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狄更斯水平很一般?
读完了《大卫•科波菲尔》,感觉写得很一般,甚至有点啰嗦,喜欢东扯西扯,像流水账一样。叙述技巧是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简单的平铺直述式的线性叙事。狄更斯为何能被那么...
- 28 个点赞 👍
虚假的狄更斯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
真正的狄更斯代表作《荒凉山庄》、《远大前程》。
《荒凉山庄》堪称英国现实主义高峰。狄更斯长篇结构布局能力,具备灵魂的环境描写,高超的讽喻技巧,开创性的双重叙述表现手法,在晚年这部作品中才得以终极呈现。
狄更斯有不够精炼的缺点,一些作品人物扁平,现实主义表达力不足,甚至有浪漫泛滥爽文之感,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观感,导致负面评价。
评价作家以及导演、音乐人等艺术家,虽不至于照单全收所有作品,但在了解真正代表作之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编辑于 2024-05-07 08:58・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xuniverse - 19 个点赞 👍
狄更斯在文学史上地位如何?为什么他在知乎上如此冷门?
我说说我的看法吧。狄更斯在我看来,狄更斯的确是欧洲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同他差不多,甚至比他的地位更高的作家还有很多。狄更斯属于走上时代节点的人物。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但如果认为他在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
狄更斯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很多的正能量,也反对暴力。即使是现在,他的作品只能说是受欢迎的作品,真正说是经典还是差了点,毕竟他的作品商业味很重。
他没有巴尔扎克的天赋,所以它必须学会迎合读者,你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一目了然的坏人和好人,这样的人往往缺乏深度挖掘,结局大多是美好的,普通人会很喜欢。我认为,在普通读者喜欢的前提下,狄更斯能够努力表达时代的问题是很好的。知乎上为什么很少谈狄更斯事实上,不谈论狄更斯的地方何其多?在这个时代,给文学的空间不多,现在即使你读了很多的名著,但真的没有很多地方用得上,大多只有一些趣味相投的人可以一起谈论。
发布于 2024-05-06 07:08・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孤韧者 - 13 个点赞 👍
同道,我其实也觉得名著没有那么有可读性,艰涩难言。
好吧,我更喜欢网络流行小说,语言直白,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因为我仅仅只是一个文青,还是个水平不太高的文青,而己。
编辑于 2024-05-04 23:1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月光里的捣药兔 - 9 个点赞 👍
这么说吧,如果说让我推荐一个人入门现实主义文学,我一定推荐狄更斯,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觉得他的书都罗里吧嗦的难懂,相信我,面对法国作家群和俄罗斯作家群,你会骂娘的。
发布于 2024-05-08 16:04・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爱丝淋威夏尔特 - 9 个点赞 👍
咱没看过狄更斯的作品,不好评价。
看过张大帅的诗,觉着一般般。后来又看张大帅作品的中译英又译中,有惊艳的感觉。
您觉得狄更斯水平很一般的原因多半源自视角和翻译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更像是自传,叙事无须跌宕起伏,所以不大吸睛也正常。
这老头不仅不帅,看起来还有点邋遢。
狄更斯有些话还是值得细品的
1、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师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2、我有个原则:想到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得彻底。
