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尊界 S800 售价 70.8 万元起,将改写超豪华汽车市场格局?
- 59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好我是小白 - 24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秦 - 244 个点赞 👍
低于120万,跟价值不匹配。
低于120万,没有意义。
查看全文>>
筱杰 - 223 个点赞 👍
真不是硬黑,开这车出去差不多就等于把“我是傻子”这四个大字写在脑门上了,价值三千多人民币的东安发动机是主要动力来源,用的是几十年前老掉牙的技术,修车厂师傅说这玩意坏了都不用修直接换新的,因为修起来不值当的[允悲],结合前期拍广告片的租车丑闻,我感觉这车年销量不会超过3000台,一年之内估计会直接凉。还是希望大卖吧,富人的钱流动流动总归不是坏事。
查看全文>>
chainlimb - 18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萝卜 - 145 个点赞 👍
看了下这车的内饰,先下个结论:
尊界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赛力斯。
这车的方向盘、内部空间和内饰看着太有感觉了,符合对豪车的期待。这个车不管是安全、用料、功能等都非常强,剩下的就看江淮的品控了,特别是质量的一致性了。
这个车个人觉得唯一的缺点就是前脸不好看,侧面设计很成功,后面也说得过去。这车的前脸看着有点小气,不过各有喜好罢。
这个车是不是成功,要看以什么标准来看。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宾利在中国一年的销量是3000辆左右,劳斯莱斯是1500辆左右。如果以这个数字来衡量的话,尊界超过他们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不信大家以后可以观察。
这个车的销售对象是过去买宾利和劳等又差点实力,但又想比78更好的车主,现在这个车刚好可以卡住这一部分车主,随着新能源以及智驾不断地深入人心,这个车的销量有望成为销冠。
最后从定价来看,普遍比预期的要低得多,诚意绝对是足够的。
国产车要站上100万级的,甚至达到200万以上级,包括过去的仰望U8来看,还是任重道远呀,各家车企虽然开始都雄心万丈,但是对于不确定的市场,大家宣布价格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
查看全文>>
风啊 - 130 个点赞 👍
我对尊界产品力的判断,在知乎的舆论环境下很可能被当作“higo”甚至笑话,但该说的还是要说:
单从技术本身出发,我始终认为尊界相比同价位同级别竞品(迈巴赫等)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整车架构层面就领先太多了。
尤其是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尊界S800是真正全域融合的中央集中式平台,相比行业主流的域集中式迈进了一大步。
之前回答中,我曾提过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趋势:
传统燃油车时代,电子电气架构是分布式的。
传统汽车的每个部件(比如电动座椅、升降玻璃等)各自都是一整套独立的系统,都有独立的控制器或ECU,一句话总结就是“各自为战”。
随着整车智能化时代来临,问题来了:
大多数供应商提供给整车厂的产品本质上是“黑盒”,整车厂能做出的调整非常有限。
如果要推出“车机语音控制座椅”这类功能,就必须与一个甚至多个供应商协商推动,开发难度和效率可想而知。
所以说,传统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对整车智能化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而智能电动车时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程度不断上升,目前行业主流已经是域集中式。
简单来说就是,传统汽车大大小小各自为战的零部件控制,被整合到少数几个域控制器。
整车电子电子架构的转变,对智能电动车来说有诸多好处:
一来,整车厂可以用自己的底层代码取代供应商的软件,大大提高了多部件协同功能的开发效率;
二来,控制器数量的大幅减少,意味着整车线束大幅缩短,生产难度和成本有明显下降;
三来,传统供应商由同时提供硬件和控制策略退回到仅提供硬件,也意味着整车厂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以上各方面汇总,就使得整车厂开发出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和OTA升级成为可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造车新势力接连推出的整车OTA、语音控制车窗座椅等等功能,如今大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但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类似功能却极为罕见,核心就是因为底层架构不支持。
所以说,更新更强的电子电气架构,可以说是整车厂探索智能化的技术底座。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是整车智能化差异的技术根源,没有底层技术的突破,上层做的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也应该看到,域集中式相比分布式固然迈进了一大步,但仍然不是非常彻底。
在域集中式架构下,跨域通信的效率和延迟存在先天上限,这也限制了整车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入。
目前常见的语音控制座椅、车窗、车机导航等等,对传输效率和延迟要求并不高,这倒也罢了。
然而一旦涉及真正的“魔毯底盘”,涉及到道路预瞄,目前行业趋势是将新锐的智驾感知融入到底盘数字化调教中来。
目前智驾感知硬件仍在持续不断升级,双目/三目视觉、激光雷达、4D毫米波等新锐感知技术层出不穷。
整车智能化大脑必须汇聚所有感知信息,在保障高阶智驾的同时将获取的路面信息实时传递给底盘,这就对跨域通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微博有博主反过来质疑BBA的“类魔毯底盘”实际落地究竟有多少效能,核心就是因为他们从智驾感知到底盘数字化再到最基础的电气电子架构,都不支持颗粒度更细的道路预瞄与调整。
所以说,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计算架构演变,同样是智能电动车时代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尊界领先行业迈出这一步,行业影响完全堪比当初特斯拉率先实现域集中架构,夸张点甚至可以说“定义了下一个十年的智能车”。
智驾方面,华为ADS 4.0发布会的势头,大家也都看到了:
央视带头直播,国内外多家车企共襄盛举,高速商用L3正式官宣。
以知乎的一贯风向,菊厂技术再怎么领先,大概率还是堵不住某些人的嘴,这我倒是想到了。
但我没想到的是,某些人为了自圆其说,选了一个最蠢的角度:把高速L3“开除L3籍”。
我寻思L2时代智驾和辅助驾驶也是从高速开始,怎么换了L3某些人突然就不认了?
