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没有拿到欧洲的精华地带?这是否严重影响了之后冷战的实力对比?
- 357 个点赞 👍
热知识:西欧能快速恢复经济是因为美国进行了以马歇尔计划为骨干的大规模援助,而同时期的苏联不仅没有能力援助还得想方设法从占领区劫收。
1945年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和德国盟军控制区的基本情况是:由于战争影响,大批城镇被毁、大量土地抛荒、海量难民游荡、营养不良普遍存在、少数地区出现严重饥荒。
随着盟军44-45年在西欧的推进,美国全面负担了解放区的口粮供应(最近播出的《Masters of the Air》最后一集就展现了盟军向西欧饥民空投食物,以前的《Band of Brothers》也有分发食物的镜头),让西欧国家能够迅速重启农业生产,之后才有基础能对接美国的援助计划,才能谈重建经济。
同样在1945年,苏联正在经历开战以来的第二轮国内饥荒,主要原因除了与西欧相同的那些,还要加上过度征兵造成的国内劳动力短缺。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根本没有能力救济西欧民众,反而要放任红军在欧洲进行大规模劫收。
因此,即使苏联占领了西欧,西欧也会像东欧一样在战后恢复期中痛苦翻滚,什么经济发达地区也不要谈了。
以上这些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北约和华约势力范围是按盟军和苏军控制区划分的,断然没有盟军打下来了之后再吐出来给苏军占领的可能。
这意味着,苏联想控制西欧,就得让盟军不登陆西欧,全凭自己打下整个欧洲。也就是说,德军放在西欧的装甲集群将全部解放出来去东欧与苏军交战,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不仅要打赢还得一路推到英吉利海峡,这可能吗?
在我看来,这种架空状态更像是盟军充分发挥马基雅维利主义,坐看德国和苏联流尽最后一滴血,然后再上岸收割。如此一来,二战可能会拖到1950年才结束,苏联可能在1945-1947年间耗尽国力被迫与德国议和,然后盟军花费三年从地中海和西欧两个方向登陆,南北并进消灭第三帝国。哦对了,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也会吃核弹。
然后架空版二战的结果会是盟军控制整个欧洲,苏联可能在最后阶段出兵占领波罗的海国家、波兰东部、罗马尼亚东部等地,但更西面的德国、捷克、匈牙利之类的就不要想了,铁托的南斯拉夫也别再做梦了。在此情况下,不会再有冷战,有的只是近似于两次大战之间的对苏联的孤立。
总结,1945年的苏联没有军事力量去占领西欧,更没有经济实力去振兴西欧,拿不到西欧是实力不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P.S.意大利是战胜国,西班牙葡萄牙是中立国,惦记这三个国家是不是过分了?
葡萄牙甚至一直到冷战都是中立国,而且是北约和华约互相交流和刺探的重要平台,怎么会有人幻想苏联把这里也夺取了?
要不干脆把伦敦纽约洛杉矶也一起划给苏联算了?
编辑于 2024-04-16 10:49・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ducling - 1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蓝瞳的卡斯巴尔 - 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武松打虎 - 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s命 - 39 个点赞 👍
怎么没有拿到?只是被他们自己折腾坏了。乌克兰原来是欧洲面包篮,结果被苏联接管后年年饥荒。东欧平原的大片富饶之地被搞得一片荒芜,制造了大量的难民,无数人饥寒交迫食不果腹。活着的人还会被强迫劳动到死亡为止。
东德作为“橱窗”和“示范区”已经是苏系的翘楚了,但即使如此东德的经济依然差得离谱,大量工厂以极其低下的效率生产,造出的东西毫无市场竞争力,又破又烂,只能强行分配给自己的居民使用。而领了这些破烂的居民还必须得感谢东德和苏联。与此同时在消费上东德人也是低得惊人,每个人每天只能领取到微薄的配给品,相当大数量的人没有办法果腹。要是东德真的那么美好,为什么那些人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柏林墙呢?