3、你,不要挤:世界这么大,它容纳的了我,也容纳的了你。
4、一句话,先是太胆小,明知不该做的事却不敢不做;后来也还是太胆小,明知该做的事却不敢去做。
5、在你的人生中永远不要打破四样东西:信任、关系、诺言和心。因为当它们破了,是不会发出任何声响,但却异常痛苦。
6、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骗子,比起自骗的人来,实在算不上一回事。
7、你要爱着就像从来没有被伤害过,你要舞蹈着就像从来没有人在看你。
8、有的时候,一支亲切的乐曲,一处幽静地方的潺潺水声,一朵花的芳香,甚而只是说出一个熟悉的字眼,会突然唤起一些模糊的记忆,令人想起一些今生不曾出现过的场景,它们会像微风一样飘散,仿佛刹那间唤醒了对某种久已别离的、比较快乐的往事,而这种回忆单靠冥思苦想是怎么也想不起来的。
9、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庭。
10、如果自以为凭着一股热情,不论什么大小事情都能办到,那你还不如趁早打消这种错误的想法。
11、如果一个人自己具有某种品质,就具备对那种品质的鉴赏力。
12、我希望你先从平凡的人做起,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13、极其单调的生活,能够使人丧失生存下去的兴趣与勇气。
14、欢乐与忧伤交汇在命运之杯里,然而其中绝没有辛酸的眼泪:因为就连忧伤本身也已冲淡,又裹在了那样甜蜜、亲切的回忆之中,失去了所有的苦涩,成了一种庄严的快慰。
15、不公道的本身,对于每一个慷慨和心理正常的人就是一种伤害,是最不堪,最痛苦,和最难忍受的事;正因为如此,许多清白的良心饮恨以死,许多健全的心为之破碎,越是明白他们自己无罪,越足以增加他们的痛苦,越使他们没法忍耐下去。
16、虽说路途遥远,但已经上路,正在走来。告诉你,它决不会后退,也不会停下。
17、我们要学会用温柔的手段来处理人家肉体上的创伤,用温柔的态度来安慰人家精神上的痛苦。
18、我们不得不向前奔,因为我们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富贵命。
19、我们得到生命的时候附带有一个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勇敢地捍卫生命,直到最后一分钟。
20、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延宕是偷光阴的贼。试着抓住他吧!
21、某种可喜的才能,某种幸运的机会,可以形成某一些人上升的梯子的两侧,但是那梯子的横级必然是用禁得住磨擦和牵扯的东西做的;没有东西可以替代磨难、热情、诚恳所造就的真功夫。
22、实际生活中,从摆满珍馐佳肴的餐桌到临终时的灵床,从吊丧的孝服到节日的盛装,这种变迁的惊人之处也毫不逊色,只不过我们就是其中匆匆来去的演员,而不是袖手旁观的看客罢了,这一点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23、是你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是你自己自作自受,是你自己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别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24,人越是心高志大,就越少不了有种种的小弱点。
25、父亲造了孽,往往会报到孩子身上,而母亲积了德,也会报在孩子身上。
26、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
27、没有强烈的爱,没有仁爱的心,没有以慈悲为怀为准则、以对世间众生的爱心为伟大的特征的上帝感激之忱,是永远得不到幸福的。
28、许多好心肠的人,往往会一厢情愿地过分夸大自己所做的好事,从而产生了过分乐观的幻想。
29、可以断定,精神和肉体一样,稍有过度的安逸,便会如染瘟病。
30、亲密无间的爱,也像疏远的隔阂一样,会让人猜不透,而且前者更是神秘莫测,难以捉摸。
31、任何一个人,对别的人来说,都是深不可测的奥秘和难解之谜。每当你在夜间进入一座大城市时,就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想法,那些黑压压地鳞次栉比的房子里,都藏着各自的秘密;每幢房子的每间屋子里,也都藏着它自己的秘密;而各间屋子里无数胸膛中跳动着的每一颗心,就它自己的某些心绪来说,即使对最亲近的另一颗心,也是一桩秘密!