之前我早就说过,未来L3推广的进程必然是分区域、分场景、分车型逐步落地,L3智驾落地大概率也是从部分高速起步。
而且以我国监管的一贯风格,新技术新方法必然也是分城市分地域逐步试点,这有任何奇怪之处吗?
我把话放在这,未来L3技术演进必然是分地区分场景逐步迈进,尊界S800大概率是第一款高速L3量产车。
尊界S800那套双冗余架构是真正面向L3设计,未来支持L3的车型还会逐步增多。
现在对着“高速L3”冷嘲热讽,技术逐步成熟后自家“主子”迟早要跟上,到头来只会吃满回旋镖。
更何况尊界这车集成的黑科技多的是,从芯片到链路都有大量自主研发的成果。
很多芯片都是全新设计来不及摊平研发成本,短期内只有超豪华车用的起。
还有多电机控制算法、双冗余的智驾链路、天地网联的车端通信、智能可变光幕等等,尊界S800搭载的新技术新成果简直不要太多。
如果让我评价,海外品牌同级别车型跟尊界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各方面都落后太多了。
甚至就连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内饰和舒适化配置,尊界S800这款车优化了非常非常多的细节,具体可以参考这个视频:
我说难听点,换了其他某些车企,光内饰细节就足够发布会吹一整天。
当然,即使有再多新技术,如果品牌被铺天盖地各种标签也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
但我觉得产品仍然是第一位的,尊界品牌长期必然能成功,我至今仍然坚信这一点。
鸿蒙智行各品牌也差不多是如此,随着菊厂技术成果逐步井喷,几个品牌势能都逐渐起来了。
问界前几个月销量下滑,网上又是一大波节奏,但实际上不过是主力车型临近改款/换代的青黄不接而已。
如今问界M9成为50万全市场销量第一,问界M8成为40万全市场销量第一次,再黑已经逐渐黑不动了。
短期销量预估的话,我认为尊界S800刚发布头两个月可能是产能爬坡,后续月销有不小希望突破1000台。
如果几个月后销量仍然稳定在1000左右,基本就可以说取得了不凡的成功。
之所以没有给出2000甚至更高的预期,原因也很简单:
超高端豪车市场本身就有限,七八十万甚至百万的轿车市场更是非常看重品牌;
这个价位车型的潜在客户年纪普遍偏大,思想更加保守,传统品牌的思想钢印更加深刻;
还有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在于,尊界S800作为新品牌第一款车,配套的交付和服务体系需要时间同步建设,这方面也是急不来。
更何况随着国产新能源车攻城略地,BBA的日子并不好过,78S的价格也都有松动。
估计华为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起售价定的比较激进。
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拉长,尊界S800相比传统豪车完全超出时代的产品力,终究会持续散发光芒。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现实主义理想者 - 1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闻铎2 - 116 个点赞 👍
完了,全完了,卖得太便宜了,16盖?至少也得买30盖~50盖嘛,那个卖什么赫都30盖以上,你卖16盖你叫有钱人怎么买?之前有个光头说低于30盖就不买了,唉,看到价格出来,心都凉透了
不过刚才看了一下,随便加点选配就25盖+了买这个车的人应该会配置加满,所以综合起来大概是25盖50孔左右
查看全文>>
梦魇 - 112 个点赞 👍
对于尊界S800最初的预期是百万以上,正儿八经对标迈巴赫S,70.8万的售价,老实说,非常意外。
而且70.8万的基础版,核心的实用性质的东西都给了,选装的是车身颜色和内饰、星空顶等这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台家商两用的行政大轿车,标准版就足够了。
我觉得这个定价预示着,尊界S800是正儿八经想走量的,而不是此前我们预期的,更多的是立一个豪华的标杆,服务于少数顶级阶层用户需求。
