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娃哈哈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称目前已终止合作,在售水符合标准,这算欺骗消费者吗?代工与贴牌有啥区别?/
共10个回答0条评论

娃哈哈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称目前已终止合作,在售水符合标准,这算欺骗消费者吗?代工与贴牌有啥区别?

cqygfxgfst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290 个点赞 👍

    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把周期拉长来看,历史又在不断的重复。

    第一点,是销量暴增。

    按北京商报的说法是,去年3月以来娃哈哈业绩步入快车道。

    今麦郎董事长今天也出来接受新华网采访了,主要谈了两点:

    第一,去年娃哈哈销量「忽然」暴增,于是开始寻找代工厂。

    第二点一会再说。

    这些说法都是能对上的。

    就,娃哈哈为什么突然销量暴增呢?

    都知道宗庆后去世之后,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有点纷争,当时整个舆论环境是一边倒的。

    那时候什么直播倾倒农夫山泉啊,说农夫山泉的瓶盖是日本旭日旗啊,闹了很久。

    前段时间不是财报季么?农夫山泉的业绩显示是包装水收入同比下降21.3%,市场份额从47.5%下降至37.2%。

    多出来的市场份额跑到哪里去了呢?大众消费习惯基本是不太会有变化的,那娃哈哈就吃下了不少。

    但就如同今麦郎董事长说的,这事儿吧,比较「忽然」。

    娃哈哈自己的生产产能跟不上,也能理解,毕竟这是个突发事件,我不觉得能提前布局或者预谋,因为整个事情的起点其实是宗庆后的不幸离世,这肯定是没办法提前预判的。

    但空出来的市场要马上占领才行,这是渠道的需求,娃哈哈不能拖也不能挡,不然农夫山泉留出来的真空就不能成为娃哈哈进取的机会。

    销量暴增,没有预案,而瓶装水生产线的产能是相对固定的,没办法通过什么三班倒的加班加点来挤压,于是找外包也顺理成章。

    而且说实话,饮料行业之间相互代工,还挺常见的。

    第二点,是产线动荡。

    在已经产能吃紧的情况下,娃哈哈的产线还有一些调整。

    按新京报和媒体经济新闻的说法是,去年出现需求快速增长,所以需要优化产销布局,于是部分工厂停工,导致了产能紧张,但好消息是,娃哈哈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的布局,并新建落成多个现代化工厂。

    这些新闻报道是有个逻辑线的,就是「需求增长-措手不及-优化产销-部分停工-很快调整」,但我说实话觉得有点说不通。

    需求快速增长,那应该做的是扩产能,而不是调整已有的产能。

    但换个观察角度,会觉得更有意思。

    除了农夫山泉被抵制导致的市场真空,娃哈哈内部也有个真空,就是管理权真空。

    我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是有个宗馥莉请辞,然后又决定继续履职的新闻的。

    澎湃新闻很有意思,专门提了一个点:

    我觉得这就是有点阴谋论的感觉了,把产能动荡归咎于是股权之争,主要是这玩意儿没办法证实也没办法证伪。

    但总的来说,娃哈哈自己也说是有产线调整,这就又增加了今麦郎这些代工的重要性。

    第三点,今麦郎咋办?

    这个瓜里最好玩的,就是今麦郎。

    今麦郎董事长接受新华网采访的时候说的第二点,是哪怕是夏天的销售旺季,今麦郎也优先支持娃哈哈,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一共生产了12亿瓶。

    这这都是在料数据,问题不大,但潜台词挺有意思的。

    因为之前娃哈哈找代工的事情爆出来以后,娃哈哈立马做了回应,说发现今麦郎代工的个别批次的纯净水没有通过出厂抽样检验。

    那这指控其实是很严重的,今麦郎肯定要出来说两句嘛。

    我挺佩服今麦郎的,算是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公关。

    没有反复拍胸脯说自己的品质肯定没问题,这些话没效果,也没法自证。

    所以今麦郎另辟蹊径,说我给娃哈哈生产了12亿瓶,这对堵死了娃哈哈继续说今麦郎生产有问题的路。

    那么多瓶,你说其中一些批次有问题,那消费者怎么知道其他批次的情况,这就把猜疑链转移了,今麦郎不直接遭遇火力了。

    然后呢,借着事情闹得这么大,大家都想看看今麦郎怎么说的,今麦郎董事长就说,一瓶水只赚2分钱。

    这连夜回应娃哈哈代工,为什么主标题上要有一个「一瓶水仅赚2分钱」?

    就在于这事儿,主打的是一个舆论情绪,就如同去年农夫山泉的那一拨一样。

    所以后半段视频讲的全都是今麦郎的商业理念,包括但不限于,暴利不是商业问题,我们要把价格打下去,我们投了很多钱买了德国最先进的设备来确保品质,做企业要脚踏实地……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要用最好的设备来生成有品质保证的产品,晚上才睡得着。

    老江湖,真的是老江湖。

    最开始大家都评论的是,「受伤最大的是今麦郎」,这回应出来以后,说的都是「良心企业家」「不争不抢默默抗下所有」「老一辈民营企业家的情怀」……

    感受到这里面的戏剧性没有?