32、人要善良,但不能傻和让人随意忽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和最信得过的人详细的分析讨论。人生就是一部故事。
33、其实也没什么可放弃的,除了无边的苦难和废墟外。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发布于 2024-05-06 02:3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滴水ePi - 8 个点赞 👍
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是主观的,因此你觉得狄更斯水平很一般也是可以理解的:
1. 个人兴趣和偏好:你对狄更斯的作品类型或风格不感兴趣,或者更喜欢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会导致你对他的作品缺乏热情或理解。
2. 文化背景:狄更斯是19世纪的英国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许多方面。如果你对英国历史和文化不够了解,会影响你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3. 阅读习惯:如果你习惯于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会觉得狄更斯的作品过于冗长、复杂或过于描写细节。这种阅读习惯会影响你对他的作品的整体评价。
4. 期待值:如果你在开始阅读狄更斯的作品之前,对他的声誉和地位有过高的期待值,而他的作品没有达到你的期待,那么你会对他的水平感到失望。
需要注意的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地阅读和研究,并且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即使你觉得他的作品水平一般,也不代表你的观点是错的或不被接受的。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是独特的,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发布于 2024-05-06 02:2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认知达人 - 2 个点赞 👍
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和评价都是主观的,因此你对狄更斯作品的看法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观点。狄更斯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和研究,这主要是因为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社会批判意识:狄更斯的作品通常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如贫困、阶级分化、道德沦丧等。他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2. 生动的人物形象:狄更斯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非常生动、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和经历。
3. 丰富的情节安排:狄更斯的小说通常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转折。他善于通过情节的安排和推进来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4. 优美的语言和叙事技巧:狄更斯的作品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叙事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易于阅读,而且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至于你提到的《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虽然它的叙述方式可能比较简单,但它的社会意义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不同的作品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体,也许这部作品并不适合你,但这并不代表它的价值不高。
总之,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是主观的,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不同。如果你对狄更斯的作品不感兴趣,可以尝试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风格。
编辑于 2024-05-06 19:5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喜欢白袋鼠的雷威 - 2 个点赞 👍
1)前期要好一些。
2)不要以现在的阅读感觉,要求古典作家。总的说来,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比他们那个时候强。那时写作技术,与现在比相对落后,但正是从他们那个时候开始的,一代一代作家,使写作技术,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编辑于 2024-05-08 18:5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小说读者 - 2 个点赞 👍
1.时代背景的差异:狄更斯的作品紧密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包括道德观念、幽默风格、美学追求和哲学思想。如果你与这个时代有较大的距离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共鸣他的作品。
2.文学风格的适应性:狄更斯的写作风格以幽默为主,这种风格可能并不符合你个人的阅读偏好。每个人对文学风格的喜好不同,因此你可能觉得他的作品“水平一般”。
3.作品主题的深度:狄更斯关注社会问题,如儿童教育、选举制度、政治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如果你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或者觉得他的批判不够尖锐,也可能影响你对他的评价。
4.个人阅读体验:阅读体验非常主观,可能受到个人情绪、知识背景、阅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你在阅读狄更斯的作品时感到困难或无法投入,那么他的作品对你来说可能就显得“水平一般”。