尊界S800从产品力角度是正儿八经对标迈巴赫S的,尊享感和豪华感至少对标S480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实际的价格区间又落在了78S上,而且还是低配版本的78S,这是华为经典的错位竞争策略,和问界M9如出一辙。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儿,买问界M9的用户里,有一部分人其实是嫌这车便宜了,他们买M9不是只有预算50万,而是鸿蒙智行最贵的车就卖50万。这里的一部分超高端用户,我觉得会转向尊界S800的。
回到产品部分,聊尊界S800就不得不聊汽车智能化。
机械工业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且有大量的根本性问题无法实质性解决,比如动力系统,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发动机的动力和排量呈现正相关,而大排量又会导致体积的增加和震动感的增强,以及油耗的提升和成本的提高。
汽车的动力发展一直围绕动力性、空间占用、静谧性、成本和燃油经济性展开,所以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动力性和静谧性的等级森严。
而电驱取代发动机之后,动力平价化,围绕发动机的 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方案突然就失去了意义。也因此,从功能性角度,电车彻底颠覆了传统油车的分级规则,大车和高性能车全面普及,造就了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新格局。
而汽车的智能化,显然不只是体现在动力上,另一个经典例子,安全性,传统汽车时代,安全性主要聚焦于被动安全的提升,如何保证在事故中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行业安全性发展的核心。
主动安全的AEB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直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危险下的主动安全触发和日常使用的误触发,所以传统汽车的AEB,无论是平价车还是百万级豪车,主动安全一直在一个非常低等级的范围内来回徘徊。
23年,华为基于智能驾驶感知能力的主动安全体系发布,将汽车的安全域从被动安全直接提到了主动安全。事故后的安全防护做得再好,也无法和主动安全的防范于未然相提并论,这个就是技术能力的代差早就的体验代差,这种源于底层的代差优势,是无解的。
所以国产车凭借新能源时代一跃而上,迅速成为市场主流,相继突破10万、20万、30万级别,但到了40万以上市场,新的问题又来了。
汽车和别的消费品一样,是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前者是技术和功能,后者是基于前者之上的品牌和文化。
问界M9第一次实现了50万价位的的国产车突破,凭借华为的设计、用户需求满足、智能化和华为的品牌势能,实现突破,一跃成为这个价位上的王者,50万价位销量冠军,不区分能源形式,不区分品牌。
50万是一个分水岭,往下功能性占主导地位,往上,功能基础之上的品牌和文化价值开始凸显,而问界M9,恰好是一个平衡点。
尊界的起售价是70.8万。
这是一个典型的精英阶层的消费区间了,功能性需求从主导成为基础,功能性之上的品牌、文化和社交价值开始成为产品的核心价值。
汽车是百年工业,在产品力发展陷入停滞后,产品之上的文化和品牌竞争主导了这个市场,然后有了而今的豪车市场格局。
行政轿车的主导者是迈巴赫,大SUV的主导者是路虎,个人驾驶之车是保时捷。细分市场还有大劳、宾利、法拉利等等,往下次一等的是宝马和奥迪。
这个格局已经很多年没有变过了。
然而,汽车和真正的奢侈品不同,它依然是有足够的功能性需求的,所以现在导致一个问题,在百万级市场,论品牌,依然是传统豪强的时代,但论体验,一定是智能车的天下了。
这使得一台百万级的豪车,在真实体验和安全性上,甚至被50万价位的车子超越。
我研究生同学,之前本来准备提GLS,后来在我的安利下选择了问界M9,几个月后我问他体验如何。
他说,“有一次走神突然窜出个人来,自动刹停,感觉更值了”,一个场景胜过千言万语。
今天有个热搜:为什么豪车圈不再迷信车标了?
