开胜利凯旋迎接大会:
“哎呀你终于出来了!监狱饭还合口味吗?我们都想你了!”
你看,这才是兄弟们的“人情味”啊!
没人歧视他,没人提案底,反正大家都是“蹲过号子的”,甚至还互相称兄道弟。
这时候他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不是我不想重新做人,是社会不让我做人啊!”
于是他又开始偷东西了:不是因为他热爱犯罪,而是因为他找不到别的归属感。
这就是“惯犯”的一大成因:不是人不想变好,而是圈子不让他好。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的做法是:让出狱的人搬离原来的城市,彻底换个圈子,在新的城市找到一份工作,结识一群新的善良的伙伴,重新开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低估了圈子的影响力。它就像空气,平时你根本不会注意它,但它可能正在悄悄地决定你是谁。
而我相信,胖东来这样的举动,能够让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重新在新的圈子,一个至少正常,而且有时能充满支持和包容的圈子中,能够找到自己人生新的方向。
以下为一些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支持和帮助的新闻,也希望不仅仅是胖东来,而是更多行善积德的群体能够被看得见!
我们更不能让“刑满释放人员”刘强这样的人,被社会冷漠对待!
《我不是药神》程勇因卖假药被判刑,在法庭经过审判之后,被判了有期徒刑5年。
但是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救病人,所以法院给他适当减刑了。
编辑于 2025-08-11 17:10・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星耀創新擔保有限公司 - 3 个点赞 👍
前几天看到个案件,一个25岁小伙被公司辞退,他之前在仓库工作,辞退后多次去公司的仓库盗窃服装,10多次一共盗窃16万的服装。
公司报警抓到人之后才知道小伙有前科。最后公司看小伙还小,之后还是给了谅解。
很多公司不愿意招聘这些人是有道理的,很多人会再犯,特别盗窃罪是最容易再犯的。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徐琨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只柚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D4eB9zK1 - 0 个点赞 👍
恨国党造谣说,监狱劳改犯,平时会被组织起来上网发帖,歌颂国家。如果是真的,那么说明劳改犯有高度服从性,
还有公知造谣说,劳改犯里很多都是贪官和贪官家属。如果是这样,这群人一定有深厚的人脉,把这些人聘用进来,可以利用他们以前的旧关系,为企业谋福利。
多看看公知和恨国党的言论,你就知道劳改犯比守法公民‘潜力值’高多了。
查看全文>>
大蔚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硅基生物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i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