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前东德和西德的问题,西方学者研究的挺清楚的,战前德国有两大工业区鲁尔-莱茵工业区和大柏林-萨克森-西里西亚工业区,苏联和西方阵营双方几乎是平分了纳粹德国的工业资产。
如果仅聚焦于后来形成了东德的那部分领土的话,东德的经济甚至还要更发达一下,因为东德的领土大部分位于大柏林和萨克森工业区内,相对落后的东普鲁士地区并没有加入东德的领土,大柏林地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的地区。
1900年德意志帝国的人口普查中,柏林的人口几乎和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四个城市加起来一样多,纳粹掌权后,大柏林又是重点建设的地区,1939年,东德产业工人的比例是35.7%,比西德高8.3%,南德则是名副其实的大农村:

具体的内容在这篇论文里,大家可以看看,在1939年,东德的工业化水平、教育水平、人均寿命等指标是完全不输西德的:
至于战后欧洲的划分,苏联就更没有吃亏了,苏联拿下了波罗的海三国、波兰、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基本上也是由苏联控制的。美国拿下了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和挪威,德国和奥地利两大阵营平分。法国是战胜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立国,总不好也给人家分了吧。
而且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算不上多发达的国家,70年代之前,葡萄牙一直有非洲国家的“美誉”,经济上和其他欧洲国家比起来差远了。
至于为什么西方控制区的实力会迅速碾压苏控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斯大林在战后推行了人口迁徙和德国田园化的政策,导致东德等国的知识分子、熟练工人大量流亡西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知识分子大量流亡奥地利。
对此联邦德国做过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青壮年的移民倾向高于老年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移民倾向高于低学历、低技术者,男性的移民倾向要高于女性,按照德国学者格莱茨的话说就是“苏联像一把筛子,把老弱病残挡在了外面。”这也是战后西德、奥地利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古巴,卡斯特罗掌权初期,古巴大概跑了25万人,按照古巴的理论,这些人属于前官僚、地主和资本家,标准的剥削阶级、社会蛀虫。而这些人到了美国之后,由于其出色的能力和素质,人均收入远程美国社会的平均水平,被美国社会称为“黄金移民”,直到今天在政商两界依然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