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种底层技术突破带来的体验的急剧变革,它彻底颠覆了传统豪车的底层逻辑,而新势力的品牌崛起还在路上,导致这个市场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出现了真空,进而带崩了这个市场。
我们知道,市场的基本规律是,消费预算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需求在,市场低迷,那么问题大概率出在了供给侧。
这个,我觉得就是尊界最大的机会所在。
对于尊界来说,需要做的其实是三件事儿:
第一、智能化的标杆打造,这个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但不只是智能驾驶,而应该是由内而外的,从驾驶到座舱、从安全到底盘、从设计到交互的全方面革新,是自上车开始就能够感知到的和传统油车不同的驾乘体验、舒适和安全感。
- 尊享感的打造,在智能化赋能之后,如何实现区分于50万级别产品的不同的体验感和尊享感。
第三、品牌、文化和社交气质的打造,汽车到了百万级市场,它就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了,而是一个舒享和尊贵感的载体,是一张社交名片和交际圈层。
对于华为来说,智能化表达的打造,是最无需担心的
传统的智能化里,我们熟悉的当然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不用多说,这是华为的传统强项,手机时代积累的天然优势直接在车上赋能,直接成为了行业标杆,而华为手机本身在高端市场的领先,使得华为的车机多设备交互成为行业无法替代的特色。
智能驾驶上,华为已经是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了,尤其是在FSD入华之后,海外品牌的祛魅已经完成。
在尊界S800上,更大的看点不在传统智能辅助驾驶层面的比拼,而是华为所引领的L3的落地,进入L3时代之后,智能驾驶的体验势能会迎来极速爆发。
但其实,汽车的智能化依然不只是如此,而是全方位的,包括被认为是传统燃油车基本盘的底盘,尊界S800的图灵龙行平台在智能化赋能下,能够实现的驾乘感,同样实现了质的飞跃,黄沙不扬、玻璃不碎,看过的人应该很多了。
智能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智能交互,灯语、手势和语音交互的全面融入,使得我们日常的驾乘习惯都在迅速变化。
尊界S800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凭借手势和语音,实现精准控制,这个交互的效率和仪式感直接拉满,这是传统豪车时代不曾有过的。
尊享感的塑造,是尊界S800这一次产品层面的核心看点
尊享感是传统豪车最直接的感知,智能汽车对于传统燃油车的颠覆,我觉得分两部分,一个是底层能力便捷的极速延展,另一个则是传统汽车优势能力的继承,而判断的核心在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习惯的满足。
对于豪车来说,空间当然是一个无比重要的点,尊界S800的车长接近5米5了,正儿八经的行政大家车,而实车上,二排的空间确实无与伦比。
真正的尊享感,空间只是第一步的毛坯基础,在空间基础上的用户感知塑造则是关键所在。毕竟大车好做,豪车难。
一个真正的舒享空间应该是怎样的?
我觉得应该是围绕驾乘人员全维度感知的极致满足。包括座椅舒适度、视听舒适度、交互和控制便携性,以及安全和品质感的塑造。
材质、设计、光影、声音和智能感知是尊界S800上真正值得关注的东西。
比如行政大轿车上著名的星空顶,尊界S800在智能化赋能下,玩儿出了与众不同的韵味。
在尊界S800上,这种尊享感是方方面面的。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尊界S800的内饰原木,每一台车上用的都是从一块原木上切割下来的,文理都是对应的,车内的金属件,都是用相同的工艺和公差控制要求去打造的,这种细节的呈现,恰恰就是品牌的基础体现。
以及,极致的声音科技,在尊界S800上,华为实现了包括声音在内的一二排专属空间和包括物理的隐私隔断。
因为足够的车内空间,华为可以在舒适的乘坐体验基础上完成这件事儿,这个对于高净值用户来说,是很难拒绝的。
当然,尊界S800的这种奢华感和尊享感,不只是座舱,还有智驾、底盘、行驶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华为花了大量的精力去打磨,充分考虑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路况,车子的各种极限状态,包括被动安全,都做到了极致。
这种极致的稳定性和底盘表现,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在于全域融合,这同样是过去传统油车无法解决的问题,汽车智能化对底盘控制的技术颠覆。
以及,极致的操控,一台接近5米5的大轿车,转弯半径仅有5m,发布会上有一个对比,尊界S800和mini COOPER对比转弯半径,后者可是一个小车。
而应对诸如窄路、车库等场景,ADS4.0又可以充分保障安全性和通过性,避免大车容易出现的刮蹭等问题。
