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娃哈哈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称目前已终止合作,在售水符合标准,这算欺骗消费者吗?代工与贴牌有啥区别?

cqygfxgfst
290个点赞 👍

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把周期拉长来看,历史又在不断的重复。

第一点,是销量暴增。

按北京商报的说法是,去年3月以来娃哈哈业绩步入快车道。

今麦郎董事长今天也出来接受新华网采访了,主要谈了两点:

第一,去年娃哈哈销量「忽然」暴增,于是开始寻找代工厂。

第二点一会再说。

这些说法都是能对上的。

就,娃哈哈为什么突然销量暴增呢?

都知道宗庆后去世之后,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有点纷争,当时整个舆论环境是一边倒的。

那时候什么直播倾倒农夫山泉啊,说农夫山泉的瓶盖是日本旭日旗啊,闹了很久。

前段时间不是财报季么?农夫山泉的业绩显示是包装水收入同比下降21.3%,市场份额从47.5%下降至37.2%。

多出来的市场份额跑到哪里去了呢?大众消费习惯基本是不太会有变化的,那娃哈哈就吃下了不少。

但就如同今麦郎董事长说的,这事儿吧,比较「忽然」。

娃哈哈自己的生产产能跟不上,也能理解,毕竟这是个突发事件,我不觉得能提前布局或者预谋,因为整个事情的起点其实是宗庆后的不幸离世,这肯定是没办法提前预判的。

但空出来的市场要马上占领才行,这是渠道的需求,娃哈哈不能拖也不能挡,不然农夫山泉留出来的真空就不能成为娃哈哈进取的机会。

销量暴增,没有预案,而瓶装水生产线的产能是相对固定的,没办法通过什么三班倒的加班加点来挤压,于是找外包也顺理成章。

而且说实话,饮料行业之间相互代工,还挺常见的。

第二点,是产线动荡。

在已经产能吃紧的情况下,娃哈哈的产线还有一些调整。

按新京报和媒体经济新闻的说法是,去年出现需求快速增长,所以需要优化产销布局,于是部分工厂停工,导致了产能紧张,但好消息是,娃哈哈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的布局,并新建落成多个现代化工厂。

这些新闻报道是有个逻辑线的,就是「需求增长-措手不及-优化产销-部分停工-很快调整」,但我说实话觉得有点说不通。

需求快速增长,那应该做的是扩产能,而不是调整已有的产能。

但换个观察角度,会觉得更有意思。

除了农夫山泉被抵制导致的市场真空,娃哈哈内部也有个真空,就是管理权真空。

我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是有个宗馥莉请辞,然后又决定继续履职的新闻的。

澎湃新闻很有意思,专门提了一个点:

我觉得这就是有点阴谋论的感觉了,把产能动荡归咎于是股权之争,主要是这玩意儿没办法证实也没办法证伪。

但总的来说,娃哈哈自己也说是有产线调整,这就又增加了今麦郎这些代工的重要性。

第三点,今麦郎咋办?

这个瓜里最好玩的,就是今麦郎。

今麦郎董事长接受新华网采访的时候说的第二点,是哪怕是夏天的销售旺季,今麦郎也优先支持娃哈哈,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一共生产了12亿瓶。

这这都是在料数据,问题不大,但潜台词挺有意思的。

因为之前娃哈哈找代工的事情爆出来以后,娃哈哈立马做了回应,说发现今麦郎代工的个别批次的纯净水没有通过出厂抽样检验。

那这指控其实是很严重的,今麦郎肯定要出来说两句嘛。

我挺佩服今麦郎的,算是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公关。

没有反复拍胸脯说自己的品质肯定没问题,这些话没效果,也没法自证。

所以今麦郎另辟蹊径,说我给娃哈哈生产了12亿瓶,这对堵死了娃哈哈继续说今麦郎生产有问题的路。

那么多瓶,你说其中一些批次有问题,那消费者怎么知道其他批次的情况,这就把猜疑链转移了,今麦郎不直接遭遇火力了。

然后呢,借着事情闹得这么大,大家都想看看今麦郎怎么说的,今麦郎董事长就说,一瓶水只赚2分钱。

这连夜回应娃哈哈代工,为什么主标题上要有一个「一瓶水仅赚2分钱」?

就在于这事儿,主打的是一个舆论情绪,就如同去年农夫山泉的那一拨一样。

所以后半段视频讲的全都是今麦郎的商业理念,包括但不限于,暴利不是商业问题,我们要把价格打下去,我们投了很多钱买了德国最先进的设备来确保品质,做企业要脚踏实地……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要用最好的设备来生成有品质保证的产品,晚上才睡得着。

老江湖,真的是老江湖。

最开始大家都评论的是,「受伤最大的是今麦郎」,这回应出来以后,说的都是「良心企业家」「不争不抢默默抗下所有」「老一辈民营企业家的情怀」……

感受到这里面的戏剧性没有?

这些话,以前都是用来形容娃哈哈和宗庆后的。

曹小灵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