    这些话,以前都是用来形容娃哈哈和宗庆后的。

    查看全文>>

    曹小灵
  • 262 个点赞 👍

    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就没啥问题。

    在快消品行业,代工不是个司空见惯的事儿嘛。

    这要是算欺骗消费者,那国内不知道得有多少品牌欺骗消费者咯。

    比如,康师傅通过代工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代工厂的集中采购和专业设备实现规模效应;华润饮料将自有产能提升至 50%,同时优化代工合作费率,推动毛利率提升。

    娃哈哈此次代工合作,本质上是企业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常规操作 —— 当自有产能无法满足激增订单时,选择符合资质的代工厂成为高效解决方案。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行为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
    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至第(十)项、第六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行为。”

    该《办法》第五条规定了包括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等多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第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 。

    但只要在实际检测中,代工产品确实达到了娃哈哈所宣称的质量标准,那么从质量层面而言,并不构成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如果非要扯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话,那只能扯一下娃哈哈是否有义务披露代工的事实,如果没披露的话算不算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但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娃哈哈纯净水是基于其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而非因为其系自有工厂生产。

    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并且这种代工行为符合行业惯例,你也很难说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产生误解。


    下面讲讲代工与贴牌的法律区别。

    代工,

    在法律层面通常指委托加工,是指品牌方(委托方)拥有产品的设计、技术、品牌等核心要素,委托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受托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制造的行为。

    从法律关系来看,代工涉及委托合同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

    在代工合同中,品牌方委托代工厂进行产品生产,代工厂需严格按照品牌方的要求,包括原材料采购标准、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标准等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知识产权(除涉及代工厂自身专利技术外)一般归属于品牌方 。

    例如苹果公司委托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富士康必须按照苹果公司的设计图纸、质量标准等进行生产,生产完成的手机贴上苹果品牌标识,知识产权主要归苹果公司所有。

    贴牌,

    一般指定牌生产或贴牌加工,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商标使用许可的一种特殊形式 。

    通常是生产厂家(贴牌方)自行设计、生产产品,然后经品牌方授权,在产品上使用品牌方的商标进行销售。

    贴牌涉及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例如南极人品牌,大量授权其他厂家贴牌生产服装等产品,这些厂家自行设计和生产产品,然后在产品上贴上南极人商标进行销售,但必须按照上述法律规定标明相关信息。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法途萤光
  • 1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逍遥自在小公子
  • 88 个点赞 👍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美国,买了一堆日用商品,结果回家发现,全部“Made in China”

    就像你在中国一些俄罗斯超市里,买的所有食品,也全都“Made in China”

    甚至你在俄罗斯当地超市,买的食品,也全都“Made in China”

    个人觉得,谈不上“欺骗”。

    应该说企业考虑得“不够周全”。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果娃哈哈产品中的“非主要部分”,比如瓶盖、瓶身、标签,甚至“主要部分”即水生产中的一些环节,让其它企业代工,甚至让其它竞争对手代工,没有告知消费者,那都不是事。

    但娃哈哈让产品的“主要部分”,即水生产本身,交给今麦郎代工,却没有醒目标识这一事实,这样做它就要冒风险了。

    很简单:消费者不懂什么产业分工,国际产业链

    分工、代工有错吗?没有。

    但消费者才不管代工有没有错,他只从他的潜意识考虑问题:娃哈哈的所有产品,难道不应该都是娃哈哈生产的吗?

    因此,事实(代工的普遍性)和消费者的认知(没有专业研究过分工),就形成了信息差。如果企业不选择明显地告知消费者这个信息,它就要承担这个信息差暴雷的风险。这是风险的一方面。

    目前除了极少数保密产业,比如国防、军工、高精尖,还会不太顾及市场竞争,全产业链一把抓。

    其它所有产业,早就形成各自的“国际产业链”了,并不是在今天才形成的。

    这件事情本身无所谓对错,它只是资本主义纵深发展到今天、分工不断深化、细化的客观规律。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你可以说,企业没有显眼地披露自己产品的主体部分的情况,所以你对这点不满。我也认为这无可厚非。

    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讲,它如果真的明显披露这些事情,又要冒另外一些风险,也就是会影响品牌声誉。这是风险的另一方面。

    比如,娃哈哈这个老字号品牌,响彻今天,早已经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印象:你这个水,从里到外,都是你自己生产的。我们相信这一点,所以才愿意消费你的产品。

    如果企业一开始就曝光,娃哈哈的水,是由今麦郎代工的,那消费者就会按照他自己那个想法去思考问题:我直接买今麦郎不就完了,反正这个产品的主体部分(水的生产),又不是你娃哈哈完成的。

    实际上他不知道,今麦郎也有一些水生产业务,是由娃哈哈代工的。

    企业难不成还要为了品牌声誉,开个培训班,全民普及资本主义分工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知识?