尊界S800显然是一台倡导车坐不开理念的车,未来随着L3落地,这种理念不仅在于后排的乘坐,包括司机驾驶,也会极大降低负担,这我觉得会是未来这台车一个极大的吸引点。
真正有私人司机的用户不多,但对于驾驶负担降低的需求,极大。
品牌、文化和社交气质的打造,华为具有天然的无可替代的势能
华为是一个很特别的品牌,过去几年里,华为遇到了大量的波折,这阻碍了华为的发展进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华为抵住压力,全面回归之后,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华为的高端化是全维度的,在我们熟悉的消费终端上,非凡大师系列已经成为了行业经典的高端标签。
更重要的在于,华为高端化的核心客群,这个客群中的精英,恰恰和尊界S800的市场定位深度契合,这导致的是,很多品牌需要花极大精力去塑造和建设的东西,华为天然身处其中。
所以你看尊界S800,无论是支持资源还是准车主,层级都极高,活动的格调和产品的调性都处在了顶尖位置上。
之前有个小故事,余总在做尊界S800的产品定义的时候,和身边的朋友交流非常多,他们的意见很多时候成为了产品定义决策的核心理由。
这很好理解,因为余总的交际圈层,某种意义上就是尊界S800的圈层,这台车就是为他们打造的,所以某种意义上,尊界S800最适合的代言人有两个,一个是任老爷子,另一个就是余总自己了。
这种深度的气质契合,会让尊界S800的圈层塑造和品牌文化构建,天时地利人和。
我非常看好这台车,我觉得它真的可以重塑至少中国市场的豪车格局。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小蒜苗 - 9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拳王2022 - 83 个点赞 👍
多年前我还在某厅工作,有次跟厅领导去拜访华为,华为展示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男的身高基本在185以上,女的基本在172以上(具体数据不了解,给我的感觉是这样),形象气质极佳,对华为的产品和技术讲解也很到位,那个时候共享单车正是竞争最激烈的年代,其中某大厂的共享单车找了华为合作,华为介绍的用在这个品牌共享单车上的通信技术创造了业内能耗最低、通信稳定性最高但是成本又最低的记录,给了我一点小小的震撼,以至于我现在还记得这件事。后来我接触了制造业,了解到某厂跟华为合作后华为对该厂生产工艺的改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跟广东本地最好的冷冲压工程师文德嗣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文德嗣也说华为的工程师是极好的(花高价请的工程师能不好吗?)。
制造业的业内人士应该知道,江淮为尊界新建的生产线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当然,生产线先进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定就好,一切取决于价格,手工作坊也能造帕加尼柯尼塞格,但是最先进的生产线,价格给足,就能生产出最先进、品质最好的产品,尊界800这个品质的车,如果换成作坊,价格恐怕得翻十倍。
我看有些车评人说尊界无限接近于劳斯莱斯,我只能说可能他们为了照顾大众的情绪,说的还是保守了,如果你是一个对乘用车有深入研究的人,你去体验一下尊界800这款车,你就会明白,尊界800是有史以来在人机工程学做的最先进、最舒适的车,没有之一。那些脑袋里有思想钢印、只会说什么东安1.5T的人,他们既不了解制造业,也不了解工程学,更不了解车,你让他们说劳斯莱斯为什么好,他们一定说不到点子上。
查看全文>>
李富贵 - 8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木头 - 79 个点赞 👍
晚上有个朋友亲临现场看见了尊界S800,说这车体验完全不输劳斯莱斯闪灵。
关健是起售价仅70.8万,这个价格一出,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应该没有人猜对。
此前大家对它的定价猜测普遍偏高,不少人认为会突破百万大关。
如今这一价格公布,性价比瞬间拉满。
这车给我朋友的感觉特别舒服,隔音好,氛围感也到位。
也就一句话:只要看着爽,该买就买,不管它是国产还是进口,电车还是油车。
所以说真正懂车的人,从不看标签下结论。
谁产品力强,谁就能打动他,买就没错了。
况且他的豪华大气直面迈巴赫、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
我也觉得它的配置是真豪,L3级智能驾驶,4颗激光雷达等,全场景安全驾驶。纯电版零百加速3.1秒,增程版综合续航1300km。
车内更是豪华,首创智能光幕玻璃,还有后排中岛台集成冰箱等。
先看基本参数,5米48的车身配上3米37的轴距,这个尺寸已经超越了不少传统豪车。
双色车身搭配大尺寸轮圈,站在车边就能感受到强大气场。内饰采用三联屏设计,让科技感和豪华感完美结合。
底盘的行驶质感很棒,只能说略微比幻影差一点点,但是胜在后轮转向角度够大,操控自如的感觉更明显,车身开起来就那种超豪华D级行政车。