而苏联倒台后东欧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原来用不上的商品后来都用得上了。东欧那些国家至今对于美军的态度都是热烈欢迎,拿着鲜花和食物迎接美军。这还不是苏联造成的。
编辑于 2024-04-18 12:2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铅水 - 35 个点赞 👍
很简单,因为战后欧洲势力的划分本就是对二战既有成果的承认。百分比协定也是一场私下谈判,然后根据实际战况微调。
唯一要提一嘴的是奥地利。因为这里地方不大,却是南下亚德里亚海的重要通道,所以战后东西方阵营一直在这里僵持到55年。
至于战后实力对比的差距是因为没占领易北河以西,我觉得这种结论多少带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当然也只是有点)。如果回到45年46年那会,德国(包含四个占领区)、意大利和法国的经济状况都是惨不忍睹的。所以如果占领这些地方,短时间需要大量输血,至少在战后五到十年是起不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不过不妨开个脑洞。长远地看,如果苏联在战后能拿到西德、法国和意大利,以这三地的人才、工业基础和煤铁资源,如果苏联真能利用好这些并使西欧经济持续恢复三十年,那结果真就未可知了。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在二战时就已经失了智,能让苏联独占这里,联系到现实里双方在奥地利都得争个头破血流,我实在不敢想这种事怎么会发生。美国一定会在西欧剩下的地区乃至中东、北非疯狂搞串联。
佛朗哥表示:"我成自由世界的代表了!"
编辑于 2024-04-15 15:3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随便叫个名 - 28 个点赞 👍
你乎自由派主义思想入脑,觉得只要理论正确、制度正确,资源和工厂就会从天而降,苏联就可以在只有蒙古、中亚、东欧和中东北部的情况下,将经济提升到超越掌握有整个东南亚、澳洲、南南美洲、大部分中东,非洲的欧美阵营的地步。
中国从过不不如非洲,思想一改革就跑步进入小康社会。
苏联从过的不如沙俄,一解体拥抱自由主义就跑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这种思想我看不出和大跃进思想有什么区别。
市场积极性就比革命热情要高档是吗?
只要学过初中地理课本,甚至只需要看过世界地图就知道,苏联阵营被欧美牢牢封锁在世界的最北端,掌握的资源远远不如欧美。
以十种主要矿产的世界分布为例——
2017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0350.1亿吨。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北美洲、欧亚及欧亚大陆,分别占世界可采储量的41.0%、25.0%、21.6%。其中,美国煤炭资源量2509.2亿吨,中国1388.2亿吨,俄罗斯1603.6亿吨,3国合计煤炭资源量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53.1%;
2017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总计2393.3亿吨,中东、中南美洲、北美洲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别为1093.2亿吨、511.9亿吨、342.2亿吨,各占世界总储量的45.7%、21.4%、14.3%。从分布的国别来看,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储量排名世界前三位,分别为473.3亿吨、365.7亿吨、272.3亿吨,各占世界总储量的19.8%、15.3%、11.4%。
201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700亿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是铁矿资源大国,5国铁金属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75.2%,
2017年年底,世界铜储量为7.94亿吨,超过50%分布于美洲。主要集中于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其中智利铜资源储量为1.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1.52%;
2017年,世界铝土矿储量为300亿吨。其中,几内亚铝土矿储量74.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铝土矿储量6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上述两国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4.7%。其他铝土矿储量比较大的国家有巴西(26.0亿吨)、牙买加(20.0亿吨)、印度尼西亚(10.0)亿吨、中国(10.0亿吨)、圭亚那(8.5亿吨)、印度(8.3亿吨)、俄罗斯(5.0亿吨),上述8个国家铝土矿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41.6%。
全球铅锌矿约有 32%分布于澳大利亚,19%位于中国,8%位于秘鲁。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秘鲁、墨西哥、美国、印度、玻利维亚、瑞典、土耳其,这10个国家储量合计占世界铅储量的91.8%。其中,澳大利亚和中国铅储量均超过千万吨,两国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59.1%。
2017年,世界钨资源约有67.3%分布在中国,7.9%在加拿大,3.2%在美国,中国钨矿储量和资源量居世界首位。
2017年,世界锂矿总储量为1600万吨,主要集中在智利、中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其中,智利锂矿资源储量为750万吨,中国储量为320万吨,澳大利亚储量为270万吨,阿根廷储量为200万吨,分别占世界锂矿总储量的46.9%、20.0%、16.9%、12.5%。