发布于 2024-05-07 00:2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柠檬 - 2 个点赞 👍
我只看过《双城记》,虽然一些回答者从艺术成就的角度去评价这本书是狄更斯写的最烂的一本,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数不多在我看完以后能给我一种强烈的具象感的作品,当卡顿代替医生去受刑的时候,我顿时感觉这本书的结局就像一片湖,而情节就像围绕着湖的高山流水,流啊流啊流,最后都留回了这片湖里面。狄更斯的作品比较宏大,跨越地狱氛围广,牵扯人物很多,但是这些人物的存在都是关键且必要的,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如果狄更斯生活在现代我认为他一定会是一个著名的导演。
发布于 2024-05-08 11:0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Jassipy - 0 个点赞 👍
推荐一个简单的办法。
如果你读翻译小说觉得一个传世伟大作家水平一般,就去读原版。
如果读完原版还觉得一般。就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力。
查看全文>>
李隆肌 - 98 个点赞 👍
我建议你读一读《荒凉山庄》和《远大前程》,此二书是狄更斯的巅峰之作,充分代表了他的才华。相比而言,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则是他出道早期的不甚成熟之作,质量上只能算是一般。不知为何在中国很火的《双城记》更是属于狄更斯作品中质量较差的。
狄更斯的天才,首先在于他巨大丰富的词汇量、独特新颖的词汇用法、气势雄浑的超长句子、视觉效果强烈且色彩纷呈的修辞意象、清新自然且活力旺盛的文气,以及泛滥成灾的喜剧幽默。
就说一个例子:《荒凉山庄》的开头,狄更斯花了整整一个超长自然段,以极为雄浑豪迈的气势描写了伦敦的雾霾,纯粹就描写伦敦的工业雾霾,用的语言那叫一个精彩纷呈,词汇极为多彩多变,句子可长可短,短能短到一个词,长能长到不得了,语法还异常复杂,但意义却极为清晰,惊艳的修辞更是层出不穷,把工业化导致的城市雾霾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有生命力一般。要知道,在整个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中,你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当代中国作家能以狄更斯这种惊人的视角、惊人的气势、惊人的语言去描写大城市的工业雾霾,写出来的段落甚至成为文学经典,直到两百年后还在英国的学校中被学生背诵。
换言之,狄更斯的天才是一种语言、文笔、风格层面的丰盈、气势、活力,这是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语言敏感度和文本理解能力才能读出来并欣赏的,仅仅把语言看作是传达剧情工具且对文笔修辞缺乏足够审美欣赏能力的读者(比如你)是很难欣赏狄更斯的。事实上,狄更斯一点也不啰嗦,写得更不是流水账,只不过是你对语言的感知力太迟钝、对好的文笔和风格的欣赏能力太低下、对精彩的视觉意象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判断力太笨拙,所以才会有你自己的觉得。在故事情节上,狄更斯确实不是最擅长的,因为他的绝大多数小说的故事情节都要么简单直接,要么纯粹依靠一些巧合和作者刻意设计来完成,缺乏简·奥斯汀式的巧妙、托尔斯泰式的浑然天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紧张戏剧性。
你无法欣赏狄更斯,是谁的问题?肯定是你的问题。狄更斯在200年前就出名了,直到今天依然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语种的人都知道都会去阅读的经典。历史上无数更加伟大的大作家,比如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钱钟书、老舍,都把狄更斯奉为大师,向狄更斯学习。狄更斯是150年前去世的,150年以来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学者一直在研究他,一个水平一般的作家会有这么多学者去研究?还一口气研究150年?请问,托翁、陀翁、老舍的眼光高,还是你的眼光高?知乎上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因水平低而读不懂无法欣赏的作品归结为作品本身不咋地,而一旦遇到任何人胆敢批判自己因水平低而偏爱的低水平垃圾作品,却立刻暴怒大骂:“你以为你是谁?你凭什么评价我喜欢的作者?”那我也想反问一句,你以为你是谁,你凭什么评价一个已经流传并畅销于世长达200年且有无数国家无数读者喜欢的作家?
发布于 2024-05-08 07:32・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不动的推动者 - 11 个点赞 👍
在我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中,狄更斯是仅次于旧俄作家的存在,都是我心里不敢碰触的高峰,我有信心去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群魔》,去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当然我承认这几本书我都没看懂,同时我也敢进攻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戈洛夫廖夫老爷们》和《波谢洪尼耶遗风》,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悬崖》《平凡的故事》,很幸运,我在读懂这几本书情节的前提下,对故事的思想内涵也尝试着做了一番浅层的挖掘。
狄更斯的文章不一样,在正确认识到自己阅读水平很有限,读书天花板很低的前提下,我对读懂狄更斯这件事的预期很低,翻开狄更斯的书,心理防线就有了,我往往是先认定这些书我读不懂,读不下去,从2003年我初二的夏天第一次买来《雾都孤儿》看,2004年看《远大前程》,2006年看《双城记》,2013年看《匹克威克外传》,2014年看《旅美游记》,2015年看《艰难时世》,2018年看《老古玩店》,2021年看《大卫·考坡菲》,现在(2024年)看《圣诞故事集》,我一直以吃苦药的心硬逼着自己读下去,沉下心硬读,这样我也不敢说我读懂了。值得一提的是,08年我看《人生的战斗》,陈平原翻译的,古奥至极,我看了三页直接放弃了。《荒凉山庄》《我们共同的朋友》《董贝父子》几部,一直都不敢看,拖延了好几年,至今未买。
我们看到网上对名著的评价,很多都是套话大话,譬如这个介绍狄更斯《炉边蟋蟀》:
这里面都是高屋建瓴的春秋笔法,你从这里面能看到《炉边蟋蟀》讲了个什么故事么?“一只蟋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到底是什么故事?真看原文会发现,蟋蟀只是故事的推动,不是“引发”,主人公之间产生了误解,蟋蟀变成了精灵给主人公开解,这里连介绍都是错误的。这种错误介绍怎么能让读者读懂原本就难懂的狄更斯呢?