该有的质感,内饰不用多说了,确实尊,基本就是冲着劳斯莱斯宾利的水平去做的。
朋友想买的是白紫双拼,内饰也是白紫双拼+白蜡木,这种组合瞬间就有了幻影的气势,朋友看完直想马上提车了。
车里双色内饰尽显高级感,大量实木与水晶装饰,搭配车顶的满天星设计,氛围感直接拉满,前方中置音箱高频头也是星星造型,呼应土星星环元素,细节满分。
门板上有电动开关门按键,优雅又便捷。
后排是两张零重力座椅,安全带位置经过精心设计,碰撞时座椅能托起乘客防止下滑。
B柱的两条轨道十分神秘,引发大家好奇猜测。车玻璃还能变色,后排中岛堪称功能中枢,不仅有冷暖杯托、无线充电区,还有指纹解锁的密码箱,保障隐私安全。
预售阶段48小时就收获2108台订单,这热度真的很惊人。
市场的热烈反应说明,消费者已经不再简单看品牌下结论。国产还是进口,电车还是油车,现在真正比拼的是产品实力。
尊界S800的定价策略也很聪明。
它不是简单地降价冲量,而是用足够的产品力和创新科技来重新定义豪华。
从目前展示的配置和做工来看,它确实有望改写超豪华市场格局。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两个女儿的妈妈 - 7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嘤斯坦 - 52 个点赞 👍
华为几乎是国内做超豪华行政品牌最可能成功的品牌,豪华除了配置,最重要的是情怀和故事。而华为算是爱国情怀拉的最满的品牌了,比亚迪这种国内汽车一哥都得往后捎捎。
尊界这种更像劳斯莱斯的生态位,仰望u7和蔚来et9属于运动科技型。
没必要太黑这辆车,尊界和仰望一样也是在抢国外豪华品牌的市场,尊界也算填补了国产该类的市场空白。而且,劳斯莱斯,宾利之流如果不是卖那标,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查看全文>>
小剪子 - 3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养猫的哈士奇 - 23 个点赞 👍
这本来是一个品牌赞助问题。
按一贯的套路,本应找好多kol/营销号刷软文,抢占前排,形成"一片好评"的美好局面。但这个问题下,不知道是经费没给够、还是安排的软文还没“给人工流量"、亦或那些软文实在太多人反对,现在"改写超豪华汽车格局"问题下几乎被当作笑话看。
这就显得相当好笑了。
的确,你可以说买这车的人跟网上群体不重合。但是,买这车的车不在乎被人笑吗。
查看全文>>
小众点评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码农派生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烟之骑士蕾姆 - 13 个点赞 👍
讲尊界之前,先看一张表:
不说玛莎拉蒂这个起步价五十多万的伪超豪,也不说去年就年销量不过百的迈凯伦——事实上这俩货是去年按比例跌的最惨的两个,单年度同比跌幅都在七八成——任何一个产品经理或者品牌经理看到这俩数字都可以说,这俩货已经是路边一条。
只看劳斯莱斯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阿斯顿马丁这几个起步价200多万到500多万的信仰品牌,2024年跌幅最惨的是阿斯顿马丁,其次居然是信仰之车劳斯莱斯,四成。
宾利是表现最好的,只下跌了25%。
其实还可以把保时捷加进来。这货去年中国区跌幅28%。
进入2025,对于这些超豪或者伪超豪品牌来说,情况没有丝毫好转。
劳宾法兰四个起步价200多万的真超豪品牌,销量同比继续暴跌16%到33%。
起步价五十多万的保时捷惨点,今年一季度崩了40%。
以前,也就是2023年,这些品牌已经在普遍下跌,但不像2024和2025,行情如同拉稀,崩坏的情况完全止不住。
区别在哪里呢?
因为问界M9来了,去年2月开始交车之后,一直在爆卖,单月销量一万多(除了换代前俩月),是中国豪车市场的销量王。
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好吧,是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认为,五十多万的问界M9虽然卖的不错,但影响范围顶多触及到打完折五十多万的宝马X5。
而实际上,数字告诉我们,M9不仅深刻的影响了超豪市场,而且是超豪市场的定义者。
千八百万的幻影库里南,一样跪下了。
老余说问界M9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被很多人嘲笑。
中国最有钱的一帮人告诉我们,确实如此。
有钱人拿钱投票的结果是,在问界M9面前,幻影库里南飞驰添越欧陆roma296帕梅911Macan,统统不值得购买。
不管是不是SUV,它们都不值得购买。
单论动力性,还有比亚迪的几款车做的也很好。
论智能驾驶、自动避障、智能座舱等智能化功能体验,问界M9对得起那四个字。
有人喜欢谈车子的调性,品牌,积淀,信仰,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传统国外品牌不可撼动的优势,凭这些就可以吃死中国新能源。
但这些玩意在产品实力和实际体验面前不值一提。
一个五十多万的问界M9,或者某些人口中的小康,就把它们打崩了。
实际上他们土埋半截了。
劳宾法兰,你们不是吹了几十年上百年科技含量吗?
那,智驾搞的咋样?智能避障搞的咋样?智能泊车咋样?智能座舱咋样啊?