2017年,澳大利亚黄金储量为9800吨,依然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8.1%;居世界第二、三、四位的国家分别为南非、俄罗斯、美国,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分别为11.1%、10.2%、5.6%。此外,印尼、巴西、秘鲁等国家金矿储量也非常丰富。
而且苏联因为冻土带的原因,工业成本非常高。
为什么欧美人经济好呢?因为他们文明。
怎么证明欧美人文明呢?因为他们经济好。
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经济差?因为他们落后。
怎么证明他们落后野蛮?因为他们经济差。
这些人的思想就好像地主老爷一边靠吸着农民的血汗过得奢华,然后又说自己过的奢华是因为自己特别’文明聪慧‘所以吸农民血汗是应得的一样。
发布于 2024-04-17 22:0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韩煊 - 8 个点赞 👍
答案是:并不是这样
以德国为例,东德在战前一度是德国甚至全欧洲工业的中心,西里西亚——萨克森也是自腓特烈大帝以来的传统工业区,二战时期就是苏德战争的重要国家引擎。至于捷克就更不用说了,奥匈帝国时期就有斯柯达兵工厂这个欧洲第二大的工厂,或许和英法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不了,但也不是某些人印象里的“烂地”
或许很多人会想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诚然计划经济由于空气不对流,执行层面保守等固有问题导致了苏联经济的落后。但笔者认为这并非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有问题吗?有,但相较于别的问题,这个的问题反倒不算大,大概三成责任。
苏东集团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很多人喜欢念经般强调的“籽油冥煮”之外,我来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世界贸易体系
从图可以看出,苏东集团无论是哪个方向都不仅离海很远,也离世界主要市场很远 自从蒸汽机和集装箱被发明后,海上贸易就对陆上运输形成了碾压级别的优势。将海上贸易和国内市场联通起来跑赢工业循环,就成了所有大国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在这方面,英美法这样的老牌海上帝国起步的时间很早,几乎没有给俄国留下什么空间,因此寻找一个优良的港口,并通过铁路联通自己的国内市场就成了这个国家雷打不动的既定国策
这里我们不谈沙俄,也不谈今天的俄联邦,就单谈苏联。苏联曾经有过两个个窗口期,可惜它自己没抓住
第一次是希腊内战,关于这场战争乎上很多人介绍的都很详细,在这里我也不想重复。只想强调一点:丢失希腊在经济上对苏联造成的后果
希腊是东地中海的门户,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亲俄国家,更是“沙皇格勒”最好的替代品没有之一。拿到这里的苏联,将可以毫无阻碍的联通自己和国际的市场从而跑通工业循环,进而在冷战中拥有更强的韧性。
但不知道大林子是由于脑抽或者什么别的原因,活生生的看着希腊被英美策反成为蓝色法西斯国家,不得不说这是斯大林乃至于整个苏联在冷战中的重大失误
大林子呢,大林子救一下啊 第二个错误便是和没能成功拉拢到新中国,既失去了这个广阔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市场,也使得自己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到东边来进行对抗。最重要的是丢失了东北的一系列权利,导致自己在东边也没捞到好处,最后硬生生被锁死在亚欧大陆上将近半个世纪
(这里我们不讨论中苏交恶的原因以及究竟谁对谁错,只是分析这场事件对苏联造成的后果)
这半个世纪里,无论苏联多么努力推动教育和科技迭代,无论苏联如何培养出多少多少的经济和科技领域人才,甚至还有70年代石油危机这个天降礼包,苏联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对美国的劣势。因为这个劣势是结构上的是根子上的,就好比你无论往火锅汤里加多少冷水甚至是放冰块,都不可能让汤冷下来,无非是延长它沸腾的时间而已。
这个问题你换谁来都是一样,前面的罗曼诺夫王朝、今天的普京当局甚至日后很可能上台的皇俄政府,只要它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就将是“罗斯民族”的历史周期律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情况就比苏联要好很多。虽然我们起点比苏联甚至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要低,但是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以及几十个连成串的优良港口。就注定了只要我们能在经济上实现独立自主不依附于别国,一旦对外开放就必然能实现经济腾飞
发布于 2024-04-16 20:18・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III号突击炮杀手 - 7 个点赞 👍
苏联拿到够精华的地带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乌克兰大片黑土地,黑海出海口。
只能说苏联当时的乌克兰族领导人骚操作对于苏联的衰落起了60%的作用。安德罗波夫本来还可以救一下,可惜身体太差死太早。俄国人只能通过打真正的打仗才能复兴。冷战他们不行。
发布于 2024-04-17 10:5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6 个点赞 👍
闹麻了,乌克兰波兰是欧洲粮食主产区,能搞到苏联吃不上粮大量外购。
种棉花搞得质量一年比一年差不得不在美洲找棉花产地。
东德是德国工业区,结果几十年后远不如西德。
精加工搞得还不如日本,潜艇设备需要买日本机床。
你都能搞出李森科这种东西,怎么搞技术?
