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胖东来回应招聘「刑释人员」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你支持这一做法吗?会存在哪些隐忧?

21世纪经济报道
38个点赞 👍

在商言商!我反对神话任何一个人!

胖东来刑满释放的人,这件事儿,听着像是个童话,实则乃是个生意。

于东来说是出善良和美好,这话术听听就行了,别全信。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是请客吃饭,

你真以为一个月近万的工资,一年四十天假,是靠善良发出来的。

那是靠一套管理系统算出来的投入产出比,

所以别上来就扣高帽子,也别一棍子打死。

我支持他这个动作,但不是支持他嘴里的那个“善良”。

我支持的是他把一个社会难题,拉回到了商业的牌桌上,用钱和制度来解。

这比一万句“给个机会”都有用,

社会上总说要包容,要接纳怎么包容,谁来接纳。

嘴上喊口号,身体最诚实,

一个有前科的人,网约车平台不要,送外卖软件拒绝,工作都找不到,你让他怎么重新做人。

空气和爱是喂不饱肚子的,

胖东来牛就牛在,他没搞虚的,直接给岗位,给钱。

他告诉你,解决一个人的,生存问题,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这事儿听着糙,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为啥胖东来敢干,别的企业不敢,

根子不在于善良,在于管理能力,

胖东来员工流失率零点九四,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他那套军事化管理,再加高福利的组合拳,真能把人管住,而且还能让人有奔头。

退伍军人那个班组,十八个月零投诉,损耗率降了百分之二十三,这就是证据。

他有信心把这套方法论,用在另一群特殊的人身上。

他不是在赌人心,他是在赌自己的管理体系,

你看他那个配套方案,

岗位置于物流仓储,并不直接与顾客碰面,首先进行物理上的风险隔离。

搞“导师帮带制”,一个新人配俩老师傅,就是用人际关系把你捆住,让你不好意思犯错。

还有六个月“就业观察期”,让你干活攒积分,不是直接给你铁饭碗,是让你自己挣。

这一套下来,哪是纯粹的爱,全是算计,是把人性里的那点不确定性,用制度给你框死。

这才是对普通顾客负责任的态度,

再说说隐忧,这事儿肯定不是一片叫好就完事了。

最大的隐忧,就是公众的恐慌,

你说你招的是轻罪,不是暴力犯罪,但“中重度犯罪”这个口子,标准是啥,没说。

信息不透明,就会产生猜疑,

人心里的那个疙瘩,不是你发个公告就能解开的。

大家怕的不是那个刑满释放的人,怕的是自己和家人成为企业社会实验的代价。

这种担心,你不能说他错,

还有一个,那个“曙光”臂章

这玩意儿就特别值得琢磨,

你说它是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监督,听着挺坦诚。

但反过来想,这是不是一个新的标签,

是不是等于在脑门上刻了四个字:“我犯过罪”。

顾客看见这个臂章,会不会绕着走,同事之间会不会有看不见的墙。

本意是消除歧视,执行下来,可能变成,一种更精巧的歧视。

包容不是挂个牌子让人参观,

真正的接纳,是让他跟所有人一样,没人觉得他特殊。

所以胖东来这事,本质上是一场社会治理的商业实验。

它把一个政府都头疼的问题,变成了企业的一个项目。

政府为啥给六千万的税收减免,因为企业每花一块钱培训,就能替社会省八块三的维稳成本。

这笔账,谁都会算,

这事的价值,不在于它能不能百分百成功,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

当道德说教走不通的时候,商业逻辑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

用岗位去代替那种单纯的说教行为,用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代替那种过于严苛的道德审判,或许这才真正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呢。

它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性问题,简化成了一个有明确风控和 KPI 的管理问题。

这很残酷,但可能很有效,

至于最后效果怎么样,谁都不知道,

可能会出现,问题员工。可能会有,顾客投诉,甚至可能出,安全事故。

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于东来不可能没想过,

他敢做说明他觉得这些风险,在他的体系里是可控的。

或者说他很乐意去为这个尝试,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付出与之相匹配的代价。

这事的社会意义,已经超出了胖东来本身,

那七家跟进的河南企业,那个研究退伍军人计划的沃尔玛,才是这件事最大的回响。

它证明了商业向善,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可以被复制的商业模式。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支持吗,

支持,

但不是闭着眼睛唱赞歌,

而是睁大眼睛,看着他怎么走,

看他怎么平衡“包容”和“安全”,

看他那个“曙光”臂章最后是变成一道光,还是一个新的烙印。

看他这个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样本,最终能跑出个什么结果。

这比单纯的叫好或者痛骂,有意义得多,

毕竟让犯过错的人有饭吃,社会才能安稳一点,我们每个人,才能更安全一点。

这才是最实在的逻辑,

李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