都没有啊,那就先在小康,一个农用车厂面前跪下吧。
M9交车不到一年半,这几个货销量跪了一半下去。
问界M9固然使用了1.5T发动机(准确的说是增程器),不过,你们这一票V8V12的货,为啥农用车厂做了个1.5T的车型,就全跪了。
终于,可以说尊界了。
华为的风格一直是,只要城墙被撕开一个缺口,就是千军万马对着缺口冲锋。
毕竟,已经验证过的路径最可靠。
加强,升级,扩大战果。
无论是原来做基站还是后来做手机,没有友商遭得住华为这套打法。
思科北电朗讯遭不住,苹果三星也遭不住。
尊界是华为针对行政商务轿车市场挥出的一记重拳。
光从价格就可以看出来,尊界比问界M9高班多了。
问界M9是六边形战士,尊界把六边形又撑大了一些,又针对轿车属性做了特化。
华为高管哪个买不起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保时捷?每辆车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人家体验了很多年了。
就算目前华为汽车的价格还不支持做高到500万,不过,做一个实际体验全面压倒劳斯莱斯宾利的车型,对于现在的华为来说真是毫无压力。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做个实际性能体验秒杀国外豪车的型号,只算基操。
从最心底,华为鸿蒙智行的操盘手和产品经理们也没瞧得上劳斯莱斯宾利这一票货色。
现在这个价,属于品牌尚未完全立起来,先交个朋友。
我现在卖不上三五百万一千万,不过我可以让卖三五百万一千万的牌子卖不动。
并且,不要小看华为品牌在高端人群中的号召力。
一个小康都能带飞,何况江淮。
今年,尤其是尊界开始批量交车的8月份之后,劳斯莱斯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们的销量在M9带来的跌幅基础上,跌幅继续扩大多少,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
虽然也只用了1.5T发动机(其实是增程器)
最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型号,终究是要出海的。
给国外尤其是欧洲那帮土包子开开眼,什么叫技术体验先进的汽车,什么叫汽车行业的科技含量。
查看全文>>
凯二七 - 13 个点赞 👍
作为一个经常关注汽车行业发展的汽车爱好者,当尊界S800正式公布70.8 万元起售价时,我还是被震撼了。
说实话,以前看到国产车冲击高端市场的新闻,心里总会先打个问号,但这次S800给我的感觉是——太尊了!超值!尊界S800的真正杀伤力,在于其构建的“硬件+软件+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
技术标准输出方面,其自主智能底盘、通信协议等核心技术,有望成为全球智能汽车的参考范本;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鸿蒙智行“技术赋能+生态共建”的模式,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路径,甚至可能催生新的产业分工形态;
文化自信表达方面以“天地人和”设计哲学融入东方美学,打破西方对豪华设计的垄断,实现文化输出与技术输出的双赢。发布会上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
就是车身那道被称为"天工开物"的双色腰线,这是用航天级别的AI视觉算法控制喷涂机器人完成的。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慕尼黑车展上,某意大利品牌还在强调"老师傅用毛笔描金线"的传统。不是说手工不好,但当中国车企把航天科技下放到汽车制造,这种跨越式的创新思维,才是真正对传统豪华的降维打击。
还有就是S800对"豪华"的理解。
以前总觉得超豪华车就该是那种拒人千里的高冷范儿,但S800的智能座舱会记住你习惯的座椅角度,甚至还会根据心率自动调节氛围灯。这种把尖端科技转化成温度的能力,恰恰是欧美老牌车企所欠缺的。
坐在这样的车里,你感受到的不仅是舒适,更是一种参与时代变革的骄傲。
现在终于可以说:中国汽车不再是在别人的规则里追赶,我们开始定义什么是新时代的豪华。当然,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保持着清醒。
品牌价值的建立需要时间,而S800并不是在复制劳斯莱斯的星空顶,它是在创造属于中国的银河。
现在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发动机缸数转向算法算力,从皮革缝线转向用户体验,从品牌溢价转向生态价值。
相信有朝一日,相信当尊界S800真正行驶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查看全文>>
大叔你真棒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赵德柱 - 5 个点赞 👍
确实改变格局。如果这种只有软装没有技术含量的伪豪车火了,那么对全世界汽车技术的进步将会造成十分沉重的打击。
到时候大家发现辛苦研发技术不如花钱搞装修,那估计没人会再钻研汽车技术了。
查看全文>>
隐去 - 5 个点赞 👍
最搞笑的是居然有人向公公粉普及豪车
人家用着玻璃冒充陶瓷的手机,几十万的车用几块钱的金箔镀层的车标都没觉得膈应,你还指望啥?