倒是开左籍很厉害,把南斯拉夫和我国开除共籍。
编辑于 2024-04-18 03:1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寂静之岭 - 3 个点赞 👍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仿佛战后和会就是列强瓜分蛋糕,你拿这块我拿那块。
但是事实是,除了海外的零散殖民地,所有的所谓利益瓜分不过就是对既定事实的肯定和微调。
苏联拿下的势力范围就是红军从纳粹铁蹄下解放的土地,既然西欧在诺曼底登陆后由英美军队和当地抵抗军解放,那么苏联也不可能强行在和会上要求。红军的坦克开到了易北河,铁幕就在易北河落下。
发布于 2024-04-15 14:1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怕怕眼清教徒犹大 - 1 个点赞 👍
其实欧亚大陆整个欧洲部分,地理都是比较好的。即使是俄国占有的那一半,东欧大平原,要矿产有矿产,要耕地有耕地。俄国东欧部分虽然比西欧冷。但是比起东亚还是算温暖的。俄国欧洲部分适合种植小麦。马铃薯。耕地广大。黑土。
之所以不繁华,是因为苏联自己搞坏了。
发布于 2024-04-15 14: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山卡拉 - 1 个点赞 👍
相互摘桃子呗,欧美在西欧摘苏联的桃子,苏联的远东摘欧美的桃子。就是利益交换呗。
而且二战结束的时候欧洲整个都是废墟,不存在精华地区。西欧的繁荣是美国国力促成的。
苏联唯一战略失误的地方就是没有拿到北海出海口,导致波罗的海舰队基本出不去。北边有北冰洋,南边有土耳其卡着。苏联的海洋安全态势很差,基本完全处于欧美的封锁之下。只有太平洋方向的态势好一点,但是远离了人口/工业中心,只能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北冰洋跟欧洲部分联系起来。
发布于 2024-04-15 14:24・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小雨 - 0 个点赞 👍
苏联没有拿到欧洲的精华地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方联盟的强大,特别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组成的阵营,有效地抵制了苏联的扩张意图。这些国家不仅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通过外交手段和经济援助,成功地巩固了对西欧的控制。
其次,原子弹的出现和美国的核优势对苏联构成了巨大的威慑。这使得苏联在军事行动上更加谨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此外,西欧国家在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增长,与苏联饱受战争创伤、经济恢复缓慢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限制了苏联在西欧的扩张能力。
最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原因。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民主价值观存在根本性的冲突,这种分歧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和紧张局势。
至于这是否严重影响了之后冷战的实力对比,答案是肯定的。苏联未能获得欧洲的精华地带,确实对冷战期间的实力对比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国家凭借其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冷战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而苏联虽然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这使得其在冷战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冷战的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对比,还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尽管苏联未能获得欧洲的精华地带对其在冷战中的地位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决定冷战的最后结果。
至于东欧在经济、面积、人口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与西欧的差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在冷战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苏联在冷战中毫无胜算。事实上,苏联在冷战期间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和进展,如成功地发展了核武器和太空技术等领域。
因此,虽然苏联未能获得欧洲的精华地带对其在冷战中的地位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冷战的结果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一方面的因素。
发布于 2024-04-20 21:0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美丽的白萝卜 - 229 个点赞 👍
有没有可能苏联拿到了精华地带,只是什么精华地带给列左都能玩成那副鬼样?