    因此,矛盾的两方面:一是如果企业不把自己产品的主要生产环节的分工情况说清楚,至少暗示一下,那就要冒第一种风险,曝光了就别嘚瑟,出来解释吧。

    二是如果企业明显标识了,又会在很早以前就影响品牌声誉。

    长痛短痛的问题,疼痛程度恐怕差不多。

    企业也不可能完完全全自己搞定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因为这样违背分工原则,会让成本暴涨。

    所以它就要在这个两难的冒险中,取得一个平衡。

    最后,我们还要回到产品本身。如果产品本身质量过硬,这种问题人们并不太计较。

    反之,如果产品本身出了问题,那你就是全部自己生产,又能怎样?

    查看全文>>

    田君良
  • 82 个点赞 👍

    这真的是一个损招!

    现在大家都喜欢找平替,找代工厂。

    现在好了,娃哈哈告诉大家今麦郞是一家不错的代工厂,比娃哈哈的产品还便宜5毛钱。一瓶水,娃哈哈含泪赚你5毛钱,你就说你开心不?


    不是说代工不好,只要产品符合娃哈哈的标准,那也是可以的。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代工,是产能不够?还是让自家的工厂停止生产?

    自从宗大小姐接班后,多地娃哈哈工厂停工停产,停工停产的同时,2025年有大量生产订单给到了代加工厂。

    显然,这是要走轻资产的路。

    先是轻资产,然后是资本化

    现在看来,宗大小姐是铁了心要走资本化这一条路。

    当宗老还在的时候,宗大小姐就想要把娃哈哈搞上市,但宗老没有同意。

    为什么宗大小姐热衷于上市呢?

    娃哈哈搞上市后,就能实现娃哈哈的资本化。

    有了资本就可以干嘛呢?当然是资本运作,比如搞各种收购,通过投资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到最后,娃哈哈的产品如果成了最不赚钱的那一类,那么,娃哈哈的品牌就有可能被卖掉。

    娃哈哈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家轻资产企业。

    但娃哈哈其实是一家重资产公司,娃哈哈集团内部的公司且不说,各地的娃哈哈食品公司都是娃哈哈的资产,有的虽然是集团体外循环的公司,但仍然是宗家的,这部分由宗氏家族掌控的、长期在娃哈哈集团体外循环的采购与经销渠道,是娃哈哈目前最大底气,也是当年宗庆后战胜达能的最大武器。

    虽然不知道今麦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代工娃哈哈纯净水的,但据说是从2024年开始网上就有人反映这种情况。


    假设,娃哈哈把全部产品或者大部分产品交由其它企业代工,那么,娃哈哈就实现了轻资产化。

    好处很明显,轻资产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短期利润。

    弊端同样也不可忽视。前面说了,娃哈哈是重资产公司,是娃哈哈的基石。产品代工化必然会动摇娃哈哈的根基。


    很多人对娃哈哈是有情怀,但情怀是建立在娃哈哈的企业文化上。

    如今宗大小姐正在抛弃娃哈哈传统的企业文化。


    那么,你还会支持娃哈哈的产品吗?

    查看全文>>

    宁一
  • 67 个点赞 👍

    纯净水并不是矿泉水,对于水源要求没有矿泉水那么高,适用标准为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允许以符合GB 5749自来水或地表水为原料,通过反渗透蒸馏等工艺去除杂质和矿物质,电导率需≤10μS/cm。

    可见,纯净水找代工,甚至贴牌,在理论上和实操上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即不存在水源欺骗性。只要今麦郎在生产过程的工艺以及标准完全符合娃哈哈的质量控制要求,便属于合法代工,不存在欺骗行为。

    从商业角度来分析,纯净水找代工是种成本替代控制方法,即将钱给谁赚的问题,将原先给物流的钱给了代工厂。但代工厂的劣势是质量可能无法保证,倘若能做到严格控制,从上期经营的角度来看,代工往往会更合适,因为销售都可以打包一起带走。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苍星零
  • 9 个点赞 👍

    操纵舆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简单,头部不讲,自媒体平台很多中间段位几百万粉丝的网红,其实收入都很低的,随便给点小钱,几千块几万块的,让他们给你出点视频给你站台,不要太轻松。就看有没有有钱人愿意利用。像大小姐这种出手阔绰的,估计想操纵舆论的话,花个几百万几千万就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很多富人也都是抠门的很,不舍得掏钱,那久不好意思了。只能被愿意花钱的主儿操纵舆论了。鸡贼的大企业已经全面的做这些事情很久了。只要愿意花点小钱,你可以呼风唤雨。

    查看全文>>

    臧大为
  • 3 个点赞 👍

    很显然,今麦郎生产的水有问题!

    否则,娃哈哈不可能四月份停止合作!

    毕竟,它声明里面写了,出厂抽样调查不合格!

    换句话说,今麦郎就是垃圾!

    毕竟,连水这么纯粹的玩意,都没办法把控产业链的稳定性,品控,那么你还能指望今麦郎干嘛?

    我看只有一条路:等死!

    查看全文>>

    怒火中烧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深具世界眼光
  • 0 个点赞 👍

    谁能提供廉价的符合国标的水我就支持谁

    查看全文>>

    机械核心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