我不否定狄更斯的价值,我看的这本《圣诞故事集》的序言里说狄更斯在英国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我也不能不承认,百年来的专业的研究人员都说好,我能闭着眼睛说不好么?我能把捧狄更斯当成如今的小圈子互捧么?我只能说我不懂且不喜欢狄更斯,“喜欢”就是很主观很个人的事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喜欢金庸,我看不懂卡夫卡,我如实的承认,我不会因为专业的评论人说卡夫卡这么好那么好,就人云亦云,抄他们的话给自己脸上贴金,好像自己多能耐,对名著有多强大的理解能力一样。
当我如实的说在我这里金庸的评分比卡夫卡乔伊斯高的时候,我收到了下面的评论:
我不喜欢卡夫卡,那是我个人的事,你凭什么逼着我对卡夫卡打高分呢?你真看过卡夫卡么?你有过被卡夫卡酷刑折磨的经历么?我有,所以我敢说我不喜欢。
我盲猜这个评论家自己也没读过卡夫卡、乔伊斯,更谈不上读金庸了,一个不读书的人才敢拿人云亦云充面子,上来就评价别人,否定别人,专业的研究人员哪有这等闲心亲自下场去评论我写的东西呢?只有不看书的人才敢无端妄议读书,上来就骂,闭着眼睛就捧。既然没看过卡夫卡,你又凭什么说卡夫卡这么好那么好呢?你说他好,你讲讲他为什么好,你引用原著里的原文讲,你说这段话表达了什么,隐喻了什么,你讲自己的话,抄网络言论算什么?
对于好评如潮的书也好,电影电视剧也好,最好亲自去看看它到底好不好,怎么好,自己能不能接受,觉不觉得好,要别人都说好到底是自己水平不行,还是这个作品实在太小众,只在圈里有好评圈外都没人看。
同样,对于差评如潮的文艺作品,那就不要去看了,所有人都目不识丁只有你慧眼识珠么?别人告诉你土不能吃你非要亲自吃一吃才知道真不能吃么?
我读狄更斯,有这么几点我看不下去,首先是人名:
狄更斯的著作人物的名字拗口,譬如《雾都孤儿》主人公叫奥利佛·退斯特,《大卫·考坡菲》的主人公叫考坡菲,后来被美化成了“科波菲尔”,英文“David Copperfield”,按音译“坡”比“波”更接近原来的读音,《远大前程》主人公叫皮普,《艰难时世》有个主人公叫葛擂更,《圣诞颂歌》主人公吝啬鬼叫斯刻鲁济。
我们再看其他英语文学或影视剧里的人名:福尔赛(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比尔·博恩斯、吉姆·霍金斯(史蒂文森《金银岛》)、哈利·波特、詹姆斯·邦德等,这些名字有一个特点,朗朗上口,符合我们对昂撒人姓名的认知,再看狄更斯小说里的人名,明显就有一股百年前翻译家硬译出来的感觉,当然,狄更斯起这些名字的根据是名字主人的人物性格命运做出来的,斯克鲁奇(Scrooge)的原意就是吝啬,作者从名字上告诉大家这个人很抠门,英国人一看这些名字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但我们中国人显然没这语言环境,没这水平。
第二是文章的叙事方法:
狄更斯的书里,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夸张漫画式的人物对话,而真正推动情节的句子就几句,隐藏在各种芜杂的描写中,二十句话里,只有一两句可以推进情节,你得找,你得往回头了读,你得真沉下心来读,一字一句掰开了揉碎了读。
“掰开了揉碎了”这话说出来简单,教育别人永远比自己亲身力行简单,给别人挑毛病永远比被人折腾容易,在我,所谓“掰开了揉碎了”我做不到,我读狄更斯往往就是一头雾水,读着读着忽然一看,这个情节怎么进行到这里了,然后翻回去找关键句子,《艰难时世》就是这样,读完全书我都不知道情节怎么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得看序言,看简介,才知道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才能读通全文,不看简介根本读不懂,等于简介替我们读书了。
狄更斯书里,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于是他就跟他说。。。”我前后文的看,也没看懂说和谁说,两个“他”指的是谁,这也是狄更斯原著的难点之一。
第三是某些人物的称呼:
《圣诞故事集》第三部《炉边蟋蟀》主人公姓皮瑞彬格,又是一个佶屈聱牙的名字,本身读起来就别扭,还用一个不常出现在外国人名里的“彬”,而不是“宾”,主人公在原文里出现三种称呼“皮瑞彬格先生”“运货夫”“约翰”,这些名字突然出现,前面不会告诉你皮瑞彬格的全名是约翰·皮瑞彬格,职业是运货夫,不知道的那就会一头雾水,心想这都是谁?怎么出现这些人?前面那个“约翰”去哪里了?