要不看看1940年的东德是什么档次,四十年后的东德又是什么档次?看看1939年的维堡和赫尔辛基的差距,以及半个世纪后维堡和赫尔辛基的差距?看看捷克?或者再反观一下苏控时的波兰和现在已经成为初级发达国家的波兰?
列左取得控制权后的经典行为顺序:
1,赶走了资本主义,劫掠式或者半劫掠式地接收土地上留下来的工厂和机器,我说抢的好,人家没有嘛。
2,技术人才嗅觉灵敏的已经润了,没润的留下来接受改造,成为新造的人。
3,大锅饭+非市场经济,行政上也没有任何有效的激励制度刺激人才搞研发创新,同时叠加了各种运动和政治指标干扰学术和科研,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技术相对外界没有明显发展,甚至直接瓦房店化。唯一例外的也只是举国体制通过投入海量资源+行政命令在个别领域取得有限进展(军工/航天),基本没有效费比可言。
4,到这个阶段,要么裱糊匠主义,弄点外面的技术进来以免差距过大,比如东芝机床事件,但是口子开了就封不住,左左那套先进叙事逐渐玩不转了只能寄;要么索性学那个太阳很多的国家,门一关,我们最幸福。
要问为什么,想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被删的那句话,再想想这话为什么会被删,一切豁然开朗。
编辑于 2024-04-17 12:2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雾亥 - 172 个点赞 👍
好难猜哦
另外讲一些比较出名的苏占区兵工厂:
- 戴姆勒奔驰的Ludwigsfeld工厂,二战期间生产DB 601、DB 603和DB 605发动机,是LW的绝对主力发动机供应商;同时生产L 3000和L 4500卡车,是德国陆军的重要卡车供应商;除此之外还生产黑豹坦克
- 欧宝的Brandenburg an der Havel工厂,著名的欧宝闪电就是在此生产,战前是德国最大的民用车工厂
- Alkett的Falkensee工厂,Werk I被英国人轰炸后总装工作就被转移至此
- Nordbau的Niederschöneweide工厂,是迈巴赫的子公司,生产了德国大约1/4的战车发动机
- Auto Union的Chemnitz工厂,奥迪的前身,战前是德国第二大的民用车工厂
- Vomag的Plauen工厂,生产四号坦克、四号坦克歼击车、SdKfz 8
- 克虏伯的Gruson工厂,生产四号坦克及各种变形车、sFH 18等各种军械
- Famo的Breslau工厂,生产SdKfz 9、SdKfz 251、胡蜂自行火炮
- BMM的Prague工厂,黄鼠狼3、追猎者、蟋蟀都在此生产,并且参与了leFH 43和sFH 43的竞标,其leFH 43甚至是唯一拥有实物的竞标方案
- Mitteldeutsche Stahlwerke的Brandenburg an de Havel工厂,为柏林的坦克工厂供应装甲板
- 福克—沃尔夫的Marienburg工厂,生产了德国一半的Fw 190
- 福克—沃尔夫的Oschersleben工厂,生产了德国另一半的Fw 190
- 容克斯的Dessau、Aschersleben、Halberstadt、Bad Langensalza工厂,Ju打头的飞机和Jumo打头的发动机基本全部囊括
- 亨克尔的Heinkel-Nord工厂,大名鼎鼎的He 111就是在此生产
- 阿拉多的Warnemünde工厂,钢丝玩家熟悉的Ar 196、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Ar 234都在此生产
- 道尼尔的Warnemünde工厂,Do 17就在此生产
- 位于罗斯托克的Neptunwerft,战争期间生产了10艘U艇
- 位于但泽的Danzigwerft和F. Schichau Werft GmbH (Danzig),生产了上百艘U艇。值得注意的是F. Schichau Werft GmbH (Danzig)生产了34艘21型U艇
你要说苏联没拿到德国工业的精华,那确实没啥问题,不过拥有第三帝国军工产业至少1/4壁江山的东德+波兰日后掏出过什么军工产品呢?