人家就是冲着一块钱一串的羊肉招牌去吃烧烤,你觉得人家在乎你这羊肉串是新鲜羊肉吗?在他们眼里,化学药剂勾兑出来的羊肉风味肉串,只要有那味儿就行了,你非得说你的羊肉是从新疆空运过来,用的是果木烤的,有啥用?三块一串已经超出他们的消费水平,他们只能理解那就是智商税了。毕竟,如果羊肉风味的肉串也能跑分的话,我觉得他们可能真会添加蛋白粉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这样,他们的羊肉风味肉串,跑分也能超过现宰的。
查看全文>>
早起的鸟儿 - 3 个点赞 👍
怎么说呢,看完尊界发布会新闻,我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毕竟这种“改写格局”的话术,真的很久没在汽车圈见到了。
首先,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选车不是靠 PPT 和辞藻感动的,他们要的是品牌积淀、服务体系、驾驶质感乃至身份符号。你说要挑战 S 级、7 系、A8,那得先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个底气和信任度。
再说说这所谓的“新豪华”。现在造车新势力们都喜欢用“重新定义”这种词,但讲真,真·豪华,是你进车里一句话都不用说,那种质感、安静、顺滑、细节打磨能让人瞬间放松下来的那种体验。而不是喊一堆 AI、智能、豪华词条来“震撼发布”。
技术层面倒不是说它有问题,国产车这些年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但说要“打破欧美巨头长期垄断”?怕是连“撼动”都够呛,更别说“改写格局”。超豪华车不是堆配置就能卖出去的,这是一个极度看重品牌历史和用户信任的市场。
当然,国产能往高端冲是好事,大家都希望有“国产版迈巴赫”出来,但希望品牌方别太沉迷自嗨式宣传。
尊重消费者智商,比定义“新豪华”更重要。
查看全文>>
长风牌滚筒洗衣机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南南 - 2 个点赞 👍
一,定价和市场调研的结果有关,肯定不是随便定价,而是有着充分的市场调研得来的,根据自己的战略选择的。
二、定价低肯定会提升销量,但是一定会降低品牌调性嘛,真不一定。明显现在车辆从机械工业属性的产品在飞速往信息属性的产品迈进,甚至是智能属性产品迈进,产品定价逻辑就不一样。双方的用户群体就不一波人,简单比喻一个就是新贵、一个是老贵。你老贵花再多钱买奔驰、迈巴赫,人家新贵只会觉得你是土帽+沙雕。大概就跟买非凡大师的人,看买VERTU的人一样吧。
三、技术定价来说,现有车辆的核心技术参数还不稳定,一个手机能卖多贵,大头看的就是芯片之类的,但车辆这块还在快速演进,市场教育明显处于混战,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仍然会很看重传统的一些参数,甚至是车评人都还没跟上,何况消费者。所以传统车辆销量还是有一定保证。现在大部分新车辆,你给消费者吹分布式他懂什么叫分布式嘛,智驾还好,那玩意分级不看技术,而是权责,但是你吹智驾端到端,真有几个人理解什么是端到端嘛?纯视觉和激光雷达的优劣,真有几人说的清,车机系统也没个定数。所以现在的新车属于领先又不知道领先在哪的混沌时期。这种时期要成功非常看品牌可以说品牌是销量的第一保障,华为、小米这种信息企业品牌就非常有杀伤力。品牌一拿出来销量肯定有保障。如果苹果不傻逼,来中国把车造出来了,我相信买的人不可能少。技术演进还未定的情况下,德国日本这些老车还是有市场和转型时间的,未来不一定能死,得看企业决策。毕竟诺基亚也靠着塞班苟了几年,如果当年诺基亚能够突破自己,抛弃塞班转投安卓说不定也能活。黑莓更是混的久,奥巴马这种贵物不也在用,但终究要么淘汰要么转型跟上,时间早晚的问题。
四、产品定价高低,除了产品本身,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在里面。就像军圈的人都知道,军工早就是中国产品第一,但是价格和销量可差老远了。中国车也同样,中国车很难进国外市场,那么从市场角规模度来说,你的销量上限就差一截,未来大家同一起跑线上后,你就很难卷成本。所以中国车企就不可能盲目定高价,现在要取得市占率进行品牌和消费习惯教育是未来竞争的最重要一环,保住本土市场销量对中国车企可以说是决定生死的一关,这也是中国车企必然要卷价格而不是卷利润的核心原因之一。企业自身是很没法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去打破非市场力量的,只能接受这个规则,如何在规则下活下去,是成功企业的第一天赋,华为能在通信领域厮杀到这个地位,不可能理不透这些点,就不可能凭技术领先就开始玩自杀式(对自身来说)的欧美式定价逻辑。
五、最后回到题目本身,如何改写豪车格局,只能说这是一个绝佳机会,中国有很多优势,但变数也很多,要说能够杀死欧美车企不可能,但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大概率的,唯一还需要战术厮杀确认的是,中美欧三个里面当老大还是老二、老三的区别。个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演进,欧洲当豪华车企老大是概率最低的,因为欧洲本土拉了,车机、底盘、电池全不行,信息技术也拉了,无论是芯片、车机系统、智驾技术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都没有欧洲的份,老贵族的新生代不一定能扭转这个下滑的局面。和欧洲战机的局面一样,就算不被中国杀死,被美国催跨也是极大概率事件,要不是马斯克瞎玩,未来欧系豪车在美国的地位也很难保住。得看能不能守住本土,守不住可能就不是三国剧本了。至于日、韩车,个人认为得先过美国人那一关,毕竟特朗普可不是奥巴马那样好忽悠,至于国内市场,得看是否傲慢,傲慢的话,像三星手机那样死翘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查看全文>>
intplusplus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破天一瞬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莎酷娜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