皮瑞彬格夫人,有时候用名字,有时候用外号“小不点儿”,有时候用“皮瑞彬格太太”,前面同样也不会明确告诉你皮瑞彬格夫人年龄比她丈夫小,所以昵称“小不点”我读这些书,常有初三那年阅读能力有限时读鲁迅先生《呐喊》的感觉,我怎么都不明白“夏家四少爷”原文里就说叫“阿瑜”,怎么就成了夏瑜了呢?怎么不是“夏瑜X”或者“夏X瑜”呢,原著里哪一句说叫“夏瑜”了?狄更斯也是一样,曲笔暗笔很多,连人物称呼都是暗笔。
第四是情节:
我早年间看过的狄更斯的书,《雾都孤儿》《远大前程》,包括《老古玩店》,都有各种巧合,无巧不成书,奥利佛·退斯特遇见的很多好人最后都证明是他亲属,皮普也是,一个巧合接一个巧合,怎么就那么巧,用郭德纲说自己不说评书的话,“我说服不了我自己”。
而且,在狄更斯书里,好人会得好报,坏人会改过自新,会得到惩罚,这里面包含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但读起来总觉得稚嫩,也说不服自己。
第五再说语句的事:
据说英国人很幽默,我是没感觉出来,看英国人拍英国人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这里人物对话很绕弯子,尤其是讽刺与调侃的时候,句子得绕着理解,得慢慢琢磨,光凭原意,光看翻译观众都看不懂,看这些电影得加注释,否则你会看到剧中人物莫名其妙的就大笑了,莫名其妙就尴尬了,就发怒了。
狄更斯也是一样,有些话他憋着英国式的坏,不明说,绕弯子,前面是肯定句,后面加上一个“如果。。。的话”,阴阳怪气一下,其实是否定,这都是需要理解的地方。
对于这些话怎么翻译,这是个学问,张谷若先生翻译《大卫·考坡菲》,从书名就是硬译,书里的各种梗,他一点一点的查资料,加注释,网上评论张先生的翻译,说他是“查资料大师”,宋兆霖翻译《大卫·科波菲尔》,把书名人名都做了符合中国人认知的调整,里面把梗都翻了出来,直接写梗的意思,譬如“海格力斯”,他就翻译成“大力士”“壮汉”。
鲁迅先生主张“硬译”,不要多加二次创作,因为二次创作可能曲解了原文的原意,就是说翻译的不对,作者没那意思硬说他有,“信达雅”,鲁迅关注“信”,狄更斯的翻译家面对狄更斯佶屈聱牙的语句,一般只敢硬译,只要把句子捋顺了,就容易臆断,容易出错,譬如前面说的“皮瑞彬格夫人”,翻译家只能按照原文,一会儿说真名,一会说“小不点儿”,他不能都翻译成“皮瑞彬格夫人”,那样就表达不出来不同称呼下人物的心情与态度了,这是狄更斯难于理解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真正的名著,对有门槛的,思想性大于故事冲突性的好书,还是要心怀敬意的,你可以因为水平不行而不去啃它,你可以因啃不动而不喜欢它,但你不能上来就怀疑否定它。
编辑于 2024-05-23 10:2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列兵阿廖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