发布于 2024-04-16 06:15・IP 属地澳大利亚查看全文>>
江诚 - 70 个点赞 👍
关于战前东德和西德的问题,西方学者研究的挺清楚的,战前德国有两大工业区鲁尔-莱茵工业区和大柏林-萨克森-西里西亚工业区,苏联和西方阵营双方几乎是平分了纳粹德国的工业资产。
如果仅聚焦于后来形成了东德的那部分领土的话,东德的经济甚至还要更发达一下,因为东德的领土大部分位于大柏林和萨克森工业区内,相对落后的东普鲁士地区并没有加入东德的领土,大柏林地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的地区。
1900年德意志帝国的人口普查中,柏林的人口几乎和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四个城市加起来一样多,纳粹掌权后,大柏林又是重点建设的地区,1939年,东德产业工人的比例是35.7%,比西德高8.3%,南德则是名副其实的大农村:
具体的内容在这篇论文里,大家可以看看,在1939年,东德的工业化水平、教育水平、人均寿命等指标是完全不输西德的:
至于战后欧洲的划分,苏联就更没有吃亏了,苏联拿下了波罗的海三国、波兰、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基本上也是由苏联控制的。美国拿下了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和挪威,德国和奥地利两大阵营平分。法国是战胜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立国,总不好也给人家分了吧。
而且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算不上多发达的国家,70年代之前,葡萄牙一直有非洲国家的“美誉”,经济上和其他欧洲国家比起来差远了。
至于为什么西方控制区的实力会迅速碾压苏控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斯大林在战后推行了人口迁徙和德国田园化的政策,导致东德等国的知识分子、熟练工人大量流亡西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知识分子大量流亡奥地利。
对此联邦德国做过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青壮年的移民倾向高于老年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移民倾向高于低学历、低技术者,男性的移民倾向要高于女性,按照德国学者格莱茨的话说就是“苏联像一把筛子,把老弱病残挡在了外面。”这也是战后西德、奥地利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古巴,卡斯特罗掌权初期,古巴大概跑了25万人,按照古巴的理论,这些人属于前官僚、地主和资本家,标准的剥削阶级、社会蛀虫。而这些人到了美国之后,由于其出色的能力和素质,人均收入远程美国社会的平均水平,被美国社会称为“黄金移民”,直到今天在政商两界依然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发布于 2024-04-17 10:33・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月塔 - 4 个点赞 👍
首先,你知道苏联,但是请去知道他原本的名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为什么要把这个放在首位?
因为百度百科会告诉你,甚至你的教科书会告诉你,苏联的全称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三个字,可能是列宁死后顺便送给了上帝,至于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你自己想。
然后,你自己看看“你这张图里的华沙阵营”。
然后你再看看这个
其中,
1940年6月,苏联以立陶宛违反条约,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军事同盟由,出兵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强迫三国加入苏联,遭到三国人民的反对,然后就暴力镇压,发配西伯利亚,而这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不稳定,成为后来解体离苏的第一时间梯队。
几乎同年同月,苏联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与对中国领土方法差不多,该占的占,该划分的划分,划分之后能收到苏联的就收。
单举这两个例子出来,是想让你看清华沙,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就这种东西,也想跟“北约”斗?还想占欧洲?
说句不好听的,当时的“俄罗斯苏联”,连没有原子弹的中国都不能完全对抗。
,,,
发布于 2024-04-17 03:39・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默勋 - 4 个点赞 👍
苏联怎么没拿到欧洲精华地带呢?
1.卡累利阿及维堡地区
这一地区面积约合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芬兰耕地面积的10%,人口占当时芬兰总人口的12%,维堡甚至是当时芬兰第二大城市。
就目前来说,维堡区仍是俄罗斯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能源运输物流港口,拥有着基础设施完善的港口货物运输综合体。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最大的国家级港口就位于维堡区,分别是普里莫尔斯克港、维索茨克港和维堡港,这三个港口全年保持通航运营的状态。
维堡区域内的国家边境线设有三个国际公路检查站、两条主干线铁路以及一个维堡海关口岸。同时,著名的塞马运河水运航道也从维堡的国境边界穿过。
2.波罗的海三国地区
波罗的海三国地区海运非常优越,梅梅尔—克莱佩达、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都是非常典型的全年不冻港,里加虽然不是不冻港,不过基本不冻。
以里加港为例,里加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发达的交通运输事业和商业、文化和金融事业,而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
道加瓦河流域。里加位于道加瓦/西德维纳河河口,濒临波罗的海的里加湾,处于东西欧之间、俄罗斯和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里加港阔水深、地理位置又优越,因而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里加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在13世纪(1282年)里加便加入汉萨同盟,里加不仅是当时重要的港口城市及充满活力的贸易和手工业中心,而且还是一个著名的军事要塞。
里加地区。在1621年—1710年间,里加是瑞典的最大城市。 在19世纪,帝俄统治下的里加就发展成了全世界最繁忙的木材港口,里加也是当时帝俄的第三大城市,帝俄的第一辆汽车也是在里加生产的,里加的工业基础很好。19世纪末期,里加仍然是帝俄第六大城市。
在苏联时代,里加是波罗的海三国第一大城市和前苏联第三大工业城市,也是前苏联人口最多的30个城市之一(排名第29)。
在沙俄统治期间,统治者非常重视对里加的工业化建设,里加很快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本图显示的是1940年后苏联强行吞并拉脱维亚等国的地图,之后里加便成了苏联的主要城市之一。 目前里加仍然还是波罗的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商业、交通和金融中心。
3.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
乌克兰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粮食自给率高达498%。盛产粮食谷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和马铃薯等作物。该地区作物平均产量高(可达其国内需求量的1.5—2倍),在自给之余,还可供大量出口。
东欧平原。 乌克兰地形图 俄罗斯联邦2020年的统计数据则显示,该国粮食自给率达到155%。 就目前来看,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最大的葵粕出口国,也是全球第三大谷物出口国、全球第三大菜籽和核桃出口国,全球第四大大麦和玉米出口国,全球第六大土豆出口国。
而白俄罗斯的钾盐储量非常丰富,占比高达21.43%,仅次于加拿大(31.43%),居世界第二位,高于俄罗斯(17.14%)、中国(6%)和美联邦(5.71%)。
但你要说苏联只会占领土地,不会经营,那肯定不是的。如立陶宛如今的工业基础离不开苏联时代的建设和支持。
立陶宛原本的工业基础很差。在二战前,立陶宛获得了克莱佩达(梅梅尔),克莱佩达(梅梅尔)面积很小,仅占立陶宛总面积的5%。但是根据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时的数据显示,当时立陶宛三分之一的工业部门集中在克莱佩达(梅梅尔)。
浅紫色部分为克莱佩达(梅梅尔)。 克莱佩达(梅梅尔)属于小立陶宛地区,该地居住着大量犹太族和普鲁士立陶宛族。 即使在二战后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苏维埃立陶宛的工业基础在波罗的海三国中仍是相当薄弱的,该国虽然也是发展重工业的对象,但是在战后的第一个10年,苏联对立陶宛的经济规划仍然集中在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不过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维埃立陶宛也正式开始了重工业的集约化建设。
苏维埃立陶宛 前苏联的激光器研究和美国几乎同步,从1965年开始,前苏联就在苏维埃立陶宛的维尔纽斯(维尔诺)开设了激光研发中心。依托当时前苏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1967年维尔纽斯大学便研发出了全苏联首台激光发生器(比美国晚了7年)。
可以说,得益于前苏联强大的人力物力堆砌,苏维埃立陶宛成为了前苏联激光技术的重要工业区。
1961年,苏联继美国之后研制出红宝石激光器并获得振荡,此后苏联针对此研究开展了各领域的激光学应用研究,并建立起专业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激光专家和科研工作者。 苏维埃立陶宛的激光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跻身国际市场,在某些产品领域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然,苏维埃立陶宛也就成了全球激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1990年立陶宛第一个脱离苏联独立。而在苏联解体之后,立陶宛几乎保留了全部的激光产业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立陶宛陆续成立了EKSPLA(成立于1992年)、LIGHT CONVERSION(成立于1994年)和ALTECHNA(成立于1996年)等三大激光公司。比如EKSPLA作为该国第一大激光公司,该公司的技术部门集中了大批原苏联地区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注意,“STANDA LTD”公司是在原苏联时代就成立的。 查询到的公司成立信息显示是1996年。 ALTECHNA公司 同时,前苏联对于苏维埃立陶宛的工业化建设还集中在化工、发电等产业。比如维尔纽斯(维尔诺)、考纳斯、约纳瓦、马热伊基艾、埃莱克特雷奈和新阿克梅内等大中城市都拥有大量化肥厂、炼油厂、发电站和水泥厂。
苏联还曾在立陶宛的维萨吉纳斯建了一个伊格纳利纳核电站,这个电站曾经使得立陶宛长期以来能够对外输电,在该电站被关闭后,立陶宛才成了电力进口国。
发布于 2024-04-30 00:24・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摘星 - 1 个点赞 👍
占领是需要人和成本的。
恰巧这两个苏联都没有。
在纳粹铁蹄到处挖掘战争资源和建澡堂子的时候,很多人会欢迎你游击队。
但一旦纳粹完犊子了,那还是恢复成了过日子为主,毕竟美军的spam可比苏联大黑面包强多了。
苏联手里自己也没有多少人,那就挖掘不出来多少可利用的资源。
其实这和苏联的科技树点歪了有关系。
银行大赢家和玉米帝想解决粮食问题,你光抢土地和强迫各国同志们给你扛活儿,这还是古代思维。
苏联最应该做的是开发高寒作物,和提高农业的自动化率。
先把大量人口从农业或者工业上解放出来再说。
否则你光占地多有什么用。
秦始皇占地倒是多,但精锐一南一北,出了事,都顾不过来。
如果不是章邯太猛,和六国贵族吃相难看。
可能秦国都坚持不到子婴杀赵高。
苏联也一样,他自己想着倒是挺好,有东亚同志们给你供粮,你好和美帝死磕。
但东亚同志们自己还不够呢,而且也受够了你那爹味。
而且团伙里面只能搞经济和最有实力的几个同志们,你都不团结。
那你拿到西欧,你也就那个德行。
发布于 2024-04-17 01:30・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如水 - 1 个点赞 👍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大资源,人口,土地面积,矿产能源。
独联体人口加起来5亿,土地面积世界第一,并且拿下了乌克兰波兰两个欧洲粮仓,矿产资源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无限多。
这都不算没拿下欧洲最好的地方?
发布于 2024-04-17 01:3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大舌头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弓玄刃 - 0 个点赞 👍
为了更生动的说明这件事,我讲一个故事吧。
汤姆和杰克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那天晚上他们把米堆在商店外面,第 二天早上,米少了许多。汤姆记得杰克起了好几次夜,很可能是他把米转移到其他地方想独 吞。因此他认为杰克占了他的便宜,心中大为不悦。杰克说他没有看见那些米,汤姆不相信 ,两人吵了起来,从此他们成为仇人,不再往来。
第二天汤姆一大早外出做生意,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陶罐,罐里装着几根骨头。按照风 俗这是很不吉利的象征。汤姆想,肯定是杰克诅咒他,他非常生气地将陶罐扔到花园里,就 出门了。结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回到家中他给院子里的花松土施肥时,无意中看到那个 破陶罐,就顺便移了几株花栽了进去。
过了几天,汤姆的邻居打电话给他说:前一段时间自家的小孩夜里在外面玩,把一个准备泡 药的陶罐和一副兽骨药给弄丢了,不知他看见了没有。汤姆回家去找陶罐,他惊喜地发现, 破陶罐里开满了鲜花。这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用来出气的陶罐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 。
他把陶罐和兽骨还 给了邻居。邻居给了他几袋米,并解释说:就在他们把米放在外面的那天 夜里,淘气的小孩偷偷拿了一些米,现在很抱歉地还·给他。
汤姆觉得自己错怪了杰克,他为自己狭隘心胸感到脸红,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迁怒于杰克, 应 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他决定主动向杰克道歉,并带上了从陶罐里采摘的鲜花。后来汤姆 与杰克重新成为朋友。
发布于 2024-04-17 06:5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Herb百草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请叫我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